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先生年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至先生年谱

冯至年谱

1905年1岁

9月17日出生于直隶省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原名冯承植,字君培(也作均培),笔名有琲琲、CP、鸟影、鼎室、F等。远祖曾在天津经营商业,后迁居涿州。冯至降生时,家已破产。父亲冯文澍是个读书人,有时在学校或机关做点文牍之类的工作,常常失业。母亲姓陈,安徽望江县人,外祖父在涿州为官期间,她与冯父结为夫妻。冯至有一姐、一兄、一弟。

1909年4岁

开始在父母教导下看图识字,描红。

1912年7岁

就读于叔祖冯学彰创办的一个私立小学,小学停办后,在家中从父亲学习《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的某些篇章。

1913年8岁

春,入涿县两级小学。在初级小学学习一个学期,暑假后入高级小学。

6月,母亲因病逝世。

1914年9岁

父亲与继母朱氏结婚。继母是北京人,待冯如亲生子。

1916年11岁

暑假,从涿县高小毕业。继母克服经济困难,力排亲属的非议,送他去北京读书。冯考入北京京师公立第四中学(现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前三年走读,住在继母的堂弟朱受豫家中,舅父母待他很好。舅父擅长国画,冯至从他那里得到不少绘画知识。四年级时住入学校。

在中学里,冯最感兴趣的是教数学的黄自修和教国文的潘云超的课。黄先生使他对代数、几何有了爱好,潘先生讲《韩非子》、《史记》中的名篇、司马相如和鲍照的辞赋,以《汉书·艺文志》、《说文解字·序》等,丰富了他的文学知识。

1919年14岁

5月4日(星期日),“五四”运动爆发,四中也跟北京各学校一样,成立学生会,参加罢课游行,与北洋军阀进行斗争。

暑假后,潘云超因在《益世报》上发表一系列支持学生运动的署名社论而被捕,判处一年徒刑。黄自修调另一中学任校长。冯在学校大量阅读当时传播新文化提倡新文学的报刊杂志,如《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晨报副刊》等。对新诗发生兴趣,练习写新诗。

由同学戴昌霆介绍,他最早在《新青年》6卷5期读到鲁迅的小说《药》。此后,凡是鲁迅发表的作品,都找来读。印象最深的是《一件小事》,他反复阅读,为之感动。

通过继任国文教师施天侔,冯至接触到西方文学流派,首次知道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名称。

1920年15岁

寒假开始后,冯至和同班同学陈展云、戴昌霆等在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通过自筹经费和向老师募捐,创办《青年旬刊》,发表新诗和其它习作。后因经费告竭,仅出4期便停刊,它在冯至心里播下了以办刊物为乐事的种子。同时,读到胡适的《尝试集》。夏,中学毕业回到故乡,读郭沫苦、田汉、宗白华三人的通信集《三叶集》,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诗,知道了歌德、海涅等诗人的名字,也注意到郭沫若在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上发表的《凤凰涅槃》和《天狗》那样的诗。《三叶集》对冯至起了诗歌启蒙作用。

1921年16岁

3月,继母在北京病逝。

暑假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此时他大量阅读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文学团体出版的书刊,也读中国古典诗词和外国诗歌,读莫泊桑、都德、屠格涅夫、契诃夫、显克维支、施托姆等人的小说,尤以郭沫若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对他影响较大。更多地阅读新诗,如康白情的《草儿》、俞平伯的《冬夜》等;而郭沫若的《女神》使他开阔了眼界,对诗初步有了欣赏和评判的能力。

冯至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他后来收入他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的第一首诗《绿衣人》,这是他诗歌创作的真正开始。

1922年17岁

北大同学、同乡卢季韶之兄卢伯屏在山东济南第一女子中学教书,介绍他的同事顾随(羡季)与冯至通信。顾擅长诗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

下半年,认识在北大国文系讲授《文学概论》的张定璜(凤举)教授,便把自己的诗作送他评阅。张定璜将组诗《归乡》寄给上海创造社,于1923年初发表在《创造季刊》2卷1号上,这对冯至是很大的鼓励。

1923年18岁

组诗《归乡》发表后,引起由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等组织成立的浅草社同人的注意,约冯至加入浅草社。

暑假开始,冯至结束预科的学习,与在京的浅草社成员10余人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举行茶会,由林如稷介绍浅草社在上海的情况。茶会的参加者有游国恩、李开先、冯文炳、高世华、陈炜谟、罗石君、韩君格等。通过此次活动,他与北大同级同学陈炜谟结交,由林如稷介绍,开始和当时在复旦大学学习的陈翔鹤通信。

7月,顾随来京,与冯至及卢氏兄弟畅叙友情,纵谈中外文艺情况。

暑假后,入北京大学本科德文系学习。在张定璜家遇见杨晦(时在北京孔德学校教书)。年底,陈翔鹤为能与北京的朋友长期相聚,放弃复旦大学学籍来北京。冯至与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很快成为朝夕与共、无话不谈的朋友。

下半年,听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大受启发。

下半年,北大派经济系教授陈启修赴苏联考察经济,郁达夫自上海来京,代替陈启修讲授统计学,得与郁达夫相识,时常一起去逛市场、旧书摊。由于郁达夫的推荐,冯至读了海涅的《哈尔茨山游记》,并萌发将其译成中文的愿望。

是年,冯至在《浅草季刊》和由浅草社编辑、作为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出版的《文艺旬刊》(后改为《文艺周刊》)上发表诗、散文和译作。

1924年19岁

顾随于上学期结束时受青岛胶澳中学之聘任教,邀冯至去青岛度假,从7月上旬至8月中旬,在青岛愉快地过了40多天。暑假后,听鲁迅讲授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与诗人柯仲平相识。

1925年20岁

4月3日下午,冯至在鲁迅下课后,将新出版的《浅草季刊》1卷4期送给鲁迅。《鲁迅日记》里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午后往北大讲。浅草社员赠《浅草》一卷之四期一本。”

《浅草季刊》1卷4期印出后,由于其积极组织者林如稷出国,社员的旨趣不一等原因,浅草社已名存实亡。

9月下旬,在德国研究哲学美学的本家叔叔冯文潜(冯学彰之子)回国省亲,冯至在他那里首次知道了诗人里尔克与史推芳·盖欧尔格的名字,听叔叔谈了里尔克与盖欧尔格的情况。冯文潜还给他讲解荷尔德林小说《徐培利昂》中的名诗《命运之歌》。冯至后来曾把这首诗译出发表。

秋,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和冯至商量另办刊物,冯至提议取名《沉钟》。由刊得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