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则比较
常识备考:常考的部门法基本原则
常识备考:常考的部门法基本原则部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该部门法始终的基本准则,是对该部门法的立法、司法和受该部门法规制的行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
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为例:①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均具有指导意义;②民法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行为具有约束力;③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法律规范中处于指导和统帅地位,但是通常在民事法律规范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必须适用具体规定,不能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
下面我们对在考试中常考的部门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一下基本了解:No.1宪法基本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法律依据:《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人民主权也被称为主权在民,人民主权要求一国之最高权力由最多数人民享有,此原则在我国宪法第二条上得以体现。
(二)基本人权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2条规定,宪法第33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是我国宪法上第一次引入“人权”的概念。
人权源自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学说,人权即人之所以为人就应该享有的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权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最初的人身自由、政治权利和财产权方面扩展到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三)法治原则法律依据:《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此条直接体现了法治原则,法治是相对于人治的概念,即法律的统治,要求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公民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划定的范围内活动,法治原则约束的重点是国家公权力机关的活动,可以分为宪法优位、法律保留、审判独立。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
中国的法律有哪些分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权益的要求日益增加,法律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法律是一套准则和规则,用以引导和管理人们的行为,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提供基础。
在中国,法律主要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国际法和社会法等几个大的分类。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分类的内容和特点。
一、宪法: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书,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宪法是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宪法的修订一般需要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
宪法的颁布和修改是对国家制度和权力结构的重大调整。
二、民法:民法是调整人与人之间日常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财产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民法是保护个人、家庭和财产权益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公民平等自由的基础。
民法以平等、自由、民主和公正为原则,为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刑法:刑法是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进行惩罚和预防的法律规范,包括行为构成、罪名、刑罚等方面的规定。
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制裁,维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刑法实行犯罪与刑罚相对应的原则,即犯罪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政府行为和规范行政权力的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行政管理程序、行政行为等内容。
行政法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证公共利益、制约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通过规范公共行政行为,保证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五、国际法: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规范国家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国际法律和国际习惯法。
国际法是国家间交往和合作的法律基础,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国际法通过制定国际协议和条约,规范国家行为和解决国际争端。
六、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社会关系,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规范,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障法、教育法等方面的规定。
社会法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的法律保障,通过保护公民劳动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
宪法概述(我国宪法日12月4日)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他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相抵触,否则就是无效的。
)的国家根本法(体现在内容最根本最重要、法律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程序最严谨(宪法的制定需要三分之二的人大代表通过,而一般法律只要过半数通过即可))。
他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中规定了六大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集中体现各种阶级力量的对比✘)对比关系。
宪法宣誓制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宣誓)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誓词共70字:“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国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为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决定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等,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
《行政法》
《行政法》行政法是一种与国家有关的法律形式,它涉及国家主管部门对行政活动的规定和管理。
它是构成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管理国家机关活动的重要手段。
与现行的民法、刑法不同,行政法的内容一般比较复杂。
行政法的制定目的是国家有效管理行政活动,以便有序和整洁地实施行政活动。
因此,它的内容涵盖了管理行政机关的结构和权力,行政机构担任公民自由权利、行政经济职能、行政程序、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等问题。
行政法有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行政法涉及国家机构活动的密切关系,因此,它的权力分配和使用越来越严格。
其二,行政法针对某一类行政活动实行专门管理和规制,旨在最大限度地促进行政机构和行政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行政法实施的过程中,聚焦于实现国家战略,即以社会的繁荣为主要目的,并依据道德规范和市场机制实施。
行政法的制定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法律原则:根据法律制定行政法。
一切行政活动必须遵守法律,以保证法律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2)责任原则:政府和行政机构应承担与行政活动相应的责任。
因此,行政法制定者需要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进行考量,以确保政府和行政机构在实施行政法时具有恰当的责任感。
(3)保护原则:确保行政活动的正义和公平,保护参与行政活动的权利和利益。
行政法制定者需要把握行政法制定的目标,处理好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权利平衡。
(4)保障原则:确保行政法的有效性和统一性,保障各类政府和行政机构活动的顺利实施。
行政法为国家实施秩序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是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治理理念,而且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完善行政制度,推进行政法的制定,推行有效的行政法,国家有必要对行政法的权力进行明确和重新调整,行政法的实施应受到法律的制约。
此外,国家实施行政法的过程中,还应注重行政监督,切实领导行政活动,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政府服务能力的建设。
综上所述,行政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国家有效管理行政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行政法的制定和实施应认真贯彻法律原则、责任原则、保护原则和保障原则,加强行政监督,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编制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法律
编制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法律法律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工具,对于编制依据及执行的主要法律的介绍可以从法律编制的依据和执行的法律两个方面展开。
一、法律编制的依据法律的编制依据是各国的宪法,国际法、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组织法以及其他国家颁布的包括群众决定的法律文件。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指导和规范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各个方面。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法律制度,为法律的编制和执行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2.国际法:国际法是指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所遵循的法律规范。
国际法主要依据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这些国际协定对于各个国家的法律编制和执行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3.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的组织法:在各国中,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是负责制定法律和行使行政职权的主要机构。
这些机构的组织法规定了它们的职权范围、权力机构和决策程序,对于法律的编制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其他国家颁布的法律文件:除了上述法律外,各个国家还会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其他法律文件来规范社会的各项活动。
这些法律文件往往是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而制定的。
法律执行是指将法律的规定在实际生活中付诸实施的活动。
法律执行的主要法律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和社会法等。
1.刑法:刑法是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犯罪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和刑罚等。
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秩序。
2.民法:民法是调整人民日常交往关系的法律。
民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和合同权等。
民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3.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权力机构和行政程序等。
行政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4.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
经济法规定了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经济组织的设立、经营和解散等。
经济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市场秩序。
行政法与刑法、民事法的关系
行政法与民事法的联 系与区别
行政法和民事法在调整对象、法律原 则、权利救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行政法主要调整行政关系,遵循行政 合法性原则,权利救济以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为主;而民事法主要调整平 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等原则, 权利救济以民事诉讼为主。
研究不足与展望
促进法治建设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明确行政法与刑法、民事法的关系,有助于完 善法律体系,推动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
汇报范围
行政法与刑法的关系
包括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的界限、行 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等方面。
行政法与民事法的关系
相关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行政法与刑法、 民事法的交叉与互动,进一步加深对 三者关系的理解。
制度衔接
行政法、刑法和民事法在制度上需要相互衔接。例如,在行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上,需要确保行政处罚与刑罚的适用 条件和程序相协调,避免出现处罚漏洞或重复处罚现象。
共同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法治建设不断完善,行政法、刑法和民事法需要共同发展,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挑 战。例如,在应对网络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兴领域的问题上,三部法律需要共同研究、协同应对,推动 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案例二:行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
处罚种类
行政处罚种类包括警告、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许可证等;刑罚种类包括主 刑和附加刑,如有期徒刑、无期 徒刑、死刑等。
处罚适用
当一行为同时触犯行政法规和刑 法时,原则上应先由行政机关给 予行政处罚,再移送司法机关追 究刑事责任。但在某些情况下, 如行为涉嫌犯罪,行政机关可将 案件直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处罚执行
行政处罚的执行一般由行政机关 负责,而刑罚的执行则由司法机 关负责。在执行过程中,两者应 相互配合,确保处罚的顺利执行 。
通用法律法规
通用法律法规通用法律法规概述通用法律法规是指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
它们是确保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通用法律法规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本文将对一些重要的通用法律法规进行介绍。
1. 刑法刑法是指国家规定用来惩罚犯罪行为并保护社会秩序的法律体系。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相适应、罪责划分明确、罪刑法定、责任追究、法不溯及既往等。
在刑法中,对于犯罪行为的分类和刑事责任的认定非常重要。
刑法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刑事责任范围。
该法律规定了包括盗窃、故意杀人、贩卖等在内的各种犯罪行为,并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所应受的刑罚。
此外,刑法还规定了对刑事犯罪行为的调查、审判、执行等程序和程序保障措施,以确保刑事司法的公正和有效进行。
2. 民法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法规体系。
民法规定了个人和组织之间在民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涵盖了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以及婚姻家庭等方面。
在民法中,财产关系是一大重点。
民法详细规定了财产权利的产生、变动和终止的各种形式,包括不动产权、动产权、债权债务等。
此外,民法还规定了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如合同权利、人格权利、隐私权利等。
在婚姻家庭方面,民法规定了婚姻的基本原则、离婚的条件以及夫妻和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民法还规定了对于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保护。
3.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组织和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
它包括了行政组织的设立、职权范围、行政程序等方面的规范,以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法律责任的追究等。
在行政法中,行政组织的设置和职权是重要的内容。
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调整需要符合法律程序,并且明确相关职权的行使范围和限制。
此外,行政法还规定了行政行为的依据、程序和方式等,以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在行政法中,对于行政行为的申诉和司法救济也有明确规定。
当个人或组织对不合法或不公正的行政行为表示不满时,可以通过申诉或起诉等方式寻求司法救济。
法律法规宣传手册
法律法规宣传手册一、引言法律法规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们的宣传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公众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本手册旨在全面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指南,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
二、宪法1. 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基础。
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运作,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包括国家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内容。
其中,宪法的修正和解释是确保宪法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三、刑法1.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惩治的法律规范,其基本原则包括法无禁止即可为、罪刑法定、疑罪从无、法定刑等。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2. 犯罪与刑罚本章节将重点介绍常见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刑罚。
例如,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犯罪行为的定义、要件和刑罚幅度。
四、民法1. 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其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公平交易、诚实信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
民法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
2. 合同法本章节将重点介绍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合同的成立与效力、合同的履行与变更等内容。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指导,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签订合法合同。
五、行政法1.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是调整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公正性、公开性、责任追究等。
行政法的目的是规范和保护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行政许可与监督本章节将重点介绍行政许可的概念、程序和效力,以及行政监督的方式和途径。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用指南,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行使自己的行政权利。
六、知识产权法1.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是保护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它涵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方面。
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激励创新、保护创作成果,促进经济繁荣。
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
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它们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目的,可以被分类为几个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分类及其作用。
第一类法律是刑法。
刑法是指一系列规定犯罪行为和处罚措施的法律。
其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刑法可以根据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来分类。
例如,谋杀、抢劫和偷窃等严重犯罪属于重罪,而恶意破坏他人财产和违反交通法规等较轻的犯罪则属于轻罪。
刑法的作用是通过对犯罪分子的处罚,来警示和约束其他人,以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
第二类法律是民法。
民法是指调整民事关系和维护公民权益的法律。
它规定了人们在财产、婚姻、继承和合同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可以根据其不同的领域来分类,包括物权法、婚姻家庭法、合同法等。
民法的作用是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人们在交易、婚姻和继承等方面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
第三类法律是行政法。
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为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
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权力和责任,并规定了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为的救济途径。
行政法的目的是保护公民权益,确保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遵守法律、公正无私。
第四类法律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它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都必须与宪法保持一致。
宪法的作用是确保政府的合法性、权力的合法行使,并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最后,还有国际法。
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关系和国际组织行为的法律。
它通过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来规范国际行为。
国际法的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规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起来,法律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可分为刑法、民法、行政法、宪法和国际法。
这些不同的法律有着不同的作用,但共同的目标都是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合理的分类和有效的实施,法律为社会提供了一套有序、公正和稳定的规则,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法学知识点难点归纳总结
法学知识点难点归纳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
在学习法学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和疑惑,需要认真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从民法、刑法、行政法和司法实践等方面出发,对法学知识点的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民法知识点难点1.民法的基本理论民法是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领域,它规范了人们的日常交往,关系到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而民法的基本理论包括人格权、权利能力、行为能力、民事责任等,需要对这些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领会民法的精髓。
2.合同法的要点合同法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合同的成立、履行和变更等内容,其中包含的条款和规定繁多,需要对其要点进行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正确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不当得利的确定在民法中,不当得利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利用对方的无知或者错误而取得的利益,而这种利益是不应该存在的。
不当得利的确定是民法中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二、刑法知识点难点1.刑事责任的认定刑事责任是刑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非法行为认定和刑事责任承担等内容,要正确认定和适用刑事责任需要对其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2.共同犯罪的认定在刑法中,共同犯罪是指两个或多个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造成的结果,对于该种犯罪形式的认定及其相关的法律适用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掌握。
3.刑法的制裁原则刑法中的制裁原则是指对于犯罪分子进行的法律制裁,包括了判刑轻重、缓刑、假释等内容,需要深入了解其相关规定和适用的条件要求。
三、行政法知识点难点1.行政诉讼的程序规定行政法中的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政府机关的不当行为提起诉讼,而它的程序规定包括了起诉条件、案件受理、证据审查等内容,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2.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在行政法中,行政处罚是指国家机关对违法行为主体实施的法律制裁,它需要符合法定程序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行政处罚程序的认识和适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大一法律必学知识点
大一法律必学知识点法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每位学习法律专业的大一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大一法律必学的知识点,帮助你对法律有全面的认识。
一、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调整公民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法律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不同类型的法律。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确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组织形式、权力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原则、平等原则、法治原则、责任原则等。
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三、民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民法是国家调整公民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
民法的基本概念包括民事主体、法律行为、民事权利和义务等。
民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合同、侵权责任等。
四、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刑法是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安全的法律。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疑罪从无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等。
刑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种类和量刑准则等。
五、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行政法是国家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行政关系的法律。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包括行政行为、行政机关、行政责任等。
行政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
六、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经济法是国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体系。
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包括市场经济、经济行为主体、经济秩序等。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
七、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法律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能力,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
法律职业道德则要求法律从业人员具备诚信、廉洁、专业等基本素质。
结语以上是大一法律必学的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知识,可以打下扎实的法律基础。
民法,行政法,刑法
民法,行政法,刑法这是三大法律体系。
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实体法:民法行政法刑法程序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诉讼法刑法诉讼法1. 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包括下面具体的法规:我国法律界通说认为我国是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商法的一些重要法律如《公司法》《票据法》等,反之亦然。
实际上,民法和商法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规范市场平等主体的法律规范,而且他们的理论基础、原则和覆盖的范围也彼此交叉。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一、总类: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重要)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重要)二、合同与担保:(一)合同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重要)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重要)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问题的批复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担保1、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重要)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重要)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认企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关保证合同效力问题的通知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法院错判导致债权利息损失扩大保证人应否承担责任问题的批复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担保法生效前发生保证行为的保证期间问题的通知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向其他保证人行使追偿权问题的批复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担保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的适用和保证责任方式认定问题的批复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认定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后又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问题的批复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能否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折价抵偿给抵押权人问题的批复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有工业企业以机器设备等财产为抵押物与债权人签订的抵押合同的效力问题的批复11、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12、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13、公证机构办理抵押登记办法三、物权及知识产权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刚刚通过的呵呵)(重要)2、《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7、《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四、人身权: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重要)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重要)3、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4、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7、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问题的答复8、医疗事故处理条例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10、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五、婚姻家庭: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重要)2、婚姻登记条例3、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4、出国人员婚姻登记管理办法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重要)(一)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重要)(二)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0、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重要)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重要)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处理农村五保对象遗产问题的批复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14、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15、华侨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国公民办理收养登记的管辖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证件和证明材料的规定16、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17、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民事诉讼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法律法规分类
法律法规分类法律法规对社会的规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法律法规,人们常根据法律法规的内容、性质和适用范围等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本文将就法律法规的分类进行探讨,以加深对法律法规的了解。
一、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也是最高法律。
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社会经济体制、公民权利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程序,通常通过宪法法院进行解释和修订。
宪法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民的行为都有约束力。
二、刑法刑法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法律体系。
它主要规定了人们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刑事责任和刑罚,以及对刑罚执行和刑罚改革的监督和管理。
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
刑法的内容包括各种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的适用原则、刑罚执行的程序等。
三、民法民法是规范个人和组织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
它主要规定了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人身权、婚姻家庭关系、人事权利等方面的规范。
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民法的内容包括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婚姻法等。
四、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体系。
它主要规定了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行政程序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法的目的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管理效率。
行政法的内容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等。
五、经济法经济法是规范国家经济活动的法律体系。
它主要规定了国家对经济组织和个人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的法律制度。
经济法的目的是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和有序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法的内容包括公司法、商法、劳动法等。
六、环境法环境法是规范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法律体系。
它主要规定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环境污染的防治、生态平衡的维护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环境法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法律规定的分类
法律规定的分类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适应社会需求,法律通常会根据其性质和作用进行分类。
在我国,根据法律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刑法、民法、行政法和商法等多个类别。
本文将就法律规定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刑法刑法是法律分类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类。
它主要规定了一国的刑事责任制度,包括对犯罪行为的定罪和处罚。
刑法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它不仅约束了个人的行为,也维护了社会的公正和正义。
刑法主要包括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犯罪和刑罚的种类、刑罚的执行和司法程序等内容。
刑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从轻微的违法行为到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民法民法是另一个重要的法律分类。
它主要规定了个人、家庭和民事关系等领域中的法律关系。
民法的目标是平衡个人权益和社会利益,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
民法包括婚姻、继承、合同、侵权、不动产和动产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它确保了个人和家庭的权益,维护了经济交易和市场秩序的正常进行。
三、行政法行政法是指对行政行为和行政组织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体系。
行政法的目标是保证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法包括行政机关的设立和职能、行政程序、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等内容。
它帮助政府行事透明化,并为公民提供了行政诉讼的途径,以保障公民的权益。
四、商法商法是专门规定商业和商事活动的法律体系。
它旨在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规范商业行为。
商法的内容广泛且复杂,包括合同法、公司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方面。
商法对商业交易的参与者和市场经济体系进行了法律保护。
它为商界提供了合法经营的框架,鼓励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五、其他分类除了上述分类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领域的法律分类,如劳动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等。
这些法律分类针对特定领域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劳动法主要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的分类及基本介绍
法律的分类及基本介绍法律是管理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种制度,起到重要的法规和规范作用。
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内容,法律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就法律的分类进行基本介绍,帮助读者了解法律的不同领域和应用。
一、刑法刑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分类,涉及到犯罪行为和对犯罪行为的处理。
刑法规定了不同的犯罪行为,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刑罚措施。
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安全和权益,以及惩罚违法犯罪行为。
刑法中的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谋杀、抢劫、贩毒、贪污等,对这些行为的刑罚通常包括罚款、有期徒刑以及死刑等。
二、民法民法是指管辖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规范了个人之间的权益关系、财产交易、合同订立等法律行为。
民法包括了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多个方面的法律内容。
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私人权益,调整社会成员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三、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分类。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责任,并规范了它们与公民的互动行为。
行政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管理的公正和效率。
行政法的实施通常通过行政诉讼制度,以解决行政争议和保护公民权益。
四、国际法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分类。
它规范了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以及国家的主权和责任。
国际法包括了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两个方面。
国际公法主要涉及国家主权、国家间条约和国际组织等问题,而国际私法则关注国家与外国人之间的民事关系。
五、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力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是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它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限制政府对公民的侵害行为。
总结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通过分类和细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用法律规范。
本文简要介绍了刑法、民法、行政法、国际法和宪法等几个主要的法律分类,希望能够对读者对法律的认识有所帮助。
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任何人都应该遵守法律,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则比较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则比较一、刑法原则:1.罪刑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要求:1)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犯罪的本质和具体的构成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不枉不纵;2)司法解释不能违背刑事立法的意图,不能代替立法法。
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1)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3.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1)定罪平等2)量刑平等3)行刑平等二、民法原则:1.平等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则》第3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2.自愿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4.诚信原则: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所有获取民事利益的活动,不仅应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
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5.守法原则:《民法通则》第6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关系
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区别与关系民法、刑法和行政法是现代法律的三大主要领域。
虽然它们有着共同点,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讨论这三个法领域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一、民法民法是规范个人、家庭和财产等民事关系的法律。
民法主要包括婚姻家庭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和继承法等方面的规定。
民法对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权力和限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民法的主要作用是维护个人和社会的正当权益。
它是规范人际关系的基础,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民事争议解决的过程中,民法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适当处理纠纷。
同时,它还对个人和法人的行为进行了巨大的限制,这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安全。
二、刑法刑法是规范人类行为,防止犯罪的法律。
刑法规定的是犯罪和相应的制裁措施。
它对行为、观念和动机等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犯罪的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刑法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它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制止犯罪行为,提高公民的治安意识和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同时,刑法还承担着保护个人权利的职责,比如刑法规定了侵犯人身、财产等权益的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行政法行政法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法律。
行政法包括法律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监督、制定和执行程序等方面的规定。
此外,行政法还规定了个人和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
行政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行政法规和行政诉讼。
行政法规是行政机关依据法律制定的规章和管理规定等。
行政诉讼则是公民和组织在接受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时申请解决争议的法律程序。
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国家和社会机构的正常运行。
它规范了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保证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施政,同时也保护了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民法、刑法和行政法”是现代法律的三个重要领域。
虽然它们具有相应的区别,但是它们也具有密切的关系。
在实践中,这三个领域之间的界限是相互渗透的。
例如,民事纠纷的调解和判决等需要借助刑法和行政法的支撑,而刑法和行政法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基于民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和法律原则。
刑法总论常考的比较不同
刑法总论常考的比较不同一、比较刑法和民法1. 刑法和民法的定义及作用•刑法:刑法是一门研究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刑罚的法律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民法:民法是一门研究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旨在保护个人权益,规定人们在财产、婚姻、继承等方面的行为和关系。
2. 刑法和民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刑法: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通过对犯罪行为实施刑罚来震慑犯罪,保护公民权益。
•民法:旨在保护人们的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强调自愿、平等、公平和公正原则。
3. 刑法和民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刑法:适用于犯罪行为,对象是违反刑法规定的人。
•民法:适用于民事关系,对象是自愿进入民事关系的当事人。
二、比较刑法和行政法1. 刑法和行政法的定义及作用•刑法:刑法是一门研究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刑罚的法律规范,目的是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行政法:行政法是一门研究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及行使方式的法律规范,目的是保证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权力,维护公共利益。
2. 刑法和行政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刑法: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权益,依法惩治犯罪行为。
•行政法:旨在规范行政机关的组织与职权,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公众利益。
3. 刑法和行政法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刑法:适用于犯罪行为,对象是犯罪分子。
•行政法:适用于行政行为,对象是行政机关。
三、比较刑法和国际法1. 刑法和国际法的定义及作用•刑法:刑法是一门研究国家对犯罪行为实施刑罚的法律规范,国际刑法则是研究国际犯罪的法律规范,目的是惩治跨国犯罪,保护全球社会安全。
•国际法:国际法是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护各国主权和公民权益。
2. 刑法和国际法的立法目的和原则•刑法: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依法惩罚犯罪行为;国际刑法则旨在国际范围内追究跨国犯罪责任,保护全球社会安全。
•国际法:旨在规范国家间的行为和关系,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保障国家主权和公民权益。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道德等相关的法律规范和原则。
这些法律规范和原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而制定的。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涵盖广泛,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法律领域进行介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所有法律的基础。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有着最高的法律效力,所有其他的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
公民有权依法享受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同时也有义务遵守宪法和其他法律。
刑法是规范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
刑法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界定和相应的刑罚。
刑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犯罪责任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等。
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规定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人格权、财产权、婚姻家庭关系、继承等方面。
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协商原则、自由意思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民法为公民提供了保护权益的法律途径和保障机制。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行为的法律规范。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行政行为的要求和限制,以及公民与行政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公平原则、利益均衡原则等。
行政法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范。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就业原则、合理安全原则、社会保障原则等。
劳动法对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是社会运行和个人行为的参照标准,是保障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基础。
熟悉和遵守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也有利于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维护。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的规定,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
法律和法规的区别法律和法规的区别法律和法规是两个在法律领域内往往被混淆的概念。
尽管它们都是用于管理和调节社会秩序和行为的规则,但它们在适合范围、形式和制定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法律和法规的区别,并对其涉及的相关概念和注释进行解释。
一、法律的定义和范围法律是国家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发布并最终通过执法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原则的总称,用于管理和调节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
法律通常由国家最高法律机构制定,具有普遍适合性和强制力。
法律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
1. 刑法:刑法是法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规定了犯罪行为及其后果,以及刑罚的种类和适合条件等。
刑法的制定和适合旨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
2. 民法:民法是法律的另一个重要分支,规定了公民和法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民事行为的规范和纠纷解决机制等。
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和财产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 行政法:行政法是法律的另一个重要领域,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以及行政行为的规范和监督等。
行政法的制定和适合旨在保证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使权力,维护公正和公平。
二、法规的定义和特点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的用于解释和细化法律内容的规章,也被称为行政法规。
法规具有较具体和细化的特点,它通过将法律的原则和规定具体化,详细规定了执行法律的具体程序、实施办法和具体要求等。
1. 法规的形式:法规可以是政府的命令、规章、规定、条例、决定等,其形式多种多样。
2. 法规的制定程序:法规的制定程序相对简单,主要由国务院、省政府或者其他授权的行政机关负责。
相比之下,法律的制定过程更为复杂,需要经过立法机关的多轮审议和公众讨论。
3. 法规的适合范围:法规通常是针对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者具体的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法律具有广泛的适合范围,适合于整个社会。
三、法律和法规的关系法律和法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补充和支持,共同构成为了法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则比较
1、刑法原则:
罪刑法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
1) 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犯罪的本质和
具体的构成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定性准
确,量刑适当,不枉不纵;
2) 司法解释不能违背刑事立法的意图,不能代替立法法。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
1)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
2)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
1) 定罪平等
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2、民法原则:
平等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则》第3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地位平等。
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平等地享有权利,其权利平等地受到保护。
自愿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即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去从事民事活动,国家一般不干预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
择。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
公平原则: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
诚信原则: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所有获取民事利益的活动,不仅应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
在缔约时,诚实并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
用并自觉履行。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守法原则:
《民法通则》第6条: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
公序良俗原则: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合称。
是指一切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它有维护国家社会一般利益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
《民法通则》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中必须正确行使民事权利,如果行使权利损害同样受到保护的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时,即构成权利滥用。
中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
3、行政法原则:
行政法的实体性原则:
1) 依法行政原则.
2)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3) 越权无效原则.
4) 信赖保护原则.
5) 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则:
1)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2) 行政公开原则.
3) 行政公正原则.
4) 行政公平原则.
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2004年国务院10号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是作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则
2) 合理行政原则
3) 程序正当原则
4) 高效便民原则
5) 诚实守信原则
6) 权责统一原则:分为两个子原则: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则;第二是责任
行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