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6《散步》教学设计、实录、点评及反思 新人教版
《散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散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散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散步》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总体设计1.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一篇文言文阅读篇目,作者为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
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一个美妙的行走的过程,通过对景象的描写及动作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愉悦与畅快。
本篇文章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其对景象的娓娓道来,还在于对读者生活态度的影响。
因此,教学时应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多一份关注,对生活的态度也要更加积极。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和技巧。
2)掌握文言词汇,如“嬉笑怒骂”“畅行便当”等,理解其在古代社会中的意义。
3)理解“文以载道”的意义,积极探究文学作品的人生哲理。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表述和归纳,提高思辨能力。
3)通过朗读及模仿,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阅读,对以往的古代社会更加了解,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2)自觉抵制浮躁之情,健康、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第二章课堂设计1.探究文言文的基本特点目的: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为后面的阅读打除积极的基础。
方法:教师通过播放视频、PPT等形式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语言特点、影响等方面,并通过不同的例子强化学生的理解,呈现文言文的深层次内涵。
2.显现文本音韵美目的:通过感悟文本美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方法: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朗读一段文言文,并对其中的音韵押韵、平仄抑扬等美学效果进行感悟。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感受,并要求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效果。
3.阅读理解目的:通过阅读,《散步》并结合课文讲解,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方法:教师通过教案提供的教材及自己的讲解,在提醒课堂中进行阅读散步的文本,并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2)树立责任意识,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运用。
3. 情感态度的把握与引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直观展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共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散步》。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
(2)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4. 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加深理解。
5. 情感引导(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展现的亲情,培养情感认同。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激发情感共鸣。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家庭情感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1)让学生对比《散步》与其他亲情类文学作品,分析其异同。
(2)通过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和家人在一次散步过程中的所见所感。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睦,以及亲情的力量。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适合初一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感悟。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的情感描绘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睦,培养亲情的意识,懂得关爱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绘和寓意。
2.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感悟等方式自行领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讨论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b.课文中展现了家庭的哪些温馨场面?c.你觉得课文中的寓意是什么?4.巩固(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何在生活中体现亲情?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温馨和睦以及亲情的力量。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选取一个亲情场景,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一)教材分析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
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
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
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
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教案及反思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提炼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2)树立责任意识,尊重长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价值观念。
(2)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主旨,提高概括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2)分析文章中的亲情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4.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身行为。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3. 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制定一份家庭责任计划。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更加高效。
4. 深入挖掘课文中的亲情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5.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有其存在的意义。
2.感受到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有其存在的意义。
2.表达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3.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人教版七年级《散步》2.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PPT、黑板、粉笔、讲义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图片、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思考,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
让学生看一些样本,让他们猜测文章的主题“散步”,并收集观点。
2.阅读教学让学生开始阅读《散步》并完成课文理解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和词汇。
3.教师讲解使用PPT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细节,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主题的练习,并在此基础上提问他们多方面的看法,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并表达出来。
5.讲解写作过程注意让学生注重写作过程,可以根据自身体验、观察和所学知识,写一篇他们在自然环境中散步的感性体验。
提醒学生,课文的内容不仅仅是一篇散文,也是一个启示人们爱护身体、珍惜自然的文章。
6.展示与分享让学生交流文章,分享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对于学生来说,文章的内容、体裁、词汇和表达能力是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多媒体工具和互动讲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我指导学生注重写作过程,让他们深入体验自然环境、内化与之相处的感受,提高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这种综合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和写作等不同方式获得知识,促进了学生跨学科能力的提升。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散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散步》教学设计《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信服、霎时、各得其所”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质朴语言的丰富内涵。
2、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圈点勾画通过朗读和抓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内涵。
探究、合作、质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所体现的“浓浓的亲情”。
体会身边的亲情,尊重关心长辈。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品味语言的内涵,感悟“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主题的多角度解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很美很精致的散文——《散步》。
我们现在一起走进课文,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首先,我们通过读“自读提示”来了解这篇课文。
请同学们齐读“自读提示”,然后告诉大家,你了解到了一些什么?生朗读,勾划关键词。
然后表达。
课件:提示“自读提示”中关键词。
二、整体感知师:刚才,我们获得了对这篇课文的初步印象。
现在,我们这样来进一步理解文意。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并说明你的理由。
生自由读课文。
然后思考。
学生思考前,教师指导——标题的拟订可以从事件入手,也可以从人物、主题入手。
当然,还需要包装一下。
要简洁些、响亮些。
学生发言交流自己拟订的标题。
教师点拨学生对课文的解读。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拟了很多非常好的标题。
老师也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下面来看老师给拟的一些标题。
分歧、责任、春意、呵护、选择、生命、三代同行、小事情深、温馨瞬间、亲情无边、幸福的家庭、背起整个世界、大路与小路。
这里边,有从人物入手,有从事件入手的,还有从主题入手的。
你们看,我们就这样理解了文,还有画面意,但是话说回来,要说本文的标题呢,还是“散步”好,它简明准确,有情味,有情致感,有故事味。
三、品味语言师:我们就是通过“散步”这件平凡小事,感受到了这一家人“浓浓的亲情”。
你认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浓浓的亲情”?课件:要求与示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散步》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散步》的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及其用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表达;探讨散步的意义与生活感悟。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散步》,理解文章大意,了解文章主题。
2.学习生字词:譬如、倘若、沐浴、信步等,并掌握其用法。
-举例:分析文中“这一切都使人感到愉悦,仿佛这个世界就是为了让我们散步而存在的。”一句,理解作者散步时的愉悦心情。
-掌握生字词及其用法:学习并运用本课生字词,如譬如、倘若、沐浴、信步等,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举例:通过造句,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用法,如“倘若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散步。”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举例: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作者为何能在散步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讨论散步的意义与生活感悟:学生可能对散步的意义理解不深,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举例: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散步经历,探讨散步带来的感悟,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学习《散步》这篇文章时,对于作者情感表达的把握和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生活中的细节观察不够,或者是情感体验尚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能力。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探讨散步的意义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还是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类开放性问题的回答还不够自信。为此,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散步》。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的关注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散步》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2)写作练习中的表达技巧和创意发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课文《散步》的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分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3)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2)学生进行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朗读、讨论和书写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五、教学延伸:1. 写作练习:(1)请学生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互相交换并评价对方的作文。
2. 课后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庭、亲情或自然环境的文章。
(2)学生进行阅读并写下阅读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写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散步》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散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一、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生活常识类的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散步的好处以及散步的技巧。
本篇文章使用了许多描写性的语言,以描述出一个年轻女孩周末散步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散步的好处。
2)掌握散步的技巧。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一)阅读课1.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散步》一课,能够回答下列问题:1)散步的好处是什么?2)散步的技巧有哪些?3)你平时喜欢散步吗?2.教学活动1)呈现文本呈现文本,先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提醒学生注意标点和读音,强调语调调节要得当,要感性阅读出文中的美好景色与感受。
如有可能,背景配合清新舒适轻快的音乐。
(可选择大自然摄影图、旅游图片等向学生展示此篇文章发生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师生互动认真阅读文本,并逐一分享阅读中有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要求学生自主抓住文本中的难点句子:翩翩起舞之余,自然呼吸,徐徐迈步,感受自然。
3)词语解析解释本篇文章中生词:翩翩起舞,纯净,使劲,冷饮,乏味。
4)小组讨论讨论“散步是一种运动吗?”该问题,让学生到课堂前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相关词语进行理解。
5)大合唱合唱《散步》一篇文章,要求学生能够将文章朗读出来,并注意学生的语调、语速与口感。
6)在线互动启发式问题回答,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问题大发。
(二)拓展课1、进一步探讨散步的意义与益处引用散步常见的好处,如:预防肥胖、降低心脏病的几率、减缓和延缓退化、调节心境康健等。
2、小组活动检测学生的散步技巧,在活动的过程中让每组演示散步姿势:如走路并绕地球一周但每次都往同一个方向走、太极拳散步、以及蹦蹦跳跳的散步等,让每组同学给出自己的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课文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家庭的亲情,理解亲情的可贵。
(2)学会尊敬老人,关爱身边的人。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明白自己应尽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2. 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相关生字词卡片。
3. 写作练习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课文,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2)邀请学生谈谈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进行跟读和实际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练习写作能力。
5. 课堂小结:(2)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人。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家庭亲情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生字词的学习比较积极,但在理解课文情感和写作练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亲情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和写作特色。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散步中亲情和生活的感悟。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散步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8.拓展阅读:推荐与散步主题相关的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 Nhomakorabea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散步》这篇课文,掌握并运用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课文通过作者与母亲散步的经历,展现了家庭亲情和生活的感悟。这篇文章是……(详细解释文章背景和主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来表现情感,以及散步过程中的思考与交流。
-写作特色: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的方法,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解释:
-在词语运用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悠闲”不仅仅是形容状态,还包含了心境的放松,能在口语交流或写作中正确运用。
-在朗读技巧上,学生需注意课文中不同句子的语气变化,如描述美景时应用欣赏的语气,遇到抒情句时应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散步》课文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家庭亲情和孝道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家庭亲情和孝道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散步》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知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
5. 情感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家庭亲情和孝道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家庭亲情和孝道观念。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词语和句式。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散步》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家庭亲情和孝道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解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 对比分析:运用对比手法,分析课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1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讨论)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6《散步》教学设计、实录、点评及反思 新人教版
《散步》教学设计、实录、点评及反思[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亲情与责任背后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使命感。
2.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
(点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其中突出了后两个维度,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
因为语文主要不是一个知识体系的问题,而“能力”又自然会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
[教学难点]由整体感知到深入把握文本的自读方法[教学设想]通过整体感知、深入把握文本、回归生活的自读过程,改变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揣摩编者或教师的阅读结论而阅读,为了寻找或者重复编者或教师的阅读思路而阅读的被动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倾听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探究文本,并进而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的富有个性的阅读习惯,真正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
[教学活动]一、课前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完成预习笔记,内容包括:利用字典明确生字词的音、形、意,理清文章思路,有感情朗读课文三遍,对课文进行质疑,记住自己阅读本文的第一感受。
(点评:课前准备,除了传统的要求,还突出“质疑”和“记住自己第一感受”的问题,这就有了新意,为课堂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二、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如果你是一条小河刚刚从山上流下,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河流要在原野上明确方向,冲出一条河床来。
同样,同学们心灵的河流在面对一篇新的课文的时候,如何明确探索的方向,通过自己的研读,去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呢?前面我们学习了怎么找关键句,如何根据上下文揣摩语句的含义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一起去学习更多的探索的方法,感受一下探索的幸福。
(点评:“刚刚从山上流下”的一条小河,难以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冲出一条河床来”,叙说似有不妥;以之比喻学生对文本的探索,似不很贴切自如。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体现了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人性美。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故事、视频,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感悟生活的细节中散发的人性美,从而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最老爱幼的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感悟生活的细节中散发的人性美。
难点: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1、导入生活,慢慢的走,慢慢地过,在不经意间就串起了流年。
总有些故事会写成诗篇,总有些话语会留下悸动,总有些记忆会美在心间。
每读一次《散步》就让我回味无穷,母慈子孝,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是什么让这个家这么温馨呢?是因为她们有责任,有担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
2、人性美责任是一种美担当是一种美传承是一种美3、品味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小故事,大智慧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
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
”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赶紧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还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
小孩也因此转变了对父母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人和睦生活在一起。
(2)观看一则公益广告(3)品味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教学反思:散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教学反思:散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教学反思:散步》这是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对您的生活工作得到帮助。
一、教学目标①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课前准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①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设计1、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感知课文内容① 检查生字词。
② 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 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步》教学设计、实录、点评及反思[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亲情与责任背后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使命感。
2.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
(点评: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其中突出了后两个维度,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
因为语文主要不是一个知识体系的问题,而“能力”又自然会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之中)[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整体感知,抓细节、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
[教学难点]由整体感知到深入把握文本的自读方法[教学设想]通过整体感知、深入把握文本、回归生活的自读过程,改变学生为了阅读而阅读,为了揣摩编者或教师的阅读结论而阅读,为了寻找或者重复编者或教师的阅读思路而阅读的被动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倾听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探究文本,并进而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的富有个性的阅读习惯,真正享受自主阅读的快乐。
[教学活动]一、课前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完成预习笔记,内容包括:利用字典明确生字词的音、形、意,理清文章思路,有感情朗读课文三遍,对课文进行质疑,记住自己阅读本文的第一感受。
(点评:课前准备,除了传统的要求,还突出“质疑”和“记住自己第一感受”的问题,这就有了新意,为课堂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二、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如果你是一条小河刚刚从山上流下,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河流要在原野上明确方向,冲出一条河床来。
同样,同学们心灵的河流在面对一篇新的课文的时候,如何明确探索的方向,通过自己的研读,去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呢?前面我们学习了怎么找关键句,如何根据上下文揣摩语句的含义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步》这篇课文,一起去学习更多的探索的方法,感受一下探索的幸福。
(点评:“刚刚从山上流下”的一条小河,难以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冲出一条河床来”,叙说似有不妥;以之比喻学生对文本的探索,似不很贴切自如。
当然,导入语强调与学生一起以更多的方法探索文本,感受“探索的幸福”,有一定的煽情效果)(二)教学新课1.整体感知(4分钟)大家都预习过了,检查一下预习作业。
A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B记下你读完这篇文章后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词语。
(感动、责任、孝顺、母子情、整个世界、温馨、生命、理想境界、和谐)这些词语就是我们对此文的第一印象,也就是我们研读课文的方向。
下面我们就要到文章中去找找,这个第一印象是从文章中哪些细节,哪些语句中来的。
不要担心印象的不同,相信我们会殊途同归。
(点评:教学新课,打破了常规的介绍作家和背景,划分结构的套路。
要求记下读完文章后“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词语”,把握“第一印象”,也即是“初感”,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入手,颇为科学,也显出对学生的尊重)2.课文探究(20分钟)(1)请三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读得好不好,一边勾画使我们获得第一感受的关键的细节、语句。
(既可以找自己第一感受的来源,也可以找其他人的第一感受的来源;既可以找可以证明我们的第一感受正确的句子,也可以找证明我们的第一感受不正确的句子)(点评:括号里的话自有光彩。
在听读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或他人感受之所以然,判断自己或他人感受之正与误,这就是领悟在深化,意念在发展)(2)朗读评价,引出对细节的把握,关键语句的理解可以证明“亲情”、“感动”、“责任”、“孝顺”、“母子情”、“整个世界”、“温馨”等感受的句子会很多,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亲情”、“责任”这两个词语,只是每个同学用了不同的词语来概括而已。
(点评:由对朗读的评价,引出“对细节的把握,关键语句的理解”,这是一个出彩的设计。
这样做的前提,在于认为朗读的好差源出于理解的正误深浅,因而,评价朗读就可以兼及对课文细节和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巧妙结合,天成出新)在讨论中引出难点A为什么“我背上的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提示: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
我和妻子背起了家庭的责任,无数个我们背起了世界的责任。
B讨论“走大路”的语气,揣摩“我”的心理,明确“我”对母亲的尊重与体贴。
可以证明“生命”的句子可能学生一下子体会不到,但他们肯定能找到充满生命力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到这些景物,当“我们”看到这些景物时我们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体会作者在文中进行景物描写的意图。
提示:突出景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带给人们喜悦的心情,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与珍惜。
正因为如此,“我”对母亲的生命才格外的珍惜,呵护,我们对背上的责任才甘之如饴。
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一方面是因为疼爱孙儿,一方面也是受到了田野上蓬勃的生命的召唤。
(点评:难点自然出现。
以“生命”和“责任”为难点,把景物描写与“生命”意识结合起来,抓得准,析得深)(3)讨论中逐步明确同学们的第一感受是否合理(感动、责任、孝顺、母子情、整个世界、温馨、生命、理想境界、和谐)感动(孝顺、亲情):为“我”的孝顺而感动,为一家人的和睦而感动。
温馨:温馨的语言,温馨的画面,温馨的主题。
责任:中年人身上担负着整个世界的责任。
生命:景物描写突出了生命的活力,我的行为体现了对生命的爱与呵护,母亲的想法的转变也源于对生命的热爱,我们背上的整个世界不就是所有的生命吗?理想的境界、和谐:这种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景象难道不是一个最理想的境界吗。
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人对其他人的理解与尊重都不可能有这种和谐的理想境界的出现。
(4)总结: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让我们珍惜亲情,热爱生命,追求和谐。
虽然我们的第一感受不同,但通过深入研读课本,我们殊途同归。
(点评:基本上是逐一讨论学生的“第一感受”,的确是尊重学生“初感”。
在逐一讨论的基础上作总结,自然使学生得到了提高。
“虽然我们的第一感受不同,但通过深入研读课文,我们殊途同归”,类似的话前面“整体感知”时曾经出现,这里又一次强调,如此重视,需要注意一下有什么影响的问题。
如果说第一次出现是为了安慰和鼓励学生的话,这里则应辩证地指出“殊途同归”并不是几十个学生一起学习的唯一目的,许多独到的感悟都非常有意义,应予保护。
请注意,平时教学中过分强调感受文本由多样到统一,有排斥文本解读多样性,抑制创造性解读之嫌)3.回归生活(13分钟)这篇文章之所以会打动我们,肯定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内心有关,现在让我们回归生活,回归内心,问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被它打动。
(点评:这个环节的设计很有道理,学生阅读表现“亲情”和“生命”意识的文章,定会触动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回归生活”十分必然、自然、天然;这个环节的设计也很有意义,可把学生的意念和情感提高一步,对于树立人生中的美好情感、为人道德和责任意识,将发挥一定的作用)(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被亲情感动过吗?同学们谈到的大多是被父母对我们的付出而感动,我们有没有做过些什么让父母感动的事呢?(2)在我们的生活中,三代人一同散步的场面多吗?不多,为什么?一是因为大家庭少了,时间不允许;二是因为我们还不懂得如何去表达感恩的心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常常与家人进行“心灵的散步”。
总结:我们之所以被它打动,就是因为它让我们认识到原来我们的生活还可以这样的简单而美好,而这正是被我们忽视的。
(点评:两个关于“回归生活”的启发性问题,自是“因文而发”,值得一问,但不能止于此。
如果回归生活只是回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三代人一同散步的场面”,似乎太狭窄了。
三代人一同散步是“亲情”,但“亲情”的表现无疑是多样的,丰富的,各有特点而又无不感人的。
在这里,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大幅度的发散,不能只是局限于“三代人一同散步”这一个小点。
再从“因文而发”的角度来看,对文章的深刻内涵还需进一步深刻认识。
要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亲情”和“责任”,表现得更充分的是“上”对“下”,“下”对“上”显得不够。
而这篇文章所表现的“亲情”和“责任”,既有“上”对“下”,也有“下”对“上”。
确实,文章所写的一家三代中,充当叙事角色的“我”,既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父亲”,在“我”的身上,既有对“上”也有对“下”的“亲情”和“责任”,其他人,母亲、妻子、儿子,各各表现了出于一定身份的美好情意。
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如果能使学生在全面深刻地领悟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全面地认识到生活中确实存在或应该存在的“上”对“下”、“下”对“上”的美丽情愫,对于拓展学生观察和思维的注意面,对于点拨学生的漫漫人生路,该是怎样有意义的一件事呀!可惜这一点被教师所“忽视”)(三)总结(2分钟)通过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要珍惜亲情,热爱生命,追求和谐。
也学习了自学的方法:首先整体感知,用心朗读,捕捉感受,明确研读的方向,然后抓细节、品味关键语句,深入理解课文然后再回归生活的自读方法。
以后大家可以常常利用这样的方法,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享受阅读的乐趣。
(点评:从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作总结,符合本节课教学的实际;但由于前面“回归生活”等处所指出的原因,总结的内容缺乏应有的光彩)三、作业布置1.寻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笔记本上进行赏析。
2.观察、寻找、思考自己家最能体现“和谐”与“亲情”的“心灵的散步”的方式。
(点评:课外作业,兼及课文和生活两个方面,这很好;就第二项课外作业,即“观察、寻找、思考自己家最能体现‘和谐’与‘亲情’的‘心灵的散步’的方式”来说,“心灵的散步”无疑突破了“三代人一同散步”的局限,但由于教学中学生对文章的深刻内涵未完全领悟到位,“回归生活”时思路比较狭窄,课后“心灵的散步”仍有可能领域不广。
建议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再指引一下)[总评]张老师这一节“百花奖”比赛课,切实打破了过去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能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注重让学生感受文本的思想情感,既高度尊重学生的感受,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在原有感受基础上提高一步;重视语言因素,但字词句章的教学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有机渗透在师生对学生朗读好坏及阅读感受的共同讨论之中,在这一点上特别显示出一种巧妙的教学构思,更显示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有的教学素养,天成而自如,师生对话亲和力强,“互动”颇为充分。
在张老师最近一段时期的教学中,这一节比赛课不是孤立的一节课,而是她近来教学追求的一次集中体现。
就我平时所听过的她的其他一些课及她的某些介绍而言,我感到张老师确实在有意识地体现阅读教学新的理念和精神,甚至可以说在有意识地体现“教育硕士”课程学习的成果。
可见课堂的出新源自理念的出新,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有意识地探索,否则就会停步不前。
相对于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而言,停步不前就是不适应,就是倒退。
这一节课存在的某些问题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教师的学习和钻研永无止境,如对文本本身的钻研就应该力求进一步到位,这样,迁移,拓展,包括“回归生活”等,也才能进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