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几点思考
【摘要】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各项建设事业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坚持社会主义基础制度的前提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顺应时代要求,坚持探索性和创新性的伟大变革,有效带动了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方式,意识形态,思维方式,文化事业,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变革。本文谨遴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工程建设这三个方面,深入阐释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工程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慎终如始、高瞻远瞩、勤政为民,结合其时中国实际,坚持努力探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腾飞和跨越。世界最高海拔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奥运会和世博会相继胜利举办,国家四条能源战略通道相继建成投产,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华夏大地处处都是大发展的的良好景象,各项建设蒸蒸日上,国富民强的百年梦想正在逐步实现,中华大地展现出勃勃的发展生机。
一、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重性。市场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也表现在它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上。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性来分析。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它强调物质利益原则,坚持以效益为中心,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否则会受到惩罚。而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我们发展文化,主要是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把它变成产业,创造产值。经济发展是主题,文化发展是更重要的主题,因为我们已经进入文化时代。这些年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会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自然就会注重自身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大量的精神需求,自然会催生文化产业的大踏步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与实践,我国的各项文化建设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现在可以说是文化发展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一是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组织中国艺术节、戏剧节、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工程。还有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和振兴,比如昆曲、京剧等传统艺术的专项振兴规划。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此外还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少儿文化蒲公英计划、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一批惠民文化工程,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诚然,凡事有利就有弊。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文化建设有着很强的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级阶段,这一变革给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人们固有的思想、思维方式等方面造成了冲击,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不可避免的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和文化也会流入。一些不良文化的渗入,使一些人产生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为本的价值取向。沉湎于物质享受,讲究吃喝玩乐,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丧失了义务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认为世上的一切对自己有利就是好的,否则就避而远之,这些极端功利性的思想,对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文化主题思想观念的纯洁性和坚定性提出严重挑战。
文化和经济要互动,发展模式要转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要实现同频同度,坚决规避发展失衡的状况。我们的市场经济和文化建设之间现在正处于相互磨合的阶段,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市场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钦佩的,但是与文化建设的默契度还远远不够,鱼龙混杂之局面依然存在。当然文化建设得到净化,亦可以反推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笔者看来,市场经济发展要从单纯的经济过程过渡到文化过程,从脱离人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从脱离文化的发展转向基于文化的发展。
二、经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方向,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若能够实现自主化和公德化,自然会使得社会生产力水平提升、广大民众生活富裕,而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依赖于资源的多寡和生态环境的优劣。资源是稀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也是不争的事实,一旦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力,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失衡,和谐社会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部分地区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华北雾霾、西南大旱、各地泥石流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敲响的警钟。诚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在实现经济高效率的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比如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但是自由竞争必然引起垄断,垄断的存在不仅妨碍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还会造成社会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平,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再比如市场经济确实能很好地解决效率问题,但却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收入分配是否公平问题。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由垄断和按要素分配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和贫富差距过大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和谐,如果我们忽视垄断的弊端,允许贫富差距过大,对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必将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现在大学生的失业比例非常大,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会面临失业的困境,有的大学生毕业好几年都没有找到工作。再有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虽然经济发展很好,但是“国富民穷”的局面依旧没有改变,贫富两极的差距正在日益拉大,这就像表面看似平静无波的海面,阳光灿灿,其实下面已经是暗流涌动,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因经济发展的张力而变得更加不确定。
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的经济是发展了,GDP依然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依旧存留很多漏洞和不足,还无法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和无法自动实现公平,一些问题依旧被我们所忽视,依然悬而未决。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应该早点出台,借以保证市场对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保证社会分配的公平公正,以真正全面地实现社会的和谐。所以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应该重点考虑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等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为前提。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