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朗读全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 ):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 ):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思考探究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第2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12.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思考探究
13.写出《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峰回路转;觥
筹交错;山肴野蔌;与民同乐。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 字是什么?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思考探究 15.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什么?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整体感知
若夫(fú)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 而岩穴(xué)暝 (míng),晦(huì)明 变化者,山间 之朝(zhāo)暮也 。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也。朝 而往,暮 而归,四时 之景 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整体感知
至于负者 歌于途,行者 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 而渔,溪 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 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 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 者 中,弈者 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 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新课导入
儿时朗读,百变如新, 沉醉其中,如饮美酒。 今日重读,依然如故, 佳作不朽,万古长青。
—— 臧克家
11 醉翁亭记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Fra Baidu bibliotek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理解写景 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状元成才路
整体感知
听录音,注意感情、节奏和重音。
环滁(chú) 皆山也。其 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 六七里,渐 闻 水声潺(chán)潺,而 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 之僧 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 来饮 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 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 醉翁也。 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而寓之酒也。
亭
状元成才路
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记
状元成才路
(醉人)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
(醉情)
拓展迁移
举出出自本课的两个 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 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 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 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 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不在于音乐
酒筹
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
脸色苍老
醉醺醺的样子
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3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 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 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水清,山 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 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 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 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课文小结
课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 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 样的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像作者一样具有旷达的情怀。
结构梳理
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
醉 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翁
(醉景)
?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思考探究
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
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
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思考探究
5.请写出描写傍晚山林全景的句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
像那
雾气 散开
山谷 昏暗 阴暗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
就,表顺承
香花
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茂盛
早晨
开放
美好的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浓郁的
高爽
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穷尽
傍晚
四季
乐亦无穷也。
译文2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 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 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野花 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 一片浓郁的绿阴,秋高气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 石头裸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 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3.认识作者“与民同乐”思想。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 襟,学会正确看待挫状元折成才路 。。(难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名片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 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 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 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 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思考探究
19.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例如:(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 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醉翁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 潺潺”“峰回路转”表现醉翁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 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 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 (2)写亭 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 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 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6.本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1)写醉翁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
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 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思考探究
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8.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 联系?
1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思考探究
17.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 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与民 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 18.根据以上梳理,你认为文章结构有何特点?
文章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提携全篇,而“醉”是表象 ,“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一个 “乐”字贯穿全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 乐—太守乐。
称号 称为
情趣
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
于,介词
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
寄托
领会
而寓之酒也。
译文1
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 山谷尤其优美,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 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 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 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 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 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 ,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 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不久
回家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跟随
遮盖
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意思是鸟到处叫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乐趣
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乐趣
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记述 是
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4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是太守回去,宾 客跟随啊。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是游 人离开后禽鸟在欢乐。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 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 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 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啊。
整体感知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 而宾客从也。树林 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 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 守之乐 其乐也。醉能 同其乐,醒能 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环绕
全、都
树林 山谷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 壑尤美,望
茂盛的样子
走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 行六七里,渐闻
幽深秀丽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
回环,曲折环绕
转,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靠近
建造
命名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
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就
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
背景链接
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 ,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被贬后,他心情郁 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 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 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 ,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 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 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背着东西的人
休息
应答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腰背弯曲,这里指代老年人
伛偻 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搀扶,带领,这里指代小孩子
清 野味 菜蔬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错杂的样子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畅快地喝酒
下棋
酒杯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 筹交
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 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 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
思考探究 9.第3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
核心又是什么? 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
核心是太守醉。
10.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思考探究 11.文中哪个字贯穿全文? “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 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 “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