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临床的合理用血

合集下载

血库临床用血情况汇报

血库临床用血情况汇报

血库临床用血情况汇报
近期,我院血库的临床用血情况如下:
1. 用血量统计。

截止目前,我院共使用各类血液制品XXX袋/瓶,其中红细胞XXX袋,血小板XXX袋,新鲜冷冻血浆XXX瓶,全血XXX袋,血浆
蛋白XXX瓶。

用血量较往年同期略有增加,主要受到手术、创伤、
产科等因素的影响。

2. 用血科室分布。

各临床科室用血情况如下,急诊科XXX袋/瓶,外科XXX袋/瓶,内科XXX袋/瓶,妇产科XXX袋/瓶,骨科XXX袋/瓶,重症监护室XXX袋/瓶,其他科室XXX袋/瓶。

其中,急诊科、外科、重症监护
室用血量较大,需要加强库存管理和血液资源调配。

3. 用血病种分析。

用血病种主要包括手术、创伤、产科、贫血、恶性肿瘤、再生
障碍性贫血等。

其中,手术和创伤患者用血量较大,需加强手术用血管理,提高用血效率。

4. 临床用血质量分析。

在临床用血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血液管理制度,确保用血安全。

同时,加强用血指征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用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用血过程中,未发生输血相关不良事件,用血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5. 血液资源调配。

针对用血情况,我们将根据临床需求,加强血液资源的调配工作,确保临床用血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同时,鼓励医务人员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提高血液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我院血库的临床用血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用血管理,提高用血效率,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临床用血行为,提高用血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血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需要用血的临床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内科、急诊科、妇产科等。

三、用血指征1. 术前贫血患者,Hb < 70 g/L;2. 大出血患者,急性失血量达全血量的20%以上;3.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出血引起的贫血;4. 其他特殊情况,例如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等。

四、用血管理流程1. 临床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单,明确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以及用血指征等信息;2. 护士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产品,并在输血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ABO血型、Rh血型、抗体筛查等;3. 输血前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4. 输血时,护士应根据医嘱,按规定的速度和时间输血,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5. 输血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输血情况,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反应等信息,并向医生及时报告。

五、用血注意事项1. 输血前应确认患者的身份和血型,避免输错血;2. 输血时应注意输血速度,防止输血过快导致心脏负担过重;3.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4. 输血后应妥善处理输血袋和相关医疗废物,防止交叉感染。

六、用血监测和报告1.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用血监测系统,对用血情况进行定期、全面的监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2. 医院应建立用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对输血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

七、用血质控1. 医院应建立用血质控小组,负责用血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和评估;2.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质控评审会议,对用血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八、用血教育和培训1. 医院应定期开展用血管理培训,包括用血操作技能培训、用血安全知识宣传等;2. 医院应定期组织用血知识考核,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

九、附则1.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2. 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归医院质控部门所有。

科学合理的临床输血策略发展

科学合理的临床输血策略发展

科学合理的临床输血策略发展发布时间:2022-06-27T03:16:10.8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9期作者:寇立舵[导读] 在血液资源相对匮乏或者输血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如何采用节约、科学合理且保证安全的输血策略,寇立舵航天中心医院输血科, 北京 100049【摘要】在血液资源相对匮乏或者输血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如何采用节约、科学合理且保证安全的输血策略,降低对血液资源的耗费,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输血风险与输血事故的出现,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随着现如今医疗科学的进步,很多专家指出,在很多情况下,限制性输血对比开放性输血,可提升病人存活的几率,也能有效的节约血液资源。

近几年通过对各种特殊疾病比如溶血性贫血以及地中海贫血等疾病的研究,“精准化输血”在临床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输血策略也得到了优化。

【关键词】限制性输血;开放性输血;危重症单病种输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与输血医学的持续发展,输血策略慢慢地从经验型升级成限制型与精准型,然而供求间不平衡的现象始终十分明显,输血是一种临床必不可少的替代治疗方法,现阶段还没有血液替代品可以处理供需纠纷,偏型性或季节性的血液不足等经常出现的问题。

另外,输血导致的临床问题也让我们更多地开始关注输血安全。

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在ICU停留时间将会延长,住院时间也会不断变长,输血和预后效果不佳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对国内部分输血合理性文章的分析结果加以梳理后我们了解到,红细胞输注达标率只有约72.3%,外科输血量显著超过内科输血量,其中前者的达标率(约32.8%)显著少于内科的达标率(约51.8%)低。

这表明,外科系统对输血指标的管控比较轻松,导致不必要的输血变多,而输血指南不健全,也是造成该情况出现的一个核心影响要素[[ [] Silva Junior JM,Rezende E,Amendola C P,et al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s worsen the outcomes eve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undergoing a restrictive transfusion strategy[J] .Sao Paulo Medical Journal,2012,130 (2):77-83.]]。

产科用血管理制度

产科用血管理制度

产科用血管理制度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情况,需要输血来维持患者的生命。

但由于妊娠期间患者的生理特点以及手术时的特殊情况,使得产科用血管理具有特殊性。

因此,建立并实施产科用血管理制度,是保障产科手术患者安全、提高用血合理性和优化资源利用的重要措施。

二、目的1.规范产科用血行为,提高用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减少输血风险,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3.优化资源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制度内容1.产科用血指征(1)产科手术中出血多,术中输血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2)产后出血严重,经积极止血治疗无效,需要输血维持患者生命。

(3)患者术前贫血严重,手术过程中出血量预计较大。

(4)其他情况下确需输血的患者。

2.产科用血程序(1)术前评估:对产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明确患者的用血指征和用血计划。

(2)术中使用:术中出现出血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及时给予输血治疗,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术后管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术后出血并监测输血反应。

3.产科用血安全控制(1)确保血液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合格的血液制品,严格按照血液制品使用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2)做好输血前的筛查工作,避免输血因不合适的配血引起输血反应。

(3)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4)建立用血档案,记录患者用血情况,实时监测用血情况,总结经验,优化管理制度。

四、评估和监督1.建立产科用血管理团队,定期对用血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2.制定用血管理考核标准,对用血团队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用血管理团队不断提高用血管理水平。

五、培训和教育1.定期组织产科用血管理培训,提高用血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2.开展用血知识宣传和普及,提高患者对用血的认识,增强用血安全意识。

六、总结产科用血管理是产科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并实施完善的产科用血管理制度对提高用血合理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第三条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第四条输血科的主要职责是:(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五条必须使用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输血科配合血液中心建立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

第六条输血科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第七条输血科对血液预订、接收、入库、储存、出库及库存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储存、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输血科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____小时监测记录。

第八条输血科接收血液中心发送的血液后,应当对血袋标签进行核对。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的血液入库,做好登记;并按不同品种、血型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有序存放于专用储藏设施内。

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背景为了加强我院临床用血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高临床用血效能,确保患者的用血安全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产房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产房用血安全管理制度

产房用血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孕妇和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医疗保障,并确保使用血液及其制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高产房服务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产房使用血液及其制品的全过程管理。

三、管理原则1. 尊重生命,确保患者的生存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原则。

2. 严格执行规范操作程序,确保血液安全。

3. 强调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预防和避免发生意外。

4. 实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血液采集、保存、输注等流程。

5.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四、管理机构1. 产房血液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管理和监督产房血液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

2. 产房血液安全管理人员:包括血液安全管理员、血液安全护士等,负责具体操作和实施。

五、管理流程1. 血液采集1.1 患者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确保血型匹配和防止输血反应。

1.2 严格执行血液采集规范,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

1.3 记录血液采集信息,确保追溯和审查。

2. 血液保存2.1 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范,确保保存温度和有效期限。

2.2 定期检查血液保存情况,避免血液失效和浪费。

2.3 记录血液保存信息,确保追溯和审查。

3. 血液输注3.1 严格执行血液输注规范,确保输注速度和监测情况。

3.2 监测患者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3.3 记录血液输注信息,确保追溯和审查。

六、教育培训1. 定期开展产房血液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 强调血液安全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

3. 开展技能培训和考核,确保医护人员的操作准确和规范。

七、质量控制1.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查找问题和改进措施。

2. 建立血液安全档案,记录血液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

3. 接受监督检查和审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八、附则1. 本管理制度经产房血液安全管理委员会审定,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2.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上述就是产房用血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希望全体医护人员认真执行,确保孕妇和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得到最好的医疗保障。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医院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制品,为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提供支持。

为了确保血液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临床用血的程序和要求,提高血液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临床科室和相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实验室人员等。

三、用血申请及审核1. 临床用血的申请应由医生书面提出,明确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科室和具体用血要求。

2. 医生在决策用血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3. 临床用血申请需经过科室主任或相关专科主管医师的审核,并签字确认。

四、血液品种的选择与指征1. 在选择血液品种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遵循以下原则:a. 红细胞悬浮液:用于纠正贫血和缓解缺氧症状。

b. 血小板:用于治疗或预防出血性疾病。

c. 新鲜冰冻血浆:用于急需凝血因子替代的情况下。

d. 其他血液制品: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并确保用血的指征明确。

2. 用血申请需明确患者使用血液品种的指征,并有相关检验结果的支持。

五、血液的储存和输血操作1. 血液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血液的输血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遵循以下步骤:a.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用血要求。

b. 核对血液品种、血液编号和有效期。

c. 进行血液预热处理,确保温度适宜。

d. 采用适当的输血装置和方法,遵循相关操作规范。

e. 实时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六、用血相关风险的防控1. 严格执行用血程序,确保用血的安全性和规范化。

2. 严禁非医疗人员擅自操作和移动血液制品。

3. 用血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输血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理和报告。

4. 密切监测血液库存和有效期,及时处理过期和损坏的血液制品。

5. 对于不符合用血指征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追究责任。

七、用血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1. 定期进行用血质量评价和相关的统计分析,以评估用血的合理性和效果。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2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血液及其制品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诸多疾病的救治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血液资源的紧张性及供应的不稳定性给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障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并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利益,本医院特制定本血液管理制度范本。

二、制度目的1.明确血液管理的目的和原则,规范血液使用流程。

2.提高对血液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加强患者血液用量的监控和评估,保证用血的合理性。

4.确保血液品质和安全,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5.促进合理用血观念的普及和落实。

三、术语定义1.血液及其制品:包括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

2.用血适应症:指患者存在明确的临床指征需要血液输血的情况。

3.血液保供:指确保血液资源足够、充足供应的措施和管理。

四、管理责任和组织机构1.医院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血液管理的政策、标准和规程。

2.临床用血管理小组:负责血液使用评估和各科室用血的监督。

3.输血科:负责血液供应、存储和交付,以及血液质量监控。

五、血液使用流程1.用血申请:医务人员在患者信息系统中填写用血申请单,详细描述患者情况和使用指征。

2.用血评估:由临床用血管理小组对用血申请进行评估,评估符合适应症的申请。

3.血液配型与交付:输血科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所需血液制品进行配型,确保输血安全性。

交付前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血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用血执行:由相关医务人员按照要求进行输血操作,同时注意术中监测和记录。

5.用血监测和评估:医务人员在输血后进行必要的监测,并及时评估输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六、血液资源管理1.血液储备与补充:医院应根据患者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规划和储备血液资源,并及时进行补充。

同时,要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2.血液使用的监控与评价: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血液使用监测系统,对每例用血进行记录和评估。

同时,要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血液使用的动态和趋势。

如何合理用血

如何合理用血

血小板
2、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数低不伴有出血,国外统计占血 小板用量的70﹪),主要用于: 9 血小板<20×10 /L伴有发热或感染要输 9 血小板<5×10 /L需紧急输注(易发生颅内出血) 侵入性检查:如腰穿、肝、肾穿刺等,血小板要升至 50×109/L(骨髓穿刺例外) 特殊部位的手术,如脑、内眼等手术,血小板最好升 至10的特点及适应证

将全血或添加剂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6次,最后加少量生理 盐水即制成 该制品通过洗涤已去除98﹪以上的血浆蛋白和80﹪以上的白细胞 该制品主要用于: * 输入全血或含有血浆成分的制品后发生过敏反应的病人:如荨麻 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 肝、肾功能障碍及高钾血症需要输血病人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 * 理论上输3个单位该制品可提升Hb10g/L(洗涤损失了部分红细 胞)
临床输血的风险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传播疾病特别是输血后引起的肝炎和艾滋病时有发生,有
人称之为:“血祸”!

人为差错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根据出现症状、体征和临床表现的时间:即发型和迟发型 按输血反应的机制:免疫介导型和非免疫介导型 按临床表现及造成的并发症:过敏反应、发热发应、溶血反应、 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盐中毒、败血症等 根据输血不良反应的诱因:
第二十一条 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 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 书。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 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 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保证医疗质量和安 全。
如何合理用血?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模版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模版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模版1. 引言本规定旨在规范临床科室的用血管理工作,保障患者用血安全和合理用血,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全体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确保用血活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 用血适应症2.1. 心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等。

2.2. 外科手术:复杂创伤、大手术等。

2.3.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4. 其他特殊情况:产科出血、产妇贫血等。

3. 用血血液及血液制品的选择3.1. 红细胞悬液:适用于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100g/L。

3.2. 血小板悬液: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患者。

3.3. 新鲜冷冻血浆:适用于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3.4. 白蛋白溶液:适用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

4. 用血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审批与开具4.1. 用血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申请须经主治医师审批,明确用血的适应症。

4.2. 开具用血申请单,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血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数量。

4.3. 开具用血申请单应具备医生签名、时间、住院号等必要信息。

5. 用血前的准备工作5.1. 患者的血型鉴定和血型确认,避免输血不相容。

5.2. 检测患者的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5.3. 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输血相关的凝血并发症。

5.4. 制定用血计划,合理安排用血时间和血液制品的储备。

6. 用血的操作与监测6.1. 在临床科室设置专门的输血区域,保持输血的环境整洁。

6.2. 进行血型确认和血液制品核对,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6.3.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按要求完成相关记录和报告。

6.4. 输血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输血相关的并发症。

6.5. 术中/术后及时评估输血效果,并记录患者的反应情况。

7. 用血后的处理与随访7.1. 输血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观察,注意输血反应的早期发现和处理。

7.2. 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效果,及时调整用血治疗方案。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范文(2篇)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范文(2篇)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规定范文一、各临床科室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伿低于____%的属输血适应症。

患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由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核准签字后报检验科(血库)。

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____毫升时,需经检验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三、经主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映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原患双方共同鉴署用血支援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

四、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和珍断,采集血样。

五、由医护人员或专管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血库),双方进行项核对。

六、临床科室应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

领血时要认真核查有关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用。

七、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八、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九、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好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十、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十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液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十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核对受血申请单、血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液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临床合理用血的思考-申子瑜

临床合理用血的思考-申子瑜

46
谢谢大家!
47
制度
• • • • • • • •
血液库存管理制度 血液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 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培训制度 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 制度 • 卫生行政部门对临床合理用血的 评价排名和公布制度。
最大限度保 证患者安全
减少不良事件
(溶血、免疫抑制、 肺损伤)
防止经血传 播疾病
合理用血措施
全院动员,营造氛围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加强管理,严格审批
探索研究,技术创新
手术量与临床用血量
手术量增加,用血量减少 经手术量较正的血细胞用量
↓10%
出院病人数与临床用血量
出院病人增加,用血量减少 经出院人数较正的血细胞用量


13
某省2010年底40家三级医院调查
抽查病历 400份 合格数 211份 不合格数 189份 无输血适 应症 148份 输血后无 分析 78份
(52.75%) (42.25%)
14
某省2010年底40家三级医院调查
不合格 数 内科 妇产科 普外科 骨外 胸外 神经外
无适应 症输血
输血后 无疗效 分析
66%二级医院和75%三级医院的输血病历输血 前有血常规检查,输血后血常规评价低于40% 某省输血科技术人员本科学历以上不到30%
16பைடு நூலகம்
16
临床不合理用血的原因:
医生对合理用血的理解
医生技术上的差异
医院对血液管理不到位等
17
怎么办?

北京协和医院的经验
18
明确合理用血的目的
合理应用血 液资源

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

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

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在临床医学中,血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资源,能够拯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血液的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为此,制定和实施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意义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的目的是规范临床医生在使用血液时的操作和决策,提高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可以减少血液的浪费和滥用,保证血液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适合范围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适合于所有需要使用血液治疗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

包括但不限于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等。

四、管理原则1. 血液使用必须符合医学指征,且在患者知情允许的基础上进行。

2. 血液使用必须遵循血液分类、配型和交叉配血等相关规定。

3. 血液使用必须遵循血液保存、运输和贮存的相关要求,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4. 血液使用必须遵循临床用血的合理用量,避免过度使用。

5. 血液使用必须进行有效的记录和追踪,以便于质量控制和监督。

五、具体操作步骤1. 临床医生在决定使用血液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明确血液使用的指征和必要性。

2. 临床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血型和血液需求,向血站提出血液申请,并提供相关的患者信息。

3. 血站在收到血液申请后,必须按照像关规定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测,确保血液的匹配性和安全性。

4. 临床医生在收到血液后,必须及时进行血液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颜色、过期日期等,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5. 临床医生在使用血液时,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量和速度进行输血,同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观察,以及记录相关数据。

6. 临床医生在输血后,必须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评估,以及记录相关的输血反应和不良事件。

7. 临床医生必须定期进行血液使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以便于质量控制和改进。

六、质量控制和监督1. 医疗机构必须建立血液使用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审查、外部评估和不良事件的报告等。

合理用血评价制度

合理用血评价制度

合理用血评价制度1目的建立合理用血技术标准和评价程序,强化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避免患者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节约血液资源。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医务部、输血科和开展输血治疗的临床科室(含麻醉科)等;执行人员主要包括医务部和输血科的分管人员、相关科室的临床医师。

适用于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和评价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合理用血:严格按照输血指征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该输血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且无法用其他措施代替。

不可替代原则: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最小剂量原则: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剂量。

个体化输注原则:临床医师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最优输血策略。

安全输注原则:输血治疗应以安全为前提,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

合理输注原则:临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有效输注原则:临床医师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输注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目标4.1全院合理用血率达到90%以上。

5.2全院合理用血水平逐步提升。

6.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医师负责按制度要求开展合理用血工作。

5.2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督查小组负责对临床合理用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3输血科负责对临床输血病例进行输血合理性评价。

5.4医务部负责对临床科室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和公不O6.工作程序6.1医院用血管理委员会参照《内科输血》(WS/T622-2018).《全血及成分血使用》(WS/T623-2018)制订本院《临床合理用血技术标准》(SYS×-ZD-13∕FJ1)o临床科室可根据诊治病种和专业特点申请建立针对性的合理用血指标,经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医务部发布实施。

6.2临床医师应严格执行《输血前检查制度》(SYSX-ZD-12).《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SYSX-ZD-13),依据本院临床合理用血技术标准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遵循不可替代原则、最小剂量原则、个体化输注原则、安全输注原则、合理输注原则、有效输注原则为患者制订输血方案,开展输血治疗工作。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合理用血判断及实施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合理用血判断及实施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合理用血判断及实施摘要:用血护理是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产后出血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临床用血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特别对于用血时机的判断和用血种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实际的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临床用血护理输血工作 dic患者【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30-02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用血是一项较为基础但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有效的判断对产妇进行用血实施对于保证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用血工作中,必须要掌握两个问题,何时进行输血,输入多少血液,而在实际的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用血判断,利用科学的方式开展输血工作。

产后出血是当前孕妇死亡率最高的妇产科医疗事故,从本质上是由于在产后孕妇失血过多没有及时得到补充,从而导致供血不足危及生命。

因此,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产后出血的用血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为实际的妇产科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实际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合理用血判断及实施如果因各种原因,出血产妇得不到及时输血,使失血性休克发展到了不可逆转期,则抢救工作就十分困难。

因此,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而言,在产妇出血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用血实际判断,并作出科学的实施。

在临床上,对产妇进行用血护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1 准确估计失血量。

准确估计失血量是开展用血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用血实际判断的重要条件。

在临床上,产后出血是妊娠分娩的并发症,是指胎儿出血后24h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并且失血量会随着产后的时间而逐渐增加。

当前临床上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容量法。

利用带有刻度的容器收集流出的血液、血块,以计算其容积;第二,重量法。

以预先称量过的辅料、纸垫去收集拭擦或吸附血液,然后再次称量,以其增加的重量作为失血的重量;第三,面积法。

妇科输血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妇科输血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妇科输血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妇科输血工作是妇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产后出血、子宫肌瘤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等情况,输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妇科手术中输血工作的安全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制度,明确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输血的指征和禁忌症,确保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建立输血质量跟踪评价制度,对输血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输血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输血设备和物资管理制度,保证输血所需的设备和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输血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要做到位,确保输血操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要建立血液制品的储存和管理制度,保证血液制品的新鲜度和有效性。

再次,要加强输血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输血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

对输血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对输血操作规范的理解和掌握,降低输血操作中的风险。

此外,要建立完善的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对输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记录和管理,确保输血操作的全程可追溯。

及时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量、输血速度、输血时间、输血反应等,为输血后的评价和跟踪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要加强与血液科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良好的输血协作机制,确保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及时沟通输血需求和血液供应,保证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的及时供应和配送。

同时,要加强输血后的随访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总之,妇科输血工作是妇科手术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实施方案,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和有效。

只有做好输血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输血服务。

临床用血制度

临床用血制度

临床用血制度临床用血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进行血液治疗时所遵循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该制度旨在确保血液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临床用血制度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背景介绍临床用血制度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在进行血液治疗时的操作流程,提高血液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制度适合于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二、目的和原则1. 目的:确保血液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 原则: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可操作性。

三、管理机构和责任1. 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血液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血液治疗相关制度。

2. 责任:医疗机构应明确血液治疗的责任主体,包括血液科、临床科室、输血科室等。

四、血液管理流程1. 临床用血申请: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血液治疗,并填写血液治疗申请单。

2. 血液筛查和配型:输血科室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抗体筛查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制品,并进行配型。

3. 血液制品的存储和运输:医疗机构应建立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存储设施,并确保血液制品的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4. 输血操作:输血前,医生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血液制品的标签等信息,并确保输血操作符合规范。

五、不良反应的处理1. 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输血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输血反应。

2. 输血反应的处理:医生应根据输血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相关信息。

六、质量控制和评估1. 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血液治疗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操作规范的培训和监督等。

2. 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血液治疗的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七、培训和教育1. 培训计划:医疗机构应制定血液治疗的培训计划,确保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教育宣传:医疗机构应通过会议、讲座、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临床用血制度的宣传和教育。

妇产科紧急用血预案

妇产科紧急用血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孕产妇生命安全,提高产科急救用血质量,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产科急救用血制度,确保孕产妇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

2. 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紧急用血的认识和应对能力,确保急救用血流程的顺畅。

3. 加强与市采供血中心的沟通协作,确保血液供应及时、充足。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产科急救用血领导小组,负责产科急救用血工作的全面协调和指导。

2. 设立产科急救用血办公室,负责日常产科急救用血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预案内容1. 产科急救用血原则(1)以患者生命安全为首要原则,确保孕产妇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输血治疗。

(2)遵循临床用血合理、科学、安全、有效的原则。

(3)严格执行血液质量标准,确保输血安全。

2. 产科急救用血流程(1)值班医生发现孕产妇出现危急情况,立即启动紧急输血应急预案,报告产科急救用血办公室。

(2)产科急救用血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输血科、血库等相关科室。

(3)输血科接到通知后,立即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检验工作。

(4)血库在输血科检验合格后,立即调配所需血液。

(5)医护人员在输血科指导下,为孕产妇进行输血治疗。

3. 产科急救用血保障措施(1)建立产科急救用血储备库,确保储备一定数量的血液,以应对突发情况。

(2)定期对产科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用血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加强与市采供血中心的沟通协作,确保血液供应及时、充足。

(4)建立健全产科急救用血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 产科急救用血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产科急救用血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演练内容包括:产科急救用血流程、应急处理、沟通协调等。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不断完善预案。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本预案由产科急救用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孕产妇救治供血保障制度

孕产妇救治供血保障制度

孕产妇救治供血保障制度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制定本地的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血液供应保障制度,明确血液供应保障流程,保证危急重症孕产妇及时得到安全、足额的血液供应。

(二)各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助产机构应制定危急重症孕产妇应急用血制度和预案,加强和血液供应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

(三)各孕产妇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三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必须设置独立的输血科,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包括分娩量较大的助产医院应设置血库,保证用血的设备、设施、人员运行有效。

(四)二级及以上助产机构(包括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在2018年6月前必须开展自身输血技术,倡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加强血液需求的供应保障。

(五)医疗机构要对每个孕产妇妊娠分娩前、分娩中和分娩后及时进行用血评估,尤其是前置胎盘、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特殊血型等可能需要紧急输血的病例,应及时评估用血并将所需血液制剂的血型、种类、数量等信息及早报告至血液供应部门。

血液供应部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做好备血、送取血
等预案。

(六)对用血评估后需输血的高危孕产妇人群,妊娠期加强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家属参与无偿献血,做好血源募集工作。

(七)各地血液供应部门要保证24小时用血值班电话畅通,接到危急重症孕产妇用血通知后第一时间内将血液出库并装箱,协调用血机构取血后送达急救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丰富的凝血因子Ⅷ(每单位40IU以上);
② 丰富的纤维蛋白原(每单位75mg以上);
③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④ 纤维结合蛋白;
⑤ 凝血因子XⅢ。
血浆衍生物—冷沉淀
妇产科用途:
• 产妇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 妇女出现大出血或合并DIC
• 妊娠合并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 妊娠合并血管性血友病
• 妊娠合并因子XⅢ缺乏症
血浆衍生物—白蛋白
• 白蛋白是使用最多的血浆衍生物
• 常用于妇科癌症患者以治疗低蛋白血症, 消
除营养性水肿和减轻腹水; • 用于妊高征患者 “血液浓缩” 的扩容治疗; • 妇产科手术大出血时亦应输注白蛋白。
血浆衍生物—丙种球蛋白
• 丙种球蛋白含 IgG, 可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
3、手术前应将血小板提升至50×109/L(腰麻)或
100×109/L(硬外麻)。
血小板制品
以妊娠合并ITP为例,阐述血小板的合理应用:
ITP 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ITP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抗体(PA-IgG和PA-IgM)水 平升高 ,其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罹患率较高。
血小板制品
高凝期已消耗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包括ATⅢ;
肝素的强大抗凝作用取决于ATⅢ的活性水平;
我国目前尚无ATⅢ浓缩剂供应
• 但羊水栓塞合并DIC早期应尽早使用肝素 25-50mg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 下列患者纠正贫血时需考虑输注少白细胞 的红细胞:
①曾反复输血或妊娠时已产生白细胞抗体者;
②不明原因的输血反应;
③需要反复输血者; ④孕母为Rh (-) , 胎儿为Rh (+) , 胎儿发生同种免疫 性溶血病时, 可采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进行宫内胎 儿输血。
红细胞制品
洗涤红细胞
产科DIC
临床表现:
• 出血
• 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
• 循环功能——休克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产科DIC
实验室检查:
• 血小板计数:< 100x109/L
• 纤维蛋白原:< 1.5g/L •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为13秒,延长3秒以上 •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正常40~80ug/ml, DIC时 > 40~80ug/ml
疫功能。
• 当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控制时, 可采用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 V IG)进行治疗。 • 妊娠合并ITP治疗时优先选用IVIG
血浆衍生物—丙种球蛋白
IVIG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
• 妊娠为一种半异体移植, 在正常情况下, 胎儿所以不被母体 排斥, 是因为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会产生针对丈夫淋巴细胞 的抗体, 特别是HLA - DR 抗体, 这是一种封闭抗体, 可保 护胎儿不被排斥。 • 原因不明的反复流产可能是因夫妻间组织相容性增大, 妊 娠时胚胎的父系抗原呈免疫低反应,以致胚胎缺乏HLA 抗 体的保护而流产。 • IVIG是含有包括HLA 抗体在内的多种抗体, 故亦可将其输 注至流产孕妇进行被动免疫以达到保胎的目的。 • 用法用量各异,多为10g/次,妊娠前两周一次,孕后每月 一次,直至妊娠26-30周。
妇产科最危急的用血
产科DIC
产科DIC
常见原因:
感染性流产
稽留流产、胎死宫内 胎盘早剥 羊水栓塞 产后出血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产科DIC
发生机制:
•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 性凝血系统
• 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启动外 源性凝血系统 •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在DI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其它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阳性,可 预测DIC不同阶段
产科DIC
以产后出血合并DIC为例
• 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
• 美国统计由产科出血致死者占孕产妇死亡者的
49.1﹪;
• 胎儿出生后24h之内产妇失血500ml以上为产后
出血;
产后出血
• 迅速查明出血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最为重要。
如无DIC不必输注FFP或冷沉淀,也不宜与红细胞搭配输
注(增加输血风险)。 若血小板<20~50×109/L且有明显出血者应输血小板
产后出血合并DIC
去除产后出血原因是治疗DIC的关键,病因
去除后DIC多能迅速好转。
一旦怀疑DIC应迅速抽血做有关实验室检查 在等待结果时不要延误治疗
血浆衍生物
• 冷沉淀;
• 白蛋白;
• 免疫球蛋白; • 纤维蛋白原浓缩剂;
• 因子Ⅷ浓缩剂;
• 凝血酶原复合物;
• 因子Ⅸ浓缩剂;
• 纤维蛋白胶; • 抗凝血酶Ⅲ(ATⅢ)浓缩剂……
血浆衍生物—冷沉淀
冷沉淀是将新鲜冰冻血浆臵4℃条件下融化,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分不
易融解的白色沉淀物为冷沉淀。
冷沉淀含有5种主要成分:
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 或衰竭,如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
2、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药物、肝病、尿毒
症等,如妊娠合并肝病; 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见于大量输血病人。
血小板制品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20 ×109/L,有发热或感染要输;
2、血小板<5×109/L,紧急输(易发生颅内出血)
• 补液扩容:应用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补充血容量, 确保组织灌注和供氧。
• 估计失血量在1000ml以上应迅速开放2条静脉通 路,在抽血做配血的同时快速输入平衡盐液 2000ml(45min内)。
• 扩容是否充足观察尿量最为简便(尿量应至少> 0.5ml.kg/h)
产后出血
• 输血
Hb<70g/L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输注红细胞。 美国NIH输血标准:Hb<80g/L或HCT<0.24且产妇有 明显贫血症状或仍有活动性出血应输红细胞。 多数产妇年轻体健,肝功能良好,可不断合成凝血因子,
妇产科临床用血特点
• 妊娠期用血需考虑对母婴双方的影响
• 妊娠合并症的输血
• 产科出血与DIC
• 胎儿宫内输血
•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治疗
血制品分类
成分血 全血制剂
何为成分输血?
•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
要,输给相应制品。
• 成分输血是由Gibson于1959年首先提出来的。60 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70年代中期全世界广泛风 行。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达95%以 上。到了9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几乎
• 妊娠合并ITP治疗 无症状则不需治疗 即将临盆或手术者,需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 采用: a.IVIG(静脉用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 5天 b.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1mg/ kg / d ,当血小板计数 升高时 ,可逐渐减至维持剂量 ,维持剂量须保证血 小板计数大约为 50 ×109/ L 的水平 有出血倾向,应输血小板对症治疗,指征同前
血浆制品
新鲜冰冻血浆(FFP)
• 该制品是取新鲜全血于6~8小时内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冰冻成块。
• 这样一种制备方法几乎保存了血液中所有的凝血因子。 • 多数血站将FFP制成200ml、100ml、50ml的不同规格。
普通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与FFP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缺少两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Ⅷ和Ⅴ)
达到100%,很少使用全血。
妇产科常用血制品
红细胞制品 血小板制品 血浆制品 血浆衍生物
红细胞制品——使用最多且最重要
妇产科常用的有: 红细胞悬液
• 是由已移出大部分血浆的浓缩红细胞内加 入适量的保存液构成; • 具有血液的最主要功能, 即输送氧气, 故适 用于妇产科的各种急性失血。
红细胞制品
• 是用生理盐水反复离心洗涤红细胞或自动连续洗
涤法尽可能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残余血浆, 再以
生理盐水稀释的红细胞悬液, 其红细胞压积为0.70
• 适应症:
主要用于对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
血小板制品
主要制品有:
• 富含血小板血浆 • 浓缩血小板 • 少白细胞血小板
血小板制品
输注血小板的适应症:
一)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妇产科临床的合理用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游泽山教授
妇产科哪些疾病可能需要输血制品?
妇科
• 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或中重度贫血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子宫肌瘤(尤其粘膜下肌瘤) • 子宫、宫颈及卵巢恶性肿瘤 • 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
产科
前臵胎盘
胎盘早剥
死胎
妊娠合并症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妊娠合并肝病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 产后出血
血浆制品
输注FFP的适应症:
① 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
② 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③ 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④ 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⑤ 抗凝血酶Ⅲ缺乏; ⑥ 免疫缺陷综合征; ⑦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补充:②中也应该同时输入Vitk ④若为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应用鱼精蛋白拮抗 (1mg可中和100U肝素),
产后出血合并DIC
• 应迅速补充凝血因子作替代治疗,为去除病因争
取到宝贵时间:
浓缩血小板输注:2个治疗量(机器单采)
FFP:15ml/kg
冷沉淀:1.5U/10kg • 是否要应用肝素抗凝存在争议,倾向于不用(高凝 期例外)。
产后出血合并DIC
• 倾向于不用肝素原因可能是:
临床上所见到的DIC多为低凝期或纤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