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课程介绍
内科学课程分析

教师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讲授式教学
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 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 与的机会。
缺乏互动与反馈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不足,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 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及时向教师请 教问题。
05
内科学课程的改进建议
加强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01
02
生理学
总结词:功能学科
详细描述: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功能 方面的理论知识。
病理学
总结词:疾病学科
详细描述: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疾病病因、病理变化的研究,为临床医 学提供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药理学
病例的分析
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病例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病例讨论,探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问 题,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04
内科学课程的问题与挑战
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脱节
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
内科学课程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临床应用的重要性, 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病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实践教学
通过临床实习、模拟训练、床旁教 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 技能,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文献、 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了解内科领 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02
内科学课程的理论知识
人体解剖学
总结词:基础学科
详细描述:人体解剖学是内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 、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内科学教学大纲Microsoft Word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内科学》二、课程性质: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专科临床专业学生。
2、课程特点: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
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内科”的特点。
《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临床医学是认识和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科学。
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内科学课堂讲授60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总计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内科学课程标准

《内科学》课程标准(供临床医学使用)第一部分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整体性较强、涉及面较广,与各科联系十分密切。
内科学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联系。
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围绕常见病的诊断,从病因与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与辅助检查、治疗与预防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病初步诊断要点与预防,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治疗要点。
(2) 了解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技能目标 (1) 正确进行疾病的病史采集、查体、诊断、鉴别诊断。
(2) 制定正确合理的治疗措施。
3.素质目标 (1) 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严谨勤奋,自律能力强。
(3)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能力强。
(4)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框架设计与学时安排《内科学》课时设置如下:《内科学》课程在第3、4学期开出。
课程总数为172学时,理论学时为100学时,见习72学时。
课程框架及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学时模块项目理论见习合计一、呼吸系统疾病总论21226模块一呼吸系统疾二、支气管炎1 病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 五、支气管哮喘2 六、支气管扩张2 七、呼吸衰竭2 八、肺炎2 九、肺脓肿1 十、肺结核2 十一、自发性气胸1 十二、间质性肺疾病 1 一、循环系统疾病总论2模块二二、心力衰竭3循环系统疾三、心律失常2病四、高血压病 2 五、动脉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31226 硬化性心脏病六、心脏瓣膜病2 七、感染性心内膜炎2 八、心肌病2 九、心包炎2 一、消化系统疾病总论1模块三二、胃食管反流病1消化系统疾三、胃炎1病四、消化性溃疡1 五、溃疡性结肠炎1 六、肠结核1 1218 七、结核性腹膜炎1 八、肝硬化1 九、原发性肝癌1 十、肝性脑病1 十一、急性胰腺炎1 十二、上消化道大出血1 一、泌尿系统疾病总论2模块四二、肾小球疾病4泌尿系统疾三、肾病综合征1病 616 四、肾小管酸中毒1 五、尿路感染2 六、慢性肾功能不全2 一、血液系统疾病总论2模块五二、贫血2612血液系统疾三、白血病2病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 五、淋巴瘤2 六、出血性疾病1 一、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2模块六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内分泌系统三、甲状腺炎1疾病612 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1 五、糖尿病2 一、风湿性疾病总论模块七 2 结缔组织病二、类风湿关节炎1 36 和风湿性疾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1 病一、神经系统疾病总论1模块八二、神经系统检查1神经系统疾三、神经系统常用的辅助检查1病四、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及定性1 诊断五、周围神经病变1 1216 六、脊髓疾病1 七、脑疾病2 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 九、偏头痛1 十、脱髓鞘疾病1 十一、肌肉疾病1 精神疾病模块九 234 精神疾病合计10072172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及要点模块一呼吸系统疾病任务一呼吸系统疾病总论目标任务: 1.叙述出呼吸系统疾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原因。
内科学专科教学大纲(新编)

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内科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6231013 16231014(二)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三)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
它即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它既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又与它们存在密切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六)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2、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3、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4、内科疾病的诊断。
5、内科学的新近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126 学时分数: 7学分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八)教学方式:以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内科学》课程简介

《内科学》课程简介(Internal Medicine)(Innere Medizin)一、总学时数、理论学时数、见习学时数、学分数1.总学时数5年制:140学时,7.5学分7年制:248学时,12学分2.理论学时数5年制:100学时7年制: 96学时3.见习学时数:5年制: 40学时7年制:152学时二、承担课程教学教研室内科学教研室。
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对临床医学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不仅与临床各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基础医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医学均有重大的影响。
内科学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临床逻辑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临床科研思路。
通过内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掌握临床医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为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为学习其它临床各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四、课程的基本内容(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肺结核、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贫血、白血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中毒。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熟悉病因、发病机制: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心律失常、胃炎、原发性肝癌、上消化道出血、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肾衰竭、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垂体性疾病、肾上腺皮质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机磷农药中毒。
3.掌握下列疾病的诊断要点,熟悉临床表现、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气胸、梅毒性心血管病、血友病、过敏性紫癜、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CO中毒。
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

内科学教学大纲及全套教案讲稿《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
(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思考题”,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复习。
(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示教和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内科学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的内科学课程如下:
1.理论课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等。
2.核心课程: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中医学基础与适宜技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务、全科医学概论等。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临床内科实习及将来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其它临床各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绪论【掌握】内科学的学习方法【熟悉】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掌握】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掌握】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3学时)第一节肺炎概述【掌握】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
【熟悉】肺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节肺炎链球菌肺炎【掌握】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
【熟悉】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
【了解】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掌握】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肺脓肿(自学)【掌握】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四章支气管扩张(2学时)【掌握】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五章肺结核(2学时)【掌握】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熟悉】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2、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了解】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2、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内科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80学时

内科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80学时《内科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80学时(一)呼吸系统16学时1.总论12.支气管哮喘2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肺心病24.呼吸衰竭1.55.肺炎26.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7.肺栓塞1.58.肺结核、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膜炎29.间质性肺病(新增)2(二)循环系统16学时1.心瓣膜病22.原发性高血压病23.感染性心膜炎24.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25.常见心律失常4(原为3学时)6.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7.心绞痛1.58.心肌梗塞1.5(三)消化系统疾病16学时1.总论、胃炎12.消化性溃疡23.肝硬化34.脂肪性肝病(新增)1.55.消化道出血(新增)1.56.肝性脑病17.原发性肝癌18.急性胰腺炎29.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110.炎症性肠病(原为溃疡性结肠炎)2(四)泌尿系统疾病8学时1.总论(优先)1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含IgA肾病)1 3.肾病综合征14.肾小管间质疾病15.尿路感染16.急性肾损伤17.慢性肾衰竭(含肾脏替代治疗)2(五)造血系统疾病12学时1.贫血概述0.52.缺铁性贫血1.53.再生障碍性贫血14.溶血性贫血15.出血性疾病概述2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白血病28.淋巴瘤29.多发性骨髓瘤(新增)1(六)内分泌、代谢性疾病8学时1.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总论1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3.糖尿病2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新增)1.55.嗜铬细胞瘤(新增)1.5(七)结缔组织及风湿性疾病 4学时1.类风湿性关节炎22.系统性红斑狼疮2二、自学内容:(二)支气管扩张(四)心包炎、心肌病、心肌炎(五)胃食管反流病(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十一)VitB12叶酸缺乏性贫血(十三)中毒总论(十四)有机磷农药中毒(十五)一氧化碳中毒三、建议参考书:《现代内科学英语精要》(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科学》教学大纲(本科)

内科学一、课程简介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和工作方法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总论了解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情况;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及展望。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掌握内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了解内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病理、预防;流感的特点。
3.肺炎掌握内容:肺炎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治疗;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肺炎的概述、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其他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厌氧菌、真菌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4.肺脓肿掌握内容: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肺脓肿的病理、预防。
5.支气管扩张症掌握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了解内容: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预防、预后。
6.肺结核掌握内容:肺结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结核病在人体的发生、发展、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肺结核的痰菌检查、X 线特点与病理变化特点)、诊断方法、要点与鉴别诊断、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
《内科学》课程标准

《内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3,Z2431113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120学时总学分数:6.5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整体性较强、涉及知识面较广。
与基础医学及其他临床学科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课程性质《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预防保健等方面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
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设,共120学时。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人体解剖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本课程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和风湿性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病人的诊断与治疗。
本课程实行“临岗(课间见习)一协岗(毕业实习)递进型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以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医疗工作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建立“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一体等教学方法,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内科学》课程简介(临床医学等)

《内科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内科学》英文名称:《Internal Medicine》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52学时,其中理论 112学时,见习 40学时。
学分:8.4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麻醉学、法医学、医学影像学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内科学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毕业时能独立地防治常见病。
在毕业后通过临床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内容简介: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课程,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堂系统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作临床诊疗实践,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检验书本知识的正确性。
内科学是二级学科,包括呼吸病学、循环病学、消化病学、泌尿系统疾病学、血液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风湿免疫病学。
教学内容丰富、结构科学,临床实践性内容与基础理论相结合,与周边科学有机结合,适应了该课程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教材:《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叶任高、陆再英,6版,2005年10月。
参考书目:1.《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16th Ed. 20052.《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灏珠,12版,2001年。
3.《呼吸内科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蔡柏蔷,1版, 2000年。
内科学课程介绍

内科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内科学教研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内科教研室总学时:144学时学分:11学分理论课:90学时临床见习课:54学时临床实习:14-16周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课程性质: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棵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其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并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对学习、掌握其它学科有所裨益,而且更是大多数病人的需要。
课程基本内容:内科学属于二级学科,其范围广泛,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
每一疾病的内容大体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教学目的和任务:内科学教学目的: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为发展我国医学科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优秀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内科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生应掌握内科学中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2)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包括可靠病史的收集,体格检查的全面进行,完整病历的书写,基本诊疗技术的操作。
(3)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将教案制作成PowerPoint或网页形式教学课件,再加上大量精美图片﹑动画和录像,使教学形象﹑生动。
建设了网上教学资源,将教学大纲、见习大纲、实习大纲、网上课程、网上课件、电子教案、网上题库、参考文献和网上录像等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运行,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复习。
采用实物模拟诊断系统如心肺模拟诊断系统、心肺复苏、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穿刺术与叩诊检查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诊室等模拟教学设施供内科临床示教、技能操作考试和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实践,强化训练的目的。
《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内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概述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是医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思政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内科学的实际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思政教学内容1. 医学伦理学:让学生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不伤害、公正和平等,教育学生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遵循医学伦理规范,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 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和脆弱,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和自主决策权,培养患者意识。
3. 团队协作精神:强调团队合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尊重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面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三、教学实施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实际病例和案例,向学生介绍医学伦理、生命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医学伦理、生命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等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能力。
3.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扮演医生、患者、家属等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和需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真实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医学伦理、生命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内科学相关技能的实践操作,如心电图检查、动脉采血、胸腔穿刺等,教育学生尊重患者隐私,注重保护患者安全,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内科学
教研室: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内科教研室
总学时:144学时学分:11学分
理论课:90学时临床见习课:54学时临床实习:14-16周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课程性质: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棵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其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并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对学习、掌握其它学科有所裨益,而且更是大多数病人的需要。
课程基本内容:
内科学属于二级学科,其范围广泛,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
每一疾病的内容大体包括概述、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教学目的和任务:
内科学教学目的: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为发展我国医学科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优秀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
内科学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1)学生应掌握内科学中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2)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包括可靠病史的收集,体格检查的全面进行,完整病历的书写,基本诊疗技术的操作。
(3)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手段现代化:
多媒体教学将教案制作成PowerPoint或网页形式教学课件,再加上大量精美图片﹑动画和录像,使教学形象﹑生动。
建设了网上教学资源,将教学大纲、见习大纲、实习大纲、网上课程、网上课件、电子教案、网上题库、参考文献和网上录像等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运行,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复习。
采用实物模拟诊断系统如心肺模拟诊断系统、心肺复苏、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综合穿刺术与叩诊检查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模拟诊室等模拟教学设施供内科临床示教、技能操作考试和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实践,强化训练
的目的。
解决了内科学实践性问题,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临床后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名称:
《内科学》第五版主编:马家骥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实习(学时12周)
完成感染风湿科、呼吸、心脏、消化、血液、内分泌、肾病等科室轮转,分管6张病床,掌握接诊病人,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初步拟定合理诊疗方案、填写各种检验单及撰写各种医疗记录,行实习医师职责:收治病人,书写病历和病情记录,早晚查房、观察病人,参加教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学习临床工作方法,培养自己医师素质;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专家专题讲座、大内科举办的专业讲座等活动,以便了解内科各专业的临床新进展、新技能;每周一次各专业科室主任轮流主持的实习医师教学查房,弥补了实习专业不全面的不足。
掌握静脉抽血、注射(皮下、肌肉、静脉)、皮内试验、供氧、吸痰。
掌握胸腔、腹腔、骨髓穿刺、腰椎穿刺、洗胃、心脏体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技术操作。
熟悉人工呼吸机、人工起搏及心脏电复律、心脏电除颤器的应用及基础护理工作。
了解放射线、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及内窥镜的适应症和检查方法。
掌握心电图机的正确操作。
实习医生出科考试包括查体、基本操作、专业英语、口试、理论(病例分析)考试,并设有严格的考勤检查制度。
每轮实习生安排12次小讲课,根据内科各专业学科的发展,充实临床专业知识;课后组织学生开展病例讨论,对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每轮见习及实习结束组织全体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打分,同时学生也要对带教老师进行评定。
天津医大二院内科实习生小讲课课程表
(每周五下午2PM)
授课内容主讲教师
心源性猝死与复苏刘相丽
血气分析张菊英
常用临床化验的意义及标本留取方法张洪镇
胰岛素治疗王洋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李蔓
急性间质性肾炎康丽
危重病常规监测何新飚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症张璐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马向红
医院内感染王玉宝
肺栓塞的诊断及治疗赖雁平
糖尿病药物治疗进展及酸中毒的抢救孟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