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研学案: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doc

高二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doc

高二地理必修 3 导学案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3个课时)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的】班级姓名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b5E2RGbCAP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材分析】我国东北地区沃野千里,农业生态类型多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如何因地制宜地搞好东北地区的农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提高其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进一步提高其专业化、深加工能力是其面临的新问题。

p1EanqFDPw 【学习要点】一、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 、范围:、地位:我国重要的、三省和基地、东部。

基地和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1)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耕作和生产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的影响。

DXDiTa9E3d(2)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

ⅰ.西部高原地势,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ⅱ.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

ⅲ.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二)问题导向
1.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课堂讲解法,系统地传授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区域分析能力。
4.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情怀和民族认同。
2.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并掌握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并学会分析这些条件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3.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要求字数充足、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3.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考纲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知识导读】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东北地区是黑吉辽三省;经济协作意义上的东北地区是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本节指的是后者。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社会经济条件,如交通、市场、基础条件、政策、科技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知识拓展】分析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形成的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还有主导性因素,这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地理一轮学案 必修三第四章【思考】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提示】东北地区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之冬季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具有天然绿色大米优势。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分析与评价(1)东北平原:优势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大多只能一年一熟。

(2)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品质好;制约因素主要是海拔高,温度低,热量不足。

(3)西北地区灌溉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制约因素是干旱、水源不足。

(4)华北平原:优势在于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制约因素主要是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5)南方平原地区:优势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制约因素主要是水旱灾害频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学案(共9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学案(共9页)

第四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质学案(共9页)学完本节你应该能够:1、议决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漫衍图,会评价东北地区农业成长的利弊因素。

2、议决比拟剖析,明白东北农业布局的特点,并深入探究东北地区大范畴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连合具体成长模式,剖析东北地区不同地区农业成长的偏向。

[课前预习]1、分类枚举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因素。

自然:气候、地形、泥土、水源社会: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科技2、说出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地区优势自然条件优越(水热充足、阵势低平、泥土肥沃、水源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捷、机械化、科技化水平高、地广人稀3、概括东北地区成长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泥土、水源4、阅读课本P61内容及图4.3,简述东北不同地形区主要农业成长偏向。

(要领指导:在图中标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我的疑惑]只有能发起标题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典范案例1]评价东北农业成长的地理条件1、读讲义,思考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表现:种植农作物品种有限,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春秋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收成;漫长的寒冬需要办理牲畜的御寒和饲料提供标题。

2、读下图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9年12月1日~2019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与该地同期多年均匀值的过错),连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剖析图示气温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6分)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

3、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钱开始开辟,日火线积1.24万平方千米,生齿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裕且水质优良,泥土肥沃。

比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取现代技能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泥土肥力并精准施肥。

高二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4.1区域农业发展》教案

4.1区域农业发展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我国各地特色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2、用小组交流的形式学习区域内部差异划分标准。

3、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1、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2课时)一、导课: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参考必修二知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学生回顾以前知识,为本节知识学习作准备)一个地区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要根据区位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来确定。

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2、学生举例说出我国、世界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现状。

(回顾以前学习知识)教师进行评价、说明。

3、观看东北地区农业的视频资料(可以选择其它地区)区域农业发展在东北地区比较有特色,是个典型案例。

二、讲授1、分析东北地区自然地理背景(学生看图分析、讨论)要点:位置、地形(主要地形区)、土壤、气候、景观,范围等位置、范围:我国东北,纬度高、跨度大;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看图了解主要地形区)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学生说出成因、特点,观看中国季风区干湿区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无霜期180天~80天。

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

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

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

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地理必修三《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学习路上,无忧考网为你加油!【一】【课标要求】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

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发展特点→区域发展方向这一主线。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第3课时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第3课时教案

高二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第3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农业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发展;2.掌握不同区域农业的类型及适应环境;3.理解区域农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二、教学重点1.区域农业的类型及适应环境;2.区域农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1.不同区域农业类型的对比;2.如何提高区域农业的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课堂互动法。

五、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节课:什么是区域农业1.区域农业的概念及发展历程;2.区域农业的特征及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课:不同区域农业类型及适应环境1.非洲传统农业;2.东南亚稻作农业;3.北美大草原农业;4.欧洲畜牧农业;5.北欧针叶林农业;6.南美草原与大豆种植农业。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第三节课:区域农业的发展瓶颈及对策1.土地资源有限;2.农业机械化滞后;3.农民素质不高;4.市场需求不足。

教学方法:课堂互动法。

六、教学评估1.自我评估:对区域农业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2.课堂小结:学生回答三个问题:你最认同哪种区域农业类型?针对农业发展瓶颈,你有哪些想法?怎样提高区域农业的发展水平?3.课后作业:完成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对区域农业发展的看法及建议。

七、教学资源1.课件;2.电子白板。

八、教学延伸1.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探究。

2.课外拓展:看纪录片《美丽中国》中的“中国农业”篇,拓宽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了解。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4、能够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核心研习】【活动探究一】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1、了解东北的基本概况:在图中添注主要的地形区(三山、三平原、丘陵等)指认东北主要河流?以此形容一下东北的基本概况: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的多样决定其生产部门的多样性。

2、东北主要范围:(行政区)、、、3、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生产基地的条件:(1)东北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利:大部分属于气候,同季,基本满足一年一熟需求。

不利:农作物易受的影响。

(2)地形:东北地区包括、、三类地形区,从而为农业经营提供了条件。

土壤:土、土广布,土层,含量高。

(3)东北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重要的,(工业提供设备、等,又从农业获取原料。

)发达,拉动本区的外向型经济。

开发晚、低。

(机械化水平、良好的生态和资源决定其可发展、农业。

)【读图理解二】通过阅读气温、降水、地形等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

【阅读理解三】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1、比较三个农业生产区域的主要分布区,主要农产品和特色: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种植、、、。

林业特产区:主要分布和、主要树种、、、长白山的主要特产、药材,畜牧业区:主要分布高原、平原西部及林间草地。

是重要的羊、牛、马生产基地。

2、其中--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主要特点:、、商品率。

图片解读对照课本P65的图片及P63耕作农业区的说明——说说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区。

小麦、玉米、水稻。

【活动探究四】能够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区域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彭州中学陈小玲【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农业的两条课程标准。

在鲁教版《必修二》教材中第三单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专门列成了一个知识点“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版本必修三均设有“区域可持续发展”关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章节内容。

在近年高考题中关于“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面涉及的综合题也比较多,尤其是一些开放性试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人类生产活动是建立在地理环境基础之上的,人类生产方式合理、遵循自然规律,则对地理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规律。

人类生产活动如果强度过大、违背自然规律则会带来环境问题。

针对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就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活动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土地自然生产力基础之上的,所以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作为进入高三二轮复习的学生,对《必修二》和《必修三》教材相应内容已经复习,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关于区域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方面的高考题也有一定练习和感悟。

在众多的农业考题中,本堂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具备农业考题立意的分析解题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等地理环境要素的有利影响(效益)和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出现的问题);2、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和导学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高考题练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并结合高考题进行实战演练、学生打分,最终掌握农业生产方面高考题的解题技能。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自主学案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自主学案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自主学案【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和农业布局特点。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 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1.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2.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辩证的分析问题。

【学法指导】1. 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 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3. 学会运用列表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理解和掌握知识。

【知识链接】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气候条件a.气候类型及特点:大部分属于温带⑦__________气候区。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无霜期80~180天,年降水量300~1 000毫米,雨热⑧________b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生长季节:4~10月—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2)地形、土壤条件a .地形条件:包括高原、⑪________和山地三类地形单元,便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b .土壤条件:⑫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为农业提供了⑬__________、化肥等生产资料,对农业生产有原料需求,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经济格局。

(2)交通运输:⑭___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3)人口密度:开发较晚,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发展⑮____________和大农业。

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⑯______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分布地区:⑰ 平原、三江平原、辽河 平原主要作物:玉米、⑱、小麦、水稻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大、小兴安岭和⑲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等特产:长白山区——⑳ 、人参等珍贵药材;延边——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柞蚕茧; 辽南——苹果3畜牧业区⎩⎪⎨⎪⎧分布: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良种:三河马、三河牛、○21 发展趋势:○22 养畜业发展较快,并 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多,①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1.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
2.布置任务:每组选择一个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分析。
3.讨论与分享: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
1.地图分析: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分布,并分析其气候、土壤等影响因素。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背景,掌握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特点,了解农业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和应对措施。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和运用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帮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对本章节的兴趣和好奇心:
1.展示图片:呈现东北地区的美丽风光、丰收景象以及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场景,让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产生直观的认识。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设计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巩固和拓展地理知识。
2.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其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
4.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实际案例为导入,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现状,然后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基本地理特征。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如土地资源利用、气候变化等。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问题。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综合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的自我评价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取改进的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东北地区的美丽风景和农业生产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区域农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2021-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4.1.2《区域农业发展》word学案

2021-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4.1.2《区域农业发展》word学案

2021-2022年高中地理必修三4.1.2《区域农业发展》word学案【学习目标】1.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掌握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学习重点】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方法引领】读图分析法:分析图4.4和图4.5 在解决63页思考题的基础上结合前面图4.3得出农业布局特点,再了解不同农业区分布及主要品种。

【知识链接】中国农业分布概况: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其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每公顷产量由1949年的1035公斤提高到1978年的2532公斤,xx年达到4627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3.5倍。

近年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00公斤左右,粮食储备量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党和政府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国家自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快速增长,供给充足。

目前,我国棉花、油料、水果、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人均棉花、油料、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学习过程】二、农业布局特点1、区内差异:阅读课本图4.3、图4.4和图4.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原理:因地制宜,根据、、、和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拓展活动】课本P64活动②在《地理2》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地区分布。

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读右图,回答2—3题。

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_地理必修三

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_地理必修三

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_地理必修三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开发教案: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东北地区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目标定位1.了解东北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的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

3.通过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核心点一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区域位置:东北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

东北区所处的纬度位置较高,其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东北区的区位优势是: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面、北面、西面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东隔日本海、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并与华北地区相连接。

核心点二农业布局特点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有耕作业、林业及畜牧业。

下列是对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比较,主要从分布区、农作物种类及分布考虑,如表所示。

农业区主要分布区主要农作物名称分布耕作农业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很普遍,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小麦和大豆由南向北逐渐增多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森林区大、小兴安岭鹿茸、人参长白山区苹果、梨延边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苹果辽南畜牧业产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三河牛、三河马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方法技巧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够发展水稻种植业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河谷盆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热、水以及土壤条件能够种植水稻。

因此,这一地区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水稻产区。

但是,在东北的其他地区,随着纬度的升高,积温逐渐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仍可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等措施,使水稻种植向北扩展到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高中地理必修3学案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3学案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经济发展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制作人:赵忠丽 审核人:胡良善 适用范围:高二(文奥、文普)使用日期:2019年3月18日【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学习目标】1、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方向。

2、 理解东北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的成因。

3、 能够根据区域地理条件,确定其发展方向,并通过阅读地形、气温和降水有关材料,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案】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 、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 ,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国重要的 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 生产基地。

2.地理要素与农业发展地理因素地理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季 有利:不利:纬度高, 不足,一年一熟;易受 影响 地形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西部高原,周围山地环绕 农业生产类型:多种经营 平原— 山地、丘陵—林牧业 高原— 土壤 和黑钙土广布,河湖众多 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 济条件 良好的工业基础 工业为农业提供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发达的交通 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 农业提供机遇 人少地多 人均耕地多,农业经营二、农业布局特点1.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 、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A 松嫩平原、 B 三江平原、C 辽河平原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2)林业和特产区:分布在D 、E 小兴安岭、F 。

(3)畜牧业区: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主要分布区。

三、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 、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地形: __ ___ 、 __ _ 、 _ _ 三类地形完整
相应可以发展 __ __ _ 业、 __ _ 业、
__
_
业;
( 3)土壤:


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
东部地区地形示意图
( 4)水源:平原区河流环绕,山谷河流穿行, 2、社会、经济条件 :
充足。
(1) 工业基础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1) A
平原, B
平原, C
平原;合称为东北平原,主要发展
业,
经济作物有
,粮食作物主要有

、水稻等(粮食分布面积小) 。
( 2) D
,E
,F
主要发展
业和特色农业。
东北林区是我国第
大林区。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自
,辽东半岛低山丘陵
区是我国最大的
产区,苹果产区主要在
( 3)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发展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A .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11、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 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 . 迁移农业
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D .②④
D .混合农业
读 “ 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
人均耕地 (hm2/人 ) 单位面积
A .上海
B.黑龙江
C .吉林
13、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少但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6
D .浙江 ()
A .土壤肥沃
B .水热充足
C. 地形平坦
D .机械化水平高
14 、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B 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C 宜农荒地多
水多,种水稻;水少,种小麦。一般年降水量小于
250 毫米的干旱地区不易发展耕作业(绿洲除外) 。
③光照: 影响农作物的
(植物体内的干物质绝大部分来自光合作用) 。
世界农业发达的地区分布在光热与降水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光热与降水配合好的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 2)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交通 运输和农产品保鲜技术可以扩大产品市场范围。
( 3)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措施的影响。 ( 4)劳动力: 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通常人口稠密地区,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地势平坦的低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
。地势低洼的
积水地区,可以掘洼成塘,发展

(3) 水源: 丰富程度影响农业的分布和类型,稳定的水源供给是农业生产“稳产”的保证。
在干旱、半干旱区,天然降水不足,需要河湖水、地下水和冰雪融水灌溉,发展
农业

农业。 农业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谷、 湖畔、山麓地带, 如河西走廊、河套平原粮棉生产、
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
意图。读图回答 8—9 题。
8、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9、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
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 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菜地花圃
10 、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 ,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
学习过程 2:农业发展案例学习:
一、东北地区概况:读必修三 60 页,图 4.1 ; 61 页,图 4.2 ,完成表格阅读和填写填写
项目
内容
范围
包括 ________ ______ 、吉林、辽宁三省及② _______
______
东部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少部分地区
4、下图甲、图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 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A、①油菜 ②大豆 ③棉花 ④甘蔗
B、①棉花 ②大豆 ③油菜 ④甘蔗
C、①甘蔗 ②大豆 ③棉花 ④油菜 D 、①大豆 ②油菜 ③甘蔗 ④棉花
5
读区域图 ,完成 5~6 题 。
5、甲 、 乙、 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2、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
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
(1) 平原区:, 继续强化

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 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问题探究 :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应采取哪些措施?
4
( 2)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发展“立体农业” ,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问题探究 :东北山区应着重开发哪些特色农产品?如何提高其经济效益?
③冬长寒,气温低,作物的病虫害少;
④肥沃的黑土分布广泛;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2、海南岛农田可以一年三熟 , 而东北地区的农作物是一年一熟 ,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 、土壤差异
B 、水分差异
C 、地形差异
D 、热量差异
3、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 ②长江中下游区 ③南部沿海区 ④黄河中下游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
黑龙江 0.31
吉林 0.21
辽宁 0.10
谷物产量 (kg/hm 2)
4 916
5 872 5 870
(2007 年 )表” , 回答 12~ 13 题。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0.02
0.07
0.05
0.10
7 044 6 207 6 175 4 885
12、 .从表中可以看出 , 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 )
A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B .耕地 、 草地 、 林地
C. 草地 、 林地 、 耕地 D .草地 、 耕地 、 林地
6、东北地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主要有(

A.农业生产历史长短
B.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C.由气候、地貌、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
D.热量条件
7、右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 图”。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 依次为 A. 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B. 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C. 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D. 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 一 ) ①, ( 二 ) ②, ( 三 ) ③, ( 四 ) ④
B. ( 一 ) ②, ( 二 ) ④, ( 三 ) ③, ( 四 ) ①
C. ( 一 ) ③, ( 二 ) ④, ( 三 ) ①, ( 四 ) ②
D. ( 一 ) ②, ( 二 ) ④, ( 三 ) ①, ( 四 ) ③
主 要 粮 粮:


(树、
畜)种 经济作物: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
药材:

重要的羊、 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良种:


3
生产 发展 条件
四、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 商品谷物农业 1.地位: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 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1)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 地区专业化生产。
D 土壤肥沃
15、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
)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
B .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
D
.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图 1 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 3) 西部草原区: 加强畜牧业建设,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 问题探究 :该草原区易发生怎样的生态问题?应该采取什么对策?
学习过程三:课堂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 1-9 题第一课时, 10-21 题第二课时)
1、东北三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①夏季温暖,日照较长,这里生长期虽短,但农作物一般可一年一熟; ②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精品学案)
一.课题: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为例
二.课时: 2 课时 课型 : 新授课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区域农业发展分析的基本方法
难点:具体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
四.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知道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的因素; 2. 通过东北地区农业条件分析,农业发展探究,初步形成对区域农业发展的探究能力。
产基地。 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由于国内
丘陵 。
业,是我国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

市场需求增长,牛奶及乳品业
发展
,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2、东北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分布
耕作农业区 ------- 平原区
林业和特产区 ------- 山区
畜牧业区 ------ 西部草原区
自然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 __ _ 、 _ _ 三类地形完整、 _________类型多样江河有
__ ___ 、


。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 , 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
人口密度低,铁路、公路网完善,交通便利,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油资源,是我国的重 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