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语文课程教学论 考前必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第一章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
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
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
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
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第二章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
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必读书目
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必读书目第一篇: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必读书目学科教学语文研究生必读书目一、著作类(50种)[1]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2]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M].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5]Bruce Joyce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6]古德、布罗菲著,陶志琼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7]佐藤学著,钟启泉译: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综合性学习[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8]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9]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学智慧的意蕴[M].北京: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10] 钟启泉、崔允郭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1]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2]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1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14]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5]林存华:听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6]郑金洲:说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7]沈毅等: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欧培民: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19]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0]姚素珍:香港中学文学教学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1]张永德:香港小学文学教学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2]蔡美惠:台湾中学国文教学研究[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23]方智范:初中语文新课程案例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4]李山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5]王荣生: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课例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6]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7]袁卫星:听袁卫星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8]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9]韩军:听韩军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0]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1]郭初阳: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2]郑桂华:听郑桂华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3]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4]雷玲: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语文卷)[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35]雷玲: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6]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7]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8]钱理群:名作重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版.[39] 洪宗礼等:母语教材研究(全十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版.[40] 王荣生、郑桂华:1978-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版.[41] 王富仁、郑国民:语文教学与文学/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版.[42] 孙绍振:名作细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版.[43]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版.[44] 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5] 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6] 王荣生主编:走进课堂——高中语文必修课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47] 张田若、陈良璜、李卫民: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48]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9] 张鸿苓:中国当代听说理论与听说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50] 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二、期刊类1.《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心主办2.《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3.《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主办4.《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5.《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范大学主办6.《语文建设》,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7.《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8.《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集团·杂志社主办 9.《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 10.《新华文摘》,人民出版社主办第二篇:学科教学语文必读书目七、必读书目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顾黄初、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5.王松泉、张良田.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6.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7.周庆元.语文教育哲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9.程大琥.语文学科论[M].湖南出版社,1998.10.程大琥.教学目的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0.程大琥.语文名师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11.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张良田.初中语文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4.阳利平.传承与嬗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李维鼎.语文课程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6.李维鼎.语文教材别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7.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8.倪宝元.语言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19.王松泉.阅读教育学[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 20.王松泉.阅读教材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2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2.刘国正.我和语文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3.朱绍禹.美日苏语文教学[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24.倪文锦、洪宗礼、柳士镇.母语教材研究[M].2007第三篇:学科语文必读书目(范文模版)1.《语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朱晓民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徐碧美著人民教育出版社3.《中学语文名篇多元解读》王丽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4、《语文教学与文学》王富仁郑国民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5、《教学名家谈语文》裴跃进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美国语文教育》王爱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非指示性”语文教学设计研究》郑逸农著浙江大学出版社8.《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余映潮著 9.《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著10、《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著), 刘婧(译)11、学习性评价丛书(中学版)伊恩—斯密斯(著)12.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作者孙绍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3、《文学欣赏与文本解读》魏天无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4、《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陈隆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5、《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讨论》编辑(美)黒尔,(美)斯蒂著,刘雅译16、《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 徐斌艳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17、《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余文森,刘冬岩编18《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严永金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徐世贵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1、《教师教学写作360°》周一贯著宁波出版社第四篇:研究生必读书目1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一、作品1、鲁迅《鲁迅自选集》;2、郁达夫《沉沦》;3、老舍《四世同堂》;4、钱钟书《围城》;5、茅盾《子夜》;6、沈从文《边城》;7、穆旦《穆旦诗文集》;8、巴金《家》;9、曹禺《雷雨》;10、张爱玲《倾城之恋》;11、林海音《城南旧事》;12、白先勇《台北人》;13、聂华苓《桑青与桃红》;14、柳青《创业史》;15、路遥《平凡的世界》;16、高行健《车站》;17、张承志《金牧场》;18、莫言《红高粱家族》;19、王小波《黄金时代》;20、苏童《妻妾成群》;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22、王安忆《长恨歌》。
考研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常考基础知识点详解
考研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常考基础知识点详解在考研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其中包含了诸多基础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考试中的重点,也是理解教育学原理和实践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就对一些常考的基础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课程的概念与类型课程,简单来说,就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
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它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比如数学、语文、物理等学科。
这种课程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大量的知识,但缺点是可能会与实际生活脱节。
活动课程则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通过各种活动来组织课程内容,比如手工制作、社区服务等。
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可能会导致知识的系统性不足。
综合课程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的课程,旨在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弊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的概念与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教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等。
在传授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智力的发展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的培养,而体力的发展则需要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来实现。
培养学生的品德与审美情趣也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
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则要求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
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第一篇:考研语文课程教学论考前必看教你使用考研“三宝”:资料、试题和笔记研除了考知识、靠毅力,有时候也考方法,例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考研复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同学们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作用。
学习是离不开参考资料的,一本好的参考资料和习题集对同学们的学习知识点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考研成功的前提是要选择一些好的复习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武装。
那么,如何全面地搜集你所需要的复习资料呢?下面我们就针对考研如何获取资料、试题、笔记,下面为大家做简要分析。
考研资料搜集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有两个:一是考研的思想,二是考研的行动。
我们光有考研的想法还不够,还需要有行动,如收集资料、努力学习等,有时候我们总是苦于为找不到好的备考资料而发愁,其实,资料收集的方式也无外乎几种。
其一,找几个好的网站,查考你想要的资料,这些网站是专业内的综合网站,基本上你要找的资料都可以在这里免费找到,没有必要全部弄到手全部打印出来,找一下哪些资料是跟你的考试内容相符的,虽然指定教材的作者不是一个人,但内容总会大同小异。
其次,是论坛,有时候我们在论坛上看帖时,不要吝惜你查看帖子之后回复一句善意感谢的话,哪怕是对方提供的资料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很幸运的话,说不定会得到发帖子的人的意外帮助。
以往很多同学,已决定考研之后,就去买书、买试题、买笔记,但有的时候买的东西并不一定比网上随便,且还没有点击几下找到的资料更好。
除了网上,考生还要学会利用学校阅览室的免费资源,例如像新闻传播学考研的考生,图书馆里的《新闻大学》、《新闻爱好者》、《新闻战线》等杂志都可以拿过来看看,专家和学者们是怎么分析热点的。
我们也可作为借鉴。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还不会用知网,不会通过CNKI下载学术论文,如果你不觉得丢人的话,就去问问别人,但一定要掌握这个让你通往学术殿堂的检索工具。
参考书、试题的获取参考书、试题几乎是所有考研人必备的工具,工具是否选择得当直接关系到大家的最终成绩,所以考生在参考书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专业课参考书的选择。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编语文课程论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一、语文课程的性质1. 如何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其基本特点。
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和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和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他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和范围扩大了;②其他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他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工具性:语文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而言,它又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所谓人文性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之中。
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一、语文课程的功能“多重功能”和“独特功能”(一)知识传递功能。
①文字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二)能力培养功能。
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
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四)文化教育功能。
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最早一部教育学。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
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等。
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史纲要
1、“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
称“三百千”千,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2、“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3、“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4、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5、语文单独设科应为1904年。
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
语文教学论(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务必从简;2个论述务必展开;1个材料分析)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设计的教育性经验。
具体理解:其实质是解决语文教育的内容的;学校教育中涉及到经验;为特定目标服务的经验;经验包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存在于不同实体中的经验;不同级别的经验。
语文教学: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专门化的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的言语学习活动。
具体说明:其实质是解决如何教学的问题的;是语言学习而不是习得;是学习语言的运用而不是学习语言知识;师生双方,生在师的指导下的学习;通过一定的中介来完成的(言语作品);目标导向性;是母语教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对象:课程与教学的诸现象进而揭示其本质。
特点: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学习方法:学习理论;观摩他人教学;反思与实验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机关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
功能:教材编写的依据;实施教学的依据;评价教学的依据;考试命题的依据。
语文的含义(一)由语文的由来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基础教育的学科名称。
(二)从内容上看,语文包含语言与言语,涵盖了听、说、读、写,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
语文课程目标就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是指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预期要实现的变化结果。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预期性;指向性;调控性;评价性依据:社会需要、实际条件、学科性质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
两条线:明线与暗线。
明线: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暗线: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是语文的基本目标;过程和方法是必须关注的长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本身应有的目标。
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目标实质: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九年义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及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_考研复习一、填空题(1)、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全部行为方式。
(2)、教学论:是教育学中一门学科分支,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行为方式,对教师行为方式进展科学概括,做出一般、具有普遍性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4)、“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
(5)、语文课程目标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显性呈现〔横向〕。
(6)、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隐性线索〔纵向〕。
(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确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包括五项内容:“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8)、语文教材:有泛指、特指与专指三种不同概念。
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册、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
专指在上述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9)、语文教材四个功能:德治启迪、语文历练、语言积累、知识扩展。
(10)、语文教材内容有四种要素构成: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助读系统。
(11)、成功板书与图示要做到:既是教学内容艺术展示,又是教学思路直观表达,能够提醒中心,突出重点,理清思路,启发思考。
(12)、板书图示能力要素:1、硬笔书法能力 2、一定制图能力与绘图能力 3、版面设计能力 4、文明书写习惯(13)、语文试卷评析方法:㈠根本方法:借题发挥;㈡具体方法:1、抓住一点,讲清一类2、对照比拟,讲清知识、能力与智力关系3、改变题型,触类旁通。
(14)、解行识字法要点:1、解行为本 2、偏旁带字 3、形音义结合(15)、常见对外汉字教学法:1、翻译法 2、古文字介入法 3、画图法 4、体态语教学法 5、偏旁部首带子法6、语音摹拟法 7、部件分合法 8、笔顺展示法 9、韵语教学法 10、信息化教学法(16)、设定语文教学目标依据:1、语文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和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案论》考研复习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案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案?什么是教案论?教案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案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 研究教案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 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 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 用以指导教案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
•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案论专著是什么?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案论专著。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什么?一般认为, 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案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案法等。
在我国, 教案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在我国, 教案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案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教案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 教案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案即教案生学 1917年后,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案, 教案生学。
”据此, “教案”的含义即“教案生学”。
教案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 “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 “教案”的含义是: 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案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哲学取向的教案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案理论体系。
语文教学论复习重点.doc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本课程力求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
二.学科定义: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丁实践性Z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第二讲学科基本概念少理论一.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文”、“国语”两个名称, 统称“语文”。
二.课程定义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培养目标、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教疗环境的全部内容。
三.课程论定义课程论是依据对课程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來的关于课程编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第三讲前代教材和教学经验今用一.与教材相关的几个概念■“语文课程内容”:指语文课程计划、标准、编制、实施、评价、改革等。
■“语文教材内容”: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资料,包插教师文本(课程标准、教案、教科书、教学用书——教参和教辅资料)和学生文本(教科书、阅读书目、练习册、作文本等)。
■“语文教科书内容”:通称“课木”,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教学主要用书,包括语文教木和读木。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形态层而的概念,指教师教语文和学生学语文的一切活动。
也即教师所教的语文和学生所学的语文。
二•语文教材编排理念1 .文选型(包括选注型):按时代或文体顺序编排文选的教科书。
2.理规型:以既成知识体系作为课程中心内容來编排的教科书。
前者主要是阅读教材,后者主要用于写作教材。
建国以后的主导性语文教科书,按照编排类型的不同有综合型和分科型Z分,但也笼罩在“范文制度”中。
三.封建社会的教材1.《三字经》(來自百度)《三字经》1248字,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
《三字经》与《门■家姓》、《「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心蒙读物。
《三字经》是屮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T-百年來,家喻户晓。
语文教学论课程重要阅读书目
语文教学论课程重要阅读书目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朱自清:《朱自清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黎锦熙:《黎锦熙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夏丏尊:《夏丏尊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陈必祥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顾黄初、李杏保主编:《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顾黄初主编:《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柳士镇、洪宗礼主编:《汉语文教材评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孔庆东等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郑国民:《从文言文教学到白话文教学——我国近现代语文教育的变革历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徐云知:《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付宜红:《日本语文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学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考研整理笔记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编语文课程论(1)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也就是其基本特点。
就一般情况而言,语文在作为工具使用过程中,已渗入了人文内容,语文在发挥工具的功能时,也在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
由于语文表达的含蓄与注重内涵,注重内心感悟与整体把握,注重“物我合一”,体现了把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在一起的特质。
(2)语文课程与邻近课程的联结。
①体现为语文课程特性的语言文字在其她课程中有广泛运用,使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与范围扩大了;②其她课程的名词术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其她科目说明性的逻辑的语言,会以其准确、简练的特点给学生运用语言以有力的帮助。
2、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分别包含什么内容?工具性:语文就是个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就是人群间交流信息、沟通心灵的工具,还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与文化传承的代码。
单就学校而言,它又就是学习其她课程的工具。
人文性:所谓人文性就是指以人性、人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作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程,无处不体现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
语文课程从来都根植于人文精神的情感、态度与价值之中。
它处处在展示人性,形成人化的情境。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一、语文课程的功能“多重功能”与“独特功能”(一)知识传递功能。
①文字语言知识与文学知识②社会知识(二)能力培养功能。
①读、写、口语交际能力②综合性活动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
①情感教育功能②态度教育功能③价值观教育功能(四)文化教育功能。
①文化知识教育②文化熏陶(五)启迪心智、健全人格功能。
(六)规范文字、推广普通话功能(七)各课程学习的奠基功能。
二、语文课程的地位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它就是学好其她各门学科的基础;就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就是从事工作与继续学习的基础。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课程理念: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古代语文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1、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2、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3、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一)识字教学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4、联系日常生活5、激发儿童的兴趣(二)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三)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2、多读、多写、多改3、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三、近现代语文教育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
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
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
”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
四、当代语文教育一、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这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标志着教育思想的转变。
“语文”学科名称的提出,揭开了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新的一页。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1.语文的本质: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
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
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
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
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三个方面: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2 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
6.人文教育的特点: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
二、时代性。
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
从而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服务。
三、复合性。
7.人文教育的途径一、语文内容及教学主体对内容的理解二、言语内涵,即通过语文本身所蕴涵的人文性,来实话人文教育。
(完整word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论》复习资料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特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征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使命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文本解读的一般方法➢言语层面的感受与品味;➢形象层面的观照与分析;➢意蕴层面的悟解与阐释。
一、什么是语文(三)“语文”的含义•1。
语言说2.语言文字说3。
语言文章说4。
语言文学说5。
语言文化说•(四)“语文教育”中“语文"的含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二)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其意义为对象,以培养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总称,是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
三、语文课程的性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四、语文课程的特征:•主体性.言语性。
思维性。
知识性。
•五语文课程的目的1.涵养言语能力2.发展思维结构3.传承优秀文化4.塑造美丽人生一、语文课程目标概念•课程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目标制定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及启示从情感行为、言语过程和思维方法三个维度立体地建构•语文素养:通过学习与实践,“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最基本的、较稳定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雷实《谈谈语文素养》)3.三维目标的关系•语文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语文教学论考试重点总汇
1、教学范式教师群体对教学的共同认知、公认价值和常用技术的总和。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层面的东西,它通过具体的模式、方法、行为等得以体现。
我们把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界定为“授受范式”,把对话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称之为“对话范式”2、语文课程目标从语文课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它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3、语文知识是(1)应该或已经纳入语文课程与教学的;(2)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3)它有语感和知识两种状态。
4、建构主义心理学是有关个体认知和知识学习的一种认识论心理学范畴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建构过程,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大脑创造的,不存在唯一的、真实的和客观的实在;学习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学习者都以不同方式想象外部世界。
5、语文课程理念一般是指人们对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方面融为一体;四个具体“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以终身学习为发展的坚实基础②以自我反思为发展的重要方式③以校本教研为发展的主要依托,包括:把学校当做是语文教学研究基地;把语文教师看做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主体;要把师生共同发展看做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2、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①从读与写的关系来看,读是基础,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学习如何观察、选材、遣词造句,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但我们不能说读是为了写,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还有使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等多方面内容;反过来,写也能促进读。
语文教育学考试必读:语文教学论复习资料
一名语文教师,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必须具有深厚的学养。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众多科目可以整合为语言学、言语学、阅读学三个板块,这样既能和中学语文教育衔接,也便于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把握。语言学板块包括了古汉语基础、语法与逻辑、语言学概论;言语学包括语用学、广义修辞学、高师写作学、讲演口才等。阅读教学包括文学理论与鉴赏、文学史论、作品导读与读法指导。
Ⅲ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11、构建主义的语文教育观?
构建主义认为,阅读的目的在于构建意义,这个意义来源于文本,更来源于学生这个个体构建主义的语文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命题:①语文活动的实质是主体的一种精神生活;
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本是一种能够人格化的意义结构。
③学生接触文本或创造文本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投入式”的对话过程。
④ 科研素养
语文教师必须是语文学者,一个语文教育研究者,因此他的读、写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围绕着语文教学展开研究。作为语文教育学者,其基本素养除了具有汉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外,还应具有语文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修养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语文教师,既要立足于语文学科本体,又要打破学科本位。语文教师还应成为一名批判型、反思型的语文教育学者,要善于对自身教学禁言和普遍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科研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写教育手记或教学日记开始。
④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⑵课程理念在《高中课标》中体现为:
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② 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③ 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⑶两种课标基本精神一致的: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改革语文学习方式;构建现代语文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必读书目叶澜《中国基础教育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郝德永《课程与文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徐继存《课程论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9钱理群《语文教学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10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11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2申小龙《语言与文化的现代思考》,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4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6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17曹明海《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18 威廉・F・派纳《理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 19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20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22陆有铨《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钟启泉《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王炳照等《中国教育思想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5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26伊塞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27曹明海《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28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30金生�v《理解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课程改革基础 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01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总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研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进行总结和复习,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这门课程,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研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涉及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内容。
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语文教育为核心,以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的焦点主要有: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手段;语文评价的方法与手段等。
其次,我们需要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我们要了解教育学中的课程思想和教育原则,为语文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要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了解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和规律;还要熟悉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的心理机制等。
此外,我们还要学习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教学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然后,我们需要熟悉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课程与教学也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我们需要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重点内容,关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
例如,我们要了解语文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关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模式和方法。
只有掌握了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案例。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我们需要了解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和经验,掌握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内容丰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使用考研“三宝”:资料、试题和笔记研除了考知识、靠毅力,有时候也考方法,例如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考研复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同学们的主观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的辅助作用。
学习是离不开参考资料的,一本好的参考资料和习题集对同学们的学习知识点的掌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考研成功的前提是要选择一些好的复习资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武装。
那么,如何全面地搜集你所需要的复习资料呢?下面我们就针对考研如何获取资料、试题、笔记,下面为大家做简要分析。
考研资料搜集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有两个:一是考研的思想,二是考研的行动。
我们光有考研的想法还不够,还需要有行动,如收集资料、努力学习等,有时候我们总是苦于为找不到好的备考资料而发愁,其实,资料收集的方式也无外乎几种。
其一,找几个好的网站,查考你想要的资料,这些网站是专业内的综合网站,基本上你要找的资料都可以在这里免费找到,没有必要全部弄到手全部打印出来,找一下哪些资料是跟你的考试内容相符的,虽然指定教材的作者不是一个人,但内容总会大同小异。
其次,是论坛,有时候我们在论坛上看帖时,不要吝惜你查看帖子之后回复一句善意感谢的话,哪怕是对方提供的资料并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很幸运的话,说不定会得到发帖子的人的意外帮助。
以往很多同学,已决定考研之后,就去买书、买试题、买笔记,但有的时候买的东西并不一定比网上随便,且还没有点击几下找到的资料更好。
除了网上,考生还要学会利用学校阅览室的免费资源,例如像新闻传播学考研的考生,图书馆里的《新闻大学》、《新闻爱好者》、《新闻战线》等杂志都可以拿过来看看,专家和学者们是怎么分析热点的。
我们也可作为借鉴。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你还不会用知网,不会通过CNKI下载学术论文,如果你不觉得丢人的话,就去问问别人,但一定要掌握这个让你通往学术殿堂的检索工具。
参考书、试题的获取参考书、试题几乎是所有考研人必备的工具,工具是否选择得当直接关系到大家的最终成绩,所以考生在参考书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专业课参考书的选择。
建议大家在买专业课参考书之前先查查资料,例如新发布的参考书目,是不是目标学校所有的书都要买,也许有的书可能根本就不考,有的书虽然没有指定但仍然需要买。
有一个网站需要你经常去,那里可能会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比如考试参考书,比如考试大纲,比如考试的某些特殊要求,这个网站就是你要报考的学校的研招办网站。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青年,有一定的素养是应该而且必须的,至少你能够适量的掌握百度、Google等几个搜索引擎,如果你连某个学校的参考书都不懂得网上搜一下,还要通过询问学长的话,那肯定不行。
有时,我们在看学校参考书时,会发现目标学校指定的参考书很多。
其实,并不是每一本都要看,决定那几本书是重点的标准是往年的考试真题,再加上学校提供的参考大纲(如果大纲有的话,一般都是从他们学校的研招办网上下载。
上面我们说不要什么都通过询问学长,但并不代表学长没有用处,也许他们手上的旧书对我们会有大帮助。
买一下往届学长的旧书,给他善意的打个折,顺便问一下对方,复习、答题甚至是面试的时候有哪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
不要问学长或者问学校,“专业课历年真题有没有标准答案?”,问这样的问题会被鄙视。
因为学术是自圆其说的东西,你只要理由充分,能说得让老师信服就行。
整理笔记的重要性在考研备考过程中,不要问“我是不是看学校指定的这几本书就可以了?”,也不要问“我是不是把这些笔记背熟了就能考高分了?”书要有重点的看,有的书需要你看几十遍,有的书可以不看,但有的书虽然不是你的指定参考书,也好认真地搜集了好好看,那就是你自己做的笔记。
我们不要过分的相信自己的记性,要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整理笔记,没事用手写写画画,多整理几遍笔记也是很有必要的。
不知道正在备考的同学时候有这样的感受:“背别人整理的笔记,就像吃别人嚼过的东西,没有味道;买别人的笔记不仅浪费钱,还容易受到别人思维定势的影响,权衡而言,总觉得利弊兼而有之。
”其实,网上的免费笔记和学长们卖的笔记不是你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的法宝。
他只是一种借鉴或者参考,只有自己整理的笔记才是适合的。
所以不要指望网上卖的你所报考的学校的本科生的专业听课笔记会是宝物。
相信大家平时也有上过专业课,听过老师讲的内容。
要知道,给本科生上课老师是一部分人,参与研究生专业课考试的命题又是另外一部分人,他们的学术能力不可相提并论。
以上获取考研资料的方式,相信大家都知道,其实关键是看大家如何用的问题。
我们曾经见证过无所的考研成功者,也许他们成功的背后充满着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在复习过程中绝不可少了考研“三宝”:资料、试题、笔记。
考研暑期是整个考研期间重要的备考阶段,谈起备考,复习时要记住知识“点”,而不是记住教材所有的“面”。
教育学科目的复习没有捷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踏踏实实学习,不盲目死记硬背才能取得好成绩。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各科目特点详解及备考指导一、教育学原理原称“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求教育的一般原理。
它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为其他二级学科提供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为研究各级各类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基础,占分比重达到1/3,要想在考研中夺得高分,必须要对教育学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那么这个理解来自哪里呢?对教育学原理的整体把握是理解教育学的基础。
同时,教育学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都有相应的联系,涉及到了教育学的各个分支,是认识整个教育学的前提,因此,对教育学原理的把握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把教育学原理整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学以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说、教育的起源说、教育的发展历程等。
第二部分,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
包括教育与生产力、政治、文化、科学、人口等的相互关系;教育变革的相关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个体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主要理论、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的概念、我国的学制、现代化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四部分,课程和教学。
这一部分是教育学原理的重头戏。
主要包括课程的相关定义和类型学说;课程计划、目标以及实施、评价等;还包括教学的相关定义和各种理论流派;教学过程、模式、原则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第五部分是德育和师生关系。
这一部分包括德育的概念、过程、原则、方法和德育途径和各种德育模式;教师的概念以及劳动特点,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
二、中外教育史中外教育史是教育学综合统考重头科目之一。
针对中外教育史,重在抓线索——考生要特别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同时重分析——研究历史的作用往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切不可孤立地学历史,而应注意分析和评价,同时注意积累分析评价的思路及要点。
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脉络非常清晰,主要有六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外国现代教育;这些内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去把握。
比如按照地域可以分为“中国教育史”(前三章)和“外国教育史”(后三章);也可以按照时间分为古代教育(一、四章)、近代教育(二、五章)、现代教育(三、六章);还可以从内容的角度分为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用这两条线索来引领中外教育史的复习。
针对中外教育史,复习方法指导为:1.从宏观到微观: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历史性内容,因此考生一定要理清时间发展的顺序,树立回溯历史的整体感。
建议考生在复习时采用讲解或口述的方法。
复习的思路:整部分——各章节——各知识点。
2.理清知识的层次:知识的层次既体现了知识在整个教育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指明了考生复习时应当倾注的关注程度。
所以理清知识的层次很重要。
按照学习层次的要求我们将其具体分为识记和理解两大类。
复习时各个知识点应当把握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
3.注重比较和联系:由于是教育史,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纵向上,要理清按照时间顺序事件发生的脉络,横向上可以将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进行对比,帮助理解。
也需要考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找到更多的可比较的“点”。
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介于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以及学教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据此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1、教育心理学概述2、心理发展与教育3、学习及其理论解释4、学习动机5、知识的建构、技能、品德的学习6学习策略理论。
其中,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习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结派、认知派、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策略理论、智力理论与创造性的培养和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是重点章节。
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复习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二要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三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并能够运用其来说明和解释有关的教育现象,解决有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教育心理学算是教育学大综合中较为抽象和难懂的一个部分,在复习时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一些教学案例来体会和理解各种原理。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大家可以采用,即“树形图法”。
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较权威的是北师大出版的由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通读全书后,理出主要线索。
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
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
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作一步的充实完善。
四、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科研方法具有1、内容繁杂,知识点多,彼此独立的特点;2、注重程序性和操作性;3、应用性,强调与实践问题的联系;4、教材的多样性和观点的差异性的特点。
因此学习教育科研方法,需要基本概念有精确把握的基础上,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案例的来学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教育研究的例子,亲自分析评价,将概念放到一个具体情景中体会。
1.理解基本概念:对教育科研方法而言,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一些概念本身就较难理解,死记硬背就更不容易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