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潘小明2012年5月)

合集下载

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

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

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
人们常常认为,图形和几何学是一种令人晕眩的数学课程,但实际上它们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与思维。

图形和几何学涉及空间图形的形状、位置和比例,这个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们在数学考试中获得优异成绩,也能帮助学生了解现实世界的各种规律。

图形和几何学是以已知内容为基础推导其他内容的一种方法。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涉及从已知信息推导新信息的过程,因此推导过程是一个精确的过程,学生需要做的是正确地使用规则来根据已知信息推出新信息。

通过学习图形与几何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空间概念,认识形状的本质,增强几何思维。

一般来说,学习这一课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初步层次,明确目标层次,深入层次和应用层次。

在初步层次,学习者应掌握形状,大小,角,度数和边等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在明确目标层次,学习者应熟悉图形的基本构造,以及在不断变化的局面中求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深入层次,学习者需要了解几何学的原理,有效地利用这些原理解决复杂问题,并用实际计算方法来验证结果。

最后,在应用层次,学习者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几何图形和运算,解决复杂的概念,分析,计量和计算。

图形与几何学对学生们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掌握现实世界的规律。

学习图形与几何学的学生要记住,一定要根据自身能力和实
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尝试和思考,从而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程,从而受益更多。

图形与几何若干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之八

图形与几何若干内容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析之八

在图形与几何内容中,一些关键概念需要特别注意。例如,图形的对称性、 面积、周长、体积等概念,这些概念不仅在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而且在物理、 化学、生物等学科中也有着重要应用。此外,还要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等变 换,这些变换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
对于图形与几何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例如,在研究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测量、画图等多种方式 进行操作,以此加深对图形性质和特征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如何运用 数学知识解决几何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在未来的数学教育中,图形与几何内容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技术的不 断进步,教学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学生将有更多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因此,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内容二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后续学习都至关重 要。其中,数与代数部分是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本次演示将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 数若干内容进行分析和解析。
一、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地位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且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贯穿了多个学段,成为义务教育阶段 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图形的性质与特点
1、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性质主要包括对称性、平移、旋转和相似性等方面。例如,轴对称图 形是指在沿对称轴对折后,左右两侧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如圆、正方形等;中 心对称图形是指在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能够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如矩形、 菱形等。

图形与几何教材解读

图形与几何教材解读

图形与几何教材解读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建议第一部分说课标我主要从学段目标和课程内容两方面来说,课程内容在旧课标中叫内容标准。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的目标确立为: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理解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与旧课标中获得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相比,新课标对这方面的要求提升了。

二、课程内容:新课标把这个领域的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图形的理解、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图形的运动在旧课标中叫图形与变换。

1、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几何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4、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实行分类。

5、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6、结合生活情境理解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测量方面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理解长度单位,能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结合实例理解周长,面积的含义。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

5、会估计给定简单图形的面积。

图形的运动方面1、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在旧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和轴对称图形,而新课标对这方面的要求看似降低了,实际上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出发的。

图形与位置方面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给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会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第二部分说教材我将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及目的、内容结构、立体式整合四个方面来说。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说明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说明

……
案例:“图形与位置”内容结构
一年级上
前后、上下、左右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四年级上
东南西北 八个方向 任意方向
用方向与 路
距离确定 线
位置

二、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精心设计教 学活动,有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 。教师 作为教材的使用者,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 度的研读和理解,明确 “教材编写了什么”“教 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 么样的启示”,然后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这样 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运用数学 知识。
——《课程标准(2011年版)》
学会系统梳理知识,正确把 握“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体系与 线索,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案例:用图式系统梳理知识
知识框架
整体把握
其他 版块
后续 课程
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2.从定性到定量 3.从直观辨认到探索特征 4.从直线型到圆 5.生活中抽象到应用于生活 6.从静态到动态
案例:“图形的认识”内容表格式梳 理
案例:表格式梳理知识
版块 年级
核心课程
备注说明
1、长度单位的认识 图 低年级 2、由体到面的认识
3、角的初步认识

1、线和角的认识、平

中年级
行和垂直概念 2、面的认识

3、图形的分类
1、长、正方体的认识

高年级
2、圆的认识 3、圆的周长
4、体积与容积的认识
整体把握·读懂教材·精心设计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解读与教学设 计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 朱德江
引子:从两个案例谈起 案例1:周长 案例2:直线的认识

图形与几何

图形与几何

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之“几何与图形”分析与研讨王晓萍“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在小学阶段分为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四个部分,它们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为核心展开。

我们接下来的讨论交流将围绕着“如何在这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中,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落实四基中的后两基”为主线展开。

一、图形的认识1、图形的认识的内容主线我们首先来看图形的认识的内容主线。

主要有如下的几条基本线索:一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

新课标对空间观念这个核心词的描述有这样一条: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教材这样的编排正好体现这样一个过程:从立体图形中找到平面图形,从平面图形中还原立体图形。

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这条主线,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是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

例如圆的认识,首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大量现实模型,然后抽象出圆形,探究其特征。

这一点大家都能充分认识并做得非常好,但反过来将图形及其特征应用到生活中去,重视的不够。

我们的教材有这样一道练习:这就是应用于生活。

当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问题时,不仅促进了对圆性质的理解,同时还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从直观辩认图形到操作探索图形的特征。

例如对于长方形的认识,课标中对第一、二学段的要求就有明显的层次:从辨认到初步认识特征再到探索并掌握周长、面积公式。

这样从直观辩认到探索特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个学段的目标,到位而不越位。

四是从直观图形到曲边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化曲为直”的思想将初步渗透。

五是从静态到动态。

第一阶段主要侧重于静态,第二阶段则侧重于动态认识。

还是以长方形为例。

例如认识它的轴对称性,知道绕长或宽旋转一周形成圆柱等等,这些都是进一步丰富对长方形的认识。

2、教学中注意问题纵观整个“图形的认识”这部分,我们的教学中哪些问题是薄弱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呢?一是设计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进行平面和立体的转化。

四年级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

四年级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
4、情感态度:积极主动参与操作 活动,与他人合作,进行数学思 考,推理,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理解平面上的
平行线与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和 垂线,会用量角器画角。 • 难点 :
对直线、射线概念的理解,画平行 线、垂线,量角 。

教学评价
内容: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考查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维水平的发展, 结合学生的具体操作活动过程考查 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是否积累 学习数学的经验和方法。
用量角器量角与画 角
后续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的内角 和
三角形三边关 系等
教学目标
• 1、知识技能: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线段、射线与直 线,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渗透分类 思想。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结合生活情境了 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能用三角尺画平 行线和垂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 两点间的距离。知道平角、周角,了解角 的大小之间 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 角。
四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图形与几何
双流县实验小学四年级教研组
“图形与几何” 内容变化
一 名称的变化
实验稿:空间与图形
修订稿:图形与几何
1、点明了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对象——图形,既包括立 体图形也包括平面图形。
2、《新标准》分为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 运动”、“图形与位置”等四个线索,实际上是从不同角 刻画图形,包括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
• 2、数学思考:让学生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归 纳抽象线、角特征,形成概念。能进行有条理思考, 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发展学生的 空间观念,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意义、内容和要求

“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意义、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和编排“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四条线展开。

这四条线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几何直觉、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为目标。

不仅着眼于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几何事实,而且强调现实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态度与情感。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总体要求:本学段,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学段学生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图形的认识主要内容有:辨认简单的几何体以及平面图形。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会运用平面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等。

测量主要内容有:测量物体的长度和面积;估计物体的长度和面积;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等图形的运动主要内容有: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以及认识对称图形;能画出简单的平移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等。

图形与位置主要内容有: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目标与内容总体要求: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逐步发展,本学段的学习内容将逐步抽象,一些抽象的符号和演算也将逐步增加。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图形与几何”的问题;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

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

艺术中的图形与几何
绘画和雕塑
艺术家经常运用图形与几何元素 进行创作,如线条、形状、空间 等,这些元素为作品赋予了独特
的视觉效果和深层含义。
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图形与几何是基 本的视觉元素,设计师运用这些 元素进行排版、布局和色彩搭配, 创造出具有吸引力和传播力的作
品。
建筑设计
除了实用性考虑外,建筑师还在 建筑设计中运用图形与几何元素, 以追求独特的美学效果和视觉冲
扇形的应用
利用扇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如计算扇形的面积、弧长等;在物理、工程等领域中,扇 形也常被用来描述某些现象或解决某些问题,如描述旋转物体的运动轨迹、计算物体的转 动惯量等。
圆与扇形的综合应用
结合圆和扇形的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如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周长等; 在实际问题中,圆和扇形也常被结合起来使用,如建筑设计中的圆形窗户和扇形门洞等。
四边形的性质与分类
四边形的性质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可以划分成2个三角形,其对角线将四 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
按边的相等关系可分为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等;按角的大 小可分为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特殊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是 60度;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 角相等。
面的性质
面是由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有长度、宽度和位置, 但没有厚度。面可以分为平面和曲面。
角的定义及性质
角的定义
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 成的图形,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 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
角的性质
角的大小与它的边长无关,只与 它所夹的度数有关。角可以分为 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

新课标下图形与几何的解析
例: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前面,侧面、上面看 到的形状。






拍照的结果,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视图,但是它的确实现了,把三维 空间向二维空间的一个转化的过程,这是过去小学没有的,现在有了, 这两个阶段的目标要达到,就为第三学段的正式的视图和投影打下比较 好的基础。
1
让学生操作的时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操作,首先得想象一下,可能会是什么 样子,然后再通过操作,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而这个过程,学生参与这个想象, 包括动手操作,包括把这个过程表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让学生的这种想象也好,操作也好,实际上进一步理解,我们讲三维和两维之 间的这样一种关系,就是你讲的对应关系,是经历了下面过程。 “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 , 体现了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之间相互转换的具 体要求,目标是在图形转换中引导学生观察、 抽象、想象,发展空间观念。教学中应注重展 开与折叠的操作过程,通过想象实现图形之间 的转换,让学生记忆展开图的数量或类型的做 法是不可取的。 认识图形过程中大量的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学 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分析问题。借助几
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
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 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几何直观——案例:《打电话》
如果你是老师,有件紧急的事情要通知给 同学,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给 你3分钟的时间,能使多少人收到通知?大胆 的猜测一下。
1
第二、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 果有很好的感悟 《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 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 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单位之间的换 算,不能靠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和反复操练,而是要能够 体会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这就涉及到了对单位的理解。 长度(类似的,面积、体积)单位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 念,对它的体会和认识应当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它的实际 意义。 例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 1 米 , 1 厘米 的 长度可以用什么熟悉的物体来估计,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 是 1 千克 ,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米等。

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潘小明2012年5月)

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潘小明2012年5月)

二、学习新知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让我们来做做动作,并大声地说出平移或旋转。
师:生活还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谁能 举个例子? 生1:龙卷风。 生2:嫦娥二号是平移。 生3:溜溜球是旋转。 生4:溜溜球也可以是平移的,它要上来的。 生5:走路的时候和转身的时候。 师:很厉害!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 结合实例(生活情境)了解……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 《标准》中较多地使用这样的表述,这 实际上明确了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式。 图形,是人类长期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 察逐渐抽象出来的,抽象的核心是把物体的 外部形象用线条描绘在二维平面上。
4、“图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案例1:《物体的形状》(一年级) 案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年级)
《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主要有:
图形的认识
图形的测量
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图 形 的 认 识
1、明确认识的对象
在第一学段,《标准》要求 “能根据具 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 到的简单物体”;“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等,其中既涉及到了 对简单几何体的认识,也涉及到了经过抽象 后的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
案例 : 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图中每个小方 格为 1 个面积单位,试估计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以往我们在教授“数方格”时,没能充分体现估 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操作技能——数 方格(知识点)去教了,为了教估算而估算。 上面“寻找区间”的设计则注重了学生估算意识 和方法的培养,特别是选择合适的估计“单位”是引 导学生进行有效估算的关键,引导学生体验逐渐逼近 的极限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事 先做好规划的习惯,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图 形的面积。

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

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

图形与几何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学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也是科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从学校和科研机构开设的数学课程来看,图形与几何学都是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图形与几何学,国家推出了《图形与几何课标》,其中包含了学习图形与几何学的相关知识点、内容和标准。

因此,我们要细心解读《图形与几何课标》,才能更好地学习图形与几何学。

《图形与几何课标》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平面几何、空间几何、几何性质和几何系统。

首先,平面几何是《图形与几何课标》中重要的内容,主要涉及直线、圆、四边形、多边形等图形,其中包括解析几何、集合论、证明理论等知识。

学生可以掌握直线、圆、四边形、多边形等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完成各种几何证明题。

其次,空间几何部分涉及空间图形和曲线及其性质,包括球、立体四边形、立体多边形、圆锥、抛物面等,其中包括了解析几何、集合论、恒等式和不等式、证明理论等。

学生可以掌握空间图形及其性质,学会解决空间几何证明题。

第三,几何性质部分涵盖了几何性质的研究,包括几何图解法、几何转换、几何构图和几何概念的研究。

学生可以学会几何图形的转换、构图及其概念,掌握空间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最后,几何系统部分涵盖了几何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坐标系、投影、缩放和旋转等相关理论。

学生可以熟悉几何系统的概念与技术,理解坐标系、投影、缩放和旋转等几何图形处理技术,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图形与几何课标》在学习图形与几何学方面提供了大量重要知识和内容,从而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图形与几何学相关知识,辅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并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数学课程的要求。

因此,学生应该仔细阅读《图形与几何课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加深对图形与几何学的理解,系统地学习图形与几何学的所有知识,以达到自身水平的提高。

通过综合运用平面几何、空间几何、几何性质和几何系统等数学规律,以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成就。

以图形变化为主线注重探索与证明相结合——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2012版)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编写理念

以图形变化为主线注重探索与证明相结合——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2012版)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编写理念

质——三线合一”时,大多数教材都是先通过作一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中线,然后运用“SSS”
或“SAS”等方法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再由全
以图形变化为主线。用变化的观点来探索图形
的度量性质和位置关系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第三学段主要要求学生 掌握以下几种图形的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相 似、投影.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处于 发展阶段,因而义务教育阶段不可能也不必要给 出图形变换的严格定义,因此,在新课标教材中把 这些变换统称为图形的变化. 湘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以“几何是研究图形在 变换群下不变的性质”的现代数学观点为指导,将 几何的直观性与思维的严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
这一理论.因此,湘教版教材在七下第4章“相交 线与平行线”的4.2节就研究学习了“平移”这一 图形变化,在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就分别介绍 了轴对称、旋转这两种图形变化,为后面更好地运 用“变化”的思想学习“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其他知
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借助这些图形变化的方法来认识 图形,把它们作为认识图形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
(上接第40页) 让学生建立的认知结构更完善、更系统、更全面. 一轮复习环节设计由关注教转为关注学,基 于学生的学来构建完整的学习模型,学生的参与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譬亨、登学!尊!警乎、学习结景可苎・环节可融 合在一起,但从学生认识问题的认知角度来说,每
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三线合一”这一结论.而湘
教版却是通过探索如下图形变化过程得出的: 任意画一个等腰△ABC,其中AB=AC.作 △ABC关于顶角角平分线AD所在直线的轴对 称图形(如图(1)). 由于么1=么2,AB—AC,因此,射线AB的 像是射线AC,射线AC的像是射线 ;点B的像是点C,点C的像是点 ;线段

课本解读:六年级下数学:图形与几何

课本解读:六年级下数学: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线与面、面与体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网络,体会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在认识图形中的应用。
2、使学生通过复习所学图形的特征,比较、沟通有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巧。
3、使学生通过系统整理图形的测量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理解周长、面积、体积的意义;沟通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体会和掌握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能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及一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பைடு நூலகம்
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沟通几何图形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公式推导过程和正确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注重梳理,沟通联系。借组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
课时分配
平面图形的认识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课时;图形与几何练习课1课时;图形的运动1课时;图形与位置1课时。
第六单元图形与几何课程标准解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86~95页。
教材分析
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的内容,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系统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凸显核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巩固和深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进一步沟通几何形体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图形与几何解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图形与几何》先锋小学曹茜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特点和具体实施方法。

今天我就一年级教材“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内容的变化作个介绍:一、内容的变化1、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认识图形”降低了难度主要表现在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原来“认识图形”单元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以往主要是想体现“面”在“体”上,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二、对“图形和几何”内容的教学,教材的主要编排特点有: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设计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和动作进行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结论中得到知识技能,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图形和几何”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教材已经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特别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而且教材中也编排了许多的课堂活动,这些直观因素教学中要充分加以挖掘。

比如“位置”单元教材第11页第3题,教材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用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12的第5、6题,题目素材的选择充分考虑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

另外教材对于“左右”和“认识图形”学习内容和难度的改变,就是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出发组织科学的知识体系。

具体我们在单元教材分析中会详细介绍。

2、教材呈现内容的素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从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之图形与几何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之图形与几何解读

2012-4-24
2
最古老的《欧氏几何》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的一部数学著 作,共13卷,基于一组公设和定义,人们在公设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的逻辑 推理构做出一系列的命题。可以说,《几何原本》是公理化系统的第一个 范例,对西方数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23个定义 个定义 作为基础的五条公设和公理 五条公设 1.从任一点到任一点作直线是可能的; 2.把有限直线不断循直线延长是可能的; 3.以任一点为中心和任一距离为半径作一圆是可能的; 4.所有直角都相等; 5.若一直线与两直线相交,且若同侧所交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 则两直线无限短长后必相交于该侧的一点。 五条公理: 五条公理:1.跟同一件东西相等的一些东西,它们彼此也是相等的; 2.等量加等量,总量仍相等; 3.等量减等量,余量仍相等; 4.彼此重合的东西是相等的; 5.整体大于部分。
2012-4-24
6
何课程的国际趋势 几何课程的国际趋势
强调几何建模过程; 几何推理的要求发生变化; “空间与图形”内容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几何课程的“平台”。 另外,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几 乎谈不上创新,传统的几何很难找到空间的内容,因此几何课程要: 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012-4-24
12
1.加强对数学教学目的的理解 .
价值引导; 自主建构. 价值引导 自主建构 一个理念:以生为本——尊重、关爱、理解、信任; 两个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的教育”不仅仅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 过程的教育”不仅仅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 的过程,甚至不仅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 的过程,甚至不仅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 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 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 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 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 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练。 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练。 关注过程,关注智慧) (关注过程,关注智慧)

“图形与几何”内容变化及教学思考

“图形与几何”内容变化及教学思考

“图形与几何”内容变化及教学思考
楚平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新标准把"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

课程内容的调整主要是
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中文字表述不够清楚、整体结构不够协调、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的地方作一些调整,以进一步
完善几何课程内容体系。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楚平
【作者单位】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思考
2.质检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思考
3.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
大版和苏教版“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4.小学数学教科书"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内容分布的比较研究5.线上学习模式下的图形与几何内容教学策略初探——以《面积单位》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课标解读:《图形与几何》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 的核心概念主要有: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
空间观念: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 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 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 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几何直观: 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 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数学问 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 思路,预测结果。
在第二学段中,认识的图形增加了线段、 射线和直线等一维图形;对角的认识由锐角、 直角和钝角扩大到了平角、周角,增加了梯 形、扇形,对三角形的认识从一般三角形到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 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三维图形的认识 对象增加了圆锥。
《标准》关于“图形的认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的安 排,体现了从生活到数学、从直观到抽象, 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且三维、二维、一维 图形交替出现,目标要求逐渐提高。
(3)综合运用图形的运动进行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学生对图形运动特点的了解、能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 出运动后图形,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图案的欣赏和设 计的基础。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 世界、看生活提供了机会,也可以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的价值 。
课标中有这样的案例:图画还原。
打乱由几块积木或者几幅图画构成的平面画 面,请学生还原并利用平移和旋转记录还原步骤。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 结合实例(生活情境)了解……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 《标准》中较多地使用这样的表述,这 实际上明确了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式。 图形,是人类长期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 察逐渐抽象出来的,抽象的核心是把物体的 外部形象用线条描绘在二维平面上。
4、“图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案例1:《物体的形状》(一年级) 案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年级)
《标准》中“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 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
体会测量的意义;
体会并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 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 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 方法和公式;
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
(1)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结合生活实际,经历 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 单位的重要性。”这种要求对面积、体积的单位也同 样适用。 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度量单位的统一是使度 量从个别的、特殊的测量活动成为一般化的、可以在 更大范围内应用和交流的前提。 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必 要的机会,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在 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单位的选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进而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 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 测量是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学习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应用。在明确实际测量 的对象后,选择恰当的度量单位、测量工具及方法关 系到测量能否方便、可操作地进行、影响着测量结果 的准确程度。比如,用直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是不错的 选择,用它测量一栋大楼的长度就不是上策了…学生 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积累选择度量单位、测量工具 和具体方法的经验。
案例3:《线段、射线、直线》(四年级)
案例4:《三角形边的关系》(四年级)
图 形 的 测 量
对于图形,人们往往首先关注它的大小。 一般地,一维图形的大小是长度,二维图形 的大小是面积,三维图形的大小是体积。图 形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关键是设立 单位,而度量的实际操作就是测量。
图形测量的相关知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 和适应未来的生活都是有用的,测量过程中 蕴涵的方法和思想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并掌握规则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 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标准》要求: 探索并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并掌握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并掌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案。
4、在解决问题中注重“ 图形的运动 ”和相关知识 的联系,发展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案例:《平移》
课例:《平移》
一、游戏导入 两名学生进行玩“六面魔方”、“三国华 容道”的演示,其余学生观察并思考: 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回答板书: 转 移
出示动画 :
师:如果按照它们的运动方式分分类的话, 可以怎样分? 生1:陀螺、吊扇、风筝放在一块;观光电 梯、缆车、汽车也放在一块。 师:为什么这样分呀? 生1:因为陀螺、吊扇、风筝是转的,而观 光电梯、缆车、汽车是移的。 师:在数学上把这种运动叫平移(它们是直 直的向前的),把下面围着一个点转的运动在数 学上叫做旋转。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 转”。
2、明确图形认识的要求
对图形认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图形自身特征的认识。 它是进一步研究图形的基础。在三个学 段中,认识同一个或同一类图形的要求有明 显的层次性:从“辨认”到“初步认识”, 再从“认识”到“探索并证明”。 这种要求的层次性,既体现了从整体到 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教学案例
案例1:《角的度量》 案例2:《圆的周长》 案例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图 形 的 运 动
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 的基本形式。所谓图形的运动,在义务教育数 学课程中最基本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位置发生变化 (合同运动); 二是形状不变而大小变化(相似运动)。
学会用图形思考、想象问题是研究数 学,也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数学逻辑 与数学直观是相互交织关联的。
直观中有逻辑,逻辑中有直观。
推理能力: 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 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 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 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和确定 的规则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 计算。 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 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二、学习新知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让我们来做做动作,并大声地说出平移或旋转。
师:生活还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谁能 举个例子? 生1:龙卷风。 生2:嫦娥二号是平移。 生3:溜溜球是旋转。 生4:溜溜球也可以是平移的,它要上来的。 生5:走路的时候和转身的时候。 师:很厉害!
二是对图形各元素之间、图形与图形之间 关系的认识。 主要包括大小、位置、形状之间关系的认 识。第一学段的“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第二学段的“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 短”;“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之间的大小关系”;“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等,都是对图形大小关系的研究。
3、明确认识图形的方法与途径
(2)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 测量结果有很好的感悟 《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 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不能靠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和 反复操练,而是要能够体会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这 就涉及到了对单位的理解。 长度(类似的,面积、体积)单位不仅仅是一个 抽象的概念,对它的体会和认识应当通过实践活动, 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例如,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 约为1米,1厘米的长度可以用什么熟悉的物体来估计, 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 1立方米等。
案例 : 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图中每个小方 格为 1 个面积单位,试估计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以往我们在教授“数方格”时,没能充分体现估 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操作技能——数 方格(知识点)去教了,为了教估算而估算。 上面“寻找区间”的设计则注重了学生估算意识 和方法的培养,特别是选择合适的估计“单位”是引 导学生进行有效估算的关键,引导学生体验逐渐逼近 的极限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事 先做好规划的习惯,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图 形的面积。
在第一、二学段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是合同 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一学段中,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对图形 运动现象的观察与直观感受,了解平移、旋转 和轴对称;并认识两个图形具有平移或轴对称 的关系。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图形运动现象,引 导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运用日常生活中已 经积累的有关经验,归纳、发现各种运动的特 点,是达成这个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例如,《生活中的轴对称》
出示常见的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是否有对称轴,若有 对称轴,说出有几条对称轴,尝试画出它们 的对称轴。 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它们的发现,并尝试 设计出一些轴对称图形。
第二学段中,图形的运动的课程内容及要求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1)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或旋 转后所得的图形,会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方格纸是学生 认识图形运动很好的平台,利用它可以准确地描述图形位 置、定量刻画图形的运动,这样的描述和刻画又能加深学 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2)研究图形的相似运动 ,即将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二学段要求“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 或缩小”,这里的“放大与缩小”不是严格的相似,主要 是直观感知,即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形状相 同而大小的不同。 这将为第三学段研究图形的相似运动 和位似运动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时,可关注如下要点: (1)完成还原积木的任务一定要从简单到复杂,如图,先 打乱四块积木中的下面两块, 让学生尝试思考的过程。有了
一定经验后,可以打乱三块或四块积木,让学生继续尝试。 (2)可以分小组进行。为了记录准确,事先要确定每一个 步骤的代表符号。 (3)小组活动时,可以先讨论,确定一个大概的还原路线, 然后操作验证。 (4)小组成员共同操作,进行比较,验证确定的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