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又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优化。许多优秀教师的成功,重要的原因便是探索出了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同步的还有思维训练,所以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上都应贯穿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导向,建立在学生潜心读书,专心上课的基础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又是置于教师的精心指导之下,整个教学过程便形成了一个信息多向传递和及时反馈的系统流程。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逐步构建并完善了“自学、导读、训练”的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下面我们对它作一些具体阐释。

一、理论依据

(1)“教师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怎样“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呢?叶老特别重视预习。认为“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那么“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叶圣陶先生还指出:“在中小学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看尤其要着重训练。”

(2)“主体、主导、主线”观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

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知潜能的实践者;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指导、支配的地位,但这种指导、支配作用只能通过“导”而不是“灌”或其他方式来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进入了语文训练的过程,二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主体、主导、主线三者并非互不相容,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只不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上各有侧重罢了。

(3)“目标教学”观学习过程是学习水平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教学活动应当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矫正强化为核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建立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能较好地引导和控制学生达到应达到的水平;通过对学习目标实现状况的反馈评价,有利于教师调整给学生提供的条件和时间,发挥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的潜力。

二、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训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和体现出来,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为每个学生今后的自学奠定基础和提供方法,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三、操作程序

(1)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教师根据课文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

手法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集中注意,一开课就像磁石吸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2)明确目标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文的“训练重点”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明确揭示,为学生学习定向。

(3)提示学法既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体的常规的学习方法(如自学一册书,一个单元的方法,语文课堂学习法,课外语文学习法等),进行宏观规范,又要根据课文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多种具体的方法技巧,实现微观优化。

(4)异步自学遵循学习目标,学生各自根据学力专心自学;与此同时,教师巡视课堂,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作单独辅导,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作为确定或修正后面“导读”阶段的重点难点的参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以上为“自学”阶段,即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叶圣陶语)的教学阶段。

(5)提出疑问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结合“自学”阶段了解到的学情,有针对性地抛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导引策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重点。

(6)讨论交流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小组,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言交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

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操作策略

在本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其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拟定明确可把握的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采用问题导引策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为学生提示学法,给学生示范学法,促学生运用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

“训练”是贯穿本模式的一条主线。从形式上看,训练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既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听;既可以是单项练习,也可以是综合训练,既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集体讨论。从内容上看,既可以是语言训练,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基础知识,也可以是综合表达;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是迁移延伸。从时间上看,虽然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是安排在新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新课进行中的发现性训练或强化性训练。总之,训练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始终,使学生在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为了便于操作,本教学模式具体分解为“3阶12步”。就一般而言,自学、导读、训练3阶是前后连贯有机统一的整体,它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而12步却是较为灵活的,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有的步可以减,有的步可以合,有的步顺序可以调换,总

之可因人因文制宜,形成若干“变式”,不拘泥生搬。当然在运用本模式之初,最好完整地采用“3阶12步”,以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和操作习惯,提高学习效率。“3阶”与3课时不能划等号,3阶可以用3课时,也可以用1课时或2课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3阶”与三类课文的对应关系,就一般而言,讲读课文可3阶并举;课内自读课文既可突出自学、导读两阶,也可突出自学、训练两阶;课外自读课文无疑便只好留待学生“自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