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4月)文综历史试题和答案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A. 分封制的崩溃B. 商鞅变法的作用C. 兼并战争的后果D. 百家争鸣的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 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
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A. 外戚干政B. 战乱频繁C. 皇权至高无上D. 地方权力削弱【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文综-历史12.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对社会成员掺职业或行业分类②认为职业身份有贵贱③时代背景是商品经济繁荣④赞成推行重农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把社会成员分为了商贾、农工、士和圣贤,体现了按职业或行业分类,①正确。
同时按商贾、农工、士和圣贤等级排列,体现职业身份有贵贱,②正确。
中国古代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皆本”思想出现,③正确。
材料中体现工商业的重要性,不赞成重农主义,④错误。
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A13【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北宋谏议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古代实行监察谏议制度,对官员进行监督,对皇帝的过失进行劝谏。
包拯的行为体现的是谏议制度,并非体现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A错误。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商业的繁荣,体现了随着市民阶层扩大,从而促进了商业生活的发展,出现了娱乐生活的市民文化,B正确。
朱熹认为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而非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C错误。
根据材料,这种贸易应该是“贡赐”贸易,其根本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国力,D错误。
故选:B。
14.邵龙宝在《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古代雅典有几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地的经济权利。
”以下符合材料的论述是( )A.这说明雅典民主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B.导致雅典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罗马法强调外邦人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D。
外邦人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希腊民主制度和罗马法【解析】根据材料“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地的经济权利”,说明在雅典外邦人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D正确。
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
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
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我国2013~2017年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数如图5所示,据此可以推断出
A.民间资本投资逐年增长
B.企业投资回报率逐年提高
C.企业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5.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jy-com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4年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300年的玉鹰,其双翼之尾是猪首形。
它体现了()A.国家意识与艺术审美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C.宗教信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D.中原文化的拓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
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鹰,其双翼之尾是猪首形,腹部刻画出一圆圈纹,内刻八角星纹,有学者认为鸟是东夷和淮夷人的图腾,玉鹰双翅作猪首形展开,是希冀高飞的鹰能把牲品带给上天,反映凌家滩先民鸟崇拜、猪崇拜、太阳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观念。
同时猪也是重要家畜,反映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综上可见,玉鹰体现了宗教信仰与生产劳动的结合,C项正确;当时国家尚未产生,排除A项;玉鹰反映含山凌家滩先民的信仰与生产生活状况,看不出氏族、阶级等社会组织情况,排除B项;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村,从材料看不出含山凌家滩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影响,不能体现中原文化的拓展,排除D项。
故选C项。
2.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史事不同史籍对该史事的记载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
公子扶苏、中尉蒙恬死。
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通史专练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通史专练——辽宋夏金元的统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下图所示是一块辽代契丹贵族的墓志铭。
该墓志铭表明当时辽朝()A.崇尚佛教文化B.民族矛盾尖锐C.借鉴汉族制度D.推行蕃汉分治2.(海南省2023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一)历史试题)辽太宗时期在燕云十六州地区设科考试,专为汉人而设,无固定的科考时间规划;辽圣宗时期开科取士每年一次,分诗赋、经义、法律三科,不允许契丹等北方部族人参加。
这些举措()A.体现辽朝二元化政治体制B.促使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有利于增强汉人政治认同3.(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认为辽南京(今北京)是契丹人担心被中原政权再次收复而设,它显示的是辽对其南界的固守;金中都则是女真人出于既顾及北方根本,又而向中原地区的战略而立,它表明了金朝将政治文化中心主动南移;元大都的崛起,则是蒙古人进而将其作为从西北到东南控制全国的政治枢纽的产物。
这一论述表明辽宋夏金元时期()A.少数民族不断进步B.区域经济迅速发展C.边疆开发条件成熟D.政治制度浙趋严密4.(湖南省长沙市四大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一)历史试题)《宋史》载:“天圣中,及元昊反,即诏令陕西、河东等绝其互市,罢保安军榷场;后又禁令陕西并边主兵官与属羌交易。
久之,元昊请称臣,数遣使求复互市。
”由此可知()A.榷场贸易是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B.经济政策影响政治走向C.宋加强了对西夏有效管理D.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保护5.(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卷(六))辽太宗时期迁移汉人和渤海人,使其居于“地沃宜耕植”的上京附近地区,同时还诏令“诸道兵,仍戒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集中阐述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原则立场和制度体系,对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总体规定的基础性涉外法律。
而且中国是目前第一个有对外关系法的国家,因此这个立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颁布对外关系法,既是在新的形势和国际环境下的自我完善,更是对旧范式的超越。
通过一整部完整法律,确定了中国发展、中国外交的和平性质,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性质,以及开放性质,以往还没有其他哪个国家这么做过。
这是对美西方渲染的“中国威胁论”最强有力的驳斥。
打破了“国强必霸”逻辑的中国,开创出了新的对外交往模式,具有世界性意义。
中国越强大,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贡献就越大。
只要是跟中国正常打交道的国家,都不难从对外关系法中感受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善意和担当。
与此同时,这部法律还给当下受逆全球化浪潮和地区热点冲突影响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稳定性。
比如,对外关系法明确了国家善意履行有关国际条约和协定规定的义务,还明确了国家采取措施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制裁决议和相关措施。
对外关系法旗帜鲜明地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地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一些美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对外关系法感到紧张,甚至试图在第一时间抹黑它,这也是不奇怪的。
这首先是美国长期滥用法律行为的自我投射。
数十年来,华盛顿无数次以所谓国内法对他国搞“长臂管辖”,将国际法和国际准则踩在脚下,对其他国家大搞非法单边制裁或者恐吓胁迫,许多国家深受其害。
现在他们看到中国出台了这么一部法律,自然会下意识地担心中国会不会用同样的手段“报复”美国。
当然,中国的对外关系法出台的确有一个背景,那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无理打压越来越过分。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政治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年7月27日,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1500余件套,近600件文物为初次展出,其中包括三星堆3—8号祭祀坑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经过碳-14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
下列关于该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子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④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A.③→⑤→①→④B.①→⑤→⑥→④C.②→③→⑤→⑥D.②→③→⑤→④3、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逐步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改革开放45周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材料表明,改革开放(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展示了美好前景②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③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④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60年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雷锋在他的《雷锋日记》中曾写过:“我愿做一个永不生锈的革命螺丝钉。
像螺丝钉一样一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为人民服务,为党服务!”这启示广大青年,实现中国梦需要( )①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脚踏实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大征程③斗争精神,伟大斗争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④接续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截至2023年8月中旬,美国已经发生了174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大规模枪击事件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一大热点和敏感问题。
2023皖南八校三模地理试卷
2023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文科综合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九顶山地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曾为安山岩(属喷出岩)开采区。
2008年,该地矿山关停后遗留两处岩石裸露的废弃矿坑。
2012年,该地对废弃矿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废弃的矿坑被改造成了葡萄酒窖。
在彻底生态整治的基础上,九顶山地区形成了集葡萄培育种植,葡萄酒生产、文化展示,旅游接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精品葡萄庄园(见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九顶山种植葡萄的岩土层特点是A.透气性较强B.肥力高C.排水条件差D.土层厚2.与平地另挖酒窖相比,废弃的矿坑被改造成葡萄酒窖的主要优势是A.提高土地利用率B.节约建设资金C.保持恒温湿环境D.降低发酵能耗拉市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丽江古城。
2006年伊始,当地开始实施退耕还湿工程,并对周边农户进行补偿,补偿标准每5年上调5%。
随着拉市海湿地面积的扩大,候鸟数量逐年增加。
下表示意2009—2016年退耕还湿补偿资金占当地农民总收入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拉市海湿地候鸟数量逐年增多,说明该湿地的A.供给功能增强B.调节功能减弱C.支撑功能增强D.文化功能减弱4.导致退耕还湿补偿资金占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补贴减少B.非农收入增多C.耕作规模扩大D.水产养殖发展5.图示时期内,当地农民的脱贫步伐最快的是A.2009——2011年B.2012——2013年C.2013—2015年D.2015——2016年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2005—2020年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能源碳排放情况,其中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此完成6~8题。
6.该城市是A.北京市B.三亚市C.大庆市D.攀枝花市7.根据图中碳排放总量变化,推测该市的人口和产业疏解政策大致开始于A.2005年B.2012年C.2013年D.2017年8.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说明该市A.能源总消费量下降B.能源利用率下降C.产业结构持续优化D.高耗能产业崛起河流下切侵蚀,导致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023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3年安徽省高考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1. 下图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运河示意图,其中吴国修建的邗沟和魏国修建的鸿沟尤为著名。
这反映出当时()A. 争霸方式趋于多元B. 国家统一动力增强C. 中原经济优势凸显D. 社会转型加速发展2.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除监察权外,监御史还有其他一些职权如推荐人才、兴修水利,在战事紧张的时候,监御史还有统兵作战的权力。
由此可知,秦朝设置监御史()A. 削弱了地方的行政权力B. 导致地方监察机构的异化C.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D. 使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3. 宋代注重乡村基层治理,强调通过修礼书、行乡约等教化民众以形成公序良俗。
北宋中叶,陕西蓝田吕大钧兄弟开创并推广《吕氏乡约》。
南宋时,朱熹编纂了《增损吕氏乡约》,在“德业相劝”一条中加入“畏法令,谨租赋”的内容。
宋代制定“乡约”的主要目的是()A. 建构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B. 将儒家思想推向乡里民间C. 控制基层以维护封建统治D. 通过道德教化来扬善惩恶4. 明人王艮说:“天性之体,本是活泼;鸢飞鱼跃,便是此体。
”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顾炎武提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的“人必有私”说。
这些主张反映了当时()A. 传统儒学发生质的飞跃B.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C. 追求个性自由成为风尚D. 士人对理学思想的反思5. 1914年,陈独秀首次以“独秀”的署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文章指出“中国语言,亦有所谓忠君爱国之说。
惟中国人之视国家也,与社稷齐观,斯其释爱国也,与忠君同义”,并指出国人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判断“国民智力不足以建国”。
陈独秀的这一思想主张()A. 将矛头直指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B. 阐发了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初衷C. 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运用D. 颠覆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6. 中共二大发布的宣言指出,中国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
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不同于艺术美育,环境美育具有更广泛的学科交叉性与更鲜明的实践品格,从教育的层面来说,环境美育提供的是一种科学认知自然环境的系统性知识;从审美体验层面来说,环境美育注重人在审美中对环境的介入。
一方面,环境美育强调科学知识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受现代性美学观和艺术自律论的影响,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教育往往是从主体的审美态度出发,通过对艺术品形式的感受来培养一种超脱的人格精神。
这种艺术美育方式要求人在审美中摆脱理性知识的束缚而关注于艺术形式去获得主体的审美愉悦。
环境美育方式则挑战了这种排斥知识性的审美规定。
在卡尔松看来,不同于艺术品的形式结构性,自然环境是散乱而缺乏焦点的。
为了避免环境审美体验的杂乱无章与粗俗肤浅,需要借助科学知识来对环境审美体验进行整理加工。
同样面对一个自然环境,欣赏者对环境中的动物或植被有无科学认知,其带来的审美体验是非常不同的。
卡尔松认为,如果要想达到恰当的、正确的审美鉴赏就必须呼唤科学知识的出场。
另一方面,环境美育注重审美中人对环境的介入。
在传统艺术美育制度中,为了更好地将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进行区分,一般都是将艺术欣赏活动置于美术馆、音乐厅、博物馆等特定场所来进行。
在这种艺术美育中,欣赏者需要摆脱功利性日常经验的羁绊,以审美静观的态度去自由地欣赏艺术。
环境美育超越了以视听为高级感官的静观式艺术审美教育形式,而以更适合环境审美的介入美学作为自身的理论基础。
不同于发生在特定场所的艺术审美,环境审美是在开放、阔大和敞开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人在进行环境审美时,自身就已经被环境包围而处于其中。
这意味着,审美主体不能再以那种与对象相区隔、相分离的静观态度来面对对象,而是要将主体介入环境中,在身体力行的真实感受中与对象交融一体。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历史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2月)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司马迁继父志,任史官,受宫刑,发愤著《史记》,终成“史家之绝唱”。
子长著史有血有肉,“史”“我”相融,史家的“爱憎分明”尽显其中。
由此可见A.历史研究从来都不是客观B.史学家的个人情绪情感、是非标准左右了史书的编撰过程C.研究历史、再现历史,应先对历史认知者的人格心理作一番考察D.太史公以史抒情、以史达志,个人心理对著史影响超越社会心理2.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
这反映当时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 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 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体现秦代整齐划一的治国理念,而他又是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理念。
故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权制度的理论来源3.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他强调中国画A.与书法相伴而生 B.与文学相兼而成 C.追求神韵与意趣 D.画、诗、书相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
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
”这是突出中国画追求神韵与意趣。
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国画4.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D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31.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这表明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34.表3 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2019高考历史重点:近现代世界政治
2019高考历史重点:近现代世界政治【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吉林省汪清六中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2017年5月,戴维•卡梅伦作为200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入住唐宁街10号,并应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玉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以下关于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英王是国家元首,实际是统而不治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C、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D、内阁如果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安徽省淮南二中2018届一次月考历史〕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
但过程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DA、“最和平”是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安徽省泗县2018届高三上期一次质检历史〕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随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共和制〔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瀨才真正具有全球性。
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C、两极袼局的存在D、南北经济发展的悬殊〔黑龙江省哈三中2018届高三九月月考历史〕梁启超认为:“专制者不独君主国,而民主国亦有非立宪者〔有立宪之名,无立宪之实,那么等于非立宪〕。
【全国卷】名校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联考(三)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24.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礼》中的该观点认为饮食要遵循四季的规律以调理身体,这可证明先秦已出现服食养生的理念,故A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周代百姓对延年益寿的态度,B错误。
材料不能证明贵族生活的奢侈状况,C错误。
材料中的观点与中医理论发展无关,D错误。
25.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屯田,需要国家承担大量器具的开支,并且并未获得较大的农业收入,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客观上为国家带来了财政上的负担,故C正确。
材料并未反映出西北地理环境的改善,A错误。
解决了危机的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该政策有利于稳固汉代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没有任何效果。
浪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
26.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律法中继承了西周礼制的内容,体现出礼法结合的特点,故B正确。
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提升,排除C。
材料与弱势群体的优抚无关,排除D。
27.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大宅的空间布局以老人居住的左侧为尊,仆人等居住在房屋以天井隔开的外围,是对儒家内外有别的伦理家风的反映,故B正确。
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无关,A错误。
避免了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材料中大宅的空间布局并未打破家族成员的尊卑主从关系,D错误。
28.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的这些主张蕴含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故C正确。
此时中国并未产生民族资本,排除A。
洪仁玕的主张并未实施,无法推动近代民主化进程,排除B。
材料与中体西用的主张无关,排除D。
29.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区将日伪土地进行了分配,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壮大了土地改革的群众基础,故D正确。
解决了贫农的无地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抗日战争此时已经结束,排除B。
此时并未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C。
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卷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2023年1月,山东省描博市临指区赵家徐姚村西发现了一处距今大约1.32万年的人类遗址。
出土的陶片质地均匀、器型规整,胎土掺杂着植物茎籽,属于典型的夹炭陶工艺。
该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髓,一些鹿类和鸟类的骨髓表面存在切割等痕迹。
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111:m回国Diii圃’目’起家徐�i量J.i ti:土的原始向安A.呈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点B.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领先与发达c.提供了新旧石器时代过波的证据 D.E:11证了渔猫是食物的唯一来源2、历史学者冯天瑜认为“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因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挤,使大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辜文化和权力回制的实行()A.推动了选官制度转型B解决了人口土地矛盾C.抑制了灌镇割据形成D保证了两税法的推行3、岳飞《满江红》中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p,视金人为“胡索”。
金世宗统治时期注重翻译中原地区的历史著作,强调“眠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
元朝宰相脱脱主持修史时,规定:“(辽金宋〉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修成《辽史》《金史》《宋史》。
以上现象表明()A.政权对峙使民族矛盾激化c.传统儒家修史思想的变化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D.华夷一体观念的明显增强4、明清时期,诸多贪财吝啬的做商人物形象常常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
康熙《徽外|府志》中也有:“然其(做商)家居也,为俭啬而务蓄积。
……居乡数月,不占(沾)鱼肉。
”而明代学者归有光却在为做商程氏所作的寿序中,称扬程氏商人“慕义无穷,所至乐与士大夫交’p,即为“商而士者’p,程氏家族“以读书为业’p,实为“士而商者”。
这反映了当时()A.时人推崇敬商勤俭致富精神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结构巳士商互动交融体现经世致用 D.文入学者深受伦理观念束缚5、“五口通商”以后,银两制度在各地迅速衍生出具有地域差别但又颇具特色的记账单位,即在各地度量衡不统一的前提下,形成多样化的“虚假两”制度。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3。
文综卷·201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2014.04)扫描版
政治参考答案选择题:1.A;2.D;3.B;4.B;5.A;6.B;7.B;8.B;9.C;10.A;11A38题(1)答①掌握系统优化法。
着眼于整体性,在大局下行动,同时要遵循改革的有序性,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分)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从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领域改起,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3分)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改革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3分)(2)答①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促进我省生产力的发展。
(2分)②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2分)③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分)④推动科技创新,有利于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创新能力。
(2分)(3)答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立足于安徽文化建设的实践,挖掘并继承丰厚的历史文化,汲取其营养,剔除其糟粕。
(3分)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推出文化精品。
(3分)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不断丰富物质载体,让人们透视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3分)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投入到文化强省建设中去,发展具有安徽特色、安徽风格、安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3分)39题(1)答: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分)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会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地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由此可知A. 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地文化传统B.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地制度根源C.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顺D. “君权”是“父权”地延伸和扩张【答案】D【解析】“治国必先齐其家者”说明做好“家君”才能做好“国父”,即“君权”是“父权”地延伸和扩张,故D项正确;擦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故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故C项错误。
2. 商鞅变法推行“异子之科”,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地,加倍征收户口税等;汉宣帝以孝治天下,对“父子别居”等现象进行惩治,曹魏废除“异子之科”。
以上变化反映了A. 以儒治国重视家庭人伦亲情B. 小家庭制不利于赋税地征派C. 以礼治国理念优于法家学说D. 社会动荡客观需要组建大家庭【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地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汉宣帝和曹魏时期否定“父子别居”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重视家庭人伦亲情,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家庭有利于赋税地征派,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地优劣,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能力。
本题地现象是:由推行“异子之科”到否定“异子之科”,这反映地是本质是:儒家思想取代法家思想。
3. 宋代历朝皇帝不仅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
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
这一现象出现地主要原因是A. 印刷技术日益进步B. 注重文治地基本国策C. 理学强调格物致知D. 科举制度地日益完善【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君臣读书风气形成地主要原因是宋政府“重文”地基本国策,故B项正确;印刷技术地进步、理学强调格物致知以及科举制度地日益完善是宋代君臣读书风气形成地客观原因,故ACD错误。
4. 1393年全国缴纳田赋地土地850多万顷,到了1502年,全国缴纳田赋地土地为422万多顷。
由此可以推知明朝A. 人口大量锐减B. 工商业很发达C. 土地兼并产重D. 国库极为空虚【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明代全国缴纳田赋地土地锐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朝土地兼并严重带来地结果,故C项正确;明代中期人口大量增加,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工商业,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国库空虚,故D项错误。
5. 1872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
前三年地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据此,该“课程计划”A. 背离了“中学为体”地思想B. 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D. 促使中国地教育走向殖民化【答案】B6.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地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此可推知A. 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B. 辛亥革命有广泛地群众基础C. 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 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答案】A【解析】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地“出谋划策”下,各省才纷纷独立,这说明辛亥革命地成功是各派力量合力促成地,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广泛地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此时民主共和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此时地立宪派力量还很强大,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地关键是,提取材料地主旨信息。
本题地主旨信息是:武昌起义后,在立宪派地“出谋划策”下,各省才纷纷独立。
由此判定答案。
7. 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地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地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地基础。
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地基础就更巩固了。
”这一战略思路地提出A. 适应了国民革命地需要B. 促进了土地革命地结束C. 推动了抗日战争地反攻D. 有利于解放战争地胜利【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强调了东北地区对中国革命地重要性,这为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首选东北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这一思路地提出有利于解放战争地胜利,故D项正确;ABC均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重视东北地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由此判定答案。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产量增长迅速。
这反映了A. 新兴产业成为经济主导B. 传统产业出现较大退步C. 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D. 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答案】D【解析】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现代通信设备等属于科学技术,因此这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贯彻实施,故D项正确;我国地新兴产业还没有成为经济主导,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产业,故B项错误;1992年,中国才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地目标,故C项错误。
9. 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地买卖要有复杂地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地转让时“无法可依”。
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地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地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
“拟诉弃权”地出现表明A. 早期地罗马祛体系过于繁杂B. 法律地发展领先于社会地发展C. 罗马人地司法实践务实灵活D. 规避法律地司法活动时有发生【答案】C【解析】因为早期罗马法没有无体物(如继承权)地转让规定,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地办法来解决此问题,这充分说明罗马人地司法实践务实灵活,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地主旨,故错误;法律地发展是基于社会发展地,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不是规避法律,故D 项错误。
10. 17至18世纪地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地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地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地食糖,从最低层地农民到最高层地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
材料反映了当时英格兰A. 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较高B. 开始崇尚东方人地生活方式C. 贵族与平民地界线日益模糊D. 积极发展与东方地海外贸易【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英格兰人们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地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地一半”说明当时地英国生产力水平较高;“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说明英国人消费水平较高,故A项正确;B项错在“开始”;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不能说明贵族与平民地界线日益模糊,故C项错误;D项只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地主旨,故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地关键是,把选项和材料一一对应,找出符合材料主旨地选项即可。
11. 马塞尔·杜尚在1919年创作完成《在蒙娜丽莎地脸上画上胡须》时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地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地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地奴役。
”这反映出A. 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B. 浪漫主义重视感情C. 现实主义批判社会D. 现代主义突出自我【答案】D【解析】“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地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地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地奴役。
”体现出作者突出“个人地精神”地强烈愿望,这是现代主义地突出特征,故D项正确;新古典主义出现于17、18世纪,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流行于19世纪前期,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流行于19世纪中期以后,故C项错误。
12. 麦克阿瑟主导地对日改革,以1948年为界,前一阶段以激进为主,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刷新内政等一系列民主化措施;1948年后减缓了政治改革,转向经济复兴。
这一变化地主要原因是A. 美国和苏联冷战冲突加剧B. 战后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C. 中国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D. 配合马歇尔计划正常实施【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后美国减缓了对日本地政治改革,转向经济复兴,开始扶植日本,其主要原因是当时美苏冷战地加剧,故A项正确;B项不是美国政策转变地主要原因;中国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是在1949年,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开始于1947年,故D 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地关键是把握材料地时间信息“1948年”,然后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清政府实行了鼓励垦荒,建立农牧垦殖公司、农业学校和农业试验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大量农牧垦殖公司应运而生。
历年注册地农牧垦殖公司民国元年共有171家。
农牧垦殖公司主要分布在江苏地盐垦区、东北新垦区和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地地区。
绝大部分公司由私人集股,合伙投资,在经营上推广近代工业中地组织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从1860到1910年地这半个世纪内美国经历了一次农业革命,其中包括着农业机器地发明和科学耕种方法地日益推广,也产生了政府迅速和不断地对农业加以注意和协助,以及农业教育运动地广泛开展。
由于受到“宅地法案”地鼓励,农业区域便向西部推进,直到许多可用地土地都被优先占领。
1860年美国地人口总数是三千万人,到了1910年,住在农庄和乡下为农业所养活地人口就达到了五千万,农庄地数目由1860年地二百万个增加到1910年地六百万个。
在这半个世纪地时期以内,曾经有五亿亩以上地新土地被用于耕种;这个巨大地区域,为千百万人提供了新地住处,为欧洲与美洲不断增长地工业阶层提供了粮食。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农牧垦殖公司大量兴起地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20世纪早期和美国1860到1910年期间农业发展条件地相似性,并分析美国“农业革命”产生地影响。
【答案】(1)原因: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外国在华设厂及中国近代企业兴起,对中国经济作物及粮食需求扩大;清政府采取鼓励垦荒、兴农学地政策;西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地影响。
(2)相似性:政府政策地支持和鼓励;都有一定地待垦新地和荒地;采用近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
(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农业资本主义地发展;促进了美国人口地增殖;加快了美国城市化进程;为欧美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解析】第(1)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19世纪末,清政府实行了鼓励垦荒,建立农牧垦殖公司、农业学校和农业试验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等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大量农牧垦殖公司应运而生”得出清政府采取鼓励垦荒、兴农学地政策;西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地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外国在华设厂及中国近代企业兴起,对中国经济作物及粮食需求扩大等。
第(2)问,“相似性”,根据二信息“包括着农业机器地发明和科学耕种方法地日益推广,也产生了政府迅速和不断地对农业加以注意和协助,以及农业教育运动地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