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二首 2人教版必修三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往终生难忘。义山晚年在长安还与宋氏相逢……
•
“望帝春心托杜鹃”,说的是:作者想象中手抚五十弦锦瑟,
瑟曲转入“怨”调。随着乐曲的韵律,回忆起玉阳旧梦的双飞彩凤、
2022血年 泪相思。整句写的是一生中20的22年爱情、怨恨和迷惘。
16
• 六.“沧海月明珠有泪”
这一句比较复杂,共有四个意象(image):沧海、明月、珠、泪。让我
锦瑟
作者:李商隐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
2022年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蓝 田 日 暖 玉 生 烟 。
沧 海 月 明 珠 有 泪 ,
望 帝 春 心 托 杜 鹃 。
庄 生 晓 梦 迷 蝴 蝶 ,
•
一 弦 一 柱 思 华 年 。2锦 瑟 无 端 五 十 弦 ,022年
2
•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
2022年
2022年
14
• 四.“晓梦”与“迷蝴蝶” 瑟所弹出来的曲,有“适、怨、清、和”四种,则颌联与腹
联正好四句。分配起来,像是挺融洽。 庄生梦蝶,是熟典:“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
庄周做梦,化身为蝴蝶,闲“适”自在;梦醒,又变回庄周。于 是他自己都迷糊了:到底是庄周梦为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为庄周?
•
如果前文“晓梦”是指儿时情事,“春心”自然应指青年时情
事。义山风流韵事很多,二十三岁于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
山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位姓宋的女道士,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
后随公主入道。宋姑娘年轻、聪明、美丽,因两峰之间的来往,很
快就与义山双双坠入情网。当然,这种偷欢是不容于礼教和清规的。
恋情曝光后,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但真诚的相恋,往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
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导语】以下是xx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二语文必修3知识点归纳:李商隐诗两首,如果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李商隐诗两首》课文题解1、《锦瑟》《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挖苦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1、《锦瑟》: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乱、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1、《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思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
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
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
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照应。
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联系诗人一生志不得伸,始终在被排挤、被冷落中挣扎的情况来看,多少大志与理想早已化为泡影,全诗的感伤情调还是不难理解的。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1.把握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并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3.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1.查阅资料,了解李商隐的生平、作品的风格特色和这两首诗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2.深入品味领悟,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讨论、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4.拓展阅读,进一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1.把握诗歌的旨意,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了解诗人创作的艺术风格。
2.鉴赏诗歌蕴含的寓意,了解诗歌倒叙的叙事特点。
3.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读懂诗意,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按照“阅读——掌握内容——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3.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锦瑟》的意旨隐藏很深,历来众说纷纭。
对此诗的欣赏重在体味诗的朦胧意境,把握诗人运用的艺术技巧。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极真切地写出了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讽刺了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
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
李商隐(约812—约858),晚唐诗人。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其诗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古人评其诗为“深情缅邈”“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
1.《锦瑟》此诗为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病故前回忆人生往事之作。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诗人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遗恨重重。
诗中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和郁愤。
2.《马嵬(其二)》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今陕西兴平),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7课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07课 李商隐诗两首·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858),晚唐重要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喜欢。
有?李义山诗集?,代表作?无题??贾生??夜雨寄北??锦瑟?等。
在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为“温李〞。
【重点理解】古今异义一弦一柱思华年..古义:青春年华。
今义:青少年时代。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古义:伤春之心。
今义: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情怀。
只是当时已惘然..古义:迷惘,茫然。
今义:形容失意的样子。
一词多义端⎩⎪⎨⎪⎧锦瑟无端.五十弦〔名词,缘故〕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事物的一头〕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尽头,边际〕 徒⎩⎪⎨⎪⎧海外徒.闻更九州〔形容词,空,没有根据的〕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名词,门徒,弟子〕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副词,只,仅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形容词,白白的〕迷⎩⎪⎨⎪⎧庄生晓梦迷.蝴蝶〔动词,迷恋,沉醉〕迷.不知吾所如〔动词,分辨不清〕棋迷.〔名词,沉醉于一物一事的人〕以迷.天下之主〔动词,迷惑〕 可⎩⎪⎨⎪⎧此情可.待成追忆〔副词,难道,哪能〕高可.二黍许〔副词,大约〕 及⎩⎪⎨⎪⎧ 不及.卢家有莫愁〔动词,如,比得上〕望尘莫及.〔动词,赶得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动词,到,到达〕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介词,趁〕初九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连词,和〕 【难点探究】1.前人称?锦瑟?中的“思华年〞是本诗“一篇之主〞。
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它是如何成为全诗之主的。
2020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练习: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自唐以来,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著名的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的《马嵬》、苏轼的《荔枝叹》、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的《长生殿》等。
而对李、杨二人的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态度褒贬不一,李商隐别出心裁,在将《长恨歌》的故事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浓缩之后,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杨贵妃的死与海外招魂的对比中,在和平时期的“鸡人报晓筹”与逃亡时期的“虎旅传宵柝”的对比中,在长生殿“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六军驻马”的对比中,在四纪为君而不能保一妇人与民间夫妇尚可白头偕老的对比中,诗人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
同时,诗人也感慨了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这是永远困惑人类的生命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话题。
面对不能预测的命运,即使贵为天子,也难避免。
全诗又于有情人与无情世事的对比中,凸显了人生的无常。
[运用角度]“得与失”“看问题的角度”“人生无常”“情感与时代”等。
夜读李商隐深夜,在群星璀璨、飞光流辉的大唐帝国的诗空中,解读李商隐。
情怀便如夜一样温柔,诗一样古典。
仿佛看到他徘徊于长安城外的郊原,袖袍款款,丝绦飘荡,长髯掀拂着惊涛骇浪的意象;浓郁的眉宇间挽结着爱的抑郁和缠绵,在晚唐帝国的斜阳日暮里,吟哦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章……义山出生寒微,但寒门关不住天才童星的光辉,他在七八岁的时候,便显露出非凡的诗才,这在连吵架都有平仄诗韵,能作诗就有荣华富贵的时代,义山不能不受到人们的重视。
于是某豪门主动愿与李家结为儿女亲家,愿意资助义山成才。
这对经济拮据的李家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便也就从这个时候起,又一段爱的悲剧,在世间上演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学设计18: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
李商隐诗二首_课后思考与练习
三 从小学到初中,从课内到课外,你读过李商隐的哪些诗? 请以“我所知道的李商隐”为题,写一篇短文。
参看《唐之韵》等相关视频
下一课再见!
高中语文必修三 课后思考与练习 答案
李商隐诗两首
一 《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 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这首诗内容隐晦, 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 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二 《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 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讽 意至深”吗?
“讽意至深,用笔至细”是近人黄侃评论这首 诗的话(见《李义山诗偶评》),可以说很准确 地把握了这首诗在叙事、立意以及表现手段上的 特点。“用笔至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一、 倒叙的方法,参见“课文研讨”;二、措辞的委 婉,如“空闻”“如何”等;三、立意的含蓄 (最后在对比中点明题旨)。“讽意至深”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一、否认神仙怪诞、生命 轮回说,为立论张本;二、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 而寓意自明;三、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蓝田日暖玉生烟”
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也。”
三、知人论世
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 远大。因无意卷入朋党之争的漩涡, 受到两派的打压、排挤,从此仕途坎 坷,壮志成灰。其,但中年丧 妻,四十六岁就抑郁而亡。
诗人在一霎时中所心神领会的,便 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 众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 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 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 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 形象。
——朱光潜《诗的境域》
作业:
1、背诵诗歌。 2、课外阅读李商隐的无题诗。
锦瑟
李商隐
“义山的《锦瑟》、《碧城》、 《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 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 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 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 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 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一、紧缩诗歌
为便于理解,请大家试着把 这首诗改为七绝、五绝。看看 改后的诗大致表达了什么内容。
二、体味情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句 中的“此情”究竟是一种怎 样的情?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齐物论》:“不知周之 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伤春之心,比喻 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 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
张华《博物志》:“南海外有鲛 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 则能出珠。”
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示范性中学隆回二中罗志辉李商隐诗两首2 .马嵬(其二)教学目标1 .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 .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1 .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 .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二、关于咏史诗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天宝十五年(756 年)6 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必修三原文拼音
李商隐诗两首必修三原文拼音无题zuó yè xīng chén zuó yè fēng,huà lóu xī pàn guì táng dōng。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shēn wú cǎi fèng shuāng fēi yì,xīn yǒu líng xī yì diǎn tōng。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gé zuò sòng gōu chūn jiǔ nuǎn,fēn cáo shè fù là dēng hóng。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jiē yú tīng gǔ yīng guān qù,zǒu mǎ lán tái lèi zhuǎn péng。
zhuǎn péng yī zuò: duàn péng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转蓬一作:断蓬)wén dào chāng mén è lǜ huá,xī nián xiāng wàng dǐ tiān yá。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qǐ zhī yī yè qín lóu kè,tōu kàn wú wáng yuàn nèi huā。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锦瑟jǐn sè wú duān wǔ shí xián,yī xián yī zhù sī huá nián。
高中语文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07 李商隐诗两首1.作家作品李商隐(813—约858),字_________,号_________,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诗人,与_________齐名。
在词采华艳这一点上,与温庭筠接近,后世又称_________。
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绹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2.写作背景《锦瑟》大约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
也就是在这一年,漂泊一生的诗人离开了人世。
可以说,这首诗是他留在人间的最后的辉煌。
《马嵬》是写马嵬杨贵妃之死。
对于此事,当时的文人交口称颂,把唐明皇说成爱江山舍美人的“圣明天子”,把倾国之罪归于“女祸”杨贵妃。
李商隐针对这一片荒谬鼓噪,据实评论,将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把唐玄宗荒淫误国的历史事实和虚伪自私的面目向世人毫发毕露的揭示出来。
3.诵读诗歌,给加线的字注音。
锦瑟()弦()柱惘()然马嵬()未卜()宵柝()晓筹()驻()马4.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1)望帝春心tuō()杜鹃(2)cāng()海月明珠有泪(3)只是当时已wǎng()然(4)空闻虎旅传xiāo()柝(5)如何四jì()为天子1.义山玉谿生杜牧“温李”《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3.sèxián wǎng wéi bǔtuòchóu zhù4.(1)托(2)沧(3)惘(4)宵(5)纪1.《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有何特点?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主题辛辣的讽刺,表达方式的多重——赏读《马嵬(其二)》
主题辛辣的讽刺,表达方式的多重——赏读《马嵬(其二)》长期以来,人们对李商隐的爱情诗情有独钟,而中学语文界则对李商隐的抒情诗推崇倍至。
唯独李商隐的咏史诗,鲜为人们关注。
直到新课程改革,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中选取了《马嵬(其二)》,人们才惊讶地发现他的咏史诗写得如此独特,如此美丽。
清醒的批判,辛辣的讽刺盛唐时,唐朝国力雄厚,政治清明,现实中还有像姚荣、马周这样平步青云的例子。
安史之乱后,伴随着盛世衰落,藩镇割据表现得无以复加,政治日益昏暗。
时局决定了诗人不可能完全将生命与激情藏于艺术的象牙之塔,而对苦难的现实人生视而不见。
不少诗人主动将目光转向与“今天”形成了距离却又紧紧维系并影响着它的“昨天”,选择了“历史”这一特殊的表现对象而沉吟其中。
把对艰难时事的忧虑与史实相结合,创作了大量咏史诗。
李商隐咏史诗以擅长讽刺著称,不但吟咏前朝史实,还从本朝史事中汲取创作素材,以讽喻当代君王。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天宝遗事”的吟咏。
如:“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马嵬二首》)诗歌从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令人寻其魂魄写起,杨玉环死后,有方士回说在海外仙山即(蓬莱山)见到了杨玉环,并且杨玉环授之以钿合金钗,并承诺坚守生前之他生誓约。
然而,这只不过是“徒闻”的传说而已,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他生永为夫妇的愿望显然是渺然“未卜”的,而现实中杨贵妃倒是真的一命长“休”了。
诗人用词的感情化,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极其讽刺意味。
唐代诗人咏“天宝遗事”的作品为数不少,但大多对李杨的遭遇表示同情,白居易《长恨歌》可为代表。
但李商隐的见解却精辟独到,别出心裁。
他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天宝遗事”,表现出他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与讽刺。
李商隐否定“女人误国”的说法,认为唐玄宗失败的原因在于他的荒淫无度,而且把它的荒淫无度和国家的危难紧密相联。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若说美人误国,在长安便可,何必今日过马嵬呢?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统治者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昏庸和无耻。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精要
提醒你夯实基础
加点字 读音
马嵬.
wéi
宵柝.
tuò
可 可.待 kě 可.汗 kè
更 更.换 gēng 更.加 gèng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分。
2.解多义 锦瑟无端五十弦(来由,缘故) 东坡右手执卷端(事物的一头)
端 今有难,无他端(办法)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理由)
不及卢家有莫愁(如,比得上) 望尘莫及(赶得上)
“徒闻”九州
首联
可叹
“此生”已休
“空闻”宵柝
颔联
可悲
“无复”报筹
马嵬(其二)
颈联 “六军”驻马 可笑
“七夕”盟誓
尾联 “四纪”天子 可讽 “不及”莫愁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 分。
提升你的素质
深情绵邈、典丽精工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 籍旨趣遥深、难以猜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 韩愈的雄奇奔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 丽。以《锦瑟》《马嵬》为例,可见其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点。 构思缜密,情致深蕴。李诗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 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精确 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蓝田生烟等典 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传 达出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思的意境。
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到)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趁)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和)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二十二分。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锦瑟》课件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典)
1、庄周梦蝶 一日,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
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他不由纳闷: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 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 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化用这一典故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 分虚缈的心灵寄托。 2、望帝啼鹃
隐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李商隐
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如: 无题
其一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 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毕生。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 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
首 联: 锦瑟无故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缘无故
锦瑟想到什么?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
青春年华
年已半百的自己,流逝 的青春年华
美好的瑟啊,你为何无缘无故有五十条弦呢?你的一音一节都使我回想 起美好的青春年华,并为美好年华的流逝而伤感、无奈的情怀。
颔 联、颈联用了四个典故,转达了怎样的情思?
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案
(封面)高中语文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高中语文必修三《马嵬》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2新设计 3学情分析在学习了一个单元的唐诗之后,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方法,可以自学《马嵬(其二)》。
4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
难点:分析《马嵬(其二)》的艺术特点。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马嵬(其二)》一、导入《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名诗,先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二、知识积累1.《马嵬》《马嵬》本为组诗,共有两首。
第一首为七言绝句,第二首为七言律诗。
第二首的艺术成就远远高于第一首。
2.咏史诗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予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整体把握1.请学生朗读诗歌,纠正读错的字音和节奏。
马嵬(weí)宵柝(tuó)本诗主要是“二、二、一、二”节奏,只有第二句是“二、二、二、一”,第七句、第八句是“二、二、三”节奏。
集体朗读。
2.请学生讲解全诗的大意。
本诗讲述“马嵬事变”中唐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的事件。
四、把握结构首联讲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为之招魂一事;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及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总结全诗,批判唐玄宗。
点拨:本诗用倒叙手法。
首联“海外”、“更九州”,指的是唐玄宗为之招魂一事,因此是杨贵妃死后之事。
颔联讲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
颈联“驻马” 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讲的就是马嵬之变;“此日”六军哗变与“当时”七夕节的恩爱之景对比,暗示杨贵妃被赐死,与唐玄宗分离,二人恩爱已成往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 4、主题除了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外,还有 寄兴说等等。
八、作业布置:
1、熟读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 3、预习《林黛玉进贾府》。
二、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 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今天的 陕西兴平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 杀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令杨贵妃自缢, 史称“马嵬之变”。后代许多诗人都写了 有关此事的诗歌,例如白居易的《长恨 歌》。李商隐咏叹这一历史事件的诗有两 首,这是其中第二首。
• 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 于一高坡小院。
• 王蒙在《双飞集》中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 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 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
• 在这我们追寻逝去的青春,追问淡远的志向,追思无 边的失意,诉说无奈的人情,倾诉浓浓的惆怅——— 真可谓“一篇《锦瑟》解人难”,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可感悟而不可支离,可望而不可及。
四、艺术手法:对比反衬
他生 不能预料—— 今生 缘断悲凉 空闻 今日狼狈—— 无复 昔日安逸 此日 缢死可怜—— 当时 骄奢淫逸 四纪天子 无奈—— 普通卢家美满
五、叙事结构特点
贵妃缢死君王怅,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帝妃永离空断肠。
玄宗逃难奔蜀忙, 六军哗变马嵬殇。 贵妃缢死君王怅, 帝妃永离空断肠。
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令狐楚(牛党)赏识而中进士,
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 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 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 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4.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 “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 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其二)》在叙 事结构上的特点。
• 【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谋篇布局。
• 【提示】联系诗歌内容的先后顺序,并分析这种写 法的作用。
• 【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 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
字音
1.生字音积累
马嵬.( wéi )
宵柝.( tuò)
报晓筹.( chóu )
当当..夜时ddàānngg
空空..缺闻kkòōnngg
2.古今异义词 (1)一弦一柱思华.年. ( 古义: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今义:青少年时代 ) (2)望帝春.心.托杜鹃 ( 古义: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 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指羡慕异性的心理 ) (3)只是当时已惘.然. ( 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 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 3.词类活用 庄生晓梦.迷蝴蝶 ( 名词作动词,做梦 )
• 墨弄风流李商隐
• 名吟一句,风流千古。
• 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 日暖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 倾注了举世惊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泪光寒。他用精 妙奇丽的一行诗,便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 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是我心中的一代风流诗 人——李商隐。
人教版高二上册必修3语文电子版课本
人教版高二上册必修3语文电子版课本人教版高二上册必修3语文电子版课本
1 林黛玉进贾府
2 祝福
3* 老人与海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12 动物游戏之迷
13 宇宙的边疆
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善待生命学习论证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讨论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红楼梦》
《高老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诗二首
《锦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
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
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
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
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
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
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
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
“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
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
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
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
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
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