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er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基因治疗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技巧

基因治疗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技巧

基因治疗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技巧基因治疗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可以针对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进行基因修复或基因调控。

在研发这些治疗方法时,建立适合的实验动物模型非常重要。

实验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人类疾病的发展过程,为研究者提供了评估治疗效果和理解治疗机制的平台。

下面将介绍一些基因治疗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您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1.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在选择实验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疾病的发展机制和目标治疗的具体需求。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和猴子等。

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因为其遗传工具和疾病模型都非常丰富。

然而,对于某些疾病,如果小鼠模型无法很好地模拟人类疾病的特征,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更相似的动物模型。

2.选择合适的基因转导载体基因治疗通常涉及将期望的基因引入患者的细胞中。

在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基因转导载体非常重要。

具体的选择因素包括负载量、转导效率和转导特异性等。

常见的基因转导载体包括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和质粒等。

3.优化基因治疗向量的表达为了使基因能够在目标器官或组织中稳定表达,需要对基因治疗向量进行优化。

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启动子选择、副本数和转移效率等。

启动子的选择应考虑目标组织的特征和需求,而副本数的调控则可以通过调整基因治疗载体的浓度等方法实现。

此外,也可以通过改变基因治疗向量的结构来提高转移效率。

4.验证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在建立基因治疗实验动物模型之后,需要进行充分的验证以确保其可靠性。

验证的内容可以包括疾病模型的真实性、基因治疗载体的转导效率和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等。

通过这些验证步骤,可以确保使用的动物模型足够可靠并符合研究的目的。

5.监测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在进行基因治疗研究时,需要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治疗效果可以通过基因表达水平、病理学和生物学指标等进行评估。

而对治疗的安全性评估则包括体重变化、脏器组织损伤等方面。

Dicer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Dicer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cnt ce ier e ,p r e n e jce t u e ua dpo ula yoe rd c rng ncmi T ei e td osut r d,l ai d ui da dt ni e tdi osp mvlt rn c rzgtst po u et se i c n z i f h n n e e o a e. h n ce j
维普资讯
20 0 8年 8月 第 l 6卷 第 4期
中 国实 验 动 物 学 报
AC A l B T A ORA TORI UM ANI MALI CI NT A I CA S S E I S NI
A gs,0 8 u ut2 0
V0 . 6 N . 】 1 o 4
【 摘要 J 目的 建立 Dc 1 ir 转基 因小 鼠模 型。方 法 构建 pD A .-i r 转基 因构 件 , e c N 3 1Dc l e 经酶切 、 化后通 过 纯
显微 注射 方法 导 入 B F D 1小 鼠受 精 卵 原 核 并 移 植 到 同 期 受 孕 的 IR受 体 母 鼠 输 卵 管 内 。 出生 后 仔 鼠 用 P R 和 C C Suhr 法 检 测 鼠尾 D A 鉴定 基 因 型 , 过 免疫 组 化 检 测 D e1 因 表 达 。结 果 显 微 注 射 12枚 卵 , 植 l9 ot n方 e N 通 c ir 基 7 移 l
zg tswee ta s lne n oteo iu to s u o rg a tmie.T eg n tp fta s e i o n e r d n ie yPCR n y oe r r n pa td it h vd c fp e d p e n n c h e oy e o rn g ncfu d r wee ie tf d b s i ad S ute bo . T e e pe so s o hu n Die I poen i t e t s e o te ta s e i mie we d tce b o h r n l t h x rs in f ma c r r ti n h i u s f h r n g nc s c e r ee tG e ,W ANG n , YU n ,ZHOU h n -a L a — a g Zh・ o g , Fe g W i Yi g Ya g S e gl i I Zh o y n .

转基因小鼠制备方法

转基因小鼠制备方法

转基因小鼠制备方法一、引言转基因小鼠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中,使其表达或缺乏特定基因,从而研究基因功能、疾病模型等方面的动物模型。

转基因小鼠制备方法是实现转基因小鼠研究的重要步骤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技术。

二、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一般步骤1. 选择目标基因和载体转基因小鼠制备的第一步是选择目标基因和适当的载体。

目标基因可以是外源基因、特定基因的突变体或基因敲除。

载体通常是带有选择标记(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目标基因的质粒。

2. DNA构建在DNA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目标基因和选择标记基因插入到载体的适当位点上。

这可以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连接、PCR扩增等方法实现。

构建完成后,需要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

3. 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ES细胞)转基因小鼠制备中常用的方法是利用ES细胞技术。

首先,从小鼠胚胎中获得内源性干细胞(ES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

然后,将构建好的转基因载体导入ES细胞中,通过抗生素筛选获得带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ES细胞克隆。

4. 转基因小鼠制备转基因ES细胞的制备完成后,可以进行转基因小鼠的制备。

这一步骤通常有两种方法:内源性重组和外源性重组。

内源性重组是将转基因ES细胞注射到小鼠早期胚胎中,使其整合到小鼠的生殖细胞中,从而获得转基因小鼠。

外源性重组是将转基因ES细胞直接注射到小鼠的细胞团中,形成转基因胚胎,再将转基因胚胎移植到雌性小鼠子宫中,使其发育成为转基因小鼠。

5. 转基因小鼠鉴定转基因小鼠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鉴定。

通常采用PCR、Sou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转基因小鼠是否成功表达目标基因。

三、常用技术1. CRISPR/Cas9技术CRISPR/Cas9是一种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精确地对基因组进行编辑。

通过CRISPR/Cas9技术,可以直接在小鼠胚胎中进行基因编辑,从而制备转基因小鼠。

转基因小鼠的构建

转基因小鼠的构建

转基因小鼠的构建
转基因小鼠的构建主要涉及到显微注射法或利用DNA转座子系统提高转基因的表达阳性率。

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1.准备阶段:选择适合构建转基因小鼠的受体小鼠,如7~8周龄雌性小鼠,并进行相应的生理调整,
如注射PMSG和HCG。

2.受精卵的获取:通过手术从供体小鼠的输卵管中取出受精卵,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

3.转基因操作:在显微镜下,将线性化的外源DNA片段或构建到转座子质粒中的外源待表达的DNA
片段,通过显微注射法直接注入到受精卵的原核中,使外源基因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中。

4.受体小鼠的准备:将受体小鼠麻醉后,进行受精卵的移植。

5.转基因小鼠的筛选和鉴定:通过PCR等方法对转基因小鼠进行筛选和鉴定,确认外源基因已经成
功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中,并且能够过量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转基因小鼠的构建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需要遵守相关的伦理和法规。

因此,在进行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前,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并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指导原则。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1.计划设计:首先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基因的功能。

根据目的,选择适合的转基因策略。

2.构建转基因载体:根据研究对象基因的序列,设计合成含目标基因的转基因载体。

一般可选择质粒、病毒载体或者合成RNA/DNA方式构建转基因载体。

3.构建胚胎干细胞(ES)或受精卵DNA库:通过开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式,从小鼠胚胎组织中制备出RNA,然后利用逆转录酶将RNA转化成cDNA;之后,利用特定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中,最终构建ES细胞库或者受精卵DNA库。

4.转染、筛选和克隆:将所构建的转基因载体导入到ES细胞或者受精卵中,使其整合到其基因组中。

然后,采用药物筛选、DNA分子标记、PCR和Southern blot等方法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获得含有目标基因的ES细胞克隆或者转基因小鼠胚胎。

5.基因敲除或添加:6.培养和培育:将获得的转基因ES细胞或者受精卵注入到养殖母鼠子宫中进行妊娠,然后等待幼鼠出生。

根据需要,可将转基因小鼠进行进一步培养、繁殖和鉴定。

为了进行转基因小鼠的后代繁殖,需要对转基因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和表型分析。

7.基因鉴定和表型分析:通过PCR、Southern blot、Western blot、RT-PCR或者其他的基因鉴定技术,对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进行鉴定。

同时,可以通过行为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方法对转基因小鼠进行表型分析。

8.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对表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图表或者进行统计学分析。

根据实验设计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并得出相关结论。

总结起来,转基因小鼠制备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实验过程。

通过设计转基因载体、构建DNA库、转染和克隆、培养和培育小鼠以及基因鉴定和表型分析,可以成功制备目标基因转基因小鼠,并用于研究其功能、调控机制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

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制备转基因小鼠的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的基因组中。

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目标基因:根据研究需求选择要导入小鼠基因组的外源基因。

这个外源基因可以来自其他物种,也可以是已存在于小鼠中但表达量较低的基因。

2. 构建质粒:将选择的目标基因与载体DNA(如质粒)连接。

质粒通常含有特定的启动子、终止子和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检测和筛选成功导入外源基因的小鼠。

3. 体外培养:将构建好的质粒导入细胞培养物中,利用细胞的自身复制和修复机制,使质粒与小鼠细胞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小鼠的基因组内。

4. 选择性筛选:为了筛选成功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胞,可以添加抗生素等选择性标记物质,只有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能够存活下来。

5. 胚胎干细胞注射:将筛选出的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注射到小鼠的早期胚胎中。

这些细胞会参与胚胎发育,在小鼠的成体组织中形成细胞系,继续表达外源基因。

6. 交配和繁殖:将带有外源基因的小鼠进行交配和繁殖,使外源基因在小鼠种群中得以传递和稳定遗传。

通过以上步骤,外源基因成功导入小鼠基因组,并表达在小鼠的细胞和组织中,从而达到制备转基因小鼠的目的。

小鼠转基因技术流程

小鼠转基因技术流程

小鼠转基因技术流程ES细胞打靶在小鼠ES细胞中,利用同源重组原理(也就是核苷酸序列在两个相似或相同的DNA 分子之间交换的基因重组),获得带有研究者预先设计的遗传修饰的中靶ES细胞。

经过遗传修饰的ES细胞仍然保持分化的全能性,可以发育为嵌合体动物的生殖细胞,使得经过修饰的遗传信息经生殖系遗传,最终获得基因修饰小鼠模型。

发展至今,仍是最为经典、可靠的小鼠基因修饰或编辑技术。

目前南模生物可提供3种遗传背景的小鼠ES细胞:C57BL/6,129/S6,B6;129。

可用于获得以下类型小鼠模型:•基因敲除•条件性基因敲除•KO first•基因敲入•点突变•条件性点突变•定点基因过表达•人源化南模生物会对每个项目进行分析与评估,综合时间与风险因素从而选用最合适的技术(ES 细胞打靶或CRISPR基因编辑)。

联系我们,与南模生物的技术顾问讨论如何应用ES细胞打靶技术获得您的动物模型吧!利用ES细胞打靶技术获得小鼠模型的一般流程1.设计并构建同源重组载体2.将同源重组载体转入小鼠ES细胞中3.筛选并验证中靶的阳性ES细胞克隆4.将阳性ES细胞注射到小鼠囊胚腔中5.将注射后的小鼠囊胚移植到假孕母鼠子宫内6.获得并筛选验证阳性嵌合体小鼠F07.阳性F0通过与野生型小鼠或FLP小鼠交配获得F1代杂合子小鼠CRISPR基因编辑CRISPR / Cas9核酸酶系统需要两个组分:用于切割靶序列的Cas酶和与20个碱基对(bp)的靶序列结合指导RNA(sgRNA)。

利用靶点特异性的sgRNA 指导 Cas9 核酸酶在基因组上的特定靶点进行DNA双链剪切。

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可导致移码突变,实现基因敲除(KO);通过同源重组修复(HR)可将外源片段整合到基因组指定位点(KI)。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基因打靶方法相比,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

•打破对小鼠遗传品系的限制,实现不同遗传背景或在已有基因修饰小鼠模型基础上的基因编辑。

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转基因小鼠的原理转基因小鼠是指在小鼠的基因组中加入外源基因,使其表达外源基因或改变原有基因的表达方式和水平。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生物学和疾病研究中。

转基因小鼠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基因选择、基因构建、胚胎干细胞筛选和基因引入。

首先,在进行转基因小鼠研究之前,必须明确所需研究的基因以及其功能。

研究者可以选择与所研究功能相关的已知基因,或是通过基因信息库筛选潜在的新基因。

基因选择的关键在于确定所选择的基因与研究目标之间存在关联性,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后,将选定的目标基因构建成基因表达载体。

这一步骤包括将目标基因与适当的启动子、终止子和其他调控元件连接,以实现该基因的稳定和可控表达。

其中,启动子是指调控基因表达的启动信号来源,而终止子是标志基因表达终止的信号。

此外,还需要添加标记基因如荧光蛋白等,以便对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和筛选。

接下来,利用胚胎干细胞技术将构建好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小鼠胚胎干细胞中。

胚胎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将载体导入到胚胎干细胞中后,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和筛选标记基因,可以得到含有目标基因构建的转基因胚胎干细胞群。

最后,将转基因胚胎干细胞群经过特定的胚胎移植技术引入母体小鼠中,使其发育成为转基因小鼠。

转基因小鼠可以通过筛选基因进行鉴定和识别,如PCR或Southern blot等技术。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者可以获得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并通过对其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在生物学和疾病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总的来说,转基因小鼠的原理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中,改变其基因表达方式和水平,从而实现对目标基因功能的研究。

这一技术的应用广泛,既可以用于探索基础生物学问题,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人类疾病。

肿瘤小鼠造模方法

肿瘤小鼠造模方法

肿瘤小鼠造模方法肿瘤小鼠模型是研究肿瘤发展、治疗和预防的重要工具。

通过模拟人类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特征,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肿瘤小鼠造模方法。

1. 异种移植模型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用的肿瘤小鼠模型。

它通过将人类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移植到小鼠体内形成肿瘤。

该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的生长、转移、侵袭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

在异种移植模型中,首先需要获取人类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样本。

常用的来源包括人类肿瘤细胞株、肿瘤切片、肿瘤移植瘤等。

然后,将这些样本注射到小鼠体内,通常是通过皮下注射、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

注射后,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并进行影像学检测以评估肿瘤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2. 转基因小鼠模型转基因小鼠模型是通过改变小鼠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使其表达或缺失某种特定基因,从而模拟人类特定基因异常引起的肿瘤。

这种模型常用于研究特定基因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制备通常分为两个步骤:基因敲除和基因敲入。

基因敲除是指将目标基因从小鼠基因组中彻底删除,而基因敲入是指将目标基因导入小鼠基因组中,使其表达或缺失。

基因敲除通常采用胚胎干细胞技术。

首先,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获得小鼠胚胎干细胞,然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目标基因从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删除。

最后,将这些基因敲除的胚胎干细胞注入到小鼠的早期胚胎中,使其发育成为具有目标基因敲除的小鼠。

基因敲入通常采用质粒转染、病毒载体转染或基因修复等方法。

通过以上方法,将目标基因导入小鼠的基因组中,使其表达或缺失。

这种模型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专业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支持。

3.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予小鼠特定的诱癌物,如化学物质或药物,来诱发肿瘤的形成。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某些环境因素或生理机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在化学诱导模型中,首先选择合适的诱癌物,如DMBA(二甲基苯并[a]芘)、DEN(二乙胺)等。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如何进行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是癌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治疗策略以及评估新的抗癌药物。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的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

肿瘤模型建立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移植方法、化学物质诱导方法和遗传工程方法。

一、人工移植方法:1.将人类肿瘤细胞、移植物肿瘤组织或细胞株移植到小鼠体内,可以通过裸鼠或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建立人类肿瘤模型。

当细胞或组织取出并经过相关处理后,通过给小鼠注射或将其移植到小鼠体内,研究人类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2.移植人体肿瘤片段。

3.使用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如裸鼠、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等,可以接受外源组织移植而不会引发排斥反应。

二、化学物质诱导方法:1.化学物质诱导肿瘤模型是通过给予小鼠致癌物质或诱导剂来诱发肿瘤发生。

2.应遵循相关伦理原则使用易获得且时间成本低的致癌物质。

3.诱导剂可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小鼠,如口服、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

4.对于使用化学物质诱导的肿瘤模型,需要在给药期间和给药后对小鼠进行定期观察和血液检测,以评估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三、遗传工程方法:1.遗传工程方法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特定肿瘤相关基因引入小鼠体内,例如,通过敲除或激活肿瘤抑制基因或癌基因等,产生特定类型的肿瘤模型。

2.通过基因敲除、敲入或点突变技术,可改变小鼠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模拟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确定小鼠肿瘤模型建立成功后1.观察和检测小鼠是否出现明显的肿瘤体积增大和质地变硬等症状。

2.定期观察小鼠的体重变化,以评估肿瘤对小鼠健康状况的影响。

3.使用体重表、肿瘤质量表等测量工具定期测量肿瘤体积,以评估肿瘤生长速度。

4.进行组织学检测,通过活体组织活检或解剖后进行病理学检测,以确定肿瘤种类和分级。

5.对肿瘤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生物学检测等,以确定肿瘤的分子特征。

总结:建立和鉴定小鼠肿瘤模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转基因小鼠原理

转基因小鼠原理

转基因小鼠原理
转基因小鼠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的基因组中,使其具备某种特定的基因表达或功能。

下面将介绍转基因小鼠的原理。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外源基因的选择: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具有特定表达或功能的外源基因。

这些基因可以来自于同一物种的其他个体,也可以来自于不同物种。

外源基因通常与标记基因(如荧光蛋白)连在一起,以便在小鼠体内进行检测或追踪。

2. 载体构建: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合适的载体中。

这个载体通常是一个环状DNA,能够在细菌中进行复制。

载体还包括选择
性标记基因,用于筛选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菌。

3. 载体的导入:将构建好的载体导入到干细胞中。

这一步通常通过细菌转化或化学方法实现。

被导入的载体被融合到小鼠的染色体中,成为其基因组的一部分。

4. 选代与筛选:经过导入外源基因的干细胞进一步进行培养和筛选,确保外源基因被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5. 建立转基因小鼠系:通过转基因小鼠的选择性繁殖,建立稳定的转基因小鼠系。

这些小鼠在其体细胞中都带有外源基因。

通过以上步骤,转基因小鼠就能够被制备出来。

这些小鼠可以被用于研究基因与某种生理或疾病相关的功能和表达。

转基因
小鼠的制备对于科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构建方法

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构建方法
基因的条件性敲除可选择在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时间进行基因敲除或敲入
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构建方法
(1)敲除小鼠(C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PR/Cas9):基因的完全敲除,风险是有可能胚胎致死。(2)条件性敲除小鼠(Cre/LoxP):基因的条件性敲除,可选择在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时间进行基因敲除或敲入。推荐指数:★★优点:可对小鼠基因进行操作,模拟基因突变的肿瘤发生过程。缺点:贵操作复杂,周期长。适用研究:基因突变导致的肿瘤发病机制,肿瘤发生转移和药物研究。获取方法:可以自己构建(难度大),也可以购买已有的商业化小鼠或定制。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

转基因小鼠制备实验方法1、选取7~8周龄雌性小鼠,阴道口封闭,作为供体,下午3:00左右,每只小鼠腹腔注射PMSG(10 IU)。

2、 47~48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HCG(0.8 IU),并与正常公鼠合笼;另取数只适龄母鼠(2月龄以上)作为受体,阴道口潮红,与结扎公鼠合笼。

3、第二天上午9:00前观察供体、受体,有精栓者拿出备用。

受体笼拿出作好隔离措施。

4、10:30左右,断颈处死供体,手术取出整个输卵管,放入透明质酸酶~0.3mg/M2液中。

显微镜下,用镊子撕开输卵管壶腹部,受精卵随同颗粒细胞即一同流出。

5、仔细观察放在透明质酸酶M2液中的受精卵,当受精卵周围的颗粒细胞脱离时,将受精卵吸出,放入M2液中洗涤,最后放在M16液中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6、在显微镜下观察,挑选细胞饱满,透明带清晰,雄原核清晰可见的受精卵待用。

7、安装持卵针和注射针,使其末端平行于载物台,在凹玻片的中央滴入一滴M2液,覆盖石蜡油,移入待注射的受精卵。

DNA在注射针中的气泡应在先前全部弹走。

8、在高倍镜下,将注射针轻触持卵管,使DNA缓慢流出并控制其流量;反复吹吸受精卵,使其处于最佳位置,将注射针刺入受精卵的雄原核,直至看到原核膨大即退出。

将注射过的和未注射过的受精卵上下分开放置,不致于混搅,注射完毕后,放入5% CO2,37C0培养箱培养。

9、将受体麻醉,注射计量为1%戊巴比妥钠0.01ml/g,腹腔注射。

手术取出卵巢连接输卵管,用脂肪镊固定,在显微镜下找到输卵管开口。

吸取注射后经培养成活的受精卵,吸取方法是先吸一段较长的M2,吸一个气泡,然后吸取受精卵,尽量紧密排列,再吸一段液体,吸一个气泡,再吸一段液体,共四段液体三个气泡。

除较长的那段液体,其余的液体大致1cm 左右,气泡0.2cm左右。

将移植管口插入输卵管口,轻轻将移植管内的液体吹入,看到输卵管壶腹部膨大并清晰地看到三个气泡,即移植成功。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流程图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流程图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流程图
1974年,Rudolf Jaenisch通过将SV40 病毒的DNA注射到小鼠的囊胚中,创造了第一只携带外源基因的小鼠。

后来又有研究人员把Murine leukemia病毒注射到小鼠胚胎得到了能通过生殖系统稳定遗传的小鼠,并且外源基因能在后代中稳定表达。

这些能稳定遗传且表达外源基因的小鼠即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转基因小鼠。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方法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技术主要有两类,DNA原核显微注射法和胚胎干细胞囊胚显微注射法。

DNA原核显微注射法通过显微操作仪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受精卵,使外源基因整合到DNA中,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转基因小鼠的制备流程图。

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构建方法

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构建方法

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构建方法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是一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变小鼠基因组的方法,以研究基因在生物体发育、生理和疾病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

下面是关于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构建方法的十条详细描述:1. 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导入方法:将经过基因编辑的ES细胞注射到小鼠早期胚胎中,使其发育成含有编辑基因的小鼠体。

2. 胚胎干细胞(ES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将小鼠胚胎中的干细胞分离出来,进行基因编辑后体外培养并转移到小鼠胚胎中,培育出基因编辑小鼠。

3. 基因敲除方法:使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设计合适的寡核苷酸序列并导入小鼠胚胎,通过切割和删除目标基因,实现基因敲除。

4. 基因突变方法: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直接在小鼠基因中引入点突变或插入突变,使其产生突变株。

5. 转基因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胚胎细胞,并使其嵌入细胞基因组,从而使小鼠表达外源基因。

6. 基因表达调控方法: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设计合适的寡核苷酸序列并导入小鼠胚胎细胞,以实现对基因的过表达或下调。

7. 基因标记方法:使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在小鼠基因中插入标记基因,如荧光蛋白,以便对基因表达进行可视化和追踪。

8. 基因互补方法: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将外源基因导入小鼠胚胎细胞,使其与已有基因相互补充或修复,从而恢复基因功能。

9. 基因组工程方法: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在小鼠基因组中引入大片段DNA,如全基因组范围的基因敲除、替换或插入。

10. 利用转基因碰撞方法:将两个具有特定基因敲除或表达的小鼠品系交配,使它们的后代同时具有两个基因的敲除或表达,从而模拟一种基因缺失或改变的状态。

这些方法都是对基因编辑小鼠模型构建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变小鼠基因组,从而研究基因功能和机制。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选择方法,并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进行优化和改进。

2023年关于1小鼠cre原理

2023年关于1小鼠cre原理

小鼠cre原理小鼠cre原理是一种重要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特定类型细胞中的基因靶向突变,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来研究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变化。

本文将从小鼠cre原理的背景、实施方法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小鼠cre原理来源于细菌λ噬菌体的遗传遗传系统,通过融合细菌λ噬菌体cre基因与特定的转基因小鼠中的目标基因,可以在特定类型细胞中实现基因靶向突变。

cre酶是一类重组酶,可以通过结合特定的DNA序列(loxP位点)来切割DNA链,从而引发DNA重组并导致基因突变。

二、实施方法小鼠cre原理的实施需要进行两个主要步骤:建立转基因小鼠和使用小鼠cre酶进行基因突变。

1. 建立转基因小鼠首先,通过克隆技术将cre基因与目标基因进行融合,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序列。

然后,将这个重组DNA序列导入胚胎干细胞中,通过胚胎解剖学的方法将这个重组DNA序列导入小鼠胚胎中。

最后,将转基因胚胎植入母鼠子宫中进行孕育,从而获得转基因小鼠。

2. 使用小鼠cre酶进行基因突变在获得转基因小鼠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激活cre酶来实现基因突变。

首先,在特定类型细胞中表达cre酶,使其与目标基因的loxP位点结合。

当loxP位点两端的DNA链被切割后,就可以进行DNA重组。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重组方式来实现目标基因的突变,如基因敲除、基因拼接、基因位点交换等。

三、应用前景小鼠cre原理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实现特定类型细胞中目标基因的突变,从而深入研究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此外,小鼠cre原理还可以用于模拟人类疾病的基因突变,从而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以及相关药物的筛选等方面。

小鼠cre原理不仅在基础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还在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特定基因的靶向突变,可以深入研究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肿瘤动物模型常用建立方法

肿瘤动物模型常用建立方法

肿瘤动物模型常用建立方法肿瘤动物模型是用于研究和测试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工具。

建立适当的肿瘤动物模型对于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1. 移植瘤模型:这是最常见和简化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之一。

它涉及在动物体内或体外移植人类或动物来源的肿瘤细胞株。

这些细胞可以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得到,并在实验室中培养。

移植瘤模型的优点是易于建立和控制,但它不能反映肿瘤的整个发展过程。

2. 转基因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是通过将特定的基因突变导入小鼠或其他动物体内来模拟肿瘤。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是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也可以是具有肿瘤形成潜能的其他基因的突变。

转基因模型可以提供更真实的肿瘤发展和治疗反应,但其建立过程相对复杂和耗时。

3. 化学诱发模型:这种方法通过给动物暴露于化学物质,如化学致癌物质或腺病毒,来诱发肿瘤的发生。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引起DNA损伤或基因突变,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化学诱导模型可以提供与人类肿瘤相似的病理特征,但其应用范围受到化学物质的选择和剂量的限制。

4. 遗传模型:遗传模型使用特定品系的小鼠或其他动物,这些动物因其自身的遗传缺陷而具有高发生肿瘤的风险。

这些遗传模型可以是自然突变品系,也可以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引入的遗传缺陷。

遗传模型可以提供对特定肿瘤类型和易感因素的研究,但其适用范围受到特定品系的限制。

以上是常见的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肿瘤动物模型对于取得可靠的研究结果至关重要。

不同模型的优劣势需要综合考虑,并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制作步骤及方法

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制作步骤及方法

转基因动物模型的制作步骤及方法
(1)复制方法主要采用转基因技术建立该模型。

(2)模型特点目前已制备成功的PD遗传模型主要有α-synuclein转基因小鼠和转基因果蝇。

高表达人类α- synuclein的转基因小鼠具有PD的部分特征,如纹状体DA神经末梢丢失,在胞浆有α-synuclein 和ubiquitin阳性的包涵体形成,运动功能障碍。

这些转基因小鼠包涵体与人类Lewy小体有差别,主要表现在缺乏纤维样结构特征。

有时在细胞核内也可见到包涵体,这与人类PD明显不同。

一些转基因小鼠只有包涵体形成和运动功能障碍但无DA能神经元变性,这些小鼠脑干运动神经元病变更明显。

还有一个现象是野生型与突变型转基因小鼠病理改变基本一样。

α- synuclein转基因果蝇具备PD的一些重要特征,包括DA能神经元缺失,神经细胞内包涵体形成,运动功能障碍等。

由于果蝇的遗传规律研究较透彻加上寿命较短,这一模型对了解某些新蛋白在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

(3)比较医学多数PD为散发,遗传因素不起主要作用。

在PD人群中家族性PD占少数的病例,其遗传因素起关键作用,目前至少已发现两个家族性PD致病基因,包括α-synuclein和Park in。

可表达与PD发病有关的野生或突变基因的转基因动物,可作为PD遗传模型,用于相关致病基因的致病机制、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最新 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精品

最新 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精品

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进展HBV感染动物模型的发展对理解病毒复制、疾病发病机理,尤其是对鉴定HBV感染治疗的候选药物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肝细胞癌是全球范围内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进展迅速、易于复发转移,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对于肝癌的发病机制也亟待进一步阐明。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的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为肝癌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结合经典研究与近年进展,对常用肝癌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模型特点、特别是应用研究状况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肝细胞癌;转基因;小鼠模型引言:1.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2012年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位居肿瘤第五位,死亡率高居肿瘤第二位[1]。

严峻的临床诊治形势对HCC发生及转移机制研究提出迫切需求,HCC相关机制的深入阐释对HCC早期诊断、药靶研发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HCC致病因素多,病程复杂,涉及通路广,因此研究难度较大,其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2.动物模型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在HCC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化学诱导、原位异位移植及转基因等方法在目前HCC动物模型构建中较为常用。

转基因动物模型与其他常用HCC动物模型相比,在研究特殊基因在H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或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与肝脏特异性致癌物之间的关系中具有独特优势,迅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近年来常用的HCC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分类介绍,并对其在HCC相关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HCC转基因动物模型概况转基因动物模型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或敲除动物体内特定基因,从而影响动物性状表达并产生稳定遗传修饰的动物模型。

1982年,Gordon等[2]首次利用显微注射法成功构建转基因小鼠,此后转基因动物模型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8月第16卷 第4期中国实验动物学报ACT A LABORAT ORIUM ANI M A LIS SCIE NTIA SINICA August ,2008V ol.16 N o.4研究报告Dicer 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郑志红1,高峰2,杨葳1,汪瑛1,于洋1,周生来1,李兆阳1,吕相川1,张梅英1,王禄增1(1.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沈阳 1100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阳 110001) 【摘要】 目的 建立Dicer 1转基因小鼠模型。

方法 构建pcDNA3112Dicer1转基因构件,经酶切、纯化后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导入BDF1小鼠受精卵原核并移植到同期受孕的ICR 受体母鼠输卵管内。

出生后仔鼠用PCR 和S outhern 方法检测鼠尾DNA 鉴定基因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Dicer 1基因表达。

结果 显微注射172枚卵,移植119枚卵于3只受体输卵管中,2只怀孕,共产仔15只,经PCR 检测获得6只阳性鼠,S outhern 检测6只均为阳性。

对S outhern 检测阳性转基因小鼠子代进行RT 2PCR 检测和免疫组化分析证明Dicer1基因在肝脏、肾脏、肺内均有表达。

对腹腔肿胀的转基因阳性1号鼠解剖发现肝脏、脾脏明显增大,胚胎发育异常。

结论 成功建立Dicer 1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DICER 1基因功能及miRNA 的表达及功能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 Dicer 1;显微注射法;转基因小鼠【中图分类号】R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847(2008)0420258203Establishment of a Dicer 1Transgenic Mouse ModelZHE NG Zhi 2hong 1,G AO Feng 2,Y ANG Wei 1,W ANG Y ing 1,Y U Y ang 1,ZH OU Sheng 2lai 1,LI Zhao 2yang 1,LU X iang 2chuan 1,ZH ANG Mei 2ying 1,W ANGLu 2zeng 1(boratory Animal Center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China ;21The First A ffiliated H 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1,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establish a Dicer 1transgenic m ouse m odel.Methods pcDNA3112Dicer1construct was constructed ,linearized ,purified and then injected into superovulated pronuclear zyg otes to produce transgenic mice.The injected zyg ote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the oviduct of pseudopregnant mice.The genotype of transgenic founder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and S outhern blot.The expressions of human Dicer 1protein in the tissues of the transgenic mice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 esults 172zyg otes were injected and 119zyg ote cell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oviducts of 3recipients.15viable offsprings were born from 2of the 3recipients.G enomic DNA from baby tails was extracted.PCR and S outhern blot were used to identify transgenic founders of Dicer 1,and showed 6of the 15offsprings were positive transgenic mice of Dicer 11Dicer 1was expressed in the liver ,kidney and lung.Conclusion Dicer 1transgenic mice have been established success fully.The m odel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of Dicer gene func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RNA.【K ey w ords 】 Dicer1;M icroinjection ;T ransgenic mic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36;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辽科发[2005]36号。

[作者简介]郑志红(1969-),女,研究方向:实验动物转基因与基因敲除。

E -mail :zhihongzheng @1631com[通讯作者]王禄增。

E 2mail :wanglz @1631com DICER 1基因与表观遗传调控密切相关,是2000年被克隆的,定位于人染色体14q32113,编码蛋白属于RNA 酶Ⅲ家族[1],在许多组织中广泛表达。

其功能是将具有颈环结构的RNA 或双链RNA剪切成长约21个碱基的成熟miRNA (或siRNA )[1]。

DICER 1蛋白是成熟miRNA 产生所必需的酶,DICER 1基因异常可导致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miRNA 表达异常,DICER 1基因敲除的小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发生死亡[2],无法通过敲除来详细研究该基因的功能。

由于DICER 1基因是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基因,建立DICER 1转基因小鼠模型对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方法111 Dicer 1基因克隆及转基因构件制备按Dicer 1mRNA 序列设计正、反向引物,以MK N45(胃癌细胞系)细胞cDNA为模板,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纯化后连接到pMD182T载体上,将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后进行质粒扩增并测序。

测序结果正确的pMD182T2Dicer用HindⅢ和K pnⅠ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并连接到pEG FP2C3载体的HindⅢ和K pnⅠ位点,转化、筛选并测序鉴定。

所得阳性克隆pEG FP2Dicer质粒用HindⅢ和ApaL Ⅰ酶切,回收目的片段与HindⅢ和ApaLⅠ酶切后的pcDNA311连接,经转化、筛选、测序鉴定阳性克隆。

所得到的阳性克隆,用PVUⅠ酶切,1%琼脂糖凝胶电泳,用QI Aquick G el extraction K it试剂盒纯化回收约6100bp长的目的片段。

纯化后DNA溶于microinjection bu ffer(pH714)中,注射浓度为3ngΠμL。

112 供体小鼠的准备及显微注射11211 超排小鼠:选用SPF级BDF1小鼠,于第一天下午15:00腹腔注射PMSG5I UΠkg,46~48h后(第3天)下午14:00腹腔注射HCG5I UΠkg,当日与正常雄鼠1∶1同笼交配,第4天早晨检查阴道栓,见栓的母鼠做为供体鼠。

11212 采集受精卵:将阴道见栓的雌性BDF1小鼠采用颈椎脱位法处死,收集输卵管,在显微镜下将其用镊子撕开使卵团滑出,并加入适量的透明质酸酶消化受精卵周围的颗粒细胞,快速的用M2洗3~5次后在显微镜下记录受精卵数量,随即将其转入隔夜预孵育的M16培养液中,将受精卵置于C O2培养箱待注射。

11213 显微注射:按文献[3]介绍的方法进行显微注射,将注射后状态良好的胚胎在C O2培养箱内孵育30min后移植。

113 胚胎移植用1%戊巴比妥钠0145m LΠ100g腹腔注射将假孕ICR小鼠麻醉,酒精消毒后剪背肾部毛,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取出卵巢、输卵管、子宫,用脂肪镊固定卵巢脂肪垫。

靠近输卵管小弯处剪口,将移卵管从剪口处插入输卵管,将受精卵吹进壶腹部,略停片刻再拔出。

将卵巢、输卵管、子宫复位,缝合创口。

做好移植记录卡片。

114 转基因小鼠PCR检测剪取出生后15d的仔鼠鼠尾015~1cm,用酚、氯仿提取DNA方法提取鼠尾DNA。

引物序列为: F5′2GG C ATGGG AAG AAAT C AG CC23′,R5′2ATTG A TG TG T CC AATGG CCG23′,扩增片段长487bp,PCR 反应条件为:95℃5min;94℃50s→60℃50s→72℃50s,30循环;72℃延伸10min。

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扩增产物。

115 转基因小鼠Southern blot检测PCR检测阳性转基因小鼠及阴性对照鼠基因组DNA(约20μg)用HindⅢ过夜酶切,1%琼脂糖凝胶电泳,经凝胶处理后采用毛吸印迹法使DNA转移到尼龙膜上,用紫外交联的方法使DNA固定于膜上。

用PCR扩增Dicer1基因片段作为探针,32P标记后,纯化探针,进行杂交,洗膜,放射自显影。

116 免疫组化法检测Dicer1基因的表达取转基因阳性1号鼠和C57BLΠ6小鼠心脏、肝、脾、肺、肾脏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备石蜡切片。

使用免疫组化SP试剂盒(迈新公司),进行基因表达检测。

一抗anti2human Dicer (I MGE NEX公司)。

DAB试剂显色,苏木素复染,梯度脱水,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

117 转基因小鼠传代转基因阳性原代鼠与C57BLΠ6小鼠交配繁殖,产生的子代通过PCR检测鉴定,建立转基因阳性小鼠系。

2 结果211 显微注射、移植、产仔情况共注射172枚卵,移植119枚卵,3只受体,其中2(2Π3,66167%)只怀孕,共产仔15只。

212 移植后出生小鼠PCR检测结果PCR检测阳性的子鼠共6只,出生阳性率4010%(6Π15),移植阳性率3102%(6Π119)。

部分结果见图1。

注:M:D L2000marker;+阳性对照(pcDNA3112Dicer1);-空白对照;N:正常BDF1小鼠;1、3、6:转基因阳性鼠;2、4、5、7、8:转基因阴性鼠 图1 部分鼠尾DNA PCR检测结果 N ote:M:D L2000marker;+positive control(pcDNA3112Dicer1plasm id);-control;N:negative control BDF1m ouse,1,3,6:transgenic m ice;2,4,5,7,8:non2transgenic m ice Fig.1 E lectrophoretic results of PCR products of thetransgenic mice213 Dicer1转基因小鼠Southern检测结果对6只PCR检测阳性的Dicer1转基因小鼠S outhern检测均有特异整合目的条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