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公开课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找规律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等。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背景介绍
本次课程是大班数学课,主题是《找规律》。
在本次课程中,我选择了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以增进学生对找规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讲解:引领学生了解什么是“找规律”,以及找规律的重要性。
2.活动: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第二步:教学
1.讲解:介绍找规律的方法,以及具体的实际应用。
2.活动: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并加深记忆。
第三步:实践
1.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探索更多的例子,并进行归纳总结,以巩固已
学知识。
2.思维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进行思维拓展,让更多的思维无
限制的延伸。
第四步:检查
1.个人练习: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小组交流:让小组成员相互学习、交流,对彼此的不足进行指出和改
正。
效果反思
在这节课上,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也有很多学生在掌握找规律方法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问题,如: 1. 对于某些比较高级的数学概念,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2. 有一些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的使用,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少儿园大班教课设计《找规律》含反省大班教课设计《找规律》含反省合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课活动中间,让少儿能认真察看物件摆列规律,发展少儿察看能力,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摆列规律,指引少儿踊跃与资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少儿园大班《找规律》含反思教课设计吧。
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摆列规律2、能认真察看物件摆列规律,发展少儿察看能力3、指引少儿踊跃与资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乐于探究、沟通与分享教课要点、难点让少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活动准备1、部署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样规律摆列的物件(气球、小旗、各样图形)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少儿每人一套图形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找寻活动:怎样挑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日我们的教师真漂亮,你能发现有什么?”(少儿找出①按颜色摆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次序摆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次序摆列的②按图形摆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③找出其余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二、采纳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师:“我们翻开此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为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边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少儿一同练习动作,少儿说一说此中的规律。
2、翻开第二个魔术盒。
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率领少儿察看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 2 个、3 个、4 个、 5 个。
请少儿找出此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率领少儿察看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 2 条、4 条、6 条、8条。
请少儿找出此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翻开第三个魔术盒送给每个少儿一盒几何图形。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找规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能够仔细观察图片或数字,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使用教具进行探索和验证,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数字卡片、教具操作材料等。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品的排列规律。
3. 幼儿操作:让幼儿使用教具进行探索和验证,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4. 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巩固所学的规律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规律的概念、观察和操作的方法、游戏活动的规则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根据所学的规律知识,完成一些相关的操作和实践活动。
答案:根据幼儿的操作和实践活动,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幼儿的思考和探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反应,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并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反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数学规律竞赛、数学规律故事分享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规律知识,并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与示范、幼儿操作和游戏活动四个环节。
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物品的排列规律。
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回忆和复习已知的规律知识。
3. 幼儿操作:教师让幼儿使用教具进行探索和验证,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巩固所学的规律知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2.锻炼学生观察、表达和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纸和铅笔。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最好由4至6名学生组成。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组数列:1,2,4,7,11,16,…2.引导学生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二步:发现规律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此数列的规律。
2.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将自己小组的发现呈现给全班。
第三步:总结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列的规律,并写在黑板上。
2.学生讨论并确认规律的正确性。
第四步: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拿铅笔和纸。
2.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3.教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4.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
第五步:展示成果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将自己小组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呈现给全班。
2.学生们相互评价和交流不同小组的解题方法。
第六步:归纳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总结不同数列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2.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发现规律的思维应用到其他数学题目中。
四、教学反思《找规律》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观察和发现规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一个数列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数列中的规律。
学生们踊跃发言,积极思考,他们对找到规律的兴趣持久性也较强。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只需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汇报,能够缓解个别学生站在全班面前害羞的尴尬心态,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
此外,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通过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理解“找规律”的概念,初步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出数列中的规律,并给出接下来的数值。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找规律的概念。
2.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找出数列中的规律。
2.给出接下来的数值。
教学内容及安排时间内容5分钟复习数列数学的相关概念15分钟介绍“找规律”的概念及方法30分钟组织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找规律的能力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二、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在教学前,需要教师准备以下材料:1.一些简单的数列题目,供学生练习和发现规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已学数列相关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今天要讲的,“找规律”,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数列相关概念。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忆一些数列的名词,比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首项、公比等等。
第二步:介绍“找规律”的概念及方法1.引入“找规律”的概念:通过观察一组已知数值,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据此预测下一项数。
提醒学生,要将捕捉的规律写下来。
2.介绍“找规律”的方法:–首先看数列的前几个数,看看有没有一些规律;–按照可能的规律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验证通项公式的正确性,若正确,就可以通过这个通项公式推出数列中任何一项的值了;若错误,需要重新思考规律。
第三步:练习找规律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数列题目,进行找规律的练习。
教师可以带头示范找规律的过程,然后有选择地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考察学生的发现规律的能力。
第四步:总结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或者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回答。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大量举例演示的方法,使得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在练习环节教师发现,学生对不同的数列组成方式并没有仔细加以区分,导致找规律能力的体现并不十分理想。
大班数学优质课找规律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优质课找规律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优质课找规律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学会在9个方块中按一定顺序有规律地排序。
2、对思维训练活动感兴趣,愿意用语言讲述排序的规则。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孩子对计算的兴趣以及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教具:白板课件《找规律》、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移动白板、6组小动物图片、白板笔。
学习工具:孩子有一套9平方和小动物的学习工具。
【活动过程】首先回顾游戏,唤醒已有的经验。
1、导入。
师:“今天我带来了两位好朋友,它们在哪呢?”2、游戏“排队”,复习ABAB模式。
第二,学会按规律在4个空间排序。
1.展示两张小动物和两层建筑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
2.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帮助老虎和狮子分开房间。
要求:横向生活的两个小动物不一样,纵向生活的两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第三,学会按规律排序9个空格。
1.展示三张小动物和三层楼的图片,引导孩子观察。
2.根据小朋友的要求,安排小动物住在第一排的房间里。
老师指导孩子们观察小动物的秩序。
3.让孩子安排小动物住在第一个垂直的房间里。
四、幼儿操作,展示作业。
1、出示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要求。
(1)横向生活的三个小动物不一样,纵向生活的三个小动物也不一样。
(2)谁住第一个房间自己决定。
(3)分房时注意小动物的顺序。
3、幼儿操作。
4、改错。
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操作结果请个别幼儿改错,集体检查。
5.探索发现它的规律:住在斜屋里的小动物也是一样。
6、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反思】《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
”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
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生活中常见的规律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2.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素材:图片、教具、课件等。
2.教学内容:找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并掌握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幅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规律。
2.新课教学(1)教师展示一幅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规律。
(2)教师提问:你们能在图片中找到规律吗?请用你们的小手指出规律。
(4)教师出示第二幅有规律的图片,引导幼儿独立找出规律,并与同伴分享。
(5)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们找到了哪些规律?请把你们的规律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3.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教具,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个有规律的拼图。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并请幼儿说出自己找到的规律。
4.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规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规律知识。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并示范游戏玩法。
(3)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提问:你们在找规律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
3.游戏活动环节,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4.不足之处: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5.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规律,提高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找规律》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发现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推理;2.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型问题的套路;3.掌握使用图表法和代数法描述和计算规律问题;4.增强观察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找规律》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数列中蕴含的规律、规律所搭建的数学关系等。
在该教学内容中,将主要讲解如下知识点:1.数列的构成和性质;2.数列的通项公式;3.利用函数的概念简化规律问题的解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各种规律,引起学生对规律的兴趣。
比如,找到班级里每个同学的出生月份,制作出一份月份表格,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规律问题的存在和重要性。
2. 观察环节通过给学生呈现一组数列,让学生观察数列中的规律,并尝试解释规律。
例如:1, 2, 3, 4, 5, 6, ...3, 6, 9, 12, 15, ...10, 7, 4, 1, -2, -5, ...3. 总结环节根据观察到的规律,让学生总结出数列中的通项公式,并对公式进行分析和解释。
4. 拓展环节让学生自己构建数列,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总结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5. 发现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数列中的规律本质上就是函数的呈现形式。
进而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观察数列中寻找函数的呈现形式,并学习如何用函数式表达数列中的规律。
6. 悟性训练通过各种适当的练习,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会为什么要找规律,如何找规律,规律怎样得到应用等问题。
比如,可以让学生用找到规律的方式,解决真实的生活问题。
四、教学反思1.环节转换要流畅:在教学过程中,环节之间的转换需要流畅,不然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容易分心。
2.活动要灵活:活动的设置要灵活,考虑学生的不同背景和水平。
3.提供更多实际案例: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室里完成,也可以利用校外实践创造更多有趣的、符合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在更加贴近生活的场景中进行学习与思考。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含教学反思(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含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含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含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教学重点、难点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活动准备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寻找活动:如何挑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
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
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
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规律教案(附教学反思)
找规律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
目标:
1.培养孩子们对于数字和数学思维的理解;
2.让孩子通过数学游戏,学习如何找出规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一、识记数据:让孩子通过反复的识记来记忆数据,学会记
忆数字和把数字与事物联系起来;
二、分析数据:让孩子通过分析思维,理清数据之间的关系,总结其中的规律;
三、应用数据:让孩子通过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
规律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教师先说出一个例子,让孩子们思考数字之间可
能存在的关系;
二、表达: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看到的数字;
三、展示:教师把每一位孩子的结论用图形的方式展示,便
于孩子们更容易把握数据;
四、练习:让孩子们尝试总结规律,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对
数据进行分析;
五、应用:让孩子们在练习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所获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孩子们表现出了兴趣,考虑问题比较深入,认真解答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我收获很多。
但
也有一些孩子的表现不如意,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差,思考问题时表现出懒惰,不积极接受新知识,没有很好的表现。
今后,我需要调整课堂活动,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孩子,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得到更多。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规律》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观察并发现生活中常见的重复性规律,如衣服上的花纹、地板砖的铺设等。
2. 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学会用AAB、ABB、AABB等模式进行规律排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幼儿用规律进行排列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能够用AAB、ABB、AABB等模式进行规律排列。
难点:让幼儿理解规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磁性教具等。
2. 学具:A4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PPT,呈现衣服上的花纹、地板砖的铺设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磁性教具为例,展示AAB、ABB、AABB等规律排列模式,让幼儿观察并理解规律。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操作磁性教具,体验规律排列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A4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规律排列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规律排列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规律》2. 内容:(1)生活中的规律现象(2)规律排列模式:AAB、ABB、AABB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A4纸上用彩笔画出AAB、ABB、AABB三种规律的排列。
(2)观察家中或幼儿园的环境,找出至少3处规律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略(2)示例:家中床单的花纹、窗帘的条纹、幼儿园操场的地砖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学会了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并能运用规律进行排列。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含教学反思(精选
幼儿园大班教案《找规律》含教学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找规律”。
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物体排列的规律性,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并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并运用规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棒、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给出解题步骤。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4. 小组活动(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有规律的排列。
(2)各组展示成果,其他组学生猜规律。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找规律2. 内容:(1)物体排列的规律(2)发现规律的方法(3)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有规律的排列,并记录下来。
(2)运用规律,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排列。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观察、发现规律。
(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后要加强学生对规律的巩固,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并总结出数列的规律;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了解数列和找规律的概念;2.掌握数列中的常见规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3.运用所学的方法找出数列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发现并总结规律;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2.学生准备:练习册、铅笔、橡皮擦。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列的概念,并展示几个数字的排列组合,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第二步:学习数列规律的方法1.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2.分别给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示例,让学生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规律。
第三步: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数列,在小组内合作找出数列的规律,并向全班呈现;2.其他小组观察并做出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梳理知识点1.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规律,并在黑板上记录;2.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做几个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第五步:课堂小结和反思1.温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进行点评;2.分享学生的学习心得,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3.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题是《找规律》,通过观察数列中的数字,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师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列的概念,并展示一些数字的排列组合,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然后,教师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并给出示例,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
接着,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探究自己给出的数列,并向全班展示,促使学生互相观察并提出评价。
大班数学公开课找规律教案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 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
教学方法运用
采用了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 果。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问题一
问题二
改进方向一
改进方向二ຫໍສະໝຸດ 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对找规律 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 强辅导和练习。
拓展教育教学视野,关注前沿动态
拓宽教育教学视野
教师应该关注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 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习借鉴优秀教学经验
教师可以通过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参加教学研 讨会等方式,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发展需求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 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家园共育策略探讨
定期沟通
家长和教师定期沟通, 了解孩子在园所和家庭 中找规律的学习情况, 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资源共享
家长和教师共享教育资 源,如教育游戏、图书 等,丰富孩子的学习内 容。
合作活动
组织家园合作活动,如 亲子游戏、数学竞赛等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数学。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数学学习过程
可将孩子的成果展示给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认可。
THANKS
感谢观看
反思与改进
设计多个互动环节,如学生提问、教 师解答、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活动,增强课堂互动性。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对教学 方法和互动环节进行反思和改进,优 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公开课找规律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公开课找规律教案反思1、大班数学公开课找规律教案反思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让孩子发现重复物体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地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学会欣赏规律。
二、活动准备:小兔、小猫、小鸡、胖猪的图片、各种颜色的图形卡、一座房子、幼儿操作卡、音乐三、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发现规律--以小兔搬新家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气球、彩旗、水果排列的规律师:小兔的新家打扮的非常漂亮,它买来了许多气球、旗子和水果,调皮的小兔把它们摆放的很漂亮①以1面红色,1面黄色重复排列的组图(彩旗)②以2个蓝色,2个绿色重复排列的组图(气球)小结:它们两样东西摆放的不一样,数量和颜色也不一样,像这样两个以上物体依次不断重复排列有规律的,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找规律③小兔请小朋友们吃水果水果的摆放让小朋友们发现有什么规律,从颜色、数量去发现小结:这水果的排列和前面两组的也不一样,颜色和数量的规律都不一样。
2、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
--小兔邀请三个朋友来家作客,他们各走一条路来小兔家,让幼儿观察三条路的不同点,并说出每条路面上石块的排列规律。
小猫的路:红、黄、红、黄、红、黄小鸡的路:胖猫的路:1 2 3 1 2 3 1 2 3老师小结:哦,原来它们的路铺的石块不一样,有颜色的规律,有图形的规律,有数字的规律3、请幼儿来帮忙铺路师:大灰狼听说小动物要去小兔家,就把路给破坏了,小朋友来帮助他们把原来的路铺好吧!老师总结:小朋友很棒,动物们都很高兴去兔子的新家。
4、幼儿操作师:小兔来考考大四班的小朋友,看你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没有,动动脑筋,看谁最聪明哦幼儿操作老师小结四、活动结束1、创造规律,表演规律,寻找生活中身边的规律--小兔要求小朋友按1个男生,1个女生的规律排队,和它一起跳着兔子舞去外面玩,找找幼儿园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找规律”的含义;2.能够通过比较找到一组数的规律;3.能够根据规律推出下一个数;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具有观察能力,能够观察事物,发现事物中的规律;2.具有分析能力,能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核心;3.具有创造能力,能够创造新的思路;4.具有运用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习惯于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规律,在生活中寻找快乐;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找规律”的含义;2.能够通过比较找到一组数的规律;3.能够根据规律推出下一个数。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规律;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通过一组数据引入新课,如:3,6,9,12,15,每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大家思考一下。
第二步:寻找规律通过学生发言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数字之间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下学生们提出的规律,并和全班一起核对和确认,直到找到正确的规律。
第三步:巩固练习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18,21,24,27,30,情况下,下一个数是多少?2.33,30,27,24,21,情况下,下一个数是多少?第四步: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情境一:小明每天晚上要练习小提琴,一次练习要练25分钟,他练了七次,一共练了多久?根据学生所找到的规律,25*7=175分钟,也就是小明一共练了175分钟。
情境二:小明的爷爷住在100层楼的高层,每次坐电梯要等很长时间,于是他就每次爬楼梯,一次爬5层,问他一共要爬多少次楼梯才能爬到100层?根据学生所找到的规律,一共要爬20次楼梯。
第五步:总结通过此次教学,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找规律”,如何寻找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及其应用。
2.能够理解并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
3.能够在新情境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本次授课的教学内容为《找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在上课前,老师已经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让学生预习了本节课的内容。
在课堂开始前,老师先带领学生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环境。
2. 新课讲解老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找规律”,并引导学生通过多个例子找规律的方法,从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并注意其应用。
同时,老师也讲解了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 练习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放置了许多与规律和数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集思广益,讨论各自的问题,以及与同学讨论解决方案和思路。
4. 总结在练习环节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并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老师还展示了一些解决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
5. 作业老师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提醒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与讨论,共同促进思路深度。
四、教学反思整个课程中,教学效果明显,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
通过学生的快速反应,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通过多个案例和问题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引领学生全面理解相关知识点。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以致用,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加深了解和掌握。
在下一节课程中,老师将采用更多互动的方法协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各种知识点的联系。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概念,理解规律和模式的含义;2.通过练习,提高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4.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找规律的基本概念;2.规律和模式的含义;3.练习找规律,提高观察、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找到生活中的规律和模式,比如一周七天、一年四季等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规律和模式,并引导他们思考规律和模式的重要性。
2.讲解(20分钟)讲解找规律的基本概念,并给出相关例题。
详细讲解如何通过观察、归纳和推理找到规律,并且找到规律后如何判断其正确性。
3.练习(3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来选择难度不同的题目。
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彼此合作、交流学习。
4.总结(10分钟)回顾整个授课过程,向学生介绍通过找规律学习数学的好处,同时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
四、教学反思本课采用找规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练习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如难以找到规律,规律不准确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尝试自己找规律,如果有问题,再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另外,在教学的准备方面,我也会根据学生的程度和熟练度来进行针对性的准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规律的含义和作用,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模拟探究规律;2.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反复的推理和总结,发现规律,培养透彻理解、机智应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知识点概述“找规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在展开一系列等差、等比、从而推出其通项公式的过程中,透彻从各种角度理解和探索规律的含义,培养透彻理解、机智应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2.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引导学生思考:授课前教师可寻找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们每天24小时都在不断变化,你们知道一些规律吗?2.组织学生利用环节式学习测出具有每5秒变化一次规律的计时器的显示数字,尝试研究总结规律。
3.进行小结,概括规律,比较不同同学的方法,寻找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然后通报统一解题方式,验证规律,给出递推式及通项式等。
•第二节课:1.设计“找规律”小组活动,前期可准备多组等差、等比数列,并尝试寻找数列中的规律,最后共同验证总结出数学公式。
2.组织不同小组展现各自寻找规律、验证规律和分享感悟的整理。
3.进行小结、概括性讲解。
•第三节课:1.进行自主综合活动:将对生活中进行一些物品、现象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自主进行开展,以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2.为反馈学生探究结果,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并给出积极的指导意见。
教学反思在《找规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尝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寻找规律,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受到促进、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并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反馈和肯定,促进了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从而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达到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在第一节课中,有些学生思维难度较大,难以理解教师的指导,需要教师多给予一些可视化的帮助,才能更好地把握到规律。
此外,在第二节课设计的活动中,如果学生之间合作不够配合,并未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发现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识别数列、找出规律;–能够认识到规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重要性;–能够应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搜集信息;–能够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发言、积极表达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找规律》2.重点内容:–如何识别数列;–如何寻找规律;–如何验证规律;–如何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学案例和实例;–学生带好相关课本和笔、纸等学习用具。
2.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简短的讲述,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并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环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如教学案例、实例分析和多媒体展现等方式详细地讲解本节课重点内容,让学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3)操练环节–通过示范演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加深对于《找规律》中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交流环节–通过学生作答和讲解,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有一个更全面地认知和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5)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帮助学生加深对该单元的理解。
3.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和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评价,避免学生错误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授课方式进行自我反思,适时地进行调整。
2.学生评价:–学生参与度较高,反馈良好;–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及时关注和引导。
五、教学反思《找规律》是数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找规律》PPT课件
活动设计背景
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众彩纷呈、千变万化,但它们都有内在的规律。
大班的孩子虽然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可是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常常了解或发现一些规律。
在节日里,他们看到街上按红、黄、绿得规律排列着一串串气球或一排排彩旗,在晚上看到月亮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有规律地变化。
这些都是他们的直觉感受,还没有真正认识事物规律,更谈不上掌握这些规律和运用规律。
所以,找规律有利于幼儿的学习。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并运用事物排列规律。
2、能仔细观察物品排列规律,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有规律的意识,发现规律
活动准备
1、布置活动室,在室内挂有各种规律排列的物品(气球、小旗、各种图形)
2、三个大小不一的魔术盒、幼儿每人一套图形
3、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寻找活动:如何挑
1、孩子们听音乐以有规律的踏点步进入活动室
2、师:“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我们的教师真美丽,你能发现有什么?”
(幼儿找出①按颜色排列的规律:气球是按红黄顺序排列的,小旗是按红蓝得顺序排列的……②按图形排列的规律:三角形、正方形、圆形。
③找出其他按大小、高矮、长短等规律)
二、采用变魔术的形式,学习掌握事物的规律
1、师:“我这里有三个魔术盒,看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一个比一个小或一个比一个大)
师:“我们打开其中一个魔术盒,看看里面会变成什么?”从第一个魔术盒里找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个孩子们一个动作:拍手拍腿各一下,拍手拍腿各两下,拍手拍腿各一下……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动作,幼儿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2、打开第二个魔术盒。
里面“变”出来的是两张图片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一:四个盘子,盘子里装着糖果分别是2个、3个、4个、5个。
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盘子里的糖
果比另一个盘子里的糖果多一个。
带领幼儿观察图片二:四个鱼缸,鱼缸里游的金鱼分别是2条、4条、6条、8条。
请幼儿找出其中的规律: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比另一个鱼缸里游得金鱼多两条。
3、打开第三个魔术盒
送给每个幼儿一盒几何图形。
幼儿自由摆一摆,要求有一定的规律。
排列好以后可以告诉老师和好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复习对规律的认识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印章、珠子、蜡笔、粘贴图片等,要求操作中体现一定的规律特点。
四、活动延伸:在街上、家里找一找那些东西是有一定规律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我以规律的广泛性存在一切事物中的特点而设计的。
通过有趣的游戏形式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寓教于乐。
(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孩子们通过拍手拍脚的动作找出规律,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递增、递减的规律,通过用摆图形找出颜色、形状的规律。
最后幼儿在穿珠子、粘贴图片等操作过程中去掌握规律的普遍存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在教法上我采用多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
活动开始让幼儿观察活动室的物体,幼儿按颜色、形状、大小、长短、高矮观察其中的规律存在,逐渐过渡到永动作拍出的规律,用图发现数的递增、递减规律,用图形摆出规律等层层深入,为幼儿认识规律加深了难度。
3、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
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
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