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爱写作的铅笔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超越创意写作的教育者

——读《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有感在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由廖建容先生翻译的美国童书作家山姆·史沃普老师的《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一书的封面上,印着这么几行字:

“作家老师的创意写作教室”

“在这个教室里,孩子们不是在学习写作,而是在享受写作的快乐!”

不得不说,这些文字,一度误导了我,使我以为,这不过是一本讲述一个“作家老师”如何运用“创意”,让孩子们“学习写作”并进而“享受写作”爱上写作的普普通通的书而已。

读完前言《黑鸟在飞》,我一边赞叹史沃普老师的写作教学,一边仍觉此书的价值仅仅在此。

阅读逐步深入,读完《小学三年级:盒子计划》,我知道,这绝不是一本普通的教写作的书!它的价值,远远大于写作教学,哪怕是创意写作,哪怕作者本人仍然谦逊地自称“本书是我在三年之间教导一群小朋友创意写作的记录”。

在本书之“各界好评”中,我觉得最能揭示出本书价值的那段评价,应该是《怪才的荒诞与忧伤》的作者戴夫·艾格斯所说的:“任何人若想要在今日的师生身上得到启发,或是想要向作者看齐、让师生关系变成彼此成长契机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

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家山姆·史沃普老师在三年之间“教导一群小朋友创意写作”的过程,也真实地展示了他是如何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角色”与“独门绝招”的。

这些“教导的过程”、“独门的绝招”,也许对很多正在为“作文”教学、或者“写作”教学(之所以把“作文”与“写作”区分开来,因为在我的观念中,这根本是两回事。困扰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模式,可以当做一种技巧来学习,甚至当做一种训练,搬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操持演练。

史沃普老师的创意写作教学,固然有他独特的路径,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帮助学生实现写作技巧的提升、丰富深刻学生的写作内容等方面,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琢磨各种案例,转化成教学手段,探索出很多有价值的、可迁移的实践课例,比如三年级的“盒子计划”,四年级的“小岛计划”和五年级的“大树计划”,不但可以沿用,而且,因地制宜略加调整,还可以衍生出无数个类似的计划。

可是,如果缺乏对史沃普老师所从事的教学中最宝贵之处的体察与尊敬,我相信,那些依样画葫芦的人,不会收获像史沃普这样绚丽斑斓的秋天。因为,史沃普老师所从事的,不仅仅是写作教学,他是通过写作教学,在进行着教育。他关注的核心,不是孩子们写作量的变化,既不是数量,也不是质量,他关注的核心,是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为什么这个喜欢写作而那个却不感兴趣?为什么这个会写“杀死父母的方法”而那个却写“甜甜梅救了大家”?这个名叫米格尔的男孩子,他是如何在写作中展示自己,并如何通过写作获得成长的?对于他的宗教所带给他的那些矛盾和困扰,我除了尊重作为一种信仰的这一宗教外,还可以做些什么?那个名叫淑永的女孩子,她所写的故事中,究竟藏住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作为老师,我又可以为她做些什么?还有这个法蒂玛,虽然她说讨厌我,可是,从一开始那个错认性别的误会起,我就一直希望她能原谅我,然后和我成为朋友,我一直想迎接她加入作家的行列,我想让她知道,将来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得美好,我该怎么既尊重她的隐私,与她保持合适的距离,而又能在不侵犯她的自由和安全感的前提下,去发现她的“岛屿”,

我到底具备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即将升入中学的孩子们,我愿意为你们多做一些努力,再多一些,再多一些,让你们除了去上近乎命定的“一三八”中学之外,可以多一些选择,那意味着你们的人生会多出许多不同的机会,因为,这件事假如我不做,就不会有人去做……

三年时间,史沃普老师教导这群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他们也不过十岁上下而已,可是他们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区域——纽约皇后区,一个移民的世界,“所有的元素都混杂在一起”。或许,从他第一次来到这所小学,看到那个惊人的景象时,他的内心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他最终从一个不过应“教师与作家协会”邀请,“主持一个以小三学生为对象”的为期十天的“写作工作坊”的客串老师,变为一个主动要求延续创意写作课,义务坚持三年,并最终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写作教学模式,“有些课是我会不断拿来教学生的,以为我知道这是我最擅长的东西,也因为我知道这些课的教学效果很好”。

那个惊人的景象是这样的:

“他们手牵着手,从四面八方进入校门:头戴棒球帽的古巴籍父亲,蓄着胡子、缠着头巾的锡克教徒,脚穿高跟鞋、手涂指甲油的拉丁美洲女子,用面纱遮住脸的印度尼西亚女子,身穿毛泽东式外套与运动鞋的中国祖母,以及前额有一颗红痣的印度人。这个景象给人一种史诗式的印象,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皇后区、怀抱着希望的父母,他们找到了这所学校,期望他们的孩子能过更好的日子,这是他们不远千里而来的目的。”

是的,那个时刻,是作家山姆·史沃普成为史沃普老师的关键时刻,那个惊人的景象,给了他一种庄严神圣的使命感,使他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与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相关的,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对在美国的未来都怀抱着无限可能性的憧憬的各种各样的家庭密切相关的。这种使命感,让他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敬畏,在班上那些各种肤色的八岁的孩子们面前,“获得了新生”。

于是,一个最初仅仅以教授写作为目的的作家,逐渐成为了一个藉由写作之桥走近孩子的、以教育为宗旨的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

作为一个教师,我认为,只有基于教育的教学才有意义。

没有教育,再好的教学,也不过是精致的技艺,或许可以用来制作出某种合格甚至精良的产品,却绝对不能孕育出一个人的成长。

我想,如果以史沃普的教育教学来衡量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一定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立刻会抬出所谓的升学指标、考试制度、家校胁迫种种种以防护捍卫并反驳。

我们的思维,习惯于把所有恶劣结果的问题根源都归结于不可抗的外力,比如习俗、文化、制度、地理乃至于天气。

然而,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却一再地感叹,最关键的,其实还是个人的素养,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底线的设置,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对自己职业的敬重与热爱。无论这个人是在美国纽约的皇后区做教师还是在曼哈顿区做作家,也无论这个人是在中国的西南重庆涪陵做外教还是沿着西北的古长城进行自驾游,更无论这个人是在海南岛上的一所大学教戏剧影视专业的大学生还是在内地某处的一所普通中小学里教语文数学外语,只要这个人有底线,有持守,有追求,有敬畏与热爱,这个人都可以“守职而不废,处逆而不回”,而不是“淈其泥而扬其波”、“餔其糟而啜其醨”。

我相信,人本性中的善良、正义、勇敢、执着和坚强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是没有国界的,是不会因为什么体制之别而此消彼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