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环反应课件

合集下载

《周 环 反 应》课件

《周 环 反 应》课件
一个σ键由共轭体系的一端迁移到另一 端,同时发生共轭双键的移动。
A
1
3
2
A
1
3
2
四.周环反应的理论
1. 分子轨道和成键轨道
周环反应的过程,可用轨道来描述,有机化 学中涉及最多的原子轨道为1p轨道和2s轨道。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当两个等价 原子轨道组合时,总是形成两个新的分子轨道, 一个是能量比原子轨道低的成键轨道,另一个是 能量比原子轨道高的反键轨道。
前者对电子的束缚力较松弛,具电子供体的性质,易给予电 子;后者对电子的亲和力较强,具电子受体的性质,易接受电子。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犹如价电子一样起作用,处于反应的最前沿, 所以称为前线轨道,其上的电子称为前线电子。
进行反应时是前线分子轨道,即HOMO和LUMO之间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HOMO和LUMO必须对称性一致。能量水平接近。
电环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规律
π电子数
反应条件
立体化学
4n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有三种理论解释: 前线轨道理论; 能量相关理论; 芳香过渡态理论(休克尔-莫比乌斯结构理论)。
现代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
伍德沃德1917年4月10日生于美国波士顿。从小喜读书, 善思考。1933年夏,仅16岁的伍德沃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 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在全班学生中,他年龄最小,素有
3 H
CH3 H
CH3 LUMO HOMO
hv 对旋
H H3C
CH3
H3C
+
H
H
H CH3

H3C
CH3
H
H
轨 道
2 H
CH3 H
CH3 HOMO
+

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ppt课件

有机光致发光材料  ppt课件

15
ppt课件
3.主要的光致变色高分子
3.2 吡喃类高分子:
吡喃类是两个芳杂环(其中一个含有吡喃环)通过一个SP3 杂化的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的通称,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Ar1和Ar2可以是苯环,萘环,蒽环,吲哚环,噻唑环等 芳环或芳杂环。大多数吡喃类高分子的吸收发生在紫外光谱区 ,一般在200~400nm范围内,不呈现颜色
17
ppt课件
3.主要的光致变色高分子
3.3 二芳基乙烯类高分子:
杂环基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具有一个共轭六电子的三烯母体 结构。在紫外光激发下,二芳杂环基乙烯化合物顺旋闭环生成 有色的闭环体。而在可见光照射下又能发生开环反应生成起始 物。以2,5-二甲基-3-噻吩基乙烯为例,典型的光致变色反应如 下。
2.3 质子转移互变异构
水杨醛缩苯胺希夫碱是一类易于制备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在 紫外光照射下,发生质子由氧到氮的转移而常常显示出由黄到 橘红的颜色变化。
2.4 顺反异构
对二苯乙烯类、苄叉苯胺类以及生物体中的顺反异构化, 超分子中的顺反异构都可以进行。
10
ppt课件
2.有机光致变色体系
2.5 氧化还原过程
21
ppt课件
3.主要的光致变色高分子
含偶氮苯类高分子合成方法:
1)把含乙烯基的偶氮化合物与其它烯类单体共聚; 2)通过高分子与含重氮(或偶氮)化合物的反应; 3) 通过采用偶氮二苯甲酸与其它的二元胺和二元羧酸进行 共缩聚而把偶氮苯结构引入到高分子主链中; 4)把偶氮苯结构引入到聚肽的侧链中。
22
12
ppt课件
3.主要的光致变色高分子
主要的光致变色高分子
俘精酸 酐类
吡喃类
二芳基 乙烯类

周环反应的理论解释PPT课件

周环反应的理论解释PPT课件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扩充为三大类: 自由基型反应
有机反应的类型 离子型反应
分子型反应(周环反应、协同反应)
分子型反应的基本特征: 1. 反应过程中不产生离子或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 2. 反应不受溶剂极性的影响,一般也不被酸或碱所催化。 3. 反应为一步到位过程且只经过一个多中心环状过渡态。 4. 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是同步发生的。
(3) 反应有显著的立体选择性,生成空间定向产物。
R hv
R
R
R
R
R = - COOCH3
R
(一) 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Conservation of orbital symmetry)
1. 原理的提出:
1965年伍德沃德和霍夫曼(R . B . Woodward , R . Hoffmann)在 系统研究大量协同反应的试验事实的基础上从 量 子 化 学 的 分 子 轨 道 理 论 出 发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 1971年福井谦一 提出了完整的前线轨道(ontier orbital)理论。
SO2
1,3-偶极加成: CH2 N N
CHCO2Me CHCO2Me
N N
CO2Me CO2Me
[4+2]环加成: CH2 CH CH CH2 CH2 CH2
对称允许的[4π+2π]热环化加成反应
Ψ2(A) Ψ2(A)
Ψ3(S) Ψ1(S)
对称禁阻的[2 π +2 π]热环化加成反应
前线轨道 (FMO)理论认为,在双分子光反应中,两 组分均为具有两个成单电子的激发态分子,单电子占据 的MO又称为SOMO,。故光照下的环加成方式为: 两组分能量较高的两个SOMO组合形成一个σ单键; 两组分能量较低的两个SOMO组合形成另一个σ单键。 两组分相互组合的SOMO必须具有相同的对称性且能量相 近才能重叠。若对称性不同则不能发生环加成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ppt课件

《大学有机化学》ppt课件
17
烯烃、炔烃衍生物及其应用
01
烯烃衍生物
包括醇、醛、酮、羧酸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合成香料、药物、塑料
等。
02
炔烃衍生物
包括炔醇、炔醛、炔酮等,可用于合成橡胶、染料、农药等。
2024/1/24
03
烯烃、炔烃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用于合成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同
时也是许多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合成原料。
2024/1/24
偶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含有偶氮基(-N=N-)的有机化合物, 偶氮基两端连接两个烃基。
偶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多数偶氮化合物为有色物质,难溶于 水。
偶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相对稳定,不易被氧化;能在一定条 件下发生还原反应;能与金属离子形 成络合物等。
29
生物碱简介及应用
01
生物碱的定义
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 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具有显 著的生理活性。
24
醛、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醛类化合物
羰基与一个烃基和一个氢原子相连形 成的化合物,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还原 性。常见的醛有甲醛、乙醛等。
酮类化合物
羰基与两个烃基相连形成的化合物, 具有酮味和一定的稳定性。根据烃基 的不同,可分为脂肪酮、芳香酮等。
2024/1/24
25
羧酸及其衍生物结构与性质
2024/1/24
3
农药领域
一些杂环和元素有机化合物具有杀虫、 除草等活性,被用作农药的活性成分。 例如,吡啶类化合物可用于合成新型杀 虫剂,含磷化合物可用于制备除草剂。
2024/1/24
/1/24
35
羧酸类化合物
羧基与烃基相连形成的化合物,具有酸性、还原性和酯化反应等性质。常见的羧酸有甲 酸、乙酸等。

周环反应课件

周环反应课件

H OCOCH3 DH
300 ℃
CH3 1
3
2
[1,3 ]σ键烷基迁移 (同面 / 翻转)
H OCOCH3 HD
CH3 1
3
2
C[ 1, 5] 迁移(4n+2 π 电子) :
加热下,同面迁移构型保持,异面迁移构 型翻转;光照下,同面迁移构型翻转,异面 迁移构型保持保持。
CH3 CH3
[1,5]碳移位
H
A BD
R 同 面 迁 移 1 ,3H B D
(4) C[ i, j ] 迁移 [3,3]迁移:
① Cope重排
NC
NC
EtOOC
[3, 3]
EtOOC
1, 5-二烯类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 [3,3] 迁移, 生成取代基更多、更稳定的烯烃。
i C 1 C 2 C 3
j
o CC
1' 2' 3'

H
Ph Ph
H
H
Ph
Ph
H
H 3 C CH 3 H Ph
Ph

Ph
H Ph
H
CH 3 H H CH 3
HH
HH
练习
CH3
o
(1)
H
175
H
顺旋
CH3
CH3
(2)
顺旋
CH3
CH3
CH3
H
+
H
CH3
CH3
H
CH3 CH3 H
CH3
对旋
(3) hv
CH3
顺旋
CH3
CH3 CH3
CH3
(5) (6)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形成环状过渡态的协同反 应称为周环反应。所谓协同反应的含义是:在一个 反应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键相互协调地同 时破裂和形成,所以协同反应是一种基元反应。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有机化学概述•烃类化合物•烃衍生物目录•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周环反应与有机光化学•有机合成与绿色合成策略有机化学概述01有机化学定义与发展定义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合成、反应机理及其应用的科学。

发展历程从18世纪末开始,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有机化学逐渐从无机化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机化合物特点与分类特点有机化合物通常含有碳元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可变性等特点。

分类根据碳骨架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可分为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

揭示生命现象促进材料科学发展推动医药事业发展拓展能源领域应用有机化学研究意义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研究有机化学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许多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研究有机化学可以为药物设计和合成提供思路和方法。

有机材料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有机化学可以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有机化合物在能源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技术。

烃类化合物02简单介绍烷烃的分子通式、结构特点以及命名规则。

烷烃的通式与结构特点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来源与用途详细阐述烷烃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全面介绍烷烃的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异构化反应等化学性质,并配以实例说明。

简要说明烷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工业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燃料、溶剂、化工原料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烯烃的分子通式、结构特点以及命名规则,特别强调双键的存在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烯烃的通式与结构特点阐述烯烃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并与烷烃进行比较。

烯烃的物理性质详细介绍烯烃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聚合反应等化学性质,配以实例说明,强调双键的反应活性。

烯烃的化学性质说明烯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工业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合成橡胶、塑料、纤维等高分子化合物方面的应用。

杂环化合物合成PPT课件

杂环化合物合成PPT课件

B
a
e
b
+
d c
a e
a d
b
or b
(协同过程)
d c
e c
c.环加成反应的理论基础: Woodward-Hoffmann规则和前线
轨道理论
-
17
第二节 吡啶衍生物的合成
1、吡啶类药物
二氢吡啶类(Dihydropyridine, DHP,或称: Dipine 类药物)
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氨 氯地平、尼伐地平、等
C C
C C
C N (I)
C N
(II)
C C
C N
(III)
C C
C N
(IV)
-
C C
N (V)
C
31
3、吡啶衍生物的合成 (Synthesis of
Quinolines)
1) From arylamines and 1,3-dicarbonyl compounds a) The Combes Synthesis (I 类合成法)
CN
O
H
+
O
H2N
O
EtOH 60oC
-
O
N
CN
N
O
H
26
CH
C +
CO2Et AcOH
CO2Et
Et
O H2N
Me
Et
N
Me
90%
Ph +
H
O
Ph
+ NH3 Al2O3/Mg(NO3)2/NH4F 460℃
O
N
-
27
4) By Aza-Diels-Alder Reaction

清华大学有机化学李艳梅课件全共7文档

清华大学有机化学李艳梅课件全共7文档

清华大学有机化学李艳梅课件全共7文档•课程介绍与有机化学概述•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羰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碳碳重键与芳香性目录•立体化学基础与手性合成策略•有机合成方法与路线设计•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01课程介绍与有机化学概述介绍清华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开设背景、历史沿革以及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

课程背景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概述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以及反应机理等。

介绍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

030201清华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简介有机化学研究对象与特点研究对象阐述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即有机化合物,包括其结构、性质、合成和反应等方面。

特点介绍有机化学的特点,如化合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反应条件温和等。

有机化学发展历史及现状发展历史回顾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有机化学、近代有机化学和现代有机化学等阶段。

现状介绍当前有机化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如有机合成、有机材料、生物有机化学等。

本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

教学要求提出本课程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如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具备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等。

02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烷烃饱和链烃,分子中只含有单键,通式为CnH2n+2,性质稳定,主要发生取代反应。

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通式为CnH2n,性质活泼,可以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炔烃含有碳碳三键的链烃,通式为CnH2n-2,性质活泼,可以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烷烃、烯烃、炔烃结构和性质苯的结构和性质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苯环上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键,使得苯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通式为CnH2n-6。

芳香烃的取代反应芳香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如硝化、磺化、卤化等。

烯烃共轭体系PPT课件

烯烃共轭体系PPT课件
说明:有取代基的烯烃和共轭二烯烃更稳定。
(2) 产生原因:双键的电子云和相邻的α位C-H键的σ电子云相 互交盖而引起的离域效应。
1.50 Å
CH3
1.54 Å normal
p
p
C C
H
σ电子云
C
σ-超共轭效应:轨道和碳氢轨道的交盖,使原本定域的电
子云发生离域而扩展到更多原子的周围,从而降低了分子的能量
H C C CH2
H 0.108nm0.131nm
H
H
CCC
H
H
4.2 二烯烃的结构
4.2.2 1, 3-丁二烯的结构
电子是“离域”的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3.1 - 共轭
-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的特性
1、几何特性:共平面性(参与共轭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键长的平均化 2、电子特性:影响分子偶极矩----------极化度高 3、能量特性:体系能量减低 4、化学特性:会发生共轭加成
共振论主要内容
1. 许多分子的实际状态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经典价键结构式所能 正确表示的,它介于几个不同的价键结构之间,分子的真实结 构是一系列共振结构式的杂化体;
2. 当共振结构式有差不多相同稳定性时共振式是重要的,每个共 振结构对杂化体的参与的程度取决于共振结构式的相对稳定性 ,结构越稳定参与程度越大;
2
+ 2 H2
+ 2 H2
28 kJ
+ 2 H2
△ Ho
250 kJ
254 kJ
226 kJ
离域能——共轭体系分子中电子的离域而导致分子更 稳定的能量。
4.3 电子离域与共轭体系
4.3.2 p- 共轭
4.3.2 p- 共轭

有机化学概论课件第七章 周环反应

有机化学概论课件第七章 周环反应

hv or heat
CH CH2 CH CH2
CH CH2 CH CH2
高度立体专一性:一定反应条件下 (光、热),一定构型的反应物只 能得到特定构型的产物。
CH3 H H CH3
hv
对旋
heat
顺旋
H
H CH3 heat
CH3 CH3 顺旋
H H hv
对旋
CH3
H H CH3 CH3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内型”是指:双烯体中的C2-C3键和亲双烯体中与烯键 或炔键共轭的不饱和基团处于连接平面的同一侧。两者 处于连接平面的异侧谓之“外型”(exo)产物。
CH3
4
H
3
H
+
2
H
1
H
H
COOCH3 H
连接平面
3 2 C(2)- C(3)键
4 CHH3
H
H
1 H
H COOCH3

H
与烯键共轭的 不饱和基团
内型加成产物受动力学控制,而外型加成产物受热力学 控制。内型产物通过加热等条件可能转化为外型产物。
Heat: HOMO
顺旋对称允许,对旋对称禁阻
hν: HOMO
hv
CH3 H H
CH3
heat
H H CH3 CH3 CH3 HH CH3
• 1.2. 环加成反应
共轭二烯烃及其衍生物与含有碳碳双键、三 键等的化合物进行1,4-加成生成环状化合物的反 应。(Diels-Alder` Reaction)
20世纪50年代,福井谦一提出。它的依据是:在分子中, HOMO上的电子能量最高,所受束缚最小,所以最活泼,容易 变动;而LUMO在所有的未占轨道中能量最低,最容易接受 电子,因此这两个轨道决定着分子的电子得失和转移能力, 决定着分子间反应的空间取向等重要化学性质。

第十八部分周环反应pericyclicreaction教学课件

第十八部分周环反应pericyclicreaction教学课件

C3H′ 2
3
1,5-H迁移
总目录
σ迁移反应思考题
H
D ([
]- 迁 移 )
H
1.
D
( [ ]- 迁 移 )
D
2.

HO
C H3
3.
O CHCH=CH2

总目录
电环化反应Woodward-Hoffmann规则
共轭多烯π电子数 加热
光照
4n
顺旋成键
对旋成键
4n+2
对旋成键
顺旋成键
环加成反应规则
π 电子数 π 电子体系
H
3 2
1
CH3
H
C H3
150℃
3
2
1
总目录
1,5-σ迁移
C H 32
1
3
[1, 5]
5 4 碳迁移
C H3
[1, 5] 氢 迁移
CH3 2
1
3=
54
CH3 H
C H3
23
1
4
5
CH3 H
C H3
生成更稳定的产物
C H3
1,5-H迁移动画
总目录
[3,3]σ迁移
1′ 2′ 3′ CH2 CH CH2
五、产物的预测
第二节 环加成反应
一、环加成反应的定义
二、环加成反应规则
三、环加成反应的应用
总目录
• 离子型反应:
反应物 离子中间体 产物
• 自由基反应:
反应物 自由基中间体 产物
• 周环反应:
反应物 环状过渡态 产物
总目录
周环反应的特点:
1. 反应条件:△或hν,不受其他试剂 影响。

第二十一章-周环反应PPT课件

第二十一章-周环反应PPT课件
❖ 光照条件下连续开两次开环,又得什么物质? ❖ 如果加热或光照闭环呢? ❖ 注意:先开稠环,再开大环!
CH3
C. H3
28
21.2 环加成(Cycloaddition)
❖ [2+2]类如
CH2
CH2
+
CH2
CH2
❖ [4+2] 类如
CH2
H2C
+
CH2 H2C
问题:环加成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两个π电子的体系两端同时生成两个σ-键而闭 合成环。
CH2
+
CH2
CH2
+
CH2 MeOOC
COOMe COOMe
COOMe
.
COOMe
COOMe
COOMe COOMe
33
顺-戊二烯酸与对苯醌反应
❖ 顺-戊二烯酸与对苯醌反应为协同反应。
COOH
O
+
CH2 O
O H
COOH
H O
.
34
环加成反应的前线轨道
❖ 如丁二烯与乙烯反应: π2 HOMO
π3 LUMO
D2C 12
H CH2 34 5
H
D2C
CH2
1 234 5
❖ 5号碳的H原子移到了1-位,双键发生了位移。 ❖ 反应中一个σ-键迁移到新位置—σ-迁移。
.
41
Cope 重排与Claison重排
碳碳键、碳氧键都发生σ—迁移:
H3C H2C
O CH3
O
O CH3
O
H3C
O CH3
O
CH2 O
O CH3
.
3
21.1 电环化反应(Electrocyclic reaction)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有机化学课件--第十八章协同反应
为HOMO,电环化时对旋是轨道对称性允许的, C1和C6间可形成σ-键,顺旋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 C1和C6间不能形成σ-键。
2019/7/16
顺 旋 ( 禁 阻 )
对 旋 ( 允 许 )
ψ3 己 三 烯 的 热 环 合
130℃ 顺 旋
C3H H
130℃
H
对 旋
C3H
课件
C3H
C3H
15
4n+2π电子体系的多烯烃在激发态(光照反应) ψ 4为HOMO。电环化时顺旋是轨道对称性允许 的,对旋是轨道对称性禁阻的。
2019/7/16
课件
18
一、[ 4+2 ]环加成
1.反应特点
以乙烯与丁二烯为例讨论 从前线轨道(FMO)看,乙烯与丁二烯
HOMO 和LUMO如下图:
LUMOπ*
HOMπO 乙烯的前线轨道图
2019/7/16
LUMOπ*3
ψ3
HOMπO2
ψ2
丁二烯的前线轨道图
课件
19
乙烯与丁二烯在加热条件下(基态)进行环加 成时,乙烯的HOMO与丁二烯的LUMO作用或丁 二烯的HOMO与乙烯的LUMO作用都是对称性允 许的,可以重叠成键。所以,[ 4+2 ]环加成是加热 允许的反应。如下图:
hυ 对 旋 ( 禁 阻 )
hυ 顺 旋 ( 允 许 )
ψ4 己 三 烯 的 光 照 环 合
其它含有4n+2个π电子体系的共轭多烯烃的电环 化反应的方式也基本相似。例如:
H
H

顺 旋 H
对 旋 H
2019/7/16
课件
16
18.2 环加成反应
两分子烯烃或共轭多烯烃加成成为环状化合物 的反应叫环加成反应。例如:

大学化学《有机化学-周环反应》课件

大学化学《有机化学-周环反应》课件

+
π4s + π2s
2 环加成反应的选择规则
环加成反应的Woodward-Hoffmann选择规则
参与反应的π电子数
4n + 2
4n
同面----同面
允许
h
h
禁阻 禁阻
允许
同面----异面
h
h
禁阻
允许
允许
禁阻
3 前线轨道理论对环加成反应选择规则的证明
前线轨道理论认为: 两个分子之间的协同反应按照下列三项原则来进行:
扩张环 非扩张环
E
Z (Z,E)-1,3-环辛二烯
H
H
m= 4
(7Z,顺)-二环[4.2.0]辛-7-烯
实例四:如何实Βιβλιοθήκη 下列转换CH3H?
CH3
H
CH3 H H CH3
CH3 H CH3 H
h
对旋
H H3C CH3
H
顺旋
CH3 H H CH3
实例五:完成反应式并对反应情况作出解释
H
h
H
H热 H
O
O CH3 CH3
O
+
OH
O CH3 CH3
+
OH
OH
OH
+ +
O
CH3
CH3
-H+
OH +
O
O CH3 CH3 O
5 1,3-偶极环加成反应
(1) 1,3-偶极化合物的结构和分子轨道
定义:能用偶极共振式来描述的化合物称为1,3-偶极化合物
+
a=b-c
a+ -b-c
偶极共振式
+

高教版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 周环反应 课件ppt

高教版 有机化学 第十五章 周环反应 课件ppt

H CH3 H CH3
CH3

对旋
顺旋
HH CH3
6
(Z,E)-2,4-hexadiene
H
hv
对旋
H
H
H

H
80℃
顺旋
H
7
(乙)4n+2个π电子体系
CH3 H CH3 H
(Z,Z,E)-2,4,6-octatriene

CH3 H
H CH3
CH3 h ν
顺旋
对旋
H H CH3
CH3
CH3 H H CH3
N Ph N H COOR Ph
+
-
顺丁烯二酸酯
H ROOC
Ph C N NPh
Ph
+
-
N N Ph
反丁烯二酸酯
H ROOC
COOR H 30
对于某些1,3-偶极分子,当顺式加成按不 同方向时,生成两种异构体。
Ph H
H Ph H MeOOC N N H COOMe
C N N
-
+
H C C MeOOC
35
(甲)[1,n]移位反应
3 4
CH 2 [1,5] 氢移位 H △ CD 2
5
2 1
CD2H
CH3 C9H17
CH3 C9H17 7 H2CH 6 5 4 1 2 3
[1,7] 氢移位 HO
H2CH
HO
36
1
3 2 OAc H
1,3碳移位
D
CH3 2 CH3 1 5

300 C
CH 3

ψ
2
HOMO (顺旋成键)

《有机反应成环反应》PPT课件

《有机反应成环反应》PPT课件

CH3
H
CH3
H
h
CHC3 H3 H
H
H CH3 H
CH3
III. 二酯用Na核非质子溶剂的成环,可用于四元环
COOC2H5 COOC2H5
1.Na 2.(CH3)3SiCl
OSi(CH3)3 CH3OH
OH
OSi(CH3)3
O
5.五元环衍生物 (1)双官能团化合物缩合
C2H5OOC 1,6
COOC2H5 C2H5ONa
立体化学 D-A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二烯体和亲二烯体的立体化学特征被保留在加合物的结构 中。
顺式加成规则:在D-A反应中,两个反应物取 代基的定向被保留在生成的加合物中。即亲二 烯体是反式二取代乙烯的衍生物时,在加合物 中,两个取代基仍处于反式;如果在亲二烯体 中两个取代基处于顺式,则在加合物中它们仍 以顺式存在。
个新反应。该反应在制备航天飞机上获得广泛应用, 其优点是副产物是挥发性的烯烃,如乙烯
反应类型: 烯烃复分解反应包括: 开环复分解聚合(ROMP,用于合成聚合物);
闭环复分解反应(RCM,用于成环);
开环复分解反应(ROM,用于合成链状烯烃)
交叉复分解反应(用于合成链状烯烃
前三种反应容易进行,后一种变化的关键是避 免两种原料烯烃的自身解反应。最近的发展已 使之可以选择性地进行,成为有合成价值的反 应。
常见的具有代表性二烯化合物有:链状二烯及其衍生物,如丁二烯及其衍生物;环内二烯 和某些环外二烯及其衍生物,如环戊二烯和1-乙烯基环已烯等;稠环芳烃,如蒽等。
亲二烯体的活性 亲二烯体的活性依赖于反应的电子要求。在亲二烯体中,有吸电基时, 使反应加速进行。例如,四氰基乙烯作为亲二烯体比环戊二烯要快4.6×108倍。亲二烯 体中最活泼的是:苯醌、顺丁烯二酸酐、硝基取代的烯烃、α、β-不饱和酯(酮和腈)。 但是,当二烯体本身缺乏电子时,则亲二烯体中有供电基反而对加成有利。例如,六氯 环戊二烯与苯乙烯的加成,当苯乙烯分子中有供电基时,加速反应的进行。最常见的亲 二烯体有烯烃衍生物和炔烃衍生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电环化反应立体选择性规律:
电子数
4n
热反应 顺旋
光反应 对旋
4n+2
对旋
顺旋
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的应用实例
CH 3 H CH 3 H
H
CH 3 H
h

H 3C H
CH 3

Ph
H CH 3
Ph Ph H H Ph Ph
Ph H Ph H Ph
H H
H H
C H3
CH3
o 175
练习
2.周环反应
(1)电环化反应
R. B. Woodward在进行VB12的合成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了 电环化反应在加热和光照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立体选向性。
OCH3 Me O O H Me M e O 2C CN (Ⅰ) hν OCH3 Me Me O O H M e O 2C Me CN (Ⅲ ) (Ⅳ ) N O H O Me CN O H M eO 2C H O Me Me N O H O OCH3 ( Ⅱ) Me N O O H O Me O M e O 2C CN H H O Me Me N O H OCH3
CH3 [1 ,5 ] 碳 移 位 CH3
CH3
CH3
H
(3)H[1, j] 迁移
一个氢原子在一个奇数碳共轭体系自由基上的移动
1 H C D 2= C H -C H = C H -C H 2 3 2 4 1 5 △ H C D 2 - C H = C H -- C H = C H 2
H[1+j] 迁移选择规则:
前线轨道 最低空轨道(LUMO):最易接受电子
( FMO )
最高占有轨道(HOMO):电子最活泼
根据休克尔分子轨道法,分子轨道可以近 似地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LCAO)。有 几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几个分子轨道。如 丁二烯分子中的四个P轨道线性组合成的四个 分子轨道如下:
Ψ1=0.372P1+0.602P2+0.602P3+0.372P4 Ψ2=0.602P1+0.372P2-0.372P3-0.602P4 Ψ3=0.602P1-0.372P2-0.372P3+0.602P4 Ψ4=0.372P1-0.602P2+0.602P3-0.372P4
E tO O C
1, 5-二烯类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 [3,3] 迁移,
生成取代基更多、更稳定的烯烃。
i
C
1
C C
2'
2
C C
3'
3
[ 3, 3 ] 迁 移
C
1
C C
2'
2
C C
3'
3
j
o
1'
o
1'
② Claisen重排
* O C H 2C H =C H 2 CH3 CH3 CH3 OH CH3
hv
+
[ 2+2 ] 环 加 成
+
[ 4+2 ] 环 加 成
环 加 成
[ 2+2 ] 环加成:两分子单烯变成环丁烷或者其衍生物的反应
[ 4+2 ] 环加成:一分子共轭二烯与一分子单烯生成六元环的反应。
环加成的逆反应称为裂环反应, 裂环反应可根据裂环 后所得产物中的电子数分类
(1)[4+2]环加成
丁二烯π电子体系的FMO:
轨道能级 4个π电子π轨道
基态
激发态
己三烯π电子体系的FMO:
m
A S
c2
S A
A
S
S A S
A S A
轨道能级 6个π电子π轨道
基态
激发态
(2)直链共轭多烯的π分子轨道的特点
①π 分子轨道的数目与参与共轭体系的碳原子数 是 一致的。 ②对镜面( m)按对称--反对称--对称交替变化。 对二重对称轴(C2)按反对称--对称--反对称交替变 化。 ③节面数由0→1→2…逐渐增多,第n个轨道有 (n-1)个节面。 ④轨道数目n为偶数时,n /2为成键轨道,n /2为 反键轨道。n为奇数时,(n-1)/2为成键轨道,(n-1)/2 为反键轨道,1个为非键轨道。
参与环状过渡态的π电子数(1+j)或(i+j) 4n 4n+2
反应分类
H[1,j]σ迁 移
C[1,j]σ迁移
构型保持 构型翻转 C[i,j]σ迁移
同面迁移
同面/同面迁 移 同面迁移 异面迁移 异面/异面迁 移
△禁阻 hν允许 △允许 hν禁阻
异面迁移 Ⅰ
同面/异面迁 异面迁移 同面迁移 移
Ⅱ Ⅲ
△允许 hν禁阻 △禁阻 hν允许 Ⅳ
电子数(1+j) 4n [1,3] 反应条件 光照 加热 加热 光照 立体选择 同面迁移 异面迁移 同面迁移 异面迁移
4n+2 [1,5]
H A B D
R
hυ 1 ,3 H
A B D
H R 同面迁移
(4) C[ i, j ] 迁移
[3,3]迁移:
① Cope重排
NC
NC
[3 , 3 ]
E tO O C
2.[ 2+2 ] 环加成 (4n体系):
光照允许 加热禁阻
3. 迁移反应
一个键沿着共轭体系由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同时 伴随键的转移。
(1)σ-迁移反应的命名方法 以反应物中发生迁移的σ键作为标准,从其两端开始分别编 号,把新生成的σ键所连接的两个原子的位置i、j放在方括号 内称为[i,j] σ-迁移。例如: 1
1.前线轨道理论
(1) 前线轨道和前线电子
1952年,福井谦一首先提出了前线分子轨道和前线电子的概 念,并由此发展为“前线轨道理论”。所谓前线轨道是指已占 有电子的能级最高的分子轨道(简称为最高占有轨道,用 HOMO表示)和未占有电子的能级最低的分子轨道(简称为最 低未占有轨道,用LUMO表示)。HOMO和LUMO统称为前线 轨道,用FMO表示。处在FMO上的电子被称为前线电子。

CH3
H H
CH3
(E,Z,E)-2,4,6-octatriene
4n+2π电子体系
加热条件下, 对旋对称允许, 顺旋对称禁阻;
H H 3C CH3 H
CH3H
+
H
CH3
对旋
H CH3 CH3 H
光照条件下, 顺旋对称允许, 对旋对称禁阻。
hv
H H 3C CH3 H CH3CH3
顺旋
H H
规律:含4n+2个电子的共轭体系的电环化反应,热反应按 对旋方式进行,光反应按顺旋方式进行 (热对旋,光顺旋)。
第十九章 周环反应
periciclic reaction
本章重点讲授内容
一、 周环反应 1.电环化反应 2.环加成反应 3.σ 移位反应 二、 周环反应的理论 1.前线轨道法 2.能级相关法 3.芳香性过渡态概念
一、周环反应
1.周环反应的概念
(1)周环反应的定义
先前我们学习的反应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离 子历程的反应,另一类是自由基历程的反应。这 两类反应都有中间体生成,前者的中间体为正离 子或负离子,后者的中间体为自由基。
规律: 含4n个电子的共轭体系电环化反应,热反应按顺旋方
式进行,光反应按对旋方式进行(热顺旋,光对旋)
②4n+2个π电子体系
CH3 H CH3 H

CH3 H
H C H3
CH3 hν H H CH3
CH3 hν H CH3 H
(Z,Z,E)-2,4,6-octatriene
CH3 H H CH3
3
H H CH3
OCOCH3 D
[1,3 ]σ键烷基迁移 (同面 / 翻转)
1 2 3
CH3
1 2
C[ 1, 5] 迁移(4n+2 π 电子) : 加热下,同面迁移构型保持,异面迁移构 型翻转;光照下,同面迁移构型翻转,异面 迁移构型保持保持。
CH3 [1 ,5 ] 碳 移 位 CH3
总结:σ-迁移反应的选择规则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形成环状过渡态的协同反 应称为周环反应。所谓协同反应的含义是:在一个 反应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键相互协调地同 时破裂和形成,所以协同反应是一种基元反应。
例如Diels-Alder反应(环加成反应):
+
电环化反应:
周环反应包括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键迁移 反应、螯变反应等几种类型。本章只对前三种类型的 反应进行讨论。
表中的允许和禁阻是指对称性而言;对于H[1,j]σ迁移,用Ⅰ和 Ⅳ,对于C[1,j]σ迁移用Ⅱ和Ⅳ,对于C[i,j]σ迁移用Ⅲ和Ⅳ。
二、 周环反应的理论
前已述及, Woodward在合成VB12时发现了意外反应,但 他没有放过这些意外现象,为了解释这类反应,他和量子化学 家R. Hoffmann一起在总结了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于1965年提 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
(2)周环反应的特点
①反应过程中没有自由基或离子这一类的中间体产 生。
②反应速率极少受溶剂极性和酸、碱催化剂的影响, 也不受自由基引发剂和抑制剂的影响。
③反应条件一般为加热或光照,而且加热与光照条 件下反应的立体选择性不同,为高度空间定向反应。
如:
R R hν R R R R R= -COOCH3
其基本观点是:在协同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轨道与产物的 分子轨道特征相一致时,反应就能够顺利进行(对称性允许), 反之反应就很难发生(对称性禁阻)。换一种表述就是:反应 物总是倾向于保持其轨道对称性不变的方式发生反应,从而得 到轨道对称性相同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