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

合集下载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运用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八关穴(八个)穴位: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内/外侧五分下二分半处。

如图24解剖位置:正中神经皮下浅枝、心肺及肝分支神经、肾神经。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脑贫血、耳鸣。

针刺法:斜刺从下往上入针2—3分。

经验:八关一穴至八穴配正会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

且为董师常用之速效穴。

如治疗五十肩,手臂不举,腿痛,腿软无力症更是针到病除,一般取八关三穴与四穴就足够了。

木火穴(四穴)穴位:手背食指第二节、三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腿痛、中风后遗症、草鞋风。

单用治疗中风后遗症,下肢无力,膝内侧及腓肠肌痉挛颇效。

针刺法:斜刺由上往下斜针15度入针1—2分。

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奇效。

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经验:木火四穴为治疗半身不遂、之特效穴,如配合八关穴效果加倍。

临床上应用可任取一穴使用,一般习惯大都取木火二穴下针。

(木火二穴曾用于治疗高棉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注意与禁忌: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叫针一次以不超过五分钟为原则。

连续取用五日后,限用三分钟。

治瘫有奇效,横刺小指方。

首限五分钟,五日后三芳。

再五三分钟,切记莫张扬。

神肩穴(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穴位:肩峰穴与云白穴联线之中央点。

肩峰穴-在肩骨缝之正中央下五分,即十四经肩颙穴下五分处。

云白穴-在上臂肱骨后缘,肩中穴内二寸处。

如解剖位置:有锁骨上神经、腋窝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小儿麻痹(特效)、脑出血、脑血栓之后遗症(半身不遂)特效、手臂麻痹、大腿内侧疼痛麻痹(特效)。

针刺法:直刺3—5分或斜刺0.5—1寸,由上往下刺。

经验:治疗严重失眠时,神肩穴配心灵一穴,正会穴,镇静穴特效。

治疗中风后遗症神肩穴配正会穴,上三黄,通天穴,灵骨穴特效。

治疗中风后遗症中,对于患处手臂不能动弹,五指不能伸屈者,连续针五次左右即能运动自如,是董师七十二绝针之一。

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脑中风瘫痪患者行中医穴位按摩+康复护理对改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

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脑中风瘫痪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护理模式分组:32例行康复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2例行康复护理+中医穴位按摩者作为观察组,评估两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结果:①观察组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脑中风瘫痪患者中医穴位按摩,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中风偏瘫;中医穴位按摩;康复护理脑中风往往遗留有肢体瘫痪、肌肉萎缩、麻木(中医为痿证),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心理上影响较大.患者在心理上多产生焦虑情绪[1]。

瘫痪是脑中风最为常见的一种后遗症,其严重限制了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2]。

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在给予康复护理的同时实施患肢穴位按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干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脑中风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脑梗死者39例,脑出血者25例。

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4-78岁,平均(66.1±10.4)岁,病程3-48天,平均(25.2±11.4)天;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5-79岁,平均(66.8±10.3)岁,病程3-47天,平均(24.7±11.5)天。

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中脑卒中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中脑中风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经影像学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确诊;③肢体功能障碍;④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有哪些中风,这一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中风后遗症更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中医领域,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改善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医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风后遗症的常见表现。

中风后遗症可能包括肢体偏瘫、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

这些症状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对其心理造成巨大压力。

在针灸治疗中,头针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穴位,如运动区、感觉区等,可以刺激大脑皮层的功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例如,针对肢体偏瘫的患者,在相应的运动区进行针刺,能够激发患肢的运动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体针疗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组合。

比如,对于上肢偏瘫,常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位;下肢偏瘫则多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位。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除了头针和体针,电针疗法也逐渐被广泛应用。

在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仪,通过一定的电流刺激,增强针刺的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还有一种特殊的针灸方法——眼针疗法。

依据眼周穴位与脏腑经络的对应关系,通过针刺眼周特定区域,来调节全身气血和脏腑功能。

对于中风后出现的各种症状,眼针疗法都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的手法和刺激强度也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对于体质较弱、病程较长的患者,刺激强度宜轻;而对于体质较好、病程较短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刺激强度。

同时,针灸的频率和疗程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一周进行数次针灸治疗,每个疗程持续数周或数月。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并非孤立进行,往往需要与康复训练、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

点穴推拿治中风偏瘫,半身不遂

点穴推拿治中风偏瘫,半身不遂

第一式:病人仰卧,解开腰带,医师坐在病人右侧,用右手中指按住阑门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右手中指旋转推按的时间,俟指下感到气通为止第二式:用右手中指按住建里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以建里穴气通为止。

病人姿势和医师手式,同第一式。

第三式: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部位,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门右手中指按住气海穴,旋转推按不可过久,以指下觉气通即止。

病人体虚弱或虚症,气海穴用补或调,如果体壮,病实症则用泄或调。

虚实关键在此。

第四式:两手放两带脉。

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时按住阑门、水分间,同时左手大指、右手食指和中指,扣住腹部两侧面带脉,往里拢拨,以阑门感觉跳动为止。

第五式:右手大指按住阑门穴,中指是按住左章门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同时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推按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由章门穴往下偏右斜推至少腹。

最多三次。

第六式:右手中指按住左梁门穴,大指按住右石关穴,同时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推按毕,大指和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拨一至三次,多至五次,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左手无名指扣天突穴,中指按璇玑穴,食指按华盖穴,右手中指按住巨阙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第八式:右手食指按上脘穴,中指按中脘穴,无名指按建里穴,同时旋转推按,并用左手中指和食指,迎住巨阙穴。

感到中脘,建里部位气通即止此式操作毕,再治阑门穴(与第一式同)一次第九式:右手大指按住右天枢部位,中指按住左天枢部位,同时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推按毕,大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拨(食中指向右旋引,大指乘势挑送之)一至三次;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食指迎住左梁门。

第十式:按照第四式推按气海一次后,并压三把,其手式:右手中指仍按气海,无名指和小指卷起,靠住病人少腹。

自右少腹右侧缓缓压推至正面:中指和食指卷起,翻压少腹,自左少腹左侧缓缓压推至正面为第二把,用手背缓缓向下压推至关元部位,为第三把。

一次为止。

左手捏住建里部位,右手捏住气海部位,同时提起。

手指点穴在脑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与护理

手指点穴在脑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与护理

康复治疗联合手指点穴法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联合手指点穴法在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2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60),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手指点穴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表面肌电变化、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

结果:手指点穴后即刻,观察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表面肌电评分均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M 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的FMA、M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总满意率为91。

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

67%,P〈0。

05。

结论:手指点穴能够诱发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胫肌前肌、腓骨长短肌收缩,增加肌肉兴奋性,配合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字】脑中风后遗症;手指点穴;肢体运动功能;康复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finger acupuncture treats with stroke sequelaepatients[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finger acupuncture treats with stroke sequelae patients。

Methods:120 cases of stroke sequela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into two groups (n=60), both grou ps us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increased finger acupuncture, compared thesurface electromyog raphy change ofTibialis anterior muscle and the peroneal muscle, motor function of limbs and activities ofdaily living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Immediately after finger acupuncture,Ti bialis anterior muscle and the peroneal muscl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coresof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higher,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control group,P<0。

中风传统中医按摩技巧

中风传统中医按摩技巧

中风传统中医按摩技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特点是突发性、局部性的脑缺血或脑出血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中风患者常常出现偏瘫、言语障碍、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因此在中风的治疗中,按摩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传统中医按摩技巧,帮助中风患者康复。

一、穴位按摩1.风池穴(GB20)风池穴位于头部后枕部两耳后外角上凹陷处,是镇痛、清热、平肝、舒筋活络的重要穴位。

可用手指稍稍屈曲,将指腹按压风池穴,每次按摩3-5分钟,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2.曲池穴(LI11)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外侧尺骨头上凹陷处,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重要穴位。

中风患者手部功能受限时,可以用指腹轻柔地按摩曲池穴,每次按摩3-5分钟,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手部功能。

3.三阴交穴(SP6)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髌前下方凹陷处,是调和气血、益脾健胃的重要穴位。

中风后患者常常出现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可以用手指按摩三阴交穴,每次按摩3-5分钟,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

二、推拿按摩1.抚摩抚摩是轻柔地用手指、手掌对病患进行揉、按、撩、摧、挤、捏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松弛肌肉。

对于中风患者,可以用抚摩手法按摩头部、颈部、肩部、背部等部位,每次15-20分钟。

2.捏揉捏揉是用手指、手掌揉捏患者的肌肉、皮肤,使局部血液循环通畅。

对于中风患者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腓肠肌等肌肉进行捏揉,每次15-20分钟。

3.推拿推拿是用掌面、掌根、指腹等部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按摩,既可促进脏腑气血运行,又可舒筋活络。

对于中风患者的头部、颈部、腰部等部位进行推拿按摩,每次15-20分钟。

三、拔罐术拔罐术是一种通过利用罐子产生的负压作用,吸附局部皮肤,促进气血流通的传统中医疗法。

对于中风患者,可以选择在背部、颈部、手臂等部位进行拔罐,每次5-10分钟。

拔罐后会在皮肤上留下淤血瘀斑,这是正常现象,可通过加强按摩、贴敷调理贴等方式消除。

“点穴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特效穴,有效率100% 步骤

“点穴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特效穴,有效率100% 步骤
“点穴手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特效穴,有效率100% 步骤
穴 位
方 法
时 间
开穴
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
对准穴位瞬间加力点肾上腺,点穴力度是患者感觉难受,有酸胀稍带一点痛感,并把点穴力度控制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继续用同样的力度点:肾脏、输尿管、膀胱进行开穴。
每个穴位点压8-10秒钟。
下肢瘫痪
悬钟、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
力度同上,用大母指点悬钟穴。接着点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最后是环跳,这个穴位相当关键,它相当于下肢的总开关,在点环跳这个穴位时,要用手衬部位来点,在患者感觉难受时开始计时30-40秒,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同时会感觉到有一股暖流,由环跳一直流到脚指头,如果患者有了这种感觉,此时已经说明患者的下肢经络完全打通,已经开始恢复正常的供血供氧!
每个穴位点压8-10秒钟。
点环跳30-40秒。
上肢瘫痪
天宗、曲池、内关、外关、合谷
力度同上,用大母指点天宗、曲池、内关、外关、合谷。“天宗”这个穴位相当于上肢的总开关,上肢的经络是否打通,它的感觉和下肢是一样的,在点天宗穴时,也会感觉到有一股暖流从天宗穴位一直流到手指尖,这说明上肢的经络完全打通,也恢复了正常的供血供氧!
2、头部点:百会、四神聪、太阳、上关、翳风、睛明、地仓等穴位。
点压8-10秒钟。
封穴
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上身淋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身淋巴穴
依次进行。封穴位的时候要手的大母指和食指同时捏拿30秒钟!
本手法为广西柳州吴贵德老师所创,经临床30年的验证,效果神奇.
每个穴位点压8-10秒钟。
面瘫
百会、四神聪、太阳、上关、翳风、睛明、地仓

11个穴位是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救星,中医:用好了功效倍增

11个穴位是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救星,中医:用好了功效倍增

11个穴位是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救星,中医:用好了功效倍增去年4月的一天唐某正在楼下跟邻居下棋突然间说话笨拙,左侧身体活动不灵活了邻居赶紧通知他家人并拨打了120,到了医院,CT检查为:脑出血经过常规的治疗病情平稳后就出院了因遗留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医生也交代尽快做康复治疗但唐某患病以来不是躺着就是坐着,脾气还越来越大老伴儿说什么都不听,不到一年的时间,患者肢体越来越僵硬女儿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觉得父亲还是非常想治病的正好看见我们的信息,就跟弟弟商量带着父亲唐某前来接受针灸康复治疗中医辨证论治唐某 62岁发病时间:2019年4月8日现症:左侧肢体不遂,左胳膊抬不起放不下;左手不能攥拳、伸开;左侧手腕、脚趾、脚踝完全不能活动;左腿活动不利索,脚下垂并且足内翻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既往吸烟、饮酒史30余年;既往听力下降近40年,现佩戴助听器中医诊断:脑中风(中经络)治疗方案: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镇肝潜阳处方:特殊针刺技术、中药汤剂、经颅磁刺激治疗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配穴:极泉、尺泽、委中、合谷、太溪、太冲、上八邪、丰隆等手法:内关泻法;人中泻法;三阴交补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此医案详细介绍:处方、主穴、辅穴、配穴、行针、留针、深度、补泻手法!《操作手法细则在专栏中详细讲解》中药:予偏瘫方剂,口服,日2次,每次10克,早晚温开水冲服仪器的介入治疗: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治疗2次后,效果非常显著,肢体力量增加,左手手指可以活动一个疗程后,左胳膊肌张力下降,可自主放下和抬高,手指伸开,患侧手可从桌子上捡起硬币,可辅助拉拉链,可以自己端水杯喝水,足内翻减轻,可扔掉拐杖,行走顺畅,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医嘱:定期复诊,坚持服用偏瘫方剂,配合康复锻炼,保持心情舒畅治疗总结:此患者为肝阳上亢,气机失调,血运不畅。

重点:醒神开窍,配合镇肝潜阳,使之平衡脑中风发生后最怕一动不动,康复重点在于管住嘴,迈开腿!针灸治疗后肢体的自主功能逐渐恢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懈怠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避免脑中风卷土重来管住嘴:1 饮食控制8分饱2 食盐每天5g以内3 拒绝高油,高脂,高糖食物4 戒烟戒酒迈开腿:每天最佳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最初可以从每天10分钟,逐步增加至1个小时还可酌情考虑其他运动,视自己身体情况而定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切勿大悲大喜。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行点穴、按摩治疗有一定疗效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行点穴、按摩治疗有一定疗效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点穴、按摩治疗有一定疗效中风又名“卒中”,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

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

这对患者及家人都将造成巨大的精神、身体和经济的负担。

目前,根据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运用传统手法,通过对患者进行点穴,分筋理筋和活络法(被动运动)等按摩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恢复其身体功能的目的,在脑血管疾病早期的功能锻炼上,尤其是在被动的功能锻炼和恢复期降低肌张力上,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多年临床治疗中,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点穴、按摩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

其标为风火痰湿壅盛,气血郁阻;肝肾不足,气血衰少。

\以疏经活络,揉法以活血化瘀,拿法以激发经气。

因肝主筋,肺主气,所以点按肝俞、肺俞调气理筋,点风池、可息风通络,点肩井调理周身之阳气,配合局部穴位以达治愈本病之功效。

痰火内扰者泻丰隆,阴虚火旺者加点涌泉、曲池。

在施治过程中,操作手法应以中医辨证为准则,要因人而异,适当地调整手法,要力求轻重得当,刚柔相济,补泻结合,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的目的。

\在发病后两年内,如果康复措施得当,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临床观察表明,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能恢复运动功能,再加患者能认真配合做功能锻炼,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摘自《百姆医药》。

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

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

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内容摘要】: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首先是恢复气血,也就是恢复患者的进食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要恢复患者的进食与消化能力也就是恢复患者胃、脾与大肠的功能,当胃能够受纳而脾不能正常运化也达不到效果,而当胃能受纳、脾能正常运化,而大肠不能正常排泄也会造成麻烦,所以按摩时一定要三经兼顾。

而且胃经与大肠经同属阳明经,按之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1、什么叫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现代医学中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

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

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

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

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

哪些人易得中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父母有类似病史者,等2、点穴按摩治疗的详细方法是什么?在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时,我们应主要先取胃经、脾经以及大肠经的穴位,正所谓“治痿独取阳明”。

也就是我们每天要沿着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按揉,对重要穴位要进行重点按摩,当发现某一处按之即痛时要多加按摩,说明患者的经络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为冲阳穴、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等;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为太白穴、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腹结等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为合谷穴、手三里、曲池穴等当我们在进行按摩时最好选择早上7---11点钟进行,因为这一时间段是胃、脾主时,此时胃经、脾经气盛,按之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经络的十二子午流注时辰可参阅:十二经络子午流注表。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07:30—08:30点按摩胃经,9:30—10:30按摩脾经。

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

董氏奇穴:治疗半身不遂、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秘验一初诊病人首用木火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健侧取穴)。

针尖向小指方向斜刺一~ 二分,针感为微酸疼痛。

术前仔细观察寻找发青、发乌的点,找到后在此下针。

此穴一定要配合董氏奇穴的动气针法(后面有详解),注意本穴限用6分钟(董氏原为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

后经我们计算每次限用六分钟。

)特别要强调的是即使病人行动困难,也要由家属搀扶活动。

说明:木火穴只适用于早期治疗,对患侧运动有激发功能之作用,治疗后期不再用它,可改用健侧的小节穴也是配合动气针法。

木火穴本四穴现在我们只用除小指的123穴。

此穴原为放血穴位,现在我们为了配合动气针法,把它改为针刺穴位。

但我们如果下针在发青、乌的点上,起针亦可放出黑血数滴。

木火穴部位:木火一穴在手背食指第二節、三節間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二穴在手背中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三穴在手背无名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木火四穴在手背小指第二節、三節閒橫紋正中央處。

动气针法具体操作:(1)先决定针刺穴道。

(2)进针后又酸麻胀痛等感觉,即为得气。

,然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患部稍微活动,病痛便可立即减轻,表示针穴与患处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及平衡作用,可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

(3)如病程较久,可留针稍久中间必须捻针数次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引气,或不动亦可。

(4)如病在胸腹部,不能活动,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与患处之气相引,疏导病邪。

二木火穴起针后,针灵骨穴、大白穴双侧(此二穴有调气补气温阳的作用);一、二、三重穴(此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

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上几穴都有活脑部血气之功,所以针头针后在针本穴,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

上几穴与补阳还五汤的功效大致相同。

如患者手指拘挛张不开,可对灵骨、大白行提插泻法,再针上白、次白、中白、下白。

靈骨穴:在手背虎口、拇指與食指叉骨間,即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接合處。

缓解中风的几种按摩方法治疗中风的穴位

缓解中风的几种按摩方法治疗中风的穴位

缓解中风的几种按摩方法治疗中风的穴位快速问医生-养生资讯2017-05-30 17:15一、缓解中风的几种穴位按摩方法臂臑指压本穴位能有效缓和肩部疼痛对因疼痛而使手臂没有办法举高的症状有效果。

臂臑位于手臂外侧。

穴位找法:将手臂朝正侧方举起,从肩膀到肘部分的三角肌会隆起之处。

该三角肌,到手臂中央为好。

压迫其附近,可摸到皮肤下面的肱骨。

臂臑在其凹陷中,加以压迫,从上臂到肘方向会感觉疼痛。

操作:医者用一手支撑病人手臂,另一手拇指指压穴位。

除了指压外,抓住前臂部由上往下进行按摩更有效。

天鼎按摩该穴可以调节血液循环,能够改善颈部与肩部的酸痛。

天鼎位于胸锁乳突肌,斜方筋和锁骨所形成的三角形凹陷中心,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和缺盆穴连线中点。

操作:医者站在病人后侧,以一手支撑病人身体,另一手指轻揉穴位。

按摩治疗中风内涌泉反复轻敲能缓解病人手脚麻痹。

内涌泉位于靠脚跟方向的凹陷处。

穴位找法:将足部5个脚趾用力弯曲,则会产生凹处。

涌泉即在此处,比此略靠拇趾的穴位为内涌泉穴。

以脚拇趾根部隆起为基准找寻,即位于靠脚跟一侧。

操作:握拳左右交互反复轻敲,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同时可以用力揉压旁边的涌泉穴,有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二、中医治疗中风偏方大全水蛭蜈蚣治中风【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补益肝肾。

主治脑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水蛭15克,蜈蚣3条,僵蚕12克,全蝎6克,丹参24克,川芎10克,山药1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0剂为1疗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26例,平均治疗45天,痊愈16例,显效5例,进步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

地龙葛根治中风【功能主治】祛风化痰,行瘀通络。

主治脑血栓形成。

【偏方组成】地龙25~40克,葛根30~50克,红花(后入)15~2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加减共治86例,治愈44例,占51.2%,显效26例,占30.2%,好转10例,占11.7%,无效6例,占6.9%,总有效率为93.1%。

董氏奇穴处方脑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处方脑中风后遗症

董氏奇穴处方脑中风后遗症脑中风、中风后遗症(一)中风急性发作1、十二井穴点刺放血。

(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瘫)1、特效处方:(1)灵骨穴、大白穴特效(疗效优于十四经,健侧取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2)针八关穴,配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2、针木火穴,特效。

3、针神肩穴,配中白穴、下白穴,效佳。

4、针肾关穴、通肾穴、通关穴、上三黄穴,特效。

5、针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驷马穴,特效。

6、针三重穴,上营穴、下营穴,效佳。

7、五岭穴、总枢穴、膝后太阳区放血。

8、针肩中穴、建中穴、地宗穴、骨关穴、木关穴。

9、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斜刺透穴)加州圆穴、州昆穴、州仑穴透穴可加电针10、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配镇静穴、肾关穴、天黄穴、其黄穴。

11、针肩中穴、建中穴、重子穴、重仙穴,配六完穴、木留穴。

12、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配八关穴、三叉穴。

13、针肾关穴,特效(双侧取穴)14、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15、九里穴,使用倒马针法,特效。

16、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效佳。

17、肾关穴、正会穴、后会穴。

18、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19、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20、高血压中风之半身不遂:五岭穴点刺放血。

(三)中风昏迷不醒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

2、针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

3、针天宗穴、还巢穴,有效。

4、针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

5、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灵骨穴。

(四)口眼喎斜、口眼歪斜(五)中风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针地宗穴,特效。

2、针上三黄穴,疗效卓著。

3、针三风穴,配正会穴,有效。

4、针肩中穴,配商丘穴更佳。

5、商丘穴、正会穴。

(六)舌僵硬不适1、金津穴、玉液穴放血。

(七)中风手足拘挛1、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肾关穴,有效。

2、针灵骨穴、大白穴深针有效(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3、针八关穴,神效。

中风后双脚无力

中风后双脚无力

中风后双脚无力
患者症状:中风后双脚无力,流口水取穴治疗:灵骨穴、大白穴、三叉三穴、后溪穴、中白穴加头顶五针(前会、百会、后会、州圆穴)治疗效果:手脚恢复力气,走路不会倒退,可走直线。

【中白穴】(又名鬼门穴)部位:在手背面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五分。

解剖: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酸痛、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发挥:本穴治肾亏之各种病变,效果甚好,除上述作用外,尚可治疗脊椎骨刺。

本穴亦可治血压高及前头痛。

肌肉及穴位刺激在中风伴肱三头肌肌力下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肌肉及穴位刺激在中风伴肱三头肌肌力下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肌肉及穴位刺激在中风伴肱三头肌肌力下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肌肉及穴位刺激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肱三头肌肌力下降的情况下更显突出。

本文通过探讨肌肉及穴位刺激的原理、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对肱三头肌肌力下降的作用、疗效评价以及治疗注意事项,发现肌肉及穴位刺激对中风患者康复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研究表明,肌肉及穴位刺激可有效改善肌力下降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认为,肌肉及穴位刺激可以作为中风伴肱三头肌肌力下降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并具有潜力在未来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一研究对于推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肌肉,穴位刺激,中风,肱三头肌,肌力下降,康复治疗,疗效评价,注意事项,临床应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肱三头肌肌力下降是中风后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

目前,针对中风伴肩肘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繁多,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肌肉及穴位刺激在中风伴肱三头肌肌力下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评估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更好地应用肌肉及穴位刺激提供有效参考,以提升中风康复治疗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肌肉及穴位刺激在中风伴肱三头肌肌力下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肌肉及穴位刺激对肱三头肌肌力下降的影响,旨在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提高康复治疗的效率和效果。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探讨肌肉及穴位刺激对中风患者肱三头肌肌力下降的作用机制;2.评估肌肉及穴位刺激在中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3.总结肌肉及穴位刺激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4.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并对未来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风患者带来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中风之后,蜷缩的手何时恢复?这一组奇穴,该用就得用!

中风之后,蜷缩的手何时恢复?这一组奇穴,该用就得用!

中风之后,蜷缩的手何时恢复?这一组奇穴,该用就得用!中风之后,蜷缩的手何时恢复?这一组奇穴,该用就得用!3天前我要分享(本文由“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请抄袭者自重!)本文理论依据:《素问》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现在请您做一个动作——伸平双手。

对,伸平双手。

这个动作,可能是再平常不过了吧。

不过,你可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伸平双手,已经是万难之事。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中风患者。

这些人如果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半身行动不遂,就很容易出现一只手蜷缩的状态。

而且,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这种现象会一直持续,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影响,也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那么,中风病人蜷缩的手,到底能不能再次伸平呢?要知道,对它们来说,手脚自如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就来了。

今天,在这里,中国卓越网络养生阅读品牌“精诚名医汇”,就为您说上一个办法。

它对于改善、治疗中风患者的手脚挛急、蜷缩有很好的效果。

这就是利用我们的八邪穴。

八邪穴的名字,看官可能很少听说过。

它属于经络世界里常用的奇穴。

所谓奇穴,和正经穴比起来,知名度肯定就不高了。

八邪穴在哪里呢?我们微微握拳,在手背第一到第五指间的缝纹端取穴,左右各四个,一共八个。

这个穴位名称,首先见于《素问》。

后来在《景岳全书》里面,这个穴位又被叫做八关穴,流传也十分广泛。

其中的“邪”字,指的是病邪。

古人认为,手部筋脉气血失常,病邪往往驻留在手指蹼纹处。

所以,八邪穴,就是病邪的八个“窝藏点”。

所以说,刺激这组穴位,可以通经、活络,泄邪热。

这对于手部气血瘀滞、筋脉失养导致的手指麻木、手部蜷缩挛急,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尤其是对于颈椎病导致的手指麻木,脑血管意外或者中风前兆所致的手指麻木不灵,利用这组穴位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医家所青睐。

那么,这样的一组穴位,我们该如何刺激呢?方法其实很简单,这就是用圆珠笔尖,以自己能耐受的力度来点压。

中风后遗的推拿治疗

中风后遗的推拿治疗

精选ppt
22
辨证
二、辨证侯表现
(一)、中经络(邪在经络)
1、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1)、表现:半身手足麻木、肌肤不仁、语
言蹇涩、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弦。
(2)、病机分析:因正气不足,致经脉空虚; 又因卫气不固,风邪乘虚而入,留注经脉,阻 闭气血,造成经脉不通、肌肤失养,故见肌肤 麻木不仁,语言蹇涩、口眼歪斜;邪留肢节, 则肢体麻木、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弦为 邪在表之症。
精选ppt
2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
半身不遂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患者大多 有肝阳偏亢(即高血压病)的病史。患 病后由于肢体偏废,因而病人的生活、 精神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其健康也受到 严重威胁,病后要彻底恢复也很困难。
精选ppt
3
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
推拿疗法对促进病人已偏废肢体的功能 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早期治疗应 在患者中风危象稳定两周后为宜,一年 之内可谓治疗最佳时期,两年以上者疗 效较慢。
中有一人发生中风,中风发病风险是正常同龄 人的14倍。
精选ppt
16
怎样预防和治疗
合理的药物预防。
当脑血管功能受到损害时,即积分值在75分以 下,就要请医生治疗中风相关的疾病外,还应
进行药物预防。目前肯定有效的药物有:阿司
匹林、肠溶阿司匹林缓释片、乐脉颗粒等。国 外研究认为,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毫克—300 毫克,能使中风发病的风险降低。
精选ppt
11
什么人容易发生中风
国内外对中风的易患因素进行了长期、 深入的研究。美国专家对各种因素进行 了全面的总结,认为中风的易患因素可 分为3类:
精选ppt

中风后遗症按摩这几个穴位可帮助恢复!

中风后遗症按摩这几个穴位可帮助恢复!

中风后遗症按摩这几个穴位可帮助恢复!原创神奇的穴位图 2019-04-23中风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遵、口歪斜、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中风后遗症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等后遗症。

脑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管壁粗糙或管腔变窄所引起的,60岁以上的患者多见。

脑栓塞是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青壮年。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动脉血管非外伤性的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内而发生的疾病。

上肢瘫痪:取天宗,曲池,合谷穴位天宗穴: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于天。

曲池: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合谷: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治病效果:上肢瘫痪对这些穴位进行点穴10~20次,这有利于上肢气血运行,对中风出现的麻木,瘫痪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下肢瘫痪:悬钟,承山,阳陵泉悬钟:悬钟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悬钟穴意义:胆经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在此飞落而下。

承山穴: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

主治功效:对于患者出现半身不遂,麻木,膝盖疼痛,,痉挛肿痛,抽筋,有良好的康复作用。

面部瘫痪:取百会,太阳穴每天进行两次点穴治疗,第二次时间应该相隔4小时以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治疗。

而且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按摩手法与日常保健不同,按摩时间要长,可达1个小时,按摩力度也应该适当加强。

除了穴位按摩,还有一些简单有效的保健方法,如干梳头法、抓球法等。

声明:本平台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穴按摩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
【内容摘要】: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首先是恢复气血,也就是恢复患者的进食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要恢复患者的进食与消化能力也就是恢复患者胃、脾与大肠的功能,当胃能够受纳而脾不能正常运化也达不到效果,而当胃能受纳、脾能正常运化,而大肠不能正常排泄也会造成麻烦,所以按摩时一定要三经兼顾。

而且胃经与大肠经同属阳明经,按之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1、什么叫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现代医学中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

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

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

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

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

哪些人易得中风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父母有类似病史者,等
2、点穴按摩治疗的详细方法是什么?
在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无力时,我们应主要先取胃经、脾经以及大肠经的穴位,正所谓“治痿独取阳明”。

也就是我们每天要沿着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进行按揉,对重要穴位要进行重点按摩,当发现某一处按之即痛时要多加按摩,说明患者的经络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为冲阳穴、足三里、梁丘、天枢、丰隆等;
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为太白穴、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腹结等
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为合谷穴、手三里、曲池穴等
当我们在进行按摩时最好选择早上7---11点钟进行,因为这一时间段是胃、脾主时,此时胃经、脾经气盛,按之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经络的十二子午流注时辰可参阅:十二经络子午流注表。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07:30—08:30点按摩胃经,9:30—10:30按摩脾经。

大肠经上的穴位可以在按摩完胃经与脾经后按之即可。

在按摩完后患者最好可以自唱元和音乐医疗中有关调理脾、胃、大肠的曲子,这样
有助于其功能的恢复。

3、有什么理论依据?
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肌肉萎缩首先是恢复气血,也就是恢复患者的进食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要恢复患者的进食与消化能力也就是恢复患者胃、脾与大肠的功能,当胃能够受纳而脾不能正常运化也达不到效果,而当胃能受纳、脾能正常运化,而大肠不能正常排泄也会造成麻烦,所以按摩时一定要三经兼顾。

而且胃经与大肠经同属阳明经,按之有相辅相成的效果。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讲:“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所以调理脾胃功能有助于肌肉萎缩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晚上可以适当地给患者喝一点蜂蜜开水,这样有助于晚上的睡眠以及脾胃功能的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