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附中--古诗词鉴赏69页PPT

合集下载

2016讲座,西工大附中

2016讲座,西工大附中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顾炎武
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 市)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 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 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 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 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 儒”。
• ①内容上:是前四句诗意的拓展与深化。 前四句总结南朝宋、齐、梁、陈逸豫亡国 的教训,这一联拓展到其他王朝,通过尧 行德无敌与秦守固难持对比,进一步警示 统治者重视“德系盛衰”的历史规律。(2 分)②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紧承南 朝的史实与教训,用对比自然引出结尾有 关兴亡的感慨(2分)。
上元怀古 李山甫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不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石城秋。 【注】①上元:古金陵的别称,即 现在的南京。②李山甫:唐朝诗人, 累举不第,文笔雄健,名著一方。
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这两 句表达感情的方式与前六句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 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 的感情?(5分) • 本诗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 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2分)水草长满 了池塘边缘,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阳正要落 山,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冰凉的波光 荡漾的水面上。牧童赶着牛回家,横坐在牛 背,手拿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描绘画面1分)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 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生活状态的喜 爱之情。(2分)
• 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 怎样的心情? • 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 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表面上很 潇洒,其实是自我解嘲。表达了词人对南 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 之情。

【专项300练】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专项300练】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⑴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⑴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PPT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课件(共17张PPT)
◆注意揣摩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 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寄托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 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 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
古诗词鉴赏解题的基本思路
面对给出的鉴赏对象,首先应该考虑三个问题:
是谁写的?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是谁写的——就是要求学会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联系作者生平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来解题; ◎写了什么——就是要弄懂作品的中心思想,注意作品中的意象与意境,结合意象、意境、中心
思想来解题;
◎怎么写的——则是弄懂作品的写作、表现手法与技巧,准确地分析这些方法技巧,解题将会事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课件(共17张PPT)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课件(共17张PPT)
§ 结语 §
要做好古诗词鉴赏题,除掌握必要的方法技巧,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知识积累。比如对作 家、作品、风格、流派等的了解;对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手法等的了解;对相关史实资 料的了解等等。
这要求我们做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注意相关知识的收集整理。这样在做古诗 词赏析题时才能理解把握,才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课件(共17张PPT)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解题三步走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课件(共17张PPT)
古诗词鉴赏题在中学语文各类考试中几乎都有涉及,而学生 在答题时要么一知半解要么全凭感觉,甚至有人感觉像是面对刺猬无 从下手,结果本来是能得的分丢了。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胆大 心细,做好古诗词鉴赏题是没有多大困难的。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答案】(1)B(2)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闻说”即听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选项中“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有误。

⑵赏析句子,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并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面对“浮云”,“不畏”二字,写出了态度: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抗争。

哲理:喻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故答案为:⑴B;⑵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诗句的大意,要注意诗句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①王安石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①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ppt3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ppt3
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莫非古人喜 欢傍晚时分送别?
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与别离这种忧伤的 情感相协调(情景交融)
傍晚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 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 情别绪(反衬)
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 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 的(情景交融)
“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 滨送别地。当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有 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 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ppt3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ppt3
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
寒蝉凄切,
——王实甫《长亭送别》
对长亭晚,
长亭 古典文学别离意象之:
(南浦)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ppt3
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ppt3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地方表示 送别,此后就成为专有的送别之地。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 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 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谈古诗词中的别离意象
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仕途奔走,或为 生活所迫,不得不远走异域而离别亲人、恋人、友人
古时交通不便,路途艰险,通讯落后,正所谓“一别 心知两地秋”“中间消息两茫然”
黯然销魂者, 唯 而已矣!
——江淹《别赋》
描述一个经典的古代告别 场面需要那些关键词?
此习俗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
“柳”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 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 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第30课《诗四首》(共83张PPT)

第30课《诗四首》(共83张PPT)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 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 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 1、《归园田居》点睛之笔的诗句是:________。 • 2、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 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_____。 • 3、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 4、《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 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 5、《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绘出 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一个“大”字形容。边塞 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 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突出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一个“长”字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 觉。长河落日本来很平常,这里用一个“圆”字,突 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暧又 微带苍茫的感觉。这两句形象地状写了大沙漠中孤烟 垂直,落日浑圆的奇异壮观的景象,并寓悲凉之情于 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 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 爱国主义精神。这一联是千古名句,为后人所激赏。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整体感知
•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学生自由 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并指导学生赏析, 示例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途中经 过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百度文库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押韵的情况看,本诗共有四个韵脚。

B. 从诗歌的题材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C. “下马浣征衣”指结束在外征战、回到家乡。

D. “应知已息机”指摆脱琐事、停止世俗活动。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 含蓄隽永B. 豪放洒脱C. 简洁明快D. 深沉哀婉(3)请从“虚实结合”这一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案】(1)C(2)A(3)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颈联通过想象虚写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

尾联设想虚写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

题目送别为实写,虚实结合,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解析】【分析】(1)C项,“下马浣征衣”指下马来浣洗好衣服,不涉及征战,故本题选C项。

(2)本诗是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临别赠诗,作者没有直接写对离别友人的祝福,而是含蓄的想象友人归家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轻松愉悦,诗中诗人设想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故本题选A项。

(3)题目为实写,作为送别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法的使用。

送别诗用想象的手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况——当属常见,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

此诗全用想象,结合题目故虚实结合,学生根据原诗句进行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⑴C;⑵A;⑶首联通过想象虚写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颔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下)PPT课件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下)PPT课件
37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8
无题
李商隐
19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0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1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2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3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14
走近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
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
27
走近作者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 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 李”。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 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 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 情诗写得缠绵悱(fěi)恻,为人传诵。
28
走近作者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 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 观女道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 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 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 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 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合理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乡之情的?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5.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的村野图景,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________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从“差、千、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安西工大附中分校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是李白青年时期所作,既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他对故乡的之情。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B. 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绘景物,富有变化。

C.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宛如图画。

D.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无奈伤感的思乡之叹,让人深感悲凉。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②横分:瓜分。

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就体裁而言是,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古诗词阅读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展现的场景。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小题。

【中吕】阳春曲·春景①(节选)【元】胡祗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②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释】①中吕:宫调名。

阳春曲:曲牌名。

春景:曲题。

②觉来:醒来。

(1)残花一般给人以哀伤之感,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____等极富生活情趣的细节,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

(2)“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的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遣意①(节选)【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________”这个成语源自颔联,现表达“要达到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个道理。

颈联“________”字写出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空”字是说潭影使人心中俗念消除殆尽。

(2)诗歌的七,八两句动静关系处理得十分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赏析“九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别老母清·黄景仁搴帷①拜母河梁②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③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注释】①搴(qiān)帷(wéi):掀起门帘出门。

②河梁:桥,替代送别地。

③惨惨:幽暗无光。

(1)“白发愁看泪眼枯”一句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担忧(用诗句中的字填空)。

(2)有学者评价此诗说“字字沉痛,令人不忍卒读”,请结合诗的三四两句说说你的理解。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沈佺期①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

③浮客:游子。

诗人自指。

(1)“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西工大附中--古诗词鉴赏共69页文档

西工大附中--古诗词鉴赏共69页文档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西工大附中--古诗词鉴赏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36、自己的鞋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综合练习题

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综合练习题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中寡妇杜荀鹤①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②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③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释】①杜荀鹤: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

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②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③旋斫:现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抓住“衣衫”“鬓发”等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的刻画出寡妇贫困痛苦的形象。

B. 颔联“犹”“尚”二字与尾联“任是”“也应”前后呼应,不管百姓如何困苦,横征暴敛依旧无处不在。

C. 此诗虚实结合:前三联虚处着笔,具体形象的写出寡妇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生活,尾联谊感慨升华主题。

D. 颈联“野菜和根煮”“生柴带叶烧”,采用加倍强调的艺术手法,极力渲染了寡妇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

(2)此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

②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征暴敛无处不在。

【解析】【分析】(1)C项,错在“前三联虚处着笔”,前三联是对山中寡妇的形象和困苦的生活做了描写和叙述,应该是实处着笔。

故选C。

(2)本题中,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麻苎衣衫鬓发焦”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强调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寄寓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同情。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 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表达了对不顾人民死活、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的控诉。

故答案为:⑴C;⑵①同情——农妇的不幸遭遇及悲惨生活。

②揭露控诉——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横征暴敛无处不在。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百度文库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专题复习(专题训练)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庙古柏李商隐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释】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

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

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

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

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

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 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 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 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2)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用典贴切。

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②运用拟人。

“思”“忆”,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

③联想自然。

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不正确,“海鹏风”一句用典,写树枝开裂,气势如大鹏展翅惊起的风浪,意在表现诸葛亮在衰败的局势中搏风击浪,力挽狂澜。

故选C。

(2)“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结合注释③内容分析可知,运用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结合“思”“忆”“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分析可知,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

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

此联想象自然,尤为警切,乃全篇眼目。

故答案为:⑴C;⑵用典贴切。

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