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件: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语文:第2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课件(共192张PPT)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A.不以科 兄弟 . B.全 活甚众 . C.以其女字 君从子 . D.纠 里中壮士为守御 . 科:分摊 全:全部 字:许嫁 纠:聚集
)
〖试题解读〗 ★★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义”的能力。“全”是使动用法,意为“使„„保全”。 案:B。 答
(3
〖试题解读〗★★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① 是表现徐谦尊聪明与读书方面的内容,③是巡抚张公的行为。 答案:D。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尽孝悌之义。
(3 分)(
)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 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C. 作者认为, 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 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 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 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试题解读〗 ★★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的能力。 A.“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有 误。休烈并不是直言不讳地回答,而是用古代明君的事例来作比, 委婉讽谏。 答案:A。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 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 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 休烈审察形势, 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 典章史籍散佚, 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 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 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 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 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 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下陋室铭PPT完整版
直接默写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2017 年考)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7下 10. 陋室铭(共41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7下 10. 陋室铭(共41张PPT)
斯:指示代词,这。惟:副词,只。吾: 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能散布很 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上一页 下一页
苔痕 上阶 绿, 草 色 入帘 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 染上了青色。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7下 10. 陋室铭(共41张PPT)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7下 10. 陋室铭(共41张PPT)
(二)相信自己:书面翻译以下重点句子。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 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 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 上一页 下一页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7下 10. 陋室铭(共41张PPT)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7下 10. 陋室铭(共41张PPT)
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
(2)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
异)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 :课内 文言文 7下 10. 陋室铭(共41张PPT)
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
“文中”是给出确定实词含义的具体语境;“理解”“含义”则说 明高考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但又不是对原来知识的照搬
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如:
返回目录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助词,相当于“的”。
返回目录
考点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精讲*
“理解”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句式”指的是文言文特殊句式。《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判 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四种句式。“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此考点考查考生的能力是:能根据上 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学习和掌握这个考点,不是要 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 何,而是要根据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如: ⑪下列各句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B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 层级B。ACD都是介宾短语后臵句,B为常式句。
返回目录
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精讲*
理解并翻译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信”,就是准确,即忠 实于原文意思,不随意改变、增减;“达”,即通顺,要合乎现代 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雅”,即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 文笔优美,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对中学生而言,主 要是要做到“信”和“达”。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 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 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通其大 意”,按原文表达的大体意思来翻译。高考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 一般要求直译,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 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此也必须明确。如:
和死记,而是借助具体语境,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本部分知识点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如:
返回目录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助词,相当于“的”。
返回目录
考点三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点精讲*
“理解”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句式”指的是文言文特殊句式。《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判 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四种句式。“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此考点考查考生的能力是:能根据上 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学习和掌握这个考点,不是要 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 何,而是要根据语境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如: ⑪下列各句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B )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能力 层级B。ACD都是介宾短语后臵句,B为常式句。
返回目录
考点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精讲*
理解并翻译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信”,就是准确,即忠 实于原文意思,不随意改变、增减;“达”,即通顺,要合乎现代 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雅”,即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 文笔优美,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对中学生而言,主 要是要做到“信”和“达”。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 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 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通其大 意”,按原文表达的大体意思来翻译。高考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 一般要求直译,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 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此也必须明确。如:
二、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 2011高考一轮语文精品课件
返回目录
(三)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 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 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从风格特点看,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 修饰,依照情感原样直接写出。如《诗经· 硕鼠》。⑵自然。指诗句不 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如李白的《古朗月行》。⑶委婉含 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 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⑷平淡。 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 淡中蕴含深意。如陶渊明的《饮酒》。⑸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 如李贺的《梦天》。⑹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 壁怀古》。⑺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
返回目录
*对应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寒 有 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①寒。 我家襄水②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③,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③“迷津欲有问”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问路而不得, 反被嘲讽“以求见用”。 这首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 ⑴首联写了落水潇潇,北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 ⑵诗人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氛围,奠定了全 诗的感情基调,为下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解析:主要抓住“雁”“风”等形象,这些景物营造了凄凉的氛 围,抓住本诗抒发了思乡之苦这一核心内容,即可找到做题的钥匙。
返回目录
*对应训练*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薛 华[注] 王 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 【注】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触怒 唐高宗,从此不得重用。薛华,与王勃同乡,也是密友。 你认为首联两句中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首联中一个“穷”字和一个“独”字,是本诗的“诗眼”, 真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孤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 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 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小古文100篇PPT课件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小古文一百篇
40. 孝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
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日月星
经典诵读
.
小古文一百篇
日时
经典诵读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
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
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
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
小古文一百篇
猫捕鱼 经典诵读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急跃起,全身皆湿。
.
小古文一百篇
9、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 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 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 异也。
.
5、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 (xié)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 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qǐng),日 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
小古文一百篇
(11~20)
.
11.猫 斗
.
小古文一百篇
20.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 《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 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
小古文一百篇
小古文一百篇
(21~30)
.
21.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 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
小古文一百篇
40. 孝
•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
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日月星
经典诵读
.
小古文一百篇
日时
经典诵读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
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
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
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
小古文一百篇
猫捕鱼 经典诵读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急跃起,全身皆湿。
.
小古文一百篇
9、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 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 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 异也。
.
5、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 (xié)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 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qǐng),日 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
小古文一百篇
(11~20)
.
11.猫 斗
.
小古文一百篇
20.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 《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 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 破之,水迸,儿得活。
.
小古文一百篇
小古文一百篇
(21~30)
.
21.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 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 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文的兴趣。
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
实词:登、 录、振、勒
马文升劝谏 皇帝修身爱 民 内容的概括 和分析
实词:汲、
实词:属、怀、
实词:杖、
迎、敛、
易、阙
翼、徇、趣
彻
何灌行事 花云艺高人
萧燧恪尽职守
有成
胆大
内容的概括和 内容的概 内容的概括
分析
括和分析 和分析
关注实词的
高
涉 及
翻译
一词多义
考考
统点
客观题型与
计
题型 主观题相结
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考查:
1.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情况;
解
2.侧重于文言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
读 理解和表述能力;
3.侧重于文中相关信息的筛选与辨别,文中内容
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
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文言实词”是历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 解 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考查的内 读 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 用、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古今 异义词、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的考查是重点。
断与推理,要求考生把握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
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一考点经常采用多角
度编排的考查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
概括。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 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 自己的看法或爱憎感情。一般说来,“归纳内容要点,概 解 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两项 读 要求,有时很难截然区分开来,它们是一个层层深入分 析和综合的过程。近几年高考往往将二者结合起来考查, 这一趋势,应予以重视。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 分析综合第二部分 专题一 古代诗文阅读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
.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 .
【答案】(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 /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 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2)①(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
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答案】D 【解析】A.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与家人搬家来到濮
地的不是李迪,而是他的曾祖。B.“立即”错,应是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不畏众怒” 错,“怒”的只有皇帝。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 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 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 之
诛杀。D.弛:松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组是(
)(3分)
【答案】D 【解析】D .副词,竟然。 A .代词,代李迪;副词,
表祈使,当,可。B.代词,代亡卒;助词,用在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介词,用;连词,用来。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二、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筛选信息,实际上就是考查考生在理解文章整体内容的基础 上,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段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这种筛选, 有时是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观点的根据, 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等信息要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特别是传记类文段)常涉及以下方面:表现人物行为举止、体 现人物观点主张、表现人物情感、反映人物品德节操、展现人物 性格特征、反映人物志向、表现人物才智等等。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思想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具体包 括人物的思想行为、语言行动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对文中所涉及的事物的态度的能力。可以 通过作者的记叙、议论、抒情语句分析概括。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名师伴你行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C )
A.纵一苇之所如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如:往。 固:顽固。 适:适合。 爱:吝惜。
“适”在句中是动词,“到”的意思。
名师伴你行
⑴从字形推断词义。⑵从通假字推断词义。 ⑶根据词语结构推断词义。⑷通过互文推断词义。
名师伴你行
考点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试说明》对本学案内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 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 文言虚词与文言实词是相对的。一般说来,文言实词的 意义比较具体,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而虚词的意义比较 抽象,有的有实际意义,如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有
的只有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如助词、叹词等。《考试 说明》中对于文言虚词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 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的限定。
考 点 分 布
名师伴你行
[例2]对下列各句中加红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说,错误的一 项是(A ) A.蒙故业,因遗策 因:介词,相当于“趁着”。 B.东割膏腴之地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以致天下之士 之:助词,相当于“的”。 而:连词,表并列。 以:连词,表目的。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这里考查的都是常见的文言词, “因”应是动词,沿袭。
名师伴你行
⑷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 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 可帮助你快速答题。 解答虚词辨析题时,如能辅之以技巧,的确有事半功 倍之效。当然,前提还是要靠平时积累。
名师伴你行
3.下列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B.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C.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D.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文言文阅读大全PPT课件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造;用;好;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 答他,只好听从他 的吩咐来造屋。 答:善于诡辩却不 顾客观规更加。律, 光凭主观意志去做 事。
8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
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给;像先前一样;叫声; 竖起。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 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3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 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
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 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1.解释: ①为: ②以: ③善: ④益: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1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
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打猎)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造;用;好;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 答他,只好听从他 的吩咐来造屋。 答:善于诡辩却不 顾客观规更加。律, 光凭主观意志去做 事。
8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
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给;像先前一样;叫声; 竖起。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 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13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 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 都是不可取的。
粟粥荠菜 宋,范仲淹,少与友人在长白山僧舍修学,惟煮粟米二升作
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 “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 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 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 卷二十五 别类》)
1.解释: ①为: ②以: ③善: ④益: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C.顾吏曰顾:回头看。 D.汝误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断下列语句翻译正误。
1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
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 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 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打猎)
杨布打狗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
②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
方母亲)、“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驾”(称对方)、“尊意”(对方 的意思)、贤弟(称对方的弟弟)等。
③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
“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 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④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中的“竖子”,又 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中的“小子”。
【方法指引】 不能孤立地就选项分析选项。
优质课件
1.要通读文本。答题前,要通读文本,对整个文本有总体的认识,理解全文内容,
2.要将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答题时务必要回到原文,把
相关选项放回到上下文的语境中去解读,以揣摩人物的动机、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
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正确辨析主次内容,以迅速排除次要枝节,筛选出必要的 信息。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比较,排除掺杂其中的错误信息,仔细分析原文内容与选 项之间信息的异同,才能判断其正误。 3.了解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错误选项的设置是有一定规律的。夸大事实、 偷换概念、以假乱真、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是最常见的错误选项设置逻辑,把握 这些常见的方向,在判断选择是有意识地比较辨识,有助于准确答题。 4.积累一些文体知识、文化常识。掌握、积累一些古代文体知识和古代文化
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⑥其他自谦辞还有,如“在下”“小可”“老朽”“老夫”;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第1章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一、文言文阅读(一)(二)课件
【答案解析】 D (文中并无“酒量很好”的意思,参见原文“室中自晨至夕未 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译文:先生房中从早 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 文章。)
15.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这一种金属。 又如“臭”,古代泛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 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又如“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 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又如“劝”,古指鼓励,“劝学”;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又如 “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又如“丈夫”,古指男子, 今指女子的配偶。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
【答案解析】 D (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 而人爱思之。译文: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入为学 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
12/10/2021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文正和文襄公对朱竹君从《永乐大典》中搜寻古书的奏言持不同意见。 B.文襄公对朱竹君态度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了后进不攀附。不阿谀的性格。 C.因为朱竹君的称赞和爱护,不少后学之辈得到了好名声。 D.朱竹君因为交友广泛而见识广博,且酒量很好,才华横溢。
12/10/2021
二、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五法 1.借助字形推断 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一些字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 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将伐颛臾》)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 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2.辨析结构推断 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例: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该句为对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 也应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15.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
(2)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砺则利”;现在专指黄金这一种金属。 又如“臭”,古代泛指各种气味,“其臭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香”相反的气味。这都是 词义缩小的表现。
(3)词义转移。如“去”,古代指离开,今天指前往。又如“走”,古指跑,“走马看花”,“弃 甲曳兵而走”;今指行走。又如“劝”,古指鼓励,“劝学”;今指规劝,“劝他不要吸烟”。又如 “穷”,古指政治上不得志,没有出路,“穷则独善其身”;今指贫穷。又如“丈夫”,古指男子, 今指女子的配偶。这都是词义发生转移。
【答案解析】 D (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 而人爱思之。译文: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入为学 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
12/10/2021
1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文正和文襄公对朱竹君从《永乐大典》中搜寻古书的奏言持不同意见。 B.文襄公对朱竹君态度的变化,从侧面表现了后进不攀附。不阿谀的性格。 C.因为朱竹君的称赞和爱护,不少后学之辈得到了好名声。 D.朱竹君因为交友广泛而见识广博,且酒量很好,才华横溢。
12/10/2021
二、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五法 1.借助字形推断 这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一些字的意思可以通过字形特征来进行推断。 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将伐颛臾》)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 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2.辨析结构推断 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例: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该句为对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 也应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伴你行
1.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就把谓语 提到主语前面。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列几种 情形: ⑴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 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名师伴你行
⑵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 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这里的“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⑶数量词作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定
语)”的形式。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表判断的 在动词谓语前的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词语
词“乃、必、亦、 (《陈涉世家》)
即、诚、皆、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等。
(《岳阳楼记》)
名师伴你行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使用 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 赂秦”(《六国论》)。
“是”在先秦古汉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 判断词则多起来。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桃花源记》)。
动词本身表被动。 戍卒叫,函谷举。(《过秦论》)
名师伴你行
(三)倒装句 文言文的倒装句是与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言的。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 中心词、中心词+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 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倒装句式 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 语后置等形式。
⑴卒廷见相如
廷: 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
⑵足以荣汝身
荣: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荣耀。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伙伴。
⑷籍吏民,封府库 籍: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名师伴你行
考点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考试说明》对本学案内容的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 语不同的句式”,能力层级B。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名师伴你行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 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 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其形式有: ⑴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 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名师伴你行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在现代汉语的 语序中,状语一般位于谓语前,但是在古汉语中会出现 介词结构放在谓语后的情况,也就是现代汉语中的补语 所在的位置,因此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 前作状语,称为“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常见的是 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 种情况:
名师伴你行
句式 标志词
解说
例句
“…… 主语后用“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
者,…… 表示提顿,有舒缓 解惑也。(《师说》)
也”
语气的作用;谓语
后用“也”结句,
判
对主语加以肯定的
断
判断。
句 式
“……, 省略“者”,只用 ……也” “也”表判断。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
“…… 只在主语后用“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
者,……” 表示提顿。
君玉……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名师伴你行
句式 标志词
解说
例句
“……者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 也。” “者也”,表示加
强肯定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 者也。(《邹忌讽齐王 纳谏》)
判 无标志判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赤
断 断句 句 式
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壁之战》)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 作出判断。
“理解”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和辨别。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指的是文言文特殊句式。 《考试说明》规定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 略句四种句式。见下表:
常见文言句式
名师伴你行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名师伴你行
(一)判断句 文言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 “是”来表示判断,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 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判断句有以下六种形式:
名师伴你行
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奚、曷、胡、 恶、安、焉”等。需要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 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
余是以记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 说》)
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 两点要注意: 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 “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 词作宾语。如: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可见,理解判断句,关键在于掌握其基本特征:名 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
名师伴你行
(二)被动句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 为被动者与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与施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有以下六种:
名师伴你行
句式 常见标志
例句
用介词“于”表被动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
名师伴你行
学案2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二)
考点3 考点4 考点3 考点4 考点3 考点4
名师伴你行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判断句
⑵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定语后置句
⑷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被动句
名师伴你行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红词的意义和用法。
名师伴你行
⑶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 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 么实在意义。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
(惟)”,构成“唯(惟)……是(之为)……”的格式。 如:
唯利是图。(成语) ⑷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
在介词“于”或动词 受制于人。(成语) 前加“受”,构成 “受…于…”表被动。
被 用“见”“于”,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 动 “见…于…”表被动。 颇蔺相如列传》) 句 用“为”,“为……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
所……”表被动。 飞》)
用“被”表被动。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 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