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说课 吴宝鹏
溶解度说课PPT课件
溶液,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
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食盐,溶液的质量为 。
+ 33gNaCl
20℃ 全溶
100g水
①
+3gNaCl
全溶
②
+3gNaCl
不溶
不饱和,溶液质量133g 恰好饱和
.
溶液质量136g
10
六、教学过程—问题设置,引出概念
问题 1、食盐与KNO3在水二
喝汽水时,开盖冒 泡,喝下打嗝
.
8
六、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出概念
问题 一
20℃时,将20gKNO3加入100g水中,KNO3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
质量为 ,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KNO3又恰好全部溶解,则刚才
的溶液为
溶液,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
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KNO3 ,溶液的质量为 。
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加深对曲线上各“点” 的认识。
问题 引入
概念 分析
知识 深化
巩固 应用
简单的问题,引出一定 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对某物质的溶解能力有 一定限度。
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及课本的知 识引入溶解的曲线的学习
.
7
五、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情景 一
某地区人们冬天在 湖中捞碱,夏天在
小。
使学生明确溶解性的大小需要什么条件,从而为 突破溶解度涵义的难点,埋下伏笔,
.
11
六、教学过程—自主合作,突出重点
自学 提示
阅读P36、1、2自然段后小资料,并讨论, (1)为什么要求温度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 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溶剂量相同?用一杯水和 一盆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 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 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与溶解性有何关系?
溶解度说课PPT课件
西林中学 马兰芳
说课内容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重点难点
5 教学方法
6 教学过程 7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2021
2
一、教材分析
本
课
教 课标要求
学
的
功 能
教材地位
和
地 位
知识内容
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
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了纽带的作用,既是上 节饱和溶液的延续,又为接下来学习“酸、碱、 盐”相关知识做铺垫。
50 40
. 30
. .20
10
202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温16度90 /℃100
六、教学过程—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溶解度曲线“点”含
义
溶
解
度
\
克
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 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c
●
曲线上的点:
b
表示物质在20
●●
该点所示温度
a
下的溶解度1。0
湖边晒盐
情景 二
喝汽水时,开盖冒 泡,喝下打嗝
2021
8
六、教学过程—设置问题,引出概念
问题 一
20℃时,将20gKNO3加入100g水中,KNO3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
质量为
,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KNO3又恰好全部溶解,则刚才
的溶液为
溶液,现在溶液恰好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
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KNO3 ,溶液的质量为 。
为什么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2021
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下册的化学9.2溶解度说课学习教案稿文本
《溶解度》讲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第一感谢市里教研室给我供给一个展现的平台,同时也希望在坐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给我的课多提可贵建议。
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溶解度,下边我将从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的、教课方法、教课过程、教课反省等六个方面进行讲课。
一、教材剖析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自参加的两个“活动与研究”和两个“议论”为线索组织教课过程。
第一个活动后经过议论引入溶解度的看法,再以一个活动稳固和应用溶解度看法,最后经过议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看法。
学生固然关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习,可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各种状态却极少思虑。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必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鉴于以上剖析我以为本课第一课时的要点、难点为以下三点:【要点、难点】1、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研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变3、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应用二、学情剖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固然关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第1 页象比较熟习,可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各种状态却极少思虑。
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习却不必定会解说,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必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因此本节课经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看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三、教课目的鉴于以上剖析,本节课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知识和技术】1、经过实验研究,成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看法,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变的方法,并议论剖析溶解度的看法。
2、认识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并会运用知识解说生活中现象【过程与方法】初步培育活动与研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成立假定→设计方案→着手实验→察看记录→剖析现象→得出结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变是有条件的,逐渐成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看法来对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渐培育由详细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育学生相互协作、友善相处的健康心态。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溶解度》说课稿13、2溶液中教参注明是3课时,我们基本上是这样来安排这几块内容的:1、物质的溶解性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物质的溶解度;3、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及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
而其次课时物质的溶解度也是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课堂教学的容量比较大,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上的流程都很清楚,我的教学方法也不是最敏捷。
所以借此机会和各位老师沟通一下,来突破自己的瓶颈问题。
首先我谈谈自己对教材的一些相识和看法。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三个主要内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即溶解度曲线的学问。
后面还有一部分关于利用溶解度计算的内容我们是放在下一课时讲的。
这三部分的主体都是溶解度,是学生对溶解相识的一个跨越,是从能溶不能溶到能溶多少的一个由性到量的跨越,我们授课时由浅及深,从溶解度的引入到剖析理解溶解度的含义,而溶解度与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关系,其实是对溶解度引入的意义的一个巩固,让同学们更清晰“度”的重要性。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是我沿用以前的说法,教材中只是提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状况,2句话。
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还通过一个曲线显示气体溶解度受压强影响的状况。
以教材的思路看,它供应了简洁的内容和流程,是想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得出一些规律。
然而我们知道有些重要的概念性的学问不是我们说一遍或是学生写一遍就能理解的。
为了加深学生对溶解度的理解我们还要加入一些内容来协助教学主体内容。
二、教学目标分析1、学问与技能(1)理解溶解度含义。
(2)知道并能运用溶解度曲线。
(3)驾驭固体、气体的溶解度改变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于水的过程中,体验比较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改变过程中,运用图表的方法。
(3)培育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实力和分析实力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悟肯定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其实,这一课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都是重点,对学生来说都是难点,而对考试来说没有什么太难的,基本上就是关于溶解度曲线的运用的题目。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教案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什么?本课将学习化学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 本节课与以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本节课是化学溶解度的基础知识,是化学中溶解现象的重要概念。
3. 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是什么?本节课的难点是溶解度的计算方法,重点是化学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二、说教法1. 引出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度?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不能?2. 呈现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等形式,呈现化学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拓展知识通过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4. 讲解方法通过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引导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溶解度?溶解度与溶质溶剂质量的关系是什么?三、说教学活动1. 活动设计① 比较实验: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引导学生分析溶解度的差异。
② 计算实验:通过实验演示或计算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 实施过程①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② 分组探讨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3. 活动总结通过讨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
四、说课时安排1. 介绍化学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10分钟)。
2.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并演示计算方法(15分钟)。
3. 进行比较实验和计算练习(20分钟)。
4. 总结课堂内容,提出思考问题(5分钟)。
五、说课后的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化学溶解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说课稿(人教版):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下册说课稿(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
2.学习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3.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溶解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2.难点:理解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化学下册。
2.教具:投影仪、PPT、实验器材、化学试剂。
3.学生实验记录本和化学实验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1. 概念引入(10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图片和实际物质样品,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溶解度?•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不可以?•有没有办法量化描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2. 溶解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20分钟)•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物质的量。
•测定方法: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然后绘制溶解度曲线。
通过投影仪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测定过程和方法。
3.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20分钟)介绍物质溶解度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温度:温度升高,通常能增加溶解度。
•压力:对固体溶质和液体溶质影响不大,对气体溶质有影响。
•溶剂种类:不同溶剂对同一溶质的溶解度可能不同。
通过实例和实验效果展示不同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20分钟)•绘制方法:在坐标系上绘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曲线特点:通常为正比例关系,但也有例外情况。
通过投影仪展示实例和示意图,引导学生掌握绘制溶解度曲线的基本方法和特点。
5. 综合实验与讨论(30分钟)设计一个综合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总结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种类之间的关系。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提供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和记录本。
6. 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1.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9.2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9.2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和溶质、溶剂的关系;•掌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分析溶解度变化的原因;•能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能够分析曲线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和溶质、溶剂的关系;•掌握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区别;•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分析溶解度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运用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关溶解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归纳法:通过呈现一系列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概念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探究法:通过进行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的过程,加深对溶解度的理解;•图像分析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图像化处理,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引入日常生活中与溶解有关的情境,例如:你们曾经在家中冲咖啡或是泡茶吗?为什么可以通过加入水来使咖啡豆或茶叶溶解?2. 概念引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系列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溶解的概念。
例如:将盐加入水中,观察溶解的过程;•引导学生明确溶质、溶剂和溶液的概念。
3. 理论学习(20分钟)•介绍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定义和区别;•介绍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温度、压强等;•理论学习过程中,适时提问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实验探究(30分钟)•进行溶解度实验,例如:在不同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溶质),记录下每次加盐时的溶解度,最后绘制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曲线;•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5. 图像分析(2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曲线的特点,如曲线的形状、趋势等;•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与何种因素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022年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英东中学的陈国聪,我讲授的课题是“溶解度〞。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第2节《物质溶解的量》的第二课时,包括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是同学们经常接触的一类成分比拟复杂的化学物质,也是同学们比拟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
在上册化学就经常遇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等。
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从化学角度去研究。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酸、碱、盐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去认识溶解度,享受互助的乐趣,来到达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二、说教法授课采用设疑、分组讨论、启发、讲授、归纳、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把教与学统一起来。
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设疑,提问,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
以讨论交流的方法来理解溶解度,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此外,其他各种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得到充分的表达。
三、学法指导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明白:1、在理解溶解度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100g溶剂、到达饱和状态才能确定溶解度。
2、某些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3、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关系4、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四、教学设计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根据以“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为知识线索,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溶解度说课稿PPT课件
使学生明确溶解性的大小需要什么条件,从而为 突破溶解度涵义的难点,埋下伏笔,
2021
11
六、教学过程—自主合作,突出重点
自学 提示
阅读P36、1、2自然段后小资料,并讨论, (1)为什么要求温度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 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2)为什么要求溶剂量相同?用一杯水和 一盆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
50 40
. 30
. .20
10
202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温16度90 /℃100
六、教学过程—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溶解度曲线“点”含
义
溶
解
度
\
克
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 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c
●
曲线上的点:
b
表示物质在20
●●
该点所示温度
a
下的溶解度1。0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从中 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温 溶液 度 状态
20℃ 饱和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
100克 31.6克
溶液质量
131.6克
教师的点拨归纳和巩固练习轻松理解溶解度。
2021
13
六、教学过程—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讨论 交流
阅读P36—P38课本内容,并参照自学提示题 1、溶解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KNO3、NaCl、Ca(OH)2溶解度受温度的 影响情况怎样?
+ 20gKNO3
20℃ 全溶
100g水
①
+3gKNO3
全溶
②
+3gKNO3
《9.2溶解度》教案
《9.2溶解度》教案9.2溶解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锻炼实验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验活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吸引他们对本节课的关注。
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什么是溶解度?怎样计算溶解度?在何种情况下溶质的溶解度会发生变化?2.实验操作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3.知识点概括通过实验活动的引入和实验步骤的讲解,对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概括。
将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从学生的角度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
4.知识点拓展从实际生活中找到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饮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等,让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课堂练习通过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答题练习。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学生实验数据和课堂练习成绩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和个人活动,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教学体会本课教学活动以实验为主,以让学生参与实验、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为目标,既考虑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溶解度说课稿
溶解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溶解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溶解度”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 2 的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第二部分重点讲解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仅对学生理解溶液的组成和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后续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计算等知识也具有铺垫作用。
同时,溶解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如物质的溶解、结晶等,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溶液的形成、溶质和溶剂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溶解度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溶解度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能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3)学会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取相关信息,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2)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形成及相互转化,以及溶解度的测定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9.2溶解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1.硬件资源:
-化学实验室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温度计、天平等
-投影仪、白板
2.软件资源:
-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
-教学课件
-溶解度曲线图表
-实验操作视频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课堂互动平台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案
-习题库
-化学知识科普资料
5.教学手段:
-探究式教学
-实验教学
-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出一定能力,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有效沟通。
3.素质层面:
-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有利于课程学习;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堂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探究精神;
-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表现良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简短介绍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溶解度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溶解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表示方法。
过程:
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包括其影响因素和表示方法。
详细介绍溶解度的曲线及其意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在实际溶液制备中的应用。
3.溶解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溶解度的特性和应用。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溶解度案例进行分析,如药物溶解、食盐溶解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溶解度变化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溶解度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
初中化学《溶解度》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内容,以学生亲身参与的“实验探究”和“讨论”活动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
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本节课的学习为后续研究溶液的质量分数做好了铺垫。
学生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仍缺乏认识。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另外对于化学学科也有了充足的认识,立足于学生这些基本情况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和技能目标: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概念。
并会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实验探究溶液的溶解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基本能力,和实验现象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思维模式。
结合课题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本篇课题的教学重点为: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的难点: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过程。
二、说教法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本篇课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过程引发学生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从特殊到一般得出溶解度的概念。
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小组讨论法与归纳总结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又能相互查漏补缺。
最后归纳总结出溶解度的概念。
四、说教学过程环节一:课题引入我先设计了课堂小实验“蔗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能力的比较”,根据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思考问题: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能无限制的溶解吗?引入课题《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第1课时))说课稿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计划如下:
1.要求学生完成一些有关溶解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布置一个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和分析生活中与溶解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衔接。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以清晰、简洁和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为目标。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1.溶解度的定义和四要素(温度、压力、溶剂、溶质)。
2.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方法和作用。
3.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4.实际问题解答示例。
板书布局将采用逻辑顺序,突出重点知识,并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使知识更加直观易懂。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引导他们构建知识框架,并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注重字迹工整、符号规范,并适时更新板书内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度的变化,如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同一种溶质。
2.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即温度、压力、溶剂、溶质,并通过实验和实例进行解释和阐述。
3.引入溶解度曲线的概念,解释其表示方法和作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溶解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新)人教版化学《溶解度》word(公开课)教案 (16)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响。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开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学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响,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教学过程:【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答复: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
【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创设情境,回忆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
【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答复:二氧化碳与水反响生成碳酸。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在试管内分别滴入食醋、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资料: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信息,试分析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2、你认为紫色石蕊有什么作用?学生思考后答复:1、醋和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2、紫色石蕊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述】像石蕊溶液这样能跟酸或碱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试剂,称做酸碱指示剂。
溶解度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英东中学的陈国聪,我讲授的课题是“溶解度"。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七章溶液第2节《物质溶解的量》的第二课时,包括固体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不可缺少的身边的化学物质,溶液是同学们经常接触的一类成分比较复杂的化学物质,也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类分散体系。
在上册化学就经常遇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等。
学生虽然熟悉溶液和溶解现象,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从化学角度去研究.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酸、碱、盐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2、教学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去认识溶解度,享受互助的乐趣,来达到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二、说教法授课采用设疑、分组讨论、启发、讲授、归纳、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把教与学统一起来。
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设疑,提问,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
以讨论交流的方法来理解溶解度,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此外,其他各种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学法指导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明白:1、在理解溶解度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才能确定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