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第一章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平移及解析式的求法
正弦型函数y =Asin(ωx +φ)的图像平移及解析式的求法【知识点梳理及分析】一、有关正弦型函数y =Asin(ωx +φ)基础知识1.用五点法画y =A sin(ωx +φ)一个周期内的简图时,要找五个特征点如A 叫做振幅,T =2πω叫做周期,f =1T叫做频率,ωx +φ叫做相位,φ叫做初相.3.函数y =A sin(ωx +φ) (A >0,ω>0)的性质如下: 4.图象的对称性函数y =A sin(ωx +φ)(A >0,ω>0)的图象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具体如下:(1)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关于直线x =x k (其中 ωx k +φ=k π+π2,k∈Z)成轴对称图形.(2)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关于点(x k,0)(其中ωx k +φ=k π,k ∈Z)成中心对称图形. 二、图像的平移转换图像的平移转换遵循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原则 1.函数y =A sin(ωx +φ)图像变换(1)左右平移:由y =sinx 的图象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φ|个单位,得到y =sin (x +φ)的图象.(2)胖瘦变换:由y =sinx 的图象上的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伸长(0<|ω|<1)或缩短(|ω|>1)到原来的1||ω倍,得到y =sin ω x 的图象.(3)高矮变换:由y =sinx 的图象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伸长(当|A|>1)或缩短(当0<|A|<1)到原来的|A|倍,得到y =Asinx 的图象.2.两种变换方法注意:左侧为先平移后伸缩,右侧为先伸缩后平移 三、正弦型函数y =Asin(ωx +φ)解析式的求法1.表达式的化简(主要利用辅助角公式)(1)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b αα+22)a b αϕ++(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所在的象限决定,2222sin tan ba ab a b ϕϕϕ===++ ,该法也叫合一变形).(2)所涉及到公式①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 (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②二倍角公式(1)a a a cos sin 22sin =(2)1cos 2sin 21sin cos 2cos 2222-=-=-=a a a a a③降幂公式:(1)22cos 1cos 2a a += (2) 22cos 1sin 2aa -=注:表达式的化简攻略可化简的表达式多种多样,很难靠举例一一道明,化简往往能够观察并抓住式子的特点来进行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观察式子:主要有三点①系统:整个表达式是以正余弦为主,如果有正切需要切化弦进行统一 ②确定研究对象:是以x 作为角来变换,还是以x 的表达式看做一个角来进行变换③式子是否齐次:式子要做到齐次统一,利用所涉及到三角函数恒等式的公式进行转换,把同一角转换为齐二次式或是齐一次式在使用辅助角公式,使结果成为y =A sin(ωx +φ)(2)向“同角齐次正余全”靠拢,能拆就拆,能降幂就降幂(注意平方降幂).2. 求解A 、ω、φ以及确定解析式 (1)A 的求解A 的求解:根据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即A =最高点-最低点2(2)ω的求解结合图象,先求出周期,然后由T =2πω(ω>0)来确定ω①如果y =Asin(ωx +φ)相邻的两条对称轴为x=a ,x=b (a<b ),则T=2(b-a).②如果y =Asin(ωx +φ)相邻的两个对称中心为(a ,0)、(b ,0)(a<b ),则T=2(b-a).③如果y =Asin(ωx +φ)相邻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分别为x=a ,(b ,0)则T=4a -b .注意:在y =Asin(ωx +φ)中,对称轴与最值点等价,对称中心与零点等价.(3)φ的求解①代入法:把图上已知点代入即可. ②五点法确定φ值时,往往以寻找“五点法”中的特殊点作为突破口.具体如下:“第一点”(即图像上升时与x 轴交点)为ωx +φ=0;“第二点”(即图像的“峰点”)为ωx +φ=π2;“第三点”(即图像下降时与x 轴交点)为ωx +φ=π;“第四点”(即图像的“谷点”)为ωx +φ=3π2;“第五点”为ωx +φ=2π.(4)y =Asin(ωx +φ)+B 中“B ”的确定 B 的确定:根据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即B =最高点+最低点2补充:函数的最值(几种常见的函数及其最值的求法):①b x a y +=sin (或)cos b x a +型:利用三角函数的值域,须注意对字母的讨论②x b x a y cos sin +=型:引进辅助角化成)sin(22ϕ++=x b a y 再利用有界性③c x b x a y ++=sin sin 2型:配方后求二次函数的最值,应注意1sin ≤x 的约束④dx c bx a y ++=sin sin 型:反解出x sin ,化归为1sin ≤x 解决⑥c x x b x x a y +⋅++=cos sin )cos (sin 型:常用到换元法:x x t cos sin +=,但须注意t 的取值范围:2≤t 。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5篇)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5篇)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平面向量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1)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交换律);+(+c)=(+)+c(结合律);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1)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2)若=(),b=()则‖b.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若e1、e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提醒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e1+e2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课前和课后学习习惯:在当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
虽然有一种刻板印象的猜疑,但在高中数学学习真的是反复尝试和错误的。
学生们不得不预习课本。
我准备的数学教科书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一个例子,至少十分钟的思考。
在使用前不能通过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然后在教材中考察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同时,在课堂上安排笔记也是必要的。
在高中数学研究中,建议采用两种形式的笔记,一种是课堂速记,另一种是课后笔记。
这不仅提高了课堂记忆的吸收能力,而且有助于对笔记内容的查询。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
[解析] (1)∵定义域[-π4,π4)不关于原点对称, ∴它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定义域为{x|x≠k2π+4π,k∈Z},关于原点对称, ∵f(-x)=(-x)tan2(-x)+(-x)4=xtan2x+x4=f(x),∴它 是偶函数.
(3)定义域为{x|x≠kπ+2π,k∈Z},关于原点对称, ∵f(-x)=sin(-x)+tan(-x)=-sinx-tanx=-f(x),∴它 是奇函数.
规律总结:不在同一单调区间内的角应该先用诱导公式 化到同一个单调区间内.
不求值,比较下列每组中两个正切值的大小,用不等号 “<”、“>”连接起来.
(1)tan32°________tan215°. (2)tan185π________tan-298π.
[答案] (1)< (2)<
[解析] (1)∵tan215°=tan(180°+35°)=tan35°, y=tanx 在(-90°,90°)上单调增,-90°<32°<35°<90°, ∴tan32°<tan35°,即 tan32°<tan215°. (2)∵tan185π=tan4π-25π=tan-25π, tan-298π=tan-3π-π9=tan-9π, 而-π2<-25π<-π9<π2,
.
令 kπ-π2<3x-3π<kπ+π2(k∈Z),
即k3π-1π8<x<k3π+51π8(k∈Z).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k3π-1π8,k3π+51π8(k∈Z),不存在 单调递减区间.
规律总结:求函数 y=Atan(ωx+φ),A≠0,ω>0 的单调 区间,可以通过解不等式的方法去解答.列不等式的原则是把 “ωx+φ(ω>0)”看作一个整体.令 ωx+φ≠kπ+2π(k∈Z)可解得 该函数的定义域.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四知识点总结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整体,其中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常用的数集有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和实数集R。
元素a与集合M的关系是a∈M或a∉M。
集合可以用自然语言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来表示。
集合可以分为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子集、真子集和集合相等。
若A是B的子集,则A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若A是B的真子集,则A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B;若A是B的子集且B是A的子集,则A=B。
已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和2^n-2个非空真子集。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交集、并集和补集。
若x∈A且x∈B,则x∈A∩B;若x∈A或x∈B,则x∈A∪B;集合A的补集是指在全集U中,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或U-A。
对于集合A和B,有(A∩B)=(A'∪B')'和(A∪B)=(A'∩B')'。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对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可以通过分段讨论的方法来求解。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将其化为标准形式后,利用判别式和一元二次函数的性质来求解。
1.不等式的解法1)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对于|x|0)和|x|>a(a>0),可以分别化为-xa的形式,然后解出x的范围。
对于|ax+b|c(c>0),可以把ax+b看成一个整体,化为|ax+b|0)或|x|>a(a>0)的形式来求解。
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对于ax^2+bx+c>0(a>0),可以求出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然后找到函数图象在x轴上的两个交点x1和x2,解得xx2的解集。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4知识点汇总
1”作巧
妙的变形,
1. 3 诱导公式
1、诱导公式(五)
si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s
2
cos(
) sin
2
2、诱导公式(六)
sin(
) cos
2
总结为一句话:函数正变余,符号看象限
小结:
①三角函数的简化过程图:
cos(
) sin
2
任意负角的 三角函数
公式一或三 任意正角的 三角函数
公式一或二或四 00~3600 间角 的三角函数
..
..
1.1 . 1 任意角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始边 B
终边
③角的分类:
O
A
顶点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 “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 角的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 那么角的终边 ( 端点除外 ) 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tan cot
1(
k ,k
Z) ;
2
③对这些关系式不仅要牢固掌握,还要能灵活运用(正用、反用、变形用) ,如:
cos
1 sin2
,
2
sin
2
1 cos
,
cos
sin 等。
高中数学必修4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4 平面向量知识点归纳一.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 1向量的概念:①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一般用c b a,,……来表示,或用有向线段的起点与终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AB u u u r 几何表示法 AB u u u r ,a;坐标表示法),(y x yj xi a向量的大小即向量的模(长度),记作|AB u u u r |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向量不能比较大小,但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其方向是任意的,0与任意向量平行零向量a =0 |a|=0 由于0r 的方向是任意的,且规定0r 平行于任何向量,故在有关向量平行(共线)的问题中务必看清楚是否有“非零向量”这个条件.(注意与0的区别)③单位向量:模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向量0a 为单位向量 |0a|=1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任意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移到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向量记作a ∥b由于向量可以进行任意的平移(即自由向量),平行向量总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故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数学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只有大小、方向两个要素,起点可以任意选取,现在必须区分清楚共线向量中的“共线”与几何中的“共线”、的含义,要理解好平行向量中的“平行”与几何中的“平行”是不一样的. ⑤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向量经过平移后总可以重合,记为b a大小相等,方向相同),(),(2211y x y x 2121y y x x2向量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设,AB a BC b u u u r u u u r r r ,则a +b r =AB BC u u ur u u u r =AC u u u r(1)a a a 00;(2)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向量加法有“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1)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两个已知向量是要共始点的,和向量是始点与已知向量的始点重合的那条对角线,而差向量是另一条对角线,方向是从减向量指向被减向量(2) 三角形法则的特点是“首尾相接”,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就表示这些向量的和;差向量是从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当两个向量的起点公共时,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当两向量是首尾连接时,用三角形法则.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相加: AB BC CD PQ QR A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L ,但这时必须“首尾相连”.3向量的减法① 相反向量: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关于相反向量有: (i ))(a =a ; (ii) a +(a )=(a )+a =0;(iii)若a 、b是互为相反向量,则a =b ,b =a ,a +b =0②向量减法: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的差, 记作:)(b a b a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③作图法:b a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a 的终点的向量(a 、b有共同起点)4实数与向量的积:①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Ⅰ)a a;(Ⅱ)当0 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 时,λa 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0 时,0a ,方向是任意的②数乘向量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 5两个向量共线定理:向量b 与非零向量a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实数 ,使得b =6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如果21,e e是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 使:2211e e a ,其中不共线的向量21,e e 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7 特别注意:(1)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是互逆运算(2)相等向量与平行向量有区别,向量平行是向量相等的必要条件 (3)向量平行与直线平行有区别,直线平行不包括共线(即重合),而向量平行则包括共线(重合)的情况(4)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条的始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学习本章主要树立数形转化和结合的观点,以数代形,以形观数,用代数的运算处理几何问题,特别是处理向量的相关位置关系,正确运用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计算向量的模、两点的距离、向量的夹角,判断两向量是否垂直等由于向量是一新的工具,它往往会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几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是知识的交汇点例1 给出下列命题:① 若|a r |=|b r |,则a r =b r;② 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u u u r u u u r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③ 若a r =b r ,b r =c r ,则a r =c r , ④ar =br 的充要条件是|ar |=|br |且a rb r a r b r b rc r a r c r AB DC u u ur u u u r ||||AB DC u u u r u u u r //AB DC u u u r u u u r //AB DC u u u r u u u r ||||AB DC u u u r u u u r AB DC u u u r u u u r a r br a r b r b r c r b r c r a r c r a r c r a r b r a r b r a r b r a r b r a r b r a r b r b r 0r AB BC CD u u ur u u u r u u u r DB AC BD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OA OC OB CO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AB BC CD AC CD AD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0DB BD AC AC AC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u u u r u u u r ()()()0OB OA OC CO AB OC CO AB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 u u u r a r b r c r a r b r d r a r b r c r d r c r dr c r d r a r b r a r b r a r b r 0r a r b r 1010k k k 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r r 作为基底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知,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r可表示成a xi yj r r r ,由于a r 与数对(x,y)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把(x,y)叫做向量a r的坐标,记作a r =(x,y),其中x 叫作a r在x 轴上的坐标,y 叫做在y 轴上的坐标(1)相等的向量坐标相同,坐标相同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 (2)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始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若 1122,,,a x y b x y r r ,则 1212,a b x x y y rr(2) 若 2211,,,y x B y x A ,则 2121,AB x x y y u u u r(3) 若a r =(x,y),则 a r=( x, y)(4) 若 1122,,,a x y b x y r r ,则1221//0a b x y x y rr (5) 若 1122,,,a x y b x y r r ,则1212a b x x y y rr若a b rr ,则02121 y y x x3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减法,数与向量的乘积,向量的数量(内积)及其各运算运算类型几何方法 坐标方法 运算性质 向 量 的 加法1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三角形法则 1212(,)a b x x y y r r a b b a)()(c b a c b aAB BC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向 量 的 减 法 三角形法则 1212(,)a b x x y y rr )(b a b aAB BA u u u r u u u r OB OA A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向 量 的 乘 法a是一个向量,满足:>0时,a 与a同向;<0时,a 与a异向;=0时, a =0),(y x a a a)()(a a a)( b a b a )(a ∥b a b向 量的 数量 积b a•是一个数 0 a 或0b 时, b a•=0 0 a 且0 b 时,•b a b a b a,cos |||| 1212a b x x y y • rra b b a • •)()()(b a b a b a • • • c b c a c b a • • • )(22||a a ,22||y x a||||||b a b a •例1 已知向量(1,2),(,1),2a b x u a b r r r r r ,2v a b rr r ,且//u v r r ,求实数x 的值解:因为(1,2),(,1),2a b x u a b r r r r r,2v a b r r r所以(1,2)2(,1)(21,4)u x x r ,2(1,2)(,1)(2,3)v x x r又因为//u v r r所以3(21)4(2)0x x ,即105x解得12x例2已知点)6,2(),4,4(),0,4(C B A ,试用向量方法求直线AC 和OB (O 为坐标原点)交点P 的坐标解:设(,)P x y ,则(,),(4,)OP x y AP x y u u u r u u u r因为P 是AC 与OB 的交点所以P 在直线AC 上,也在直线OB 上即得//,//OP OB AP 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由点)6,2(),4,4(),0,4(C B A 得,(2,6),(4,4)AC OB u u u r u u u r得方程组6(4)20440x y x y解之得33x y故直线AC 与OB 的交点P 的坐标为(3,3)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r 与b r ,它们的夹角为 ,则a r ·b r =︱a r︱·︱b r ︱cos叫做a r 与b r的数量积(或内积) 规定00a r r2向量的投影:︱b r ︱cos =||a ba r r r ∈R ,称为向量b r 在a r 方向上的投影投影的绝对值称为射影3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a r ·b r 等于a r 的长度与b r 在a r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4向量的模与平方的关系:2||a a a a r r r r5乘法公式成立: 2222a b a b a b a b r r r r r r r r ;2222a b a a b br r r r r r 222a a b b r r r r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①交换律成立:a b b a r r r r②对实数的结合律成立:a b a b a b R r r r r r r③分配律成立: a b c a c b c r r r r r r r c a b rr r特别注意:(1)结合律不成立: a b c a b c r r r r r r;(2)消去律不成立a b a cr r r r 不能得到b c r r(3)a b r r =0不能得到a r =0r或b r =0r7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已知两个向量1122(,),(,)a x y b x y r r,则a r ·b r =1212x x y y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r与b r ,作OA u u u r =a r , OB uuu r =b r ,则∠AOB=(01800 )叫做向量a r 与b r的夹角cos =cos ,a ba b a b • •r r r r r r当且仅当两个非零向量a r 与b r 同方向时,θ=00,当且仅当a r 与b r 反方向时θ=1800,同时0r与其它任何非零向量之间不谈夹角这一问题9垂直:如果a r 与b r 的夹角为900则称a r 与b r 垂直,记作a r ⊥b r10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a ⊥b a ·b=O 2121 y y x x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例1 判断下列各命题正确与否:(1)00a r;(2)00a r r ;(3)若0,a a b a c r r r r r,则b c r r ;⑷若a b a c r r r r ,则b c r r 当且仅当0a rr 时成立; (5)()()a b c a b c r r r r r r 对任意,,a b c r r r向量都成立;(6)对任意向量a r,有2a a r r解:⑴错; ⑵对; ⑶错; ⑷错; ⑸ 错;⑹对例2已知两单位向量a r 与b r 的夹角为0120,若2,3c a b d b a r r r r r r ,试求c r 与d r的夹角解:由题意,1a b r r ,且a r 与b r的夹角为0120,所以,01cos1202a b a b r r r r ,2c c c r r rQ (2)(2)a b a b r r r r 22447a a b b r r r r ,c r同理可得d r而c d r r 2217(2)(3)7322a b b a a b b a r r r r r r r r ,设 为c r与d r 的夹角, 则1829117137217cos1829117arccos点评:向量的模的求法和向量间的乘法计算可见一斑例3 已知 4,3a r, 1,2b r ,,m a b r r r 2n a b r r r ,按下列条件求实数的值(1)m n r r ;(2)//m n r r;(3)m n r r 解: 4,32,m a b r r r 27,8n a b rr r (1)m n r r 082374 952;(2)//m n r r 072384 21 ;(3)m n r r 088458723422222点评:此例展示了向量在坐标形式下的基本运算(七)向量中一些常用的结论:1.一个封闭图形首尾连接而成的向量和为零向量,要注意运用;2.||||||||||||a b a b a b r r r r r r ,特别地,当 a b r r、同向或有 0r ||||||a b a b r r r r ||||||||a b a b r r r r ;当 a b r r、反向或有0r ||||||a b a b r r r r ||||||||a b a b r r r r ; 当 a b r r、不共线 ||||||||||||a b a b a b r r r r r r (这些和实数比较类似).3.在ABC 中,①若 112233,,,,,A x y B x y C x y ,则其重心的坐标为123123,33x x x y y y G。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三角函数1、任意角①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②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③零角: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2、角α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α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36036090,k k k αα⋅<<⋅+∈Z 第二象限角的集合为{}36090360180,k k k α⋅+<⋅+∈Z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360180360270,k k k αα⋅+<<⋅+∈Z 第四象限角的集合为{}360270360360,k k k αα⋅+<<⋅+∈Z 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k k αα=⋅∈Z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为{}18090,k k αα=⋅+∈Z 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为{}90,k k αα=⋅∈Z3、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集合为{}360,k k ββα=⋅+∈Z4、已知α是第几象限角,确定()*n nα∈N 所在象限的方法:先把各象限均分n 等份,再从x 轴的正半轴的上方起,依次将各区域标上一、二、三、四,则α原来是第几象限对应的标号即为nα终边所落在区域.5、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6、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r α=.7、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1180π=,180157.3π⎛⎫=≈ ⎪⎝⎭.8、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则αr l =,l r C +=2,22121r lr S α==9、设α是一个任意大小的角,α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的坐标是(),x y ,它与原点的距离是()0r r =>,则sin y r α=,cos x r α=,()tan 0yx xα=≠. 10、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11、三角函数线: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1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sin 2tan cos ααα=;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5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 ⎪⎝⎭. ()6sin cos 2παα⎛⎫+=⎪⎝⎭,cos sin 2παα⎛⎫+=- ⎪⎝⎭. 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14、要由sin y x =的图像得到sin()y A x φ=+的图像主要有下列两种方法:sin sin()sin()sin()y x y x y x y A x φωφωφ=−−−→=+−−−→=+−−−→=+相位周期振幅变换变换变换sin sin sin()sin()y x y x y x y x ωωφωφ=−−−→=−−−→=+−−−→=+周期相位振幅变换变换变换注:第二种φωω+→x x 的情况需要平移ωφ个单位 函数()()sin 0,0y x ωϕω=A +A >>的性质: 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π==T ; 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α) A α)(1)(2)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sin y x =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 R R,2x x k k ππ⎧⎫≠+∈Z ⎨⎬⎩⎭值域[]1,1-[]1,1-R最值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k ∈Z 时,min 1y =-.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 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单调性 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在 32,222k k ππππ⎡⎤++⎢⎥⎣⎦ ()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在[]2,2k k 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 ⎪⎝⎭()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 ()(),0k k π∈Z 对称轴 ()2x k k ππ=+∈Z对称中心(),02k k ππ⎛⎫+∈Z⎪⎝⎭ 对称轴()x k k π=∈Z对称中心(),02k k π⎛⎫∈Z⎪⎝⎭无对称轴函 数 性质第二章:平面向量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③00a a a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3、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AB 1212y y x x --=4、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 ①a a λλ=;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②()a a a λμλμ+=+;③()a b a b λλλ+=+. ⑶坐标运算:设(),a x y =,则()(),,a x y x y λλλλ==.5、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baC BAa b C C -=A -AB =B设()11,a x y =,()22,b x y =,其中0b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0b b ≠共线.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不共线的向量1e 、2e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7、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22,x y ,当12λP P =PP 时,点P 的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λ++⎛⎫⎪++⎝⎭. 8、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⑴()cos 0,0,0180a b a b a b θθ⋅=≠≠≤≤.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⑵性质:设a 和b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0a b a b ⊥⇔⋅=.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22a a a a ⋅==或a a a =⋅.③a b a b ⋅≤. ⑶运算律:①a b b a ⋅=⋅;②()()()a b a b a b λλλ⋅=⋅=⋅;③()a b c a c b c +⋅=⋅+⋅.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若(),a x y =,则222a x y =+,或2a x y =+ 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0a b x x y y ⊥⇔+=.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11,a x y =,()22,b x y =,θ是a 与b 的夹角,则121cos a b a bx θ⋅==+.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sin22sin cos ααα=.⑵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 (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 ⑶22tan tan 21tan ααα=-.3、()sin cos αααϕA +B =+,其中tan ϕB =A.。
(完整版)人教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
三角函数一、随意角、弧度制及随意角的三角函数1.随意角(1)角的观点的推行①按旋转方向不一样分为正角、负角、零角.正角 :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随意角 负角: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零角 : 不作任何旋转形成的角②按终边地点不一样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角 的极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则称 为第几象限角.第一象限角的会合为 k 360ok 360o 90o , k第二象限角的会合为 k 360o 90o k 360o 180o , k第三象限角的会合为 k 360o 180o k 360o 270o , k第四象限角的会合为k 360o 270ok 360o360o , k终边在 x 轴上的角的会合为 k 180o , k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会合为 k 180o 90o , k终边在座标轴上的角的会合为k 90o ,k(2)终边与角 α同样的角可写成 α+ k ·360 °(k ∈ Z).终边与角 同样的角的会合为k 360o, k(3)弧度制① 1 弧度的角: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 弧度的角.②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360°= 2π弧度; 180°= π弧度.③ 半径为 r 的圆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为 l ,则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r④ 若扇形的圆心角为 为弧度制 ,半径为 r ,弧长为 l ,周长为 C ,面积为 S ,则 lr,C2r l ,S1 lr 1 r2 . 222 .随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设 α是一个随意角,角 α的终边上随意一点P(x , y),它与原点的距离为 r rx 2 y 2 ,那么角 α的正弦、余弦、rrx(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规律归纳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分别是: sin α= y , cos α= x , tan α= y.正切、四余弦)3.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角度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函数角 a 的弧度0π /6π/4π /3π /22π /33π /45π/6π3π /22πsina01/2√ 2/2√ 3/21√ 3/2√ 2/21/20-10 cosa1√ 3/2√ 2/21/20-1/2-√ 2/2-√ 3/2-101 tana0√ 3/31√ 3-√ 3-1-√ 3/300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与引诱公式A.基础梳理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 sin2α+ cos2α= 1;(在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时,若开方,要特别注意判断符号)sin α(2)商数关系:=tanα.(3)倒数关系:tan cot 1cos α2.引诱公式公式一: sin( α+ 2kπ)=sin α, cos(α+ 2kπ)=cos_α,tan(2k )tan此中 k∈Z .公式二: sin( π+α)=- sin_α, cos( π+α)=- cos_α, tan( π+α)= tan α.公式三: sin( π-α)= sin α, cos( π-α)=- cos_α,tan tan.公式四: sin( -α)=- sin_α, cos(-α)= cos_α,tan tan .ππ公式五: sin -α= cos_α, cos-α= sin α.22ππ公式六: sin 2+α= cos_α, cos2+α=- sin_α.π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此中的奇、偶是指π引诱公式可归纳为 k· ±α的各三角函数值的化简公式.的奇数22倍和偶数倍,变与不变是指函数名称的变化.假如奇数倍,则函数名称要变( 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 ) ;假如偶数倍,则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是指:把πα当作锐角时,依据 k· ±α在哪个象限判断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最后作为结....2...果符号.B. 方法与重点一个口诀1、引诱公式的记忆口诀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四种方法在求值与化简时,常用方法有:sin α(1)弦切互化法:主要利用公式tan α=化成正、余弦.cos α(2)和积变换法:利用 (sin θ±cos θ)2=1 ±2sin θcos θ的关系进行变形、转变.( sin cos、sin cos、sin cos三个式子知一可求二)(3)巧用 “1”的变换: 1= sin 2θ+ cos 2θ= sinπ=tan 42(4)齐次式化切法:已知 tank ,则 a sinbcos a tan b ak bm sinn cos m tan n mk n三、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学习目标:1 会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2 会求三角函数的周期 :定义法,公式法,图像法(如y sin x 与 y cosx 的周期是)。
1.4.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课件(人教A版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单调减区间为[34π+2kπ,74π+2kπ](k∈Z). 所以原函数 y=2sin(π4-x)的单调增区间为[34π +2kπ,74π+2kπ](k∈Z); 单调减区间为[-π4+2kπ,34π+2kπ](k∈Z).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三角函数
变式训练
3.求函数 y=2sin(x+π4)的单调区间. 解:y=sinx 的单调增区间为[-π2+2kπ,π2+ 2kπ],k∈Z;单调减区间为[π2+2kπ,32π+2kπ], k∈Z. 由-π2+2kπ≤x+π4≤π2+2kπ,k∈Z,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三角函数
由-π2+2kπ≤x-π4≤π2+2kπ,k∈Z, 得-π4+2kπ≤x≤34π+2kπ,k∈Z; 由π2+2kπ≤x-π4≤32π+2kπ,k∈Z, 得34π+2kπ≤x≤74π+2kπ,k∈Z. 所以函数 y=sin(x-π4)的单调增区间为[-π4 +2kπ,34π+2kπ](k∈Z);
∴y=sin12x 的周期是 4π.
(2)∵2sinx3-π6+2π=2sinx3-π6, 即 2sin13(x+6π)-π6
栏目 导引
=2sinx3-π6, ∴y=2sinx3-π6的周期是 6π.
(3)y=|sinx|的图象如图所示.
第一章 三角函数
∴周期T=π.
∴|φ|的最小值|φ|min=2π+π2-83π=π6.
栏目 导引
归纳总结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栏目 导引
函 数 y= sinx (k∈z)
性质
y= cosx 第(k一∈章z) 三角函数
定义域 值域
最值及相应的 x的 集合
单调性
对称轴 对称中心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 三角函数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教案(4)
1.6 三角形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通过这节课学习,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会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二)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掌握利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感悟“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并能理解应用“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解决有关具有周期运动规律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1.运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实际问题.2.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周期变化的规律,并将所发现的规律抽象为恰当的三角函数模型. (四)学习难点分析、整理、提取和利用信息,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三角函数模型,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1)三角函数可以作为描述现实世界中 周期 现象的一种数学模型. (2)y =|sin x |是以 π 为周期的波浪形曲线. 2.预习自测 (1)函数y =sin (2x -3π)的最小正周期为 π .(2)已知某地一天从4~16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 =10sin (8πx -45π)+20,x ∈[4,16],则该地区这一段时间内的最大温差为 20℃.(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1)参数A (A ﹥0),ω(ω﹥0),φ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2)函数y =A sin (ωx +φ)的图象.(3)y =A sin (ωx +φ),x ∈[0,∞+)(A ﹥0,ω﹥0)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2.问题探究例1 如图,某地一天从6—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 =sin(ωx +φ)+b .(1)求这一天6—14时的最大温差;(2)写出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知识点】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解题过程】解:(1)由图可知,这段时间的最大温差是20 ℃.(2)从图中可以看出,从6—14时的图象是函数y =A sin(ωx +φ)+b 的半个周期的图象,∴A =21(30-10)=10,b =21(30+10)=20.∵21·ωπ2=14-6, ∴ω=8π.将x =6,y =10代入上式,解得φ=43π. 综上,所求解析式为y =10sin(8πx +43π)+20,x ∈[6,14]. 【思路点拨】本例是研究温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模型函数并思考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函数模型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不同作用.提醒学生注意本题中所给出的一段图象实际上只取6—14即可,此段恰好为半个周期.本题所求出的函数模型只能近似刻画这天某个时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同类训练 如下图表示的是电流I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2,0sin πϕωϕωt A I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1)根据图象写出()ϕω+=t A I sin 的解析式; (2)为了使()ϕω+=t A I sin 中的t 在任意一段1001s 的时间内电流I 能同时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那么正整数ω的最小值为多少? 【知识点】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解:(1)由图知A =300,第一个零点为(-3001,0),第二个零点为(1501,0), ∴πϕωϕω=+⋅=+⎪⎭⎫ ⎝⎛-⋅1501,03001.解得3,100πϕπω==,∴⎪⎭⎫ ⎝⎛+=3100sin 300ππt I . (2)依题意有T ≤1001,即ωπ2≤1001,∴πω200≥.故629min =ω 【思路点拨】观察图像带入零点和最值点是求解解析式的常用办法.例2 如图,设地球表面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θ,δ为此时太阳直射纬度,φ为该地的纬度值,那么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θ=90°-|φ-δ|.当地夏半年δ取正值,冬半年δ取负值.如果在北京地区(纬度数约为北纬40°)的一幢高为0h 的楼房北面盖一新楼,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两楼的距离不应小于多少?【知识点】正切函数.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太阳高度角的定义:设地球表面某地纬度值为φ,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θ,此时太阳直射纬度为δ,那么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θ=90°-|φ-δ|.当地夏半年δ取正值,冬半年δ取负值.由地理知识可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可被太阳直射到,由画图易知太阳高度角θ、楼高h 0与此时楼房在地面的投影长h 之间有如下关系:h 0=h tanθ由地理知识可知,在北京地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物体的影子最短,直射南回归线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因此,为了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遮挡,应当考虑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的情况.解:如图,A 、B 、C 分别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时楼顶在地面上的投影点.要使新楼一层正午的太阳全年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应取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情况考虑,此时的太阳直射纬度-23°26′.依题意两楼的间距应不小于MC . 根据太阳高度角的定义,有∠C =90°-|40°-(-23°26′)|=26°34′, 所以MC =tanC h 0=34'26 tan h 0≈2.000h 0. 即在盖楼时,为使后楼不被前楼遮挡,要留出相当于楼高两倍的间距.【思路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楼高与楼在地面上投影长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分析问题,提示学生从复杂的背景中抽取基本的数学关系,调动相关学科知识来帮助解决问题,最终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再根据所得的函数模型解决问题.同类训练 某市的纬度是北纬23°,小王想在某住宅小区买房,该小区的楼高7层,每层3米,楼与楼之间相距15米.要使所买楼层在一年四季正午太阳不被前面的楼房遮挡,他应选择哪几层的房?【知识点】正切函数.【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解:北楼被南楼遮挡的高度为h=15tan[90°-(23°+23°26′)]=15tan43°34′≈14.26,由于每层楼高为3米,根据以上数据,所以他应选3层以上.【思路点拨】结合图像恰当的选择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例 3 货船进出港时间问题:海水受日月的引力,在一定的时候发生涨落的现象叫潮.一般地,早潮叫潮,晚潮叫汐.在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驶进航道,靠近码头;卸货后,在落潮时返回海洋.下面是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的时间与水深关系表:深的近似数值(精确到0.001).(2)一条货船的吃水深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4米,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间隙(船底与洋底的距离),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为4米,安全间隙为1.5米,该船在2:00开始卸货,吃水深度以每小时0.3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活动1:引导学生观察上述问题表格中的数据,发现规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作出散点图.引导学生根据散点的位置排列,思考并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刻画其中的规律.活动2:根据学生所求得的函数模型,指导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求解.根据题意,一天中有两个时间段可以进港.问题1:你所求出的进港时间是否符合时间情况?如果不符合,应怎样修改? 问题2:第3问中,应保持港口的水深不小于船的安全水深,那么如何刻画船的安全水深呢?问题3: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等于港口的水深时停止卸货行吗?为什么?正确结论是什么? 【知识点】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 【解题过程】解:(1)以时间为横坐标,水深为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散点图.根据图象,可以考虑用函数y =Asin (ωx +φ)+h 刻画水深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从数据和图象可以得出: A =2.5,h =5,T =12,φ=0, 由T =ωπ2=12,得ω=6π.所以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关系可用y =2.5sin 6πx +5近似描述.由上述关系式易得港口在整点时水深的近似值:令2.5sin6πx +5=5.5,sin6πx =0.2.由计算器可得 20.20.201 357 92≈0.201 4.如图,在区间[0,12]内,函数y =2.5sin 6πx +5的图象与直线y =5.5有两个交点A 、B ,因此6πx ≈0.201 4,或π-6πx ≈0.201 4.解得A x ≈0.384 8,B x ≈5.615 2.由函数的周期性易得:C x ≈12+0.384 8=12.384 8,D x ≈12+5.615 2=17.615 2.因此,货船可以在0时30分左右进港,早晨5时30分左右出港;或在中午12时30分左右进港,下午17时30分左右出港.每次可以在港口停留5小时左右. (3)设在时刻x 货船的安全水深为y ,那么y =5.5-0.3(x -2)(x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可以看到在6—7时之间两个函数图象有一个交点.通过计算也可以得到这个结果.在6时的水深约为5米,此时货船的安全水深约为4.3米;6.5时的水深约为4.2米,此时货船的安全水深约为4.1米;7时的水深约为3.8米,而货船的安全水深约为4米.因此为了安全,货船最好在6.5时之前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思路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此问题翻译成函数模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的意义转化为数学解释,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题目需留意的定量与变量,如:货船的安全水深、港口的水深同时在变,停止卸货的时间应当在安全水深接近于港口水深的时候.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和“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结论: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等于港口的水深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货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同类训练 设()y f t =是某港口水的深度关于时间t (时)的函数,其中024t ≤≤,下表是该港口某一天从0至24时记录的时间t 与水深y 的关系.经长期观察,函数()y f t =的图象可以近似地看成函数sin()y k A t ωϕ=++的图象. 根据上述数据,函数()y f t =的解析式为( ) A .123sin,[0,24]6ty t π=+∈ B .123sin(),[0,24]6ty t ππ=++∈C .123sin ,[0,24]12t y t π=+∈D .123sin(),[0,24]122t y t ππ=++∈【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解题过程】由表可得,最大值为15,相邻两个最大值之间间隔12,故周期T =12,故6122ππ=,故6πω=,答案选A. 【思路点拨】观察表格,求出相邻两个波峰之间的横向距离,即周期. 【答案】A. 3. 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三角函数模型应用的基本方法及一般步骤:①审题:观察收集到的数据,寻找规律,发现数据间的数量关系;②建模:根据已知数据绘制散点图,建立三角函数式、三角不等式或三角方程等; ③求解:根据题意求出某点的三角函数值;④检验: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通过比较,选择恰当的函数模型拟合数据;⑤还原:将所得结论转译回实际问题. 重难点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关键,先根据题意设出代表函数,再利用数据求出待定系数,然后写出具体的三角函数式. (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且sin A >sin B >sin C ,则( ) A.A >B >C B.A <B <C C.A +B >2πD.B +C >2π【知识点】根据三角函数判断三角形各角大小. 【数学思想】三角函数图象的应用.【解题过程】∵sin A >sin B >sin C ,又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函数y =sin x ,x ),(π0∈图象可得A >B >C . 【思路点拨】由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讨论函数为y =sin x ,x ),(π0∈. 【答案】A2.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小正方形的面积为251,则sin θ+cos θ= .【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数学思想】主要考查求解三角函数,关键是理解题意并正确利用勾股定理【解题过程】解:由题意,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小正方形的边长为51设θ所对的直角边为x ,则由勾股定理得:15122=⎪⎭⎫ ⎝⎛++x x∴x =53,∴sin θ=53,cos θ=54∴sin θ+cos θ=57 【思路点拨】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2,可知大正方形及小正方形的边长,根据图形,大正方形的边长即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小正方形的边长即是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差,从而可求相应三角函数的值.【答案】57能力型 师生共研3.如图表示的是电流I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I =A sin(ωx +φ)(ω>0,|φ|<2π)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1)根据图象写出I =A sin(ωx +φ)的解析式; (2)为了使I =A sin(ωx +φ)中的t 在任意一段1001s 的时间内电流I 能同时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那么正整数ω的最小值为多少?【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数学思想】三角函数模型的构建.【解题过程】(1)由图知A =300,第一个零点为(-3001,0),第二个零点为(1501,0), ∴ω·(-3001)+φ=0,ω·1501+φ=π.解得ω=100π,φ=3π∴I =300sin(100πt +3π). (2)依题意有T ≤1001,即ωπ2≤1001,∴ω≥200π.故ωmin =629. 【思路点拨】根据图象可求得相应三角函数,根据题意利用所得三角函数求出电流I 及ω.【答案】(1)I =300sin(100πt +3π);(2)629. 探究型 多维突破4.某港口水深y (米)是时间t (0≤t ≤24,单位:小时)的函数,下表是水深数据:根据上述数据描成的曲线如图所示,经拟合,该曲线可近似地看成正弦函数y =A sin ωt +b 的图象.(1)试根据数据表和曲线,求出y =A sin ωt +b 的表达式;(2)一般情况下,船舶航行时船底与海底的距离不小于4.5米是安全的,如果某船的吃水度(船底与水面的距离)为7米,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段能够安全进港?若该船欲当天安全离港,它在港内停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忽略离港所用的时间)【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三角函数模型. 【数学思想】三角函数模型的构建,解三角不等式. 【解题过程】解:(1)根据数据可得,A +h =13,-A +h =7, ∴A =3,h =10, T =15﹣3=12,∴ω=T π2=6π, ∴y =3sin (6πx +φ)+10将点(3,13)代入可得π=0 ∴函数的表达式为y =3sin6πt +10(0≤t ≤24) (2)由题意,水深y ≥4.5+7,即3sin6πt +10≥11.5(0≤t ≤24), ∴3sin 6πt ≥,∴6πt ∈[2kπ+6π,2kπ+65π],k =0,1, ∴t ∈[1,5]或t ∈[13,17];所以,该船在1:00至5:00或13:00至17:00能安全进港. 若欲于当天安全离港,它在港内停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6小时.【思路点拨】(1)根据数据,A +h =13,-A +h =7,可得A =3,h =10,由T =15﹣3=12,可求ω=6π,将点(3,13)代入可得φ=0,从而可求函数的表达式;(2)由题意,水深y ≥4.5+7,即3sin 6πt +10≥11.5(0≤t ≤24),从而可求t ∈[1,5]或t ∈[13,17] 【答案】(1)y =3sin6πt +10(0≤t ≤24);(2)1:00至5:00或13:00至17:00;在港内停留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6小时. 自助餐1.甲、乙两人从直径为2r 的圆形水池的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按逆时针方向沿池做圆周运动,已知甲速是乙速的两倍,乙绕池一周为止,若以θ表示乙在某时刻旋转角的弧度数, l 表示甲、乙两人的直线距离,则l =f (θ)的图象大致是( )A.B.C.D.【知识点】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数学思想】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三角函数模型.【解题过程】根据题意可知θ=π时,两人相遇,排除B ,D ;两人的直线距离不可为负,排除A .【思路点拨】由题意知θ=π时,两人相遇,两人的直线距离不可为负. 【答案】C2.电流强度I (安培)随时间t(秒)变化的函数I =Asin (ωt +φ)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t =1207秒时的电流强度( )A.0B.10C.-10D.5 【知识点】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数学思想】函数y =A sin (ωx +φ),x ∈[0,∞+)(A ﹥0,ω﹥0)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解题过程】根据题意可知A =10,1001300130042=-=T ,可知501=T ,从而得π100=ω;当3001=t 时,10=I ,从而可得φ=6π;于是可得I =10sin (10πx +6π).故当t =1207时,I =0.【思路点拨】由题意知θ=π时,两人相遇,两人的直线距离不可为负. 【答案】A3.一个大风车的半径为8米,12分钟旋转一周,它的最低点离地面2米,求风车翼片的一个端点离地面距离h (米)与时间t (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知识点】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数学思想】根据题目要求建立恰当的三角函数模型.【解题过程】以最低点的切线为x 轴,最低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P (x (t ), y (t ))则h(t )= y (t )+2,又设P 的初始位置在最低点,即y (0)=0, 在Rt △O 1PQ 中,∠OO 1P =θ,cos θ=8()8y t -,∴y (t )= -8cos θ+8,而212π=t θ,∴θ=6t π,∴y (t )= -8cos 6t π+8, ∴h (t )= -8cos 6t π+10.【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利用给定的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构建角度和长度的关系,列出函数表达式,化简即可得出结果.【答案】h (t)=-8cos6t+10。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A版必修4 第二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第二章第一节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丰富多彩的背景,引人入胜的内容.教材首先从力、位移等量讲清向量的实际背景以及研究向量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平面向量的有关知识.学生将了解向量丰富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及其运算的意义,能用向量语言与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的基础,从学生熟知的功的概念出发,引出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接着介绍了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运算律及坐标表示.向量数量积把向量的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了起来,这样为解决有关的几何问题提供了方便,特别能有效地解决线段的垂直问题.最后介绍了平面向量的应用.2.教学的最佳契机,全新的思维视角.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这一概念是由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抽象出来的.反过来,向量的理论和方法,又成为解决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工具,向量之所以有用,关键是它具有一套良好的运算性质,通过向量可把空间图形的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这样通过向量就能较容易地研究空间的直线和平面的各种有关问题.这一章的内容虽然概念多,但大都有其物理上的来源,虽然抽象,却与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向量应用的优越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全新的思维视角,恰当的教与学,使得向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极佳契机.3.本章充分体现出新教材特点.以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几何内容为背景,直观介绍向量的内容,注重向量运算与数的运算的对比,特别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等的处理主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结论.这一章中的一些例题,教科书不是先给出解法,而是先进行分析,探索出解题思路,再给出解法.解题后有的还总结出解决该题时运用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的还让学生进一步考虑相关的问题.对知识的处理,都尽量设计成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猜想、分析、归纳、类比、想象、抽象、概括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量的坐标实际上是把点与数联系起来,进而可把曲线与方程联系起来,这样就可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同时也可以用几何的观点处理某些代数问题.4作者:赵勇,永安三中教师,本教学设计获福建省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整体设计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和创新等过程,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本节课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实现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目标1.通过力的分析等实例,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向量的概念.2.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掌握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3.理解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等概念,并会辨认图形中的相等向量或作出与某一已知向量的相等向量.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理解向量的概念、相等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等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是学生对向量的概念和共线向量的概念的理解.学情和教材分析《向量》是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四第二章第1节.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概念之一,有深刻的几何背景,是解决几何问题的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后,全等和平行(平移)、相似、垂直、勾股定理就可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数量积运算,从而把图形的基本性质转化为向量的运算体系.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在数学和物理学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向量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又因为其抽象性,它还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难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向量一章的第一节课,因此,是十分关键、重要的一节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位置是几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几何中常用点表示位置,研究如何由一点的位置确定另外一点的位置.如图1,如何由点A确定点B的位置?图1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以A为参照点,用B点A点之间的方位和距离确定B点的位置.如,B点在A点东偏南45°,30千米处.这样,在A点与B点之间,我们可以用有向线段AB表示B点相对于A点的位置.有向线段AB就是A点与B点之间的位移.位移简明地表示了位置之间的相对关系.像位移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加以抽象,就是我们本章要研究的向量.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本章引言中,我们知道,位移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量吗?图2请大家阅读课本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2.1.2向量的几何表示.并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向量?向量和数量有何不同? (2)向量如何表示?(3)什么是零向量和单位向量? (4)什么是平行向量?待学生阅读完后,老师总结并展示课件: 1.什么是向量?向量和数量有何不同?(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在质量、重力、速度、加速度、身高、面积、体积这些量中,哪些是数量?哪些是向量? 数量有:质量、身高、面积、体积 向量有:重力、速度、加速度提问:角度,海拔,温度是向量吗? 2.向量如何表示?(1)几何表示——向量常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图3 注: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为AB →,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读为模); (2)也可以表示为a ,b ,c ,…,大小记作:|a|、|b|、|c |、…说明一:我们所说的向量,与起点无关,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起点可以取任意位置.所以数学中的向量也叫自由向量.如图4:它们都表示同一个向量.图4练习:向量AB →和BA →是同一个向量吗?为什么? 不是,方向不同.探究:向量就是有向线段吗?有向线段就是向量吗? 说明二:有向线段与向量的区别: 有向线段:有固定起点、大小、方向.向量:可选任意点作为向量的起点、有大小、有方向.图5有向线段AB →、CD →是不同的.图6向量AB →、CD →是同一个向量. 3.什么是零向量和单位向量?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为0; 单位向量:长度为1的向量.注:零向量,单位向量都是只限制大小,不确定方向的. 向量之间的关系: 4.什么是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 注:1.若是两个平行向量,则记为a ∥b .2.我们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 ,都有0∥a . 练习:判断下列各组向量是否平行?图7向量的平行与线段的平行有什么区别? 练习:已知下列命题:(1)向量AB →和向量BA →长度相等;(2)方向不同的两个向量一定不平行;(3)向量就是有向线段;(4)向量0=0;(5)向量AB →大于向量CD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 答案:B例1试根据图8中的比例尺以及三地的位置,在图中分别用向量表示A 地至B 、C 两地的位移,并求出A 地至B 、C 两地的实际距离(精确到1 km).图8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并回答问题:什么是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展示课件: 5.什么是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相等向量.a =b =c A 1B 1→=A 2B 2→=A 3B 3→=A 4B 4→图9注:1.若向量a ,b 相等,则记为a =b ;2.任意两个相等的非零向量,都可用同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并且与有向线段的起点无关.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注: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以平移到同一直线上. 练习: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2)若|a|=|b |,则a =b ;(3)若AB →=DC →,则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4)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一定有AB →=DC →;(5)若m =n ,n =k ,则m =k ;(6)若a ∥b ,b ∥c ,则a ∥c .其中不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 .2B .3C .4D .5 答案:C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b|,则a>b B .若|a |=0,则a =0C .若|a|=|b|,则a =b 或a =-bD .若a ∥b ,则a =bE .若a =b ,则|a|=|b |F .若a ≠b ,则a 与b 不是共线向量G .若a =0,则-a =0 答案:EG例2如图10,设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分别写出图中与OA →、OB →、OC →相等的向量.图10解:OA →=CB →=DO →, OB →=DC →=EO →, OC →=AB →=ED →=FO →.练习:如图11,EF 是△ABC 的中位线,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在以A 、B 、C 、D 、E 、F 为端点的有向线段表示的向量中请分别写出:图11(1)与向量CD →共线的向量有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向量DF →的模一定相等的向量有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向量DE →相等的向量有________个,分别是__________.答案:(1)7 DC →、DB →、BD →、FE →、EF →、CB →、BC → (2)5 FD →、EB →、BE →、EA →、AE →(3)2 CF →、FA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大家能够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理解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作业习题2.1A 组2,5设计思路1.首先先对本节课教材内容进行分析2.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处理根据我所教学生的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先由物理中的位置关系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最后由老师总结,并对概念进行概念辨析,以加大学生的思维的深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现本节课难点的突破,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3.教法“问题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学好数学的必然手段”,本节课总体上以问题串的形式,设计为七问五练.着重抓四个知识点,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展示向量的有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4.学法指导以问题为载体,通过提问、阅读、归纳,练习的过程,掌握思考、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并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山东省高中数学《第一章 三角函数》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4
轴对称图形, 对 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方 称轴方程是 x= 中心对称图 π kπ,k∈Z;中心 形,对称中 程是 x=kπ+2,k∈Z; 对称性 kπ 对称图形, 对称 心 2 ,0(k 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 π kπ+ ,0 中心 心(kπ,0)k∈Z 2 ∈Z) k∈Z
π 2x+ 的图象( 6
π 2x- 的图象, 3
). π B.向右平移 个长度单位 4 π D.向右平移 个长度单位 2
π A.向左平移 个长度单位 4 π C.向左平移 个长度单位 2
解析
π π y=sin2x+6=sin2x+12,
专题四
三角函数的性质
高考中三角函数的性质是必考内容之一,着重考查三角函数的 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有关性质,特别是 复合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应引起重视.
【例 5】 函数 f(x)=3sin
π 2x- 的图象为 3
C.
11 ①图象 C 关于直线 x= π 对称; 12 ②函数
专题一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线
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及三角函数线,能够利 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利用三角函数线判断三角函 数的符号,借助三角函数线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例 1】 求函数 y= sin x+ 解 由题意知
1 cos x-2的定义域.
sin x≥0, sin x≥0, 即 1 1 cos x-2≥0, cos x≥2, 如图,结合三角函数线知:
3π y=sin2x- 4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π 5π [kπ+8,kπ+ 8 ](k∈Z).
(3)由
3π y=sin2x- 4 , 8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备课资料 新人教A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数学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备课资料新人教A版必修4一、函数f(x)±g(x)最小正周期的求法若f(x)和g(x)是三角函数,求f(x)±g(x)的最小正周期没有统一的方法,往往因题而异,现介绍几种方法:(一)定义法例1 求函数y=|sinx|+|cosx|的最小正周期.解:∵y=|sinx|+|cosx|=|-sinx|+|cosx|=|cos(x+)|+|sin(x+)|=|sin(x+)|+|cos(x+)|,对定义域内的每一个x,当x增加到x+时,函数值重复出现,因此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二)公式法这类题目是通过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转化为一个角的一种函数的形式,用公式去求,其中正、余弦函数求最小正周期的公式为T=,正、余切函数T=.例2 求函数y=-tanx的最小正周期.解:y=-tanx==2,∴T=.(三)最小公倍数法设f(x)与g(x)是定义在公共集合上的两个三角周期函数,T1、T2分别是它们的周期,且T1≠T2,则f(x)±g(x)的最小正周期是T1、T2的最小公倍数,分数的最小公倍数=例3 求函数y=sin3x+cos5x的最小正周期.解:设sin3x、cos5x的最小正周期分别为T1、T2,则T1=,T2=,所以y=sin3x+cos5x的最小正周期T==2π.例4 求y=sin3x+tanx的最小正周期.解:∵sin3x与tanx的最小正周期是与,其最小公倍数是=10π,∴y=sin3x+tanx的最小正周期是10π.(四)图象法例5 求y=|cosx|的最小正周期.解:由y=|cosx|的图象,可知y=|cosx|的周期T=π.(设计者:张云全)2019-2020年高中数学 1.4.3 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案新人教A版必修4教学分析本节课的背景是:这之前我们已经用了三节课的时间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函数的研究具有其本身固有的特征和特有的研究方式.一般来说,对函数性质的研究总是先作图象,通过观察图象获得对函数性质的直观认识,然后再从代数的角度对性质作出严格表述.但对正切函数,教科书换了一个新的角度,采取了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如正切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正切线等)研究性质,然后再根据性质研究正切函数的图象.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研究数学问题更多的视角,在性质的指导下可以更加有效地作图、研究图象,加强了理性思考的成分,并使数形结合的思想体现得更加全面.教师要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图象的动态观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题教学质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出发点,通过各种数学思想的渗透,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课件,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学会通过对图象的观察来整理相应的知识点的能力,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既加强了类比这一重要数学思想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经验,这种经验完全可以迁移到对正切函数性质的研究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究”提出,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经验研究正切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深刻领悟这种迁移与类比的学习方法.三维目标1.通过对正切函数的性质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的养成,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的能力.学会通过对图象的观察来整理相应的知识点,学会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学习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3.通过正切函数图象的教学,培养学生欣赏(中心)对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的简单应用.教学难点:正切函数性质的深刻理解及其简单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常见的三角函数还有正切函数,前面我们研究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能否根据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经验,以同样的方法研究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由此展开新课.思路2.先由图象开始,让学生先画正切线,然后类比正弦、余弦函数的几何作图法来画出正切函数的图象.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是传统的导入法.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我们通过画正弦、余弦函数图象探究了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正切函数是我们高中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基本初等函数.你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先探究出正切函数的性质吗?都研究函数的哪几个方面的性质?②我们学习了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你能画出四个象限的正切线吗?③我们知道作周期函数的图象一般是先作出长度为一个周期的区间上的图象,然后向左、右扩展,这样就可以得到它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图象.那么我们先选哪一个区间来研究正切函数呢?为什么?④我们用“五点法”能简捷地画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简图,你能画出正切函数的简图吗?你能类比“五点法”也用几个字总结出作正切简图的方法吗?活动:问题①,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是从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这几个方面来研究的,有了这些知识准备,然后点拨学生也从这几个方面来探究正切函数的性质.由于还没有作出正切函数图象,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正切线的直观性.(1)周期性由诱导公式tan(x+π)=tanx,x∈R,x≠+kπ,k∈Z可知,正切函数是周期函数,周期是π.这里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由角的变化引起正切线的变化的周期性,直观理解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后面的正切函数图象作出以后,还可从图象上观察正切函数的这一周期性.(2)奇偶性由诱导公式tan(-x)=-tanx,x∈R,x≠+kπ,k∈Z可知,正切函数是奇函数,所以它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图象还能发现对称点吗?与正余弦函数相对照,学生会发现正切函数也是中心对称函数,它的对称中心是(,0)k∈Z.(3)单调性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由正切线的变化规律可以得出,正切函数在(,)内是增函数,又由正切函数的周期性可知,正切函数在开区间(+kπ,+kπ),k∈Z内都是增函数.(4)定义域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tanα=,显然,当角α的终边落在y轴上任意一点时,都有x=0,这时正切函数是没有意义的;又因为终边落在y轴上的所有角可表示为kπ+,k∈Z,所以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α|α≠kπ+,k∈Z},而不是{α≠+2kπ,k∈Z},这个问题不少初学者很不理解,在解题时又很容易出错,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这点,深刻明了其内涵本质.(5)值域由多媒体课件演示正切线的变化规律,从正切线知,当x大于且无限接近时,正切线AT 向Oy轴的负方向无限延伸;当x小于且无限接近时,正切线AT向Oy轴的正方向无限延伸.因此,tanx在(,)内可以取任意实数,但没有最大值、最小值.因此,正切函数的值域是实数集R.问题②,教师引导学生作出正切线,并观察它的变化规律,如图1.图1问题③,正切函数图象选用哪个区间作为代表区间更加自然呢?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充分讨论,这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有的学生可能选取了[0,π]作为正切函数的周期选取,这正是学生作图的真实性的体现.此时,教师应调整计划,把课件中先作出[-,]内的图象,改为先作出[0,π]内的图象,再进行图象的平移,得到整个定义域内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由学生来判断究竟选用哪个区间段内的函数图象既简单又能完全体现正切函数的性质,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到先作区间(-,)的图象为好.这时条件成熟,教师引导学生来作正切函数的图象,如图2.根据正切函数的周期性,把图2向左、右扩展,得到正切函数y=tanx,x∈R,且x≠+kπ(k∈Z)的图象,我们称正切曲线,如图3.图2 图3问题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切曲线,点拨学生讨论思考,只需确定哪些点或线就能画出函数y=tanx,x∈(,)的简图.学生可看出有三个点很关键:(,-1),(0,0),(,1),还有两条竖线.因此,画正切函数简图的方法就是:先描三点(,-1),(0,0),(,1),再画两条平行线x=,x=,然后连线.教师要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这对今后解题很有帮助.讨论结果:①略.②正切线是AT.③略.④能,“三点两线”法.提出问题①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正切函数的图象特征,由数及形从正切函数的图象讨论它的性质.②设问:每个区间都是增函数,我们可以说正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吗?请举一个例子.活动:问题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切曲线是被相互平行的直线x=+kπ,k∈Z所隔开的无穷多支曲线组成的.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点反应了它的哪一性质——定义域;并且函数图象在每个区间都无限靠近这些直线,我们可以将这些直线称之为正切函数的什么线——渐近线;从y轴方向看,上下无限延伸,得到它的哪一性质——值域为R;每隔π个单位,对应的函数值相等,得到它的哪一性质——周期π;在每个区间图象都是上升趋势,得到它的哪一性质——单调性,单调增区间是(+kπ,+kπ),k∈Z,没有减区间.它的图象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得到是哪一性质——奇函数.通过图象我们还能发现是中心对称,对称中心是(,0),k∈Z.问题②,正切函数在每个区间上都是增函数,但我们不可以说正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如在区间(0,π)上就没有单调性.讨论结果:①略.②略.应用示例例1 比较大小.(1)tan138°与tan143°;(2)tan()与tan().活动:利用三角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名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可以先利用诱导公式将已知角化为同一单调区间内的角,然后再比较大小.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完成,由学生类比正弦、余弦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学生不难解决,主要是训练学生巩固本节所学的基础知识,加强类比思想的运用.解:(1)∵y=tanx在90°<x<180°上为增函数,∴由138°<143°,得tan138°<tan143°.(2)∵tan()=-tan=-tan(3π+)=-tan,tan()=-tan=-tan(3π+)=-tan.又0<<<,而y=tanx在(0, )上是增函数,∴tan<tan.∴-tan>-tan,即tan()>tan().点评:不要求学生强记正切函数的性质,只要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或正切线即可.例2 用图象求函数y=的定义域.活动:如图4,本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运用正切曲线来解题.不足之处在于本例可以通过三角函数线来解决,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活动中,也应以两种方法提出解决方案,但要有侧重点,应体现函数图象应用的重要性.图4 图5解:由tanx-≥0,得tanx≥,利用图4知,所求定义域为[kπ+,kπ+)(k∈Z).点评:先在一个周期内得出x的取值范围,然后再加周期即可,亦可利用单位圆求解,如图5.本节的重点是正切线,但在今后解题时,学生哪种熟练就用哪种.变式训练根据正切函数的图象,写出使下列不等式成立的x的集合.(1)1+tanx≥0;(2)tanx+3<0.解:(1)tanx≥-1,∴x∈[kπ-,kπ+),k∈Z;(2)x∈[kπ-,kπ-),k∈Z.例3 求函数y=tan(x+)的定义域、周期和单调区间.活动:类比正弦、余弦函数,本例应用的是换元法,由于在研究正弦、余弦函数的类似问题时已经用过换元法,所以这里也就不用再介绍换元法,可以直接将x+作为一个整体.教师可让学生自己类比地探究,只是提醒学生注意定义域.解:函数的自变量x应满足x+≠kπ+,k∈Z,即x≠2k+,k∈Z.所以函数的定义域是{x|x≠2k+,k∈Z}.由于f(x)=tan(x+)=tan(x++π)=tan[(x+2)+ ]=f(x+2),因此,函数的周期为2.由-+kπ<x+<+kπ,k∈Z,解得+2k<x<+2k,k∈Z.因此,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k,+2k),k∈Z.点评:同y=Asin(ωx+φ)(ω>0)的周期性的研究一样,这里可引导学生探究y=Atan(ωx+φ)(ω>0)的周期T=.变式训练求函数y=tan(x+)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周期性.解:由x+≠kπ+,k∈Z可知,定义域为{x|x∈R且x≠kπ+,k∈Z}.值域为R.由x+∈(kπ-,kπ+),k∈Z可得,在x∈(kπ-,kπ+)上是增函数.周期是π,也可看作由y=tan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其周期仍然是π.例4 把tan1,tan2,tan3,tan4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函数y=tanx的单调性探究解题方法.也可利用单位圆中的正切线探究解题方法.但要提醒学生注意本节中活动的结论:正切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每个区间上都是增函数,但我们不可以说正切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学生可能的错解有: 错解1:∵函数y=tanx是增函数,又1<2<3<4,∴tan1<tan2<ta n3<tan4.错解2:∵2和3的终边在第二象限,∴tan2,tan3都是负数.∵1和4的终边分别在第一和第三象限,∴tan1,tan4都是正数.又∵函数y=tanx是增函数,且2<3,1<4,∴tan2<tan3<tan1<tan4.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解法.发现错解后不要直接纠正,立即给出正确解法,可再让学生讨论分析找出错的原因.图6解法一:∵函数y=tanx在区间(,)上是单调递增函数,且tan1=tan(π+1),又<2<3<4<π+1<,∴tan2<tan3<tan4<tan1.解法二:如图6,1,2,3,4的正切函数线分别是AT1,AT2,AT3,AT4,∴tan2<tan3<tan4<tan1.点评:本例重在让学生澄清正切函数单调性问题,这属于学生易错点.把正切函数y=tanx的单调性简单地说成“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是不对的.知能训练课本本节练习1—5.解答:1.在x轴上任取一点O1,以O1为圆心,单位长为半径作圆,作垂直于x轴的直径,将⊙O1分成左右两个半圆,过右半圆与x轴的交点作⊙O1的切线,然后从圆心O1引7条射线把右半圆分成8等份,并与切线相交,得到对应于,,,0,,,等角的正切线.相应地,再把x轴上从到这一段分成8等份.把角x的正切线向右平行移动,使它的起点与x轴上的点x重合,再把这些正切线的终点用光滑的曲线连结起来,就得到函数y=tanx,x∈(,)的图象.点评:可类比正弦函数图象的作法.2.(1){x|kπ<x<+kπ,k∈Z};(2){x|x=kπ,k∈Z};(3){x|+kπ<x<kπ,k∈Z}.点评:只需根据正切曲线写出结果,并不要求解三角方程或三角不等式.3.x≠+,k∈Z.点评:可用换元法.4.(1) ;(2)2π.点评:可根据函数图象得解,也可直接由函数y=Atan(ωx+φ),x∈R的周期T=得解.5.(1)不是.例如0<π,但tan0=tanπ=0.(2)不会.因为对于任何区间A来说,如果A不含有+kπ(k∈Z)这样的数,那么函数y=tanx,x∈A是增函数;如果A至少含有一个+kπ(k∈Z)这样的数,那么在直线x=+kπ两侧的图象都是上升的(随自变量由小到大).点评:理解正切函数的单调性.课堂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方法,有哪些启发、收获.本节课我们是在研究完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之后,研究的又一个具体的三角函数,与研究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什么不同?研究正、余弦函数,是由图象得性质,而这节课我们从正切函数的定义出发得出一些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图象,最后用图象又验证了函数的性质.2.(教师点拨)本节研究的过程是由数及形,又由形及数相结合,也是我们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又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方法、化归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总结:这种多角度观察、探究问题的方法对我们今后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作业课本习题1.4 A组6、8、9.设计感想1.本教案的设计背景刚刚学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因此教案的设计主线是始终抓住类比思想这条主线,让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由学生自己来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探究、猜想、证明,使新旧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对新知识也较易接受.2.本教案设计的学习程序是:温故(相关知识准备)→新的学习对象与旧知识的联系→类比探究→解决问题→应用成果→归纳总结→进一步的发散思考→探索提高.。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四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知识点梳理】:考点一:两角和、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两角差的余弦: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两角和的余弦:()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两角和的正弦:()sin αβ+sin cos cos sin αβαβ=+ 两角差的正弦:()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两角和的正切:()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两角差的正切:()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注意:对于正切,,()222k k k k z πππαβπαπβπ+≠+≠+≠+∈.【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已知3sin ,5αα=-是第四象限角,求sin ,cos ,tan 444πππααα⎛⎫⎛⎫⎛⎫-+- ⎪ ⎪ ⎪⎝⎭⎝⎭⎝⎭的值.例题2.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cos 75、cos15的值。
例题3.已知()sin αβ+=32,)sin(βα-=51,求βαtan tan 的值。
例题4.cos13计算sin43cos 43-sin13的值等于( )A .12B .33C .22D .32例题5.已知sin sin sin 0,cos cos cos 0,αβγαβγ++=++=求cos()βγ-的值.例题6.已知2tan()5αβ+=,1tan()44πβ-=,那么tan()4πα+的值是_____例题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x 轴为始边做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 ,B 两点,已知A ,B 225(1) 求tan()αβ+的值; (2) 求2αβ+的值。
例题8.设ABC ∆中,tan A tan B Atan B +=,sin Acos A =,则此三角形是____三角形【巩固练习】练习1. 求值(1)sin 72cos 42cos72sin 42-; (2)cos 20cos70sin 20sin 70-;练习2.0sin 45cos15cos 225sin15⋅+⋅的值为(A ) -2 1(B ) -2 1(C )2 (D )2练习3.若tan 3α=,4tan 3β=,则tan()αβ-等于( ) A.3-B.13-C.3D.13练习4. 已知α,β为锐角,1tan 7α=,sin 10β=,求2αβ+.考点二:二倍角公式及其推论:在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βαβαβαβα=+++中,当T C S ,,时,就可得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222,,S C T ααα:()sin 2sin sin cos cos sin 2sin cos ααααααααα=+=+=;()22cos2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22222cos 2cos sin 1sin sin 12sin αααααα=-=--=-;22222cos2cos sin cos (1cos )2cos 1αααααα=-=--=-.()2tan tan 2tan tan 2tan 1tan tan 1tan ααααααααα+=+==--.注意:2,22k k ππαπαπ≠+≠+ ()k z ∈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α是α的二倍的形式,其它如4α是2α的二倍,24αα是的二倍,332αα是的二倍等等,要熟悉这多种形 式的两个角相对二倍关系,才能熟练地应用二倍角公式,这是灵活运用这些公式的关键.二倍角公式的推论升幂公式:21cos 22cos αα+=, 21cos 22sin αα-=降幂公式:ααα2sin 21cos sin =; 22cos 1sin 2αα-=; 22cos 1cos 2αα+=.【典型例题讲解】例题l. ) A .2sin15cos15 B .22cos 15sin 15- C .22sin 151-D .22sin 15cos 15+例题2..已知1sin cos 5θθ+=,且432πθπ≤≤,则cos 2θ的值是 .例题3.化简0000cos10cos 20cos30cos 40••• 例题4.23sin 702cos 10-=-( )A .12B .2C .2D例题5.已知02x π<<,化简:2lg(cos tan 12sin ))]lg(1sin 2)24x x x x x π⋅+-+--+.例题6.若42x ππ<<,则函数3tan 2tan y x x =的最大值为 。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讲义(解析版)
知识点一诱导公式一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由三角函数定义知P点坐标为(cos α,sin α).思考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1(cos(π+α),sin(π+α))与点P(cos α,sin α)呢?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P1与P也关于原点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诱导公式一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tan(π+α)=tan α.知识点二诱导公式二思考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2(cos(-α),sin(-α))与点P(cos α,sin α)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教材要点学科素养学考高考考法指津高考考向1.απ+与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关系数学抽象水平1 水平11.熟练掌握相应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的特点。
2.使用诱导公式的目的在于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考查内容】诱导公式的应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考查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分值情况】5分2.α-与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关系数学抽象水平1 水平 13.απ-与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关系数学抽象水平1 水平14.απ±2与α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关系数学抽象水平1 水平1第三讲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知识通关答案 角-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P 2与P 也关于x 轴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 诱导公式二知识点三 诱导公式三思考 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有什么关系?角π-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3(cos(π-α),sin(π-α))与点P (cos α,sin α)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 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P 3与P 也关于y 轴对称,它们的三角函数关系如下: 诱导公式三梳理 公式一~三都叫做诱导公式,它们分别反映了2k π+α(k ∈Z ),π+α,-α,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这三组公式的共同特点是:2k π+α(k ∈Z ),π+α,-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简记为“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知识点四 诱导公式四完成下表,并由此总结角α,角π2-α的三角函数值间的关系.(1)sin π6=12,cos π3=12,sin π6=cos π3;(2)sin π4=22,cos π4=22,sin π4=cos π4;(3)sin π3=32,cos π6=32,sin π3=cos π6.由此可得 诱导公式四知识点五 诱导公式五思考 能否利用已有公式得出π2+α的正弦、余弦与角α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答案 以-α代替公式四中的α得到 sin ⎝⎛⎭⎫α+π2=cos(-α), cos ⎝⎛⎭⎫α+π2=sin(-α). 由此可得 诱导公式五知识点六 诱导公式的推广与规律1.sin ⎝⎛⎭⎫32π-α=-cos α,cos ⎝⎛⎭⎫32π-α=-sin α, sin ⎝⎛⎭⎫32π+α=-cos α,cos ⎝⎛⎭⎫32π+α=sin α.2.诱导公式记忆规律:公式一~三归纳:α+2k π(k ∈Z ),-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角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简记为:“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公式四~五归纳:π2±α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α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简记为:“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或“正变余、余变正、符号象限定”. 五组诱导公式可以统一概括为“k ·π2±α(k ∈Z )”的诱导公式.记忆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其中“奇、偶”是指k ·π2±α(k ∈Z )中k 的奇偶性,当k 为奇数时,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当k 为偶数时,函数名不变.“符号”看的应该是诱导公式中,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而不是α函数值的符号.题型一 利用诱导公式求值 命题角度1 给角求值问题变式训练1-1 求下列各三角函数式的值: (1)sin 1 320°;(2)cos ⎝⎛⎭⎫-31π6;(3)tan(-945°).解析: (1) sin 1 320°=sin(3×360°+240°) =sin 240°=sin(180°+60°)=-sin 60°=-32. (2) cos ⎝⎛⎭⎫-31π6=cos ⎝⎛⎭⎫-6π+5π6 =cos ⎝⎛⎭⎫π-π6=-cos π6=-32. (3)tan(-945°)=-tan 945°=-tan(225°+2×360°) =-tan 225°=-tan(180°+45°)=-tan 45°=-1.命题角度2 给值求值或给值求角问题 例1-2 (1)已知sin(π+θ)=-3cos(2π-θ),|θ|<π2,则θ等于( )A .-π6B .-π3 C.π6 D.π3答案 D-α)题型三 利用诱导公式求值例3、 已知cos ⎝⎛⎭⎫α+π6=35,π2≤α≤3π2, 求sin ⎝⎛⎭⎫α+2π3的值. 解析: ∵α+2π3=⎝⎛⎭⎫α+π6+π2, ∴sin ⎝⎛⎭⎫α+2π3=sin ⎣⎡⎦⎤⎝⎛⎭⎫α+π6+π2=cos ⎝⎛⎭⎫α+π6=35.变式训练3已知sin ⎝⎛⎭⎫π6+α=33,求cos ⎝⎛⎭⎫π3-α的值. 解析: ∵π6+α+π3-α=π2,∴π3-α=π2-⎝⎛⎭⎫π6+α. ∴cos ⎝⎛⎭⎫π3-α=cos ⎣⎡⎦⎤π2-⎝⎛⎭⎫π6+α =sin ⎝⎛⎭⎫π6+α=33. 题型四 利用诱导公式证明三角恒等式 规律方法 例4、求证:tan (2π-α)sin (-2π-α)cos (6π-α)sin ⎝⎛⎭⎫α+3π2cos ⎝⎛⎭⎫α+3π2=-tan α.证明: ∵左边=tan (-α)·sin (-α)·cos (-α)sin ⎣⎡⎦⎤2π-⎝⎛⎭⎫π2-α·cos ⎣⎡⎦⎤2π-⎝⎛⎭⎫π2-α=(-tan α)·(-sin α)·cos αsin ⎣⎡⎦⎤-⎝⎛⎭⎫π2-αcos ⎣⎡⎦⎤-⎝⎛⎭⎫π2-α=sin 2α-sin ⎝⎛⎭⎫π2-αcos ⎝⎛⎭⎫π2-α =sin 2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tan α=右边. ∴原等式成立. 变式训练4求证:sin θ+cos θsin θ-cos θ=2sin ⎝⎛⎭⎫θ-3π2cos ⎝⎛⎭⎫θ+π2-11-2sin 2(π+θ).证明: 右边=-2sin ⎝⎛⎭⎫3π2-θ·(-sin θ)-11-2sin 2θ=2sin ⎣⎡⎦⎤π+⎝⎛⎭⎫π2-θsin θ-11-2sin 2θ=-2sin ⎝⎛⎭⎫π2-θsin θ-11-2sin 2θ=-2cos θsin θ-1cos 2θ+sin 2θ-2sin 2θ=(sin θ+cos θ)2sin 2θ-cos 2θ=sin θ+cos θsin θ-cos θ=左边, 所以原等式成立.题型五 诱导公式的综合应用 规律方法例5 已知f (α)=sin (π-α)cos (-α)sin ⎝⎛⎭⎫π2+αcos (π+α)sin (-α).(1)化简f (α);(2)若角A 是△ABC 的内角,且f (A )=35,求tan A -sin A 的值. 解析: (1)f (α)=sin αcos αcos α-cos α(-sin α)=cos α.(2)因为f (A )=cos A =35,又A 为△ABC 的内角,所以由平方关系,得sin A =1-cos 2A =45,所以tan A =sin A cos A =43,所以tan A -sin A =43-45=815.变式训练5已知f (α)=tan (π-α)cos (2π-α)sin ⎝⎛⎭⎫π2+αcos (-α-π).(1)化简f (α);(2)若f ⎝⎛⎭⎫π2-α=-35,且α是第二象限角,求tan α. 解析:(1)f (α)=tan (π-α)cos (2π-α)sin ⎝⎛⎭⎫π2+αcos (-α-π)=-tan α·cos α·cos α-cos α=sin α.(2)由sin ⎝⎛⎭⎫π2-α=-35,得cos α=-35, 又α是第二象限角,所以sin α=1-cos 2 α=45, 则tan α=sin αcos α=-43.一、选择题1.已知tan α=4,则tan(π-α)等于( ) A .π-4 B .4 C .-4 D .4-π 解析: tan(π-α)=-tan α=-4. 答案 C2.cos(π+x )等于( ) A .cos x B .-cos x C .sin xD .-sin x解析: 由诱导公式得cos(π+x )=-cos x . 答案 B3.已知sin(π+α)=35,且α是第四象限角,则cos(α-2π)的值是( )A .-45 B.45 C .-35 D.35解析: 因为sin(π+α)=35,且sin(π+α)=-sin α,所以sin α=-35,又因为α是第四象限角,所以cos(α-2π)=cos α=1-sin 2α =1-⎝⎛⎭⎫-352=45. 答案 B4.记cos(-80°)=k ,那么tan 100°等于( ) A.1-k 2kB .-1-k 2kC.k1-k 2D .-k1-k 2解析: ∵cos(-80°)=k ,∴cos 80°=k , ∴sin 80°=1-k 2,则tan 80°=1-k 2k.∴tan 100°=-tan 80°=-1-k 2k.A 组 基础演练答案 B5.若sin(π-α)=log 814,且α∈⎝⎛⎭⎫-π2,0,则cos(π+α)的值为( ) A.53B .-53C .±53D .以上都不对解析: ∵sin(π-α)=sin α=32log 2-2=-23,α∈⎝⎛⎭⎫-π2,0, ∴cos(π+α)=-cos α=-1-sin 2α=-1-49=-53. 答案 B6.若cos(2π-α)=53,则sin ⎝⎛⎭⎫3π2-α等于( ) A .-53B .-23C.53D .±53解析: ∵cos(2π-α)=cos(-α)=cos α=53, ∴sin ⎝⎛⎭⎫3π2-α=-cos α=-53. 答案 A7.已知tan θ=2,则sin ⎝⎛⎭⎫π2+θ-cos (π-θ)sin ⎝⎛⎭⎫π2-θ-sin (π-θ)等于( )A .2B .-2C .0 D.23解析: sin ⎝⎛⎭⎫π2+θ-cos (π-θ)sin ⎝⎛⎭⎫π2-θ-sin (π-θ)=cos θ+cos θcos θ-sin θ=21-tan θ=21-2=-2.答案 B8.已知sin ⎝⎛⎭⎫5π2+α=15,那么cos α等于( )A .-25B .-15C.15D.25解析: sin ⎝⎛⎭⎫5π2+α=cos α,故cos α=15,故选C. 答案 C9.已知sin 10°=k ,则cos 620°的值为( ) A .k B .-k C .±k D .不确定解析: cos 620°=cos(360°+260°)=cos 260°=cos(270°-10°)=-sin 10°=-k 答案 B.10.若角A ,B ,C 是△ABC 的三个内角,则下列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cos(A +B )=cos C B .sin(A +B )=-sin C C .cos A +C2=sin BD .sin B +C 2=cos A 2解析: ∵A +B +C =π,∴A +B =π-C ,∴cos(A +B )=-cos C ,sin(A +B )=sin C ,故A ,B 项不正确; ∵A +C =π-B ,∴A +C 2=π-B2,∴cos A +C 2=cos ⎝⎛⎭⎫π2-B 2=sin B2,故C 项不正确; ∵B +C =π-A , ∴sinB +C 2=sin ⎝⎛⎭⎫π2-A 2=cos A2,故D 项正确. 答案 D二、填空题11.已知600°角的终边上有一点P (a ,-3),则a 的值为______. 解析: tan 600°=tan(360°+240°)=tan(180°+60°)=tan 60°=-3a=3,即a =- 3.答案 -3 12.cos (-585°)sin 495°+sin (-570°)的值是________.解析: 原式=cos (360°+225°)sin (360°+135°)-sin (210°+360°)=cos 225°sin 135°-sin 210°=cos (180°+45°)sin (180°-45°)-sin (180°+30°)=-cos 45°sin 45°+sin 30°=-2222+12=2-2.答案 2-213.已知a =tan ⎝⎛⎭⎫-7π6,b =cos 23π4,c =sin ⎝⎛⎭⎫-33π4,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解析: ∵a =-tan 7π6=-tan π6=-33, b =cos ⎝⎛⎭⎫6π-π4=cos π4=22, c =-sin 33π4=-sin π4=-22,∴b >a >c . 答案 b >a >c14.化简sin ⎝⎛⎭⎫15π2+αcos ⎝⎛⎭⎫α-π2sin ⎝⎛⎭⎫9π2-αcos ⎝⎛⎭⎫3π2+α= .解析: 原式=sin ⎝⎛⎭⎫32π+α·cos ⎝⎛⎭⎫π2-αsin ⎝⎛⎭⎫π2-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答案 -1三、解答题16.化简下列各式:(1)cos (π+α)·sin (2π+α)sin (-α-π)·cos (-π-α);(2)cos 190°·sin (-210°)cos (-350°)·tan (-585°).解析: (1)原式=-cos α·sin α-sin (π+α)·cos (π+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1.(2)原式=cos (180°+10°)·[-sin (180°+30°)]cos (-360°+10°)·[-tan (360°+225°)]=-cos 10°·sin 30°cos 10°·[-tan (180°+45°)]=-sin 30°-tan 45°=12.17.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单位圆上的点P ⎝⎛⎭⎫45,-35.(1)求sin α的值;(2)求cos (2π-α)sin (π+α)·tan (π+α)cos (3π-α)的值.解析: (1)∵点P 在单位圆上,∴由正弦的定义得sin α=-35.(2)原式=cos α-sin α·tan 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1cos α,由余弦的定义得cos α=45,故原式=54.一、选择题1.已知sin ⎝⎛⎭⎫α-π4=32,则sin ⎝⎛⎭⎫5π4-α的值为( )A.12 B .-12 C.32 D .-32解析: sin ⎝⎛⎭⎫5π4-α=sin ⎣⎡⎦⎤π-⎝⎛⎭⎫α-π4=sin ⎝⎛⎭⎫α-π4=32.答案 C2.化简sin 2(π+α)-cos(π+α)·cos(-α)+1的值为( )A .1B .2sin 2αC .0D .2解析: 原式=(-sin α)2-(-cos α)·cos α+1=sin 2α+cos 2α+1=2.答案 D3.已知n 为整数,化简sin (n π+α)cos (n π+α)所得的结果是( )A .tan nαB .-tan nαC .tan αD .-tan α解析: 当n =2k ,k ∈Z 时,sin (n π+α)cos (n π+α)=sin (2k π+α)cos (2k π+α)=sin αcos α=tan α;当n =2k +1,k ∈Z 时,sin (n π+α)cos (n π+α)=sin (2k π+π+α)cos (2k π+π+α)=sin (π+α)cos (π+α)=-sin α-cos α=tan α.故选C.答案 C4.已知sin ⎝⎛⎭⎫α+π4=13,则cos ⎝⎛⎭⎫π4-α的值为( ) A.223 B .-223 C.13 D .-13解析: cos ⎝⎛⎭⎫π4-α=cos ⎣⎡⎦⎤π2-⎝⎛⎭⎫α+π4=sin ⎝⎛⎭⎫α+π4=13.答案 C5.化简sin ⎝⎛⎭⎫α+π2·cos ⎝⎛⎭⎫α-3π2·tan ⎝⎛⎭⎫π2-α的结果是( )A .1B .sin 2αC .-cos 2αD .-1解析: 因为sin ⎝⎛⎭⎫α+π2=cos α,cos ⎝⎛⎭⎫α-3π2=cos ⎣⎡⎦⎤π+⎝⎛⎭⎫π2-α=-sin α,tan ⎝⎛⎭⎫π2-α=sin ⎝⎛⎭⎫π2-αcos ⎝⎛⎭⎫π2-α=cos αsin α,所以原式=cos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2α,故选C.答案 C6.已知f (sin x )=cos 3x ,则f (cos 10°)的值为( )A .-12 B.12 C .-32 D.32解析: f (cos 10°)=f (sin 80°)=cos 240°=cos(180°+60°)=-cos 60°=-12.答案 A7.若sin(π+α)+cos ⎝⎛⎭⎫π2+α=-m ,则cos ⎝⎛⎭⎫32π-α+2sin(2π-α)的值为( )A .-2m 3 B.2m 3 C .-3m 2 D.3m2解析: ∵sin(π+α)+cos ⎝⎛⎭⎫π2+α=-sin α-sin α=-m ,∴sin α=m2.故cos ⎝⎛⎭⎫32π-α+2sin(2π-α)=-sin α-2sin α=-3sin α=-3m2.答案 C解析:∵f (2017)=a sin(2017π+α)+b cos(2017π+β)+4=3,∴a sin(2017π+α)+b cos(2017π+β)=-1,∴f (2018)=a sin(2017π+α+π)+b cos(2017π+β+π)+4=-a sin(2017π+α)-b cos(2017π+β)+4=1+4=5.答案 C10.计算sin 21°+sin 22°+sin 23°+…+sin 289°=( )A .89B .90 C.892D .45解析:原式=sin 21°+sin 22°+sin 23°+…+sin 244°+sin 245°+sin 2(90°-44°)+…+sin 2(90°-3°)+sin 2(90°-2°)+sin 2(90°-1°)=sin 21°+sin 22°+sin 23°+…+sin 244°+sin 245°+cos 244°+…+cos 23°+cos 22°+cos 21°=(sin 21°+cos 21°)+(sin 22°+cos 22°)+(sin 23°+cos 23°)+…+(sin 244°+cos 244°)+sin 245°=44+12=892. 答案 C二、填空题11.化简cos (-α)tan (7π+α)sin (π-α)=________. 解析: cos (-α)tan (7π+α)sin (π-α)=cos αtan (π+α)sin α =cos αtan αsin α=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 答案 112.设f (x )=a sin(πx +α)+b cos(πx +β),其中a ,b ,α,β为非零常数,若f (2 017)=-1,则f (2 018)=________. 解析: ∵f (2 018)=a sin(2 018π+α)+b cos(2 018π+β)=a sin(π+2 017π+α)+b cos(π+2 017π+β)=-a sin(2 017π+α)-b cos(2 017π+β)=-f (2 017),又f (2 017)=-1,∴f (2 018)=1.答案 113.已知f (x )=⎩⎪⎨⎪⎧sin πx ,x <0,f (x -1)-1,x >0,则f ⎝⎛⎭⎫-116+f ⎝⎛⎭⎫116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因为f ⎝⎛⎭⎫-116=sin ⎝⎛⎭⎫-11π6 =sin ⎝⎛⎭⎫-2π+π6=sin π6=12; f ⎝⎛⎭⎫116=f ⎝⎛⎭⎫56-1=f ⎝⎛⎭⎫-16-2 =sin ⎝⎛⎭⎫-π6-2=-12-2=-52, 所以f ⎝⎛⎭⎫-116+f ⎝⎛⎭⎫116=-2. 答案 -214.给出下列三个结论,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①sin(π+α)=-sin α成立的条件是角α是锐角;②若cos(n π-α)=13(n ∈Z ),则cos α=13; ③若α≠k π2(k ∈Z ),则tan ⎝⎛⎭⎫π2+α=-1tan α. 解析: 由诱导公式二,知α∈R 时,sin(π+α)=-sin α,所以①错误.当n =2k (k ∈Z )时,cos(n π-α)=cos(-α)=cos α,此时cos α=13, 当n =2k +1(k ∈Z )时,cos(n π-α)=cos [(2k +1)π-α]=cos(π-α)=-cos α,此时cos α=-13,所以②错误. 若α≠k π2(k ∈Z ),则tan ⎝⎛⎭⎫π2+α=sin ⎝⎛⎭⎫π2+αcos ⎝⎛⎭⎫π2+α=cos α-sin α=-1tan α,所以③正确. 答案 ③三、解答题15. 化简下列各式:(1)tan (2π-α)sin (-2π-α)cos (6π-α)cos (α-π)sin (5π-α); (2)1+2sin 290°cos 430°sin 250°+cos 790°. 解析: (1)原式=sin (2π-α)cos (2π-α)·sin (-α)cos (-α)cos (π-α)sin (π-α)=-sin α(-sin α)cos αcos α(-cos α)sin α=-sin αcos α=-tan α.(2)原式=1+2sin (360°-70°)cos (360°+70°)sin (180°+70°)+cos (720°+70°) =1-2sin 70°cos 70°-sin 70°+cos 70°=|cos 70°-sin 70°|cos 70°-sin 70°=sin 70°-cos 70°cos 70°-sin 70°=-1.16.已知sin(5π-θ)+sin ⎝⎛⎭⎫52π-θ=72,求sin 4⎝⎛⎭⎫π2-θ+cos 4⎝⎛⎭⎫32π+θ的值.解析: ∵sin(5π-θ)+sin ⎝⎛⎭⎫52π-θ =sin(π-θ)+sin ⎝⎛⎭⎫π2-θ=sin θ+cos θ=72,∴sin θcos θ=12[(sin θ+cos θ)2-1]=12×⎣⎡⎦⎤⎝⎛⎭⎫722-1=38,∴sin 4⎝⎛⎭⎫π2-θ+cos 4⎝⎛⎭⎫32π+θ=cos 4θ+sin 4θ=(sin 2θ+cos 2θ)2-2sin 2θcos 2θ=1-2×⎝⎛⎭⎫382=2332.17.已知α是第四象限角,且f (α)=sin (π-α)cos (2π-α)cos ⎝⎛⎭⎫π2-αsin (-π-α)cos (2π+α).(1)若cos ⎝⎛⎭⎫α-3π2=15,求f (α)的值;(2)若α=-1 860°,求f (α)的值.解析: f (α)=sin (π-α)cos (2π-α)cos ⎝⎛⎭⎫π2-αsin (-π-α)cos (2π+α)=sin αcos α-sin αsin (π+α)cos α=1sin α.(1)∵cos ⎝⎛⎭⎫α-3π2=15,∴cos ⎝⎛⎭⎫α-3π2+2π=15,∴cos ⎝⎛⎭⎫π2+α=15,∴sin α=-15,∴f (α)=1sin α=-5.(2)当α=-1 860°时,f (α)=1sin α=1sin (-1 860°)=1-sin 1 860°=1-sin (5×360°+60°)=1-sin 60° =-233.高中数学,同步讲义必修四第一章三角函数第三讲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归纳[1]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14、函数s 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ϕ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 i n y x 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A +的图象.函数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1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ω=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ϕω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再将函数()sin y x ωϕ=+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sin y x ωϕ=A +的图象.函数()()sin 0,0y x ωϕω=A +A >>的性质:①振幅:A ;②周期:2πωT =;③频率:12f ωπ==T;④相位:x ωϕ+;⑤初相:ϕ.函数()sin y x ωϕ=A ++B ,当1x x =时,取得最小值为m in y ;当2x x =时,取得最大值为max y ,则()m axm in 12y y A =-,()m axm in12y y B =+,()21122x x x x T =-<.周期问题()()()()()()ωπωϕωωπωϕωωπωϕωωπωϕωωπωϕωωπωϕω2T , 0b , 0 , 0A , b 2T , 0 b , 0 , 0A , b T , 0 , 0A , T , 0 , 0A , 2T , 0 , 0A , 2T , 0 , 0A , =≠>>++==≠>>++==>>+==>>+==>>+==>>+=xACosy xASin y x ACos y xASin y x ACos y xASin y()()()()ωπωϕωωπωϕωωπωϕωωπωϕω=>>+==>>+==>>+==>>+=T,,A,cotT,,A,tanT,,A,cotT,,A,tanxAyxAyxAyxAy15、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siny x=cosy x=tany x=图象定义域R R,2x x k kππ⎧⎫≠+∈Z⎨⎬⎩⎭值域[]1,1-[]1,1-R最值当22x kππ=+()k∈Z时,m ax1y=;当22x kππ=-()k∈Z时,m in1y=-.当()2x k kπ=∈Z时,m ax1y=;当2x kππ=+()k∈Z时,m in1y=-.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2,222k kππππ⎡⎤-+⎢⎥⎣⎦()k∈Z上是增函数;在32,222k kππππ⎡⎤++⎢⎥⎣⎦在[]()2,2k k kπππ-∈Z上是增函数;在[]2,2k kπππ+()k∈Z上是减函数.在,22k kππππ⎛⎫-+⎪⎝⎭()k∈Z上是增函数.函数性质()k ∈Z 上是减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0k k π∈Z 对称轴()2x k k ππ=+∈Z 对称中心(),02k k ππ⎛⎫+∈Z⎪⎝⎭对称轴()x k k π=∈Z对称中心(),02k k π⎛⎫∈Z ⎪⎝⎭无对称轴向量:16、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17、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⑶三角形不等式:a b a b a b -≤+≤+.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a b b a +=+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③00a a a +=+= .⑸坐标运算: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18、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⑵坐标运算: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x y ,()22,x y ,则()1212,x x y y AB=--.19、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①a a λλ=;②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 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当0λ=时,0a λ=.baCBAa b C C -=A -AB =B⑵运算律:①()()a a λμλμ= ;②()a a a λμλμ+=+ ;③()a b a b λλλ+=+.⑶坐标运算:设(),a x y = ,则()(),,a x y x y λλλλ==.20、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 .设()11,a x y = ,()22,b x y = ,其中0b ≠ ,则当且仅当12210x y x y -=时,向量a 、()0b b ≠共线.2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不共线的向量1e 、2e 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22、分点坐标公式:设点P 是线段12P P 上的一点,1P 、2P 的坐标分别是()11,x y ,()22,x y ,当12λP P =PP 时,点P 的坐标是1212,11x x y y λλλλ++⎛⎫ ⎪++⎝⎭.2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⑴()cos 0,0,0180a b a b a b θθ⋅=≠≠≤≤.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⑵性质:设a 和b 都是非零向量,则①0a b a b ⊥⇔⋅= .②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22a a a a ⋅==或a =.③a b a b ⋅≤.⑶运算律:①a b b a ⋅=⋅ ;②()()()a b a b a b λλλ⋅=⋅=⋅ ;③()a b c a c b c +⋅=⋅+⋅.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a b x x y y ⋅=+.若(),a x y = ,则222ax y =+,或a =设()11,a x y = ,()22,b x y = ,则12120a b x x y y ⊥⇔+=.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11,a x y = ,()22,b x y = ,θ是a与b 的夹角,则cos x x y y a ba bθ+⋅==.恒等变换:24、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⑴()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⑵()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⑶()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⑷()sin 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⑸()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 ⑹()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αβαβ+=+-).25、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⑴sin 22sin cos ααα=. ⑵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cos 21cos 2αα+=,21cos 2sin 2αα-=).⑶22tan tan 21tan ααα=-.26、()sin cos αααϕA +B =+,其中tan ϕB =A.。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知识点归纳总结【经典】(最新整理)
cos
4、三角函数线
设任意角 的顶点在原点 O ,始边与 x 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与 P (x, y) , 过 P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M ;过点 A(1, 0) 作单位圆的切线,它与角 的终边或其反向
延长线交于点 T.
y
y
T
P
A
Mo
x
P A
oM x
(Ⅱ)T
(Ⅰ)
y T
y
M
A
o
x
MA
5、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表格
函 性质 数
y sin x
y cos x
y tan x
图 像
定
义
R
域
值
1,1
域
当 x 2k k Z 时,
2
最
ymax 1;
值 当 x 2k k Z 时,
2
ymin 1.
R
1,1
当 x 2k k Z 时,
ymax 1;当 x 2k
sin
tan
第一象限:.x 0, y 0 sin 0,cos 0,tan 0,
第二象限:.x 0, y 0 sin 0,cos 0,tan 0,
第三象限:.x 0, y 0 sin 0,cos 0,tan 0,
第四象限:.x 0, y 0 sin 0,cos 0,tan 0,
弧度 0
2 3 5
2
6
4
3
2
3
4
6
9、弧长与面积计算公式
弧长: l R ;面积: S 1 l R 1 R2 ,注意:这里的 均为弧度制.
2
2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正弦: sin y ;余弦 cos x ;正切 tan y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四讲义(解析版)
知识点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使锐角α的顶点与原点O重合,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在终边上任取一点P,作PM⊥x轴于M,设P(x,y),|OP|=r.思考1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别等于什么?答案sin α=yr,cos α=xr,tan α=yx.思考2对确定的锐角α,sin α,cos α,tan α的值是否随P点在终边上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答案不会.因为三角函数值是比值,其大小与点P(x,y)在终边上的位置无关,只与角α的终边位置有关,即三角函数值的大小只与角有关.思考3在思考1中,当取|OP|=1时,sin α,cos α,tan α的值怎样表示?答案sin α=y,cos α=x,tan α=yx.梳理(1)单位圆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称以原点O为圆心,以单位长度为半径的圆为单位圆.(2)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教材要点学科素养学考高考考法指津高考考向1.三角函数的定义数学抽象水平1 水平11.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来推广记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充分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公式成立的条件及公式的变形。
3.理解并记忆求值、化简及证明的模型,领会解题常用的方法技巧。
【考查内容】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值,三角函数平方关系的应用。
【考查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分值情况】5分2.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的关系数学运算水平1 水平23.单位圆数学直观水平1 水平24.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数学运算水平1 水平2第二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知识通关①y 叫做α的正弦,记作sin_α, 即sin α=y ;②x 叫做α的余弦,记作cos_α,即cos α=x ; ③y x 叫做α的正切,记作tan_α,即tan α=yx(x ≠0). 对于确定的角α,上述三个值都是唯一确定的.故正弦、余弦、正切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单位圆上点的坐标或坐标的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知识点二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思考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判断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吗?答案 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则sin α=y ,cos α=x ,tan α=yx (x ≠0).当α为第一象限角时,y >0, x >0,故sin α>0,cos α>0,tan α>0,同理可得当α在其他象限时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如图所示.梳理 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知识点三 诱导公式一思考 当角α分别为30°,390°,-330°时,它们的终边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三角函数值呢? 答案 它们的终边重合.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它们的三角函数值相等. 梳理 诱导公式一知识点四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思考 正切函数y =tan x 为什么规定x ∈R 且x ≠k π+π2,k ∈Z?答案 当x =k π+π2,k ∈Z 时,角x 的终边在y 轴上,此时任取终边上一点P (0,y P ),因为y P0无意义,因而x 的正切值不存在.所以对正切函数y =tan x ,必须要求x ∈R 且x ≠k π+π2,k ∈Z .梳理 正弦函数y =sin x 的定义域是R ;余弦函数y =cos x 的定义域是R ;正切函数y =tan x 的定义域是⎩⎨⎧⎭⎬⎫x ⎪⎪x ∈R 且x ≠k π+π2,k ∈Z .知识点五 三角函数线思考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点P 作PM ⊥x 轴,过点A (1,0)作单位圆的切线,交α的终边或其反向延长线于点T ,如图所示,结合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得到sin α,cos α,tan α与MP ,OM ,AT 的关系吗?答案 sin α=MP ,cos α=OM ,tan α=AT . 思考2 三角函数线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答案 方向与x 轴或y 轴的正方向一致的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思考3 三角函数线的长度和方向各表示什么?答案 长度等于三角函数值的绝对值,方向表示三角函数值的正负. 梳理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过点P 作PM 垂直于x 轴,有向线知识点六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思考1 计算下列式子的值: (1)sin 230°+cos 230°; (2)sin 245°+cos 245°; (3)sin 290°+cos 290°.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尝试证明它. 答案 3个式子的值均为1.由此可猜想:对于任意角α,有sin 2α+cos 2α=1,下面用三角函数的定义证明: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 (x ,y ),则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sin α=y ,cos α=x . ∴sin 2α+cos 2α=x 2+y 2=|OP |2=1.思考2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tan α与sin α和cos α间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答案 ∵tan α=y x (x ≠0),∴tan α=sin αcos α(α≠π2+k π,k ∈Z ).梳理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①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②商数关系:tan α=sin αcos α ⎝⎛⎭⎫α≠k π+π2,k ∈Z . (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变形 ①sin 2α+cos 2α=1的变形公式 sin 2α=1-cos 2α;cos 2α=1-sin 2α. ②tan α=sin αcos α的变形公式=sin αtan α.此时sin θ=312+32=31010,tan θ=31=3.当x=-1时,P(-1,3),此时sin θ=3(-1)2+32=31010,tan θ=3-1=-3.命题角度2已知角α终边所在直线求三角函数值规律方法例1-2已知角α的终边在直线y=3x上,则sin α,cos α,tan α的值分别为________.解析:因为角α的终边在直线y=3x上,所以可设P(a,3a)(a≠0)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则r=a2+(3a)2=2|a|(a≠0).若a>0,则α为第一象限角,r=2a,所以sin α=3a2a=32,cos α=a2a=12,tan α=3aa= 3.若a<0,则α为第三象限角,r=-2a,所以sin α=3a-2a=-32,cos α=-a2a=-12,tan α=3aa= 3.答案32,12,3或-32,-12, 3变式训练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α的终边在直线3x+4y=0上,求sin α-3cos α+tan α的值.解析:当角α的终边在射线y=-34x(x>0)上时,取终边上一点P(4,-3),所以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r=|OP|=5,所以sin α=yr=-35=-35,cos α=xr=45,tan α=yx=-34.所以sin α-3cos α+tan α=-35-125-34=-154.当角α的终边在射线y=-34x(x<0)上时,取终边上一点P′(-4,3),所以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r=|OP′|=5,所以sin α=yr=35,cos α=xr=-45,tan α=yx=3-4=-34.所以sin α-3cos α+tan α=35-3×⎝⎛⎭⎫-45-34=35+125-34=94.综上,sin α-3cos α+tan α的值为-154或94.题型二 三角函数值符号的判断 规律方法例2、 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1)sin 145°cos(-210°);(2)sin 3·cos 4·tan 5. 解析: (1)∵145°是第二象限角,∴sin 145°>0. ∵-210°=-360°+150°,∴-210°是第二象限角, ∴cos (-210°)<0,∴sin 145°cos(-210°)<0. (2)∵π2<3<π<4<3π2<5<2π,∴sin 3>0,cos 4<0,tan 5<0, ∴sin 3·cos 4·tan 5>0.变式训练2 sin1cos3tan5的值( ) 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不存在解析: π3π013π52π22<<<<<<,, ∴sin10cos30tan50><<,,.答案 B题型三 诱导公式一的应用 规律方法(1)sin390°+cos(-660°)+3tan405°-cos540°;变式训练3tan 405°-sin 450°+cos 750°=________. 解析: tan 405°-sin 450°+cos 750°=tan(360°+45°)-sin(360°+90°)+cos(720°+30°) =tan 45°-sin 90°+cos 30°=1-1+32=32. 答案32题型四 三角函数线 规律方法sin ⎝⎛⎭⎫-5π8=MP ,cos ⎝⎛⎭⎫-5π8=OM , tan ⎝⎛⎭⎫-5π8=AT . 变式训练4、 在单位圆中画出满足sin α=12的角α的终边,并求角α的取值集合.解析: 已知角α的正弦值,可知P 点纵坐标为12.所以在y 轴上取点⎝⎛⎭⎫0,12,过这点作x 轴的平行线,交单位圆于P 1,P 2两点,则OP 1,OP 2是角α的终边,因而角α的取值集合为⎩⎨⎧⎭⎬⎫α⎪⎪α=2k π+π6或α=2k π+5π6,k ∈Z .题型五 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求值 命题角度1 已知角α的某一三角函数值及α所在象限,求角α的其余三角函数值则tan α的值为( )A.125 B .-125 C.512 D .-512 解析: ∵sin α=-513,且α为第四象限角,∴cos α=1213,∴tan α=sin αcos α=-512,故选D.答案 D(2) 已知-π2<α<0,sin α+cos α=15,则tan α的值为( ) A .-43 B .-34 C.34 D.43解析: ∵sin α+cos α=15,等号两边同时平方得1+2sin αcos α=125,即sin αcos α=-1225,∴sin α,cos α是方程x 2-15x -1225=0的两根,又∵-π2<α<0,∴sin α=-35,cos α=45,∴tan α=sin αcos α=-34.答案 B变式训练5-1 已知tan α=43,且α是第三象限角,求sin α,cos α的值.解析: 由tan α=sin αcos α=43,得sin α=43cos α.①又sin 2α+cos 2α=1,②由①②得169cos 2α+cos 2α=1,即cos 2α=925.又α是第三象限角,∴cos α=-35,sin α=43cos α=-45.命题角度2 已知角α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未给出α所在象限,求角α的其余三角函数值 规律方法:例5-2已知cos α=-817,求sin α,tan α的值.解析: ∵cos α=-817<0,且cos α≠-1,∴α是第二或第三象限角. (1)当α是第二象限角时,则 sin α=1-cos 2α=1-⎝⎛⎭⎫-8172=1517, tan α=sin αcos α=1517-817=-158.(2)当α是第三象限角时,则 sin α=-1-cos 2α=-1517,tan α=158.变式训练5-2 已知cos α=1213,求sin α,tan α的值.解析: ∵cos α=1213>0且cos α≠1,∴α是第一或第四象限角. (1)当α是第一象限角时,则 sin α=1-cos 2α=1-⎝⎛⎭⎫12132=513,tan α=sin αcos α=5131213=512.(2)当α是第四象限角时,则sin α=-1-cos 2α=-513,tan α=-512.题型六 齐次式求值问题 规律方法:例6 已知tan α=2,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4sin α-2cos α5cos α+3sin α;(2)14sin 2α+13sin αcos α+12cos 2α.解析: (1)原式=4tan α-25+3tan α=611.(2)原式=14sin 2α+13sin αcos α+12cos 2αsin 2α+cos 2α=14tan 2α+13tan α+12tan 2α+1=14×4+13×2+125=1330.变式训练6 已知4sin θ-2cos θ3sin θ+5cos θ=611,求下列各式的值. (1)5cos 2θsin 2θ+2sin θcos θ-3cos 2θ; (2)1-4sin θcos θ+2cos 2θ.解析: 由已知4sin θ-2cos θ3sin θ+5cos θ=611,∴4tan θ-23tan θ+5=611,解得tan θ=2.(1)原式=5tan2θ+2tan θ-3=55=1.(2)原式=sin2θ-4sin θcos θ+3cos2θ=sin2θ-4sin θcos θ+3cos2θsin2θ+cos2θ=tan2θ-4tan θ+31+tan2θ=-15.例8-1 ∴在单位圆中,利用三角函数线求出满足1sin 2α>的角α的范围.∴在单位圆中,利用三角函数线求出满足1sin 2≤α的角α的范围.解析:∴如图所示,π5π2π2π66k k k αα⎧⎫+<<+∈⎨⎬⎩⎭Z ,. ∴如图所示,5π132ππ2π66k k k αα⎧⎫++∈⎨⎬⎩⎭Z ≤≤,.(1)(2)变式训练8-1 已知-12≤cos θ<32,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确定角θ的取值范围.解析: 图中阴影部分就是满足条件的角θ的范围, 即⎩⎨⎧⎭⎬⎫θ⎪⎪2k π-23π≤θ<2k π-π6或2k π+π6<θ≤2k π+23π,k ∈Z .命题角度2 利用三角函数线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规律方法例8-2 求函数y =lg ⎝⎛⎭⎫sin x -22+1-2cos x 的定义域.解析: 由题意知,自变量x 应满足不等式组⎩⎪⎨⎪⎧1-2cos x ≥0,sin x -22>0,即⎩⎨⎧cos x ≤12,sin x >22.12(1)化简:sin 2αtan α+cos 2αtan α+2sin αcos α. 原式=sin 2α·sin αcos α+cos 2α·cos αsin α+2sin αcos α=sin 4α+cos 4α+2sin 2αcos 2αsin αcos α=(sin 2α+cos 2α)2sin αcos α=1sin αcos α.求证:tan αsin 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右边=tan 2α-sin 2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tan 2α-tan 2αcos 2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 =tan 2α(1-cos 2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 =tan 2αsin 2α(tan α-sin α)tan αsin α =tan αsin αtan α-sin α=左边,∴原等式成立.一、选择题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2,1),则cos α的值为()A.55 B.255C.-55D.-255答案 D2.如果角α的终边过点P(2sin 30°,-2cos 30°),则sin α等于()A.12B.-12C.-32D.-33解析:由题意得P(1,-3),它与原点的距离r=12+(-3)2=2,∴sin α=-32. 答案 C3.如图在单位圆中,角α的正弦线、正切线完全正确的是()A.正弦线为PM,正切线为A′T′B.正弦线为MP,正切线为A′T′C.正弦线为MP,正切线为ATD.正弦线为PM,正切线为AT答案 C4.函数y=tan⎝⎛⎭⎫x-π3的定义域为()A.⎩⎨⎧⎭⎬⎫x⎪⎪x≠π3,x∈R B.⎩⎨⎧⎭⎬⎫x⎪⎪x≠kπ+π6,k∈ZC.⎩⎨⎧⎭⎬⎫x⎪⎪x≠kπ+5π6,k∈Z D.⎩⎨⎧⎭⎬⎫x⎪⎪x≠kπ-5π6,k∈Z解析:∵x-π3≠kπ+π2,k∈Z,∴x≠kπ+5π6,k∈Z.答案 CA组基础演练5.若0<α<2π,且sin α<32,cos α>12,则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A.⎝⎛⎭⎫-π3,π3 B.⎝⎛⎭⎫0,π3 C.⎝⎛⎭⎫5π3,2πD.⎝⎛⎭⎫0,π3∪⎝⎛⎭⎫5π3,2π 解析: 角α的取值范围为图中阴影部分, 即⎝⎛⎭⎫0,π3∪⎝⎛⎭⎫5π3,2π.答案 D7.已知tan θ=2,则1sin 2θ+sin θcos θ-2cos 2θ等于( )A .-43 B.54 C .-34 D.45答案 B 8.1-2sin 10°cos 10°sin 10°-1-sin 210°的值为( ) A .1 B .-1 C .sin 10°D .cos 10°解析: 1-2sin 10°cos 10°sin 10°-1-sin 210°=(cos 10°-sin 10°)2sin 10°-cos 210°=|cos 10°-sin 10°|sin 10°-cos 10°=cos 10°-sin 10°sin 10°-cos 10°=-1.答案 B9.若α是第四象限角,5tan 12α=-,则sin α等于( ) A .15B .15-C .513D .513-解析:因为5tan 12α=-,所以sin 5cos 12αα=-,即12cos sin 5αα=-,因为22sin cos 1αα+=, 所以22144sin sin 125αα+=,即225sin 169α=,因为α是第四象限角,所以5sin 13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4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三角函数§1.1.1、任意角1、 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2、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Z k k ∈+=,2παββ.§1.1.2、弧度制1、 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2、 rl =α. 3、弧长公式:R Rn l απ==180. 4、扇形面积公式:lR R n S 213602==π.§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y x P ,,那么:xyx y ===αααtan ,cos ,sin 2、 设点(),A x y为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那么:(设r =sin y r α=,cos x r α=,tan yxα=,cot x y α=3、 αsin ,αcos ,αtan 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和三角函数线的画法.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AT 4、 特殊角0°,30°,45°,60°,§1.2.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 平方关系:1cos sin 22=+αα.2、 商数关系:αααcos sin tan =. 3、 倒数关系:tan cot 1αα=§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概括为Z k ∈)1、 诱导公式一: ()()().tan 2tan ,cos 2cos ,sin 2sin απααπααπα=+=+=+k k k (其中:Z k ∈)2、 诱导公式二: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3、诱导公式三: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αααα-=-=--=-4、诱导公式四: ()()().tan tan ,cos cos ,sin sin ααπααπααπ-=--=-=-5、诱导公式五: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6、诱导公式六: .sin 2cos ,cos 2sin ααπααπ-=⎪⎭⎫⎝⎛+=⎪⎭⎫⎝⎛+§1.4.1、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记住正弦、余弦函数图象:2、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弦、余弦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对称轴、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3、会用五点法作图.sin y x =在[0,2]x π∈上的五个关键点为: 30010-12022ππππ(,)(,,)(,,)(,,)(,,).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记住正切函数的图象:2、记住余切函数的图象:3、能够对照图象讲出正切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中心、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周期函数定义:对于函数()x f,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x f+,那么函数()x f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f=xT图表归纳: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x y sin =x y cos = x y tan =图象定义域 RR},2|{Z k k x x ∈+≠ππ值域[-1,1] [-1,1]R最值max min 2,122,12x k k Z y x k k Z y ππππ=+∈==-∈=-时,时,max min 2,12,1x k k Z y x k k Z y πππ=∈==+∈=-时,时,无周期性 π2=Tπ2=Tπ=T奇偶性奇偶奇单调性Z k ∈ 在[2,2]22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增在3[2,2]22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减 在[2,2]k k πππ-上单调递增在[2,2]k k πππ+上单调递减在(,)22k k ππππ-+上单调递增对称性 Z k ∈ 对称轴方程:2x k ππ=+对称中心(,0)k π对称轴方程:x k π= 对称中心(,0)2k ππ+无对称轴 对称中心,0)(2k π§1.5、函数()ϕω+=x A y sin 的图象 1、对于函数:()()sin 0,0y A x B A ωφω=++>>有:振幅A ,周期2T πω=,初相ϕ,相位ϕω+x ,频率πω21==Tf .2、能够讲出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sin y A x B ωϕ=++的图象之间的平移伸缩变换关系.① 先平移后伸缩:sin y x = 平移||ϕ个单位()sin y x ϕ=+ (左加右减)横坐标不变()sin y A x ϕ=+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纵坐标不变()sin y A x ωϕ=+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② 先伸缩后平移:sin y x = 横坐标不变 sin y A x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纵坐标不变sin y A x ω=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倍()sin A x ωϕ=+(左加右减) 平移||B 个单位 ()sin y A x B ωϕ=++(上加下减)3、三角函数的周期,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T πω=. 对于sin()y A x ωϕ=+和cos()y A x ωϕ=+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求函数sin()y A x ωϕ=+图像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只需令()2x k k Z πωϕπ+=+∈与()x k k Z ωϕπ+=∈解出x 即可.余弦函数可与正弦函数类比可得.4、由图像确定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利用图像特征:max min 2A =,max min2y y B +=. ω要根据周期来求,ϕ要用图像的关键点来求.§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 要求熟悉课本例题.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2、()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3、()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4、()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5、()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6、()tan tan 1tan tan tan αβαβαβ-+-=.§3.1.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1、αααcos sin 22sin =, 变形: 12sin cos sin 2ααα=. 2、ααα22sin cos 2cos -=1cos 22-=α α2sin 21-=. 变形如下:升幂公式:221cos 22cos 1cos 22sin αααα⎧+=⎪⎨-=⎪⎩ 降幂公式:221cos (1cos 2)21sin (1cos 2)2αααα=+=-⎧⎪⎨⎪⎩3、ααα2tan 1tan 22tan -=. 4、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ααα-==+ §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1、 注意正切化弦、平方降次.2、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其中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第二章:平面向量§2.1.1、向量的物理背景与概念1、 了解四种常见向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2、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1.2、向量的几何表示1、 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有向线段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2、 向量AB 的大小,也就是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3、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2.1.3、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1、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三角形加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加法法则.2、b a +≤b a +.§2.2.2、向量减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量.2、 三角形减法法则和平行四边形减法法则.§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1、 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 λ,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⑴a a λλ=,⑵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 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2、 平面向量共线定理:向量()0≠a 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a b λ=.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21,e 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21,λλ,使2211e e a λλ+=. §2.3.2、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1、 ()y x j y i x a ,=+=. §2.3.3、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 设()()2211,,,y x b y x a ==,则:⑴()2121,y y x x b a ++=+,⑵()2121,y y x x b a --=-, ⑶()11,y x a λλλ=, ⑷1221//y x y x b a =⇔.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 ()1212,y y x x AB --=. §2.3.4、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1、设()()()332211,,,,,y x C y x B y x A ,则⑴线段AB 中点坐标为()222121,y y x x ++, ⑵△ABC 的重心坐标为()33321321,y y y x x x ++++.§2.4.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θb a =⋅.2、 a 在b θcos .3、 2a =.4、=.5、 0=⋅⇔⊥b a b a .§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1、 设()()2211,,,y x b y x a ==,则:⑴2121y y x x b a +=⋅2121y x +=⑶121200a b a b x x y y ⊥⇔⋅=⇔+= ⑷1221//0a b a b x y x y λ⇔=⇔-= 2、 设()()2211,,,y x B y x A ,则:()()212212y y x x -+-=.3、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21cos a b a bx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