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使用消毒记录

合集下载

外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记录

外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记录

外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记录一、清洗消毒的基本信息日期:具体日期操作人员:姓名负责监督人员:姓名清洗消毒的器械种类及数量:1、手术刀:数量2、手术剪:数量3、镊子:数量4、持针器:数量5、缝合针:数量6、其他器械(请具体列出):数量二、清洗消毒前的准备工作1、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在进行清洗消毒前,正确穿戴了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以保障自身安全。

2、器械分类将使用后的器械按照材质、结构和污染程度进行分类,便于后续采用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

三、清洗流程1、初步冲洗将器械置于流动水下,冲洗掉表面明显的血液、组织等污染物。

2、浸泡对于污染较重的器械,放入含有清洁剂的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松解和去除顽固的污染物。

3、手工刷洗使用专用的刷子,对器械的各个部位进行仔细刷洗,特别是关节、齿槽等难以清洁的部位。

4、超声清洗将器械放入超声清洗机中,利用超声振动进一步去除微小的污染物和碎屑。

5、漂洗用流动的清水对清洗后的器械进行充分漂洗,确保去除清洁剂残留。

四、消毒流程1、热力消毒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器对器械进行消毒,消毒温度和时间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2、化学消毒对于不耐高温的器械,选用合适的化学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去除消毒剂残留。

五、干燥与包装1、干燥消毒后的器械放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处理,确保器械表面无水渍。

2、包装选用符合标准的无菌包装材料,对干燥后的器械进行包装,包装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六、质量检测1、外观检查检查器械的表面是否清洁、无污渍、无锈迹、无损坏。

2、功能检查对器械的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开合灵活、刃口锋利、连接紧密等。

3、无菌检测定期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无菌检测,抽样送实验室培养,以验证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无菌要求。

七、记录与追溯1、详细记录每一步清洗消毒操作的时间、方法、使用的试剂和设备等信息。

2、对每一批次清洗消毒的器械进行编号,以便追溯其清洗消毒的全过程。

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医疗器械及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按厂家说明书要求
核磁共振仪器、CT设备、DR设备
湿式擦拭
1.一次性消毒湿巾;
2.75%乙醇。
2次/日
按厂家说明书要求
输液架
清水湿式擦拭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每日至少1次,有污染时及时消毒
二、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方法
范围
消毒对象
日常清洁
消毒
清洁消毒频次
备注




床单元(床、床头柜、椅子等)
2.采取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干燥、装箱备用。
每个房间1个拖把头
清洁剂/消毒剂使用严禁“二次浸泡”
备注:
1.表格中所列举消毒剂种类仅为推荐,所有符合消毒效果要求的有效消毒剂均可选用,具体可参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1〕94号)。
2.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首选消毒湿巾或经消毒液规范浸泡后的布巾擦拭,不宜采取喷洒消毒方式。
地面
1.湿式清扫;
2.清水或加清洁剂湿式清洁。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2次/日;
2.污染时随时消毒。
1.擦拭地面地巾不同病室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2.清洁剂/消毒剂使用严禁“二次浸泡”(指将使用后已污染的清洁用具再次浸泡)。
空气
1.开窗通风;
2.自然通风不良时,使用空气消毒器。
1.1次/日;
2.污染时随时擦拭消毒。
公共诊疗区域物体表面(门、桌、椅子、门把手、电源开关等)
清水或加清洁剂湿式清洁
1.一次性消毒湿巾;
2.75%乙醇;
3.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
1.≥2次/日;

医用铅衣消毒记录

医用铅衣消毒记录

医用铅衣消毒记录医用铅衣是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的防护设备,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免受放射线的辐射。

由于其特殊的用途,医用铅衣的消毒和清洁十分重要,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1. 消毒的必要性医用铅衣直接与患者的体液和污染物接触,因此存在潜在的传染病和细菌繁殖的风险。

经常对医用铅衣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感染的可能性,并确保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清洁卫生。

2. 消毒方法a. 表面清洁: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擦拭医用铅衣的表面。

清洁剂应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同时不会对铅衣造成损害。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该根据厂家的建议和指南进行。

b. 热气消毒:医用铅衣可以通过使用热气进行消毒,如使用热蒸汽或高温干热。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潜在的病原体和细菌,但需谨慎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对铅衣造成损害。

3. 消毒记录的重要性消毒记录是消毒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跟踪和管理医用铅衣的消毒情况。

记录中应包括消毒时间、方法、消毒剂的使用和浓度等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监督和检查的依据,并在需要时提供证据。

4. 消毒周期和频率医用铅衣的消毒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周期和频率。

根据医疗机构的特定情况和要求,可以制定消毒的时间表和频率,例如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消毒。

消毒周期和频率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定。

5. 额外的注意事项a.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清洁剂时,应考虑至少包含酒精、氯或过氧化氢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 在消毒前,应对医用铅衣进行彻底的清洁,将污渍和污物完全去除,以提高消毒剂的效果。

c. 消毒过程中,应确保医用铅衣完全浸泡并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消毒剂充分接触到所有表面,并彻底杀灭潜在的病原体和细菌。

对于医用铅衣的消毒,医务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记录的建立和维护是确保消毒过程有效进行的关键一环。

只有通过科学的消毒过程,才能保证医用铅衣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防护作用,并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无菌状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过程进行规范和监督的制度,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

以下是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

一、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1.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1)所有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2)清洗、消毒或灭菌应按照医疗器械的特性、材质和污染程度进行,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

(3)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和程序(1)清洗:使用适宜的清洗剂和清洗设备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有机物、微生物和污垢。

(2)消毒:使用适宜的消毒剂和方法对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杀灭或去除表面的病原微生物。

(3)灭菌:使用适宜的灭菌剂和方法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3.清洗消毒与灭菌的监测与记录(1)对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

(2)记录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时间、温度、压力、消毒剂浓度等参数,以证明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有效性。

二、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监测的目的(1)确保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2)及时发现和纠正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中的问题。

(3)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2.监测的方法和程序(1)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抽样监测,检查其清洗、消毒或灭菌效果。

(2)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定期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3.监测的内容(1)清洗质量:检查医疗器械表面是否有残留物、污垢和锈斑等。

(2)消毒效果:检测医疗器械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是否被杀灭或去除。

医院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院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防止病原体传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管理工作,包括各类诊疗设备、办公设备、生活设施等。

三、职责1. 科室主任或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的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2. 机房工作人员负责本机房仪器设备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并有专人做好相关记录。

3. 医务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应确保设备表面清洁,如有需要,使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消毒。

四、清洁消毒要求1. 室内环境卫生室内环境卫生要达到整齐、干净等要求,定期进行室内通风换气。

各检查室用紫外线消毒1次/天,消毒时间30分钟。

紫外线灯每半年应检测紫外线强度,每年定期检修。

2. 仪器设备清洁消毒(1)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帽子、口罩、清洁手套)。

(2)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医疗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湿式擦拭,可以使用可兼容的消毒湿巾。

(3)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4)一般的低危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仪器按钮和把手等)日常首先进行清洁,之后可以使用低效或中效消毒剂,如75%的乙醇。

(5)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如计算机键盘、口腔科工作台),建议采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6)清洁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元物品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仪器表面。

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

3. 医疗卫生表面清洁消毒(1)医疗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低频接触表面,如天花板、地面、墙面、窗台、柜顶;二是高频接触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病房厕所的墙面、门帘窗帘的边缘等。

(2)进行医疗卫生表面清洁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医疗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

输液架可回收消毒记录表

输液架可回收消毒记录表

输液架可回收消毒记录表1. 引言输液是医疗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输液架作为输液过程中的重要设备,承载着输液瓶、管路等物品,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

由于输液架直接接触患者和药品,因此需要进行定期消毒,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回收的输液架消毒记录表,以便医务人员能够清晰、准确地记录每次消毒情况。

2. 输液架可回收消毒记录表的设计目的•提供一种规范化的记录方式,方便医务人员对输液架进行消毒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

•保证每次消毒都能被正确执行,并能够查看历史记录进行追溯。

•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务人员负担。

3. 输液架可回收消毒记录表内容序号日期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方法备注1 2022-01-01 10:00 张三高温消毒2 2022-01-02 09:30 李四化学消毒消毒液A3 2022-01-03 11:15 王五高温消毒字段说明•序号:每次消毒记录的唯一标识。

•日期:进行消毒的日期。

•消毒时间:具体进行消毒的时间。

•消毒人员:负责进行消毒的医务人员姓名。

•消毒方法:采用的消毒方法,如高温消毒、化学消毒等。

•备注:可选字段,用于记录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信息。

4. 输液架可回收消毒记录表使用方法1.在每次对输液架进行消毒时,填写新的记录行。

按照序号逐行逐项填写相应信息。

2.填写日期和具体时间,确保准确记录每次消毒操作的时间点。

3.填写执行消毒操作的医务人员姓名,以便追溯责任和沟通协调。

4.根据实际采用的消毒方法,在“消毒方法”栏选择相应选项或填写具体方法。

5.如有需要,可在备注栏中补充其他信息,如消毒液的具体型号、浓度等。

6.每次消毒完成后,及时保存记录表,并妥善保管。

5. 输液架可回收消毒记录表的管理•每个医疗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操作流程。

•定期对输液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对每次消毒记录进行审核,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对输液架可回收消毒记录表进行归档和备份,以备查阅和追溯。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制度:一、清洗制度1.清洗对象:所有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包括内镜、窥镜、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体温计等。

2.清洗时间: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污物干燥,增加清洗难度。

3.清洗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并进行培训,确保清洗质量。

4.清洗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1)手工清洗:使用软毛刷、清洁布等手工工具,按照器械的清洗指南进行清洗。

(2)机械清洗:使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如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等。

6.清洗质量控制:定期检查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清洗彻底,无污物残留。

二、消毒制度1.消毒对象:所有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消毒时间: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消毒,避免再次污染。

3.消毒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进行培训,确保消毒质量。

4.消毒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1)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如75%酒精、碘酊、氯化物溶液等。

(2)物理消毒: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6.消毒质量控制:定期检测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三、灭菌制度1.灭菌对象:所有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灭菌时间: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灭菌,避免再次污染。

3.灭菌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灭菌,并进行培训,确保灭菌质量。

4.灭菌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灭菌剂。

(1)高压蒸汽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如高压锅、灭菌箱等。

(2)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灭菌剂,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

(3)物理灭菌: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灭菌。

6.灭菌质量控制:定期检测灭菌后的医疗器械,确保灭菌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医疗器械消毒方法记录表(场景版)

医疗器械消毒方法记录表(场景版)

医疗器械消毒方法记录表(场景版)一、概述医疗器械的消毒是保障患者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本记录表旨在规范医疗器械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提高医疗质量。

本记录表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及个人。

二、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法(1)高温消毒:适用于耐高温的医疗器械,如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

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放入高温蒸汽消毒锅中,温度保持在121℃,压力102.9kPa,时间15-30分钟。

(2)干热消毒:适用于耐高温且不耐潮湿的器械,如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

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放入干热消毒箱中,温度保持在160-180℃,时间1-2小时。

(3)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

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距离不超过1.5米,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 化学消毒法(1)浸泡消毒:适用于耐腐蚀的器械,如金属器械、玻璃器皿等。

将清洗干净的器械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液浓度、浸泡时间和消毒剂种类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选择。

(2)擦拭消毒:适用于表面消毒,如操作台、病床等。

用消毒液擦拭表面,消毒液浓度、擦拭次数和消毒剂种类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选择。

(3)喷雾消毒:适用于空气和表面消毒。

将消毒液按比例稀释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空气中或表面,消毒液浓度、喷洒次数和消毒剂种类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选择。

三、消毒记录1. 消毒人员需在消毒过程中详细记录以下信息:(1)消毒日期和时间;(2)消毒器械的名称、数量;(3)消毒方法、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4)消毒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5)消毒后的检查结果。

2. 消毒记录需保存至少两年,以备查验。

四、注意事项1. 消毒前应彻底清洗器械,去除污物、血迹等有机物质;2. 消毒过程中,消毒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消毒液;3. 消毒后的器械应避免再次污染,使用前需进行检查和包装;4. 定期检测消毒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5. 遵循国家相关规定,使用合格的消毒产品。

五、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2. 对新入职的消毒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消毒方法;3.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 对消毒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消毒操作能力。

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文档8篇)

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文档8篇)

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文档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口腔科消毒记录范本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检查记录单位名称:检查病人口腔内所有器内容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手机、车针、根管、拔牙、手术、牙周治疗必须灭菌医院压力蒸汽灭菌器日口腔科压力蒸汽灭菌器化学方法灭菌年度:口腔探针、牙科镊子、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压力蒸汽灭菌器化学方法消毒诊疗器械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物品保存液消毒剂浓度监测含氯消毒剂(每天)存在问题过氧乙酸(每天)2%戊二醛(每周)口腔科器械清洗医务人员佩戴帽子口罩一人一换手套流动水刷洗加酶洗液清洗日期月超声清洗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注:医院每月检查一次,监督、疾控每季监督、监测一次。

第二篇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1、室内整齐无尘,湿式清扫,设器械清洗间和消毒间,专室进行清洗消毒。

2、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镜,每个病人必须更换手套、洗手。

3、手术器械必须灭菌处理,一人一份一用一灭菌,对不耐热的器械用2%戊二醛浸泡10小时达到灭菌,所用戊二醛每周更换,并监测使用中的浓度,留存备查..4、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高危器材,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拔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根管器械等每人用后均采用高压灭菌。

灭菌后定位放置、专人保管,有效期内使用。

5、治疗盘、口镜、牙垫、混汞机、X光机、印模、蜡块等中度危险性物品必须消毒;汽、水枪、高速涡轮机钻应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

6、一次性医疗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防止霉变及过期使用,口检器械如镊子、压舌板、口镜、探针、弯盘等可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置入黄色垃圾袋中,封扎集中焚烧处理。

7、如反复使用的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进行。

8、麻醉药应注明启用时间,启封后使用不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

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

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

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一、医疗设备的管理1.每日清晨应开启层流空调,并在术前一小时进行空气净化记录。

2.每日手术前半小时,应用清洁巾湿式擦拭手术间的窗台、地面、无影灯、敷料桌、托盘、输液架、麻醉机、手术床及走廊地面等。

每台手术结束后,应擦净地面上的污液,清除线头、纸屑等杂物。

手术结束后应彻底打扫手术间卫生。

每周应进行彻底清扫一次。

使用的清洁工具应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3.每周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净化空调回风口过滤网。

手术室物品应用清水擦拭,包括手术床、转椅、电刀、输液架、脚凳、操作台、吸引装置、仪器表面、壁橱等。

4.地面应每台手术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湿式拖地一次。

连台手术时,前一台手术结束后应打扫并整理手术间,清洁干燥层流自净30分钟,再接下一台手术。

5.墙面消毒应根据污染程度,使用500mg/L或20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擦洗处理。

常规每周应进行两次室间墙面擦拭消毒。

6.手术交换车的管理:①手术交换车分为一般手术交换车和感染手术交换车。

②手术交换车所用物品用后应及时更换,有血迹、污液时应立即更换。

③每日手术前应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当日手术结束后应更换车上所有物品,并使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

感染手术交换车消毒应根据感染种类分别处理。

如接送隔离病人(或疑似病人)后,应使用一次性床单,注明病种,用双层不渗漏黄色胶袋双层包裹,然后焚烧。

平车应及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7.送敷料包和器械包的运输车,每日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擦拭一次。

8.无影灯每天应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擦拭一次,并保持其透明度。

9.手术中所用的无菌持物钳应为干罐,每4小时更换。

有或疑有污染的应立即更换。

10.立式血压器、听诊器、心电监护仪及微量泵每周应用清水擦拭干净,遇污染时应用75%酒精擦拭。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卫生安全,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三、清洗、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先清洗、后消毒、再灭菌”的原则。

2. 按照医疗器械的材质、用途、污染程度等因素,科学选择清洗、消毒、灭菌方法。

3.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清洗、消毒、灭菌效果。

四、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 清洗(1)手工清洗:使用清洗剂和热水,将器械浸泡在清洁液中进行清洗。

(2)机器清洗:使用洗涤机、消毒器等设备进行清洗。

2. 消毒(1)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如75%酒精、碘酊等。

(2)物理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

3. 灭菌(1)高压蒸汽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在高温高压下杀死病原体。

(2)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灭菌剂,如过氧化氢、甲醛等。

(3)干热灭菌:使用干热灭菌器,通过高温干燥杀死病原体。

五、清洗、消毒、灭菌注意事项1. 清洗(1)器械清洗前应去除表面的污物和血迹。

(2)清洗过程中应充分浸泡,确保器械表面和缝隙处都能受到清洗。

(3)清洗后的器械应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潮湿导致锈蚀。

2. 消毒(1)消毒剂应按说明书使用,浓度准确。

(2)消毒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病原体被有效杀灭。

(3)消毒后的器械应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残留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造成刺激。

3. 灭菌(1)高压蒸汽灭菌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压力和温度达到规定值。

(2)化学灭菌剂的使用应遵循说明书,注意通风和防护。

(3)干热灭菌器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灭菌效果。

六、医疗器械分类和处理1. 按照医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和低度危险物品。

2. 高度危险物品:关键性医疗器械,如心脏导管、外科手术器械等。

3. 中度危险物品: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医疗器械,如喉镜、体温计等。

4. 低度危险物品:不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等。

医疗设备定期检查保养维护维修记录1

医疗设备定期检查保养维护维修记录1

医疗设备定期检查保养维护维修记录1医疗设备定期检查保养维护维修记录1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维护和维修记录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记录有助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医疗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维护和维修记录的相关内容。

一、定期检查记录定期检查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和检测,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定期检查的频率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和使用频率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

定期检查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日期和时间:记录进行定期检查的具体时间,以便追溯设备的使用情况。

2.检查项目:记录检查时需要进行的项目,如设备的外观、电源、控制系统、传感器和仪表的正常运行等。

3.检查结果:记录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如设备的损坏、故障、缺陷等。

4.处理措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的处理措施,如维修、更换零部件或报废等。

5.检查人员:记录参与定期检查的人员姓名和职务,以便追溯责任和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二、保养记录保养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和维护,以确保设备的卫生和正常工作。

保养的频率和方法根据设备的类型和使用环境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

保养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1.保养日期和时间:记录进行保养的具体时间,以便追溯设备的保养情况。

2.保养项目:记录进行保养时需要进行的项目,如设备的清洁、消毒、润滑、调校等。

3.保养结果:记录保养后设备的状况和性能表现,如设备的清洁度、运行稳定性等。

4.处理措施: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的处理措施,如维修、更换零部件或报废等。

5.保养人员:记录参与保养的人员姓名和职务,以便追溯责任和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

三、维护记录维护是指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性能和准确度。

维护的频率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型和使用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半年或每年进行一次。

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

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

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现场消毒记录是指对场地、设备、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的记录。

对于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通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规定,以及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根据《卫生部关于规范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函〔2006〕81号)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感染控制和消毒情况进行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这说明对于医疗机构的现场消毒记录,保存时间应该不少于两年。

这是因为医疗机构作为人们就医和治疗的场所,其消毒记录需要保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对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起到保障作用。

对于非医疗机构的现场消毒记录,保存时间通常也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规定。

例如,食品生产企业的现场消毒记录保存期限通常也是不少于两年。

这是因为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也需要足够长,以便对食品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外,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

例如,对于一些对人们生活健康影响较小的场所,如一些办公场所、商业场所等,其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缩短。

而对于一些重要设施、关键场所,其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便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在实际工作中,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也需要考虑到信息化的进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场消毒记录采用电子化方式进行保存。

对于电子化保存的现场消毒记录,其保存时间也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规定,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总之,对于现场消毒记录的保存时间,需要综合考虑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实际情况以及信息化的进程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设备检查记录

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设备检查记录

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设备检查记录检查日期: [填写日期] [填写日期]
检查人员: [填写姓名] [填写姓名]
设备信息
检查内容
1. 设备外观是否整洁无污秽?
2. 设备表面是否有损坏、锈蚀等问题?
3. 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工作指示灯是否亮起?
4. 设备是否存在渗漏、漏电等安全隐患?
5. 设备是否保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检查记录
备注
[在此填写任何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注意事项:
1. 此检查记录旨在确保医疗废物暂存间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2. 检查人员应准确填写设备信息以及对设备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3.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或异常,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4. 进行检查前,检查人员应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5. 检查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日后参考和审查。

上述检查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检查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医疗设备检查记录

医疗设备检查记录

医疗设备检查记录
日期: [填写日期]
设备名称: [填写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填写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填写设备编号]
检查人员: [填写检查人员]
检查结果:
1.设备外观检查
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设备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污渍或磨损
设备外壳是否存在裂纹或变形
设备外部连接是否紧固可靠
2.功能检查
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设备是否有异常的声音或震动
设备是否有异味或热量过高
3.安全性检查
设备有无尖锐边角或突出物
设备有无不稳定或易倾倒的现象
设备是否配备了必要的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
设备使用说明书是否齐全并易于理解
4.清洁和消毒程度检查
设备表面是否干净整洁
设备是否已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5.记录和报告
检查结果已准确记录
检查记录是否已报告给相关部门或负责人
备注: [填写备注信息]
以上是本次医疗设备检查记录,请妥善保存并及时核实整改。

如有问题或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LLM]: 法学硕士 (Master of Laws)。

科室环境清洁消毒记录表

科室环境清洁消毒记录表
1.各科室根据环境感染危险度制定日常清洁/消毒的记录表2.发生血液、排泄物、分泌物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消毒3.根据污染危险度可增加消毒剂浓度、清洁/消毒频率4.特殊病原体如结核杆菌、气性坏疽等污染遵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实施消毒5. 清洁/消毒中实施职业防护。
科室环境清洁消毒记录表
2021年
科室环境清洁消毒记录表
科室年月
范围
医疗设备表面
地面
治疗车、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床头、床栏、床头柜等
墙面/天花板
过滤网
方法
75%酒精或清水擦拭2次/日
500mg/L有效氯或清水擦拭2次/日
500mg/L有效氯或清水擦拭2次/日
清洁1次/周
日期
时间
签名
时间
签名
时间
签名
时间
签名
时间
Hale Waihona Puke 签名时间签名时间
签名

手术室用物、设备等的清洁、消毒、灭菌与存放

手术室用物、设备等的清洁、消毒、灭菌与存放

漯河医专三附院手术室医疗器械用物管理腹腔镜、C臂、电器切一、无菌物品管理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严防混淆。

2、无菌敷料及无菌器械包,均有专人(人员名单)负责,保持柜厨清洁、干燥。

3、灭菌后物品应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室的专用柜内(离地面20cm、距天花板50 cm、离墙5cm以上),无菌包注明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先灭菌的先用,日期近的排在后面,排列整齐清楚,以便于保管和使用。

包外要有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化学指示带、签名。

4、负责人(值班)应每天检查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在未污染及包布未破损情况下保存7天,纸塑包装为6个月,过期或包装受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包一经打开,24小时内有效,过期重新灭菌。

二、一次性物品管理1、一次性物品的购入需经过院管理部门的严格把关和审定。

2、对进入手术室内的一次性物品要严格把好包装、产品质量、消毒灭菌情况和价格关。

对产品外包装上的中文标识项目逐一按要求确认。

3、每次使用一次性物品打开包装前,必须再次确认灭菌方法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4、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存放在专用的无菌物品存放库内并设专人定期检查,进货、发放、管理,不许与非灭菌物品和其他仪器存放一起。

5、使用和开启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6、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应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或毁形,不得随意丢弃。

锐利的物品,血液及其他有机物污染的物品应单独专门处理。

7、开启但未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原则上不得自行重新灭菌,制造商通过广泛的管理及测试手段保证一次性无菌物品的清洁、无毒、无致热性,具有相容性,无菌并质量稳定,自行重新灭菌便解除了制造商的责任。

如必须重新灭菌的一次性物品,就要对使用中的安全和效用负责三、手术器械管理1、无菌手术包及手术仪器由值班护士每天检查使用期限与使用性能,腔镜仪器每周检查维护,设专人管理,所有手术器材由专管护士每周大检查一次。

2、贵重手术器材设专柜上锁,定位、定量,定册、专人管理,设立“贵重手术器材登记本”,由专管护士负责每周清点与使用后销账,防止器械丢失。

妇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记录

妇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记录

妇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记录妇科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是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每一件器械都能达到严格的卫生标准,我们建立了详细的清洗消毒记录制度。

以下是对某一时间段内妇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情况的完整记录。

一、清洗消毒日期记录的起始日期为具体起始日期,截止日期为具体截止日期。

二、清洗消毒人员负责本次妇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员为:人员姓名 1、人员姓名 2、人员姓名 3等。

三、清洗消毒的医疗器械种类及数量1、窥阴器:共X个。

2、宫颈钳:X个。

3、子宫刮匙:X个。

4、取环钩:X个。

5、人流吸管:X个。

四、清洗消毒流程及方法1、预清洗所有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先在流动水下冲洗,去除表面明显的血迹、污渍等污染物。

将可拆卸的部件进行拆卸,如窥阴器的叶片等。

2、浸泡将预清洗后的器械放入含酶清洁剂的浸泡池中,浸泡时间根据器械的污染程度而定,一般为具体时间。

浸泡液的温度保持在具体温度。

3、刷洗浸泡结束后,使用专用的软毛刷对器械进行仔细刷洗,尤其是器械的关节、齿槽等部位。

确保刷洗干净,无残留污渍。

4、漂洗用流动的清水对刷洗后的器械进行充分漂洗,去除残留的清洁剂和污染物。

5、消毒采用高温高压蒸汽消毒法对漂洗后的器械进行消毒。

消毒压力为具体压力值,温度为具体温度值,消毒时间为具体时间。

对于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如某些塑料制品,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执行。

6、干燥消毒后的器械放入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为具体温度,干燥时间为具体时间。

确保器械完全干燥,避免残留水分滋生细菌。

7、检查与包装干燥后的器械由专人进行检查,确保器械表面无污渍、锈斑、损坏等情况。

检查合格的器械进行包装,包装材料采用一次性无菌包装材料,包装上标明器械的名称、规格、消毒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五、清洗消毒质量监测1、每天对清洗消毒后的器械进行抽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器械的清洁度、消毒效果等。

2、采用目测法和ATP 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器械的清洁度进行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