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是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核心理念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信任、帮助、指导学生主动活泼成长”。
笔者经过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认为,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化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理念的根本。
面对以往重教师,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理性,轻感性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该在何处呢?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功,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因而,把语文课堂教学法改革的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师生通过多维对话、互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感受到课堂中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涌动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素质与能力才能获得发展。
一、激活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产生疑问则是触发思维的动因。
因此,一堂课开始就应该带着问题将知识点引入。
讲授《荷堂月色》一文时,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一提到荷,我们就能够想到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丽风姿,周敦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冰清玉洁;一提到月亮,我们就会浮现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的自由洒脱,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孤寂惆怅。
可是,又有谁曾领略过纤纤素荷与朦胧月色交相辉映的缠绵意境呢?同学们请随我来,到朱自清的《茶塘月色》中去寻求答案吧!学生思维的抓手怦然而起,不约而同地带着疑问,满怀激情地走进教材,走进角色。
教授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是呀,不是钓鱼那是为什么?”我没有搬出现成的答案,而是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问话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一时间学生群情振奋,各抒己见。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1.树立“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新的教育价值观。
2.树立“课程是生活、是经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新的课程观。
3.树立“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按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知识,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课程标准比教材更重要”的新的教学观。
4.树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的新的教师观。
5.树立“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知识不仅是掌握,更重要的是变成能力,转化为经济财富”的新的质量观。
6.树立“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能生存、学习创造未来”终身学习的新的学习观。
7.树立人才层次化、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新的人才观。
8.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让考试成为学生成功的一次体验,是个性发展的一次展示,是潜能开发的一次展现”的新的课程评价观。
课改让教师有了三个重新认识一是重新认识了学生。
新课堂强调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
那么教师要想真正为学生服务,就必须真正了解学生和认识学生,要想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就必须真正把握学情,因此,在传统课堂上对学生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程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课堂的需求。
传统课堂因为强调以教为主,对学生的了解和理解,对学情的把握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因为传统教学做不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有的放矢,但新课堂要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我。
因此,教师要想真正走进新课堂,就必须重新认识学生,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二是重新认识了自我。
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言堂,主宰课堂。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质量观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质量观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张 健 胡行忠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学内容摘要:新课程,新理念。
课程标准的实施关键在课堂,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质量观的价值取向从偏重社会需要走向强调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并在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进步。
随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双基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形成探究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知识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
新课程改革成功实现了从偏重知识教育向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的转变;实现了从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的转变。
在目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课堂教学仍然是实现化学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观1、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教育价值取向从属于教育价值观,我国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偏重社会需要的满足。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偏向,强调社会与人并重的教育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育价值观取向是对旧有教育价值观的成功变革。
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变化体现于旧有教学观念的改变:(1)根本宗旨的变革新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化学教学的根本宗旨,从而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2)建构观念的变革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新课程则向学生主动构建转变。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自外而内的形成过程,对学生自身的内在结构重视不足。
现代教学的结构观念要求我们对教学主体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结构进行再认识,其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学习结构则是学习者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加工形成的。
新课改的教学观4点口诀
新课改的教学观4点口诀一、全面发展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因材施教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宜的教育。
三、教育为本新课改的教学观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与评价相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与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选择评价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成绩。
评价不再是简单的考试成绩,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的教学观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教育为本和教学与评价相结合。
这四点口诀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是教师在实施新课改教学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教学观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多样化的课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是新课改的教学观的重要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育为本是新课改的教学观的核心理念。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还应该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观
浅 谈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物 理 课 堂 教 学 观
江 苏邳 州市 陆井 中学( 2 3 5 赵 2 11 )
随 着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开 展 , 的课 程 理 念 新
磊
合几年来 的初 中物理课 堂教学经历 , 一点个人 的看法 谈
和认识 。
一
能漂 浮在水 面上 ; 同样用 钢铁制造 的潜水 艇 , 在水 中却
既 能 下 潜 , 能 上 浮 等 事 例 , 导人 新 课 。 又 来
、
新 课 的导 入 应 该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学 习物 理 的 兴 趣
时, 为什么 会 有人 的影 子形 成?影 子 的形 成 说 明 了什 么?从而导入新课—— 光的直 线传播 。讲 “ 物体 的浮与 沉” , 以举 出铁块会沉入水底 , 时 可 用钢 铁制造 的轮船却
对课堂教学提 出了新的更 高的要求 , 如何 提高学 生 的素
质 和 能 力 , 就 成 为 广 大 教 师 需 要 关 心 的 问 题 , 者 结 也 笔
情况 。 解 决 方 法 : 受 力 分 析 图 , 出 不 变 量 ?由此引 出新课 。讲 “ 探究 凸透 镜成像 的规律 ” 时, 可以先让学生拿起实验桌上 的凸透镜来做 一个小 实 验 : 凸透镜看课本上 的字 , 用 并使凸透镜逐渐远离课本 ,
的过 程 分 析 。过 程 分 析 的 方 法 、 径 多 种 多 样 , 需 要 途 这
教师引导学 生 具体 问题 具 体分 析 , 用合 适 的 分析 方 选 法, 避免机械照搬 , 简单重 复 。学生学会 了过程分 析 , 就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56学习版目前,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帮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小学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我们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谈谈自己的点滴看法: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经常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在讲台上,我们教师可以摆上长方形、正方形、直尺、三角形、小棒等学习用具。
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后,开始纷纷动手操作,学习热情高涨,展开自由讨论,学生有了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把我们教师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由于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的特点是他们自己经过动手操作发现的,他们对该课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盎然,掌握得比较牢固。
但是,大部分教师把自主学习误认为是学生自己学习、自愿学习,一整堂课都是学生在认真地读书、自由的讨论、在那里玩学具,组织教学没有什么目标,学生不懂得该课要学什么,这是不可取的。
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顺利进行。
二、小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注意建立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面面观
关 爱欠 缺 。 教育 方 面 , 人说 过“ 心 结 硕果 。 这 就 说 明“ ” 有 爱 ” 爱 能产 生 意 想不 剑 的 效果 。那 么 爱也 一 定会 调 动 学 生 阅读 的积 极 性 。再者 , 爱 学 生 , 生也 会 将爱 付 诸 于你 。 自然 会 喜 欢学 你 你 学
兴趣 激 发 起来 后 , 生 的 学 爿积 极 性也 就 提 高 了 。 学 《 乡五 月》 …篇 文 质 兼 荚 的 散 文 , 不 足 一首 诗 却有 着 槐 是 它
时 间 和 空 间的 对 话 , 学 中 , 建“ ~ 你 ” 师 生 关 系 。 教 师 教 构 我 的 要 研 究 学 生 存 课 堂 上 生 机 勃 勃 、 力 无 限 的 学 习活 动 , 于 发 活 善
“目前 阅读 教 学 中 似乎 缺 乏 关注 学 生 的情 感 问题 。” 老师 们 往往 重 视 课 堂 表 面 形 式 上 的热 闹 , 轻 视 学 生 感 受 ; 而 以至 于 使 部 分 学 生 久而 久 之 失 去 阅读 兴 趣 。 第 , 口里 老 师 对 这些 学 生 的 平
爱 的 槐 乡孩 子 的喜 爱 。文 章 行文 如 流 水 , 苦诗 化 , 语 读起 来 朗朗
现 学生 学 习过 程 中 的 闪光 点 , 立他 们 参 学 习的信 心 。 树 () 1 发挥 环 境 育 人 功 能 , 力 : 室 内 的每 一 块 墙 壁 会 说 努 教 话” 。教 室 内 , 首先 要 突 出环 境 的 美 与和 谐 , 分 发挥 环 境 在 激 充
诗 一 股 的语 吉 , 不 是 一 则童 话 , 有着 诗 一 的 语 言, 它 却 般 它不 足
上 口, 值 得 学 生诵 读 的好 文 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它 素 沾 、 稚 、 境 美 妙 如 同 是 高 意
新课程的教学观
终结性评价
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01
终结性评价通常在学期末进行,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
师的教学效果。
确定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02
通过比较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和学生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
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教学评价改革的成功案例
01
案例一:表现性评价
02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03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和情境化的评价方式,通过观察 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成果。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 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反馈和 指导。
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共享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 教学质量和效率。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原则,确保资源的可重复使用性和可扩展性。
在线课程与平台
在线课程是指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学的课程,具有自主性、互动性 和开放性等特点。在线课程的建设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呈现方式, 以及在线学习环境的营造和管理。
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案例
要点一
要点二
案例二:翻转课堂
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 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要点三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它 将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通过学生在 课前自主观看视频、阅读文章等方式 来完成,而课堂上的时间则用于进行 师生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这种教 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理念观照下的课堂教学变革
2 1 年 7月 1日 01
新课程理念观照下的
⑩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 中学 徐新 民
毋庸 置疑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所学校办学改革 的主
阵地 。近几年来 , 我校课 堂教学变革呈 现如 下特 点 : 以导
( ) 学设 计 的重 点—— 互 动 交 往 过 程 3教 教 学 过 程是 一个 师生 、 生 “ 往 互 动 ” 生 交 的过 程 。 以 在
应, 教学设计应遵循动态与开放 的原则 。 体现动态与开放 科书等基础教学媒介 , 培植课堂新 的生 长点 。 的原则 , 教师要从整 体与部分 、 整体与环境 的相互联 系 、 相互制约 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 以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
・
3变“ 识 目标 ” 心 为“ . 知 核 多元 目标 ” 合 整
氛 教师信赖学生 、 宽容学生 , 学生则信任 程” 。因此, 定位教学目 , 标 不仅要确立知识 目 , 标 还要确 l 。 在这种氛围中 ,
教师 、 尊重教 师 , 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 中。教师与 立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 目 教师在进行 I 标。
教学设计 时 , 要依托 于教材 , 用教材教 ” 即“ 而不是“ 教教 ・ 学生相互启发 , 相互补充 , 分享彼此的思考 、 经验和知识 , 交 体验 与观念 , 富教学 内容 , 得新 的 丰 求 材”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 为学生情感 、 态度、 价值 I 流彼此的情感 、 观的发展创设适宜的土壤 , 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 J 态 发现 , 而达 到共识 、 从 共享 、 共进 , 实现共 同发展 。
体性主导之中的双 主体性 的协调与统一” 。
一
进行改革 , 形成教与学 的和谐 , 实现教与学的互长。 () 2 教学设计 的施行——“ 预设” 生成” 加“ 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 、 开放的系统 , 无论 多么完 善 的教 学设 计都会在课堂教学 中不断地 变化 、调整 、 丰
新教学理念及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主流。
本文将围绕新教学理念及实践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新教学理念概述1. 以学生为中心新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育公平新教学理念倡导教育公平,关注弱势群体教育。
通过改革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 终身学习新教学理念强调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 素质教育新教学理念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5. 科技与教育融合新教学理念强调科技与教育的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新教学实践探索1. 教学方法创新(1)探究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翻转课堂: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以视频、课件等形式发布给学生,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 教学评价改革(1)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3. 教育资源整合(1)线上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新课程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课件
提供真实场景 真实场景的模拟和再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 识,并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01
02
03
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 行探究性学习、问题解决 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和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具备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沟通 交流和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总结词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理念二:以学定教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了解学生的需求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认知 能力,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教学进度等,确保教学计划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内容和评价标准。
注意问题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避免标签 化,不要让学生产生自卑或优越 感,同时也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 够在自己所在的层次中得到最大
的发展。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的价值 主动探究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 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9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关于有效的话题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但是学习了本次的材料让我对有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习无止境,我们要保持学习状态。
本材料分别从定义,现状,基本特征,构建理念,实施几方面进行阐述。
想学说说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体会,有效教学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重点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
我想我们可以从可测性目标开始,可测目标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依据,也是教学的灵魂。
对于有效来说,更是非常容易检测,这比一些泛泛而谈更有操作性。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教学环节来层层相扣完成,他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而不是独立的!曾见教师设计教学是板块式的,一个目标一个板块,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目标没有了,一个板快也就消失了,我实在不太理解这样的教学思维,个人认为,课堂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怎么可以是独立的呢?教学环节是承上启下的。
我们还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生动性,趣味性等。
在备课过程中把精细的环节都设计好。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这需要我们精心的教学环节,更需要有教师的语言做引导,如果注意观察,我们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课堂语言上的问题,因为备课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的材料准备,环节设计,而一些细小的环节就被我们忽视了,却不知,正是这小小的忽视影响了我们的整体效果!是授课过程中,提问的设计,要明确问题的指向性,让学生清楚明白教师要学生回答什么?而不是能回答却答不到教师所需要的点上。
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反思一、以人为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
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于集中学习的生命活动时期的儿童。
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他们自己却并不完全认识其价值。
他们缺乏生活体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
这个时期,又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
因此,对学生的热爱和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关注,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注重全方位互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1、控制教师讲授时间为使教学时间的分配有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使之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甚至更高的比例。
也许有人会质疑:教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够理解呢?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这其中深刻的内涵,足以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少讲,学生多讲、多做的重要性。
在这种教学中,教师所花时间虽不多,而课堂教学效果会呈现质的变化,学生对知识有兴趣了,思维活跃了,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活动”是可以做到的。
表面看,时间优化降低教学强度,但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教学的综合实力不仅未削弱,反而得到加强。
2、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3、在分组讨论中,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在分组讨论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
出” 学主要是学生 的行为 , “ 以 输入”为主 。教 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学生的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问 l 为 主, 学包 含 了教与学 , 但不是二 者简单 的相 加 , 并非所有 题的正确答案, 更是为了找到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 。 f 提高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 一 不 想要教的内容都能成为学生学到的内容, 并非在任何 情 布鲁纳在教学 在于一个人已经获得了多少知识 , 而在于获得知识的 I 况下 的教师 的教都能引起学生的学 。 速度和效率: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的速度和效率, l 更 理论中强调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通过发 现 同时他也重视教师的作用 , 主 在于在新的环境下面临新问题时, 如何 以 有效的方式 1 、 探索活动掌握知识 , 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 的途径 。 张在发 现与讲述 “ 两者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_ 实 1 ¨ 【 际上也就是说 在 “ 师的教 ” “ 教 和 学生 的学”之 间和 第三, 学生的 “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对于 I 在 和 情感 、 度与 价值观 的 态 学生的发展同样重要。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观深受科学 f “ 知识技 能教学 ” 学生 “ 主义思潮的影响 ,科学发 展造成 了科学 和工业 的发 养成 ” 间要取得恰 当的平衡。 之 一切为 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 目标 达, 但是也使人的尊严和价值受到严重挑战。 “ 科学 1 课 堂教学对 “ 主义” 的片面性引起了 “ 人本主义” 的强烈不满。与 I 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 它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 和教学行为 , 更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扮演着 十分 之相反, 人本主义轻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 、 以人 人的 1 不 本质和人的价值为研究对象。把人的基本特性主观 重要的角色。 同的课堂教学观形成 了不 同的教学行 化。尽管人本主义的观点存在失误, 但是它对教学的 I , 不同的教学行 为对 学生有着不 同的影响 , 堂 为 在课 教 学 中. 我们 已经不能仅 仅重视 “ 师 的教”和 “ 教 知 影响也有 少可取之处。 人本主义教学以人的价值的 I 实现 、 情感体验的满足和创造力的激发为教学宗旨,l 技能教学 ”, 识 而更需要 重视 “ 生 的学 ”, 视 “ 学 重 学 习过程、 学习方式” 和学生 “ 情感 、 态度与价值观的养 重视情感, 强调意志的发展, 反对传统教育机械化、 I 划 化, 主张发展个性。例如,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f ”, 成 以促进教 师对新课 程发展 性教学核心 内涵的理 解 一 的核心 目标 强调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 交流, 注重学生的 J , 促进新 课崔 “ 切为了学生 的发展 ” 个性和情感, 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教育学则 : 的实现 , 使学生能够 主动地发展 , 形成探 索问题 的习 以改善师生关系、 实现师生合作为突破 口, 以促进学 1 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惯, 生获得有效发展。 l 参考文献 很多教育家对仅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进行了 I [ ] 全 国十二所 师 范大 学联合 编 写. 育学基 1 教 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02 20 . 批判, 同时把学生 的情感 、 态度与价值 观的养成放 在 : 北京: 了重要位置。 马克斯・ 范梅南认为: 很多对教育有过 f “ [ 2]吴康 宁. 学生仅仅是 “ 受教 育者”吗?—— 兼谈师生关 系观 的转变. 教育研 究 ,0 3 4) 20 ( . 深深思索的人认识到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孩子们灌输 I 某种知识和各种各样的技 巧。 教育学总是关注这个与 I [ ] 7 [ ] 1 ] [ ] .. 3 [ ] 8 [O 苏 BA苏霍姆林斯基. 给 众不同 的人 : 这孩子是什 么样的人 , 他正在成为 什么 J 教师的建议. 杜殿坤编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99 19. [ 特里 ・ 4] 伍德 . 新的认 识论 到教 育 实践 : 从 时 样 的人。” 在这里 , 什么样的人” “ 实际上包含了 l “ 具有什么样的个体特征” “ 。 具有什么样的对人、 f 对 教与 学意义的 重新审视. 菜斯利 ・・ P 斯特 弗, 杰里 ・ 盖 尔主编. 育 中的建构主义, 教 高文等译 . : 东师 范 上海 华 事的情感和态度” “ , 具有什么样的对于世界的价值 一 大 2o. 观”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 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 l 学 出版社 ,o 2 。 “ 可怕的失误 , 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 l [ ] 戴 维 ・ 乔纳 森. 习环 境的理 论基 础. 5 H・ 学 郑 掌握知识上去了。……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 不仅 : 太年, 任友群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1 20. 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 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 : [ ][ ] 6 英 怀特海. 教育的 目 徐 汝舟译 . : 的. 北京 更聪明 ( 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 1 生活 ・ 书・ 读 新知三联 书店 ,0 2 20 . [ 9]马 克斯 ・ 范梅 南. 学机 智——教 育智慧 的 教 点!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 ” f 当我们强调积极思考的时候, 也就强调了学生以什么 ! 蕴辛 树英译. 教 育科 学出版社 ,0 1 意 北京: 20 . 样的情感和态度去对待世界。 去对待每~件具体的事 I [1 1 ]布鲁纳. 教育过程. 文化教育 出版社. 8. 12 9 情。 诚然, 如果学生仅仅拥有知识技能, 没有积极的人 J
“五有”课堂,让教学有效有质
“五有”课堂,让教学有效有质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如何让课堂更加高效,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成为教育者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五有”课堂教学模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变“讲堂”为“学堂”,落实全新的教育目标观、教育观、评价观、学生观,最终达到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有目标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首先课堂学习目标要清晰,避免教学活动游离于目标之外。
课前,我们老师要弄清楚这节课到底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语言能力,这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
其次,学习目标要便于检测。
比如,本节课复习1至4单元重点单词、句型。
这就不是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就难以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达标测试来促进学生学习。
二、有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要与学习目标一一对应。
课前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不能错综复杂,课堂上教学活动要精炼,不堆砌,— 1 —不要有冗余的教学活动,要让课堂显得“干净利落”。
三、有练习有练习,就是每节课有高效的课堂训练。
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设置训练,意在让学生掌握知识,达到巩固应用的目的。
为了有更多的练习时间,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讲授时间,要对各个教学活动时间要合理安排。
精彩课堂要呈现“以练为主”,只有把练习作为主要的学习环节,凸现“练”的主要作用,才能真正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
练习形式包括巩固练习、强化练习、拓展练习等。
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强化;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题型设计有梯度;课堂练习非常重要,切不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四、有评价评价反馈是教学的“指南针”,没有评价反馈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
在课堂中,评价和反馈要贯穿教学全过程。
它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新课程体现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
新课程体现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1.生活性(——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2.发展性——发展性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3.生命性——生命化教学教授问题 1.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问题 2. 如何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新课堂教学体系?问题 3. 实验区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生活性——回归生活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史上有许多精辟和深刻的见解。
罗素早就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杜威更明智地提出:“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也宣称:“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
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一)教学向生活的回归(生活即教学)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1. 理论上强调:①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科学世界只是一个“营地” 生活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整体成长无关。
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学生要在课堂上把握“真”,基础是他在生活中的探索和践行;学生要在课堂上理解“善”,离不开他在生活中的行为和习惯;学生要在课堂上感悟“美”,靠的是他在生活中的体验与积累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
新世纪,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
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并不否定科学书本世界存在的合理性,而是在两个世界之间保持一种紧张的张力,是科学教育不致因遗忘生活世界而丧失其存在意义基础。
新课程(教材):突破学科本位,改变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的教学:①生活进入、融入、成为书本(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领地,因此,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传统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角度而言,主要局限在教师的教上,从新课程的发展性教学核心内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而言,主要局限在知识技能教学和教法上。
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教学观,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相比较,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新的课堂教学观致力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教学应该是高度理性自觉的活动,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在这里,我们分别从“学生的学”、“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三个方面分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
第一,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仅仅注重“教师的教”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
从专家对“教学”的认识和学生的属性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学”的重要性。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这种对于“教学”的认识与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与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同样明确地点明了教学的目的。
这种理解既强调了“教师”也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受教育者,但是,“知识的接受者”、“受教育者”并不能概括学生属性的全部。
“学生虽然是…受教育者‟,但却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以…学生是受教育者‟这种斩钉截铁的排他性断言为基轴的学生观在我国已面临挑战。
”学生不是可以被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有着个体差异,有着自己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方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着相同的观点,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有些教师持一种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把教材讲解得越明白易懂,儿童的疑问就
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
”这些论断充分说明了仅仅重视“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教师仅仅把学生看作知识的接受者,受教育者,仅仅从教师的感受出发,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臆断,去“框套”学生,而不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重视“学生的学”,就离开了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目标。
第二,重视学生的学,就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已经有不少专家对此作过研究。
首先,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参与和在群体中的合作。
“知识存在于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中。
随着个人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商,知识产生了。
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
”“当个体参与
意义的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由环境直接传送的知识时,学习发生了。
”其次,需要直接观察,也需要间接思维。
怀特海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是智慧生活的首要基础……一种科学教育的独特价值应该是,它将思维建立在直接的观察上。
”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也表明,“学生通过实践(就这个词的狭义来说,就是对事实和现象进行直接观察,同时也通过间接的思维)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的努力去获得的。
”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包含了自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等三个基本维度,抛弃了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之上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强调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注重了“学生的学”。
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学”就等于无视学生的超越性,漠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在仅仅服从于“教师的教”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的。
当然,学生在积极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时,并不总是能够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但是在寻找答案本身的过程中养成的思维品质却是至关重要的。
“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观察表明,如果学生抽象的概念、结论、判断是他们在研究和分析周围现实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他们就能养成一种宝贵的脑力劳动的品质——即不仅通过直接观察而且以间接方式去研究、认识和探索事实和现象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学生的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更是为了找到获得正确答案的途径,提高找到正确答案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不在于一个人已经获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获得知识的速度和效率;不仅仅在于获得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更在于在新的环境
下面临新问题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
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三,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发展同样重要。
我国传统课堂教学观深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科学发展造成了科学和工业的发达,但是也使人的尊严和价值受到严重挑战。
“科学主义”的片面性引起了“人本主义”的强烈不满。
与之相反,人本主义轻视对科学知识的研究,以人、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为研究对象,把人的基本特性主观化。
尽管人本主义的观点存在失误,但是它对教学的影响也有不少可取之处。
人本主义教学以人的价值的实现、情感体验的满足和创造力的激发为教学宗旨,重视情感,强调意志的发展,反对传统教育机械化、划一化,主张发展个性。
例如,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教育学则以改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合作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很多教育家对仅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教学进行了批判,同时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放在了重要位置。
马克斯·范梅南认为:“很多对教育有过深深思索的人认识到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孩子们灌输某种知识和各种各样的技巧。
教育学总是关注这个与众不同的人:这孩子是什么样的人,他正在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这里,“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包含了“具有什么样的个体特征”,“具有什么样的对人、对事的情感和态度”,“具有什么样的对于世界的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可是多么遗憾,许多教师常常忘记了这一点!)……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当我们强调积极思考的时候,也就强调了学生以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去对待世界,去对待每一件具体的事情。
诚然,如果学生仅仅拥有知识技能,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没有正确的对人对事的价值观,是难以担当重任的。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活动的两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以“输出”为主,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以“输入”为主。
教学包含了教与学,但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并非所有想要教的内容都能成为学生学到的内容,并非在任何情况下的教师的教都能引起学生的学。
布鲁纳在教学理论中强调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通过发现、探索活动掌握知识,同时他也重视教师的作用,主张在发现与讲述“两
者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
”实际上也就是说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和在“知识技能教学”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之间要取得恰当的平衡。
课堂教学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目标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它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更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形成了不同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已经不能仅仅重视“教师的教”和“知识技能教学”,而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学”,重视“学
习过程、学习方式”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以促进教师对新课程发展性教学核心内涵的理解,促进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目标的实现,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展,形成探索问题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