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课程设计-(2)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Water Treatment Plant课程编号:081027022课程周数:1 学分:1适用对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本实践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本实践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各种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水处理工艺平面图及高程图的布置等,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实践课程的教学开展,使学生了解相关设计基本资料、设计手册、设计规范;熟悉各种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并能进行设计方案的选择,熟悉水处理工程设计的内容及详细过程;掌握各种水处理构筑物的选型及设计计算,并能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合理进行水处理工艺平面图及高程图的布置。

二、实践教学指导书1、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第4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22、《排水工程》(下),张自杰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高廷耀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 (下),高等教育出版社.4、重庆建工学院主编,《排水工程》(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张希衡主编,废水治理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6、王宝贞主编,水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7、李圭白,张杰主编.《水质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7 第一版8、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给水(第3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4月9、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排水(第5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2月10、张志刚主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考勤、设计成果和设计期间的综合表现评定成绩。

考勤占10% 、设计成果70% 、综合表现占20%。

四、其他必要的说明实践地点:校内集中设计采取导师制,指导教师须加强辅导,保证必要的指导时间,指导学生按规范完成设计。

《给水工程(2)》实验教学大纲.doc

《给水工程(2)》实验教学大纲.doc

《给水工程(2)》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81学时学分总:4.5学分实验学时:9学时实验个数:3个课程性质:必修大纲执笔人:王爱军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大纲审定人:赵星明给水排水工程本身就不是一个纯理论性学科,因而实验技术更为重要,不仅一些现象、规律、理论,就是工程设计、运行管理中的很多问题,也都离不开实验。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加深对水处理基本概念、现象、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一般水处理实验技能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的方法;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与处理,从而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因此在学习给水排水工程有关课程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加强水处理实验技术方面的训练, 注意培养自己独立解决工程实践中一些实验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宜安排在学完普通化学、物理化学、水质分析化学等相关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程之后,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原理,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给水工程实验(SB039002)序实验名称学必开选开实验类型内容提要验证性基本操综合性设计性1混凝实验3V V确定已知混凝剂的最佳pH值和最佳投药量2过滤实验3V V技术参数的测定方法3活性炭实验3V V间歇”法和“连续流实验一颗粒的絮凝沉淀(3学时)1、目的要求(1)掌握絮凝沉淀的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对絮凝沉淀概念、特点的理解。

(3)能够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曲线,并学会通过曲线求某一深度的颗粒总去除率。

2、实验内容:计算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耳,绘制絮凝沉淀曲线。

3、主要的实验仪器设备沿用装置(6个直径e = 1 5 0 mm,高H= 2 . 5 m沉淀柱)、污水箱、水泵,如图1所示;分析天平( 1 / 1 0 0 0 );具塞称量瓶(4 0 X 70 24个);定量滤纸(© 9 );恒温烘箱(1台);量筒(1 0 0 ml 24个);漏斗(2 4个);漏斗架(2个);干燥器(1 个);污水水样(可自行配制,也可直接应用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

《给水处理》教学大纲

《给水处理》教学大纲

《给水处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给水处理”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给水处理是水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系统介绍了生活给水、工业给水及特殊水质给水处理的理论、技术、设备与工程经验。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熟悉相应的工艺设计计算,了解给水处理厂或净水站的运行维护,了解给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新动态;丰富与补充学生在水工程学科方面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环境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和11。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第一节水源水质第二节给水水质标准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第三节给水处理方法概述习题要点:给水处理方法种类,给水预处理,给水深度处理第四节反应器1. 理想反应器模型2. 非理想反应器习题要点:CSTR反应器与PF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本章重点、难点:原水中的杂质,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给水处理的对象;熟悉CSTR反应器与PF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规律;掌握给水处理主要方法。

第一章混凝第一节混凝机理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1. 混凝剂2. 助凝剂习题要点:给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与助凝剂第三节混凝动力学1. 异向絮凝2. 同向絮凝3.混凝控制指标习题要点:混凝控制指标第四节影响混凝效果主要因素第五节混凝剂的配置与投加习题要点:混凝剂投加量的控制第六节混合和絮凝设备习题要点:混合设备种类,絮凝池的主要种类本章重点、难点:混凝机理,混凝控制指标,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混合和絮凝设备。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混凝动力学,了解混凝剂的配置与投加;熟悉混凝控制指标,熟悉混凝设备;掌握混凝机理,给水处理中常见的混凝剂和助凝剂,掌握混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章沉淀和澄清第一节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1.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习题要点: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规律第二节平流式沉淀池1. 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分析2. 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分析3. 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4. 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5.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习题要点:理想沉淀池,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第三节斜板与斜管沉淀池习题要点: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的特点第四节澄清池1. 澄清池特点2. 澄清池种类习题要点:澄清池工作原理;主要的澄清池类型本章重点、难点: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拥挤沉淀规律,理想沉淀池,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合,澄清池工作原理及主要类型。

《给水处理》教学大纲

《给水处理》教学大纲

《给水处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给水处理”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业推荐选修课。

给水处理是水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系统介绍了生活给水、工业给水及特殊水质给水处理的理论、技术、设备与工程经验。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原理,熟悉相应的工艺设计计算,了解给水处理厂或净水站的运行维护,了解给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新动态;丰富与补充学生在水工程学科方面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环境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和11。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第一节水源水质第二节给水水质标准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第三节给水处理方法概述习题要点:给水处理方法种类,给水预处理,给水深度处理第四节反应器1. 理想反应器模型2. 非理想反应器习题要点:CSTR反应器与PF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本章重点、难点:原水中的杂质,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给水处理的对象;熟悉CSTR反应器与PF反应器中反应物浓度变化规律;掌握给水处理主要方法。

第一章混凝第一节混凝机理第二节混凝剂和助凝剂1. 混凝剂2. 助凝剂习题要点:给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与助凝剂第三节混凝动力学1. 异向絮凝2. 同向絮凝3. 混凝控制指标习题要点:混凝控制指标第四节影响混凝效果主要因素第五节混凝剂的配置与投加习题要点:混凝剂投加量的控制第六节混合和絮凝设备习题要点:混合设备种类,絮凝池的主要种类本章重点、难点:混凝机理,混凝控制指标,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混合和絮凝设备。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混凝动力学,了解混凝剂的配置与投加;熟悉混凝控制指标,熟悉混凝设备;掌握混凝机理,给水处理中常见的混凝剂和助凝剂,掌握混凝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章沉淀和澄清第一节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1.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2. 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习题要点: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规律第二节平流式沉淀池1. 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分析2. 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分析3. 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4. 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5.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习题要点:理想沉淀池,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第三节斜板与斜管沉淀池习题要点: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的特点第四节澄清池1. 澄清池特点2. 澄清池种类习题要点:澄清池工作原理;主要的澄清池类型本章重点、难点: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拥挤沉淀规律,理想沉淀池,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因素,斜板与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合,澄清池工作原理及主要类型。

优秀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优秀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优秀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掌握给水处理过程中常见水质指标及其意义;3. 了解我国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给水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水处理实验操作;3. 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与给水处理相关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给水处理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改善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其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给水处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给水处理领域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给水处理基本概念:介绍水处理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给水处理现状。

2. 给水处理原理:讲解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给水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3.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主处理和深度处理等。

4. 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介绍常见水质指标(如pH、浊度、硬度、有机物等)及其检测方法。

5. 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认识并了解常用的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如水泵、过滤器、消毒设备等。

6. 给水处理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给水处理实验操作,如混凝实验、过滤实验等。

7. 给水处理案例解析:分析实际给水处理工程案例,了解工程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按照以下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给水处理基本概念、原理及工艺流程;2. 第3-4课时:水质指标及检测方法;3. 第5-6课时:给水处理设备与设施;4. 第7-8课时:给水处理实验操作;5. 第9-10课时:给水处理案例解析。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

给水排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排水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解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常见设施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给排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并改进家庭及社区的给排水设施。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节约用水,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年级的科技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给水排水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实践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上述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排水系统基础知识:包括水源、输水管道、配水设施、污水处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三章《城市给水排水工程》- 内容列举:水源的类型与保护、输水管道的材料与布局、配水设施的功能与设计、污水处理的意义与方法。

2.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节约用水措施:介绍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节水的重要性,探讨生活中的节水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水资源与节约用水》- 内容列举:水资源分布与利用、节水的重要性、常见节水措施及案例分析。

3. 给水排水工程常见设施及其作用:学习家庭、学校和社区中常见的给排水设施,了解其工作原理和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五章《给水排水设施》- 内容列举:给水设施(水泵、阀门等)、排水设施(排水管道、检查井等)的构造与功能。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电厂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厂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理解水质指标对电力生产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如絮凝、沉淀、过滤和反渗透等。

3. 帮助学生了解电厂给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及维护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厂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就给水处理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的责任意识,关注电厂给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2. 激发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提高其职业认同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电厂给水处理技术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未来从事电力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厂给水处理原理:介绍水质指标、水质标准及其对电力生产的影响,分析絮凝、沉淀、过滤等基本处理方法的原理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厂给水处理原理》2. 常用给水处理技术:讲解反渗透、离子交换、电渗析等先进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及应用案例。

教材章节:第四章《常用给水处理技术》3. 电厂给水系统运行管理:分析电厂给水系统的运行原理、设备维护与管理要点,探讨优化运行措施。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厂给水系统运行管理》4. 实验教学:开展给水处理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给水处理实验》5. 案例分析:分析电厂给水处理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七章《电厂给水处理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进行,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水处理教学大纲(两篇)2024

水处理教学大纲(两篇)2024

引言概述: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领域。

在水处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水质与水处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水处理教学大纲。

本文将结合水处理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来设计水处理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传授水处理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正文内容:1.水处理与环境保护1.1水处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2环境保护与水处理的关系1.3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水处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5水处理教学的目标与意义2.水质评估与监测2.1水质评估的目的与方法2.2水质指标与标准2.3水质监测技术与设备2.4水质检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2.5水质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3.水处理工艺3.1水处理工艺概述3.2净水工艺与综合净水技术3.3水处理剂与药剂的应用3.4膜分离技术与水处理3.5水处理设备与自动化控制4.废水处理与再利用4.1废水处理的原理与方法4.2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4.3工业废水处理的技术与措施4.4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4.5废水再利用与循环利用5.新技术与创新研究5.1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与趋势5.2绿色水处理技术与可持续发展5.3智能水处理系统与应用5.4环境工程与水处理的交叉研究5.5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与水处理研究结论:通过对水处理教学大纲的设计和阐述,可以提升学生对水处理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本文从水处理与环境保护、水质评估与监测、水处理工艺、废水处理与再利用、新技术与创新研究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水处理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水处理教学大纲的设计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水处理领域的发展和需求。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水处理教学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引言概述:水处理是一门涉及水的净化、处理和管理的学科,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水处理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和教授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巧。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一、前言给水处理厂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设施,其运行管理和技术水平对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给水处理厂的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是给水处理厂运行的核心,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给水处理设备给水处理设备是支撑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实践操作。

包括水泵、混凝剂投加系统、沉淀池、过滤器、消毒设备等,让学生了解设备的种类、作用、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给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给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是保障给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运行记录、设备维护、安全管理、水质监测等,让学生了解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4. 给水质量监测给水质量监测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本课程设计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包括水质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仪器等,让学生了解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三、课程设计实践1. 实验室实践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和水质监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

包括原水预处理实验、混凝沉淀实验、过滤实验、消毒实验、设备操作实验、水质监测实验等。

2. 现场实践通过现场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管理方法。

包括给水处理厂参观、设备操作实践、运行管理实践、水质监测实践等。

四、课程设计评估通过课程设计评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提升。

包括实验报告、现场实践报告、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等。

五、结语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需要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

通过实验室实践和现场实践,让学生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设备和水质监测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际效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给水处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2)了解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原水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

(3)熟悉给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和优化能力。

(3)能够独立完成给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和水质安全的重视。

(2)增强学生对给水处理行业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1.给水处理基本原理:(1)物理处理方法:沉淀、过滤、浮选等。

(2)化学处理方法:消毒、氧化、还原等。

(3)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2.给水处理工艺流程:(1)原水预处理:预氧化、预沉等。

(2)常规处理:沉淀、过滤、消毒等。

(3)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等。

3.给水处理设备操作与维护:(1)设备操作:泵、风机、搅拌器等。

(2)设备维护:清洗、检修、更换零部件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讨论法:学生讨论给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处理技术。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处理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提高教学质量。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英文名称:Basis of Water Treatment ProcessDesign课程代码:1906514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1.5 总学时:24(其中理论:24 实验:0 上机: 0 实践:0 )适用学院及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水力学A、水泵与水泵站、水分析化学、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1)二、课程地位与作用给水处理工艺设计基础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介绍城镇给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培养学生对所学水质工程学知识的设计应用能力,完善学生对水质工程理论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为后续净水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知识、能力、育人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目标1:熟悉给水处理工艺选择应遵循的原则,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掌握城市净水厂的工艺流程的选择方法,掌握给水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的选用及设计计算方法。

目标2: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给水常规处理流程及各种处理构筑物的设计。

具备给水处理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给水处理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标3:通过学习相关的给水工程知识理论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工程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通过对各类给水处理工艺的学习,理解工程设计和建造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意识、工程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通过学习注册工程师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培养学生“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精神。

四、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水处理工程设计程序(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基本建设程序概念、过程、阶段。

掌握水处理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过程、内容及水处理工程的各设计阶段的要求。

重点:水处理工程规划的任务、水处理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要求及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学校: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2014.6目录一、原始数据: (3)二、方案的选择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4)三、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5)1配水井设计计算 (5)2混凝处理 (6)3混合方式 (10)4.栅条絮凝池 (11)5斜管沉淀池 (17)6.普通快滤池滤 (21)8.消毒处理 (29)9..给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31)一、设计任务根据给定的资料设计一座中、小型给水处理厂及主要构筑物的工艺设计。

该水厂所在地区为华南地区。

二、城市自来水厂规模为 4.7万米3/日。

三、设计原始资料1、原水水质资料水质指标单位数值浑浊度最高一般色度水温最高最低PH 值碱度总硬度大肠菌群毫克/升毫克/升毫克/升度℃℃℃毫克/升毫克/升个/升32812213057.12.91119031000细菌总数个/毫升3、厂区地形图(1:500)4水厂所在地区为 华南 地区,厂区冰冻深度 0 米, 厂区地下水位深度 -2.4 米,主导风向 北 风。

5、厂区地形示意图:(以老师选定的为准)236236.150220m165m1 综述。

2总体设计2.1工艺流程的确定根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02),原水水质符合地面水Ⅲ类水质标准,除浊度、菌落总数、大肠菌数偏高外,其余参数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规定。

水厂水以地表水作为水源,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1、配水井设计计算1.1设计参数配水井设计规模为:)/(5786.0)/(2083)/(50000333s m h m d m Q ===。

1.2设计计算1.2.1配水井有效容积: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3min ,取 2.5min T =,则配水井有效容积为379.8660/.522083QT W m =⨯==1.2.2设两条进水管管径 1D :配水井进水管的设计流s m h m /2893.0/5.1041Q 33==,查水力计算表知,当进水管管径为DN600mm 时,s m v /01.1=(在1.0~1.2/m s 范围内)。

即mm 600D 1=管径1.2.3矩形薄壁堰: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后续处理构筑物。

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水量为s m h m q /2893.0/5.10412/208333===。

配水采用矩形薄壁溢流堰至配水管。

a .堰上水头H因单个出水溢流堰的流量为s L s m q /3.289/2893.03==,一般大于100/L s采用矩形堰,小于100/L s ,采用三角堰,所以本设计采用矩形堰(堰高h 取0.5m )。

矩形堰的流量公式为:3/22q mb gH =式中 q ——矩形堰的流量,3/m s ;m ——流量系数,初步设计时采用0.42m =; b ——堰宽,m ,取堰宽 6.3=b H ——堰上水头,m 。

已知s m q /289.03=,0.42m =,m 6.3b =,代入下式,有:mg mb qH 123.0)8.926.342.0289.0(23/23/2=⨯⨯⨯=⎪⎪⎭⎫⎝⎛=b .堰顶宽度B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67.0<HB时,属于矩形薄壁堰。

取0.05B m =,这时2.40=HB(在0~0.67范围内),所以,该堰属于矩形薄壁堰。

1.3 配水管管径D 2由前面计算可知,每个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分配流量为s m q /289.03=,查水力计算表可知,当配水管管径mm 600D 2=时,s m v /01.1=(在0.8~1.0/m s 范围内)。

1.4配水井设计:配水井长为8m ,宽为5m ,井内有效水深m 5H 0=,考虑堰上水头和一定的保护高度,取配水井总高度为5.5m 。

2.2.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精品文档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

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

采用计量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2.2混合设备使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2.2.3絮凝池反应池作用在于使凝聚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隔板絮凝、栅条絮凝和折板絮凝。

这几种形式的絮凝池在大、中型水厂中均有使用,都具有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投资小、便于管理等优点,并且都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条件,从工程造价来说,栅条造价为折板的1/2,而隔板絮凝池占地较大,因此采用栅条絮凝。

2.2.4沉淀池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

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占地少。

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

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处理效果比平流沉淀池要好。

2.2.5滤池采用拥有成熟运转经验的普通快滤池。

它的优点是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单池面积可较大;降速过滤,效果好。

虹吸滤池池深比普快滤池大,冲洗强度受其余几格滤池的过滤水量影响,冲洗效果不如普通快滤池稳定。

故而以普快滤池作为过滤处理构筑物。

2.2.6消毒方法水的消毒处理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其目的在于杀灭水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病原菌、病毒等),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

采用被广泛应用的氯及氯化物消毒,氯消毒的加氯过程操作简单,价格较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

虽然二氧化氯,消毒能力较氯强而且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但是由于二氧化氯价格昂贵,且其主要原料亚氯酸钠易爆炸,国内目前在净水处理方面应用尚不多。

3加药间设计计算3.1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水质的混凝处理,是向水中加入混凝剂(或絮凝剂),通过混凝剂水解产物压缩胶体颗粒的扩散层,达到胶粒脱稳而相互聚结;或者通过混凝剂的水解和缩聚反应而形成的高聚物的强烈吸附架桥作用,使胶粒被吸附粘结。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两种,干投法指混凝剂为粉末固体直接投加,湿投法是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溶液投加。

我国多采用后者,采用湿投法时,混凝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湿投法混凝处理工艺流程据试验:图3-1不同混凝剂处理效果对比已知计算水量Q=5万m3/d=2083m3/h。

根据原水水质,参考上图,选碱式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据原水水质浊度判断,混凝剂的最大投药量a=26mg/L,药容积的浓度b=15%,混凝剂每日配制次数n=2次。

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溶液池一般以高架式设置,以便能依靠重力投加药剂。

池周围应有工作台,底部应设置放空管。

必要时设溢流装置。

1)溶液池容积按下式计算:W 1=33.4152417208326417=⨯⨯⨯=bn aQ 取5m 3式中:a —混凝剂(碱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mg/L ),本设计取26mg/L; Q —设计处理的水量,2083m 3/h;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一般采用5%-20%,本设计取15%; n —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个,每个容积为W1(一备一用),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5.10.20.2⨯⨯=⨯⨯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3m ,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8.42.10.20.2=⨯⨯=W m 3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 ,池底坡度为0.02。

底部设置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 ,按1h 放满考虑。

2) 溶解池容积2WW 2W 3.0=15.153.0=⨯=m 3式中: 2W ——溶解池容积(m 3 ),一般采用(0.2-0.3)1W ;本设计取0.31W 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5.10.15.1⨯⨯=⨯⨯H B L ,高度中包括超高0.2m ,底部沉渣高度0.2m ,池底坡度采用0.02。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65.11.10.15.1=⨯⨯=W m 3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 =10min ,则放水流量:sL t W q /5.2601010005.16020=⨯⨯==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0d =63mm ,相应流速s m d /73.00=,99.101000=i ,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 =100mm 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3)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sL W q /115.0606024100025606024100021=⨯⨯⨯⨯=⨯⨯⨯⨯=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 =15mm ,相应流速为0.75m/s 。

4) 溶解池搅拌设备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5) 计量投加设备混凝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h m W q /42.01251231===式中:1W ——溶液池容积(m 3)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 6) 药剂仓库估算面积为150m 2,仓库与混凝剂室之间采用人力手推车投药,药剂仓库平面设计尺寸为10.0m×15.0m 。

4混合设备设计计算4.1设计参数设计总进水量为Q=50000m3/d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流速v=1m/s 。

计算草图如图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