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课,介绍了四部分内容——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过程与方法: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二、说学情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
必修一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地位及分析1、教材内容:《开创外交新局面》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内容。
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我国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建树。
2、教材地位: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在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本课内容是对前一课内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我校是区级重点学校,学生知识素质不是很高。
所教高一学生从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奋点多集中在直观教具和生动的历史事件上,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阶段。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教学目标确定及依据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了解。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3、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四、重难点确定及依据根据教材内容,外交事件历史地位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将重难点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2、教学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选择与依据一体二辅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多媒体为辅导的方法。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原则;(2)掌握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和特点;(3)分析新中国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事件和成果;(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具体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观;(3)增强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原则;(2)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和特点;(3)新中国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和成果;(2)新中国外交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应对策略;(3)新中国外交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纪录片《开创外交新局面》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性;(2)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意义;(3)提出探究问题: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原则;(2)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和特点;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新中国外交政策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应对策略;(2)分析新中国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的作用;(3)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新中国外交事件,如“乒乓外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2)让学生深入了解事件背景、过程和意义;(3)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在事件中的应对策略和成果。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3)鼓励学生关注当今世界外交动态,思考新中国外交对现代外交的启示。
中国历史上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教学设计范文

中国历史上开创外交新局面精选教案教学设计范文第一章: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的外交新局面1.1 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鸦片战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对外交的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1.4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通过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新局面的特点;4.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第二章: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晚清外交新局面2.1 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分析晚清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晚清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对外交的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晚清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2.4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通过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分组讨论晚清外交新局面的特点;4.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民初外交新局面3.1 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分析民初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辛亥革命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民初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原因和对外交的影响;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初外交新局面的特点。
3.4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 通过多媒体展示辛亥革命对中国外交的影响;3. 分组讨论民初外交新局面的特点;4.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并进行点评。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设计第一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背景。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2 教学内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友好合作。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基本原则。
学生参与讨论,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第二章: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事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事件。
让学生理解这些事件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重要事件:如抗美援朝、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苏分裂等。
事件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重要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事件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第三章:新中国的外交关系让学生了解新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
让学生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交关系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新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如美国、苏联、中国台湾、周边国家等。
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交关系的影响。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新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新中国与不同国家的外交谈判,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外交关系的影响。
第四章:新中国的外交成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
让学生理解这些成就对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4.2 教学内容: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
成就对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新中国在外交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成就对新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第五章:新中国的外交经验与启示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经验。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为今后我国的外交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开创外交新局面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开创外交新局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中日关系改善的背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
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而产生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及影响。
2.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要的角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外交成就。
那么新中国进入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外交领域以取得了哪些新的突破呢?八十和九十年代,我们的外交政策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今天我们学习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本课学习由四个模块组成,其中课堂评价部分,仍然和平时一样,由四人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按照上课发言次数记录成绩,课后交给课代表统计。
四个模块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容,新课知识部分。
本课我们要学习两个内容:一,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二,80、90年代至今(也就是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成就。
(二)讲授新课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播放视频资料研习:视频资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这一史实是()年,在联合国()届大会上,通过了()、()等23国的提案,得以实现的。
其中支持的票主要是()国家,而最大的阻力是()。
下面我们带着这样三个问题一起研习课本,把相应的内容划下来。
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背景)新中国建立后,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2、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支持3、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义)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说课人:林宇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进展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建树。
它承接上一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对于学生把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课标要求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70年代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原因和意义。
3、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史实,掌握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识记我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活动。
能够结合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相关史实分析其影响,结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分析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义。
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素养、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探究学习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相互交流,同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点评,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通过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思路。
第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体会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作用越来越突出,增强自豪感。
通过具体史实理解我国外交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大意义,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新时期我国的外交建树。
(2)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意义。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认知能力。
学生对具体关史实的掌握还存在不足,运用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三、说教法1、教学方法讲授法配合讨论法、提问法、谈话法。
2、教法选择依据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双边活动,通过对基本问题的讲授,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讨论法和谈话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探究,形成课堂互动,既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1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基本史实,理解这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并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增强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状意识。
【学重点、难点】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大家观看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找出它反映了我国50年代哪些外交成就?(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学:(略)教师过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发达国家建立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合作关系,这是70年代以后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导入本课标题《开创外交新局面》(二)讲授新课问题情境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合作探究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新中国成立时为何没有立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师: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说是“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新中国成立时为何没有立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呢?学:(略)师: (总结)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在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理权,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敌视政策,并扶持台湾国民党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成就;(2)掌握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第26届联大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的情况及影响;(3)分析我国在外交方面形成的新局面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新中国外交活动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我国在外交方面的新局面与以往的区别;(3)以案例分析法,深入研究我国在重大国际会议上的立场和贡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球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成就;(2)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第26届联大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的情况及影响;(3)我国在外交方面形成的新局面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1)我国在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第26届联大会议等国际会议上的立场和贡献;(2)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3)如何理解我国在外交方面形成的新局面对于国家发展和世界和平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外交情况;(2)提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入新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成就;(2)分组讨论: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第26届联大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的情况及影响。
3. 课堂讲解:(1)讲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成就;(2)讲解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第26届联大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的情况及影响;(3)分析我国在外交方面形成的新局面及其意义。
4. 案例分析:(1)选取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第26届联大会议等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分析我国在这些会议上的立场和贡献;(2)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原因;2. 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3. 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确立的过程;2. 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3. 采用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方法,深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 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树立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观念;3. 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势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1. 国内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2. 国际背景:冷战格局的形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3. 外交政策的确立: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一边倒。
第二课时: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1. 1954年日内瓦会议: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2. 1955年万隆会议: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 1957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第三课时: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1. 提升国际地位:从无到有,由弱变强;2. 促进国家发展:引进外资、技术,开展国际合作;3. 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第三世界国家。
第四课时:新中国外交中的重大事件1.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缓和;3. 1979年中美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
第五课时:新中国外交的启示1. 坚定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2. 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工作的核心;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原因;2.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3.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
难点:1.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过程;2. 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分析;3. 新中国外交政策对国际地位和作用的影响。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2)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事件和成果;(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新中国外交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特点;(2)新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和成就;(3)新中国外交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贡献。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2)新中国外交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应对策略;(3)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深远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新中国外交为何能取得辉煌成就?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及其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和成就;(3)分析新中国外交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和贡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新中国外交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应对策略;(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外交案例,如“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等;(2)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新中国外交的成功经验和启示;(3)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为今后我国外交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总结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梳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3. 思考未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高中

《教师招聘面试解析-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稿》-高中各位尊敬的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开创外交新局面》。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语:分析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开创外交新局面》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课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三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成就。
二、说学情过渡语:除了对教材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读之外,还需要对学情有一定的把握。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经过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他们的历史知识结构相对完整,但是刚刚接触专题史,不善于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外交新局面所产生的背景;简述7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和史实;理解中美、中日建交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理解中国恢复联合大会合法席位的原因,提顺利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理解中美、中日建交所产生的影响,提高团队协作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语: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重点】20世纪70年代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成就。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开创外交新局面 讲稿

开创外交新局面讲稿讲课时间:10.20下午地点:西师附中导入:希望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
课堂开始,我们先来看几幅照片,这是最近我们国家重大的外交活动。
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几天之前,非洲中部国家乍得的外长访华。
这些访问中国的国家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发展中国家,中国可谓是建立了全面、开放,多层次的外交关系,创造了外交的新局面。
然而,这种新局面却不是新中国建立之初就有的,也不是现在刚刚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板书)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种新局面的开始就是本课的第一个子目标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给大家1分钟时间阅读一下第一个子目。
看完了吗?那么同学们,如果我把恢复改为加入,中国加入联合国,可不可以?不可以。
为什么?谁来说说?。
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
ppt:联合国。
我们看,联合国成立的情况。
中国本来就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在联合国创建期间做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承认咱们新中国的合法性,所以把我们拒之于门外,历史纵横讲了在恢复的过程中,美国等国家还一再阻扰中国,制造“两个代表权案”。
到了70年代初的时候,中国再进入联合国,我们就得说,中国是恢复联合国,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原因:那么大家想一想,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席位,是在70年代初的时候恢复,早一点不行吗?中国能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谁来回答一下?。
好,请坐,说的完全正确。
根据他的回答,原因有这么两点,大家看大屏幕。
ppt:。
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1.在此之前的学习当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了一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谁能用事实证明一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1.对,50年代发生了什么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打出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历史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交事件背后的历史规律。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的原因,以及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意义。
2.重大外交事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推动作用。
3.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难点知识。
3.作业设计:
(1)课后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外交政策发展变化的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设计一份关于重大外交事件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成就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作业质量:要求字迹工整,论述清晰,注重史实依据,体现自己的思考。
3.作业评价: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32170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5.png)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推荐五篇]第一篇: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中国新时期外交建树的具体活动,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过程和方法运用历史资料和历史照片,创设和再现历史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情境之中,体验与感悟历史。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式,对相关的史实进行梳理和归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历史线索和基础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局面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及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首先先来见证中国外交的两件大事:2014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朝鲜人权决议案,中国等投反对票;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日益重要的角色。
那么我们不仅要思考:新中国是何时能在联合国合法的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中美两国又是何时能进行这种友好的国事访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今天的内容。
(过渡)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比较严峻,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击下中国的外交陷入困局,那么我们又是如何打破困局实现拨云见日呢?(多媒体展示):第一篇章:拨云见日教师: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拨云见日打破困局的是我们恢复在一个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即联合国。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教学目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事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课前自主学习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中国的日益提高。
广大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意义: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有利于中国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关系缓和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中国:为了解决问题;对付苏联的需要。
.过程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1978年,中美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年中美正式建交。
.中日关系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
.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影响促使国际上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反对,维护,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的外交活动,XX年,在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形成了。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XX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六国在上海签署了。
知识点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其特点;2. 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3. 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2. 分析相关历史事件,探讨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调整过程;3.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新中国外交成就感到自豪的情感;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认识外交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历史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其特点;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引发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关注。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其特点。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历史事件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影响。
6. 拓展延伸: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
7. 布置作业:8.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活动的了解程度、对外交政策调整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
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七、教学拓展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如《新中国外交纪实》等,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开创外 交新局面》 讲义

《开创外交新局面》讲义一、引言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形象、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外交的作用愈发凸显。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我国在外交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创外交新局面成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再是由少数几个大国主导。
(二)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但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也有所抬头。
(三)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
(四)文明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但也存在着文明冲突、文化误解等问题。
三、我国外交面临的机遇(一)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新兴经济体合作加强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助于拓展外交空间。
(四)科技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 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开展科技外交、推动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我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一)外部压力增大某些大国对我国进行遏制打压,在贸易、科技等领域制造摩擦,给我国外交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国际舆论环境复杂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报道存在偏见和误解,国际舆论环境对我国不利,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
开创外交新局面说课

(70年代)
(新时期)
走马观花——粗看“外交成就”
• ⑴ 70年代至今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 重大成就? • ⑵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 关系改顾道:“我知道, 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 合作探究: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 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侮辱……(1972年访华时) 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 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 1、从当时的角度: 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 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 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 ---毛泽东 《领导者》 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
⑴请就尼克松主动将手伸到太平洋 的彼岸和周恩来握手的原因,谈谈 你的看法。 (原因) ⑵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 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谈谈你 的理解。 (影响)
自主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与新中国成立后前30 年外交成就相比,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2008年金融峰会前夕,中国宣布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需促进经 济增长。国际舆论指出,中国一直在为稳定全球金融市场承担大国责任,在一个 到处都是货币金融泡沫的世界上,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在为这个泡沫世界提供坚 实的物质基础,实在是难能可贵。 ——香港文汇报2008.11.15
设计思路
(古代)
(近代)
(建国初)
(70年代)
(新时期)
(未来)
导入新课 《南京条约》
中苏友好同 盟条约的签 定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 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 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 上办外交呢? 郑和船队 丝绸之路 ——《周恩来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目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主、问题探究、自由讨论、分析讲述等
教学过程:
导入:
幻灯片展示三张图片:
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跨越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图片,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
问:图片反映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三件大事?
学生回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展示知识结构即外交新局面的表现
总结提问:大家知道,我国现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美、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如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吗?你知道中美、中日是怎样确立外交关系的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从而导入新课。
新授:接下来,依次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情况、恢复原因、恢复影响四方面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幻灯片出示三个问题:
1.为什么使用“恢复”而不是用“加入”之类的提法?
2.建国初到70年代以前为什么一直没有恢复?
3.到20世纪70年代,又为什么能够恢复?
前两个问题学生看书后不难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予以明确,强调未恢复的最大阻力是来自美国的抵制中国的政策;同时强调美国和日本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案”的实质是搞“两个中国”,并由此延伸到当今台湾当局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实质。
第三个问题补充两则材料——历届联大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票数增加表、反映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4张图片,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
教师总结幻灯片展示: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
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如乔外长的
大笑、教材开始的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必胜信
念!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什么影响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从对中国、国际社会、美国三方面引导分析。
过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政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中美关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过渡到——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问:中美关系经历怎样的过程呢?
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
问:①请描述美国从50年代到70年代对华政策的变化情况
②50~60年代美国敌视中国有何表现?
③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出现缓和局面?
2、缓和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教师补充五个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分析中美关系出现缓和局面的原因,让学生明确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理解外交政策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总体归纳,幻灯片展示。
过渡:既然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一步步缓和并最终实现正常化的呢
3、缓和正常化的过程:
补充一些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阅读中感悟领导人身上表现出的政治敏感性和外交智慧。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再现尼克松与周恩来历史性握手的历史情境,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
并突出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及其对中美关系的重大影响,并据此提问:为什么说公报发表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而不是说完全正常化的标志?由此延伸出中美的建交以及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台湾问题,进而延伸到祖国和平统一问题,让学生增强现实感和历史使命感。
并由此感悟中美关系发展的曲折性,为全面看待中美关系作铺垫。
最后,就中美关系要求学生课外进行探究——你如何看中美关系?你对中美关系有何展望?
总结过渡: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4、中日关系正常化
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过程、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问题三方面解读
原因方面强调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
同时提醒学生课外探究——日本为何会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
过程方面补充田中访华对历史问题表态的一些细节
为第三个方面问题作必要的铺垫
就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提问,由学生自由讨论并布置在课外进行探究
你认为日本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刻的反省了吗?
为什么?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对两国关系有何影响?
你如何看中日关系的发展?
总结提问: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有何影响呢?
5、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展示各国与中国建交热潮图表,从对中国外交事业、国际关系两方面引导分析总结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70年代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70年代是我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
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开创了外交的崭新局面。
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为什么要调整?
1、调整依据:
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
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
基本国策,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国力变化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阅读“历史纵横”)
解释开展多边外交及其原因学生阅读并列举,教师展示一些表现(三中学子图片)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学生阅读并列举一些表现
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学生阅读并列举一些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意义: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巨大成就的取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课堂总结:以图表方式回顾现代中国50多年来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突出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外交策略方针、外交成就。
学生观察图表总结规律:
1.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包括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外交活动、外交地位和外交成果等内容
3.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4.我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5.不同时期,我国的外交策略进行了调整,调整的依据是国内外形势的变化6.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课堂巩固:选择题7道,对各重点进行考察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