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位置精品教案 (20)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图形与位置精品教案 (20)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图形与位置教材80—82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1、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可以用不同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了解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2、能用数对、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建立坐标系来确定位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纸、量角器、直尺。

教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与交流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现在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使我们对这个班集体产生的深厚的感情,相信在我们班里一定有你玩的比较好的小伙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游戏规则是:不说出他和其他同学的名字只说出他的(方位)位置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准确找到他。

最好能用与众不同的表达方法来描述他的位置。

现在开始(只有三次机会)学生可能会用几排第几列这种数对的方法表述,也可能利用前后左右或东西南北的方式来表达,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数对的表示方法。

设计意图:调节上课时的紧张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回顾并复习了旧知生说老师和其它同学找。

师: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运用了我们学过的几种不同的确定位置的方法,让我们准确的找到了它们好朋友的位置,这些都是确定位置的好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习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板书:图形与位置二、射击游戏同学们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准确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请看:这时某炮兵基地进行射击训练,它们的目标是黑色的小山,你认为要想准确击中目标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现在让你当指挥官,应当如何法号施令呢?(课件出示:炮弹射击)射击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是学生明确:要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就要知道物体的方向角度和距离。

图形与位置

图形与位置

《图形与位置》的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16人,女19人,由于这些孩子来自八个自然村,学生基础差别大,同时,由于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学生纪律差。

学生上课发言积极,但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

二、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重视亲身体验。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和身边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有关方位和视图的初步知识。

三、教学目标: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上下、左右、前后、反正”,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对左右的认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小动物图片大树图片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上课回答问题时应先怎样做?(举手)我们举手时举的是哪只手?(右手)对,另一只手我们叫它左手。

教师板书:左、右。

左、右是表示方位的词,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有关方位的新知识——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1、师:我们利用举手的方法判断出那是我们的左、右手,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帮你判断左右?学生说一说:写字的手是右手,吃饭拿筷子的手是右手等。

2、师:同学们有这么多判断左、右的方法,太棒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活动一下:伸一伸左臂,伸一伸右臂,跺一跺左脚,跺一跺右脚,拍一拍左腿,拍一拍右腿,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向左跳一跳,向右蹦一蹦……,3“同学们除左、右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方位的词?”学生说一说,教师可适当引导并板书教师板书:左、右、上、下、前、后4、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表示方位的词,你们太棒了。

老师也知道这些词,可怎样来判断上下、前后,老师还没有想好,你能帮帮老师吗?生:拍拍自己的胸脯说前、拍拍自己的后背说后。

小学数学图形与坐标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坐标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图形与坐标教学设计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而图形与坐标系统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小学生全面理解图形与坐标,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同种类的图形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理解坐标系以及如何定位点。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绘制不同种类图形来加深对其特性和关系的理解;通过使用坐标系确定位置。

三、教材准备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展示设备。

2. 尺子、直尺。

3. 不同种类图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4. 坐标纸。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引入概念(10分钟)使用白板或黑板上画出几个简单且熟悉的图形,如圆形和正方形,并向学生提问:“你能告诉我这些图形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引导他们发现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内在关系。

第二阶段:介绍坐标系(15分钟)1. 通过示意图或投影仪上展示一个简单的坐标系,并解释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

然后,给出几个点的坐标并指导学生确定这些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

如(2,3)表示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

2. 让学生自己尝试在已画好的坐标纸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

第三阶段:图形与定位(20分钟)1. 在白板或黑板上随机画出一些不规则图形,并要求学生用直尺和尺子观察并记录下每条边长以及角度大小。

2. 将这些图形贴到墙上,让学生站在原地观察它们,在空白纸张上用铅笔勾勒出来。

3. 学生根据自己所勾画出来的图形,使用合适大小的格纸将其转换成方便测量和绘制对应比例模型。

再将比例模型拼接整齐粘贴到显示设备前方进行展示分享。

第四阶段:练习与游戏(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一张纸和一寸方格纸,进行点的定位。

2. 给出一个图形的坐标和尺寸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尽快画出来,并与原图进行比较。

奖励最准确且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6 图形与位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并能运用这些变换描述图形的位置变化。

(2)使学生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够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2. 方向和距离的确定3. 路线图的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方向和距离的确定;路线图的绘制。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何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操作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变换知识,如平移、旋转等。

(2)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如电梯的运动、风车的旋转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①教师演示: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换。

②学生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并总结变换规律。

③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操作心得,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2)方向和距离的确定①教师讲解:介绍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如使用指南针、测量工具等。

②学生实践:让学生在教室内或校园内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使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③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13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13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13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旋转、翻折和平移等基本变换。

2.能够通过图形变换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直角器,建立对角线的概念和使用技能。

4.能够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满足学生对图形与位置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程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变换方法,以及如何使用刻度尺和直角器建立对角线的概念和使用技能。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本节课主要介绍图形的旋转、翻折和平移等基本变换方法,并介绍如何使用刻度尺和直角器建立对角线的概念和使用技能。

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课堂互动。

四、教学步骤1.前置知识导入询问学生最近在生活中看到了哪些有趣的图形变换,例如旋转的风车或平移的电动玩具车等。

2.知识点讲解1.旋转变换:画出一个旋转的图形,指导学生通过将图形固定在一点,绕着这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后得到新图形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练。

2.翻折变换:学生通过将图形沿着给定直线对折,得到关于对称轴对称的图形,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探讨翻折对图形的影响。

3.平移变换:画出一个平移的图形,指导学生固定一个点,利用刻度尺和直角器将图形每个点按照一定方向和距离向另外一点平移,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练。

4.对角线的概念和使用:学生通过掌握图形的对角线概念,在实际问题中探究图形对称性和计算图形面积等。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个实际例子给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使用旋转、翻折、平移等基本变换方法,将一个三角形变换成一个正方形,通过此例子掌握变换方法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

4.拓展练习让学生分组,随机抽取图形并进行基本变换,再根据变换后的图形解决实际问题,并使用对角线概念计算图形的面积,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和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形状与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形状与位置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形状与位置第一部分:教学背景一年级是学生接触数学的第一年,此时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数学概念和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能简单地发现周围的事物形状与位置,并能描述其特点。

为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形状与位置的知识,本节将通过教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掌握从图片中发现出各种形状的能力。

2. 能够描述物体的大小、高低、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

3. 学习使用简单的几何术语描述物体形状和位置关系,例如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等。

第三部分:活动设计1. 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热身,例如放一首快乐的歌曲,鼓励学生跳舞,各种欢快的姿势包括立正、站直、举手、转圈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有关位置的问题,例如孩子们的手在哪里?身体朝前还是朝后?孩子们的腿是垂直的还是平行的?2. 认识几何图形教师放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在课堂上,并让孩子们观察。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言,谈谈各图形的特点、共性与差异。

接着,让学生在图片上标出图形的特点,例如圆形的特点是有一个圆心,半径相等的曲线。

让学生自己尝试手绘图形,巩固知识点。

3. 形状与位置的概念通过表述与绘画活动,让学生理解像在左侧的绿色球球听起来比它在右边听起来更弱,因为绿球在比音箱在左侧的距离更远。

这个活动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远近关系和位置概念。

4. 视觉巧活动手玲的各种形状,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上观察形状,用发现的形状和颜色编排成新的形状组合,再用玩具,小人偶来摆放并指出几何图形中的一些关键特征。

通过创造力和游戏来认识几何概念,将能更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部分:小结通过活动式教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与几何概念,并能准确地描述出物品的位置、形状等特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进一步开拓他们的潜力。

需要强调的是,不仅是学生能够与几何图形一起玩耍,还能与整个世界进行互动,并从中学到更多关于几何的实际知识。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

•••••••••••••••••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图形与位置教案1教学目标:⑴使学生掌握描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不同方法,能按指定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⑶使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确定位置的学习价值。

教学具准备: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自主学习。

⑴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图形与位置》,重点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

板书课题——“图形与位置”。

⑵自主学习。

教师谈话:用5-8分钟的时间阅读理解110页“整理和复习”,完成“练习与实践”1-3题。

同桌可以自由交流个人观点,教师适度参与。

二、交流讨论,梳理知识。

⑴梳理“确定位置”的方法。

交流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⑵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独立思考,准备回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第一问:孔雀园在大门的那一面?预设: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用东、南、西、北描述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

第二问:猴山在孔雀园的哪一面?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呢?同桌试着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猴山、狮虎山、鹿岛和熊猫馆相对于孔雀园的位置。

⑶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独立完成书后的填空,交流矫正。

⑷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自主练习描述2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同桌相互说说,并相互矫正;班级交流,进一步路线描述的方法。

⑸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图形与位置教案2设计说明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图形与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北师大)

【教学设计】《图形与位置: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北师大)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图的知识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知道利用方向和距离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位置,这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行走路线)二、知识梳理1.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课件出示例题。

小明要从自己家去小红家,你能描述出他的行走路线吗?(如下图所示)(2)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如何描述简单的路线?(3)小组讨论,明确描述简单路线的步骤。

(4)汇报。

预设生1:描述路线时要先看起点的位置,再确定方向,最后根据比例尺计算出要走的实际距离。

每走到一个位置都要重复这个步骤。

生2:描述路线时一般用这样的描述方法:先……,然后……,再……。

(5)请学生按照汇报的方法,描述小明从自己家到小红家的路线。

预设生1:先在起点位置用方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确定小明家到图书馆的方向。

生2:然后利用量角器量出横坐标与路线之间夹角的度数。

生3: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生4:通过测量,我们得出各个位置到下一位置的距离和角度如下:生5:根据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我们得出小明家到小红家的路线是:小明先从家向东偏北30°方向走200 m到达图书馆,然后从图书馆向东偏南40°方向走150 m到达体育场,最后从体育场向正东方向走250 m到达小红家。

(6)教师总结。

描述行走路线要记住“三看”,即一看起点(找准观测点),二看方向(向哪个方向偏多少度),三看距离(行走了多远)。

(7)请你结合刚才的描述,说一说小明回家时行走的路线。

(引导学生体验位置的相对性) 2.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1)课件出示例题。

小芳从家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再向南偏西30°方向走100 m到达公园。

你能画出小芳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吗?(2)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画路线示意图的方法和步骤。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详案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详案

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确定位置的过程,并能在平面图上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地确定某地的相对位置。

2、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到确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能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准确找到参照点2、确定方向时能够准确说出*偏*多少度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你还记得我们上个周的发现王国之旅吗,相信大家一定不会忘记。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视频,让我们一起欣赏回忆一下吧。

(播放激流勇进和翻江倒海的视频)3、师:播放完激流勇进和翻江倒海的视频,自然过渡:够惊险刺激吧!二、在“发现王国”的情景中复习两种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1、在“发现王国”的图示中复习基本方向师:这是激流勇进和翻江倒海在发现王国里的位置。

在图中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生:比例尺1:10000。

意思是: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10000厘米,也就是100米。

生:基本方向-北师:小学阶段我们认识八个基本方向,结合大屏幕说一说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有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生: 翻江倒海在激流勇进的东偏北方向(也可以说北偏东方向)(也可能说东北方)师:同学们说的是翻江倒海在激流勇进的大致方向,那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准确的确定翻江倒海相对于激流勇进的位置呢?小组交流一下。

生:交流,老师巡视,先听听学生怎么说的,再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代表来说说你想到什么方法了?2、复习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生: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的翻江倒海相对于的激流勇进位置。

以激流勇进为原点,画横轴、纵轴(教师大屏幕显示),再用量角器测量出度数,用直尺测量出图上距离是几厘米,通过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是多少。

预设: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完整,就再找一个学生补充说。

(师:谁能帮他补充一下?或者谁能再来说一说?)师:现在你能用这种方法准确确定翻江倒海相对于激流勇进的位置了吗?在题卡上做一做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3 图形与位置-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包括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等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2. 教学难点:图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图形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与位置。

2. 讲解:介绍图形的平行、垂直、相交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

3. 示范: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示范,展示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自行设计一道题目,运用图形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位置关系的关键,对于后续的练习和应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讲解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图形的平行关系:在讲解平行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平行的定义,即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小学数学知识点-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路线图

小学数学知识点-图形与几何-图形与位置-路线图
二、探索交流什么信息?台风中心经过了几个路段?
2)想一想,在说台风移动路线时,首先要确定台风生成地的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尝试简单描述各个路段的路线。
4)汇报交流。逐段线路进行描述。
A、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 )的( )方向移动( )千米到达甲地。
1.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得新知;2.运用电子课本和课件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感知新知。
1.谈话引入:我们描述物体的所在的位置,可以从哪两个方面描述?
2.谁能说说校园里的假山在升旗台的什么位置?
3.试着说一说从假山到升旗台的路线应该怎么走?(假设:假山在升旗台的南偏东200方向,距离70米。)
(你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距离的,以什么为观测点?)
2.总结。
描述路线图三步骤:
1、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参照点;
2、然后以每一个参照点为参照物;
3、每走一步都要说清是从哪儿走的,向什么方向走了多远,到达了哪儿。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做一做”。
2.第26页练习五,第10题,第11题。
四、畅谈收获,课堂评价。
3. 为了进一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应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说说是怎么确定方向的?)
B、然后台风改变方向,又从甲地的( )方向移动了( )千米到达A市。
(你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距离的,以什么为观测点?)
C、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向( ) 方向移动了( )千米到达B市。
(你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距离的,以什么为观测点?)
D、最后,又改变方向,向( )的( )方向移动了( )千米乙地。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引言概述:在数学学科中,图形与位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几何形状的认知、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及图形变换的操作。

本文将环绕着图形与位置展开讨论,从认知、位置关系、图形变换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认知1.1 图形的基本认知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如圆、三角形、矩形等。

学生应该能够辨认出不同的图形,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如边数、角度等。

1.2 图形的分类图形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根据边数可以分为三角形、四边形等;根据角度可以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给定的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

1.3 图形的属性每种图形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如圆的半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等。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属性,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二、位置关系2.1 图形的相对位置图形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的关系,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通过坐标表示图形的位置。

学生应该能够根据给定的坐标确定图形的位置。

2.2 图形的相似性图形之间还存在着相似性的关系,即它们的形状相似但大小不同。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放缩操作。

2.3 图形的重合性图形之间还存在着重合性的关系,即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彻底相同。

学生应该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并能够根据给定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使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三、图形变换3.1 平移变换平移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平行于原来位置的方向挪移一定的距离。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移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操作。

3.2 旋转变换旋转变换是指将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旋转操作。

3.3 翻转变换翻转变换是指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转,使得图形关于该直线对称。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翻转变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翻转操作。

四、应用实例4.1 图形的应用图形与位置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应用,如建造设计、地图制作等。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

《图形的位置与变换》教学设计与反思本节课为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134135的教学内容。

是一节有关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复习课,属于空间与图形中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教材主要帮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变换的有关方式、方法,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变换的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1.复习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

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2.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使学生能熟练的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以及放大缩小的操作。

【教学难点】准确的操作并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理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轴对称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掌握相应操作技能。

运用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步骤】1.游戏导入,唤起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问:游戏中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呢?生答师板书:平移、旋转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学过的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问:那么,除了平移和旋转以外,你还学过哪些有关图形与变换的知识?生答师板书:放大或缩小、轴对称图形问: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啊?2.操作体验,回顾梳理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怎样把一个图形进行这些变换呢?为了帮大家更好的回顾这些知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作业纸,请大家根据要求先做一做,再结合这些图形想一想分别是怎样变换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九单元 位置、认识图形 西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九单元 位置、认识图形 西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位置、认识图形西师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 使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2. 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3. 图形的分类和排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够辨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位词和图形。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练习法,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引导学生复习上下、前后等基本方位词。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位置、认识图形。

2. 讲授新课(1)认识方位词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等基本方位词。

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进行练习。

(2)认识图形通过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辨别和描述这些图形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然后,让学生进行图形的分类和排序练习。

3.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包括方位词的描述、图形的辨别和描述等。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一、引言《图形与位置》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探讨的是空间中图形的位置关系。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点解析:本节课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空间位置的概念。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空间位置的概念。

知识讲解: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以及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图形的位置关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反馈方式: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教师素养与学生发展教师素养: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概念在空间位置关系中的作用,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应培养起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图形与位置》说课稿
引言概述:
《图形与位置》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图形在平面上的位置关系。

本篇说课稿将从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的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图形的分类
1.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1.2 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的区别
1.3 常见的二维图形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二、图形的基本属性
2.1 边和角的概念及特点
2.2 对称性与轴对称的区别
2.3 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三、图形的变换
3.1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定义和特点
3.2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变换规则和方法
3.3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应用举例
四、图形的位置关系
4.1 图形的内外关系及判断方法
4.2 图形的相交关系及判断方法
4.3 图形的重合关系及判断方法
五、图形的应用
5.1 图形的应用场景及实际意义
5.2 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5.3 图形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详细阐述,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包括图形的分类、基本属性、变换、位置关系以及应用。

同时,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位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根据图形特点和问题的需要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并表示图形上的点的坐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让学生感受图形位置的不同和顶点坐标的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根据图形特点,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并表示图形上点的坐标。

教学难点: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形和坐标系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描述公园中的景点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图形的位置。

2. 学生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坐标系的概念。

二、探究图形的位置(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2. 学生操作并演示,同时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摆放方法,并比较哪一种更好,给出理由。

4.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总结出不同的摆放方法和坐标表示。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描述教室中学生的位置,让学生用数对表示。

2. 学生独立完成问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讨论和解析。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图形位置的表示方法和相关性质。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如何用坐标系表示三维空间中的图形位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图形位置的表示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探究图形位置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总结和拓展环节,学生对图形位置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确定物体的位置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确定物体的位置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翻转和平移的概念;2.能够通过图形变化来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够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图形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2.通过图形变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上一些关于图形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变化,从而引出图形变化的概念。

2.讲解重点(25分钟)1.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通过图形变化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讲解时,可以辅助使用PPT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3.练习(25分钟)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让他们利用图形旋转、翻转和平移的操作方法,得到几何图形的相应位置;2.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物品的位置,然后让其他小组猜测这个物品的位置,并说明该位置是如何确定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在教学的最后十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如:你想要把房间里的某个家具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你会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个家具的位置?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图形变化的试题,让学生回家自主完成。

四、教学方法1.阶段性小结方法;2.讨论小组合作方法;3.抛砖引玉方法。

五、教学资料1.PPT;2.茶杯、书本等可供演示的实物;3.图形变化练习题。

六、教学效果评估1.练习性测试;2.课堂表现;3.作业评分。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图形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但有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表达方法还有些模糊。

因此,老师认为在下次教学时,应该更注重这些操作方法的讲解及训练。

此外,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分工合作,定出明确的目标,明确负责人等细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回点拨。
2、学生汇报,介绍方法,教师在投影上完成
3、师生交流小结:
〔设计意图〕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目标 之一,因此,本环节的练习重在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 实践性过渡, 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和深度, 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小结,拓展提升 (1)、今天复习了图形与位置,你对 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 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感受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并 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 对数学积极的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心。
〔设计意图〕安排在学生的思维需要时补充角度和比例尺,可以 使学生感受到角度与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体会学有用的数学。 然后再 让学生通过算、量、画,进一步感受用方向+距离的方法确定位置比 较准确。
(3)、“百货大楼在电视塔的南偏东30°方向2000米处。图书 馆在电视塔北偏西45°方向1500米处。你能在图中表示出他们的位 置吗?”
〔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用方向、数对、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学校远景规划图、“眼保操”比赛情境图、课本P106社区 平面图、街道路线图),学具(练习卡、量角器、直尺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校园小导游)
问:谁会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来描述一下校园物体的位置呢 ?(生 答)2、宣布复习内容。(板书——图形与位置)
2、综合应用知识确定位置:练习与实践卡(二)。
(1)、以电视塔为观测点,说说电信大楼、市政府、市民广场在 它的什么位置。
(2)、少年宫在电视塔的西南方,你能在图中找到他的位置吗? 为什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角度以及比例尺。(南偏西30°,比
例尺:1:50000)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汇报。
(2)、以医院为观测点,说说照相馆、阳光小区、公园、学校在 它的什么位置?
3)、讨论课本上两个少先队员的对话:
A、公园在阳光小区的什么位置?
师:600米是怎么来的?你还会算哪里到哪里的实际距离?(生 答)
B、阳光小区到公园怎么走?
C、比较刚才几条路,哪条路最近?
四、综合应用,整体内化
1、识别、描述路线图:练习与实践卡(一)。
(1)、学生独立思考路线图,并说给同桌听。
(2)、谁能帮淘气小朋友说说从家怎样走到学校?其他同学评价
(3)、淘气放学后离校返家,走的方向与距离与来时一样吗?
(4)、补充角度后,问:现在你能描述他从学校回到家的路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方法描述线路图,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感受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 提高识 图的能力。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图形与位置》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与位置》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东北、 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运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等方法确定物体的位 置、识别简单的路线图、以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和 回顾。通过系统的梳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培 养学生的方向感与距离感,使他们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看懂和 描述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 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识别、确定物体位置的认识基础。但由于各知识点在 安排上比较独立,各个教学段的目标和要求也不一样, 学生的学习呈 现一种断续、独立的状态。虽然各知识点看似简单,但学生遗忘快、 掌握得不够扎实。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 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已有所提高。 现在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
(2)、根据今天所复习的内容绘制一张东营街道的平面图,注明 主要单位、商店和学校。
图形与位置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确定位置的过程, 并能在平面图 上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地确定某地的相对位置。
三、实践方法,完善认知
1、复习看数对、标数对的方法。 (出示学生参加学校眼保操比赛
情境图) (1)、谁会用数对表示“眼保操”比赛各个同学的位置?
(2)、你们能很快用数对方法说出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吗?(生 答、评)
2、复习“方向
+距离” 来确定位置。(出示书本例题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比例尺1:10000表示什 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入手,从生活中引出复
习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能激发学生的复习欲望。
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1)、我们已经学过了确定物体的位置,想一想,确定物体位置 的方法有哪些?
(2)、方向通常用什么词语来表示?(生答)
3)、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回忆、交流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重点回顾这些不同方法的在数学与生活中的应用。”
在复习部分,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 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 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全方位地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部分,将图形与位置的问题放在了学生熟悉 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在现实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 考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是要帮助学生理清各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沟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又从数学 到生活的过程,着眼于体验数学。利用课前预习忆一忆;梳理建构想 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实践应用讲一讲、算一算、量一量、画一画 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在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