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欣赏优美的语言的方法
赏析语言的技巧3篇
赏析语言的技巧3篇精品文档,仅供参考赏析语言的技巧3篇赏析语言的角度有很多,在做语言赏析题时,首先要找准切入点,然后再运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而精确地赏析语言。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赏析语言的技巧1语言赏析和写作方法分析,是语文中考中的重要考点。
提高语言赏析能力和理解、把握文章写作方法的能力,是语文复习备考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赏析语言的技巧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怎样进行语言赏析呢?第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
一般来说,实用文体如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准确,而议论文的语言精练、缜密。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又各具风格,如散文的语言优美动人;诗歌的语言凝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小说的语言传神、富有个性化的魅力;戏剧的语言则围绕矛盾冲突,扣人心弦把握住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就为准确地进行语言赏析作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和基础铺垫。
第二,要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所起的作用。
议论文和说明文的语言都讲究准确,但是说明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而议论文中的语言准确,是为了突出观点的正确,论据的有力,使论证更符合逻辑。
散文和诗歌的语言都讲究凝练,但是诗歌则要求更高,添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且要求语言铿锵,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的特色。
第三,要把握语言赏析的切入点。
语言赏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1.抓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
2.抓主旨句。
主旨句或点明中心,或总结全文,或说明事理,或表达感悟,在文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3.抓修辞句。
主要指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这是最常用的语言赏析切入点。
如排比句的气势磅礴,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形象,反问句的发人深思等。
4.抓感情或含义深刻句。
主要指文中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义的句子。
语言品析五步法
语言品析五步法第一篇:语言品析五步法语言品析五步法五步法的内容:语言赏析五步教学法:选择技巧、明确效果、回归文本、思考作用、注重表述运用修辞的表述方式: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等)+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强调突出等)+表达(表现)……情感(心情、思想等)。
运用精妙词语表述方式:运用……词语,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具体、细致等)+表现(表达、刻画)……品质(情感、心情、形象等)。
人物描写表述方式:通过(动作、神情、细节等)的描写,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具体、细致等)+表现(表达、刻画)……品质(情感、心情、形象等)环境描写表述方式:通过环境描写,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
示例一: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朱自清《匆匆》品析:运用比喻,生动具体表现了日子(时间)飞逝,悄无声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浪费时间,无所作为的懊悔之意。
示例二:绿萝是最调皮的,它在上上下下胡乱“行走”——从桌子后边钻下去,从藤椅靠背的缝隙中伸出鲜亮的芽儿来。
——冯骥才《书房花木深》品析:运用拟人修辞,用“调皮”“行走”“伸出”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绿萝自由活泼的生长状态,富有动感和情趣。
示例三:结合语境,品析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冯骥才《苏七块》品析:通过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表现了苏七块虽瘦,却精明干练的形象。
示例四: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
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
品味语言的方法
品味语言的方法1、诵读精彩文段: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采用朗读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
”学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受语言的丰富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通过表情朗读,学生从朗读的语调、音色和形象生动的词汇中,领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诵读描绘“荷塘月色”的部分。
除齐读外,或让学生先听录音,体会范读的速度,声调的高低以及感情的流露等;或由学生自己试读;或让学生自读,便于自己体味、揣摩;或由一人范读,其他同学聆听,然后共同评论其优劣。
2、抓住关键词语:在景物描写中,关键词语就是指那些最能反映景物特点,又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塘里的景色有:田田的荷叶、袅娜的荷花、缕缕的荷香、脉脉的流水;描写荷塘上的月的景色有:如水的月光、月色、月影。
一切都显得那么得宁静、和谐、自由,与作者“求静”的心态相吻合,情景交融。
描写景物形态的词语起到了渲染环境及刻画作者情感的作用,也属关键词语。
如月下荷塘一段的“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点缀”、“袅娜”、“羞涩”等,无不与表现人物思想情绪、感情色彩密切相关。
体味本文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还应抓住本文比喻、通感及叠字的运用。
比如,写静态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忽明忽暗、不染纤尘的美质。
写塘中的月色,“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由视觉向听觉转移。
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和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人进入一种幻境。
作者锤炼语言的另一方面,是许许多多叠字的运用,这也是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同时又加强了语意,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
语言赏析的步骤与方法
语言赏析的步骤与方法的特点,这就是语言赏析的方向。
通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考虑:1.词语的使用是否准确、生动;2.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3.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4.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描写等。
准确严密(该词语主要适用于说明文)等。
2.写作手法:①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②讽刺——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③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④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⑤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修辞手法:①比喻——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②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收到xx特征,揭示xx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④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⑤对偶——形式整齐,意韵铿锵,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⑥对比——通过比较,突出描写事物的xx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xx主题。
⑦反复——强调xx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⑧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⑨反问——态度鲜明,加强xx语气。
强烈抒情。
4.表达方式:①记叙文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②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③各种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呈现具体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语言赏析的方法
语言赏析的方法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 ; 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 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 本句用“扫”、 “露”、 “支” “撒”、 “系”、 “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生死胡杨》)赏析: “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 揭示了、突出了 ) ⋯ ⋯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 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小学语文品味语言与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品味语言与阅读方法
一、朗读中品味
朗读在文学作品鉴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最优的鉴赏手段。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利用这种方式提高鉴赏和品味的水平。
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用真情实感去朗读文章,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并且能够在自觉中会消化理解文章的基础知识,更能感悟到文章的思想主旨,还能欣赏到文章的文笔艺术特点,将作者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形成共鸣,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所以,我们在朗读教学中,要珍惜朗读所带给学生的魅力,达到放情地朗读,尽情地去品味。
二、细读品味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于细读品味,“咬文嚼字”。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一定抓住那些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品读,将这些文字语言融化为心灵中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和作者形成共鸣,更能咀嚼出那些文字的美、文章的妙处。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让学生对课文的每个字,每句话不能粗放而过,一定要体味内涵,推敲深意,感知词的鲜明形象。
三、比较替换
我们常说,比较是所有一切理解问题的基础,正是因为用这个比较的方法了解到了一切未知。
通过比较这种方法鉴赏文章是品味语言最常用的方法。
比较是语言品味中最常用的办法。
教学中,我们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分析,才能将语言的妙处体味出来,领悟到某些精彩文本在用语用词上“无可移易”的道理,从而产生对语言的敏感,逐渐培养准确精妙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
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教材中的语言美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是通往心灵的桥梁。
”是的,美的语言带给人美的享受。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家经典之作,是作者在生活中审美体验的结晶。
例如:低年级课美、、寓言、指导的句子。
我就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找找美的地方,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下述句子:“翠鸟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背上的羽毛是翠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并附上一幅翠鸟的图片。
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句子和教师写的句子的比较,得到了这样的感受:书本上的句子用词优美,准确、精致地刻画了翠鸟羽毛的色彩和花纹的美丽,还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生动具体,使翠鸟显得更加活泼可爱。
而教师出示的句子则缺乏这种美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亲身体味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的优美形象,进而受到语言美的熏陶。
二、在诵读中,依靠范文培养语言美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
”“美读”,就是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
我是怎样指导学生在读课文中体验文中的语言美呢?一是范读。
后,的诵读,去深刻体味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铸成的。
小金花、大嫂、大娘、志愿军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无一不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文中所包蕴的扬善弃恶的情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形象。
三、发挥想象,感受教材中的语言美想象是语言感受的发酵剂。
想象能力强的人语言感受丰富,能感受到一般人不能感受到的语言内涵。
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文中描写的人、事、景、物变成生动的画面,一句话一幅图,一段话几幅图展现在脑海里,形成鲜明的“内心视象”.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最这样,读得有1、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精品文档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精校WORD版)
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该继续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
许多有识之士也提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言语实践。
而言语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品味语言。
下面谈谈品味文学语言的几种方法:一、注重朗读,以读带品。
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和特级教师洪镇涛两位先生不约而同地视朗读为习得语感能力的必由之路,主张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涵泳品味、感悟融通、积淀言语。
我们十分欣赏这种与古代语文教育中虚心平气、优游品味传统一致的阅读教学法,它朴素而有真味。
当然,朗读应该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具体地说,可以有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组内读、个人自由读等多种方式。
比如,为了调动班级的气氛,可以让学生齐读。
那些情绪高昂的文学作品就很适合齐读。
学生在齐读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不知不觉中就把自己融入文本中,体会语言的味道,感悟背后的情感。
读普希金的《致大海》,学生就可在齐读中读出气势,感悟到诗人对自由的热切向往。
杜甫的《登高》就适合个人读,才可以读出其中的感伤、凄凉的味道。
话剧最适合分角色读,学生通过读体会话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二、改变语调,体味区别有些语句一味让学生读,学生还一时不能体会其中的味道。
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感受其中的不同,然后把握文本中的语言味道。
比如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雷雨》中用的很多的是哦字,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调读,读出不同,揣摩潜台词。
下面举几个例子:(1)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2)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3)哦。
(4)哦?你说说看。
(5)(苦痛)哦!(6)(汗涔涔地)哦。
上面都是《雷雨》中周朴园的台词,同样的哦,不同的语气可以有不同的意思:(1)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2)周朴园处在回忆中,停顿稍长;(3)一般性应答词,停顿短;(4)表示惊奇,声调上扬重读;(5)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窘态语,可以短促重读;(6)受指控后做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
品味语言 鉴赏细节
品味语言鉴赏细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础工具,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
品味语言,就是对语言进行深入挖掘和鉴赏,发现其中的美妙细节,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词语的“寓意”每个词语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和“寓意”,有些词语透露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有些词语则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例如,“曲终人未散”这句话,表达的是在美好的时光即将结束之际,人们之间的感情依旧亲密不渝;“风雨同舟”则寓意着在困难的时刻,大家要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困境。
品味语言,就是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感性去领悟这些“寓意”,理解其中的深层内涵,从而领略到语言中的美好和智慧。
二、句式的“韵律”句式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其结构和韵律都能够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有些句式优美动听,令人心旷神怡;有些句式则简洁明了,意蕴精炼,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让金樽空对月”这句话,用诗意盎然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欢乐和珍贵;“可以忍受一切,除了平庸”则寓意着我们应该对待生活和工作有积极的态度,追求卓越和创新。
品味语言,就是要善于捕捉句式中的韵律和声音美,通过诵读和模仿,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语感。
三、修辞的“妙趣”修辞是语言的艺术之一,包括比喻、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
好的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还能够带来意外的“妙趣”。
例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话,用带有诗意的修辞,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则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优美浪漫的景象。
品味语言,就是要善于发现修辞表达中蕴藏的“妙趣”,理解其中的情感和语言的美学价值。
四、文化的“内涵”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种语言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中文中的“人间天堂”和英语中的“every dog has his day”,虽然都是指人们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或地点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却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内涵的不同。
品味语言,就是要善于借助语言了解文化,从语言中领悟文化的深刻内涵,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和思维格局。
品味语言方法谈
品味语言方法谈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怎样品味赏析文本语言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咀嚼法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语言文字的品味,要“咬”要“嚼”,要细细地咀嚼,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一句看似语义矛盾,要引领学生细细咀嚼“似乎”与“确凿”。
这一对词语放在一起,正表明了百草园过去与现在的矛盾。
过去的百草园并不“只有一些野草”,还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可以玩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等,确实是“我的乐园”。
但现在“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园中儿时所有东西的印象都已经淡薄,所以它已不再是“我的乐园。
”二、比较品味法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形容东家之子的美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了;优秀作品的语言也是这样。
我们在鉴赏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增删原作的词语,通过对比分析来品味语言的精彩。
记得去年校内上公开课时,我上九年级教材中的《那树》一文,为更好引领学生感悟文本,我出示一组对比句子,请学生品味。
原文一: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改文一:锋利的电锯一下子把树锯为两截,碎枝,碎叶,碎皮撒了一地,还有那四处飞溅的木屑。
原文二: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
改文二:为了把这庞大的根彻底铲除掉,伐木工人把土地上的所有根须斩断。
学生在两组语言的品味比较中,读出了原文运用“呻吟”“大头颅”“刽子手”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类的残忍、树木的痛苦,在作者饱含感情的笔触中学生已经领略到了文本的人文教育魅力。
而改文只是在叙述情节。
三、替换法味者,有情味,意味,意境。
品味欣赏语言的方法
品味欣赏语言的方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工具,它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如何进行品味和欣赏,是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必须掌握和提升的能力之一。
以下是我总结的品味欣赏语言的几种方法。
一、涵义理解涵义理解是懂得语言精髓的基础,通过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情感和思想,能够更深入地领略语言的美妙和魅力。
具体方法包括:1.1 理解词汇的意义:注意单个词汇在语句中的位置和作用,根据语境判断其具体意义,以做到正确应用;1.2 推导句子整体意义:根据每个词汇的意义,推导整个句子的意义,搞清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1.3 品味语言的寓意和隐喻:寓意和隐喻常常是语言之美的来源,读者要关注这些紧盯表面之下的深层含义,深入理解语言的内涵和艺术。
二、语音韵律语音韵律是语言的音调和节奏特点,它决定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感受声音、韵律和语气,读者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力和品味。
具体的方法包括:2.1 注意语调的变化:语调的高低升降决定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感染力,读者要注意语调的变化,特别是在对话中要做到贴切情感;2.2 体验语言节奏感:语言的节奏感有时比语义更重要,读者可通过朗读、听课、跟读等方式,感受语言的音乐性和舒畅感;2.3 观察语音元素的变异:最后是要关注语音元素的音位变异,包括声母、韵母、调式等,这些元素的表现变异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使读者感受到音效带来的美感。
三、语法结构语法结构是指语言的语句结构和组织方式,通过感受语句的结构和句式,读者可以体验到语言的灵活性和流畅感,♀♀♀♀♀♀『辖约菘壳螅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力和写作能力。
具体方法包括:3.1 确认句式的种类:各种不同句式的表达方式会影响语言的强度和表达效果,读者可通过对文本的观察,判断每个句式的种类和表达效果;3.2 意识到语句的结构和层次:语言的层次和结构是理解语言的关键因素,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句子的结构,提高理解语句的能力,这也是在写作时一个重要的技巧。
(完整版)语言赏析的方法
语言赏析的方法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而去,然而心却是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生死胡杨》)赏析:“只得”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我”不得不走却又依依不舍的心情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从修辞角度赏析例:朱自清《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花色鲜艳美丽的特点。
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2排比:语言有气势(加强语气)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5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例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赏析:本段文字运用了“……一样,是……”的排比句式,表达了安塞腰鼓的奔放、热烈,读来气势昂扬,增强了表达效果。
谈阅读题中欣赏品味语言的一些方法
谈阅读题中欣赏品味语言的一些方法品味词语、句子,是现代文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题型。
这种题型涉及的内容有:1. 理解词句含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深层含义及指代的具体内容。
2. 品味词句情感:品味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所包含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分析关键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及在表达、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4. 揣摩赏析关键词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用得好的妙处,赏析句子的表达特点。
【提问模式】1. 理解加点的词语“XX”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 这句话中的“XX”一词能否删掉(或换成另一个)?为什么?3.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XX”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 请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几个方面,分析本文语言“XX”的特点。
【实例解析】1. 品味词语的准确、严密。
例1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的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2 011年广东深圳中考阅读题《DNA证据也可以伪造》第11题)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对说明内容的作用。
不能去掉。
“完全”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DNA证据有不可靠的可能”,去掉后,原句变成了“DNA证据不可靠”,表述绝对,与事实不符。
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归纳】此类试题,经常用来设题的词语还有:“大概”“几乎”“据估计”“一定”等等。
具体作答时可采用如下句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解释词的本义),它表明了……(结合语境分析它的具体作用),体现了用词的准确与严密。
2. 品味朴素词语的表现力。
例2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011年安徽芜湖中考阅读题《窗前的母亲》第14题第(1)题)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对于刻画人物的表现力。
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
【教学论文】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语文课程建设成为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语文课型也随之丰富起来。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半壁江山,而品味语言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帮助极大,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而又行之有效的品味语言的方法有哪些呢?品味语言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为了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语言所支撑出来的世态万象、人文风景,足以让我们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美丽,读出人生哲理。
因此品味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下面就把自己在阅读教学中品味语言的几种方法和老师们共交流。
一、诵读中品味朱自清说“诵读”的要义,在于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熹说诵读在于把“原汁原味”的气韵声调、思想情感传达出来,在于“得他滋味”。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沉浸在作品之中,忘情地读,美美地读,读出语感和情趣,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读出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达到司空图说的“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劝心”的程度,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灵魂和意蕴。
例如:在教授《安塞腰鼓》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分配角色,把课文巧妙地整理成合适的朗读材料,对文段的诵读做了这样的处理:(男领)看!--(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声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女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如何鉴赏作品的语言美
如何鉴赏作品的语言美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文学美的主要特征。
鲁迅先生说,语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言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从语言美中获得特殊的美感体验,并提高对文学语言的感知力。
一、反复吟诵中发现语言美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的语言是非常优美的。
它们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有的如百鸟乱鸣,婉转悠扬;有的似战鼓催阵,高昂激越;有的若叙家常,娓娓而谈。
当我们反复诵读这些作品时,就会产生一种美感,使人有一种舒畅的、愉悦的、美的享受。
毫无疑问,这种语言美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故乡的榕树》中的描写“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出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这些语句明快、优美、有韵味,像一座桥,把眼前景与思乡情联系在一起。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巧妙地由“哨音”转换成弥漫的乡愁,转换成亲切的呼告,一层一层地把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二、在字斟句酌中感受语言美教学中,对一些字、句进行咀嚼,能创设联想情景,培养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从而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地,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字写月光像流水一般地倾泻,赋予月光以动感,写出了荷花、荷叶在月光下宁静、柔和的美感。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一个“浮”字写出雾的轻柔,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的姿容。
文中写树“蓊蓊郁郁”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叶“田田”的,流水“脉脉”的,月光“静静”的,青雾“薄薄”的,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又如荷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赋予荷叶动态的美。
语言赏析的角度和方法
语言赏析的角度和方法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语言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掌握五个欣赏的角度,准确运用答题套路。
三、教学难点:不同的语言类型运用不同的赏析套路。
四、教学过程:(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赏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精彩、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分析,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
(动词能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动态;形容词能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所要描写对象的状态;副词则强调了所要描写事物的特点;叠词则增添语言的音韵美。
特别要注意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对这些关键性词语的赏析准确、到位了,也就完成了对句子的语言赏析。
例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赏析:本句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雪地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例2:魏巍《我的老师》:“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赏析:这句话“狡猾”一词,原意是形容人很不老实,文中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贬义褒用),表现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心理。
答题格式:。
词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
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二)从修辞角度赏析基本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来分析,一般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反复句、夸张句、设问句等,体味其作用。
答题时一般要紧紧扣住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但答题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泛的。
(1)比喻句作用:使被描写的人、物、理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高中语文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美的三点策略
高中语文指导学生鉴赏语言美的三点策略【摘要】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鉴赏语言美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点策略。
培养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敏感度,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到语言之美。
注重语言美的课文选取和分析,引导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领略语言的魅力。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鼓励他们进行模仿和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美的能力,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言美、学生、鉴赏、敏感度、课文、分析、优秀文学作品、欣赏、模仿、创作、教学、能力、体会、文学素养、语言表达、提高1. 引言1.1 语言美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言美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言美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学艺术的表现和体现。
它可以通过精准、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激发读者的审美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从而增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还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强调语言美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仅是对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解读,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培养。
语言美可以让文字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被故事情节吸引,更容易沉浸从而达到更好的审美效果。
通过欣赏语言美,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与理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与感悟。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要重视对语言美的鉴赏与感悟,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使他们在阅读、写作和表达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敏感度,是提高学生语言美鉴赏能力的关键步骤。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对词语和句子的敏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味欣赏优美的语言的方法
品味词语、句子,是现代文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题型。
这种题型涉及的内容有:
1. 理解词句含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具体意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深层含义及指代的具体内容。
2. 品味词句情感:品味重要的词语或句子所包含或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分析关键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及在表达、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4. 揣摩赏析关键词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用得好的妙处,赏析句子的表达特点。
【提问模式】
1. 理解加点的词语“XX”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 这句话中的“XX”一词能否删掉(或换成另一个)?为什么?
3.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XX”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 请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选择等几个方面,分析本文语言“XX”的特点。
【实例解析】
1. 品味词语的准确、严密。
例1文章第(1)段“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的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2011年广东深圳中考阅读题《DNA证据也可以伪造》第11题)
解析本题考查加点词对说明内容的作用。
不能去掉。
“完全”表示“全部,毫无例外”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DNA证据有不可靠的可能”,去掉后,原句变成了“DNA证据不可靠”,表述绝对,与事实不符。
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归纳】此类试题,经常用来设题的词语还有:“大概”“几乎”“据估计”“一定”等等。
具体作答时可采用如下句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解释词的本义),它表明了……(结合语境分析它的具体作用),体现了用词的准确与严密。
2. 品味朴素词语的表现力。
例2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011年安徽芜湖中考阅读题《窗前的母亲》第14题第(1)题)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对于刻画人物的表现力。
“切割”本指用刀等利器将物体切开,这儿是说盖起的楼房挡住了天空和视线,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
【归纳】此类试题设题得句式十分明确,答题时要先透彻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再从刻画人物、营造意境、表现主题的角度去思考作答。
常用得答题句式是:“XX”一词表明……(解释词语本身的意思),表现了……(结合语境作答)。
3. 品味精美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3请结合上下文,从内容、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任选一角度进行赏析。
鸡群走过。
邻居老太太佝偻行过。
蝴蝶飞过。
苍蝇来过。
猫影子飘过。
千百个念头闪过。
没有一辆车经过。
(2011年山东枣庄中考阅读题《比正路还长的巷子》第22题)
解析精美的语言往往在修辞、句式、表现手法上特别讲究,因此答题宜从这些角度入手分析。
从修辞角度来看,七个句式构成排比,表现乡下的生活光景;手法上,注意到实景和虚境的结合;短句的运用,富有节奏感。
据此,本题答案是:作者运用了七个白描式的生活剪影,连缀在一起,画面充满动态美感,呈现出了乡下午后巷子里的悠闲生活光景。
(或“七幅画面有实景和虚境,或具体或抽象;影像变化丰富,如电影镜头般的动态和跳跃;语言轻盈,节奏轻快,充满音乐性,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等。
)
例4“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
(2011年江苏泰州中考阅读题第20题)
解析此题要求自选角度来答题,一般而言,语言品味的赏析可从“语言表达”“手法理解”“情感体验”三个不同角度入手。
此题从表现手法上看,注意与前文“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从情感体验来看,表现得是“我”对儿子的态度。
因而可以作答:①与文中“一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一句相呼应,使文章完整而紧凑;②为“我”继续生发种种情愫留足了想像空间;③希望与儿子相处时间能够长一点,表达了“我”浓浓的亲子之情。
【归纳】综合上两例,品味精美语言的一般步骤可归纳为:(1)确定角度。
这些角度包括:语言表达方面的修辞、句式、用词等等;表现手法方面的虚实结合、首尾呼应、寓情于景等等;文章主题方面。
(2)分析作用。
比如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是: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等等。
句式的一般作用是:长句,句势连绵起伏;短句,轻快活泼。
整句,整齐朗朗上口;散句,错落有致,灵动多姿。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余韵悠然。
词语的一般作用是:动词,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叠词,使节奏舒缓有音韵之美;褒义贬义词,表达了鲜明的爱憎。
如此等等。
答题格式一般为:该句在……(填答题角度,如修辞、句式、手法等)方面很有特点,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哪些词语,或写了什么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