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资料分析

合集下载

粘液表皮样癌

粘液表皮样癌

粘液表皮样癌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ermoid 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

Stewart 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

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

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

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

高分化者,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较多,中间细胞较少,瘤细胞可形成不规则的片状,但常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囊壁衬里常见粘液细胞。

Spiro等报告367例,其中高分化型5年、10年及1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0%及82%;低分化型则分别为49%、42%及33%。

基本概述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ermoid 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

Stewart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

WHO也曾采用粘液表皮样瘤的名称,但以后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命名分类并不恰当,认为此肿瘤全部为恶性,应称为粘液表皮样癌,并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WHO1990年修订的涎腺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已采用这种分类方法。

虽然“粘液表皮样”一词并不完全合适,但基本上反映了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

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

临床表现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

小涎腺者常见于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颊部、上唇、下唇等部位则少有发生。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5∶1。

高分化者常呈无痛苦性肿块,生长缓慢。

肿瘤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

手术后可以复发,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血道转移更为少见。

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好吗?

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好吗?

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好吗?
一、概述
癌症是一种致命的恶心肿瘤之一,如果出现了癌症,要及早的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有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可能会诱发一些肿瘤性疾病,一般的情况下,良性肿瘤是可以很好的治疗的,而且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大多数癌症都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恶性肿瘤,粘液表皮样癌早期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二、步骤/方法:
1、患了粘液表皮样癌,这样的疾病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
样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一般患上这个疾病,人体的面部神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粘液表皮样癌生长发展是比较缓慢的,所以要定期体检才可以发现.
2、很多疾病早期并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有的时候患了
粘液表皮样癌这个疾病,肿块的界限并不清楚,患者在早期并没有发现一些不适的感觉,所以平时要注意身体方面的保健,避免出现严重的疾病。

3、患了粘液表皮样癌症,这个疾病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方面的
调节,最好要饮食清淡,适当的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合理搭配膳食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三、注意事项:
以上某同事讲了一下,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好吗等方面的事情,一般疾病手术治疗之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的搭配,预后效果都是不错的.。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发生率相似。

MEC 有3种类型细胞组成:黏液细胞通常较大和类似杯状,经常衬覆于囊壁;非角化表皮样细胞,甚至可能看起来是鳞状上皮;中间细胞则更像基底样或立方细胞。

非典型性少见,表皮样/鳞状细胞倾向类似于正常黏膜上皮。

临床上,使用FISH检测MAML2重排对几种情况有帮助。

在低级别MEC病例中,鉴别诊断需考虑良性肿瘤如Wathin瘤的化生性变型,或更罕见的疾病,如淋巴腺瘤。

在这种情况下,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以确认MEC的诊断。

在MEC 嗜酸细胞亚型的这种特殊情形中,MAML2 的FISH检测非常有用,因为其中突出的嗜酸细胞形态学可以掩盖表皮样表型,并类似WT、嗜酸细胞囊腺瘤或AciCC。

虽然在许多情况下出现p63阳性反应提示MEC,但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确认MEC。

尽管许多需与良性肿瘤(WT或嗜酸细胞囊腺瘤)鉴别的嗜酸细胞MEC 是低级别和转移风险较低,但恶性嗜酸细胞MEC由于复发风险较高,对其的诊断诊断仍很重要。

在瘤谱的另一端,高级别MEC可以类似各种其他高级别癌。

在这种情况下MAML2重排的确定对MEC具有诊断性,而且可能很重要,因为在腮腺部位能排除转移的可能性。

高级别MEC中的MAML2重排少见,因此没有重排也不能排除MEC的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下列肿瘤,包括SDC、腺鳞癌、甚至鳞状细胞癌;一般而言,所有这些肿瘤都比高级别MEC预后更差。

SDC通常由雄激素受体(AR)阳性而p63阴性,与MEC形成对照,后者通常为AR阴性,并至少具有p63的局灶阳性。

腺鳞癌和鳞状细胞癌一般认为源自表面上皮,与MEC对比,后者没有表面原位癌成分。

多灶角化的存在有利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而非MEC。

MAML2基因断裂探针黏液表皮样癌有特征性的 t(11;19)易位,导致形成 MAML2-CRTC1 融合蛋白。

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子分析

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子分析

气管、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因子CHIN C-H, HUANG C-C, LIN M-C, CHAO T-Y, LIU S-F. Respirology 2008; 13: 275–280背景和目的:支气管粘液表皮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性和侵袭性。

患者预后与肿瘤组织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还不确定。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这种癌症的预后。

方法:对1991~2006年的支气管粘液腺癌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研究分析了15例患者。

组织学分级越高的患者,鳞状细胞的比例越高(P=0.019);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鳞状细胞的比例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P=0.015)。

IA期、IB期、IIB 期患者预后(10年生存率为87.5%)明显好于IIIB期、IV期患者(1年生存率为28.6%;2年生存率为0,P=0.001)。

肿瘤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组织学分级也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低级别的肿瘤患者预后(1年生存率80%;5年生存率57.1%)优于高级别的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20%)(P = 0.035)。

结论:肿瘤组织学鳞状细胞的比例可能是肿瘤恶性水平的一个标志。

TNM分期是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

引言:支气管粘液表皮癌是一个罕见的癌肿,发生于支气管粘液下层,占原发性肺癌的0.1~0.2%,1952年,被Smetana等人描述为支气管腺癌。

目前,支气管粘液表皮癌被定义为一种恶性上皮肿瘤,由粘液细胞、中间和鳞状细胞以固态、腺状、囊状排列。

方法:回顾研究了长庚医院1991年5月至2006年9月期间的病历。

共研究15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

对以下因素进行了分析:肿瘤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射线、支气管镜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确定肿瘤是中央型或外围型。

采用TNM分期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肺病理学家进行肿瘤标本的组织病理审查,组织学分级和细胞组成也进行了评估。

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E2F2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口腔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E2F2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口腔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E2F2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口腔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黏液表皮样癌(MEG)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原发性涎腺肿瘤,约占涎腺恶性肿瘤的35%.其中,高度恶性的MEG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仅有30%[1].对于不能完全切除及远处转移的MEG患者,放、化疗是术后辅助治疗方法。

E2F2可以影响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分化。

Ki67位于细胞核内,同样在细胞的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涎腺MEG中对E2F2及Ki67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MEG中E2F2和Ki67的表达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标本来源: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腮腺MEG 手术新鲜标本(A组)20例、正常腮腺组织(B组)20例。

标本转至液氮罐,置于-8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用,其余标本送病理科石蜡包埋,行常规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均由2名病理医生确诊。

两组组织随机一对一配对。

(2)主要试剂:兔抗人E2F2一抗购自美国CST公司;兔抗人Ki67一抗购自英国Abcam公司;羊抗人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单克隆抗体购自中国中杉金桥公司;TRIzol购自美国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试剂盒购自日本TaKaRa公司;RT-PCR试剂盒购自瑞士Roche 公司。

2.方法。

(1)RT-PCR检测E2F2及Ki67的mRNA表达:TRIzol法提取两组冰冻组织标本中的总RNA,使用逆转录试剂盒逆转录RNA为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采用相对定量法,以-actin作为内参,相关目的基因及内参基因序列如表1所示。

按10l反应体系,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2min,95℃变性15s,60℃退火30s,72℃延伸30s,40个循环。

每个样本设3个副孔,每个样本检测重复3次。

采用2-Ct法计算E2F2和Ki6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67例临床分析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67例临床分析

是超短波 电场使血 管 短暂 收缩后 显著 扩张 , 尤其 是深 部的 毛 细血 管 , 可保 持 数 小时 至数 日之 久 , 使组 织器 官血 液循 环改 变 。由于 电场作 用于组织 , 代谢发 生改 变 , 织 内 p 使 组 H值 移 向碱性 , 作用 于炎 性组 织 , 酸 中毒消 除。 由于 c 增 加 和 使 a K 减少 , 促进渗 出液吸收 , 还有 明显 的脱水作 用 , 利于减少 有
炎性病灶 分泌和炎性 消散 , 同时还 可使单 核 一巨噬 细胞功 能
[ ] 黄兰卿 , 1 陈少容 .支气管肺泡 冲洗加 体外微 波照射治 疗 严 重肺 部感 染 疗 效 观 察 [ .中 国 实用 内科 杂 志 ,04, 1 ¨ 2 0 1
(4 :8 . 2 )6 8
[] 赵 2
俊, 李树人 , 宋文 阁 .疼痛 诊断治 疗法 [ .郑 州 : M]
液 表皮样癌患者根据 UC 9 7年头颈肿瘤 分期标准 ,I 2 I C 18 期 0例 ( 。 。 ),Ⅱ期 2 T N M。 7例 (T N M。 。 ),Ⅲ期 1 3例(T N M。T 。 、 N M ),Ⅳ期 7例 ( , 。 、 。, ), to T N M。T N M。 分别于术后 随访 5年及 l O年存活率。结果 : 5年存活 率 I 、Ⅱ期无 差异 , Ⅲ期 、 期 与 Ⅳ
深, 严重 的明显影 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而 出现 反复性气胸 时 , 每发作一次则对其肺 功能 的损 害加重一次。 吸烟老 年人 随 着年 龄的增 长 ,肺泡 弹性下 降 , 肺泡数 量 减少 , 导致肺 泡 问数量 减少 而 发生纤 维化 , 呼吸肺 功能受损 。 当多次发生气胸时 , 由于肺 泡 的弹性进 一 步下 降及肺 泡的数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及预后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及预后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及预后*导读: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在涎腺恶性肿瘤中比较多见,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0%,涎腺恶性肿瘤的30%。

……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涎腺导管上皮,在涎腺恶性肿瘤中比较多见,约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0%,涎腺恶性肿瘤的30%。

病理上可分为高度恶性及低度恶性二类。

组织学上以含有粘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为特征。

有时还可见到透明细胞及嗜酸细胞。

高分化者粘液细胞及表皮样细胞较多,中间细胞少;低分化者主要为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而粘液细胞少。

许多文献报道,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与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密切相关。

低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侵袭性强,转移率高,并可发生远处转移[1]。

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目前仍主要以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尤其是低分化型粘液表皮样癌,患者5年生存率很低[2]。

因此,许多学者在探索新的疗法,以期提高对粘液表皮样癌的疗效。

1 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1.1 粘液表皮样癌的放射治疗刘斌等对人粘液表皮样癌 MEC-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发现,MEC -1 细胞与其它两种细胞 (人舌癌 Tca8113细胞和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 )比较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3]。

刘斌等在研究HMBA联合辐射对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的抑制作用时发现,1或2mmol/L的HMBA能增强MEC-1细胞系乏氧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增敏比分别为 1.28和 1.14,表明小剂量 HMBA与辐射联合应用对MEC-1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4]。

Winslow等研究表明,儿童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方案以局部广泛切除加放疗为佳[5]。

1.2 粘液表皮样癌的化学治疗粘液表皮样癌的化学治疗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吴军正等在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研究中发现,粘液表皮样癌普遍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脲嘧啶、长春新碱、维甲酸及干扰素敏感性较强,而对阿糖胞苷、补骨脂素及尼莫通的敏感性低[6]。

贺福长等发现平阳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 细胞系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与 0.25T恒定强磁场联合应用后,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两者有相加作用。

粘液表皮样癌疾病研究报告

粘液表皮样癌疾病研究报告

粘液表皮样癌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粘液表皮样肿瘤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肿瘤科,内分泌科病症体征:涎瘘,抽搐,磨牙,生长缓慢疾病介绍: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也称粘液表皮样肿瘤(MUCOEPID ERMOID TUMOR),在涎腺肿瘤中占5%~10%,STEWART等根据其临床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将其称为粘液表皮样肿瘤,并又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WHO也曾采用粘液表皮样瘤的名称,但以后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命名分类并不恰当,认为此肿瘤全部为恶性,应称为粘液表皮样癌,并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生物学行为,将其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WHO1990年修订的涎腺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已采用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粘液表皮样一词并不完全合适,但基本上反映了肿瘤的主要成分为粘液样细胞和表皮样细胞,粘液表皮样癌来源于腺管的上皮细胞症状体征:临床表现粘液表皮样癌发生在腮腺者最多,约占70%以上。

小涎腺者常见于腭部,其他部位,如磨牙后区、颊部、上唇、下唇等部位则少有发生。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1.5∶1。

高分化者常呈无痛苦性肿块,生长缓慢。

肿瘤大小不等,边界可清或不清,质地中等偏硬,表面可呈结节状。

腮腺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

手术后可以复发,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血到转移更为少见。

与高分化者相反,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生长较快,可有疼痛,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

腮腺肿瘤常累及面神经,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且可出现血到转移。

术后易于复发。

因此,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术低度恶性肿瘤,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属高度恶性肿瘤。

前者较常见,后者少见。

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与临床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

高分化型,占多数,一般为无痛性肿块,生长较慢,病程较长。

肿瘤体积大小不一,边界清楚,质偏硬,活动,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

可为囊性,亦可为实性。

发生于腭部或磨牙后区者,可见肿块在粘膜下呈淡蓝色或暗紫色,粘膜光滑,质地软,穿刺可抽出少量血性紫黑色液体。

会厌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会厌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更 是 罕 见 , 生 于 喉 部 的 来 自于 小 涎 腺 l 。 发 L 2 ]
部 C T提示 双侧 颈 部 数个 肿 大 淋 巴结 , 刺 考虑 肿 穿
瘤 淋 巴结 转 移 。肺 部 C 提 示 右 肺 下 叶 后 基 底 段 小 T
从本 例患者 病 理上 看 , 形 态学 特 点 和生 物 学 其
行 为与在 涎腺发 生者无 明显差 异 , 是 由黏液细胞 、 也 鳞 状 细 胞 和 中 问 细 胞 3种 类 型 的 瘤 细 胞 混 杂 形 成 。
结 节影 , 虑肺 转移 瘤 可 能 。患 者 由于经 济 原 因放 考
弃 继续 治疗 , 至今带 瘤生存 。
术后 病理 检查 : 巨检 : 部分会 厌 软骨 的灰红灰 带 白不整形组 织 1个 , 小 3c . m×2c 切 大 mX 2 5c m,
( 西省人 民 医院耳 鼻咽喉 头颈 外科 , 昌 3 0 0 ) 江 南 3 0 6
摘 要 :目的 探讨会厌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1 会厌黏液 表皮样癌患 者行舌骨下径 路会厌及部 例
分 喉 切 除 术 。结 果 术 后恢 复 良好 。术 后 1 月 后 发 现 颈 部 及 肺 部 肿 瘤 转 移 。结 论 会 厌 黏 液 表 皮 样 癌 主要 通 个 过 病 理 活 检 来 确 诊 , 术 是 最 佳 的治 疗 方 法 。 手
图 1 会 厌 黏液 表 皮 样 癌 病理 组 织 改 变 ( HE)
有 哽阻感 , 在外 院做 喉镜示会 厌新 生物 , 病理 检查 行 提 示疑为 黏液表 皮样 癌 , 建议 再次 活检 。于 2 0 0 9年 2月 2 8日到 江西省 人 民医 院行喉 镜 检查 示 : 右侧 会 厌后 面 明显 隆起 , 面 尚光 滑 , 门 区 未 见 明 显 异 表 声 常 。病理 活检示 黏液 表皮 样癌 。于 2 0 0 9年 3月 1 1 日在局部麻 醉下 行气 管切 开 术 , 身麻 醉 下 行舌 骨 全 下 径路会厌 及部 分 喉 切 除术 。术 后 恢 复 良好 , 后 术 9d拔 管进食 , 好转 出 院。术后 1 月来本 院复 查喉 个

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析

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析

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析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超声表现与病理特点具有一定关联性。

本文通过31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分析,探讨该肿瘤的特征,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超声表现:
①形态学特点: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较分叶状,可见囊性间质,包膜完整的良天性肿瘤样结构。

肿瘤包膜一般较完整,囊性间质内可见类似乳头状突出的结构。

②质地特点:该肿瘤质地较软,与淋巴结、肝脏等周围组织有良好区分。

③血流特点:血流显示多呈环形或分布均匀,血流分布极少有分支,血流变化较小。

病理分析: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病理学特征为癌组织侵袭周围组织,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染色质呈现不规则、疏松型。

病理组织学上,黏液表皮样癌属于浸润型肿瘤,与腺癌不同,其肿瘤细胞生长不是腺管状,而是散在的单个肿瘤细胞。

常常存在多个中央坏死区和液化区,同时伴有坏死、出血和异型细胞的存在。

总结: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其整体结构,质地,血流等特征。

同时,在病理学上,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组织结构与腺癌存在明显差异。

针对该肿瘤的病理特征、超声表现等,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诊断、进行治疗方案制定,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21427567_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CEACAM5与PCNA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21427567_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CEACAM5与PCNA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㊃论 著㊃[收稿日期]2019-09-24;[修回日期]2019-10-14[基金项目]张家口市市级科学技术财政资助项目(1811032D -7);张家口市市级科技计划自筹经费项目(1921054D );河北北方学院校级科研项目(Y B 2018022)[作者简介]马赛(1984-),男,河北望都人,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口腔科疾病诊治研究㊂*通信作者㊂E -m a i l :k q126@126.c o m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C E A C A M5与P C N A 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马 赛1,安 峰1*,刘振丽1,张 璇1,刘 博2,张 慧1(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河北张家口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5(c a r c i n o e m b r y o n i c a n t i ge nr e l a t e dc e l l a d h e s i o nm o l e c u l e 5,C E A C AM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 r o l if e r a t i ng c e l l n u c l e a r a n t i g e n ,P C N A )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 u c o e p i d e r m o i d c a r c i n o m a ,M E C )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表达与肿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 t r e p t a v i d i n -p e r o s i d a s e ,S P )法检测55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 5㊁P C N A 的表达情况,3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s a l i v a r yp l e o m o r ph i c a d e n o m a ,S P A )及30例癌旁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分析C E A C AM5㊁P C N A 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㊂结果M E C 组C E A C AM 5㊁P C N A 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S P A 组和对照组(P <0.01)㊂病理分级Ⅲ级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 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Ⅰ+Ⅱ级,T NM 分期Ⅲ+Ⅳ期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 5㊁P C N A 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T NM 分期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 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0.01);不同性别㊁年龄㊁部位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 5㊁P C N A 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5和P C N A 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㊂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 5与P C N A 表达阴性者的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表达阳性者(P <0.05)㊂结论C E A C AM5和P C N A 在涎腺M E C 组织中异常高表达,能够协同调控肿瘤的增殖,影响肿瘤的生物学活性,最终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㊂[关键词] 涎腺肿瘤;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5;增殖细胞核抗原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20.04.016 [中图分类号] R 739.8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0)04-0440-05E x p r e s s i o na n d i n f l u e n c e o fC E A C A M5a n dP C N Ai nm u c i n o u s e p i d e r m o i d c a r c i n o m a o f t h e p a r o t i d g l a n d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c l i n i c a l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n c l i n i c a l p r o g n o s i s MAS a i 1,A NF e n g 1*,L I UZ h e n -l i 1,Z H A N G X u a n 1,L I U B o 2,Z H A N G H u i 1(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t o m a t o l o g y ,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N o r t hC o l l e g e ,Z h a n g j i a k o u 07500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t h e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He b e i N o r t hC o l l e g e ,Z h a n g ji a k o u 075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s t u d y t h ee x p r e s s i o no fc a r c i n o e m b r y o n i ca n t i g e nr e l a t e dc e l l a d h e s i o n m o l e c u l e 5(E A C AM 5)a n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n g c e l l n u c l e a r a n t i ge n (P C A N )i n m u c o e p i d e r m o i d c a r c i n o m a (M E C )of s a l i v a r yg l a n d s ,a n d t o i n v e s t i ga t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r o g n o s i so f p a t i e n t s .M e t h o d s T h e 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s t r e pt a v i d i n -p e r o s i d a s e (S P )w a su s e dt oe x a m i n et h ee x pr e s s i o no fC E A C AM 5a n dP C N Ai n55M E Co f s a l i v a r yg l a n d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30s a l i v a r y p l e o m o r ph i c a d e n o m a (S P A )a n d30t u m o ra d j a c e n tn o r m a l t i s s u e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fC E A C AM 5,㊃044㊃第41卷第4期2020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1 N o .4A pr . 2020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P C N Aa n d c l i n c a l p r o g n o s i sw a s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 C o m p a r e dw i t hS P Aa n d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p o s i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C E A C AM5a n dP C N A w e r e h i g h e r i nM E C t i s s u e s(P<0.01).I nM E Co f s a l i v a r yg l a n d s g r o u p,t h e p o s i t i v e l e v e l o fC E A C AM5a n dP C N Ai n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g r a d eⅢ.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s o fC E A C AM5a n dP C N Ai n M E Co f s a l i v a r yg l a n d i n T NM s t a g eⅢ+Ⅳ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t h a nt h o s ei n T NM s t a g eⅠ+Ⅱ.T h e p o s i t i v er a t e so fC E A C AM5a n d P C N Ai n M E C w i t h l y m p hn o d em e t a s t a s i sw e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t h o s ew i t h o u t l y m p h n o d em e t a s t a s i s(P<0.01).T h e r ew e r e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a m o n g t h e p o s i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 C E A C AM5a n dP C N A i n g e n d e r,a g e a n d t u m o r s i t e s(P>0.05).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E A C AM5 w a s p o s i t i v e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l e v e l o f P C N Ai n M E Ct i s s u e s(P<0.05).T h eo v e r a l l s u r v i v a l o f t h e n e g a t i v e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E A C AM5a n d P C N A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n g e r t h a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C E A C AM5a n dP C N A(P<0.05).C o n c l u s i o n C E A C AM5a n dP C N Aa r eh i g h l y e x p r e s s e d i n M E Co f s a l i v a r yg l a n d,w h i c hc a nc o r e g u l a t e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o f t u m o r,a f f e c t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a c t i v i t y o f t u m o r,a n du l t i m a t e l y a f f e c t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t u m o r p a t i e n t s.[K e y w o r d s] s a l i v a r y g l a n d n e o p l a s m s;c a r c i n o e m b r y o n i ca n t i g e n r e l a t e d c e l la d h e s i o n m o l e c u l e5;p r o l i f e r a t i n g c e l l n u c l e a r a n t i g e n涎腺黏液表皮样癌(m u c o e p i d e r m o i d c a r c i n o m a,M E C)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在我国北方地区发病率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㊂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5 (c a r c i n o e m b r y o n i c a n t i g e n r e l a t e d c e l l a d h e s i o n m o l e c u l e5,C E A C AM5)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和细胞膜上的跨膜糖蛋白㊂C E A C AM1㊁C E A C AM6等癌胚抗原家族成员均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㊁发展,其表达水平直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2]㊂增殖细胞核抗原(p r o l i f e r a t i n g c e l ln u c l e a r a n t i g e n,P C N A)能够反映脱氧核糖核酸生成的情况,评价细胞增殖速度,故普遍认为P C N A可以用来评价细胞的增殖活性[3]㊂故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s t r e p t a v i d i n-p e r o s i d a s e,S P)法检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涎腺M E C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涎腺M E C的认识㊂报告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5月 2015年9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涎腺M E C患者石蜡标本55例为M E C组,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15~80岁,中位年龄56岁㊂所有病例均有病理确诊并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㊂治疗方式均为扩大切除原发灶手术,有颈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疗㊁化疗及免疫治疗等㊂病理标本均由2名资深病理科医师分别按照WHO2005年涎腺肿瘤组织分类法进行诊断确认㊂另选取与手术同期切取的涎腺多形性腺瘤(s a l i v a r y p l e o m o r p h i ca d e n o m a,S P A)组织30例作为S P A 组,癌旁正常涎腺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㊂S P A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2~67岁,中位年龄55岁㊂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20~73岁,中位年龄56岁㊂3组性别㊁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㊂1.2标本处理及检测方法所有石蜡标本均严格按照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处理㊂鼠抗人C E A C AM5单克隆抗体购于P T G公司,鼠抗人P C N A单克隆抗体购自R&D公司,S P试剂盒及D A B显色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㊂1.3结果判定细胞质内或细胞膜上出现棕黄色颗粒为C E A C AM5表达阳性,细胞核内出现黄色或棕色颗粒为P C N A表达阳性㊂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以往经验,本研究以细胞染色程度及染色细胞百分率来对标本做出评定[4-5]㊂染色程度:基本无着色为0分,着色淡为1分,着色适中为2分,着色深为3分;染色细胞百分率:无为0分,<25%为1分,25%~50%为2分,>50%为3分㊂染色程度得分与染色细胞百分率得分相乘:0~1分为阴性(-),2~3分为弱阳性(+),4~6分为阳性(++), 6分以上为强阳性(+++),将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定义为阴性组,阳性和强阳性表达定义为阳性组㊂1.4随访及预后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均以术后第2天开始统计,患者出院时均被告知定期来医院复查,以便记录随访结果,对于未能按时复诊的患者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情况㊂失访患者的最㊃14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1卷第4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后观察时间按最后一次来院复查时间为准㊂本研究最后观察日期为2019年6月㊂1.5统计学方法应用S P S 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㊂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S p e a r m e n检验,采用K a p l a n-M e i e r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 o g-r a n k检验差异性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3组C E A C AM5与P C N A表达情况比较在M E C组㊁S P A组及对照组中,C E A C AM5与P C N A分别呈棕黄色颗粒状表达于细胞胞质和细胞核中(图1~6)㊂M E C组C E A C AM5㊁P C N 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S P 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㊂见表1㊂表13组C E A C A M5与P C N A表达阳性率比较T a b l e1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 p o s i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C E A C A M5a n dP C N Aa m o n g t h r e e g r o u p s(例数,%)组别例数C E A C AM5表达阳性P C N A表达阳性M E C组5533(60.0)31(56.4)S P A组309(30.0)*10(33.3)*对照组307(23.3)*5(16.7)*χ2值13.31113.497P值0.0010.001*P值<0.05与M E C组比较(χ2检验)图1C E A C A M5在M E C组织中的表达(S Pˑ200)F i g u r e1E x p r e s s i o no fC E A C A M5i nm u c o e p i d e r m o i d c a r c i n o m a(S Pˑ200)图2C E A C A M5在S P A组织中的表达(S Pˑ200)F i g u r e2E x p r e s s i o no fC E A C A M5i n s a l i v a r yp l e o m o r p h i c a d e n o m a(S Pˑ200)图3C E A C A M5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S Pˑ200)F i g u r e3E x p r e s s i o no fC E A C A M5i nn o r m a l s a l i v a r y g l a n d(S Pˑ200)图4P C N A在M E C组织中的表达(S Pˑ200)F i g u r e4E x p r e s s i o no fP C N Ai nm u c o e p i d e r m o i d c a r c i n o m a(S Pˑ200)图5P C N A在S P A组织中的表达(S Pˑ200)F i g u r e5E x p r e s s i o no fP C N Ai n s a l i v a r yp l e o m o r p h i c a d e n o m a(S Pˑ200)图6P C N A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S Pˑ200)F i g u r e6E x p r e s s i o no fP C N Ai nn o r m a l s a l i v a r y g l a n d(S Pˑ200)2.2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涎腺M E C组织中C E A C AM5与P C N A的表达情况比较病理分级Ⅲ级涎腺M E C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Ⅰ+Ⅱ级,T NM分期Ⅲ+Ⅳ期涎腺M E C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T NM分期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涎腺M E C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㊁年龄㊁部位涎腺M E C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㊃24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1卷第4期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表2 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涎腺M E C 中C E A C A M5㊁P C N A 的表达情况比较T a b l e 2 C o m p a r i s o no fC E A C A M5a n dP C N Ae x p r e s s i o na n d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t i c s i n M E Co f s a l i v a r y gl a n d s (例数,%)参数例数C E A C AM5阳性χ2值P 值P C N A 阳性χ2值P 值性别 男性 女性272816(59.3)17(60.7)0.0120.91216(59.3)15(53.6)0.1810.671年龄 ȡ50岁 <50岁282719(67.9)14(51.9)1.4670.22619(67.9)12(44.4)3.0630.080部位 大涎腺 小涎腺312420(64.5)13(54.2)0.6040.43719(61.3)12(50.0)0.7010.402病理分级 Ⅰ+Ⅱ级Ⅲ级292611(37.9)22(84.6)12.449<0.00111(37.9)20(76.9)8.4740.004T NM 分期 Ⅰ+Ⅱ期 Ⅲ+Ⅳ期342114(41.2)19(90.5)13.147<0.00114(41.2)17(81.0)8.3510.004淋巴结转移 无 有421321(50.0)12(92.3)7.4040.00720(47.6)11(84.6)5.5250.0192.3 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5和P C N A 表达的相关性 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 5和P C N A 的表达呈正相关(P <0.05)㊂见表3㊂表3 在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 M5和P C N A表达的相关性T a b l e 3 C o r r e l a t i o no f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o fC E A C A M5a n d P C N Ai nm u c o e p i d e r m o i d c a r c i n o m a o f s a l i v a r y gl a n d s (n =55,例数)C E A C AM5P C N A+-r s 值P 值+-3013210.853<0.0012.4 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 的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55例涎腺M E C 患者随访时间为42~1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9个月,失访9例,其中因M E C 因素死亡14例,死于其他原因3例㊂所有随访患者的病理标本中C E A C AM5㊁P C N A 表达阳性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8.921ʃ3.090)个月㊁(78.762ʃ3.23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1.000ʃ5.552)个月㊁(77.000ʃ6.422)个月,C E A C AM5㊁P C N A 表达阴性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4.773ʃ1.813)个月㊁(94.391ʃ1.80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5.000ʃ1.868)个月㊁(95.000ʃ2.377)个月,C E A C AM 5与P C N A 表达阴性者的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表达阳性者(P <0.05)㊂见图7,8㊂图7 C E A C A M5表达阳性/阴性组生存曲线F i g u r e 7 T h e s u r v i v a l c u r v e o f t h e p o s i t i v e /n e g a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s o fC E A C A M5图8 P C N A 表达阳性/阴性组生存曲线F i g u r e 8 T h e s u r v i v a l c u r v e o f t h e p o s i t i v e /n e g a t i v e e x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s o fP C N A 3 讨 论C E A C AM5基因又称为CD 66e,其表达产物为C E A C AM5蛋白㊂C E A C AM5蛋白是一种黏附在㊃344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41卷 第4期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细胞膜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分子㊂在正常组织内,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可使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关系发生变化,而在恶性肿瘤组织内这种变化通过其抗失巢凋亡的功能影响着恶性肿瘤的分化和侵袭[6]㊂在胃肠㊁胰腺等部位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发现,C E A C AM5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恶性化进程,肿瘤组织中C E A C AM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密切相关[7-9];另外,C E A C AM5在肿瘤细胞内表达于细胞膜时对良㊁恶性肿瘤的鉴别意义更大,而当C E A C AM5表达于细胞质内时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较强的指向作用㊂为了了解C E A C AM5在涎腺M E C的诊断与预后评估方面是否也能发挥作用,本研究检测了C E A C AM5在涎腺M E 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证实涎腺M E C 组织中C E A C AM5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 P A组和对照组,其表达水平高标志着肿瘤的恶性程度高㊁浸润性强㊁转移的潜能强㊂通过分析C E A C AM5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证实了C E A C AM5蛋白低表达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患者㊂说明在涎腺M E C组织中C E A C AM5基因同样发挥着促癌基因的作用㊂恶性肿瘤的增殖活性能够反映其恶性程度,故细胞的增殖活性评估是临床对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级的重要依据㊂P C N A是一种只存在于增殖期细胞内的多肽,P C N A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细胞增殖能力和所处的细胞周期㊂因此,临床病理学中把检测P C N A的表达水平作为评价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和增殖潜能的重要手段[10-13]㊂本研究检测了P C N A 在涎腺M E 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证实涎腺M E C组织中P C N 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 P A组和对照组,其表达水平与M E C的恶性程度㊁浸润性㊁转移潜能呈正比㊂已有研究显示,P C N A在卵巢癌癌㊁肺癌㊁骨肉瘤等肿瘤组织内的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的临床预后越差,生存时间越短[14-15]㊂本研究分析了P C N A表达与涎腺M E C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以往结果一致㊂通过分析C E A C AM5与P C N A表达的相关性发现,在涎腺M E C中C E A C AM5与P C N A的表达呈正相关,对肿瘤的增殖起到协同作用,说明调节细胞增殖是C E A C A M5影响涎腺M E C生物学行为的方式之一㊂综上所述,涎腺M E C组织中C E A C AM5㊁P C N A高表达预示肿瘤恶性程度高㊁侵袭性强㊁淋巴结转移率高㊁预后差㊂进一步研究C E A C AM5与P C N A在涎腺M E C组织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及方式,有望为涎腺M E C的治疗㊁预防其转移及改善预后提供可靠的基因靶位,为肿瘤的精准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㊂[参考文献][1]周童,贾颜鸿,毕也,等.338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8,53(7):480-483.[2] R o d i a M T,S o l m iR,P a s i n iF,e ta l.L G A L S4,C E A C AM6,T S P A N8,a n dC O L1A2:b l o o dm a r k e r s f o r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v a l i d a t i o n i n a c o h o r t o f s u b j e c t s w i t h p o s i t i v e f e c a li mm u n o c h e m i c a l t e s t r e s u l t[J].C l i n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2018,17(2):e217-e228.[3] R e f a i e MMM,R i f a a i R A,Z e n h o m NM.R o l e o f P P A R-αa g o n i s t f e n o f ib r a t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n d uc ed be n i g np r o s t a t i ch y p e r p l a s i a w i t h d y s p l a s t i c c h a n g e si n r a t s[J].F u n d a m C l i nP h a r m a c o l,2018,32(6):617-626.[4]李美艳.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2):168-172. [5]茹国庆,徐文娟,王惠菊,等.胃癌组织中癌胚抗原相关黏附分子5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3):272-273.[6] Z h e n g J,H e r n a n d e z J M,D o u s s o t A,e t a l.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m a t r i x p r o t e i n s a n d c a r c i n o e m b r y o n i c a n t i g e n-r e l a t e d c e l la d h e s i o n m o l e c u l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p a n c r e a t i c d u c t f l u i de x o s o m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a n c r e a t i c c a n c e r[J].H P B(O x f o r d),2018,20(7):597-604.[7]冯世兵,王宇,宋素贞,等.癌胚抗原相关性细胞黏附分子5在胃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4):3456-3458.[8] P o w e l lE,S h a oJ,P i c o n HM,e ta l.A f u n c t i o n a l g e n o m i cs c r e e n i nv i v oi d e n t i f i e sC E A C AM5a sac l i n i c a l l y r e l e v a n td r i ve ro fb r e a s tc a n c e r m e t a s t a s i s[J].N P JB r e a s tC a n c e r,2018,4:9.[9]韩冬,刘成华,高亚萍,等.膀胱癌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初步验证[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4):323-327,341. [10]蔡民,许浏,沈兰,等.胰腺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 N AL I N C01410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18):1406-1411.[11]S c h r o e d e rA C,X i a oH,Z h uZ,e t a l.A p o t e n t i a l r o l e f o r g r e e nt e aa sar a d i a t i o ns e n s i t i z e rf o r p r o s t a t ec a n c e r[J].P a t h o lO n c o lR e s,2019,25(1):263-268.[12] L u Y C,W a n g P,W a n g J,e ta l.P C N A a n d J N K1-S t a t3p a t h w a y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p r o m o t e s a n d i n h i b i t s d i a b e t e s-a s s o c i a t e d c e n t r o s o m e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b y t a r g e t i n g a t t h eR O C K1/14-3-3σc o m p l e xi n h u m a n c o l o n c a n c e r H C T116c e l l s[J].JC e l l P h y s i o l,2019,234(7):11511-11523.[13]席婕,戴皓,刘晖,等.m i R-10b调控P L K1蛋白对鼻咽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2):29-33.[14]刘春喜,姚丽,马莉.上皮性卵巢癌P E T/C T标准摄取值与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及预后的关系[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2):175-179.[15] W a n g L,K o n g W,L i u B,e ta l.P r o l i f e r a t i n g c e l ln u c l e a ra n t i g e n p r o m o t e s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a n dt u m o r i g e n e s i sb y u p-r e g u l a t i n g S T A T3i nn o n-s m a l l c e l l l u n g c a n c e r[J].B i o m e dp h a r m a c o t h e r,2018,104:595-602.(本文编辑:赵丽洁)㊃444㊃马赛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C E A C AM5与P C N A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对44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生存率、局部及区域控制率等项目。

结果:44例患者,总生存率为90.9%(40/44),除去4例死亡患者,局部复发3例,局部控制率为92.5%(37/40);区域复发2例,区域控制率为95.0%(38/40);对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病理类型和放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病理类型和放疗是影响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主要因素,对低分化癌患者实施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该类疾病的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腮腺;粘液;表皮;预后;影响因素本研究收集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4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44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男女比例为1:1.32;年龄范围为8~74周岁,平均年龄为(49.6±3.5)周岁,中位年龄为45周岁;根据TNM分期标准: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5例,Ⅳ期20例;纳入标准:术后1个月内进行再次手术或转为放疗。

1.2方法44例患者均先行手术,其中,24例患者单纯手术,20例患者行术后放疗。

手术方式为:行腮腺全切除术31例,对于同时受到面神经侵袭者切除面神经(共5例,与预后影响因素不存在直接联系);行腮腺部分切除术13例,其中,行腮腺浅叶切除术8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术5例。

放疗指证为:术后病理分化程度欠佳,淋巴结出现转移、晚期病变以及切缘阳性者。

所有患者中,行颈淋巴结清扫术21例,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0例,行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7例,行肩胛舌骨上清扫术2例,行颌下清扫术1例[1-2]。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作者:武欣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春智【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病理因素。

方式:对9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通过软件分析,挑选出影响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结果:与术后生存率相关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患者年龄、镜下是不是发现坏死。

结论: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因素,镜下坏死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病理因素。

【关键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生存【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in salivary gland in order to inv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The paraffin slides and clinical documents of 98 cases with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s in Sslivary glangs were reviewed,and the correlative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influencing the survival we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were expected to be belpful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determine the main effective factor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 The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correlated with decreasing in survial rates were: advanced clinical stage,older page(≥60),necrotic presentation and metastatic presentation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important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including clinical stage,patient age and necrosis influenc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MEC in Salivary glands.【KEY WORDS】Salivary glands;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Survival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涎腺癌中最多见的恶性肿瘤。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安常明;唐平章;李正江;徐震纲;张宗敏;张再兴【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卷),期】2011(18)3【摘要】目的分析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8年6月我院治疗的8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

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3~168个月),81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85.5%,疾病特异生存率90.8%,淋巴结转移率16.0%(13/81),隐匿性转移率为9.6%(7/73)。

5年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0.9%和93.9%。

单因素分析中T分级、N分级、病理类型、手术方式、颈淋巴结清扫术、远处转移及再次治疗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分析中病理分化程度(OR=15.080,95%CI=3.934~57.801,P<0.001)是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低分化癌的颈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

结论病理分化程度是腮腺黏液表皮样癌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低分化癌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以降低颈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腮腺;预后;淋巴转移;黏液表皮样癌;病理分化【作者】安常明;唐平章;李正江;徐震纲;张宗敏;张再兴【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7【相关文献】1.腮腺黏液表皮样癌单纯手术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J], 韦存志;蔡德丰;屈进文;肖世强;王建洪2.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放化疗对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J], 李涛;李海涛;李凤梅;郑建金;董刚;刘海蓉3.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罗佳;杨艳;杨森4.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J], 邱建平;杭东跃;许在叶5.影响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学因素 [J], 李春智;孙沫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武欣;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春智【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年(卷),期】2007(024)005【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病理因素.方法:对98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通过SPSS10.0软件分析,筛选出影响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结果:与术后生存率相关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患者年龄、镜下是否发现坏死.结论: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因素,镜下坏死是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病理因素.【总页数】3页(P20-22)【作者】武欣;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春智【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河北北方学院病理教研室,河北,张家口,07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口腔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7【相关文献】1.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J], 韩方征2.影响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孙沫逸;李春智;陆斌;程晓兵;罗小龙;孙文斌3.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李春智;孙沫逸;程晓兵;罗小龙;孙文斌4.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王淑强;李峥;武欣;李春智;成日青;赵志江5.10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J], 韩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2例临床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2例临床分析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2例临床分析
张卓;贾妮;米磊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4
【摘要】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近10年来32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11例保留面神经腮腺全切术,4例因面神经受累切除面神经,2例术中行面神经重新吻合术,7例行颌下三角清扫术,6例腭部行部分骨切除术;有14例行颈淋巴清扫,18例进行术后放疗.结论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前应该仔细询问检查,避免与多形性腺瘤混淆,尽量采用术中快速冰冻来明确诊断、术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联合放射治疗.
【总页数】2页(P542-543)
【作者】张卓;贾妮;米磊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锦州,12100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锦州,121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涎腺粘液表皮样癌78例临床分析 [J], 王益华
2.小涎腺粘液表皮样癌35例临床分析 [J], 袁锡兰;赵洪波;张卫东;牛峰
3.涎腺粘液表皮样癌60例临床分析 [J], 张关妹
4.43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分析 [J], 张森林;孟昭业;寿柏泉;杨震
5.涎腺粘液表皮样癌56例临床分析 [J], 王益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影响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影响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孙沫逸;李春智;陆斌;程晓兵;罗小龙;孙文斌【期刊名称】《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年(卷),期】2003(21)3【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经首次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对各项指标采用乘积限法(Kaplan-Meier)估计各时点的生存率,同时进行序检验(Log rank test)各组间差异,最后进入Cox比例风险模型(Cox Regression)做多因素分析.全部资料通过SPSS软件完成.结果70例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66%、88.85%、86.63%.肿瘤直径小于等于4 cm、术前区域淋巴结无转移、临床处于早期(Ⅰ、Ⅱ期)、高分化、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肿瘤直径大于4 cm、术前区域淋巴结有转移、临床晚期(Ⅲ、Ⅳ期)、低分化、术后出现复发及转移的患者.结论 TNM分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复发和转移是影响唾液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总页数】3页(P191-193)【作者】孙沫逸;李春智;陆斌;程晓兵;罗小龙;孙文斌【作者单位】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710032,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311例同一个体食管/贲门(胃)双源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影响因素分析[J], 彭秀青;黄佳;张鹏飞;刘静;袁果;李贝;王立东;冯笑山2.影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李春智;孙沫逸;程晓兵;罗小龙;孙文斌3.结肠癌根治术后FOLFOX或XELOX化疗的Ⅱ、Ⅲ期老年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帆;罗庆锋4.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武欣;王淑强;白美玲;李秀娟;李春智5.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J], 王淑强;李峥;武欣;李春智;成日青;赵志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邱建平;杭东跃;许在叶
【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35)6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67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和5-10年的随访资料,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67例黏液表皮样癌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55%和75.86%;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是主要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论: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是主要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
【总页数】2页(P629-630)
【作者】邱建平;杭东跃;许在叶
【作者单位】扬州苏北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扬州,225000;扬州苏北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扬州,225000;扬州苏北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扬
州,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7
【相关文献】
1.116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J], 卢增红;杨安奎;陈志兴;宋明;魏茂文
2.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J], 刘铁桥;王绪轶;徐利敏
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载脂蛋白E和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表达及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杨杨; 胡芳芳; 李莉
4.影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J], 张明珠; 刘亚; 金彬彬; 戴春
5.腮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安常明;唐平章;李正江;徐震纲;张宗敏;张再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axillofacia l S u rgery, The 251 th Hospita l of PLA, Zhang jiakou Hebei 075000, Ch ina
Correspond ing au thor: SUN M o2yi, D epa rtm en t of O ra l and M ax illofacia l S u rgery, College of S tom a tology, The Fou rth M ilita ry M ed ica l U n iversity, X i′an 710032, Ch ina, Em a il: m oy isun @ fmm u1edu1cn, Tel: 029 2

析的文献并不少见 ,但由于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不 同及对随访 、失访数据处理标准不同等原因 ,使研究 结果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比较 。我们按照目前国际 推荐的恶性肿瘤生存资料的分析方法 ,对第四军医 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唾液腺 M EC患者的术后生 存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因规范了研究方法 ,故研究 结果可用于国内外同类研究间的相互比较 。
postoperative overall observed survival rates and specific survival rates were statistically caculated, and the correlative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 rognosis were evaluated1 M ethod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SPSS 1010 software1 The survival rates were obtained by the Kap lan2M eier method1 The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using log rank test ( univariate analysis ) and Cox p 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multivariate analysis) 1 Results The overall observed survival rates of this group were 92153% , 87152% and 85139% at 5, 10 and 15 years respectively after surgical therapy1 Un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actors correlated w ith lower in survival rates were patient′s age ( ≥40 years) , advanced clinical stage ( TNM Ⅲ、Ⅳ stage ) and the poorly differentiated tumors ( P < 0105). The survival rates of male patients w ith M EC in the major salivary gland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female patients ( P = 01008 ) 1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TNM stage and p reoperative
84772502
【Abstract】 O bjective The pathologic slides and clinical data of 119 patients w ith mucoep idermoid carcinoma (M EC) of salivary glands were reviewed1 A ll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therapy in Department of O ral and M axillofacial Surgery, College of Stomatology, Fourth M ilitary M edical University1 The
2. 研究方法 :每例患者术后第 1天作为本研究 起始时间 。出院时要求患者按时来院复查 ,复查结 果记入门诊病历中 。本研究最后观察日期为 2003 年 1月 ,在临近最后观察日期前 ,对全部患者进行随 访 、检查并记录预后情况 ,失访患者按其最后一次来 院复查时间为最后观察时间 ,结果从其门诊记录中 获得 。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来自其住院病历 (资料 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案室提供 ) ,分化程 度由同一位病理科医师在不知患者预后的情况下重 新复习全部病例存档的病理组织切片而获得 (病理 切片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提供 ) 。
symp tom s were three important p rognostic factors that were selected into the Cox p roportional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1 Conclusion s Most patients w ith highly differentiated M EC in salivary glands had a favorable outcome after receiving adequate surgical treatment1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TNM stage of M EC in the salivary glands are two useful factors to evaluate the p rognosis of these neop lasm s1
· 01·7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 12月第 41卷第 12期 Chin J Stomatol, December 2006, Vol 41, No. 12
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 1983年 12月 —2001年 8月 ,经第 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 、病 理明确诊断的唾液腺 M EC 患者 119 例 ,其中男性 69例 ,女性 50 例 ;年龄 7 ~82 岁 ,中位年龄 43 岁 。 术前病程约 015 ~488 个月 ,平均 5511 个月 。发生 在大唾液腺 72例 (腮腺 58例 、颌下腺 9例 、舌下腺 5例 ) ,小唾液腺 47例 (腭黏膜 30例 、磨牙后区黏膜 7例 、颊黏膜 4例 、唇黏膜 3例 、口底区黏膜 2例 、舌 根黏膜 1例 ) 。 26 例术前出现疼痛 、面瘫及麻木症 状 。首次手术治疗 102例 ,经外院手术后复发 ,行第 2次以上手术治疗者 17 例 ,首次手术患者按 U ICC (2002 年 ) 唾 液 腺 癌 TNM 分 类 分 期 标 准 , Ⅰ期 35例 、Ⅱ期 50例 、Ⅲ期 10例 、Ⅳ期 7例 。单纯手术 治疗 57例 ,手术 +放疗 62例 ,手术方法为联合根治 术 、病灶扩大切除术 +选择性颈清扫术 、病灶扩大切 除术及单纯病灶切除术 。按照 WHO ( 1991年 )的唾 液腺肿瘤组织学的分类标准 ,高分化型 81 例 ,低分 化型 38例 。
【关键词 】 癌 ,黏液表皮样 ; 涎腺肿瘤 ; 预后
Ana lysis of postopera tive surv iva l ra tes of m ucoep iderm o id carc inoma in sa livary gland L I Chun2zh i3 , SUN M o2y i, ZHAN G X iao2hu i, LUO X iao2long, SUN W en2bin1 3 D epa rtm en t of O ra l and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 12月第 41卷第 12期 Chin J Stomatol, December 2006, Vol 41, No. 12
· 90·7
·口腔颌面肿瘤研究 ·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术后生存资料分析
李春智 孙沫逸 张晓晖 罗小龙 孙文斌
【摘要 】 目的 观察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 (M EC)术后生存率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生存率 ,并 确定影响术后生存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方法 对 119例 M EC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关于预后研究的 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乘积 2极限法计算术后各时点的观察生存率 ,时序检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观 察生存率的影响 。结果 119 例唾液 M EC 患者术后总体的 5、10、15 年生存率分别为 : 92153%、 87152%、85139%。年龄 ≥40岁 、TNM Ⅲ、Ⅳ期 、低分化患者术后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年龄 < 40岁 、 TNM Ⅰ、Ⅱ期 、高分化患者 ( P < 0105 ) , 大唾液腺 M EC 男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女性 ( P = 01008) 。分化程度 、TNM 分期及术前症状是进入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 3个对术后生存率有显著 影响的主要因素 。结论 高分化型唾液腺 M EC属于预后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TNM 分期 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因素 。
作者单位 : 710032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 科 [ (李春智现在解放军第 251 医院口腔颌面外 科 , 河北张 家口 , 075000) 、孙沫逸 、罗小龙 、孙文斌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 (张晓晖 )
通讯作者 :孙沫逸 , 710032,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 颌面外科 , Email: moyisun@ fmmu1edu1cn,电话 : 029284772502
31统计学处理 : SPSS 10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处理 ,乘积 2极限法 ( Kap lan2M eier法 )计算观察生存 率并绘制生存曲线 ,各组患者在每一个随访时点的 术后生存率差别使用时序检验 , Cox比例风险回归 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