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络总论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属于府藏 (内行部分)


外络于支节 (外行部分)
十二经脉外行部分

四肢分经 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 各分三阴三阳 太阴、阳明——前 厥阴、少阳——中(侧) 少阴、太阳——后 特殊——足厥阴——内踝8寸 交出足太阴之前
十二经分布—外行部分

头、躯干部分部 手三阴——胸 手、足三阳——头( “头为诸阳之会”) 足三阴——腹及胸。
阳明——体前——前头 少阳——体侧——侧头 太阳——体后——后头
躯干部的经脉分布
部位 头部 第一侧线 1.5寸(膀胱经) 第二侧线 第三侧线
背腰部
腹部
1.5寸(膀胱经)
0.5寸(肾经)
3寸(膀胱经)
2寸(胃经) 4寸(脾经)
胸部
2寸(肾经)
4寸(胃经)
6寸(脾经)
十二经脉内行部分

阴经属于脏 络于表里腑

经络学说的形成
针刺等感传的观察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腧穴功效的总结 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导引、气功、意念
学习经络学的重要性
经络学的重要性: 《灵枢· 经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 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 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灵枢· 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 病,不可不通”。 《医门法律》“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者,开口动 手便错”。 经络学对临床医疗起着较大的指导作用

阳经属于腑 络于表里脏
重体外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阴经循行重体内
阳经循行重体表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阴、脏、里
阴 经 属 脏 络 腑
阳、腑、表
阳 经 属 腑 络 脏
手太阴肺经 —— 手阳明大肠经 足太阴脾经 —— 足阳明胃经 手少阴心经 —— 手太阳小肠经 足少阴肾经 —— 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厥阴肝经 —— 足少阳胆经
重体内
手太阴肺经属于肺络于大肠 手少阴心经属于心络于小肠 手厥阴心包经属于心包络于三焦 足太阴脾经属于脾络于胃 足少阴肾经属于肾络于膀胱 足厥阴肝经属于肝络于胆 手阳明大肠经属于大肠络于肺 手太阳小肠经属于小肠络于心 手少阳三焦经属于三焦络于心包 足阳明胃经属于胃络于脾 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膀胱络于肾 足少阳胆经属于胆络于肝
《灵枢· 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
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的衔接
相表里的阴经、阳经 ——在四肢末端 衔接 同名阳经 ——在头面部衔 接 异名阴经

——在胸部衔接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歌诀:肺经大肠胃,脾心小肠合;膀胱肾心
包,三焦胆肝回;肝经复入肺。 特点:循环无端,周而复始。
十二经脉的属络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阴经属本脏而络表里腑, 阳经属本腑而络表里脏。 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 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就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 响,治疗时相互为用 表里属络关系为十二经脉所特有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 经 络 络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孙络
附 属 结 构
肢节
浮络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
(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 和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 主体,故又称为“十二正经”。
经络总论
山东中医药大学 张永臣
经络的定义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 它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路径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主干,深,里(经络的主体部分)
络:网络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结构 经络是人体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调节人体各部的通路。 功能 ——分支,浅,表。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结合手足、阴阳、脏腑三方面而确 定的。 经脉循行分布于四肢的内、外和所属脏腑的阴阳属性 不同,有阴经、阳经之分。 太阴-阳明 盛 手足 少阴-太阳 一阴一阳 三阴三阳 三阴 厥阴-少阳 衰 三阳

十二经脉的名称
1. 阴阳属性 阴——脏、内侧 阳——腑、外侧 盛衰 三阴 太阴—— 前 ——阳明 三阳 (内侧) 厥阴——中(侧)——少阳 (外侧) 里 少阴—— 后 ——太阳 表
经脉与络脉的比较
经 脉
①含义
②地位
络 脉
络:网络
细小,分支 横、斜,纵横交错 网状布散,遍布全身
来自百度文库经:路径
粗大,主干
③走行方向 纵行(个别特殊) ④分布形式 线状
⑤深浅分布
多行于深部
多行于浅部
经络学说

定义
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体系。 地位 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医学的生 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 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其与针灸学科的关系最为密切。
与十二脏腑有特定的属络关系。
与其他脏腑也有联系,尤其阴经与脏腑联系
较广。 除手厥阴心包经外,各经脉与五官、九窍等 器官均有联系。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
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歌诀: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内头,
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腹(胸)。

经络学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经络系统概貌
十二经脉(正经)——经络系统的主体。 奇经八脉——经络系统中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 (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补正经绘之不足) 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体系部分。 (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 十二皮部——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 (十二 经脉的附属部分)
2. 脏腑隶属 脏—阴经 腑—阳经 3. 手足循行 手—上肢 足—下肢
举例: 手--循行至手 --- 起止部位 太 前 循行路线 阴--属脏,内侧 缘 肺--属肺脏 --- 所属脏腑 经--经脉
手 六 经 彩 绘 图
足 六 经 彩 绘 图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 贯全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