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合集下载

学案2: 2.2 文化塑造人生

学案2: 2.2 文化塑造人生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2005年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邰丽华率领20位残疾人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这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丰实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能满足人们各种需求
年 级
高二年级
备课小组
高中政治备课组
课型结构
新 授 课
授课标题
2.2文化塑造人生
备课小组意见
导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过程与方法
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B、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2.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 )
A.人创造了文化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D.人的发展就是要会发明创造
6.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只有爱迪生说:“我这一生行将结束。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在世的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这段话表明( )

《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文化塑造人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理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理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从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热爱,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教学难点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具有感染力的文化艺术作品片段,如一首动人的音乐、一幅精美的绘画或一段精彩的文学朗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文化塑造人生。

(二)讲授新课1、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展示一些能够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文化作品,如文学、艺术、音乐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欣赏这些作品时的感受和体验。

(2)讲解丰富精神世界的表现:优秀文化能够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1)讲述一些能够激发人们精神力量的文化故事或案例,如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体育健儿的拼搏精神等。

(2)分析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介绍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阐述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某部文化作品是如何丰富你的精神世界的。

《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文化塑造人生》教案

《文化塑造人生》教案1、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11 理解文化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12 掌握优秀文化在塑造个人精神层面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12 能力目标121 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3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132 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影响。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4、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体现文化对人生有重要影响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

42 讲授新课421 讲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列举一些文学、艺术作品等,说明它们如何丰富人们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体验。

举例一些鼓舞人心的文化作品或事迹,分析它们如何激发人的斗志和勇气。

423 讲解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阐述文化在个人道德、智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4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自己所经历的优秀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5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优秀文化如何塑造自己人生”的短文。

5、教学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反馈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学案21: 2.2 文化塑造人生

学案21: 2.2 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塑造人生一、知识目标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存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文化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客观地、联系地、历史地、辩证地剖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展现优秀文化作品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感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体认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接受优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教学模式】教与学一体化,有效课堂;老师引导、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预习案『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本框题内容,自主完成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3分钟检查点评。

(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1、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2、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二)增强精神力量1、原因:2、中共代表的先进文化的作用:(三)促进人的发展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2、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3、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第二部分探究案『课堂学习』学习小组共同研讨、集中展示成果。

课堂25分钟完成本案内容。

探究一:文化塑造人生,这里所讲的文化是什么文化?而人是被动的接受文化的影响、塑造吗?探究二:你能否区分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有何区别?探究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第三部分检测案『课堂检测』本节课知识的过关与巩固。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章节教案:2.2 文化塑造人生.doc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3章节教案:2.2  文化塑造人生.doc

2.2感受文化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体会文化塑造人生的能力,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发展。

【教学重难点】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自学引导法、案例探讨法、分析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学做思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导学:展示材料《长恨歌》《白鹿原》《马桥词典》《许三观卖血记》《活着》《九月寓言》《心灵史》《文化苦旅》《我与地坛》《务虚笔记》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值得一看。

问题:你读过这些作品吗?请你说说它们值得一看的理由。

导做: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导思:对你产生影响的还有哪些书籍或是其它?◇课堂小辩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

◇提示: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学做思二】:文化塑造人生-----增强精神力量导学:阅读材料: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翻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毛泽东在评价长征的历史功绩时曾说过:“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长征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问题:在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的日子里,你能感受到长征精神的力量吗?导做: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

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塑造人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请问,谁还活着?
井冈山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的创业精神; 雷锋精神: 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立足本职,在平凡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 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 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精神;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呵!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古迹欣赏
文物欣赏
绘画欣赏
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不抛弃,不放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呵!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呵,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呵!
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 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 2008年抗震救灾精神: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 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文化塑造人生(公开课教案)

文化塑造人生(公开课教案)

文化塑造人生(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塑造人生的途径1.2 教学内容文化的定义和类型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的途径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的重要性,分析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化塑造人生的途径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程度第二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2.2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和创新途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具体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研一种传统文化现象,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第三章: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3.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文化多样性的定义和表现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途径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和表现,分析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途径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程度第四章:跨文化交流的意义与方法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流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跨文化交流的定义和意义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跨文化交流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跨文化交流的概念和意义,讲解跨文化交流的方法和技巧角色扮演法:模拟跨文化交流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跨文化交流的理解程度第五章:个人文化认同的建立与发展5.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文化认同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个人文化认同的建立与发展过程5.2 教学内容个人文化认同的定义和特点个人文化认同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个人文化认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个人文化认同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个人文化认同的建立与发展过程自我反思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探讨个人文化认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个人文化认同的理解程度第六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案例分析6.1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成功要素6.2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案例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措施和效果总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成功要素和启示6.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详细介绍案例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分析的成果和见解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案例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际经验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国际上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成功经验7.2 教学内容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分析国际上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成功案例和措施探讨我国在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实践和展望讲授法:介绍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背景和意义,讲解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比较分析法:组织学生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保护措施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文化多样性保护国际经验的了解和认识第八章: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策略8.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跨文化交流能力于实际生活和工作8.2 教学内容分析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法介绍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践技巧和策略探讨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法,讲解实践技巧和策略情景模拟法:创设跨文化交流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第九章:个人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9.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个人文化认同对社会融合的影响分析个人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的内在联系探讨个人文化认同对社会融合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促进个人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的建议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个人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的内在联系,分析个人文化认同对社会融合的影响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认识和建议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个人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展望文化塑造人生的未来发展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分析文化塑造人生的现状和挑战展望文化塑造人生的未来发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分析现状和挑战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展望和建议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重点解析本教案以“文化塑造人生”为主题,涵盖了文化的定义、类型、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跨文化交流、个人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14:2.2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设计14:2.2 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塑造人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难点]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剧照)习主席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谈到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曾经影响了一代人。

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对土地的复杂感情,还有他们的自尊和奋斗,曾对我这个60年代出生的人产生了很大触动。

”由此可见,《平凡的世界》作为一种文化,对个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塑造人生展示学习目标:(生读)1.理解优秀文化为什么能够塑造人的道理;2.结合实例,分析优秀文化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并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预习回顾,精讲点拨:问题引领:1.文化塑造人生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3.为什么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4.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人全面发展的表现是什么?[过渡]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生的?(展示本班学生在艺术节上的活动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些活动吗?这些活动对于我们有意义吗?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设问]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归纳](1)文化与人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文化塑造人生教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塑造人生》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个框题内容,在学习了文化影响的特点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从个体角度,学会利用文化塑造人生。

它是本课知识的落脚点。

同时,也为下一单元学习作准备。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好这堂课能进一步明确学习《文化生活》的目的意义,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因此,该内容在第二课甚至说在全册教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出发,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拟定如下具体“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赏析优秀文化作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现优秀文化作品带来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感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体认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依据: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这是本课重要的教学目标,明确文化对人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看,学生真正从情感上接受、认同并实践这一观点,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对于文化的意义,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些学生甚至可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但是要把这种认识内化为一种情感认同,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并践行文化生活的必要性就成为要突破的难点所在。

【教材处理】
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原则上遵循教材的原有结构,结合我校、我市文化活动开展探究,所以对教材部分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他们对文化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但这些认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必须引导他们全面的了解文化对个人成长有深刻的影响。

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文化的重要性,能积极去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从而使自己全面发展。

【学法指导】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重点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的重要性。

对于增强精神力量这个重点,主要从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把握。

用辩证的观点掌握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知识点,可从原因、表现、结果、作用综合把握。

【学法设计】
本堂课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3)赏析法。

(4)实例分析法。

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反思评价法。

依据:①“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职责。

②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三、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依据:恰当使用,会给教学带来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

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校园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3)明理导行法。

政治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教会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人”。

在学习中,使学生相信文化塑造人生的观点,并外化为行为。

依据:(1)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学生的实际。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科分析和概括能力,适合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和讨论的方法;学生的发现和认知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情境(3)教学的实际。

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用具与相关准备工作】
1、班级布置:张贴两副书法作品:一本好书可以改变若干人的命运,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席勒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目的:增强教室文化氛围)
2、学生准备:学生制作有关“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格言卡;分组收集校园廉洁文化活动的相关照片资料;拟定倡议书。

附:板书设计(教学提纲)
二、文化塑造人生
(一)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1、文化与人的关系: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
2、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
(2)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二)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以我校就近开展的“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为主线与切入点,从身边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提升到晋江市慈善文化的影响,从某些侧面体现出优秀文化对人全面发展的塑造作用。

由点到面,从小到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并引导学生积极传播优秀文化,力争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快。

力争突出思想政治课堂的“三性”:时代性、生活性、实践性。

拟订为按“情境感知――合作探究――点拨升华――体验交流――拓展深化”的环节来开展教学。

五、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把教学的内容和学生身边的“校园文化”,“慈善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做到了动眼看、动口议、动耳听、动脑思、动手做;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立足于课堂开展探究式的教学;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思路,拓展思维,真正做一名学习的“主人”。

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把握,运用多媒体手段,但又不拘泥多媒体,有板书、探究活动等;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