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球菌抗原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37)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种标准操作规程 (138)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细菌鉴定操作规程 (139)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40)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革兰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1)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抗酸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2)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墨汁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44)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45)取粪便脓血部位标本根据检验申请单要求选择平板,立即接种。

4.6 尿标本接收标本后,立即对标本进行编号、登记,将尿标本混匀,用10ul定量接种环立即接种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分离细菌和菌落计数。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XXX医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标本接收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XXX-JY-CZ-WSW-0563灭菌。

用接种环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移种之菌落。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或直接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将接种环垂直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穿刺线推出接种环。

4.4 穿刺培养法4.4.1 此法用于保存菌种,观察动力及某些生化反应。

4.4.2 以接种环挑取细菌培养物,插入半固体培养基的中央,穿刺至培养基底部,然后沿原穿刺线退出接种环。

4.5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灭菌接种环挑取菌落或标本。

在试管内壁于液面交界处研磨,使细菌混匀在液体培养基中。

参考文献[1] 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诊断与图解.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革兰阳性球菌:选择GP卡(阳性菌鉴定卡)。

核酸检测抗原使用方法

核酸检测抗原使用方法

核酸检测抗原使用方法
一、采集样本
在进行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前,需要先采集样本。

通常采集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使用一次性拭子在鼻腔或口腔内轻轻旋转擦拭数次,收集粘膜细胞样本。

注意采集时应避免过度擦拭,以免损伤粘膜。

二、样本处理
采集的样本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释放并提取样本中的病毒核酸。

将采集的样本放入含有细胞保存液的收集管中,充分摇匀后进行离心,以分离出上清液和沉淀物。

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收集管中,备用。

三、结果观察
将处理后的样本加入核酸检测试剂盒中,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观察反应结果,通常在15-30分钟内读取结果。

若C和T区域出现两条色带,则为阳性结果,表示样本中存在病毒核酸。

若只有C区域出现一条色带,则为阴性结果,表示样本中未检测到病毒核酸。

若未出现色带或色带模糊不清,则表示检测结果无效,需重新进行检测。

四、垃圾处理
使用完的拭子、废物收集瓶等样本采集工具和已开封或使用后的核酸检测试剂,需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处置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1 - 检验标本的采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标准操作规程1.产品名称: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2.包装规格:24人份/盒 48人份/盒3.预期用途:用于检测试验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IgM/IgG)4.检验原理:用幽门螺杆菌抗原固相硝酸纤维素膜,应用渗滤式间接法原理,检测血清中幽门螺杆菌抗体。

5.主要组成成份:反应板 24份或48份试剂Ⅰ 1瓶 0.02mol/L PH 7.4 PBS试剂Ⅱ 1瓶胶体金标记物6.储存条件及有效期:产品应储存在2℃~8℃条件中,不能冷冻;有效期24个月。

7.样本要求:血清样品不能溶血,应为新鲜血清或2℃~8℃条件保存不超过一周。

高脂血症血清不能使用。

8.检验方法:滴入二滴试剂Ⅰ于反应板中央孔中,待完全渗入;滴入100μl血清于反应板孔中,待完全渗入;滴加三滴试剂Ⅱ于反应板孔中,待完全渗入;渗入三滴试剂Ⅰ于反应板孔中,待完全渗入。

9.结果解释:阳性:反应板孔中C端出现红色圆斑,T端出现红色圆斑,为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阴性:反应板孔中C端出现红色圆斑,T端不出现红色圆斑,为幽门螺杆菌抗体阴性。

失效:反应板孔中C端不出现红色圆斑,或C端、T端均不出现红色圆斑,为试剂盒失效。

10.检验方法的局限性:本试剂试验仅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而非直接检测幽门螺杆菌,因而阳性结果并不能确诊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对患者状况的诊断应结合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和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抗体含量低的血清样品,不能被检测出来是可能的。

部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不产生抗体或产生少量的抗体。

此时,可能显示阴性结果。

试验结果可疑时,应用培养基进行培养确诊。

11.产品性能指标:批内精密度: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应≥95%,反应斑点颜色深浅程度应接近。

批间精密度: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均应≥95%。

12.注意事项:本产品尚未获得产品注册证号,仅供研究,不用临床诊断。

试验一旦开始操作,应按操作步骤连续进行,直至结束。

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隐球菌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隐球菌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经验交流•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隐球菌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分析徐萌敏杨国彪孙小军新型隐球菌是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易发于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特别是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

近年来,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化、隐球菌自身的进化及易感人群的增多等因素,免疫功能正常者该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升高[1]。

临床上,由于隐球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发生误诊。

传统的隐球菌感染诊断主要依据病原学检查(墨汁染色和培养)和病理检查,费时且敏感度较低,病理检查也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这些因素常在一定程度上延误疾病的诊治。

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ryptococcal antigen lateral flow assay,CrAg-LFA)是一种无创的新检测方法,可作为临床上隐球菌感染的辅助诊断,具有快速、特异度高、敏感度强等特点叫本研究应用CrAg-LFA检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探讨其在隐球菌性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绍兴市立医院诊治的300例疑似隐球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90例,女性110例,年龄18-60岁。

所有患者均具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咳黏液痰或血痰、发热,部分患者具有呼吸困难、胸背痛等症状。

诊断依据:肺组织病理阳性,或痰培养阳性,并结合药物治疗情况,确诊是否符合隐球菌性肺炎。

本研究经过绍兴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测方法1.2.1CrAg-LFA检测常规抽取患者静脉血约4~D0I:10.3877/cma.j.issn.1674-6880.2019.06.011作者单位=312000浙江绍兴,绍兴市立医院呼吸内科通信作者:孙小军,Email:sxj999@ 5mL,置于无菌采血管中,3000#g离心10min,分离血清。

取1滴样本稀释液加入小试管中,另取40!L血清样本与之混合,将隐球菌抗原检测试纸条(美国Immuno-Mycologics有限公司)的插入带没入混合液中,15min后读取结果。

角膜刮片检查的操作规程和常见细菌分析

角膜刮片检查的操作规程和常见细菌分析

角膜刮片检查的操作规程和常见细菌分析一、引言角膜刮片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手段,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角膜疾病。

本文将介绍角膜刮片检查的操作规程和常见细菌分析。

二、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角膜刮片检查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消毒:洗手并戴好手套,用75%酒精或碘伏对患者眼球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2)器具准备:准备好显微镜滑片、无菌培养基和相应的细菌涂布环。

(3)患者协助:让患者坐直,并注视前方。

2. 操作步骤(1)使用无菌棉签轻轻拉开眼睑,并向后推进,以充分暴露出角膜表面。

(2)沾取少量生理盐水(也可使用无菌生理盐水)、目前药或无菌空气波浪法湿润的指套。

确保指尖充分湿润,并将其轻轻触碰到角膜表面。

(3)迅速将指套刮取到的细菌悬浮液均匀涂抹在显微镜滑片上。

注意不要涂抹过厚或过稀。

(4)用无菌培养棉签将细菌悬浮液从滑片上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的细菌涂布环上,记得密封好细菌涂布环。

(5)将带有细菌悬浮液的细菌涂布环放入无菌培养皿中,温度保持在37℃左右,孵育24至48小时。

三、常见细菌分析角膜刮片检查可检测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细菌,接下来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及其相关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1. 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绿脓杆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致病性细菌,常引起眼部感染,如角膜溃疡和虹膜睫状体炎等。

临床表现包括眼部疼痛、红肿和视力模糊等。

对于绿脓杆菌引起的角膜感染,通常利福平类抗生素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导致多种皮肤和眼部感染。

角膜感染主要表现为角膜溃疡,并可能伴随充血和异物感。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它对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

3. 铜绿假单胞菌(Burkholderia cepacia)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罕见但具有较高毒力的细菌,通常引起严重的眼部感染和并发症。

角膜感染表现为角膜溃疡以及化脓性分泌物。

隐球菌抗原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

隐球菌抗原快速检测的临床应用

• 2018年5月7日外院胸部CT
结论:1.右下肺多形病变:结核?2.左侧肾上腺内侧支结节灶:腺瘤?其它?
第一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核科2018-05-14)
• 血常规:WBC 7.49× 109/L,N 79.7%;RBC 4.42× 1012/L,Hb 125g/L;PLT 251× 109/L
收录指南
共识中声明,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存在是肺侵袭性隐球菌病的的确诊证据之一。
隐球菌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原理(美国IMMY公司)
特点
• 无需样本预处理 • 10分钟得到结果 • 定性或半定量测定 • 结果客观 • 血清,脑脊液,血浆
样本收集及制备
• 按照无菌操作收集脑脊液、血浆和血清样本。 • 样本最多可以在 2-8℃放置 72 小时。 • 不反复冻融的情况下,样本可以在-20℃以下保存更长时间。 • 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在 2-8℃或者-20℃以下。
1. 墨汁染色:
是诊断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快速的方法,但敏感性差,阳性检出率很低。
2. 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金标准):
阳性检出率低,培养(2-10天)及鉴定时间长,易误诊。
3. 抗原检测试验:
脑脊液和血清样本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可达到97%和87%*,能实现早期快速诊断, 但费用高。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GXM (Glucuronoxylomannan, GXM) :
病 学
早期隐球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变化不典型,但是当 发展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时,死亡率可达到20%。
新型隐球菌感染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感染主要发生在 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皮肤等。
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很有必要!
病原1 体穿越血2脑屏障的方式3

新型隐球菌实验报告注意

新型隐球菌实验报告注意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新型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菌落特征、培养特性、形态学特征等,为新型隐球菌的鉴定、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1)新型隐球菌菌种:由实验室提供。

(2)实验培养基:沙保氏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

(3)实验试剂:墨汁、生理盐水、乳酸酚棉蓝染色液等。

2. 实验仪器:(1)恒温培养箱。

(2)显微镜。

(3)离心机。

(4)高压蒸汽灭菌器。

三、实验方法1. 菌落培养(1)将新型隐球菌菌种接种于沙保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

(2)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2. 形态学观察(1)将培养好的菌落用生理盐水洗下,制成悬液。

(2)取少量悬液滴于载玻片上,用墨汁染色。

(3)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大小、出芽情况等。

3. 分离纯化(1)将新型隐球菌菌落接种于沙保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

(2)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4. 病原学检测(1)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于沙保氏培养基和血琼脂培养基。

(2)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3)将培养好的菌落用生理盐水洗下,制成悬液。

(4)取少量悬液滴于载玻片上,用乳酸酚棉蓝染色液染色。

(5)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大小、出芽情况等。

四、实验结果1. 菌落培养(1)沙保氏培养基:菌落呈白色、圆形、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血琼脂培养基:菌落呈白色、圆形、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 形态学观察(1)菌体呈球形,直径5-20μm,出芽繁殖,不形成假菌丝。

(2)菌体周围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料不易着色。

3. 分离纯化(1)沙保氏培养基:菌落呈白色、圆形、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血琼脂培养基:菌落呈白色、圆形、湿润、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4. 病原学检测(1)菌体呈球形,直径5-20μm,出芽繁殖,不形成假菌丝。

抑菌效力检查操作规程

抑菌效力检查操作规程

抑菌效力检查操作规程抑菌效力检查操作规程一、实验室准备工作1. 确保实验室内环境干净整洁,无杂草杂物。

2. 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试剂,包括培养基、培养皿、试管、培养箱等。

3. 检查设备和试剂的质量,确保其符合检测要求。

4. 检查消毒设备的有效性,保证消毒质量。

5. 确保实验人员了解并熟悉相关的实验操作规程。

二、样品准备1. 根据检测要求,选择需要检测抑菌效力的样品。

2. 样品应具备代表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样品应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以去除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外源性菌群。

4. 样品应进行适当的稀释处理,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菌落计数在合适的范围内。

三、实验操作1. 预热培养箱至适当的温度,通风静置一段时间以达到温度均一。

2. 准备培养基,按照指定比例配制好培养基。

3.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确保培养基平均分布。

4. 待培养基凝固之后,使用无菌技术在培养基上均匀地涂布待测样品。

5. 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或试管放入预热好的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6. 培养结束后,取出培养皿或试管,进行菌落计数和观察。

7. 记录实验结果,并依据相关标准对抑菌效力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分析1. 对每个样品进行菌落计数,统计不同条件下菌落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2. 将实验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判断样品的抑菌效力是否达到要求。

3. 如果样品的抑菌效力未达到要求,可以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以提高其抑菌效力。

4.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实验服和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室内的卫生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各种试剂和培养基应按照规定存放和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4。

严禁食用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和培养基。

5.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真菌标本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真菌标本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真菌标本检验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真菌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各类真菌检测的标本。

3. 标本采集及处理3.1 标本类型痰、尿、粪、脓液、脑脊液、血、拭子、皮屑、甲屑、气管穿刺抽取的痰液等。

3.2 标本采集与处理3.2.1 痰液、气管穿刺抽取的痰液。

3.2.2 尿液早晨中段尿10ml,离心取沉淀液1ml,作真菌涂片及培养。

3.2.3 口腔、咽喉、外耳道、阴道、和直肠粘膜的标本应迅速放入内装1-2ml无菌蒸馏水的试管送检。

常规KOH 涂片及SDA培养。

3.2.4 粪便无菌盒送检,挑取黏液、脓血接种于含氯霉素培养基上。

3.2.5 脓液脓液标本应置无菌广口有盖玻璃瓶或小的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

3.2.6 脑脊液采集于无菌试管3-5ml,立刻送检。

离心后以无菌吸管吸取离心沉淀物1ml,作墨汁涂片镜检和培养(SDA)25°C及37°一周。

3.2.7 血液分别于左右两侧无菌抽血3-5ml,立即置于脑心浸出液肉汤。

3.2.8 体液支气管积液、关节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等10ml离心沉淀后取0.5ml沉淀液作直接镜检(注意颗粒)及培养。

3.2.9 组织标本置于无菌平皿中立即送检,置无菌研钵或组织匀浆器加2ml蒸馏水,研磨成浆或切成1-2mm3的小块作真菌直接镜检(KOH涂片)及培养。

3.2.10 皮屑皮损的边缘、疱壁、脓液、深层趾(指)间皮屑或活动边缘皮屑。

取材前75%酒精棉球消毒取材处,标本作真菌直接镜检(KOH涂片)及培养。

3.2.11 甲屑用细锉或牙签研磨钻取病甲与正常甲交界处并且贴近甲床部的甲屑,标本用酒精浸泡待干燥后以十点接种法分别种于含放线菌酮及不含放线菌酮的SDA平皿,25°C-28°C培养3周,并同时作KOH涂片。

3.2.12 毛发取病发15根、75%酒精消毒,3-5根作直接镜检,5-10根种于SDA斜面(加氯霉素),稍划破斜面掩埋。

曲霉菌属、新型隐球菌及耶氏肺孢子菌核酸检测试剂盒 (PCR 荧光探针法)说明书

曲霉菌属、新型隐球菌及耶氏肺孢子菌核酸检测试剂盒 (PCR 荧光探针法)说明书

曲霉菌属、新型隐球菌及耶氏肺孢子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曲霉菌属、新型隐球菌及耶氏肺孢子菌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包装规格】24人份/盒,48人份/盒【预期用途】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痰液样本中曲霉菌属、新型隐球菌和耶氏肺孢子菌的核酸DNA。

本试剂用于肺部曲霉菌属、新型隐球菌和耶氏肺孢子菌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适用人群主要为免疫低下、免疫缺陷人群,其他人群应有肺部真菌感染相关指征。

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低下或缺陷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易被细菌、病毒等感染掩盖,临床上致病菌包括曲霉菌属、隐球菌、耶氏肺孢子菌等,检测多重真菌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

本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仅供临床参考,对患者的临床诊治应结合其症状、体征、病史、其它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反应等情况综合考虑。

该产品检测阳性不能确定标本中有活病原菌,检测结果应结合其他临床诊断综合判断。

本产品对于曲霉菌属的检测不能确认具体菌种,如有必要临床应考虑对于曲霉菌属阳性结果进一步确认感染的菌种。

【检验原理】本试剂盒分别选取曲霉菌属18s rRNA基因、新型隐球菌ITS基因和耶氏肺孢子菌mtLSUrRNA基因中保守的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在样本DNA核酸纯化之后采用荧光PCR对DNA进行检测。

本试剂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PCR扩增过程中,探针与模板结合,其5’端报告基团被Taq酶5’→3’外切核酸酶活性切断,使报告基团远离淬灭基团,产生荧光信号。

荧光定量PCR仪器根据检测到的荧光信号自动绘制出实时扩增曲线,并计算出样本Ct值(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曲霉菌属、新型隐球菌、耶氏肺孢子菌荧光标记分别为FAM、VIC、CY5。

本试剂盒反应体系含有dUTP-UDG防污染措施,避免操作产生的假阳性结果;采用内源性内标质控体系,通过内标对待测样本的采集、运输和提取过程进行监控,避免检测结果的假阴性,内标基因选择人源管家基因RP,荧光标记为ROX。

病原体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病原体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病原体检测标准操作程序1. 目的本操作程序旨在规范病原体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操作程序适用于所有从事病原体检测工作的实验室人员。

3. 安全要求在进行病原体检测前,必须了解并遵守以下安全要求:- 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外套、手套和口罩;- 检测前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检测过程中避免接触任何可能具有感染风险的物质;- 检测完成后,对使用的实验器材和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

4. 检测步骤本操作程序包括以下检测步骤:步骤一:准备样本1. 将待检测样本取出,并在样本上标明相关信息。

2. 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对样本进行预处理和处理。

步骤二:DNA/RNA提取1. 使用合适的方法和试剂对样本中的DNA/RNA进行提取。

2. 确保提取过程中的操作环境清洁,并避免污染。

步骤三:PCR反应1. 配制PCR反应液,并按照说明进行反应。

2. 设置PCR反应仪的温度和时间参数,启动PCR反应。

步骤四:凝胶电泳1. 准备琼脂糖凝胶,根据需要制作样品孔和DNA/RNA分子量标准孔。

2. 将PCR反应产物和分子量标准加载到凝胶孔中。

3. 使用合适的电泳条件进行凝胶电泳。

步骤五:结果解读1. 根据凝胶电泳结果,判断目标病原体的存在与否。

2. 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5. 记录与报告1. 将每一步骤的操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样本信息、试剂名称和批号、操作时间等。

2. 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报告,包括阳性/阴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

6. 质量控制要求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相关操作:- 在每次检测中包括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并对对照样品进行处理和检测。

- 阳性对照组应能够产生特定的PCR产物,而阴性对照组不产生。

7. 常见问题与处理在进行病原体检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常见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检测结果不明确或不符合预期:重新进行相关步骤,确保操作正确。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模板】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模板】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范围隐球菌病是一种由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真菌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隐球菌属内对人致病的最主要病原菌是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和格特隐球菌(Cryptococcus gattii)。

根据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成分和生化方面的差异,将新生隐球菌分成2个变种(新生隐球菌新生变种C.neoformans var.neoformans 和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C.neoformans var.grubii),按血清学分为A、B、C、D和AD型5个型。

其中新生变种为血清D、AD型,欧洲、南美洲流行;格鲁比变种为血清A型,全球流行;格特隐球菌为血清B、C型,在热带\亚热带\温带流行;我国血清型主要为A型。

此外,还发现了新生变种与格鲁比变种的杂合体(血清型AD)。

隐球菌的基因型包括新生隐球菌的VNⅠ、Ⅰ、Ⅰ、B和格特隐球菌的VGI-VGIV。

两种隐球菌的无性繁殖体均为无菌丝的单芽孢酵母菌,在体外为无荚膜或仅有小荚膜,进入人体内后很快形成厚荚膜,有荚膜的隐球菌菌体直径明显增加,致病力明显增强。

检查新冠抗原的操作方法

检查新冠抗原的操作方法

检查新冠抗原的操作方法检查新冠抗原的操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 准备工作:- 每个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个人防护要求的防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

- 确保工作区域清洁,用漂白剂或酒精溶液消毒操作台面和工具。

- 检查试剂盒的有效性和过期日期,并将其恢复到室温。

2. 样本采集:- 样本采集可能是鼻咽拭子或唾液样本。

佩戴手套和面罩,并使用消毒过的采样工具收集样本。

- 鼻咽拭子:将拭子插入鼻腔深处,轻轻旋转几次后取出。

将拭子放入收集管中,并用剪断固定。

- 唾液样本:用无菌容器收集足够的唾液样本。

3. 样本处理:- 将采集到的样本转移到操作台上,并使用吸管或移液器将样本滴入试剂盒提供的反应孔中。

- 确保每个反应孔只有一个样本,并尽量避免任何交叉污染。

4. 检测过程:-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上的指示进行操作,通常包括加入缓冲液、旋转、静置等步骤。

- 定时检测结果确定的反应时间。

不超过指定时间,避免结果的偏差。

- 观察结果,通常通过肉眼检查或在特定设备上进行读数。

5. 结果解读:- 阅读试剂盒说明书,根据颜色变化或线条出现的情况,判断是否为阳性、阴性或无效结果。

- 注意解读不同品牌试剂盒的结果所使用的判读标准可能存在差异。

- 将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格上,并查看与其他测量结果的相关性。

6. 清理工作:- 丢弃使用过的试剂盒和采样工具。

- 按照生物废弃物处理要求,正确处置之前的样本。

- 用消毒液清洁操作台面和工具。

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操作方法,具体操作还要根据不同的试剂盒和厂家提供的说明进行。

因此,在进行任何新冠抗原检测之前,务必详细阅读试剂盒的操作手册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操作。

同时,建议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019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感染筛查浙江省专家共识(全文)

2019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感染筛查浙江省专家共识(全文)

2019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感染筛查浙江省专家共识(全文)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早期筛查发现隐球菌感染,提前进行抗隐球菌治疗,可明显减少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制订了本共识。

本共识推荐:(1)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应进行隐球菌抗原筛查;(2)侧向免疫层析法为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感染筛查的首选方法;(3)血隐球菌抗原筛查阳性的艾滋病患者需进行脑脊液隐球菌抗原检测;(4)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血隐球菌抗原定量检测;(5)无症状的隐球菌抗原血症的艾滋病患者建议进行抢先的氟康唑抗隐球菌治疗;(6)血隐球菌抗原阳性,同时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隐球菌败血症、肺隐球菌病和其他部位隐球菌病的艾滋病患者,需按相关指南进行规范抗隐球菌治疗。

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

艾滋病患者合并隐球菌感染时,与普通人群相比,无论在发病率、临床表现还是预后,都存在较大差异。

近年来,隐球菌感染的筛查方法有了较大改进,隐球菌抗原筛查已被写入多部艾滋病诊治指南,多项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对此进行了临床经济学评价[1,2,3]。

但我国尚缺乏艾滋病患者隐球菌感染筛查规范,因此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本共识,供各位同道参考。

1 隐球菌感染筛查的意义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逐年增加。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统计,至2017年,全球HIV感染者约3 690万(3 011万~4 039万),2017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约为94万(67万~130万)。

HIV感染者中,7.1%~19.0%伴有隐球菌感染[4,5,6,7]。

我国HIV感染者尚缺乏隐球菌感染完整的流行病学数据,但从1986至2006年发表的文献看,我国隐球菌感染者数量在逐年攀升[8],据文献报道,我国HIV感染者中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为9.8%~62.3%,各地报道差异较大[9,10]。

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相关死亡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隐球菌抗原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隐球菌抗原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隐球菌抗原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隐球菌抗原检测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2.操作授权人经过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

3.用途:作为隐球菌病的辅助诊断试验,本检测系统利用简单快速乳胶凝集反应对血清和脑脊液中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抗原进行定性检测。

4.原理本检测系统利用了包被在乳胶颗粒中的抗隐球菌抗体与含有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样本发生凝集反应。

血清中,风湿因子的存在阻碍了此抗原的检测,本实验通过链酶蛋白酶对血清样本的预处理不仅减少了非特异性干扰。

而且还加强了对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的检测。

5.样本要求A、脑脊液:1)常规操作方法收集无菌样本2)1000g离心15min以确保去除所有白细胞和微粒体3)小心吸取脑脊液溶液加入无菌容器并密封4)样本可以立即处理,冷藏,在-20℃冷藏保存。

5)100℃孵育脑脊液要本5min 6)备用。

B、血液1)常规操作方法收集全血无菌样本。

含抗凝血剂的样本无效2)1000g离心15min3)小心吸取血清溶液加入无菌容器密封4)样本可以立即处理,冷藏,在-20℃冷藏保存。

5)在50ul链酶蛋白酶中加入300ul血清并用密封6)56℃孵育血清/链酶蛋白酶溶液30min7)加入一滴链酶蛋白酶抑制液终止反应9)备用。

C、试剂准备按照提示剂量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制备链酶蛋白酶,链酶蛋白酶应该以50ul的量进行分装。

6.操作步骤:6.1在环状玻片中分别加入25ul隐球菌抗原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经过热处理的脑脊液或链酶蛋白酶处理的血清样本于不同的分离环中。

6.2每个环中加入25ul隐球菌乳胶6.3利用分离的涂药棒彻底混合环中物质6.4室温下手动旋转或者100rpm(+-25)旋转仪上5min7.结果判断阴性:无可见团块的均匀颗粒悬浮液阳性:清晰且明显的颗粒或块状8.质量控制(有效性):乳胶对照:周期性的利用隐球菌抗原阳性对照对隐球菌敏感性进行检测。

如果隐球菌乳胶试剂敏感性良好,阳性对照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