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力的大小》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新安江第一小学科学教师李祖锋!
《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是五上《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感受几种常见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后深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更深入了解,同时也是为深入研究力做准备,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先决条件。教材上提供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图片,以及关于力的单位的文字介绍,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详细的了解测力计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而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用文字提示了学生使用注意事项;目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同时进一步感知力的单位概念。第三部分是让学生做橡筋测力计,这是让学生去体验制作简易测力计的过程。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认识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同时培养学生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基础,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首先,科学概念不变: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技能目标和情感改变比较大的,大家在我们的资料中可以看到的是: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情感目标是: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调整这些目标的想法是:(课件出示相关的书)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的14个大概念中提到: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同样,(PPT)在科学未通过的修订版课标中的29条核心概念也提到了:(PPT)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各种用途。针对目标的调整,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也与教材不同,教材上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产生、改良的过程。
围绕着这些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这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亮点:材料的选择,立足与生活(PPT)。
在本课教学中,秦老师采用了比较一袋米和一袋沙子谁重,而没用实验室中一些有规格的器材,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源自生活。
选择一些材料来对比米和沙子的轻重活动中,本堂课提供了橡皮筋、弹簧、棉线三种材料,让学生去选择。首先是因为这三种材料在生活中非常容易找到,其次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PPT):橡皮筋、弹簧两种材料弹性好受力后变形明显,棉线弹性差受力后肉眼几乎看不到形状变化。当然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也值得学生去选择和研究,如我们跳绳:弹性一般,受力后变形程度微小。
第二个亮点就是:基于核心概念开展教学(PPT)。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分成了四个大环节:
1、引出问题。(拍照片)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品:米和沙子,比比它们谁更重些。通过这样的引导,帮助学生重现了人们遇到物体轻重问题时的场景;在接下来的讨论交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用手掂一掂,看它们的大小等根据人体感官的方法不准确。同时对不同材料进行初步的选择,让学生初步的感受到有弹性的物体可以拿来比较轻重,没有弹性的物体不能用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开展探究活动。(PPT)主要包括:分别用橡皮筋和弹簧比出一袋米和一袋沙子的轻重。在橡皮筋和弹簧上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沙子,对比它们长度的变化。第一个活动,我们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橡皮筋和弹簧确实是可以用来比出物体的轻重。第二个活动,通过挂一袋两袋三袋沙子,让学生去发现橡皮筋上的沙子每增加一袋,拉伸的长度是不一样的。(解释刻度,每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对比),而弹簧每增加一袋拉伸的长度基本相等。
通过这一环节的研究,让学生初步的感受体验到生活中一些有弹性的物体可以拿来比轻重,但并不是有弹性物体可以用来做测量力的大小工具。就像橡皮筋一样是不适于制作测力计,而弹簧弹簧在受到不同的力时,它的拉伸长度是有规律,这样的优点更方便人们推测,和制作精确的刻度,所以更符合用来制作弹簧测力计。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再现人类不断的选择和淘汰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直至逐渐制作和改良出一个精密仪器的过程。
3、认识弹簧秤。(PPT)《测量力的大小》这篇课文,第一个活动就是认识弹簧秤。我平时教这块内容时,通常是先让学生对教材上的照片进行观察,或直接给学生一个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然后,再让学生来说说他们有什么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而本堂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去观察一支弹簧测力计,而是让学生将前面活动中制作
的简易装置与弹簧测力计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发现我们今天制作的简易测力计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比如说:使用不方便、刻度不够精细、没有测量范围等,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改进。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体会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测力计,其实是人们在制作测力计过程中,一直在不不断的进行改进,而逐渐由粗糙变更加精密。
4、使用弹簧秤。(PPT)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称一称一袋沙子的重量。
第三个亮点:长时探究,简约课堂。(PPT)
我们的科学课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探究科学机会,使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较长时间里实践体验,从中获得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
章鼎儿老师,在解释“长时探究”在科学课堂实施过程中应体现三大特点时,提到:要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机整合,把几个小活动整合成一个大活动;喻伯军老师对简约课堂描述中提到:推进简约的课堂,有两个策略:一是集中探究主题,二是整合教学环节。即要大胆地缩减课堂教学的环节,整合细小的环节,力争把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缩减到三至四各环节。教师不作过多的活动指导,避免学生的探究活动演变成教师“指令”下的活动。
为了贯彻长时探究,简约课堂的理念,这本堂课中我们对一些活动进行了整合,即:将分别利用橡皮筋和弹簧比较出一袋米和一袋沙的轻重与分别在橡皮筋和弹簧上挂一袋沙两袋沙三袋沙的长度变化,观察它们的异同点,两项探究活动整合在了一起。这两项活动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活动集合,而是存在递进关系,首先活动一,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如何画刻度,要标零刻度等。活动二则是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出橡皮筋和弹簧在不同力作用下的长度变化刻度。这两项活动的衔接,教师设计了活动任务卡,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保证了学生实验探究的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