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原因

合集下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 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 久的。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 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 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 “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 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 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 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 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 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 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 “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 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三次应对汉武帝策问,提出“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等主张,受赏识、任用
晚年著《春秋繁露》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总体特点: 糅合道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 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2、具体观点:
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 感针对应土”地兼并的问题: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 役 针对为人处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仁、义、礼、智、信
3、作用:a 新儒学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b 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董仲舒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概述: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 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 传》)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特点
法家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 法家道家阴 阳五行家 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儒家阴阳家
“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
土地兼并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儒家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汉书.王吉传》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名,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同学们:倘若你能穿越到汉代,身处汉武帝的特殊地位, 你要怎样应对危机?-----无为?有为?
二、汉武帝选拔治国安邦的人才
董仲舒 主父偃 桑弘羊 赵过 卫青 霍去病
击败匈奴 开疆拓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推恩令
思想 政治 经济
大 一 统
军事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太学兴盛 ★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 汉代儒学为什么能够成为正统?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孔子要求恢复 周礼和“仁”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的要求。 但儒家学说本身就有为统治者服务的因素,董仲舒对 儒家的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根本原 因);汉武帝大力提倡儒学,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把教 育、考试、选官结合起来,因此,汉代儒学逐渐成为正 统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哪些积极成分,又有哪些 是现实生活中需要摈弃的?
积 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社会 稳定。 2.对儒学成为传统文化主流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

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

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答案:由于汉代统治者的提倡,汉武帝时期设置太学、表彰儒家经典,做了很多推行儒学的工作.是汉代的统治需要所促使的:首先是汉代的历史背景:因为汉朝是在秦朝之后,而秦是以法家思想治国并以失败而告终,所以汉朝统治者便不得不采用相对柔和的方法治理国家.儒家政治体系正适合了这种需要.其次,汉代刘邦引入儒家礼制、汉武帝正式采纳董仲舒的策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使儒家思想走上了正统位置。

扩展: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

2、糅合了儒、法等多家学说的思想。

3、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等有利于君主统治的成分,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

4、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

5、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西汉儒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

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避免了暴政、有利于巩固统治.。

3、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4、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5、儒学的繁盛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其历史的、政治的、文化教育政策的及其思想自身的诸多原因。

1、在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受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的历程,随着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形成,它具备了成为正统思想的历史可能性。

2、汉武帝时代,一方面国力日盛,“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另一方面,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而新儒学恰恰适应了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汉武帝遂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推行了三项重要政策。

论述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

论述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

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一、背景介绍在汉代早期,儒家思想并非独尊,而是与道家、法家等思想并存。

然而,随着汉武帝时期的举孝廉、推儒学等政策的实施,儒学逐渐成为主导思想,并最终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二、儒学的逐渐崛起1. 从孝廉政策到儒学推崇汉武帝时期,孝廉政策的推行使得儒家思想受到重视,推崇孝廉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由于传习儒术的学官得以封官许愚,使得儒学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2. 儒学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增强随着孔子思想的传播和普及,儒学逐渐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增强。

不仅官方礼乐制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民间也开始尊崇孝道,孝友为先成为普遍观念。

三、确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1. 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儒学开始成为官方思想,官方推崇儒学,儒者受到重用。

汉武帝还下令将《五经》刻于石,以确立儒学的地位。

2. 儒学的教育地位提升儒学开始成为官方教育的主导思想,学校开设儒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儒学思想。

此举使儒学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确立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四、个人观点汉代确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儒学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影响使得其成为统治者所倚重的官方思想。

然而,独尊儒术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以及对社会思想的多元性的影响。

五、总结回顾汉代确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是经过一系列政策推行和社会变迁的结果。

儒学的逐渐崛起,儒学成为官方思想和教育主导思想,都是其确立独尊地位的重要因素。

然而,这一政策也带来了对其他思想的限制和影响,这是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在历史长河中,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汉代社会和思想的变迁。

汉代确立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作为主导思想,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念、教育体系以及政治制度。

然而,与此独尊儒术的政策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儒家思想是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学(家)的主要学术思想。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加以继承发展,但是,当时儒家思想是以伦理纲常为主,强调德治教化,不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需要,而遭受冷遇,儒学仅仅是重要学术派别之一。

秦朝灭六国,实现统一,推崇法家思想,秦始皇又焚书坑儒,儒学遭到重创。

汉初,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推崇黄老之学,道家的无为而治,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朝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国力日渐强盛。

到汉武帝时期,国力较为强盛,也面临着许多社会现实问题。

如土地兼并,北患匈奴,地方王国问题等,需要由无为政治变为有为政治。

汉武帝时期,上述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其统治思想及统治政策需要依据现实需要而适时调整。

汉武帝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以孔孟儒学为基础,融合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学说等,形成了新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其一,“大一统”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统一于天,皇帝是天子,人间万事皆归于天子。

其二,强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既树立君主的放心,也警戒君主的暴政,这是其新儒学的理念。

其三,又提出“三纲五常”学说,以儒家思想的伦理纲常进一步维护君主的放心。

其四,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张独尊儒术,禁绝其它各家进入仕途的途径。

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加强集权政治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所采纳。

由此,汉武帝在中央开设太学,在地方开设郡国学校,设五经博士为教师,以儒学经典为课本,大力推行儒学教育……逐步使儒学独尊,并成为哲学,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帝制时代的正统思想,儒学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因此,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正统思想?根本因素是: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加强集权政治的需要!!儒学独尊,儒家思想成为帝制时代的哲学和正统思想,而汉武帝的统治思想却不是单一的,汉武帝的统治思想和统治策略是尊儒尚法辅之以道(或者外儒内法加之以道家的权术),并为以后历代统治者所效仿!!。

儒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独尊”的

儒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独尊”的

儒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独尊”的随着日本、东亚四小龙和中国经济的起飞,“儒家文化圈”也成了近几十年来的一个热门词汇。

这个文化圈也称为中华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其核心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以及政治、社会、文化制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书面语言和书写方式(汉字)也是这个文化圈的共同特征。

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和越南。

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而在在日、朝、越诸国中,越南是最早接受儒家文化的,这是因为在汉朝以来的一千多年中,今天的越南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儒家文化也得以移植到此。

在朝鲜半岛,早在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间,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征求已先后接受中国的文化。

到了高丽时代(917-1392年),儒学传入朝鲜半岛,而高丽王朝在政治制度、考试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也模仿中国。

在日本,《论语》早在4世纪就已传入,而自6世纪中叶开始推行的“大化改新”的特征就是全面模仿唐代的政治制度。

在8 -12世纪间,日本还模仿唐朝的科举制度,实行以贵族子弟为选拔对象的贡举制度。

关于这个文化圈的情况,我们都大体上耳熟能详。

这里我只是强调:这个文化圈虽然在唐代已经形成,但是在15世纪之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在中国,正如陈来所说,经学在汉代刚刚开始发展,并得到政府的支持,随后到魏晋时代,一流的知识分子都被玄学所吸引去,甚至被道教所吸引,隋唐一流的知识分子,一流的精神和心灵都被佛教所吸引。

当时就有一句话叫“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就是说儒学没办法收拾,很多第一流的人才都流失到道教、佛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中去了。

因此,儒学的核心——内圣之学——的传统在汉代以后有一个长期的中断,到了宋代理学兴起,才致力于把这个儒学的内在传统接续起来。

不仅如此,经过汉唐之间的几个世纪的战乱和民族迁徙,连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原也已部分地“胡化”了。

陈寅恪先生直截了当地说:“当日河北社会全是胡化, 非复东汉、魏晋、北朝之旧。

”他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范阳秀才卢霑,“自天宝后三代或仕燕,或仕赵,两地皆多良田畜马, 生年二十,未知古有人曰周公、孔夫子者, 击毬饮酒, 马射走兔, 语言习尚无非攻守战斗之事”。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合作探究1
材料组一 1.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步恢复
和增强,国力日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 力日益膨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 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人教版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依据材料1思考汉朝时期儒家思想为什 么会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的?
注入了新的时代生机却难以发展,而西方人文主义在17、18 世纪发展为西方民主启蒙思想?
演练巩固
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的发展。思想是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文
化体系,它既可以为统治提供合法性基础,也可为批判现实提
供伦理参照。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代统治者多把孔子儒学作为“立国之本”,虽然在思想史上
也曾出现过“善恶”、“义利”、“理欲”、“公私”之辨,但“存天理、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材料组二
材料4.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
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
了皇权之下的官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5.这一思想体系(宋明理学)将儒家对道德的追求与佛家对精神的追求
”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黄宗羲的进一步批判君主专制, C.康有为假借孔子的名望宣传维新变法,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分层次论述中要求时空脉络清晰,史论结合,有材料要回扣材料,表述清晰完整) 西方 为统治 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统治的工具。 为批判 1. 苏格拉底提出“有智慧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批判导致社会道德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
一、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内容和实质【知识结构】一、从“无为”到“有为”(略讲,学生可根据导问题自行解决)1.汉初:无为而治①原因:长期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③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④表现: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⑤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理解)积极:生产恢复、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消极:诸侯势力日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2.汉武帝时:“有为而治”(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一的相关知识学习)①背景:即汉初“无为而治”造成的影响,积极影响是“有为而治”的可能性,消极影响是“有为而治”的必要性。

②表现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军事上三次出击匈奴,消除边患;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提出(详讲)1.董仲舒的新儒学: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注意与战国时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加以联系)2.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根据内容理解其目的)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

③“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二、儒学成为正统1.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①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②迎合统治者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根本原因)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略讲,学生根据导学问题解决)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③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④兴办太学;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3.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归纳)积极: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消极: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探索的精神。

论述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

论述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

论述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一、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背景在汉代早期,由于秦朝的法家思想影响,儒家的地位并不稳固。

然而随着刘邦和汉高祖的统治,儒家思想逐渐得到重视。

汉文帝时期,儒家开始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这一转变是极为重要的,也被称为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开始。

这一政策的确立是历史变迁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确立儒家地位的过程1. 重建儒学传统:在汉文帝时期,儒家经学开始逐渐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是建立在重建儒学传统基础之上的。

汉文帝采纳了诸多儒家经典,推崇孔子的思想,并在社会中推广儒学。

2. 官方权力支持:儒家学者受到官方的重视和支持,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者。

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招收学生,培养儒学人才,大力扶持儒学教育。

3. 儒家思想对国家制度的影响:儒家思想开始对国家政治制度产生影响,如强调仁德、忠孝、礼义等传统儒家价值观成为国家的政治原则。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和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儒家文教政策的影响和意义1. 社会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强调礼乐教化,注重道德修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

这对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儒家文教政策的确立,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后世的儒学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对后世的影响: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国家政治、社会思想、文化传统的融合与碰撞。

从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

总结回顾在汉代确立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过程中,儒家的思想和教育地位逐渐得到重视与提升,成为国家的官方学说,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专题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变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知识梳理1、儒家思想形成:春秋战国(1)儒学产生的背景:随着铁制农具和犁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

(2)儒学的地位:儒家是“百家争鸣”中诸家之一。

这一阶段,战国时儒家虽然属于显学,但由于其主张不能适应当时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因此未被统治者所采纳。

①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最高道德准则,解释为“仁者爱人”;以“礼”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②发展: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认为人性本善。

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

(3)特点:此时的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关于思想休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到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2、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虽统一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

3、儒学独尊地位——汉代(1)背景: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

(2)主张:董仲舒兼采阴阳五行之说,糅合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将天道和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从公元前213年秦朝的焚书坑儒到公元前134年汉代的独尊儒术,儒学在短短不足百年间便重现辉煌,并更进一步奠定了其国家意识形态的至高地位,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儒学在汉代的新发展和汉武帝的统治特点三方面来探讨儒学在汉代能够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标签:儒学;汉代;中央集权;大一统儒学在经历了秦朝的毁灭性打击之后,于汉代确立了其官方哲学的至尊地位,这是因为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执政理论需要发生相应改变。

时代的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契机,儒学在汉代儒生们的改造下适应了上述要求,再加上统治者个人的喜好选择,最终奠定了汉代儒学的独尊地位。

1.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汉建立初期,由于长期战争的影响,社会凄凉残破,经济崩溃萧条,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对此,汉初的统治者在吸取秦暴政而亡的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来缓和社会矛盾。

事实证明,汉初的“黄老之学”在革除秦暴政之弊、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消极作用也日益显现:其一,在对外关系上,由于汉初朝廷并无反击匈奴的雄厚国力,便采取了“和亲”之策以苟安延年。

只是人们没有想到,苟且、让步并没有换来和平安宁的局面,反而激发了匈奴民族的掠夺本性,咄咄逼人大有侵略中原之势。

其二,在对内问题上,在处理中央皇权与地方藩王的关系中,“无为而治”的姑息妥协也没能使刘氏宗族团结一致形成稳固的政权,反而招来“七国之乱”,差点威胁到中央政权。

可以说,随着政治经济的逐步复苏,西汉政府在外压匈奴、内稳诸侯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从汉高祖到汉景帝时,逐步明确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思路,只是苦于没有找到新的能够克服“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内在缺陷的理论作支撑,这就给各种治国政策、学术理论界人士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而儒学则很好地把握了这一历史发展机遇。

2.儒学在汉代的新发展儒学在先秦“百家争鸣”中便已是名高势大,与墨学并称为显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史记》读书报告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

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

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

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于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系狱。

儒家势力受到打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了。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

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实早在汉代开国六十年实行的“无为而治”黄老之学。

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且推行非常成功。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当时背景迫使当时西汉政府不得不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汉初70年,一直实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这在汉初十分必要。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人口锐减,史载“汉兴,接秦之蔽,诸侯四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1]( P159)。

面对战争带来的严重创伤,西汉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

《史记·曹相国世家》载: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原因作者:高青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32期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灿烂文化的形成、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在历史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有很大的不同。

一、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但被冷落儒家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

这些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当时诸侯纷争的情况下,儒家思想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二、秦朝时期遭到压制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但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遭受压制在情理之中。

三、西汉时期获得独尊地位,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正适应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由此便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尽管后来受到一些冲击,但从来没有动摇儒家思想作为封建国家统治思想的地位,相反后来的儒学体现了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这也正是它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四、鸦片战争——“文革”,旧儒学的影响力愈来愈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之初,就曾将村塾中供奉的孔子牌位撤掉,发动起义后他们掀起了猛烈的反孔活动。

如果我们把太平天国对旧儒学的冲击看做是因为他们对宗教的狂热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新文化运动对旧儒学的批判就更为激烈了。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以孔子和旧儒学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起猛烈攻击,揭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鲁迅更斥之为“吃人的礼教”,旧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动摇。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无可挑战地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文革”时期,对儒学进行了有组织地、全方位地批判。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十一单元 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十一单元 40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JI CHU PAI CHA基础排查) 理一理一、历史背景1.客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思想主张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三、儒学成为正统1.措施(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2)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结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JING WEI DIAN BO精微点拨) 想一想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吗?提示:相同。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孔子的“儒学”吗?提示: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3.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新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2)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3)社会的发展,要求新的思想。

4.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1)政治:设中朝加强君权,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经济:盐、铁官营,重农抑商。

(3)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是以儒学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2)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从而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要独尊儒术的原因

汉武帝要独尊儒术的原因

汉武帝要独尊儒术的原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在政权和国家上层建筑中完全使用儒家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各国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策略方针,以法家为盛。

各国纷纷启用法家人物变法改革。

至秦朝时,儒家思想逐渐进入朝廷决策,秦始皇时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说法。

汉朝建立后,原战国各学派思想逐渐恢复,尤以儒家及道家两派为盛。

汉武帝即位后,权臣卫绾、田鼢和窦婴等主张尊崇儒术,贬抑法家。

汉武帝要独尊儒术的原因: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继承皇位,他开疆拓土,建立了不朽功勋,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后人将他统治的这段时期称为“汉武雄风” 。

汉武帝为了巩固君主独裁统治,加强学术思想的统一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政策,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它把战国以来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的文化氛围彻底破坏了,这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后来,各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又不断发展儒家学说,使它更适合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他治理一方,带领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众所周知的是,汉武帝在他的治理过程中,极力独尊儒术,甚至对于其他学派的学说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压政策。

那么,为什么汉武帝要如此独尊儒术呢?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历史原因。

汉武帝统治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汉朝最为兴盛的时期。

同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文化精英,其中儒家思想代表了当时最为先进、最受人欢迎的思潮。

这股风潮始于汉代开国的汉高祖,他对儒家思想就非常重视,经常邀请儒者为他讲学,同时也给他们提供机会参与朝政。

汉武帝是汉高祖的孙子,他从小就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教育,深知儒家学说对于帝王治理的意义。

因此,汉武帝在他历经若干次政治失误后,决定坚决独尊儒术并信任儒士,是基于他在儒家思想中看到这个思想体系对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宁的贡献。

其次,文化原因。

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儒家经典《五经》《十三经》的内容,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传承的经典之作。

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汉武帝也自觉地要承担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因此独尊儒术成为了他正统文化的自我表现和维护。

同时,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本主义、仁爱、公正、良知等价值观,这些思想要求君王为人民着想,依循稳健谨慎的治理原则,这恰恰与汉武帝的国家治理目标是一致的。

第三,政治原因。

汉武帝的个人经历是有一段被称之为“旷世之才”的名臣霍光辅佐下的“中兴之路”的。

汉武帝初期的执政目标是对外扩张和内部秩序的维护。

在这个背景下,汉武帝需要一个彻底的改革方案,而这种方案的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人才支撑,这时候儒家思想的政治价值就显现出来了。

儒家思想认为,人人有所作为,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且强调君民有义分,人民也要参与治国。

汉武帝如果要实现他的治理目标,就必须由儒家思想来为改革创造落脚点,灌输价值观念,规范行为规范思维,这恰恰也是独尊儒术的政治根源。

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

为什么汉武帝要独尊儒术?说起汉武帝独尊儒术,很多人都会去探讨它的历史背景,因为这个宏伟的事件震撼了历史的面貌。

它不仅影响了汉朝的政治,而且影响了汉朝统治者们与其属国之间的关系。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呢?1. 向当时的先秦智慧致敬汉武帝统治了汉朝,他有极为清晰的政治目标,其中就包括向先秦著名的思想家们表示敬意。

所以,他统治时认为要将儒学作为官方思想,是用来尊重先秦思想的象征。

所以,他尊重儒学,意在向先秦思想家们致敬。

2. 提升贵族的军事地位汉武帝认为,除了和民众保持关系外,他还需要加强贵族的军事实力,而他尊重儒学拓宽了贵族获得国家职位、财富和地位的机会。

因此,他独尊儒学,是为了提高贵族的军事地位,让贵族拥有更多影响力。

3. 建立汉朝帝国的德政为了稳定汉朝帝国,汉武帝力求建立德政。

他认为,除了建立有秩序的军队外,儒学中的道德也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所以,他独尊儒学,也是为了建立独一无二的,以儒学道德为基础的汉朝帝国的德政。

4. 壮大国势与统一天下随着汉武帝的统治,汉朝开始迅速壮大国势,最终消灭西汉后,统一了整个中国。

汉武帝以尊崇儒学为手段,让人们共同接受汉朝的统治,最终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获得了亚洲大陆的压倒性胜利。

综上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向先秦思想家们致敬;二是提高贵族的军事地位;三是建立汉朝帝国的德政;四是壮大国势与统一天下。

汉武帝独尊儒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也大大推动了汉朝帝国的发展,确立了汉朝帝国在亚洲大陆的地位。

儒家思想:大一统、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解读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

儒家思想:大一统、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解读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

引言自西汉以来 , 以儒学为主体的思想体系就被历代统治者和士大夫们推崇为正统思想。

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延续两千多年,直至今日都会左右我们的生活。

而 它的创立者孔子更是被封建统治者们奉为'大贤至圣先师',为'万世师表'! 而儒家典籍,如《论语》《大学》《中庸》《周易》,直到今天也被很多人奉为国学经典。

可见儒家影响之深远。

至圣先师——孔子像然而在 春秋时期,虽然孔子的学生中不乏高官贵族,甚至很多诸侯都会请教夫子。

然而 当时的儒家思想并不受统治者们待见,甚至会受到极大的排斥。

儒家和其他百家一样,只是众多思想理论中的一员。

即便是喊出'舍我其谁'的孟子,在治国理政上也没有取得过什么成绩。

儒家不受重视,其实也好理解。

毕竟在残酷的春秋战国时代,缺乏进攻性的儒家思想很难让国家在竞争中胜出!《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到了 秦汉时期,社会发生了变化。

秦国因法家而强盛,后来统一中国后很自然的推崇法家。

'严刑峻法'也被认为是秦朝快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

至 汉朝建立初年,黄老之学盛行。

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暴秦统治和楚汉战争摧残的华夏大地上, 无为而治显然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国家不折腾,勤劳的中国老百姓自己就能把日子过好了。

平民出身的刘老四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亚圣——孟子像公元前134年,崇尚黄老,反对儒学的窦太后去世。

没有掣肘了的汉武帝开始向全国征求治国方略。

前后三次参与对策的董仲舒,获得皇帝认可。

于是, 讲究'三纲五常''天人感应''敬天爱人'的儒家思想开始受到统治者重视。

这三次策论被收录在《汉书》中,被后世合称为《举贤良对策》。

那么我们就从这篇《举贤良对策》入手,分析一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汉代儒学独尊地位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秦始皇与秦二世统治时期,大兴土木,《阿房宫赋》写到“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人民赋税徭役沉重,生活困苦。

秦朝灭亡后,全国陷入长时间的混战,人民或死于战火,或死于饥荒。

因此,西汉建立之初,国库空虚,如《汉书食货志》描述“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因此,汉初统治者都采用黄老之学,奉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文景时期,国家经济已经恢复并获得了很大发展,国家富足,人民安乐,《后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财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但是,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儒家思想的专制本质有利于加强君权,维护统一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就是爱人,其中爱自己的亲人是最重要的)。

除“亲亲为大”外,孔子主张“泛爱众”,主张“老我老,以及人之老;幼我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泛爱”并不是平等、博爱,而是“笃于亲”的,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血缘关系向外依次递减的爱。

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血缘原则之上的有远近、有等级的爱。

儒家这种建立在血缘之上的有等级的爱,塑造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识。

为了维护、巩固这种不平等的仁爱,儒家发明了等级礼制。

刘邦初得天下,设宴庆功,群臣在宴会上喝醉,大声喧哗,甚至拔剑击柱······刘邦见状很不开心。

一旁的儒生叔孙通乘机对对刘邦说:“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

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

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

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高祖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王大臣都依朝仪行礼,次序井然。

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正是由于儒家思想本质中的专制主义色彩使得其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会被统治者采纳,进而占据独尊地位。

三、汉初儒家先驱人物的奠基
自汉高祖开始,儒生被拜为博士,如叔孙通、申公、贾谊、董仲舒等。

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汉高祖不喜儒学,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而已。

虽然博士是一个虚衔,,政治地位较低,但这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儒家经典、教学授徒,更使他们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更深刻的认识。

正是有了汉初这些儒家先驱人物不断的努力,不断促使儒家思想与现实相结合,儒学才能在汉朝政治上立足,并在此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后来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行动奠定了基础。

四、儒学适应中国的社会基础
古代中国是在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而儒家关于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的理论,符合我国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

从本质上说,儒家的价值观是建立在血缘血缘家族社会的基础上,儒家以家庭、家族为价值本位,以社会和谐为价值准则,实现
“天下大同”。

因此,儒家学派在建立之初就适应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需要,因为它可以较好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到了汉初,统治者虽基于现实状况推行黄老之学,但是,中国社会构成基础没有改变,儒学在民间依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五、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使其更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董仲舒吸取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为主邹鲁文化思想,同时也吸取了燕齐方士的阴阳家思想和以刑名家思想为主的三晋文化思想。

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和发展。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则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

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

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董仲舒为其正统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撑。

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就是说,皇帝是天的儿子,他们是奉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

他认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掌握着人世间生杀大权,“为人主者,居至德之位,操生杀之势”(《春秋繁露•威德所生》)所以,人们应该无条件的忠于他们,服从他们。

他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

目的是以道德的绳索来束缚天下万民百姓,以便名正言顺地服从上天、君主们所规定的社会秩序。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的兴办,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汉武帝还下令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此后,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不仅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而且作为一种成熟的制度成为定型;完成了专制政治结构的基本工程。

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儒家发展,虽然提升了儒学的地位,但是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结束了各学术流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同时,也使儒学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儒生成了皇权统治的工具。

也将专制集权推向了登峰造极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虽然的确成为超稳定社会之基石,但也使得人治政治成为两千年不变之定式。

独尊儒术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产生的,他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压制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自由,影响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