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的状字章

合集下载

《马氏文通》第八章 提起连字

《马氏文通》第八章 提起连字

《马氏文通》第八章提起连字《马氏文通》中列举了大量的连词例词,并加以分析。

有的学者仅从马氏对连词的分类上看,认为他对连词的分类不尽科学。

分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途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手段,也是从事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

《马氏文通》对连词的分类没有做到“不重不漏”。

如《马氏文通》在“承接连字”一节中提到的一个例句:“然而不王者,示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这里的“然而”应是拆读的,理解为“这样,但”。

“而”是承接连字。

《马氏文通》在“转捩连字”一节中,也举了一个相似的例子:“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孟子·公孙丑上》)马氏认为“‘然’字承上一顿,下文反转而欲作势者,则加‘而’字。

”显然在这个句子中,“而”又是转捩连字。

同一个“而”既属“承接连字”,又属“转捩连字”,可以看出,马氏的分类存在一定问题。

马氏在对连字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遵循一次分类只按一个标准进行的原则,也没有按层次逐级划分,上位类和下位类杂糅在一个层级上。

这样可能使类别重叠并且出现分类上的逻辑错误。

从理论上讲,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得依据一定的标准,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说过“按一般的分类原则,一次只能应用一个标准”。

提起、承接、转捩、推拓这四种分类,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分类标准,提起连字和承接连字是按它们所起的“提起”或“承接”的作用来分类的,“提起连字”所连的下文,文意与上文无属,而“承接连字”所连的下文,文意与上文相属;转捩连字和推拓连字,则是根据其所连接的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进行分类的。

如果统一从所带的语句与上文有无语义关系来看,这四类大可划为两大类:提起连字为一类,承转推连字为一类,可合称为承接连字。

承接连字又可根据连接上下文的语义关系,分为转捩、推拓连字等。

也就是说提起连字和承接连字是上位类,转捩连字和推拓连字是承接连字的下位类。

《马氏文通》把具有关联作用的字都看作是假借为连字,而且说这种假借的连字“繁不悉载”。

《马氏文通》“字类假借”概述

《马氏文通》“字类假借”概述

《马氏文通》“字类假借”概述作者:龚灵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1期摘要:《马氏文通》对汉语词语的分类,至今依然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拟从“字类假借”的类别及其产生的原因、逻辑上“字类假借”的合理性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马氏文通》;字类假借;合理性作者简介:龚灵,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传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古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2-2139(2017)-21--02一、引言词语的类别是对词的语法意义及在此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分类。

汉语由于词汇的特殊性,如没有明确的形态变化等,一直以来对汉语词类的划分的争议就一直不断。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后简称《文通》)中,将汉语词类划分为九大类,并对一些兼有两种性质的词语,借用了文字学中“假借”的术语,提出了“字类假借”(马建忠的“字”即相当于今天的词)。

这一并不严格的术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甚至被批评为是对西方语法体系的机械模仿。

本文拟从马建忠“字类假借”的类别及其产生的原因、逻辑上“字类假借”的合理性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文通》“字类假借”的类别及其原因(一)《文通》“字类假借”的类别《文通》对“字类假借”并无专章论述,而是散见于各有关章节之中,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因此要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须得先对其整理归类。

依据《文通》中所用之例,我们可以大致归为五大类十八小类,具体分类如下:1.通名假借(1)假借静字: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

(2)假借动字:圣贤之能多,农马之知专故也。

(3)假借状字: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2.静字假借(4)假借名字:“王道”“王政”“臣德”“臣心”之类,“王”“臣”二字本公名也,今先于其他公名,则用如静字也。

(5)假借代字:“吾国”“吾家”“其言”“其行”诸语,“吾”“其”二字皆代字也,今则用如静字。

读《马氏文通》札记

读《马氏文通》札记

读《马氏文通》札记《马氏文通》就是清人马建忠所著得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汉语语法得专著,它得出现标志着中国语法学得诞生,它在中国语言学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得意义。

《马氏文通》全书共十卷,有两篇序言与一篇例言。

该书可以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卷)正名,对文中出现得语法术语进行定义,明确它们得概念;第二部分(第二卷至第六卷)实字,马氏将名字分为五卷,它们分别就是名字,代字,静字,动字与状字;第三部分(第七卷至第九卷)虚字,她将虚字分为介字,连字,助字与叹字,其中介字与连字各一卷,助字与叹字合为一卷;第四部分(第十卷)句读,即我们现在所说得句子系统,它包括顿,读与句。

作者马建忠称《文通》就是“古今来特创之书”,作者在学习了西方先进得科学理论知识得背景下,愈发感到本国教育制度得滞后性,她在序言里提到“汉文典籍难掌握”“孩童入学,终日伊吾,结绳而后,积四千余载之智慧财力,无不一一消磨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因而她试图归纳出汉语得语法规律,“童蒙入塾能循就是而学文焉,其成就之速必不逊于西人”,作者希望通过缩短孩童学习汉语时间来学习西方先进得科学技术,她得这种救国图强得责任意识让人钦佩。

我,们将在文中具体分析《马氏文通》得语言学观,语法体系及其优缺点。

一.马氏得基本语言学观1.语言都有一套特定得语法规律,通过把握这些具体得语法规则来了解与学习这门语言。

马建忠试图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当时汉语语言构成规律得语法系统,在序言中,她提到“见其字别种,而句司字,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经籍子史诸书,其大纲盖无不同”,她得这种朴素得语法意识对于中国以小学为主导得语文学思想来说就是一种挑战。

早期对虚词得用法解释仍停留在训诂阶段,而语法体系得初步形成也标志着中国语法学从传统得训诂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得学科。

2.语言之间就是有共性得,通过中西语言共性与差异得观察,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汉语得语法体系。

《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褒贬不一,其中最为人诟病得就是她对西文文法得模仿。

对《马氏文通》状字的几点看法

对《马氏文通》状字的几点看法

语言新探对《马氏文通》状字的几点看法刘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要:《马氏文通》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汉语语法著作,自出版至今一百多年,在获得极高盛誉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获得不少学者的批评,“字类假借”便是争议的一大焦点。

马建忠是第一个把状字归入实字类的人,对于状字的划分,很多学者颇有指点,认为马建忠把词汇标准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他划定的状字的范围过广。

实际上,《马氏文通》有自己的系统,它的观点在其体系之内都是成立的。

立足于文本本身,通过分析文本的例子,阐释其划分标准及“状字假借”的合理性,并将状字与现代汉语副词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关键词:《马氏文通》;状字划分;比较;合理性《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按照“有无事理可解”的标准把字分为实字和虚字,状字属于实字一类。

状字在“通名假借”、“名字状动字”等章节中皆有涉及,文本还单独列了状字一章,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争议比较大的一种字类。

从状字分类标准、状字在句中位置、状字范围、状字假借、状字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状字的划分标准很多学者批判马建忠给词汇分类的标准,如龚千炎在《中国语法学史稿》中説:“马建忠区分词类的原则也是错误的,他凭意义判别词类”①。

吕叔湘在其《马氏文通札记》里批评马氏给状字分类的划分标准,“既以形态为标准,把重言和缀‘然、如'作为状字的标记,又以功能为标准,说貌动静之容者为状字。

不知道这两个标准是不能同时并用的,因而多处自相矛盾。

”②《文通》把今天为形容词的重言词、有“然”、“如”、“乎”等词尾都归属于状字,所以吕叔湘认为他是根据形态来分的,类似于英语中用“ly”来区分副词。

实际上,没有形态变化是汉语最大的特点,《文通》所举之例均符合《文通》“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对状字的界定。

即用来描绘事物行为性状的属性的字,换言之,动字静字具有某种属性,状字是用来刻画属性的字,和指称对象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以貌动静之容”是以作用来划分的,“凡状字,必先其所状”,指在句中的位置即语法功能。

浅论《马氏文通》的“华文所独”

浅论《马氏文通》的“华文所独”

浅论《马氏文通》的“华文所独”【提要】《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开辟了我国语法学的新纪元。

它对汉语语法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在《虚字》卷之九和《论句读》卷之十中明确提出了“华文所独”的见解,这在中国语法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明确地提出了汉语语法与西文语法的不同,为后来学者研究中国语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氏文通》;“华文所独”;汉语语法《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开辟了我国语法学的新纪元。

作为一部开山力作,它不可避免的有模仿拉丁语法的嫌疑,为人诟病。

但实际上它在与西文语法比较的过程中,对汉语语法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在《虚字》卷之九和《论句读》卷之十中明确提出了“华文所独”的见解,这在中国语法史上第一次真正明确地提出了汉语语法与西文语法的不同。

在《虚字》卷之九中,马氏明确提出“助字者,华文所独”[1]P323,这是中国语法学史上的首次发现。

值得指出的是,马氏所指的助字相当于现在通行的古代汉语语法里的语气词,主要是句末语气词。

他认为“凡虚字用以结煞实字与句读者,曰助字。

”[1]P323并且他按助字所传的语气把助字分为两类:传信助字和传疑助字。

其中,传信助字也称作决辞,即表示肯定的语气词,主要有“也”“矣”“耳”“已”“焉”等字;传疑助字也称作诘辞,即表示疑问(含感叹)的语气词,主要有“乎”“哉”“耶”“与”“欤”“夫”“诸”等字,助疑问(含设问)、咏叹等辞气。

马氏认为“二者固不足以概助字之用,而大较则然矣”。

[1]P323这说明他已经清楚地了解,汉语的语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语气词同各种语气的对应很复杂,西方语言里没有语气词这个专门的词类,而是靠动词词尾等的变化来表达各种语气,这决不是对西方语法的模仿,而是在掌握了语法学的精髓并对汉语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语法学作出的创新和贡献。

而且马氏把汉语的语气表达同西方语言的语气表达作了比较,特别是把汉语用助字表达语气的手段同西方语言用动词词尾变化表达语气的手段进行了比较,指出“泰西文字,原于切音,故因声以见意,凡一切动字之尾音,则随语气而为之变。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汉语言文学师范1201 刘玉 2012013474一百多年前,中国语言学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即《马氏文通》的问世。

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对后来的语法学界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自《马氏文通》诞生之日起,语言学界就争论不休。

无论是从作品本身的优点与不足还是到作者其人,历代(指年代)语言学者都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也得出了客观公正的结论,总之,《马氏文通》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上的一颗明珠。

“积十余年之勤求探讨以成此编”的《马氏文通》的作者是马建忠,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出生于1845年2月9日。

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

他精通拉丁语和法语,同时,作为清朝末年的大学者,他又精通古代汉语,因此,《文通》打上了西方语法思想的烙印。

此外,作者在“例言”里说此书系仿葛郎玛而作,此书又是一部开山之作必然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和论证,下面就从语言学史的角度对此书进行总结和评价。

一、《马氏文通》与训诂学《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文法学。

在它刊出以前,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中便已立“静字”,“动字”之名。

但是这只是零零碎碎地讨论,还不能说已经开始了中国文法研究。

《马氏文通》才是我国新训诂学时期,在“在成熟的训诂学时期”小学作为经书的附庸是为了发明经义,在方法上也有很重的玄学气味。

但是到马建忠这里,尤其是清朝末年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期,马建忠明确提出了作此书的目的。

《马氏文通》自序上说:“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其道悉从哉?,,,,,,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从这一段话看,可以看出此书目的的积极目的,从消极目的看它仍然是为了经学而存在的一种经学的附庸。

然而,他在“例言”中又说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迅速掌握语文规律,缩短学习语文的年限,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学习其他科学,达到培养现代化人才的目的,摆脱清朝末年落后的局面。

对《马氏文通》状字的几点看法

对《马氏文通》状字的几点看法

对《马氏文通》状字的几点看法作者:刘静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9期摘要:《马氏文通》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汉语语法著作,自出版至今一百多年,在获得极高盛誉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获得不少学者的批评,“字类假借”便是争议的一大焦点。

马建忠是第一个把状字归入实字类的人,对于状字的划分,很多学者颇有指点,认为马建忠把词汇标准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他划定的状字的范围过广。

实际上,《马氏文通》有自己的系统,它的观点在其体系之内都是成立的。

立足于文本本身,通过分析文本的例子,阐释其划分标准及“状字假借”的合理性,并将状字与现代汉语副词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关键词:《马氏文通》;状字划分;比较;合理性《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按照“有无事理可解”的标准把字分为实字和虚字,状字属于实字一类。

状字在“通名假借”、“名字状动字”等章节中皆有涉及,文本还单独列了状字一章,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争议比较大的一种字类。

从状字分类标准、状字在句中位置、状字范围、状字假借、状字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状字的划分标准很多学者批判马建忠给词汇分类的标准,如龚千炎在《中国语法学史稿》中説:“马建忠区分词类的原则也是错误的,他凭意义判别词类”(1)。

吕叔湘在其《马氏文通札记》里批评马氏给状字分类的划分标准,“既以形态为标准,把重言和缀‘然、如'作为状字的标记,又以功能为标准,说貌动静之容者为状字。

不知道这两个标准是不能同时并用的,因而多处自相矛盾。

”(2)《文通》把今天为形容词的重言词、有“然”、“如”、“乎”等词尾都归属于状字,所以吕叔湘认为他是根据形态来分的,类似于英语中用“ly”来区分副词。

实际上,没有形态变化是汉语最大的特点,《文通》所举之例均符合《文通》“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对状字的界定。

即用来描绘事物行为性状的属性的字,换言之,动字静字具有某种属性,状字是用来刻画属性的字,和指称对象不发生直接的关系。

《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初版名《文通》。

《马氏文通》代字章研究综述

《马氏文通》代字章研究综述

《马氏文通》代字章研究综述摘要:自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对《文通》代字章的研究成果显著,初步统计有5本著作,20余篇论文。

我们按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并进行了整理:接读代字的归类问题;询问代字的使用情况;指名、指示代字的分类标准问题。

这也是学者们集中研究的问题域,其中有对立有统一:马氏把“其、所、者”归入接读代字合理与否,学者们各执己见;但均认为马氏分析询问代字的使用情况不全,并予以补充;且都指出指名代字、指示代字中有一部分应归入其他词类。

关键词:《马氏文通》;代字;综述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26-02马氏在《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里首次提出了“代字”的概念,认识到“用以指名”的字可以单独做一类,揭示了代字“替代”作用这一主要功能。

代字是马氏论述字类的一个重点,学者们因划分标准和所识语料等有差异,对马氏的分类有很多不同意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接读代字的归类问题接读代字是代字章中研究的热点。

关于“其”“所”“者”是不是代字,学者们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赞同马氏的分类,认为“其”“所”“者”是代字,以宋绍年为代表;另一种不赞同马氏的分类,认为“其”“所”“者”应归入其他词类,以杨树达为代表。

宋绍年在《研究》中肯定马氏把“其”分为接读代字和指名代字,认为这两个“其”字不具有同一性,动词前的“其”是接读代字,名词前的“其”是指名代字。

“所”字不是插在起词和动字之间的介接性成分,而是谓词的前附性成分。

并且认为马氏关于“动+者”的语法功能论述是准确的,但马氏仅关注“者”同读之起词的关系是不全面的,对表示自指的“者”也语焉不详,有时“者”并不提取的动词的任何成分,仅是使谓词性成分事物化、事件化。

肖瑜的《论“接读代字”的性质》指出了“其”“所”“者”三字因语法属性相同而被马氏归为接读代字一类,但三者在读中的位置不同,所以语法作用不同。

作者把接读代字的本质抽象为语义附着,语义附着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内部性质的不同和用法不同。

浅论《马氏文通》状字的分类标准

浅论《马氏文通》状字的分类标准

浅论《马氏文通》状字的分类标准本文讨论了《马氏文通》状字的分类标准,认为其分类标准有二: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

功能标准没有一以贯之,在《状字诸式》一节中断,而导致这部分非状字仅凭“象形肖声”的意义特征被划入状字范围。

标签:马氏文通状字分类标准意义功能《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状字一章位于实字的最后部分,篇幅不长,“但问题颇多。

”[1]而这诸多问题中又以状字的范围、分类标准为首要问题。

这是因为此章所论述的不限于字类,还包括充任状语的其他语法成分。

以至于马建忠认为“状字”这一概念根本无法完全概括不住这一章的全部内容,为此他还用了“状词”“状语”“状读”等概念。

应该说,《文通》中的状字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广义的状字大致相当于语法成分的状语与字类系统的状字。

狭义的状字大致相当于字类系统的状字。

本文所讨论的状字分类标准即指狭义的状字的分类标准。

笔者通过对《文通》状字章的分析,认为状字章的界定标准有二: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下面分别论述:一、界定状字的意义标准(一)马氏对实字、虚字的划分,状字定义及举例马氏对实字、虚字的划分如下“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

无事理可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

”这里根据有无事理可解划分实字、虚字是其意义标准。

陈望道先生说:“汉语文法研究中,关于实词和虚词的区别,有过种种说法,大致可分为两路:一路着眼在意义(概念)上的差别,……《马氏文通》把虚实之分定为有解无解,便是一路”。

[2]《文通》把状字划归实字范围就是以意义为标准的。

“正名·界说六”中给状字下的定义说:“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

”又在“状字”章给状字下的定义是:“状字,所以貌动静之容者。

”“描画人物类其状曰貌”(《洪武正韵》)“容,容仪也。

”(《玉篇》)也就是说状字是“描画动作、状态的实字”[3]。

“所谓‘貌动静之容’,就是事物在某一时间内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或表现出某种状态所具有的情貌”,状字就是对这种情貌的“一种动态描写”[4],也就是状字“肖貌状容”的意义内涵。

最新 《马氏文通》虚字学说中的几个问题-精品

最新 《马氏文通》虚字学说中的几个问题-精品

《马氏文通》虚字学说中的几个问题《马氏文通》(简称《文通》)虚字学说中颇多创意,对汉语语法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里,我们讨论《文通》虚字学说的有关问题,以纪念其出版100周年。

一虚实字划分《文通》对虚实字的定义是:“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

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

”(19页。

《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

下同。

)许多学者认为《文通》区分虚实字的“事理”标准就是意义(胡裕树1959;龚千炎1987)。

有一个事实令人深思,就是《文通》对虚实字的划分结果与其他人凭意义划分的结果很不一样。

如《文通》把代字和状字(副字)列为实字,而《文通》之前的训诂学家认为它们无解,是虚字,《文通》以后一些语法学家有的也认为这两类是虚字(吕叔湘、朱德熙1979),有的认为代词是半虚字,副词是半实词(王了一1982)。

杨树达(1962)批评马氏把介字、连字划为虚字,他认为介、连字也有解,只是与名代动静状五种实字又有所区别,是半虚半实字。

《文通》的宗旨是论句读,分字类是为论句读服务的。

《文通》中虚字与实字有一个事实的分界,即实字都充当句读成分,而虚字不做句读成分。

从《文通》的体系结构看,实字几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讲完实字后句读组织也就讲清楚了,而虚字是以实字和句读成分为基准进行描述的。

事理的有解与无解并不是马氏划分虚实字最主要的依据,因为《文通》中许多虚字马氏认为是有解的,如“‘为’,介字,以联实字也,解‘因’也,‘助’也……‘为’为连字,解‘因为’也”(271-272),“‘乃’字用作‘然后’‘而后’之解者,则为继事之辞”(314),等等。

关于代字、状字,《文通》说“凡代者必与所代者同其体用耳”,“用与名同”(20-21),“状字所以貌动静之容者。

状字之于动字,亦犹静字之于名字”(227)。

把代字、状字划入实字显然考虑到它们在句读结构中的功用。

又如马氏认为一些状字、询问代字和同动字也能表示类似于助字的语气,但马氏并没有把它们划到助字中。

《马氏文通》课件

《马氏文通》课件

古今比較二 ——和《古代漢語》教材的比較 和 古代漢語》
古代 漢語 馬氏 文通 (語法 語法 關係) 關係 聯合 結構 偏正 結構 主謂 結構
動字、 狀字 動字、 介字 名字與 動靜 與動 與動 動靜諸字 諸字 靜諸字 靜諸字 詢問代字 與動靜諸 字
歸納如下: 歸納如下:
第一,用在聯合結構裏。連接形容詞、 第一 用在聯合結構裏。連接形容詞、 用在聯合結構裏 動詞或形容詞性、動詞性片語,表示兩 動詞或形容詞性、動詞性片語 表示兩 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可用於順接或 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 可用於順接或 逆接) 逆接 第二,用在偏正結構裏 用在偏正結構裏,連接狀語和謂語 第二 用在偏正結構裏 連接狀語和謂語 動詞。 前後語義相承 前後語義相承) 動詞。(前後語義相承 第三,用在主謂結構裏 連接主語和謂語。 用在主謂結構裏,連接主語和謂語 第三 用在主謂結構裏 連接主語和謂語。 (逆接 逆接) 逆接
古今比較一 ——和《漢語大字典》的比較 和 漢語大字典》
副詞。 《漢語大字典》而:副詞。 漢語大字典》 副詞 1、表示時間 相當於“才”。 相當於“ 、表示時間,相當於 2、表示範圍 相當於“只”、“唯獨”。 相當於“ 唯獨” 、表示範圍,相當於 3、表示繼續 相當於“猶”、“還。” 相當於“ 、表示繼續,相當於
能力有限 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授課結束 謝謝收看
承接連字而821例1831935而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例194197或用如狀字狀語例215221語例222228822229245246260261291292307能力有限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氏文通》( 》(讀 《馬氏文通》(讀本)本用法是連接動字或靜字 1、“而”連接動字(例70—118) 連接動字( 、 ) 2、“而”連接動、靜諸字(例119—148) 連接動、靜諸字( 、 ) 3、“而”連接狀字與動、靜字(例149—178) 連接狀字與動、靜字( 、 ) 4、“而”連接介字與動、靜字;“而”連接介 連接介字與動、靜字; 、 字與動字 (例183—193) ) 5、“而”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例194—197) 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 、 ) 或用如狀字(狀語)( )(例 或用如狀字(狀語)(例215—221) ) 6、“而”的前後項為代詞,代詞是作表詞,表 的前後項為代詞,代詞是作表詞, 、 詞可看作用同靜字, 實際上連靜字( 詞可看作用同靜字,“而”實際上連靜字(或狀 )(例 語)(例222—228) )

_马氏文通_的_状字_与副词的关系

_马氏文通_的_状字_与副词的关系

2010年第8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8,2010第26卷JOURNAL O F EDUCATI ONAL I NSTI TUTE OF JI LI N PROV I NCE Vo l 26(总248期)Tota lN o 248收稿日期:2010 06 15作者简介:高 岩(1981),女,山西临汾人。

硕士,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言文学系,助教,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马氏文通!的∀状字#与副词的关系高 岩(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044000)摘要:很多人认为 马氏文通!的状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副词,本文从 马氏文通!状字章中的∀状字别义#分析 马氏文通!的状字与现代汉语词类的对应关系,发现状字不仅包括副词,还包括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形容词、动词、疑问代词,因而我们不能笼统的称 马氏文通!中的状字为副词,不能用副词的要求衡量状字,责难 马氏文通!,而应当分析 马氏文通!词类标准的分类,从而建立适合汉语的词类标准。

关键词:马氏文通;状字;副词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1580(2010)08 0025 02∀状字#是马建忠从词汇意义、构型特征和句法功能出发而建立的一种新的语法术语,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动词、形容词前的这一语言结构的归属及分类。

马氏文通!状字的建立使汉语语法体系更加周密、详尽,是对汉语语法学的一大贡献。

很多人认为, 马氏文通!的状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副词#。

论述 马氏文通!字类学说的文章中列出的∀字类表#,都把状字与∀副词#放在同一栏(类)加以比较。

但蒋文野在 ∃马氏文通%状字&辨析!中指出:∀ 文通!的状字范围比现代汉语副词范围宽得多。

#韩荔华也在 论∃马氏文通&中的∀状字#!一文中列出的∀状字表#中, 马氏文通!的状字则涉及今天的名词、数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连词,此外,还涉及许多词组。

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称 文通!的状字为副词。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研究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研究
动字。 三、 表示原 因
() 5乃病免家居。(史记 ・ 《 陆贾传》 ) 马氏说 :‘ ’ , ‘ ’ ‘ ’言 ‘ ’ “病 者 因 病 而 免 , 免 之缘 由
义不受辱。(史记 - 《 留侯 世家》 ) 马氏说 :‘ ’ , ‘ “义 者 言 不受辱 ’ 之故也。 ” 例()名字 “ 虽位于内动字“ 之前 , 5, 病” 免” 但从上下文来 看它并不是 句子 的主语 , 如马 氏所说 “ ” 而是 病 用来修 饰、 限制“ , “ 的原 因。例 ()“ 为后一分 免”表示 免” 6 ,臣” 句的主语 , 名字“ ” 于外 动字 “ 的前面作状语 , 义 位 辱” 表 示“ 不受辱 ” 因。 的原


伯国士遇我, 我故国士报之。( 《 史记・ 刺客列传》 ) 例()从上下文来看 ,诸 侯吏卒” 3, “ 是句 子的主语 ,使 ” “ 外动字, 是“ 的宾语。“ “ 之” 使” 奴虏使之” 象对待战 即“ 俘奴隶那样 使 唤他们 ”所 以名字 “ , 奴虏 ” 虽位 于 动字 “ 之前 , 使” 但在句法语义关系上并不 能作主语 , 而是对 动字“ ” 使 起修饰 、 限制作用 , 即把动字“ ” 使 的宾语 “ 之” 所代表的人 当成名字“ 奴虏 ” 所表示 的人来对待。例 () 4 中共有 四个分句 , 根据句法语 义判 断 , 四个分句 的主 这 语分别是“ 范中行”“ 、 、我”“ 智伯”“ 。第一个分句中 、 我” “ 人 众 遇我” 意思是“ 象对待众人一样对待我”名字“ , 众 人” 用在动字“ 的前面作状语 , 遇” 表示对宾语 “ 的态 我” 度 。其余三个 分句 中名字“ 众人”“ 、国士”“ 、国士” 仿此。 同时 , 从马氏所举的例句还 可看 出, 在名字状动字的结 构中 , 当名字表示对 人的态度时 , 其所状的动字 均是外

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

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

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简述本文概括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体”范畴研究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同时也指出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中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旨在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理清脉络。

标签:现代汉语“体”范畴“体”系统在戴维·克里斯特尔的《现代语言学词典》中,“体”的定义是:“对动词作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其他范畴有时间和语气),主要指语法所标记的由动词表示的时间活动的长短或类型……”“体”范畴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国内学者对“体”范畴的研究早已开始,但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争议,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还未达成一致。

本文首先概括了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过程,然后综述了“体”范畴研究表现出的趋势和特点,旨在为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理清脉络。

一、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的发展脉络如果从对现代汉语的个别“体”标记“了”“着”“过”的研究算起,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已经有八十多年的研究历程了。

①经过八十年的探索,语法学家一方面从现代汉语的语言事实出发,着力于描写现代汉语中的各种“体”范畴,做了很多基础性的总结工作;另一方面又积极吸取国外“体”范畴研究的成果,对现代汉语中的“体”范畴研究进行理论观照,使得现代汉语的“体”范畴研究不断深化,进入了有意识的发展阶段,并且从各个方面逐步向揭示现代汉语“体”范畴系统的面貌接近,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不少学者通过介绍“体”范畴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的方法来描写“体”系统研究的发展情况。

如万波的《现代汉语体范畴研究述评》、左思民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体的再认识》(1997)、陈前瑞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体貌系统》(2003)等。

但是,对现代汉语“体”范畴的研究发展进行阶段性梳理的文章并不多见,总结比较全面的文章有金昌吉、张小萌的《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1998)。

金昌吉、张小萌指出:“现代汉语时体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试析《马氏文通》状字部分存在的问题

试析《马氏文通》状字部分存在的问题

试析《马氏文通》状字部分存在的问题
杨荣祥
【期刊名称】《语言研究》
【年(卷),期】1996()2
【摘要】本文认为《马氏文通》状字部分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没有一个统一的、前后一致的确定状字的原则。

《文通》确定状字有三个标准:(1)语法功能;(2)构形特征;(3)语义特征。

三个标准互相冲突,不能统一,于是带来了其他两个问题。

二、状字的范围不明确。

把很多非状字看作状字,而有些真正的状字又排除在状字之外。

三、状字的职能不明。

这主要表现在论述具体状字时,与“界说”不一致,分析语言材料时处处出现矛盾。

【总页数】8页(P40-47)
【关键词】《文通》;《马氏文通》;语法功能;形容词;语义特征;动静字;句法结构;动字;古代汉语虚词;表词
【作者】杨荣祥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1
【相关文献】
1.试析《马氏文通》中的"状词"与"状字" [J], 李春普
2.从状字看《马氏文通》字的功能分类 [J], 郝光顺
3.《马氏文通》状字自状现象浅析 [J], 邱秀梅
4.关于《马氏文通》"状字"内涵的分析 [J], 李蓉
5.《马氏文通》的“状字”和“状词”、“状语”、“转词”、“加词”、“状读” [J], 刘永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氏文通》的状字章
【摘要】本文分析了《文通》的状字分类和四个相似概念。

其中,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即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都在《文通》中得到了体现。

状字和现代汉语中的副词是一种相似交叉关系,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

而《文通》中的“状词”则与现代汉语的状语存在对映关系,两者指称句法层面的同一意义。

【关键词】《马氏文通》;状字;分类;副词
《马氏文通》在我国的语言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汉语语法的开山之作。

状字一章位于实字的最后部分,篇幅不多,但所阐述的状字论一直是深受后来学者的注意。

有关状字的论文、专著都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讨论。

而这诸多问题中又以状字的范围、分类标准以及部分概念的辨析为首要问题。

本文也将以《文通》的状字为对象,对有关状字的问题进行试探性分析。

一、状字的分类及其标准
我们一般说划分汉语词类的标准有三:词语的语法功能、形式与概念意义。

这三种划分标准在《马氏文通》了也都得到了体现。

我们可以从“状字诸用”、“状字别义”、“状字诸式”这三小节来分析。

状字章的第一节就是“状字诸用”。

作者在给状字下过定义后言:“状字之于动字,亦犹静字之于名字,皆所以肖貌之者。

凡状者,必先其所状,常例也。

”状字用于动字之前,它对于动字而言正如
静字用于名字前作修饰语一样也用,作动字的修饰语。

“凡状者必先其所状”这是从修饰者与被修饰者之间的位置关系间接肯定了状字的语法功能。

作者对于状字修饰动字的语法功能在状字章一开始便予以确定。

“状字诸用”一节位于全章开头,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马氏对语法功能的重视。

这一节条例清晰,并以详实的例子具体阐述了状字的功能。

对于在这一节中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出的这八类中,后来学者一直存在争议。

很多学者认为只有前两类是正确的。

但是,“状读”、“状顿”中的“读”与“顿”一般是动词性的,所以肯定能受状字修饰限制。

“状字别义”一节是状字章的重点,在篇幅上,这一节几乎占了全章的四分之三,而且在从意义上,对状字的划分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状字。

《文通》将状字分为6类,并大量引证,详细解说、分析、区别。

此外,马氏还举了状字状“状字诸式”中马氏谈到状字有如下几种形式:(1)双声叠韵且同一偏旁者。

(2)重言者。

;(3)重言之后加以“然、如、乎”诸字者;(4)有任用何字为状,煞以“然、焉、如、乎、尔、若、斯”诸字;(5)先以“若、如”等字,而复殿以“然”字者为常,且必置于所状之后。

从以上这五类来看,作者侧重于从状字的构造形式上着眼。

在这五类状字中,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质疑。

例如,很多人认为,第三、四类已经显然不属于“字”的范围之内了,而是由“字”构成的复
杂结构。

另外,第一类中举的双声叠韵之字多不是“状动静之容者”,并且,其中的很多次已经在静字章出现。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状字诸用”、“状字别义”、“状字诸式”是分别从语法功能、概念意义与形式特征三方面对状字作出的划分。

二、关于“状字”、“状词”与副词、状语
其中“状字”、“状词”是《文通》所用的概念。

而副词、状语是我们现代汉语中所使用的概念。

其中,对于副词、状语的定义,我们参考黄伯荣版的《现代汉语》。

从四个概念的定义及使用上,我们试图对其的区别、联系及古今的对映关系上作试探性分析。

很多人将《文通》中的“状字”等同于今天的“副词”。

其实,从《文通》中所罗列的例句,我们发现两者存在很大区别。

黄伯荣《现代汉语》中界定副词为“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从功能上比较,状字所修饰的成分明显多于副词。

在意义上,两者共有地点处所、时间、方式、情态和语气等。

我们可以通过书中的一些例句来分析:(1)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2)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其中,“左右”、“郊”、“北”都指某个地方,是《文通》中的状字。

而我们现多称它为“词类活用”,主要包括方位名词做状语和名词做状语的情况。

即状字也包括了现在的部分名词。

《马氏文通》也论述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成状字的情况,列举了二十六个表示时间的单音节词语。

(3)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

(4)于是,公子立自责。

“日”“岁”“立”,状时也。

而“日”“岁”是时间名词,“立”是时间副词。

这三者都是属于状字。

在书中“以言事之如何成者”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文通》对形容词成状字的语义表述。

马建忠在本节只举了单音节形容词成状字的用例,列举了九个字成状字的用例。

(5)施从良人之所之。

(6)军殊死战。

“施”者,言其从之容也;“殊”字,以肖成事之容也。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马氏文通》的状字范围比现代汉语的副词范围宽的多,马氏所论的状字涉及到现代汉语的副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连词等。

若以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的标准(即句法功能标准)来划分,其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看作状字。

而有些现代意义上标准的的副词,《马氏文通》却将其排除在状字之外,如“皆、具、悉、都、咸、大凡、大抵”等这些在现代汉语中视为范围副词和语气副词的词,被归入了代字;“微”表假设否定义的副词归入了介字。

可见,马氏所构建的状字系统是个极为庞杂的体系,而我们也不能认为《马氏文通》的状字就是今天所说的副词。

文中共的4处谈及“状词”。

在《绪论·正名》篇中论及:“《文心雕龙》有云:“夫静字以肖事物者,亦所以状名、代字也,故先所肖焉。

推此意也,读之为起、止词者,先后各从其位。

其用若状词者,亦必先其所状;不先者:惟以为所比之读耳。

此句读集字与其所位之大都也。


从这段论述来看,状词与起词、语词、表词等属于同一类型,是一种句子成分。

吕叔湘在《读本》的导言中也说到“《文通》的‘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句子成分”。

而且可知,与状词相对应的成分是“其所状”,即是现代所称为的“中心语”,而状词的位置是“必先其所状”,这就是说,状词总是在它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语”前面,即是现代所说的“修饰语”,由此看来,状词与今人所说的“状语”相当。

又《马氏文通》中状词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语”都是“动词性”的,如:《孟子梁惠王》:“卒然问日”。

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马氏文通》之“状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状语”,是句法层面的概念。

以上我们分析了《文通》的状字分类和四个相似概念。

其中,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即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都在《文通》中得到了体现。

状字和现代汉语中的副词是一种相似交叉关系,两者并不是同一概念。

而《文通》中的“状词”则与现代汉语的状语存在对映关系,两者指称句法层面的同一意义。

尽管许多学者一直认为《文通》存在模仿、套用西方语法模式,
并且存在许多概念混淆、逻辑不清的缺点。

作为汉语语法的开山之作,固然会存在着不足。

但是,它对我们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与研究所产生的重要的指导作用则是更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吕叔湘.马氏文通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2]张国宪.《马氏文通)状字章问题述略[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1).
[3]张侠.试谈《马氏文通)中的所谓状字[j].营口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4]昊松泉.《马氏文通)状字质疑[j].四川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5]群一.《马氏文通>的词类定义[j].昆明师专学报,198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