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案
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纲要求]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
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2)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列宁;(2)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⑴詹天佑;(2)牛顿。
■圭千知识排查施理考点史实夯实核心知识、东西方的先哲1 •孔子(1) 政治思想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德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 思想影响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 .柏拉图(1) 哲学思想:理念论。
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 政治思想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 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 .华盛顿(1) 主要活动:1774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绝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
(2) 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2 .拿破仑(1) 主要活动:军事起家,历经土伦之战、保卫巴黎、远征意大利、雾月政变,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巩固革命成果,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法典》;长期进行对外战争。
(2) 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浙江地区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用书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纲原文呈现]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3)爱因斯坦[知识主线]本讲从纵向看,有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历史人物;从横向看,有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各领域的代表人物。
主要包括古代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历史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凯末尔和孙中山)、近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和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和爱因斯坦)等人物。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
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二、东西方先哲1.孔子(1)政治思想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1)哲学思想——理念论。
2019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高考历史岳麓版二轮练习考案十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本卷总分值100分,测试时限60分钟)共5小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材料二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材料四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
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1)材料【一】二中孔子和柏拉图各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其共性是什么?(2)材料【三】四中孔子和柏拉图在国家治理上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答案(1)孔子主张建立礼与仁相结合的有等级差别又有温情的社会;柏拉图主张建立一个正义的理想国。
相同点:都主张建立一种合理、有秩序和稳定的社会。
(2)柏拉图主张依法治理国家,靠法治来维持一切;孔子认为以仁、德治理国家,便会长治久安。
(3)政治思想都不被当时统治者采纳。
他们的政治思想都不符合当时实际政治需要。
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2)“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3)“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
”(《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4)“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5)(执政者须)“言必行,行必果。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高考历史二轮检测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引文中认为:“克己”的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
结合以上这段解释是“存天理,灭人欲”的表达,属于朱熹观点。
答案B2、17世纪在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这种历史现象主要反映了()。
A、法律的地位日益下降B、资产阶级自身不成熟C、封建残余势力强大D、议会的力量弱小解析克伦威尔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后来却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实际上说明了资产阶级的不成熟,故答案为B。
答案B3、有人这样评价一位政治家:“一个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个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
”这位政治家是()。
A、孙中山B、甘地C、华盛顿D、毛泽东解析理解题干材料,抓住“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民族的领袖”“欧洲的残暴”等信息,可以排除A、C、D三项,这是对甘地的评价,故答案为B。
答案B4、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
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
彼此既志同道合,那么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
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
”这说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B、维护国共合作C、维护《临时约法》D、反对国民党分裂解析据题干时间“1924年10月”,A项早已提出;C项不符合史实;据材料含义可知其目的是维护国共合作,故答案为B。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附解析)$764366
专题2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5*2=10分)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之如一。
”又说:“中国百姓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犹如枝叶。
”材料说明唐太宗(①主张民族平等②民族政策开明③具有民族歧视思想④带有排外倾向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①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拿握能力.唐太宗的这番话体现的是对少数民族的平等观念,fi休现出唐朝的开明的民族政策,所決®②正确,本题选择A选项。
@违背了『『独莊S之如一”」®违背了 "四夷之人,犹如枝叶”0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2•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A •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 •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题,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海上”、“耕凿从今九壤同”。
这些关键词暗示的是有关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项。
A、B、C选项都没有涉及到“海上”,因此排除。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3.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 “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 .政治主张B .自由观念c.批判精神D .公民意识【解析】试题分析: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道德沦丧,孔子则面临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两者都面临着世道的沉沦,所以两者都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 即批判现实,唤醒国人,重建道德秩序,故C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他们的政治主张,排除A;材料未体现他们的自由观念,排除 B ;材料体现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感而非公民意识,排除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孔子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苏格拉底4.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训练-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乐山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迁(前145—约前87年),史学家、文学家,年轻时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
前126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逸事以及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
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前99年,司马迁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情,触怒汉武帝,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
《史记》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
“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使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易其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价值。
解析:(1)根据材料“曾受教于当世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国”得出,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两湖、江浙、齐鲁等地游历”得出,个人游历与对史学的热爱;根据材料“其父逝世后,继任太史令”可得出,对家学传统的继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2)根据材料“被下狱施以宫刑,出狱后忍辱继续创作完成《史记》”可知,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根据材料“采用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上计轩辕(黄帝),下至于兹……凡百三十篇’”可知,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可知,修史的语言、核心理念为后世所推崇。
答案:(1)因素:西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重史思想传承;家庭环境熏陶,掌握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个人游历经历和对史学的爱好。
(2)价值:纪传体通史体例为后世沿袭;注重实录实证和理性批判的修史意识深刻影响史学发展;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大一统历史的发展;承载并激励士人自强不息的司马迁个人品质;等等。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五《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五《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精练卷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
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
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
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
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
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
(9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沈括(公元1031~1095年),杭州钱塘人,是北宋时期卓越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他从小接受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亲游历四方,大大开阔了眼界。
在青年时期,他就致力于医药研究,搜集了很多验方,并且能够从实际出发,辨别真伪,纠正古书上的错误。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沈括奉旨编绘《天下州县图》。
在查阅了大量档案文件后,经过近二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国制图史上的巨作《守令图》。
沈括的研究成果、著述将近40种,《梦溪笔谈》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书中的内容不单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所记载的知识,反映了当时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被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日本著名数学史家三上义夫曾给予沈括很高的评价。
他说:“像沈括这样的全才,日本没有,世界少有。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检测卷(时间:35分钟满分:60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
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
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
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
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族、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
在王猛的劝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
于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
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
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何夺吾景略之速也?”——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
(9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吴宓,1894年生于陕西泾阳。
他曾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受关学熏陶。
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
1917年,23岁的吴宓赴美国留学,1918年改读西洋文学。
1921年吴宓回国,即受聘在国立东南大学文学院任教授,以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学整理及中国儒家学说这四大传统作比较印证……开设“中西诗之比较”等课,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之先河。
1922年吴宓等人创办《学衡》杂志,于新旧文化取径独异,持论固有深获西欧北美之说,未尝尽去先儒旧义,故分庭抗议,别成一派。
吴宓因坚持“儒道思想为国之本”被鲁迅戏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文化大革命”中,吴宓受到残酷批斗,但他依然不思“悔改”,蹲身牛棚,犹大写“我罪实质……以为中国文化极有价值,应当保存并发扬光大”之类的文字。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测(含解析)
专题1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非选择题(5*20=100分)1.(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司徒雷登,原名JohnLeightonStuart,直译是约翰·雷登·斯图尔特。
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
1918年,他受美国教会指派,筹建燕京大学(后并入北大),并任该校校长达20年,在中国近代史有重要影响,以下是其年谱重要节选: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0年,司徒雷登不幸坠马受伤,毛泽东亲自发电慰问。
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同年,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授予杭州市荣誉市民。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当面称赞其对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
1949年4月,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而是留在南京试图与中共接触。
8月,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
司徒雷登受到毛泽东的猛烈批判与嘲讽,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
不久在美去世。
20世纪八十年代,应其遗愿及其后人的多次申请,中央政府批准司徒雷登骨灰归葬燕园,但北大教师联名反对,作罢。
2008年,司徒雷登骨灰归葬杭州,几乎没有遇到阻力。
(1)结合材料,归纳1940年到1949年,中共对司徒雷登的评价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2008年司徒雷登归葬中国两次不同结果的原因。
【答案】(1)由肯定到批判。
原因:1946年以前:司徒雷登组建燕京大学,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他向罗斯福提供的对中国时局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向中国提供援助起了推动作用;重庆谈判时期,希望美国促成国共和谈,实现和平建国等。
【解析】【详解】(2)从材料“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毛泽东与邓小平两种义利观不同的原因:毛泽东的义利观形成于民族危机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首要任务;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经济建设、强国富民是国家的中心和首要任务。
(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习
专题十九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非选择题 ( 共 40 分)1.(2019 江苏扬州期末 ) 秦始皇和拿破仑都是在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过去策论先生们爱做“秦始皇拿破仑合论”, 这常常被人当作谈笑的资料。
但是我们如果要研究历史转变 , 这两人的确有可以供我们参证的地方。
《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 , 所以克劳斯维茨说 , 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 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 , 拿破仑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
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 便折断了 , 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
秦始皇的时代不是拿破仑的时代, 这是不用多说的。
然而我们可以这样讲 , 秦国“六世之威” ( 贾谊语 ) 是由孝公开始建树起来的, 这代表了古代世界的转向。
秦国变法 , “不别亲疏”而一切按照法律处理, 因而推翻了古旧的氏族贵族专政制度, 这使秦国在耕战智术方面有了发展, 以致富强起来。
其所以如此 , 并不是秦始皇个人的能力, 而是贾谊所说的“势也” , 这是一方面。
然而另外又有一面, 秦始皇销毁兵器以铸金人, 武力奴役各国人民却是反动的民族的民众的反秦战争和六国合纵的抗秦战争, 在性质上完全是两件事 , 这是应当分辨的。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指出拿破仑和秦始皇对各自所处时代“历史转变”的突出贡献。
(5 分)(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拿破仑“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的直接原因, 并说明秦始皇发动战争的双重性。
(3 分)(3) 据材料 , 说明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2 分 )答案(1) 贡献拿破仑 : 通过早期战争、《拿破仑法典》, 改造法国社会 , 捍卫大革命成果, 传播大革命思想。
(3 分)秦始皇 : 推翻氏族贵族专政; 兼并六国 , 实现统一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 分 )(2) 原因 : 拿破仑的后期对外战争奴役了各国人民, 是反动的。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练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附答案详析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选修专练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1、[历史——选修4]材料关汉卿经历由金入元过渡时期,是元朝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据史料记载,他一生至少写了67部杂剧,今存18部。
还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等。
其写的散曲小令尚存40多首、套数10多首。
在这些作品中成就最高,也最为人所知的是《窦娥冤》。
在他的作品中,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
关汉卿曾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关汉卿位居“元曲四大家”的首位,也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据秦伊楠、贾宁《闪耀在东西方的戏剧之星—莎士比亚与关汉卿的比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形成关汉卿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关汉卿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原因。
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清末民初,一些了解西方科学和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传统医学提出批判。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欧化思潮、反传统主义对传统中医的命运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
余云岫(1879—1954)于1908年入大阪医科大。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汉医遭到废止,日本医学得到全新发展,给了余云岫强烈的刺激和启示。
他把在日本学到的西洋医学和早年学到的中医两相对比,后者无疑相形见拙。
由此他发出了“长习新医,服膺名理(即近代科学)”的感叹。
1917年,余云岫著《灵素商兑》,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理论,要求“坚决消灭中医”,但也承认很多中医的药方医案还是宝贵的,其所谓“废医存药”的观点,几乎被认为是中医科学化的唯一道路。
——摘编自郝先中《近代中医存废之争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余云岫对中医药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余云岫对中医药态度的原因。
3、阅读以下材料,请回答【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牛顿给他所处的时代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①秦始皇。
②唐太宗。
③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①孔子。
②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①孙中山。
②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①马克思、恩格斯。
②列宁。
③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①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②牛顿;③爱因斯坦。
(1)考查盘点: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其影响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预测考查: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今后命题还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有影响的角度展开。
(3)考查方式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一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突出对正面人物历史功绩的考查[例1](2018·全国卷Ⅲ)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同步练习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9·南通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材料二在中华文明史上,孔子思想的价值何在?他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我们看成一位伟大的智者而受到尊敬?……孔子可被称为人文主义精神的大师……孔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为了强调匹夫之志的重要性,把它与三军之帅放在一起,并极而言之,三军大帅可夺而匹夫之志不可夺。
谁都知道,统帅乃军队之灵魂,失去统帅的军队必然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的,然而孔夫子却断言军队可以不要统帅,而匹夫却万万不可丧失其志,读之有振聋发聩之感。
——张立新《先知的智慧》(1)根据材料一,概述孔子的治国思想。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孔子强调匹夫之志的重要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一致性。
答案(1)治国思想: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应该抓经济、强国防、取信于民,其中“取信于民”尤为重要。
(2)理解:“匹夫”,指平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多数,一个人无论怎样平凡和渺小,都不可丧失独立的人格,优秀的匹夫成就伟大的统帅。
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匹夫之志的重要性。
一致性:材料一强调“取信于民”的重要,实质上反映了民本思想,材料二强调“匹夫之志”,实质上反映了人本思想,两者都是以“人”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人的作用。
2.(2019·南京、盐城联考)材料法国革命和旧制度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它是阶级对阶级的战争,民族情绪起初似乎还没有起作用。
而且在18世纪里,人们并不认为这种情感是重要的。
君主们和各分支的贵族构成了一个统治者的世界性的社会;他们不考虑各民族的起源特性,把各民族当作交给他们看管的羊群一样彼此瓜分;当时有国家没有民族。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中历史选修(3-4)1.(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2.(2018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
他足智多谋,被世人喻为魏征、诸葛亮再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元至元二年(1336)任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廉正直,因打击权贵而名重一时。
但在蒙古贵族眼中,刘基始终摆脱不了”南人”的身份和地位.三十岁时,刘基首次辞职。
在经历了数次重新起用和辞官后,他心灰意冷,隐居青田,期间撰写了《郁离子》,用生动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元末日益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并为解决矛盾作出了种种设计。
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附解析)$765550
专题2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讲)-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考向一中国古代政治家对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贡献1.讲高考(1)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东西方的先哲(2)命题规律这一考向主要是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角度进行认识和评价。
从措施和意义的角度来看,一般是从以下角度来分析: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农业经济;文化繁荣;抵抗入侵等角度。
例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自选模块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有蛮夷曰道。
——摘自《汉书》材料二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
(6分)(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诸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
(4分)【答案】(1)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解决百越问题后,设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
(2)设置羁縻都督府、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处理边疆民族事务”“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是“典客”,在少数民族“有蛮夷曰道”,另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设置四郡,解决百越问题。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历史人物•秦始皇与李世民【名师点晴】本题以秦唐的历史为依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史料一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对一些学生来说有难度,解答第一小问的时候,还需要结合秦朝的具体史实分析,第二小问难度不大,需要学生紧扣史料二归纳,比较不同之处需要把梁文放在一起分析归纳即可。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答案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 解析 (1)从材料一中施琅对台湾经济、军事地位的认识入手,结合材料二中台湾的战略地位 进行总结。如收复台湾可以巩固统一,保证沿海各省安全,可以增加清朝收入等。 (2)可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免除征税差役,分兵驻守,再结合清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总结 “治理措施”。联系收复台湾后台湾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商贸繁荣等归纳“作用”。
问,要综合两则材料,从自省、纳谏、用御史制度约束官吏等角度阐述。
4.(2014课标Ⅰ,48,15分,0.61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北宋时,皇帝鼓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
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积极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
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 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分)
考点二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东西方的先哲
1.(2017课标Ⅱ,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 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 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 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 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 …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8·南通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材料二在中华文明史上,孔子思想的价值何在?他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我们看成一位伟大的智者而受到尊敬?……孔子可被称为人文主义精神的大师……孔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为了强调匹夫之志的重要性,把它与三军之帅放在一起,并极而言之,三军大帅可夺而匹夫之志不可夺。
谁都知道,统帅乃军队之灵魂,失去统帅的军队必然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的,然而孔夫子却断言军队可以不要统帅,而匹夫却万万不可丧失其志,读之有振聋发聩之感。
——张立新《先知的智慧》(1)根据材料一,概述孔子的治国思想。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孔子强调匹夫之志的重要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一致性。
答案(1)治国思想: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应该抓经济、强国防、取信于民,其中“取信于民”尤为重要。
(2)理解:“匹夫”,指平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多数,一个人无论怎样平凡和渺小,都不可丧失独立的人格,优秀的匹夫成就伟大的统帅。
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匹夫之志的重要性。
一致性:材料一强调“取信于民”的重要,实质上反映了民本思想,材料二强调“匹夫之志”,实质上反映了人本思想,两者都是以“人”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人的作用。
2.(2018·南京、盐城联考)材料法国革命和旧制度之间的斗争具有普遍性,它是阶级对阶级的战争,民族情绪起初似乎还没有起作用。
而且在18世纪里,人们并不认为这种情感是重要的。
君主们和各分支的贵族构成了一个统治者的世界性的社会;他们不考虑各民族的起源特性,把各民族当作交给他们看管的羊群一样彼此瓜分;当时有国家没有民族。
法国革命号召人民起来治理自己,根据同样的原则,它确实也唤起了民族的意识。
革命党人自豪地把自己称作“爱国者”;对他们来说,法国是“民族”。
然而当革命一开始时,他们深信一切民族都会欢迎法国的福音,并且相信,这样一来,文明就会保持它的普遍性。
他们没有想到各民族会变成敌人。
——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兴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历史作用。
答案(1)教会和君主的专制统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2)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促进了欧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主权;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民主原则。
3.(2018·连云港四校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涌现出一位杰出的民族主义者——甘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并不是不列颠人民统治印度,而是近代文明利用铁路、电报、电话以及差不多每一件被称为文明的胜利的发明在统治着印度……印度只有忘却它在以往五十年左右所学到的东西,才能得救。
铁路、电报、医院、律师、医生以及这一类的东西都必须取消。
——南布迪里巴德著(何新译)《圣雄甘地与甘地主义》材料二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明显地具有种种弊病和缺陷,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如绝对的非暴力不可能实现;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不准越雷池一步……在反革命暴力的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注重小处着眼,认为注重手段目的自明,往往导致轻重倒置,目标模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甘地主义的实质。
(2)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甘地主义。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的优秀品质。
答案(1)实质: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实现印度自治。
(2)评价:甘地主义抵抗了英国殖民侵略,捍卫了印度民族独立,但是抵制西方文明,不利于印度的近代化,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不利于群众的真正觉醒。
(3)品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4.(2017·课标全国卷Ⅲ,46)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重,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
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
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央采纳实施。
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计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节部分。
——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
答案(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也有市场,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背景:苏联的经验教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5.(2018·江苏省高考模拟考试二)1917~1979年的六十多年间,爱因斯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几经浮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五四”时期,爱因斯坦曾两度访问中国。
“五四”的许多激进分子,为了表明列宁的民主是与爱因斯坦的革命科学相结合的,提出了“民主和科学”这个通俗口号。
中国人认为革命飞跃和爱因斯坦主义是一致的。
——弗里德曼《爱因斯坦和毛:革命的比喻》材料二今年(注:1979年),是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我们纪念他,因为他不仅在科学上作出了和哥白尼、牛顿相媲美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个真正的高尚的人。
他一生中坚持不懈地反对侵略战争。
他是一个反对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不屈的战士……爱因斯坦和美国罗斯福总统的长子詹姆斯·罗斯福一起,在美国发起成立援助中国委员会。
爱因斯坦在为美国两千个城镇发动援华捐款作了积极的努力。
——摘编自《爱因斯坦在中国》(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归纳当时提倡爱因斯坦主义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答案(1)成就:成功解释光电效应,提出相对论。
原因:民族危机,急需思想启蒙。
(2)品质:品德高尚;热爱和平;坚持不懈;注重救济。
(3)标准:时代背景,评价者目的。
6.(2017·江苏卷,24B)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
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
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
”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
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
可是这已足够了。
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
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
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
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
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
7.(2017·课标全国卷Ⅱ,47)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8.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