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3节 课时精练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中α所示)。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如图乙中H所示),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请在上图中用折线画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

答案(2)纬度变化规律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如图中b折线所示。

(3)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如图所示:特别提醒正午太阳高度(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4)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更替(1)成因(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类型范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天文四季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气候四季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2.五带划分(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

(2)五带划分思考不同温度带的季节变化呈现出哪些特征?答案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

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 2 课题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流域、水系、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的概念和分布理解内、外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差异2、通过读图、阅读、讨论、收集材料及分析、总结,能以“保护洞庭湖环境生态”为题开展一场辩论会3、学会收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4、进一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用具地图课件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复习中国的气候特点新课导入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课程讲授第一课时河流与湖泊〔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一节河流和湖泊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海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2.内流区、外流区〔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省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省说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说课讲稿(音乐)这段磅礴激昂的乐曲就是出自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今天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滔滔黄河”,说课的程序按照“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程序”五项基本内容展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在中国河流当中,它与前一节长江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而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忧患意识、激发爱国情操的良好素材。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根据为学生终生发展有利的原则,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培养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根据教学目标和地理事物的本质联系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黄河上、中、下游问题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范围的限制,我的教学难点放在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初中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为此我采用“体验式学法”,营造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从而内化成学生认知体系,达到真正会学目的。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分析,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进行教学,而是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来体验、探究,质疑,在教学上我设计了四大板块:一、黄河知识知多少?用于了解黄河的基础知识。

二、滔滔黄河水、悠悠中华情。

了解黄河的给人类的奉献。

三、黄河灾难多沉重?了解黄河的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课时 1 主备人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灌溉”、“黄金水道”四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中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长江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认识,但是他们的这种认识只是浅层次的,没有上升到理性和情感的高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我们一方面培养他们对长江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长江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2、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2、通过学生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五、教学难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六、解决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落实方式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3分)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导入,烘托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展示目标(2分)1、能在地图上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注入的海洋,以及主要的支流。

2、记住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简要分析各河段的特征。

3、运用已有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滔滔黄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阅读“黄河水系图”和“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3.知道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及观看微课认识黄河的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特征。

2.通过探究活动及观看视频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特征。

难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母亲河》(详见教学素材和课件),导入新课。

自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形成凌汛。

(2)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3)下游: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多洪水灾害;开封至入海口河段初春或初冬时易形成凌汛。

2.综合治理(1)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2)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3.开发: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设施。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母亲河的忧患与治理1.母亲河的“血稠”——含沙量大分别说出黄河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答案:黄河从上游、中游到下游年平均流量先减少,再增加,后减少;含沙量先逐渐上升,再急剧上升,后逐渐下降。

原因:上游少有支流汇入,加上生产、生活用水,河流水量减少;中游有众多支流汇入,使河流水量增加;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加上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增,河流水量减少。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下游因部分泥沙沉积,使河流含沙量逐渐降低。

2.母亲河的“血栓”——“地上河”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黄河决口达一千五六百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

04-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课时2 离子反应 3年17考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

04-第2节 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课时2 离子反应 3年17考高中化学必修一鲁科版
( B
)
①滴加Mg NO3 2 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 溶液;④滴加Ba NO3 2 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解析】 检验氯离子选择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选择硝酸镁溶液,
检验碳酸根离子选择硝酸钡溶液;而硝酸银溶液与氯离子、碳酸根离子都
生成白色沉淀,而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的氢氧化银不稳定,所以不能先
2 + Cl2
ClO− + H2O
Ca2+ + Cl− +
续表
特殊情况
处理方式
氨水为反应物或不加热 写成
的稀溶液中的生成物
NH3 ⋅ H2O
举例
硫酸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Al3+ + 3NH3 ⋅ H2O
Al OH
3
↓ +3
NH4+
浓NaOH溶液中加入浓硫酸铵溶液
氨水为加热条件下或很 写成
并加热:
NH3 ↑ +H2O
8.[2024广东汕头潮阳一中高一期中]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
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共存的是( A )
A.在BaCl2 溶液中:Na+ 、K + 、OH − 、NO−
3
2−
B.在盐酸中:Na+ 、K + 、SO2−
、CO
4
3

C.在无色溶液中:NH4+ 、Na+ 、NO−
、MnO
4
3
D.在AgNO3 溶液中:NH4+ 、Mg 2+ 、Cl− 、SO2−
检验氯离子;硝酸镁溶液与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能生成白色沉淀;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2课时滚滚长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相关图文资料,掌握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和上、中、下游的划分。

2.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纵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3.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观看微课认识长江源流概况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长江的“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概况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江概况、水能资源的开发及航运价值。

难点: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纵剖面图,分析长江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详见教学素材和课件),导入新课。

自出示学案,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主学习一、源流概况1.发源地: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

2.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青、川(或蜀)、藏、云(或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或申)。

3.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支流及湖泊长江北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长江南岸乌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5.重要城市:嘉陵江与干流交江处为重庆,汉江与干流交汇处为武汉。

6.第一大河:长江全长 6 300 多千米,流域面积 180 多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约10 000 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 1/3 以上,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7.上、中、下游分界点:湖北省宜昌、江西省湖口。

8.长江各河段的特征(1)上游: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著名峡谷有虎跳峡、三峡等。

(2)中游:流速锐减,多支流,曲流多, 荆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3)下游:水流平稳,江面开阔。

二、丰富的水能1.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9 时差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9 时差

课时9 时差1.地方时和区时 (1)成因(2)地方时①概念:因经度不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时区和区时 名称 时区 区时 属性 范围时间产生 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关系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思考 北京时间和世界时(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分别代表哪个时区的区时? 答案 (1)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而不是北京(116°E 经线)的地方时。

(2)世界时为0°经线地方时或零时区的区时。

2.国际日界线(1)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2)180°经线与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时间变化①越过180°经线的日期有三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不变。

②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有四种可能:加一天;减一天;加一天、减一小时;减一天、加一小时。

1.时间计算的基本步骤与方法(1)画轴①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自西向东,西经度越来越小,东经度越来越大。

②中时区在中间,东时区在东,西时区在西,自西向东,西时区数由十二递减到一,东时区数由一增大到十二。

(2)定点:即将已知点和所求点标在轴的相应位置。

例如:当东八区为6月9日20时时,求35°W的地方时。

解题:因东八区的区时使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即已知点为120°E,求的点为35°W。

图解如下:(3)定差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

如上图中A、B两地的经度差为35°+120°=155°。

同为东经度或同为西经度时用减法,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时用加法(同减异加)。

②确定时间差,即155°×4分钟/1°=620分钟,转化成为10小时20分钟。

2.2.2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习题精练)-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

2.2.2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习题精练)-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空间结构课时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一、单选题 Ⅰ.夯实基础篇1.(2023秋·山东菏泽·高三校考期末)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1molSCl 分子中,S 的价层电子对数是A 4N B .常温下,218gH O 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A 2N C .41molP 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A 6N D .41molNaHSO 晶体中,阴阳离子数目之和是A 2N2.(2022春·福建泉州·高二校考期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NH +4为正四面体形 B .BeCl 2为直线形 C .NF 3为V 形D .CO 2为直线形3.(2022春·海南儋州·高二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对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 .NH 4+和CH 4都是正四面体形B .CO 2和CS 2都是直线形C .NCl 3和BCl 3都是三角锥形D .H 2O 和H 2S 都是V 形4.(2018秋·湖北宜昌·高二校考期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不正确的是( )A .NH 4+ 为正四面体形B .CS 2为直线形C .HCN 为角形(V 形)D .PCl 3为三角锥形5.(2022春·广东惠州·高二统考期中)用VSEPR 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不正确的是 A .NH 4+为正四面体形B .CS 2为直线形C.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D.PCl3为三角锥形6.(2017秋·四川成都·高二统考期末)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A.CH4与CH2Cl2均为正四面体B.BeCl2与SO2为直线形C.BF3与PCl3为三角锥形D.NO3—与CO为平面三角形7.(2022春·广东江门·高二江门市新会东方红中学校考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Cl3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B.H2O分子中氧原子采用sp2杂化,分子构型为V形C.CO2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D.NH+中氮原子采用sp2杂化,离子构型为正四面体形4Ⅱ.能力提升篇8.(2022春·福建南平·高二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2O2、CS2、HI都是直线形分子B.C6H6、OF2、S2Cl2都是平面形分子C.CH2O、BF3、SO3都是平面三角形分子D.NCl3、NH3、CCl4都是三角锥形分子9.(2020秋·四川遂宁·高二射洪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正确的是()A.BeCl2为V形B.SO2为直线形-为平面三角形C.PCl3为正四面体形D.CO2310.(2023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市第五中学校考期末)下表中关于各微粒的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B .BC .CD .D11.(2023秋·河北·高三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光谱是由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到激发态时,电子跃迁产生的B .23CO -与23SO -中,OC O --键角大于O S O --键角C .某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4s ,则该元素为ⅡA 族元素D .因为2H O 分子间有氢键,所以2H O 的稳定性比2H S 强12.(2023秋·吉林通化·高二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期末)鲍林提出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下列关于粒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3.(2023秋·重庆北碚·高二西南大学附中校考阶段练习)用分子结构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CO 、2BeCl 互为等电子体,分子均为直线形B .23Na CO 中,阴离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 原子的杂化形式为3sp C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2SO 与2H O 均呈V 形,中心原子价电子对数相等D .三氧化硫有单分子气体和三聚分子固体()两种存在形式,两种形式中S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14.(2022秋·吉林·高二吉林一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非极性分子中的原子上一定不含孤电子对B .AB n 型分子的中心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AB n 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C .二氯甲烷(CH 2Cl 2)分子的中心原子采取sp 3杂化,分子中键角均为109°28′D .平面三角形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15.(2022秋·吉林·高二吉林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关于CH 4、+3CH 、-3CH 三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C 原子的杂化类型都相同B .CH 3+是三角锥形C .CH 3-与BCl 3构型相同D .CH 4与NH 4+VSEPR 模型相同16.(2023秋·山东济南·高二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校考期末)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2CS 是空间构型为V 形的极性分子B .3PCl 、2-3CO 和2-3SO 的中心原子均为3sp 杂化C .在基态14C 原子中,核外存在2对自旋相反的电子,其核外电子有4种运动状态D .双原子或多原子形成的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17.(2023·广东惠州·统考三模)“宏、微、符”三重表征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工业合成尿素的反应:()23222CO 2NH H O CO NH +=+中,下列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 .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97NB .NH 3分子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C .CO(NH 2)2的结构简式:D .NH 3的电子式:18.(2023秋·天津南开·高二天津市天津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的类型相同的是 A .3SO 与2SO B .3BF 与3PClC .2BeCl 与2SClD .2H O 与2CS二、填空题 Ⅰ.夯实基础篇19.(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芦笋中的天冬酰胺(结构如下图)和微量元素硒、铬、锰等,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2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 配合物理论[知 识 梳 理]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在形成CH 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2s 轨道和三个2p 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sp3杂化轨道。

四个sp 3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 原子的1s 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 4分子,所以四个C —H 键是等同的。

可表示为2.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立体构型的关系【自主思考】1.2s轨道与3p轨道能否形成sp2杂化轨道?原子轨道杂化后,数量和能量有什么变化?答案不能。

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形成杂化轨道。

2s与3p不在同一能层,能量相差较大。

杂化轨道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目相同,但能量不同,n s轨道与n p轨道的能量不同,杂化后,形成的一组杂化轨道能量相同。

2.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3、H2O的立体构型?答案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3。

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经杂化后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其中3个杂化轨道中各有1个未成对电子,分别与H原子的1s轨道形成共价键,另1个杂化轨道中有1对孤电子对,不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sp3杂化轨道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但由于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3个N—H键的键角变小,成为三角锥形的立体构型。

H2O分子中O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

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经杂化后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其中2个杂化轨道中各有1个未成对电子,分别与H原子的1s轨道形成共价键,另2个杂化轨道中各有一对孤电子对,不与H原子形成共价键,sp3杂化轨道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但由于2对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2个O—H键的键角变得更小,成为V形的立体构型。

3.CH4、NH3、H2O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都为sp3,键角为什么依次减小?从杂化轨道理论的角度比较键角大小时有什么方法?答案CH4、NH3、H2O中心原子都采取sp3杂化,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依次为0个、1个、2个。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主备人用案人授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课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重点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难点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教法及教具自主合作、活动探究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黄河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黄河的远流概况1、自主学习阅读《中国的地形图》和教材内容,解决以下问题:1 、(1)黄河的源头在哪里?。

(2)流经哪些省区?、、、、、、、、。

(3) 长多是多少?。

(4) 注入什么海?。

2、黄河的主要支流有哪些?(填图)3、上、中、下在哪里的划分的?上游和中游分界点:,中游和下游分界点:。

4、各段的特征是怎样的?自主学习,完成问题上游:中游:下游:教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什么是凌汛?。

2、发生凌汛的原因是什么?。

3、黄河哪些河段产生凌汛?。

4、长江为什么没有凌汛现象?。

(二)学习任务二:黄河的治理。

小组交流后回答问题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学过程1、自主学习阅读P61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黄河的各河段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治理?上游:。

中游:。

下游:。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

2、治理“地上河”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三)学习任务三:黄河的水能开发及利用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黄河流域的地形图分析:小组交流后回答问题做作业教学反思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共包括三部分---外流区为主、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在学习地形、气候的基础上学习河流容易掌握和理解河流的特点。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第1课时【课题】外流区为主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共包括三部分---外流区为主、滚滚长江、滔滔黄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在学习地形、气候的基础上学习河流容易掌握和理解河流的特点。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河流及其特点。

此部分内容量大、知识点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精讲精练。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从而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设置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11。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精练):第2章 地球的面貌 第1节 第2课时 经线和经度、经纬网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精练):第2章 地球的面貌 第1节 第2课时 经线和经度、经纬网

第二课时经线和经度、经纬网[衡阳]下图为北半球经纬网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的纬度是( )A.40°S B.40°NC.20°E D.20°W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既位于中纬度地区,又位于西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3.[临沂]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下表是9月9日至9月14日台风“泰利”中心位置的经纬度数据(保留了整数),据此判断台风“泰利”移动的大致方向是( )A.向西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向东南移动D.向西南移动读下图,回答4—6题。

4.图中①和②所示的半球的分界线是(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北极圈5.④所示的半球的范围是( )A.0°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B.20°W和160°E之间C.20°W以东和160°E以西之间D.20°W以西和160°E以东之间6.180°经线穿越的地区全部在________所示的半球。

( )A.① B.②C.③ D.④7.[长沙]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了以下哪种地理事物的定位功能,在航海、航空、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A.经纬网B.经线C.纬线D.赤道8.[常德]阅读经纬网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9.[广安]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B.纬线的形状是半圆C.经度越大,经线越长D.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10.[泰安]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20°S,40°E) B.(40°N,40°E) C.(20°N,40°W) D.(40°S,20°W) 11.[龙东]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中国的河流》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课型新授课课题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时间课时 1 主备审核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以及内流河和外流的水文特征。

(2)知道我国主要的湖泊及其分布。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资料,通过读图、析图、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获取地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等。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

教学准备地图册、课本插图、有关图表。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复习:中国的气候二、自主学习以下概念:流域水系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三、情境导入展示图片:长江、黄河、青海湖、壶口瀑布师: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大江大河,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四、新课学习(一)外流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提问:你知道流域和水系是如何命名的吗?(学生回答)明确:流域和水系往往按照河流的干流或注入的海洋、湖泊来命名,如:太平洋流域、长江水系、珠江水系。

外流河是指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是指最终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所在的区域是外流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是内流区。

指导学生在图2-28上,找出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从内、外流区的划分看,这些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它们最终流向了哪里?学生边找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明确:外流河主要包括三大水系:太平洋水系: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印度洋水系:怒江、雅鲁藏布江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内流河:塔里木河(全长2176千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提问:为什么我国东部多外流河,西北多内流河?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为枯水期,冬季一些河流断流。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课时精练试题 文(含解析)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课时精练试题 文(含解析)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f (x )=log 3x的定义域为( )A .(0,+∞)B .(1,+∞)C .(0,1)D .(0,1)∪(1,+∞)解析:由log 3x ≠0得x >0且x ≠1,因此,函数f (x )=2x -1log 3x的定义域是(0,1)∪(1,+∞),故选D.答案:D2.已知函数f (x )=⎩⎪⎨⎪⎧2x,x ≤0,log 2x ,x >0,则f (f (-1))=( )A .-2B .-1C .1D .2答案:B3.(2012·柳州检测) 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3,4],在同一坐标系下,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3的交点个数是( )A .0B .1C .2D .0或1答案:B4.(2013·济宁模拟)已知函数f (x )=⎩⎪⎨⎪⎧2x +1,x <1,x 2+ax ,x ≥1,若f (f (0))=4a ,则实数a等于( )A.12B.45 C .2 D . 9解析:f (x )=⎩⎪⎨⎪⎧2x+1,x <1,x 2+ax ,x ≥1.∵0<1,∴f (0)=20+1=2.∵f (0)=2≥1,∴f (f (0))=22+2a =4a ,∴a =2.故选C.答案:C5. (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已知函数f (x )=⎩⎪⎨⎪⎧log 2x +,x >3,2x -3+1,x ≤3,满足f (a )=3,则f (a -5)的值为( )A .log 23 B.1716 C.32 D.32或1解析:当a >3时,log 2(a +1)=3,得a +1=23=8,所以a =7,于是f (a -5)=f (2)=2-1+1=32.当a ≤3时,2a -3+1=3,得a =4,不符合条件.故选C.答案:C6.(2013·南京盐城三模)记函数f (x )=3-x 的定义域为A ,函数g (x )=lg(x -1)的定义域为B ,则A ∩B =________.解析:因为函数f (x )=3-x 的定义域为A ,所以A ={x |x ≤3};因为函数g (x )=lg(x -1)的定义域为B ,所以B ={x |x >1}.所以A ∩B ={x |1<x ≤3}. 答案:(1,3]7则f (f (2))=.答案:1 1或38.(2013·福建卷)已知函数f (x )=⎩⎪⎨⎪⎧2x 3,x <0,-tan x ,0≤x <π2,则f ⎝ ⎛⎭⎪⎫f ⎝ ⎛⎭⎪⎫π4=__________.解析:f ⎝ ⎛⎭⎪⎫f ⎝ ⎛⎭⎪⎫π4=f ⎝⎛⎭⎪⎫-tan π4=f (-1)=2(-1)3=-2.答案:-29.下图是一个电子元件在处理数据时的流程图:(1)试确定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f (-3),f (1)的值; (3)若f (x )=16,求x 的值.解析:(1)由流程图可知,当x ≥1时,y =y 21=(x +2)2;当x <1时,y =y 2+2=x 2+2.所以y =⎩⎪⎨⎪⎧x +2,x ≥1,x 2+2,x <1.(2)f (-3)=(-3)2+2=11,f (1)=(1+2)2=9.(3)若x ≥1,则(x +2)2=16, 解得x =2或x =-6(舍去).若x <1,则x 2+2=16,解得x =14(舍去)或x =-14.综上所述,x =2或x =-14.10.(2013·珠海模拟)甲同学家到乙同学家的途中有一公园,甲从家到公园的距离与乙从家到公园的距离都是2 km ,甲10时出发前往乙家.如图所示,表示甲从家出发到达乙家为止经过的路程y (km)与时间x (min)的关系.试写出y =f (x )的函数解析式.解析:当x ∈[0,30],设y =k 1x +b 1,由已知得⎩⎪⎨⎪⎧b 1=0,30k 1+b 1=2.∴k 1=115,b 1=0,y =115x .当x ∈(30,40)时,y =2;当x ∈[40,60]时,设y =k 2x +b 2. 由⎩⎪⎨⎪⎧40k 2+b 2=2,60k 2+b 2=4, ∴k 2=110,b 2=-2,y =110x -2,∴f (x )=⎩⎪⎨⎪⎧115x ,x ∈[0,30],2,x ∈30,40,110x -2,x ∈[40,60].。

原理第1章第2节第3课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原理第1章第2节第3课时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编撰人:陈修峰审核人:董玉红孙宝玲第3课时铜的电解精炼,铝的冶炼,电镀【教学目标】1.能运用电解的原理分析铜的电解精练。

2.通过学习电镀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另一种电解原理的应用方法,并进一步体会电解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贡献。

【复习回顾】1、电解池中电子的流向:2、阴阳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新知预习】【问题二】铜的电解精炼①粗铜中含有的杂质是②工业上要对粗铜进行电解精炼的原因是③电解法制精铜时,以做阴极,做阳极,做电解液,电极反应式为:阴极:,阳极:。

作为杂质的较活泼金属氧化后的阳离子留在电解液中,比铜不活泼的金属杂质,则沉积在阳极底部,形成泥。

其主要成分是。

【例2】火法炼铜得到的粗铜中含有多种杂质(如锌、金和银等),其性能远不能达到电气工业的要求,工业上常使用电解精炼法将粗铜提纯。

在电解精炼时( )A.精炼时粗铜接电源负极B.精炼时粗铜做阳极C.杂质都将以单质形式沉积到池底D.纯铜片增重2.56g,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8 mol【学导结合】【问题三】电镀:①电镀是的过程②电镀的主要目的是③电镀的一般规律:阴极材料为,阳极材料为电镀液为的溶液【例3】.在铁制品上镀上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设计方案正确的是A. 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含有锌离子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含有锌离子C. 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含有亚铁离子D锌用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含有锌离子【例4】活泼金属的冶炼:当电解熔化状态的活泼金属的氧化物、碱和盐时,在阴极得到活泼的金属。

故用于活泼金属的冶炼。

如:①以石墨作电极,电解熔化的氧化铝,可制得铝。

阳极 阴极____________ 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电解熔融的NaCI ,可制金属钠。

阳极 阴极 总式:_______________③若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可制得金属镁。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课时精练试题 文(含解析)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课时精练试题 文(含解析)

1.(2013·广东卷)定义域为R 的四个函数y =x 3,y =2x ,y =x 2+1,y =2 sin x 中,奇函数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解析:四个函数中,y =x 3和y =2sin x 是奇函数.故选C. 答案:C2.下列函数中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的是( )A .y =2|x |B .y =lg(x +x 2+1)C .y =2x +2-xD .y =ln 1x -1解析:因为y =ln 1x -1的定义域为{x |x >1},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y =ln 1x -1是非奇非偶函数.故选D.答案:D3.(2013·山东滨州一模)函数y =sin xx(x ∈(-π, 0)∪(0,π))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函数y =sin x x(x ∈(-π,0)∪(0,π))为偶函数,所以图象关于y 轴对称,排除B ,C.当x →π时,y =sin x x→0,故选A.答案:A4.(2013·辽宁辽源模拟)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和偶函数g (x )满足f (x )+g (x )=a x -a -x+2(a >0且a ≠1),若g (2)=a ,则f (2)等于( )A .2 B.174 C.154D .a 2解析:将f (x )+g (x )=a x -a -x +2中的x 用-x 代替得f (-x )+g (-x )=a -x -a x+2,由函数的奇偶性可得-f (x )+g (x )=a -x -a x+2,将两式相加和相减可得g (x )=2,f (x )=a x -a -x ,因为g (2)=a ,所以a =2,则有f (2)=22-2-2=154.答案:C5.若函数f (x )=x x +x -a为奇函数,则a =( )A.12B.23C.34 D .1解析: (法一)由已知得,f (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由于该函数定义域为⎩⎪⎨⎪⎧⎭⎪⎬⎪⎫x ⎪⎪⎪x ≠-12且x ≠a ,∴a =12.故选A.(法二)∵f (x )是奇函数,∴f (-x )=-f (x ).又f (x )=x2x 2+-2a x -a ,则-x 2x 2--2a x -a =-x 2x 2+-2a x -a 在函数的定义域内恒成立,可得a =12.故选 A.答案:A 6.(2013·福建三明质检)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那么“∃x 0∈R ,f (-x 0)=-f (x 0)”是“f (x )为奇函数”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根据充分条件的定义,由“∃x 0∈R ,f (-x 0)=-f (x 0)”不能推出“f (x )为奇函数”,反之,由“f (x )为奇函数”可得“∃x 0∈R ,f (-x 0)=-f (x 0)”.故选B.答案:B7. (2013·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摸底测试)函数f (x )=|x 3+1|+|x 3-1|,则下列坐标表示的点一定在函数f (x )图象上的是( )A .(-a ,-f (a ))B .(a ,f (-a ))C .(a ,-f (a ))D .(-a ,-f (-a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R ,且满足f (x )=f (-x ), ∴f (x )为偶函数.∴f (a )=f (-a ).而点(a ,f (a ))在函数图象上, ∴(a ,f (-a ))也在函数图象上.故选B. 答案:B8. (2012·莆田质检)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1+2x,则f (-log 23)的值等于( )A .-4B .2C .3D .4解析:当x <0时,-x >0,f (x )=-f (-x )=-(1+2-x), ∴f (-log 23)=-(1+2log 23)=-(1+3)=-4.故选A. 答案:A9.(2013·重庆九校联合诊断)已知f (x )=ax 3+b sin x +9(a ,b ∈R ),且f (-2 013)=7,则f (2 013)=( )A .11B .12C .13D .14解析:由f (-2 013)=a (-2 013)3+b sin(-2 013)+9=7,得a 2 0133+b sin 2 013=2,所以f (2 013)=a 2 0133+b sin 2 013+9=2+9=11.故选A.答案:A10.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满足f (x +2)=-f (x ),则f (6)的值为________.解析:由已知等式得f (x +4)=-f (x +2)=f (x ),所以f (x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所以f (6)=f (2),由f (x +2)=-f (x )得f (2)=-f (0),因为f (x )是R 上的奇函数,所以f (0)=0,所以f (6)=0.答案:011.(2012·银川一中月考)函数f (x )对于任意实数x 满足条件 f (x +2)=1f x,若f (1)=-5,则f (f (5))=________________.解析:由f (x +2)=1f x ,得f (x +4)=1fx +=f (x ),所以函数f (x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f (5)=f (1)=-5,f (-5)=f (-1)=1f -1+=1f=-15.答案:-1512.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以3为周期的奇函数,若f (1)>1,f (2 015)=2a -3a +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f (2 015)=f (2)=f (-1)=-f (1)<-1, ∴2a -3a +1<-1,解得-1<a <23. 答案:⎝⎛⎭⎪⎫-1,2313.已知函数f (x )=⎩⎪⎨⎪⎧-x 2+2x ,x >0,0,x =0,x 2+mx ,x <0是奇函数.(1)求实数m 的值;(2)若函数f (x )在区间[-1,a -2]上单调递增,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解析:(1)易知f (1)=1,f (-1)=1-m ,又∵f (x )是奇函数,∴f (-1)=-f (1).∴1-m =-1.∴m =2.(2)要使f (x )在[-1,a -2]上单调递增,结合f (x )的图象知⎩⎪⎨⎪⎧a -2>-1,a -2≤1.∴1<a ≤3.故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3].14.(2013·四川泸州模拟)设f (x )是(-∞,+∞)上的奇函数,f (x +2)=-f (x ),当0≤x ≤1时,f (x )=x .(1)求f (π)的值;(2)当-4≤x ≤4时,求f (x )的图象与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解析:(1)由f (x +2)=-f (x ),得 f (x +4)=f [(x +2)+2]=-f (x +2)=f (x ), 所以f (x )是以4为周期的函数,从而得f (π)=f (-1×4+π)=f (π-4)=-f (4-π)=-(4-π)=π-4. (2)由f (x )是奇函数与f (x +2)=-f (x ),得f [(x -1)+2]=-f (x -1)=f [-(x -1)], 即f (1+x )=f (1-x ).故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 又0≤x ≤1时,f (x )=x ,且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则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4≤x ≤4时,f (x )的图象与x 轴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 ,则S =4S △OAB =4×⎝ ⎛⎭⎪⎫12×2×1=4.。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精讲精练 第2章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教师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精讲精练 第2章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教师版)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1)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两大类。

常见的金属有铁、铝、铜、锌、银、金、钠等。

(2)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铁与氧气:3Fe +2O 2=====点燃Fe 3O 4。

②铁与盐酸:Fe +2HCl=FeCl 2+H 2↑。

③锌与稀硫酸:Zn +H 2SO 4=ZnSO 4+H 2↑。

④铁与硫酸铜溶液:Fe +CuSO 4=FeSO 4+Cu 。

在上述四个反应中,金属的共同之处是失电子、被氧化。

一、金属的通性1.存在自然界中的金属元素绝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其次是Fe 。

2.物理性质具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等。

3.化学性质二、钠的物理性质钠很软,能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三、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氧气的反应反应条件室温加热或点燃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反应4Na+O2=2Na2O 2Na+O2=====△Na2O2结论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与O2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1.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它们的原子结构特点及其与金属化学性质的联系。

三种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较少,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电子,从而表现了较强的还原性。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都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且易导电,易传热(×)(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3)钠与FeCl3溶液反应可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气体(√)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C)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4.探究讨论:钠、铁、铝等金属在常温下就能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金属氧化物,钠和铁能完全被氧化,但铝制品却可在空气中长时间使用,这是为什么呢?铝形成的氧化膜是致密的,而钠、铁等金属的氧化膜是疏松的。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讲义+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溶解性、手性、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学业要求素养对接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了解“相似相溶”规律。

2.结合实例初步认识分子的手性对其性质的影响。

3.会判断常见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

微观探析: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模型认知:运用“相似相溶”规律判断物质的溶解性、运用无机含氧酸酸性强弱理论判断无机含氧酸酸性的强弱。

[知识梳理]一、溶解性1.相似相溶规律非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能溶于极性溶剂。

如蔗糖和氨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萘和碘易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压强等。

(2)氢键:溶剂和溶质之间的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填“好”或“差”)。

(3)分子结构的相似性:溶质和溶剂的分子结构相似程度越大,其溶解性越大。

如乙醇与水互溶,而戊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较小。

(4)溶质是否与水反应:溶质与水发生反应,溶质的溶解度会增大。

如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可溶于水,故SO2的溶解度增大。

【自主思考】1.有机溶剂都是非极性溶剂吗?提示有机溶剂大多数是非极性溶剂,如CCl4、C6H6等,但也有少数的极性溶剂,如酒精。

二、手性1.手性异构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组成和原子排列的一对分子,如同左手与右手一样互为镜像,却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互称手性异构体。

2.手性分子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叫做手性分子。

如乳酸()分子。

三、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2.含氧酸的通式可写成(HO)m RO n,若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酸性越强。

【自主思考】2.强酸的水溶液酸性一定比弱酸的水溶液酸性强吗?提示不一定,如很稀的稀硫酸的酸性没有饱和亚硫酸溶液的酸性强,溶液的酸性强弱除与酸的强弱有关外,还与酸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卤化氢易溶于水,不易溶于四氯化碳。

2024学考精练生物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PPT课件: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第二课时

2024学考精练生物七年级上册(配人教版)PPT课件: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第二课时
版本:人教版
年级:七年级
第二章 认识细胞
细胞的生活(Hale Waihona Puke 二课时)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目录
1
核心素养要求
2
自主学习
3
知识梳理
4
核心素养分层练
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核心素养要求
让学习变的简单
1.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观念) 2.认识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生命观念)
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自主学习
让学习变的简单
1.人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
受精卵
生长发育的全部 遗传信息。
。受精卵内有指导人体
2.了解“小羊多莉的身世”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提供了胚胎发育场所的是 C 羊。
(2)实验中,提供了无核卵细胞的是 A 羊。
(3)实验中,提供了细胞核的是 B 羊。
(4)克隆羊多莉长相与 B 羊十分相像,说明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 中。
3. 细胞核 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它含有一种神奇的遗传物
质—— 脱氧核糖核酸(或“DNA”)

4.细胞的生活是 物质 、 能量 和 信息 的统一。
核心素养要求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核心素养分层练
知识梳理
让学习变的简单
4.克隆羊多莉的出生与三只母羊有关,a羊提供了乳腺细胞的细胞核,b羊 提供了去核的卵细胞,c羊提供了胚胎发育的场所。最终克隆羊多莉的长 相( A ) A.与a羊相似 B.与b羊相似 C.与c羊相似 D.与三只羊都不相似 5.细胞的生活靠的是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协作。细胞核的功能是( C ) A.支持和保护 B.控制物质进出 C.储存遗传物质 D.储存营养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对点]知识点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使用盐酸的目的包括()①改变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③改变细胞膜的活性④将DNA与蛋白质分离⑤将RNA与蛋白质分离⑥利于RNA与染色剂结合⑦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⑧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A.①④⑥B.②④⑧C.③⑤⑦D.②⑤⑥答案 B解析盐酸的作用是改变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染色。

2.用吡罗红甲基绿染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相同B.细胞核由DNA构成,细胞质由RNA构成C.真核细胞中,DNA不分布在细胞质中,RNA不分布在细胞核中D.该实验的结果反映了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状态答案 D解析甲基绿对DNA有较强的亲和力,吡罗红对RNA有较强的亲和力,两者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A错误;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少量分布在细胞核中,B、C错误。

知识点二核酸的种类、结构、功能和分布3.下列叙述中,哪项不是核酸的生理功能()A.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B.是生物的遗传物质C.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答案 C解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

4.下列有关核酸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SARS病毒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B.绿色植物根细胞内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C.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人体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答案 D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植物细胞的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中,有叶绿体的细胞,叶绿体中也有DNA,B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C错误;人是真核生物,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正确。

5.下列关于核酸的分子组成表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 D解析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组成的是DNA,磷酸+核糖+碱基组成的是RNA。

A项中碱基连接部位错误;B项中构成的是核糖核酸(RNA);C项形成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6. 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B.2为脱氧核糖C.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5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答案 D解析题图中为一条核苷酸链,因其含有碱基T,所以应为脱氧核苷酸长链,A正确;1为磷酸基团,2为脱氧核糖,3为胞嘧啶,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C正确;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但细胞质中也有少量分布,D错误。

7.分析下边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的碱基有5种B.B表示的是核糖C.D表示核糖核苷酸D.D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答案 D解析由图中E(DNA)由D组成,可知D为E的基本组成单位,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D正确;A代表的碱基为4种,B表示脱氧核糖,A、B错误。

8.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 B解析口腔上皮细胞含有2种核酸,故其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A错误;蓝藻和乳酸菌为原核生物,也含有2种核酸,故其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B正确,D错误;脊髓灰质炎病毒只含有1种核酸,故其含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C错误。

9.人体细胞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A.2种B.4种C.5种D.8种答案 C解析人体中既有DNA,也有RNA,A是两者所共有的碱基,既可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又可形成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G亦是如此。

胸腺嘧啶T只存在于DNA中,只能形成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综上所述,C正确。

10.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彻底水解后得到了a、b、c三种化合物,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彻底水解后得到了a、b、d三种化合物。

c、d两种化合物分别指的是()A.尿嘧啶、胸腺嘧啶B.胸腺嘧啶、尿嘧啶C.核糖、脱氧核糖D.尿嘧啶、腺嘌呤答案 C解析RNA彻底水解产生磷酸、核糖、含氮碱基;DNA彻底水解产生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c、d分别指核糖和脱氧核糖。

[能力提升]11.如图是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m为鸟嘌呤,则b一定是构成RNA的单体B.若m为胸腺嘧啶,则a一定为脱氧核糖C.若m为尿嘧啶,则RNA中不含有化合物bD.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答案 B解析若m为鸟嘌呤,其既能与核糖相连构成核糖核苷酸,又能与脱氧核糖相连构成脱氧核苷酸,A错误;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只能与脱氧核糖相连,B正确;若m为尿嘧啶,其只能与核糖相连构成核糖核苷酸,b(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若m为腺嘌呤,其既可以与核糖相连构成核糖核苷酸,也可以与脱氧核糖相连构成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

12.完成下列概念图,并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脱氧核苷酸②8种③5种碱基④1种五碳糖⑤脱氧核苷酸链⑥细胞核⑦细胞质A.4个B.5个C.6个D.7个答案 B解析根据DNA可以判定①为脱氧核苷酸,因此,②为4种,③为4种碱基,④为脱氧核糖,⑤为脱氧核苷酸链,⑥细胞核,⑦细胞质,故本题正确的说法有5个(即①④⑤⑥⑦)。

13.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1)A包括____________等元素。

(2)B的名称叫________,1分子的B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其连接方式是(用图示表示)____________。

(3)C是细胞中携带________的物质,在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D一般是由________条______________构成的。

(5)D和E中都含有的碱基有__________________(写中文名称)。

(6)在豌豆的叶肉细胞中,由A、C、T、U 4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糖核苷酸有________种。

答案(1)C、H、O、N、P(2)核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1分子磷酸(3)遗传信息遗传变异(4)2脱氧核苷酸链(5)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6)314.下图中图甲所示的分子结构式为某种核苷酸,已知分子结构式左上角的基团为碱基(腺嘌呤);图乙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核苷酸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核苷酸是构成哪一种核酸的原料________,该核酸主要分布在________中。

(3)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

豌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是_____________,那么由A、G、C、U4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_______种,其中核糖核苷酸有_______种。

(4)图乙中1、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中4、5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特有的碱基名称是____________。

(7)通常由________条图乙所示的核苷酸链构成一个________分子,分布在真核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

答案(1)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RNA(核糖核酸)细胞质(3)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磷酸、碱基A、G、C、T、U7 4(4)脱氧核糖胞嘧啶磷酸(5)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6)胸腺嘧啶(T)(7)2DN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解析(1)分析题图甲可知,图中的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因此该核苷酸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DNA初步水解的产物;脱氧核糖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因此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是DNA 彻底水解的产物;豌豆的叶肉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因此含有A、G、C、U、T5种碱基;A、G、C可以形成3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3种核糖核苷酸,U只能形成核糖核苷酸,因此由A、G、C、U4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7种,其中核糖核苷酸有4种。

(4)分析核苷酸链可知,该核苷酸链中含有碱基T,因此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脱氧核糖核苷酸链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即图乙中的1是脱氧核糖;2是胞嘧啶;3是磷酸。

(5)据图乙可知,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6)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与RNA相比DNA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T)。

(7)DNA分子通常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15.已知埃博拉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现欲探究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是DNA 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提取液,活鸡胚,DNA水解酶,RNA水解酶。

(1)选用活鸡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DNA水解酶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把埃博拉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三组,分别用_____________处理其中两组核酸提取液。

(2)取等量的活鸡胚分成A、B、C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向A组注射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提取液,再分别向B、C两组活鸡胚中注射有关物质。

(3)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抽取出样品,检测是否产生埃博拉病毒。

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1)A组样品检测中含有埃博拉病毒。

(2)给B组活鸡胚注射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样品检测无埃博拉病毒产生,则________是遗传物质。

(3)给C组活鸡胚注射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样品检测无埃博拉病毒产生,则________是遗传物质。

答案材料用具:(1)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用活鸡胚做实验材料比用其他活的鸟类成体或胚胎更方便、更经济(2)如果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提取液中含有DNA,用DNA水解酶处理核酸提取液,会使DNA水解而不能再复制,就不会在活鸡胚细胞内产生埃博拉病毒实验步骤:(1)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水解酶、RNA水解酶预测实验结果及分析:(2)核酸提取液+DNA水解酶DNA(3)核酸提取液+RNA水解酶RNA解析本实验探究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若是DNA,在DNA水解酶作用下,DNA水解,将用酶处理过的核酸注入活鸡胚细胞中,鸡胚细胞中无埃博拉病毒,若用RNA水解酶处理,DNA不水解,注入活鸡胚细胞中,鸡胚细胞中有埃博拉病毒,若埃博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经相同处理,结果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