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评课发言稿12月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评课发言稿12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幸聆听了王婷婷老师的执教科学《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感触颇深,获益不少。
下面就本节课的过程,谈几点不成熟看法:
1、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
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很好。
2、课上师生活动充分,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游戏的方式贯彻课堂,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自我学习,既增加了学习效率,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
这堂课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是一堂高效、有序又不失生动有趣的课。
3、以教学目标为准绳,宋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测力计,有一定的体验为基础,再进行交流,将“如何测量力的大小”进行了细化,依次交流“测力计的构造、理解测力计原理、了解测量单位、学会读书、了解测量范围、让学生演示尝试使用测力计、明确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这8个小步骤,以这样的思维发展水平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从而化难为简.
4、精巧的课件制作,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润物细无声的传道解惑,不但毫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欢声笑语。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王老师做完实验后,学生汇报后,教师应该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价更好.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
或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行多多指正,恳请王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11月。
(完整word版)《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陆婷本课教材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教材中认识测力计,并能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能进一步加以运用测力计,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教材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为生活服务。
融学与玩于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朱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这节经典的科学课.一、(首先)朱老师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有层次的疑问推进课堂进程。
朱老师的导入这节课的时候,运用扔一个物体,发现物体掉落,引入物体掉落,受到重力,提问如何测量力,这样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简洁明了。
朱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使学生新奇于实验的趣味性。
二、(其次,朱老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测力计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的事物,学生们好奇,但在课堂上活而不乱,这与鲁老师有序的组织课堂是分不开的。
朱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的分析了教材内容,教材主要有两大块,认识弹簧测力计和使用弹簧测力计,在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时候朱老师将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弹簧测力计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接下去引导学生质疑,从拉弹簧发现了什么,从而引出弹簧的性质:拉力大,伸长长。
然后朱老师将以规范和深入的讲解。
并导入到下一个内容认识测力计的各部分。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教学中安排了好几次的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电池、钩码等等,学生特别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自己能像科学家那样,亲手做实验,那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整堂课朱老师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从一开始的认识测力计,到后来的测一测.整个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总结、在验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正说明朱老师已经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在这堂课上我觉得有一方面值得商榷。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与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教材分析1、《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本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2、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接下来要碰到的问题。
这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并且在这个能力培养在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力和弹簧测力计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
学生很容易说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如1厘米有多长、1秒钟有多长等问题的答案,但很少有学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力的单位是什么,甚至不清楚力的大小应该怎样表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动手操作,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同时学会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统计梳理已有知识,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
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自己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弹簧测力计教师出示悬挂起来苹果和桔子。
问:假如我把线剪断会怎样?为什么?这两个物体受到地球的重力一样吗?(教师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
教师演示:螺旋弹簧的一端竖钩在铁架上,在弹簧下端挂钩上依次挂上1个、2个……5个钩码,观察弹簧逐一伸长的程度。
教师总结:当弹簧受力小时,伸长小;当弹簧受力大时,伸长大。
2、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一般都有弹簧、指针、底板、刻度、提环和挂钩。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三是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视具体情况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让学生从认识弹簧测力计到亲手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最后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自然地融入其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以及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学会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4、培养学生树立谨慎、细致观察和学习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5篇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5篇篇一:《测量力的大小》评课《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李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两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练习中明确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1. 创设情境有新意力学部分的教学离不开牛顿。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充分利用了苹果,既渗透了科学史部分的教学,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还增加了时代的意义(乔布斯与苹果)。
2. 课堂教学注重与原有知识的连接以尺子、量筒等学科测量工具来引出弹簧秤,这样做既不突兀,又回顾了已有的知识。
在讲解弹簧秤的读数时,类比温度计,不仅能够让学生较快明白正确的操作,又一次明确温度计的读数。
3. 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
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取材方便,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
学生实验用具弹簧秤与教师演示用弹簧秤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弹簧秤量程和最小刻度不同,使用时应当注意观察。
估计被测物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
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工具来科学测量。
4. 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思考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但是应当注意避免以偏概全,让理念流于形式,降低教学效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欠妥:1.课堂时间分配不当教师设计的两个学生活动,本意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但是一个课时很难完成。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心得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听课心得评课稿《测量力的大小》选自浙科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
本节要紧内容有: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诸教师做出了自己的安排。
他的教学安排内容紧凑,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性强,随着教学环节的慢慢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一步步挖掘。
教学中诸教师放手让学生“犯错”,慢慢引出利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探讨味道很浓,真正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教师引导后,解决问题。
课堂中也显现了一些细小的不足的地方:导入有些许长。
“双休日喜爱去哪里?→超市→买什么?→最喜爱吃的是什么?→水果→买蜜柚→怎么挑好的蜜柚?”能够选择直接提问“大伙儿有和爸爸妈妈一路去买过蜜柚吗?明白怎么样挑选好的蜜柚吗?”如此更直接些,也更直奔主题。
学生动手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由于时刻的限制,当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仍然在继续测量,致使课堂有些些乱。
建议,这时能够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XX小组已经完成……”《测量力的大小》选自浙科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
本节要紧内容有:熟悉弹簧测力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诸教师做出了自己的安排。
他的教学安排内容紧凑,环环相扣,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性强,随着教学环节的慢慢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被一步步挖掘。
教学中诸教师放手让学生“犯错”,慢慢引出利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
本节课的探讨味道很浓,真正表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教师引导后,解决问题。
课堂中也显现了一些细小的不足的地方:导入有些许长。
“双休日喜爱去哪里?→超市→买什么?→最喜爱吃的是什么?→水果→买蜜柚→怎么挑好的蜜柚?”能够选择直接提问“大伙儿有和爸爸妈妈一路去买过蜜柚吗?明白怎么样挑选好的蜜柚吗?”如此更直接些,也更直奔主题。
学生动手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后,由于时刻的限制,当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的时候,有一些学生仍然在继续测量,致使课堂有些些乱。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大小》评课稿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大小》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在林老师执教的《测量力的大小》这节课中,我觉得也还有几个地方值得探讨:
我觉得学生对力的单位“牛”的认识还不够,如学生在测量物体重力的汇报中,很少有人用到单位“牛”,学生为什么不用新学的“力”的单位“牛”呢?我想可能是学生对“力”的理解不够造成的。
《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4课,前3课都是有关力的探究。
教学本课时我认为应是在学生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学生对“力”有了认识,哪么“力”的单位学生自然就容易接受了。
测量物体重力的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还不广。
估计物体的重力也有不实的现象。
如:分组汇报实验记录时,4个组有3个汇报的值数和实测数完全一样,每个组只有一个估数,差距是0;只有一个组汇报的有一点差距。
可能有的组是先测,然后填写的估数。
我觉得在这个活动中,先让小组的每个学生用手掂一掂,估一个数据,并把每个人估的数据填在记录单里,然后用测力计测量,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也不能只限于组长测,可让小组的每个人轮流的测不同的物体,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不成熟的想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测量力的大小 说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一、关于教材“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上年级第四单元第4课的教学内容。
从本课的内容上看,弹力是在学生学习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常见的力进行的研究,是进一步学习力的基础;弹簧测力计是力学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今后研究重力、摩擦力、浮力、机械效率的基础,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可以起到方法上的指导,这节课的内容和方法在教材中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弹力比重力和摩擦力更抽象更难理解。
依据课标要求、学生实际及本课内容特点:确定出本课的难点是橡皮筋形变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这节课采用实验探究与学生自主观察、自主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实现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分成弹力的概念与正确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两个部分来进行。
弹力的概念:新课程提倡学生在体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主要目的,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让学生探究来自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
所以,我用试飞航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模型飞机靠什么来飞行(橡皮筋的弹力)。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通过对模型飞机飞行的探究,学生对橡皮筋的弹力与形变大小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就可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利用这个道理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呢?引入橡皮筋测力计。
接着老师出示介绍弹簧测力计是力的测量仪器,对陌生仪器学生总会充满好奇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们先观察弹簧测力计,与学生一起获得了包括量程、分度值、构造、字母N含义等信息内容。
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范文
《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节课包括三个活动,①认识弹簧测力计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③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听完诸老师的课,我可以学到以下几点:
(一)导入自然
诸老师通过提问“双休日你喜欢去哪里?”导入新课,接着自然而然提到去超市买蜜柚时,一般会通过掂量蜜柚来估计其重量,但这种方法无法估量准确,由此引入弹簧测力计。
(二)对教材大胆创新
诸老师一开始没有直接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当学生说都见过弹簧测力计时,诸老师直接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弹簧测力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等学生们画完后,诸老师再出示弹簧测力计的`图片,进行比较。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对弹簧测力计的结构有了充分的掌握。
诸老师没有直接按照书本“先给出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注意点,然后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而是给学生一些没有调零过的弹簧测力计,学生们测完之后发现每组之间的误差很大。
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了问题,但是诸老师没有马上给出原因,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解决问题—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等学生们会使用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操作之后,再让学生们来测一测一些物体的重力。
诸老师提供了小垫圈、大垫圈、小螺母、大螺母、钩码、滚轮。
诸老师给出一系列材料,当称量滚轮时,学生们会发现使用0.5N的弹簧测力计没法测量滚轮的重力,于是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弹簧测力计使用的另一个注意点—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
《测量力的大小》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物理课的说课稿,主题是《测量力的大小》。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力学板块中“测量力的大小”作为主题进行教学的,所使用的教材为《物理》(必修2)的第3单元。
本单元介绍了力的定义、力的单位以及力的测量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和定义,掌握力的单位,了解力的测量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掌握力的单位的换算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且能够用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对力进行测量。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引发学生对于力的认知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3. 单位转换讲解力的单位,包括牛顿、千克力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转换计算,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力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力的测量实验,通过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亲自体验测量力大小的过程。
5. 实验数据处理引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6. 总结归纳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测量力大小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整理归纳。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评价。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一个螺帽),老师这里有一个螺帽,掂一掂有多重?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出它有多重吗?2、揭示课题:测量力的大小(略讲:重量—一般指该物对悬持或水平支承物所施的力;重力—通常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一般情况下,它们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今天,我们测的是物体的重力。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再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 1(牛) = 100(克力)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4、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课件——强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的注意事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3、学生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测量力的大小》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
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 的注意事项,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以及测力计 “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 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受挫,使学生明白在科学研 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 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后,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那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 (五)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1.出示无刻度自制橡皮测力计 师:刚才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重
力,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对测力计很感兴趣都想在每个 物体上测量一下,老师打算每位同学送一个给你们。
2.小组讨论如何完成 3.回报交流 4.布置课后作业:回家自制橡皮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 容,本节需要学生了解的科学概念是:力的大小是可以 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 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顿”。
【教学难点】自己制作弹簧秤,估计物体中立的大
小准确些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
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
是“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
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做实验的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下面是一篇关于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说课的题目是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说教材<<测量力的大小>>是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教学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到,力有大有小,并且,本课也是研究摩擦力的基础。
因此,此时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是很必要的。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课的教学地位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正确使用弹簧秤。
师: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新疆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丰富资源,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让它来告诉我们新疆还有哪些令人向往之处。
(师生听赏歌曲)在听赏的同时,学生用竹竿碰地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
最后,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并根据歌曲内容说出新疆的好。
而要很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基础准备很关键。
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认识测量力的大小的必要性;第二、知道使用的工具是弹簧秤以及力的单位,最后是认识弹簧秤的结构和制作原理。
其实,弹簧秤的正确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仅仅是靠教师的解说会显得很乏味无趣。
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达成教学任务,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手段:第一、利用图片和实物的刺激来引出课题。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_教科版
五年级上科学评课测量力的大小_教科版《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4课,是一节内容专门简单却专门有用的课,目标专门明确:认识重力的大小能够测量,认识测量重力的工具——测力计,使用测力计,最后是制作测力计。
本节教学过程中,我直截了当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引出重力和力的单位“牛顿”,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是测量重力的大小和测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观看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那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有序的观看适应,同时明白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其间用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明白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特点。
在充分讨论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后,组织学生小组实验,动手测量一些物品的重力。
我们平常教学时唯恐学生出错,总是先交代学生注意事项,再让学生测重物,几轮下来,发觉不管教师如何强调,学生依旧会错,因为学生缺乏听的爱好。
而高老师让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用同一个测力计测量同样重的钩码,发觉什么缘故测量出的结果会不同,用学生思维挫折唤起注意力,从而提高使用工具的规范性。
整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组织,我较多地考虑了如何落实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概念,课堂上较多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讲解,没有专门好做到放开让学生探究,在课堂组织方面也专门欠缺。
课堂显得专门凌乱,专门在学生观看弹簧测力计和测量物品的重量之后,没有专门好的组织学生汇报,讲的小组汇报,而其他的人没有认真倾听。
在学生汇报时,应该等所有的小组都整理好材料,看到讲台的时候才开始组织小组汇报,如此的成效会更好。
另外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时应该做一个实物模型,如此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晰,也有利于让学生上台汇报自己对弹簧测力计结构的认识。
而在讲解弹簧测力计注意事项中,我向学生展现了一个损坏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估量损坏的缘故,然而弹簧测力计的实物关于学生来说太小了,后排的小孩全然没法看清晰。
这时应该放在实物投影上,如此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大伙儿都聚焦在黑板上,接下来的讲解才会更加有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说课稿2、呈现实物,引入课题。
3、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学生观察、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了解力的大小可以测量。
5、学生制作简易测力计,了解测力计的原理。
6、小组合作,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7、总结本课的内容,概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8、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突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力的大小可以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制作简易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等内容。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图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
好的开头对于教学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引发他们的思考。
在教学开始时,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就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因此力是有大小的。
那么,怎样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新的一课《测量力的大小》。
”导入新课时要强调指出“力是有大小的”,这样可以为学生理解“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作好铺垫。
接下来,我们要认识弹簧测力计。
首先,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见过弹簧测力计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
”然后,出示弹簧测力计,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例如提环、指针、弹簧、刻度板、挂钩等。
在介绍弹簧测力计时,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力的单位:XXX、千克、克。
我们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弹簧秤的几种刻度,让学生认读,并感受1N、2N的力有多大。
同时,我们也要教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拿起测力计时要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置,读数时要保持视线与指针相平,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做好记录。
学生可以交流汇报并进行实验。
然后,再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测量力的大小》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
科学规范地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科学地使用测力计。
教学准备:小组(橡皮筋,回形针、硬纸板,砝码,等)教学过程:一、看一看,你知道了多少回顾前一天傍晚教师发给学生的学习资料(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力的了解几乎没有所以安排了提前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说一说,看看学生的了解情况。
二、猜一猜,说说理由1、出示铃铛、卷尺。
2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所产生的重力更大?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预设学生会根据大小,材质等进行猜测。
)三、想一想,小组之间比一比1、前面我们对铃铛和卷尺的重力进行了猜测,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大致地比较出来吗?教师展台出示橡皮筋,回形针。
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能不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这两个实验材料比较出这两个物体哪个产生的重力更大。
3、学生汇报测量比较的方法。
(预设:将物体挂在回形针上,利用橡皮筋的拉伸度进行比较)四、做一做,我们的工具更好了吗1、前面的装置是能初步的比出铃铛和卷尺哪个所产生的重力更大,但总觉得有缺陷,能比较出来但不够准确。
2、如果让我们制作一个能比较准确测出力的大小的工具,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个工具进行改良?(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单1)3、汇报交流改良的建议(预设:需要刻度比较,安装提环方便测量等)4、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小组合作完成改良简易测力计的活动。
并画出你们小组的测力计。
5、展台交流各组的测力计,提出意见。
五、认一认,实验室里的测力计。
1、教师出示实验室的测力计,PPT出示弹簧测力计各个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2、对比自己设计的.测力计,进一步加深感受。
六、用一用,测测身边的物体产生的力的大小1、PPT出示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科学示范课《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示范课(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感情、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三、教学难点认识力的单位“牛〞,初步建立“牛〞的大小的实际感受。
四、教学打算1、为小组打算:弹簧测力计、小物体假设干、钩码一个。
2、教师打算:几种不同式样的弹簧测力计、一个苹果、钩码、钥匙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秋天送给我们的礼物——苹果。
如果现在我把手放掉,苹果会怎么样?生:掉下去师:为什么会掉下去?生:受到地球的吸引师:非常不错,地球上全部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吸引产生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叫重力,那这个苹果的重力有多大?生:师:学习今天的内容我们就会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板书〕〔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要测量力的大小,我们要来认识一种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2、出示3种弹簧测力计〔条形盒测力计、平板式测力计、圆筒测力计〕3、虽然这三种测力计外观不同,但是它们的组成局部是一样的。
4、参照书本第77页,分组观察平板式测力计。
(小组观察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测力计的构造:〔1〕提环,〔2〕弹簧,〔3〕拉钩,〔4〕指针,〔5〕刻度板5、认识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当我用手渐渐拉动挂钩,弹簧会怎么样?当我用更大的力拉,弹簧会怎么样?这说明了弹簧有什么特性?是啊,弹簧受力大,伸长得就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6、投影出示刻度板:师:在刻度板上你有什么发觉?有没在刻度板上发觉力的单位?生:N〔牛顿〕、gf〔克力〕师:人们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了解为什么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吗?生:为了纪念牛顿7.了解克力〔gf〕与牛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新安江第一小学科学教师李祖锋!
《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五上《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
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详细的了解测力计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目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
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是让学生去体验制作简易测力计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认识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同时培养学生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首先,科学概念不变: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技能目标和情感改变比较大的,大家在我们的资料中可以看到的是: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
情感目标是: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我们调整这些目标的想法是:(课件出示相关的书)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的14个大概念中提到: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
同样,(PPT)在科学未通过的修订版课标中的29条核心概念也提到了:(PPT)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各种用途。
针对目标的调整,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也与教材不同,教材上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产生、改良的过程。
围绕着这些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这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亮点:材料的选择,立足与生活(PPT)。
在本课教学中,秦老师采用了比较一袋米和一袋沙子谁重,而没用实验室中一些有规格的器材,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源自生活。
选择一些材料来对比米和沙子的轻重活动中,本堂课提供了橡皮筋、弹簧、棉线三种材料,让学生去选择。
首先是因为这三种材料在生活中非常容易找到,其次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PPT):橡皮筋、弹簧两种材料弹性好受力后变形明显,棉线弹性差受力后肉眼几乎看不到形状变化。
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也值得学生去选择和研究,如我们跳绳:弹性一般,受力后变形程度微小。
第二个亮点就是:基于核心概念开展教学(PPT)。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分成了四个大环节:
1、引出问题。
(拍照片)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品:米和沙子,比比它们谁更重些。
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重现了人们遇到物体轻重问题时的场景;在接下来的讨论交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用手掂一掂,看它们的大小等根据人体感官的方法不准确。
同时对不同材料进行初步的选择,让学生初步的感受到有弹性的物体可以拿来比较轻重,没有弹性的物体不能用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开展探究活动。
(PPT)主要包括:分别用橡皮筋和弹簧比出一袋米和一袋沙子的轻重。
在橡皮筋和弹簧上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沙子,对比它们长度的变化。
第一个活动,我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橡皮筋和弹簧确实是可以用来比出物体的轻重。
第二个活动,通过挂一袋两袋三袋沙子,让学生去发现橡皮筋上的沙子每增加一袋,拉伸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解释刻度,每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对比),而弹簧每增加一袋拉伸的长度基本相等。
通过这一环节的研究,让学生初步的感受体验到生活中一些有弹性的物体可以拿来比轻重,但并不是有弹性物体可以用来做测量力的大小工具。
就像橡皮筋一样是不适于制作测力计,而弹簧弹簧在受到不同的力时,它的拉伸长度是有规律,这样的优点更方便人们推测,和制作精确的刻度,所以更符合用来制作弹簧测力计。
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再现人类不断的选择和淘汰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直至逐渐制作和改良出一个精密仪器的过程。
3、认识弹簧秤。
(PPT)《测量力的大小》这篇课文,第一个活动就是认识弹簧秤。
我平时教这块内容时,通常是先让学生对教材上的照片进行观察,或直接给学生一个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然后,再让学生来说说他们有什么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而本堂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去观察一支弹簧测力计,而是让学生将前面活动中制作
的简易装置与弹簧测力计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发现我们今天制作的简易测力计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比如说:使用不方便、刻度不够精细、没有测量范围等,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改进。
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体会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测力计,其实是人们在制作测力计过程中,一直在不不断的进行改进,而逐渐由粗糙变更加精密。
4、使用弹簧秤。
(PPT)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称一称一袋沙子的重量。
第三个亮点:长时探究,简约课堂。
(PPT)
我们的科学课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探究科学机会,使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较长时间里实践体验,从中获得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章鼎儿老师,在解释“长时探究”在科学课堂实施过程中应体现三大特点时,提到:要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把几个小活动整合成一个大活动;喻伯军老师对简约课堂描述中提到:推进简约的课堂,有两个策略:一是集中探究主题,二是整合教学环节。
即要大胆地缩减课堂教学的环节,整合细小的环节,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各环节。
教师不作过多的活动指导,避免学生的探究活动演变成教师“指令”下的活动。
为了贯彻长时探究,简约课堂的理念,这本堂课中我们对一些活动进行了整合,即:将分别利用橡皮筋和弹簧比较出一袋米和一袋沙的轻重与分别在橡皮筋和弹簧上挂一袋沙两袋沙三袋沙的长度变化,观察它们的异同点,两项探究活动整合在了一起。
这两项活动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活动集合,而是存在递进关系,首先活动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如何画刻度,要标零刻度等。
活动二则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出橡皮筋和弹簧在不同力作用下的长度变化刻度。
这两项活动的衔接,教师设计了活动任务卡,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
保证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