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2.测量课后辅导练习六十五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测量》教案
现在这里有不规则的叶子,我想要知道它们的面积该怎样测量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计算方法)
从规则的形状到不规则形状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可以通过变通的手段测量面积。
介绍分割统计法
(1)在白纸上画出网格线。(厘米格)
(2)将叶子平铺在方格纸上。
(3)描出轮廓线。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
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3分钟
一、提问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提问:同学们,这几张图片中的线条是直线还是曲线?他们是一样长吗?
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大家的猜测呢?
现在我们就用尺子来验证一下它们是直线还是曲线?是不是一样长
结论:直线,一样长
在刚才的验证中我们用尺子测量的方法得出结论图片中的线条是直的,知道了眼睛见到的也不一定为实,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更可靠。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测量。(写板书)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某个事物时不能只靠感官,更多的是要靠实践测量。科学实验中需要精确的测量,但有些时候也需要用到估算测量。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去判断。
设计意图:让学生测量
测量工具:天平,秒表,尺子等等
测量身高——米尺
测量力量——握力计
认真听讲,举手回答老师问题(各种测量工具,需要根据回答进行判断)
答:米尺,握力计,血压仪等
积极思考学到了什么
板书技能
提问技能
设计意图:学生总是很好奇的,他们乐意追求新奇事物。测量工具各色各样,有的可能学生并不熟悉,教师可做适当的介绍,告诉学生它们的用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分钟
三、学会使用量筒,并用量筒完成实验(容积测量)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第二课测量教案苏教版
第二课测量教学目标: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2、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4、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德育目标: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重点: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教学准备:1.两个轻重相接近的物体,各种形状的透明容器。
2.秒表、尺子(或身高测量器)、拉力计或握力计。
3.收集一些有关珠峰的资料以及2005年测量珠峰的情况。
4.一些测量用的工具5.烧杯或其他杯子、量筒、水。
6.有关漏刻、沙漏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以及工作原理的介绍。
7.纸、笔、尺、玉米棒。
教学课时:1/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老师互动的目的集中话题 1、探究活动:(1)两条线是否是直线?(2)两个物体哪个比较重?(3)哪个容器里的液体多? 2.学生研究后汇报。
3.小结。
1.认识感官的局限性。
探索和调查1、测量:(1)谁跑得快?(2)谁的个子高?(3)谁的力气大?2.提问:关于珠穆朗玛峰,你知道些什么?3.学生汇报所收集到的资料。
4.(出示P59页图或实物)提问:你认识这些测量工具吗?你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吗? 5.测量一杯水的容积。
6.介绍古人是如何测量时间的。
7.测量树叶的面积。
8.估计玉米的颗粒数。
1.开展测量活动,认识测量所用的一些单位。
2.了解测量珠峰的活动,认识各种常见的测量工具。
3.认识一些测量工具。
4.通过容积的测量,体会“标准化”的意义。
5.认识古代的时间测量工具。
6.学习估量物体的面积和数量的方法。
回顾和解释1.讲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哪些本领?。
三年级科学教案-测量
师问--【视觉可靠吗】
3现在请看----这2个长方体,谁来用手感觉一下哪一个重请告诉大家---你的感觉
(现场用测量重量的电子秤来测量)
师问--【手的感觉可靠吗】
4师小结:通过以上3个小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5这就课我们就来学习-----测量。(板书)
1学生
学生通过flash动画观察后都清楚的看到这两条红线是笔直的,
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
1三年级的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意识的能力不是很强,自己梳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有欠缺。对科学的探究有兴趣,但缺少精准的钻研,如认识测量工具,但是使用不规范,不知道怎么读数,不知道怎么归零等等
2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不够缜密,不能够在实验前先思考,再动手;实验过程中不能细心观察,对实验的结果不太关注,只关注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内容,对待结论的态度不能实事求是。
学生亲自感受重量,再次发现感官不一定可靠,得出要想有精准的结论就必须利用测量工具这一法宝,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本节课需要研究的问题,直接导入新课。
小结:
大屏幕flash动画展示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场景中,生动直观的让学生多次体会到我们的感官不一定可靠;再通过亲身体验2块颜色和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重量的不同,发现感官不一定可靠的事实,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共识,自然而然的----直接导入新课,简洁点题,为本节课学习测量做好铺垫。
针对上述学情本节课将学生在学习中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搭建开放的学习平台----基于网络支持下的网页资源为载体,突破以往的讲授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的分组实验多样性设计、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汇报,数据的有效整理等,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体验测量的乐趣,学会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建构“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模式。
小学三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复习知识点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观察1、(观察)与(测量)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也是常用的手段。
2、(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3、我们的(观察)器官有(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4、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工具)来测量等。
5、当我们看很远的地方,我们可以借助(望远镜)来观察;当我们要看很细小的东西,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6、使用(工具)进行观察可以使我们的观察(更全面、更具体、更仔细)。
7、在人类史上,尤其是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成功人物大都具备非凡的(观察力)。
8、(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锯”)。
9、(李时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写出了流芳百世的(《本草纲目》)。
10、英国发明家(瓦特),经过刻苦钻研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1、“观察,观察,再观察。
”这句话是(巴甫洛夫)说的。
12、(观察)和(理解)的乐趣是自然界赐予的最美好的礼物。
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
13、填出下面各位科学家的姓名,并写出他们的主要成就(图见教材)姓名:鲁班姓名:李时珍姓名:瓦特主要成就:发明“锯”主要成就:《本草纲目》主要成就:发明蒸汽机2、测量1、人的感觉器官(眼睛)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进行测量能够使我们的判断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2、为了知道同学们100米的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用(秒表)进行测量。
3、为了更精确地测量,科学家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
4、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工具)来进行观察。
5、(2005年2月22日),科学家登上珠穆朗玛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8844.43)米。
5、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精确测量的,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测量方法叫做(估测)。
2019年精选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我们的感觉.doc
2019年精选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苏教版课后辅导练习八十我们的感觉器官不一定是可靠的。
()A、正确【判断题】B、错误【答案】:正礎【解析】:[解答】我们的感觉器官不可靠的;所以有时候得借助工具。
[分析]本题考重感觉器官.【判断题】在测量树叶面积时,我们可以把大半格、半格、小半格统统算作半格,然后进行累加和连乘,这样统计比较准确。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 【解答】有些事物难以精确的测量r在测量树叶面积时,我们可城大半格、半格、格统乡乘r这样统计趣准确。
[分析]本题考査测曲法.【判断题】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A、正确B、错误【答案】:中打:戸【解析】:[解答】不可以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因为会伤害到人的眼睛。
所以题吕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望远镜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
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唸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吕镜而被看到.4第4题【判断题】在读量筒刻度时,以水平面下沿所处的位置为准。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解答】测量水的正礎方法是:眼睛正对凹液面的最彳氐点,以水平面下沿所处的位羞为准。
[分析]本题進测*1具。
【填空题】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___________ 来进行观察。
【答案】:【第1空】工具【解析】:[解答]常见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镇、望远镜等,可以获得事物更准确的信息,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方便。
【分析】本题考童的是观察工具的特点以及人的观察器官的缺点。
4第6题【填空题】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________ ,它是科学研究中收集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答案】:[第1空]收秦各种信息【解析】:[解答]观察就是运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收集各种信息,它是科学研兖中收秦证据的一种重要方法。
【分析】本题考章观察的重要性。
【填空题】 试自己100米跑的速度,应该使用 (填工具名称)测量。
苏教版(三起)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测量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起)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测量教学设计测量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观察与测量》的第2部分,在学生尝试用各种感官对多种物体做了细致的观察基础上,发现细致的观察也会有不可靠的时候。
感觉不可靠怎么办?测量可以为我们提供精确的数据。
本课将对学生进行五种基本测量技能(测量速度、测量容积、测量质量、测量时间、估算面积)的训练。
教学目标:1.学会用尺、量筒、秒表、温度计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做记录;2.体会测量对科学的重要性,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测量。
3.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测量工具:量筒、量杯、天平、温度计、体温表、直尺、秒表等2.大小相似的长方形纸盒、树叶。
3.幻灯片、录音带、投影仪。
4.参观调查了解体温计、血压表、气压计等先进仪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1.出示图画,仔细观察图画:直线?曲线?思考:只凭我们的感官可靠吗?2.师:大家能想出办法来验证一下吗?3.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学生用直尺比划,测量长度)4.汇报验证结果。
(都是直线,一样长)5.师:刚才,我们用眼睛观察所得的结果是弯的,可通过验证发现线是直的,你们们明白了什么?(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了沙漏和漏刻的原理,必定很感兴趣,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中心。
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
1.教师出示一些测量工具,让学生认一认。
(包括:气压计、血压计、电子秤、湿温度表、身高体重计等等)2.学生讨论: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你见过吗?设计意图:学生总是很好奇的,他们乐意追求新奇事物。
测量工具各色各样,有的可能学生并不熟悉,教师可做适当的介绍,告诉学生它们的用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备课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单元分析一、本单元主要建构依据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以下两个部分的要求建构的:第一,分目标中“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感官、简单工具或通过实验等方法,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证据”,“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自然、了解科学、了解周围事物奥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第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便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观察与测量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本单元将这两个方法合在一起进行介绍并实施对学生的训练,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这两种方法而言,观察是测量的基础,测量促使观察更加准确,因此,本单元从两个方面人手展开:第一方面,观察。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观察不仅是基本的收集问题证据的方法与技能之一,也是其他两种收集证据的基本方法,即调查与实验方法的基础。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观察是学生首选的、最便利使用自身感官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形式。
所以,教材试图通过三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感受、体会。
其具体意图如下:首先,观察不仅是视觉的,更是需要运用多种感官的。
这是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将观察只等同于用眼睛看的偏误。
其次,观察不仅是运用感官的,还常常是借助于观察工具的。
再次,观察不仅可以单一地运用感官或工具,有时还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工具。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不仅是一种趣味,更是一种科学素养;我们应该认真思索前人关于“观察,观察,再观察”论述的深刻含义。
第二方面,测量。
此方面的内容起于观察,而又精准于一般的观察,教材虽然没有给测量下文字定义,但是,从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角度,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中,通过追求科学、客观的观察结果,将观察引向精确化、技术化,从而可以使其应用于描述、运算和比对等,促进学生逐渐学会规范地进行科学探究。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下册5单元观察与测量测量气温
测量气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气温是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2.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3.知道准确的气温对生活的作用。
4.知道同一天不同的地点的气温也是有差别的。
科学探究:1.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不同地点一天的气温变化。
2.团结合作地开展气温的观测活动。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不同地方的气温。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百叶箱为什么会有这些要求。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工具的使用可以提高测量气温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气温计,气温记录表、百叶箱。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图片出示:人在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
1.师: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不同?师:今天来学校的时候同学们感觉天气情况怎么样?生:热……2.师:在生活中,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
(板书:测量气温)3.师:测量气温用什么工具呢,如何来测量呢?生:气温计。
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通过不同的景观对比,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冷和热,引发学生测量气温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将冷热与气温高低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1.认识气温计师:气温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在接下来的小视频中寻找答案吧。
生:面板、液泡、液柱、单位符号等。
2.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1)出示气温计的模型,首先引导学生对气温计的刻度做进一步的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气温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别有十个小格。
(2)学习读数和记录,以0刻度为标准点,红色液柱向上多了几格就是几摄氏度,7摄氏度写作7℃,向下少了几格就是零下几摄氏度,零下5摄氏度写作-5℃。
3.总结并提问: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办法了吗?那我们就到教室外面测量气温,课件出示外出注意事项:(1)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2)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3)小组合作,人人参与测量、读数;(4)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5)完成后快速回到教室。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5单元教案
生:第五关是什么?
(出示第五关规则:终极挑战,刚才盒子中的袋装液体是什么?)
学生把液体倒入纸杯观察,然后放到老师指定的位置。
生:雪碧。
生:盐水。
生:糖水。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鼻子闻了闻,然后舌头偷偷添了添。
师:你不怕这液体有毒!
生:不会,老师不会害我们的。
师:你到蛮机灵的,不过同学们,生活中不能这样,不熟悉的不能去尝,闻也要讲究方法,要这样……。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摸到的东西可能是什么?
生:是砂糖桔,因为我摸着它的表面就是桔皮。
生:小球,它是圆的,而且表面是光滑的。
3、师:看来用手摸要比听声音猜更容易发现物体的特征。好下面我们进入游戏第三关。
(规则:用手摸出一个砂糖桔,摸错可以换。)
生:学生摸,其中有的摸对,有的第一次、第二次没摸对。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摸到的东西可能是什么?
生:是砂糖桔,因为我摸着它的表面就是桔皮。
生:小球,它是圆的,而且表面是光滑的。
3、师:看来用手摸要比听声音猜更容易发现物体的特征。好下面我们进入游戏第三关。
(规则:用手摸出一个砂糖桔,摸错可以换。)
生:学生摸,其中有的摸对,有的第一次、第二次没摸对。
师:统计第一次就摸对的举手。
提问:为什么有的人摸了好多次还是没摸到。
生:里面的砂糖桔越来越少,所以难摸了。
生:我摸到橡皮泥,感觉表面也是软软的,所以以为是砂糖桔。
……
师: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砂糖桔,把观察到的秘密记录在老师发的记录纸上。
学生观察、记录。
师:都好了吗?今天的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2测量教案苏教版
(1)介绍烧杯的、量筒的单位
(2)介绍烧杯的、量筒的使用注意点(视线平视、防止碰撞、注意最大使用范围)
(3)预测一杯水的容积
(4)各组操作测量
4、测量一些有规则的物体,可以使用这些规则的工具,如果测量一些不规则、不断变化的、无法接近的物体呢?
介绍高科技测量工具,纳米测量技术、GPRS定位测量
5.2测量
课 题
5.2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常用的测量工具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学重点
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课时排两课时教学准备
秒表、烧杯、量筒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书本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判断,这两根线是否是直线?
5、介绍画网格线的方法。
6、实际测量树叶的面积。
(二)估算重量的测量
1、要测量1亩地水稻的重量有哪些方法?
2、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3、比较实际测量和估算测量的利弊。
四、1、介绍古人用水钟测量时间的制作过程。
2、布置课后制作。
第二课时
《测量一炷香的燃烧时间》
主要教学环节:
一、介绍古人用香计时间的由来
珠峰作为世界第一高峰。四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发现珠峰是近代的事,清代1717年的《皇舆全览图》中就有珠母朗玛阿林(即珠峰)的记载。而确定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则是以英国人华夫为首的探险队在1852年首次确定的。
先回顾一下珠峰测量的历史。1852年,以英国人华夫为首的测量队用大地测量的方法,在印度平原上测定为8840米,首次确定珠峰为世界最高峰,20世纪初期,国外曾采用气压测定的8882米作为珠峰高程,我国也采用过,1949年美国人里昂那多·克拉克根据传统方法测得阿尼玛卿山比珠峰高出193米,认为珠峰不是世界最高峰,后经验证推翻。1954年,印度测量局在1852年测量基础上,重新测定珠峰为8847.6米。1975年,我国在“登山、测绘、科考”一体的组织原则下,首次在珠峰设置3.5米的觇标,测定珠峰高程为8848.13米。1987年3月,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报刊新闻,报道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天文学家乔治·沃尔斯坦教授从卫星传递的信息测出我国的乔戈里峰高为8859米,比珠峰还要高出11米。但同年,在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领导下,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分别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乔戈里峰正高8616米,再次确定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德希奥本人这次测量也称为本世纪精度最差的测量。1992年5月和10月间,美国、意大利分别采用GPS技术和光电测距仪技术,重新测定珠峰高程,德希奥提供的数据为8846.10米,比我国提供的数据少2.03米。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2测量
教学课时
2课时
主备老师
教学时间
第十六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2、知识与技能
认识各种常见的测量工具,掌握最基本的测量方法,如测量容积、质量、度以及时间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难点:掌握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槽、果冻壳、饮料瓶、塑料杯、量筒、量杯、两根长度相同的小棒。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初识测量
1、出示两根长短一样的小棒,摆成“丁”字形,哪一根长哪一根短?
2、谈话: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2、讲解量杯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学生用量筒或量杯第三次测量两杯水的多少。
四、巩固提高——给饮料瓶排排队
1、谈话:同学们平常喜欢喝饮料吗?想不想知道哪种瓶子装水最多呢?那就赶快用你手中的工具帮它们排排队吧!
2、学生分小组测量。
3、小结:通过测量我们准确的知道了四个瓶子盛水多少的顺序,同学们真能干!
2、回家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测量一下他们的身高、体重、血压,并帮他们制作一份健康小档案。
五、拓展延伸,激发再探究兴趣
1、谈话:上面是我们自己的测量,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科学家测量的例子。
幻灯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讨论交流:珠峰怎么变矮了呢?
3、小结: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学习,日后一定会破解珠穆朗玛峰变矮的真正原因。
六、布置作业
1、回家后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上有“升”或“毫升”的字样,看看它们都是装什么用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2.测量
2.测量整理:江苏贝成科学工作室拜永兵【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
2.知道常用的测量单位。
3.知道精确测量与估算的区别和作用。
【教学重点】能利用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估算树叶的面积。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两个轻重接近的物体,各种形状的透明容器,烧杯、量筒、水,纸、笔、尺子、树叶、玉米棒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出示两根长短接近的小棒,摆成“丅”字形,提问:哪一根小棒看上去比较长?2. 谈话: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或者直接放在一起进行长度比较,或者用直尺进行长度测量)3. 小结:人的感觉器官(眼睛等)不一定可靠,用工具进行测量能够使我门的判断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既是对前一课利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运用,又足以暴露感官观察的局限性,体现出测量的重要性。
]二、比较两杯水谁多谁少1. 谈话:在桌子上有两杯水,怎么知道哪杯水多呢?2.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测量活动。
3. 学生交流测量过程和方法,并互相进行评价。
4. 教师小结:将两杯水分别倒进同样大小的容器中,可以比较出哪一杯水多。
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测量,既迅速又准确,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用到。
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1. (任意选两位同学)提问:他们俩谁的个子高?想知道他们的身高各是多少吗?用比较的方法能测量出来吗?2. 讲解:要想进行精确地测量,就要使用合适的工具。
你知道哪些测量工具?3. 介绍教材第59页上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
4. 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量杯或量筒测量杯子能装多少水。
(说明:由于学生可能是第一次使用量杯或量筒,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量杯或量筒的外形,并讲解它们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液面不能超过最大刻度,视线要保持水平,防止掉落摔碎等)[设计意图:测量这一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需要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进行的。
学生们在完成这项任务时既自信,又充满新鲜感,同时也会暴露出一些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2课时表格式教案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一、课题: 1 观察二、课程标准:1、运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用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等仪器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表示。
3、用尺、天平、量筒、温度表、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4、知道什么是观察。
5、初步学会几种基本的测量方法。
6、认识到观察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7、体验到观察是发现和探究之源。
8、意识到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9、体验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我们的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10、体验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1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且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1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14.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16.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三、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过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
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位中国科学家。
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
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敬佩我们国家的科学家。
2.同情、关爱残疾的同龄儿童。
3.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认真、仔细、负责任、尊重事实等。
4.乐于交流、互助。
四、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过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
●认识两位中国科学家。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
●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
●敬佩我们国家的科学家。
●同情、关爱残疾的同龄儿童。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第一课观察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
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
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
4、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认真、仔细、负责任、尊重事实等。
5、乐于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1、认识两位中国科学家。
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
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1.一些水果、布袋、绒毛玩具、沙。
2.烧杯、水、小勺子、干净的筷子。
3.一些简单的小乐器或方便发出声音的物体。
4.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花茶。
教学过程:集中话题:1、(出示书P54页图)提问:他们是谁?正在做什么?2.学生认真观看图片,交流看图心得。
3.小结。
1.认识什么是观察。
探索和调查1、做游戏:猜猜猜(通过用鼻子闻、用手摸说出是什么物体)。
2.先尝调制好的一杯糖水,在自己调一杯和它同样甜的糖水。
3.游戏:请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黑板,猜猜背后是谁在哪个位置发出了什么声音。
4.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茶的知识?5.学生交流。
6.提问:我这里有四种茶分别是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花茶,你能一一辨认出来吗?7.每组选择2—3种茶叶研究,并把观察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再进行汇报。
1.知道除了眼睛,我们还有其他感觉器官,可以获得其他的视觉不能替代的感觉。
2.认识味觉的作用。
3.测试听力,体会听觉的作用。
4.交流对茶叶的认识。
5。
通过全面观察,获得茶叶的知识、经验与感受。
回顾和解释 1.讲述:请课后继续收集关于茶叶的相关知识。
教学的延续。
第二课测量教学目标:1、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2、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观测天气(二)含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卷观测天气(二)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同时在校园的不同地方测量气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地上和水泥地上相比,水泥地上的气温高B.阳光下离地面1.5米处和背阴处离地面1.5米处相比,阳光下气温高C.校园里的温度都一样2.看到烟囱的烟柱直直飘向天空(如下图),判断风级是?()A.零级B.一级C.二级3.当我们看到“叶动红旗展”时,此时的风级可能是()。
A.一级B.三级C.五级D.七级4.下列不是冬季的特点的是()。
A.常会下雪花B.天高云淡C.夜晚温度会降至0℃以下5.下面气温计标示的温度写作()。
A.-6℃B.20℃C.6℃6.根据你的观察和体验,在下列说法中,下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没有好处的是()。
A.灌溉农田B.调节气温C.引发洪涝D.净化空气7.小明观察天空的情况。
小明看到的天空(如图),把天空当作一个圆,下列()图表示这种天气比较准确。
A.B.C.8.温度计放的位置是()。
A.教室内B.室外距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内C.室外阳光下9.在下列情况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雁江区属于()。
A.四季如春B.常年炎热C.四季分明D.全年严寒10.为了节约能源,天热开空调时,温度最好设定在______________。
A.18℃B.21℃C.26℃11.三个同学去昆明旅游,()的话是在说昆明的气候。
A.小亮:明天昆明可能下雨。
B.小敏:今天昆明天气晴朗。
C.小华:昆明四季如春。
12.关于“天气和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乐乐说:“今天的天气真好,适合春游。
”B.宁宁说:“气候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C.豆豆说:“只有农民伯伯需要关心天气的变化,其他职业的人不需要。
”13.下列容器中,最适合做简易雨量器的是(阴影表示不透明)()。
A.B.C.二、填空题14.描述风要用两个要素:风向和风力。
优品课件之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观察与测量教学内容 1、观察与描述 2、用工具测量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观察。
2、初步学会几种基本的测量方法。
3、认识到观察与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4、认识各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德育目标: 1、体验到观察是发现和探究之源。
2、体验到借助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
3、意识到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4、体验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我们的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5、体验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几种基本的测量方法。
2、认识各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3、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
科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
教学难点: 1、运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直接观察自然事物,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
2、用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等仪器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表示。
3、用尺、天平、量筒、温度表、秒表等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课时安排第1课:1/2课时第2课:1/2课时第一课观察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过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
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
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
4、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认真、仔细、负责任、尊重事实等。
5、乐于交流、互助。
德育目标 1.敬佩我们国家的科学家。
2.同情、关爱残疾的同龄儿童。
3.体验科学探究中的认真、仔细、负责任、尊重事实等。
4.乐于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 1、认识两位中国科学家。
2、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的识别活动都是观察。
3、了解关于茶叶品种与品质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自己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面过观察茶叶的形状、颜色、气味、口味,并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1.一些水果、布袋、绒毛玩具、沙。
苏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5.2测量》精品教案(3)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测量一、设计思路:《测量》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中的第二课。
之于科学探究,测量与观察一样,是收集证据的基本的手段,是孩子所需掌握的必要探究技能。
教材在各册末尾设计这类教学内容,意在进行探究过程与方法的集中训练。
测量能力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掌握测量的一般性的步骤和方法,二是在碰到有些“难度”的测量问题时,能采取合适的策略加以解决。
所以,本课的科学探究有些特殊,它不是对某种科学知识或科学原理的探究,而是对一种方法的一般性进行方式的探究。
所以,本课的重要目标就应为“在测量中学会测量”――即让学生在所具体开展的测量活动中,总结出测量的一般性的步骤和方法,而探究→总结→应用的过程,又是孩子掌握探究方法并能内化为探究能力的过程。
这样,在今后所开展的探究活动中他们便可以熟练运用了。
我将本课设计成如下环节:通过感观的局限性体现测量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测量→从用尺测量长度中探究出测量的一般性步骤→运用总结的步骤测量一杯水的体积→运用策略解决实际测量。
二、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并能使用多种工具开展测量活动。
2.探究测量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的并运用。
3.掌握测量的一般性的步骤和方法,能运用策略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4.学会在经历探究“挫折”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教训,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测量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的探究及运用。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分组实验材料:量筒、烧杯、皮尺等。
五、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圆球,就球的形状.颜色.重量提问交流。
暴露观察的局限性。
提问:请你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准确地告诉我这是什么形状的物体?(颜色、重量)2.小结: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有时光凭观察就够了,有时则需要借助工具量一量,像这种用秤称球的重量这一类的活动,我们把它称之为测量。
(板书:测量)而秤就是一种测量工具。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测量苏教版
《测量》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及基本的测量方法。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进行精确测量。
过程与方法:能够测量 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并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一个计时15秒的水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能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1.认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及基本的测量方法。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进行精确测量。
教学难点: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 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使学生发现,看起来缓缓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
教学策略: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进行验证。
让经历学生思考—讨论—验证—进一步证实的过程,从中获得对用水测量时间的一些经验及认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录像),每个小组准备:一次性塑料杯(带孔)、一个100毫升量筒、适量的水、手表或时钟。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出示图片)这两条是直线吗?(学生汇报)师:谁的判断是正确的呢?怎么办?引入课题:测量师:(出示两杯水),这两杯水哪个容器多呢?你是怎样想的?你认为可以怎样比较?(方法一:倒入同样的杯中比较;方法二:测量)二、介绍量筒的使用(教师演示)师:要想知道哪个容器中的水的体积,我们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1.视频,量筒使用方法师:你知道量筒的使用了吗?使用量筒时要注意什么?2.测量,比较师:老师还想到一种方法,把杯中的水倒入一个有孔的杯中,比一比哪个杯里的水先流尽,我们就可以根据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行吗?(学生汇报)师:怎样来记录水流尽所用的时间呢?什么时候开始计时比较好?结束呢?教师演示,学生测量二、滴漏实验师:刚才我们发现85ML水流尽所用了**时间,90ML水流尽所用了**秒,想一想,100ml水倒入有孔的杯子里,要多少时间呢?(一)测量滴漏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出示PPT)师:要研究100毫升水流尽用多少时间,做实验时要求做两次,第一次用计时器测出100毫升水用了多少秒,再重新做第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2.测量课后辅导练习六十五
➢第1题【单选题】
下边能用来测量大树粗细的工具是( )
A、量筒
B、放大镜
C、绳子和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测量水的多少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
A、
B、
C、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以下工具中,我们测量百米的速度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在读量筒刻度时,以水平面下沿所处的位置为准。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在测量树叶面积时,我们可以把大半格、半格、小半格统统算作半格,然后进行累加和连乘,这样统计比较准确。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测试自己100米跑的速度,应该使用______(填工具名称)测量。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为了更精确地测量,科学家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为了知道同学们100米的跑步速度,体育老师一般要用______进行测量。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我们的感官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______;(填“观察”或“测量”)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2005年,科学家登上珠穆朗玛峰,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为______米。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人的______(眼睛)等不一定可靠,用______进行测量能够使我们的判断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用眼睛可以观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用耳朵可以分辨______及风向。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注意:
读数时,不能______,也不能______。
视线要与______相平。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对于一些没有必要精确测量的,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测量方法叫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6题【填空题】
写出下面各图的名称用用途。
名称:______名称:______名称:______
用途:______用途:______用途:______
名称:______名称:______ 用途:______用途: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7题【填空题】
______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最新测量的高度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8题【填空题】
“______”又称“______”,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答案】:
【解析】:
➢第19题【填空题】
______是一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答案】:
【解析】:
➢第20题【填空题】
要想收集到某个事物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就应当依靠观察______来进行观察。
【答案】:
【解析】:
➢第21题【填空题】
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2题【填空题】
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主要有______和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3题【解答题】
用工具测量与用肉眼看有什么不同?
【答案】:
【解析】:
➢第24题【连线题】
连一连。
(把各种测量仪器和它们的用处用直线连起来)温度表______ A、时间长短
秒表______ B、一桶水的多少
水表______ C、用电量的多少
天平______ D、物体质量
电表______ E、用水量的多少
直尺______ F、人体温度
量筒______ G、物体长短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