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8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8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思想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使用错别字的危害,有意识的避免使用错别字,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出贡献。
情感目标: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知识目标:1.使学生明确错别字的成因。
2.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地使用汉字。
3.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加工处理资料并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能力目标:1.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运用资料的方法。
方法目标:小组讨论,制作演示文稿,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重点:使学生懂得根据词语的意义和语境正确使用汉字。
突出重点的方法: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出研究报告,在课上讲解,并出练习题检测。
难点:学生制作演示文稿或写研究报告突破难点的方法:给学生多种形式的示范。
教法:小组研究讨论法、示例法、学生演示法。
教具:多媒体、幻灯片、展板学生准备:1.每个学生找初中生容易写错的字,逐个列举,填写个人研究报告单(课下)。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1)进行小组汇总并按出现频率排序;(2)小组分析10个典型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分析及诊治;(3)得出具有一定规律的结论;(4)填写小组成员个人评价表2;(5)写小组研究报告或制作演示文稿,出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词汇量相当大,有很多同音、形似、近义的现象。
这就使大家使用时,经常觉得吃不大准,写出错别字来。
写错字不仅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也影响我们通过书面与人沟通。
使用电脑时,也时常因为认字不准,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
那么,我们经常出现哪些错别字?为什么出错?又怎样避免呢?我们看看同学整理的结果。
二.同学展示研究结果。
(多媒体、幻灯片或者大字报等等)三.教师总结:几个组的同学都上来展示了研究结果,各组都有自己的优点。
我想请同学评价一下,其它组的展示,对你们的研究分析有什么启发?(学生谈其他组的同学想到的,而自己没想到的)好,我把大家的研究结果总结一下:(一)产生原因:多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
研究性学习教案(10篇)
争论性学习教案〔10篇〕争论性学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力气。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的争论性学习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争论性学习教案1一、设计思想争论性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乐观性。
猛烈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更加乐观的自主学习,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产生的主观缘由。
所以引言课的设计理念就是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对教材的处理和建议,教材所选择的案例《永恒的橘黄》不是特别恰当。
首先从课题的内容上,对于来自城镇的学生来说,调查对象并不生疏,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环卫工人不是个很明确的概念。
其次,争论性学习活动需要我们同学从自然、社会、自身生活中去觉察问题,但是作为第一节引言局部的案例最好是能从解决学生自身的问题的1个课题导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争论性学习活动的兴趣。
2、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意义。
四、重点难点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难点在于让学生树立争论性学习活动是属于学生自己的课程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的处理是通过带着问题看案例再进展争论共享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了解争论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根本过程;难点处理是通过问题的提出,承受头脑风暴和角色扮演2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一〕社会现象大争论:同学们,你们感到自己幸福吗?学生答复:略呈现资料: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兴起了1个热门话题,那就是幸福指数,用数字来衡量人们的幸福程度。
国家已经把小康社会的“幸福指数”写进“十一五”。
去年,中心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推出了“幸福在哪里”系列节目,进展了1个2023年中国居民幸福感调查,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8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陕西咸阳兴公正七个小城镇和周边农村,选取了4128名居民,进展入户访问,问的第1个问题就是,你幸福吗?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时常观看同学一脸倦容,心情低落,这又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面的高中生生活的是否幸福?我们温州市的高中学生成长幸福指数如何?幸福的来源的哪些?不幸福的缘由又何在?〔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争论性学习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所以我承受了开放式的提问方法来导入课程,这个环节设计是依据教育学的头脑风暴理论以此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将学生的主体性表达出来。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7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的词语。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钻出地面的所见所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手作教具(种子的头饰、蚯蚓的头饰)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新知1、同学们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听,我想:种子也一定很想听一听。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粒种子》。
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2、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词语宝宝,一起看大屏幕。
(1)点名读(2)开火车读(3)引导学生区别渴、喝(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1、出示问题及学习要求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要求:(1)认真读问题。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教师点名回答。
2、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种子挺了几次才破土而出?指导学生读“挺一挺”的句子。
出示句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
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要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好,就能把句子读好。
不信,你试试。
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红色的词语。
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声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很厉害,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看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1、组长分配任务。
2、组员有序完成任务,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全组完成表格。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二《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
高二(5)班研究性学习教案
第一课时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一知识目标:1、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2、了解研究性学习学习的目的及作用;3、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能力目标:开拓学生对科研常规的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兴趣,开拓视野。
教材地位与作用:研究性学习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的重要内容,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本节课是开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课时,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后续研究性工作开展的行动指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难点: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式为主,启发式为辅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引入[问1] 同学们初中有参加过研究性学习吗?[问2] 你觉得研究性学习是怎样的?[师说] 研究性学习就是在“玩”中探索知识,从而进行“研究”。
二、介绍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知识1、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2、研究性学习学习的目的及作用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利用网络等资源查阅研究性学习的实例,学习并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与数学有关的课题。
2、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整个流程,为后续理清研究思路做好准备。
四、课后反思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充满好奇,有极强的玩乐性,恰好可利用这点为本课“亦学亦乐”的特色构建了良好的契合点,贴近学生,使学生饶有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
第二课时研究性学习课程简介二知识目标:1、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2、了解研究性学习学习的目的及作用;3、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能力目标:开拓学生对科研常规的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兴趣,开拓视野。
三、四、五年级上下册通用《研究性学习》全册教案
同学们,知识在探索中才有生命,在热爱重才有活动,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帐房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到这次活动中,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第三课时感受汉字的神奇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
能力
目标
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情感
目标
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二、一种行的学习方式的站我和运用,需要一种相应的课程载体,但是在目前的科学教学重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有困难的,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已成为定式,要实现教学方式的重大改变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原有的活动课实践发展的需要一个欣的生长点。活动课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拓展了阵地,综合实践活动板块重的研究性学习的位置,为我们活动时间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教学重点
目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教学媒体
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实施以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点的着眼点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文字教育关注的是让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式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开发学生潜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增进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
教学难点
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
教学媒体
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你们对汉字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5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篇一活动背景:俗话说:“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人们通过双眼看世界,围绕“眼睛”的有关知识,班级开展了《奇妙的双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视觉错觉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结合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有机地将探究性活动和实效性学习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1、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双眼视觉原理和视觉错觉形成的原因。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初步感受揭示视觉错觉的奥秘。
3、认识到“定性思维”不一定正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现生活中的视错觉,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
渗透全面辨证看待事物的思想和观点。
活动重、难点:重点:发现错觉图形的奥秘。
难点:自主设计错觉图形。
实施方案: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特别要开展好校内外实践活动,体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铅笔、直尺、彩笔。
适用年级:四年级活动过程:课前活动:玩游戏“五彩缤纷”上课之前,杨老师想和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五彩缤纷”,请看大屏幕:看着列表,说出颜色,而不是字。
谁想做第一个小勇士?(你最先举手,机会送给你)现在其他的同学就是小评委啦,只要他出错了,游戏就结束了,听清楚了吗?那就开始吧!(横着说)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今天这节课,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等着大家呢,你们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了吗?充满奥秘的奇妙旅程就要开始了。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4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优秀4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一粒种子》教学反思《一粒种子》是一片有趣的课文,通过种子和蚯蚓的对话,感受到种子的生长过程。
成功之处: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课堂最为重要的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激励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后,他会看到些什么呢?课堂上这一环节是最出彩的,学生们兴致颇浓。
凡是敢于举手说一说的同学,我就用粘纸、书签等奖品鼓励他们,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课时,我没料到有些没被请到说一说的同学要求我再给他们提供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此时此刻,我感动极了,我想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对了,真正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平等民主。
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作为教师,必须转换角色,学会与学生合作。
这节课中,我参与学生的学习,师生间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想法。
2、重视朗读训练。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
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
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
3、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探根求源的意识。
因为我尊重学生的想法与看法,且鼓励其提问的积极性,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虽然学生的有些问题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料想到的,但我觉得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发表一种见解,哪怕是错误的,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比我告诉他一个真理更重要,更有价值。
不足之处:识字教学环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不适合自学,从实际效果看并不好,毕竟学生年纪还比较小,自学能力还成熟。
上课时教师应运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生字,相信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最新小学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共20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共20页)目录案例1新学期开始了1、寒假见闻2、新学期的打算案例2 风3、我们知道的风4、风的利用案例3 光的游戏5、光线游戏6、影子的游戏7.颜色游戏案例4 节日8.春天的节日9.夏天的节日案例5粮食10.粮食知多少11、食品调查案例6 环保设计12、垃圾箱13、环境保护棋案例1新学期开始了1、寒假见闻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对愉快的寒假生活进行回忆,在相互交流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从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对某一个问题做深入调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彩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给每个人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大家的寒假生活肯定精彩,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
二.活动的组织。
1.想一想:你是怎样过寒假的?2.说一说:选一件寒假中最有意义、最令人难忘的或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分小组活动。
让学生充分交流,不要局限于资源包中的内容。
最后集体汇报。
3.评一评:你认为谁的寒假最有意义?从大家在寒假中做的事中评选出最有意义的事,最令人难忘的事、最有趣的事。
4.做一做:把寒假中见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新闻,一小组为单位办一期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5.查一查: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包饺子……针对其中的一个问题做一项深入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
2、新学期的打算活动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学期计划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为自己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准备为此目标付出行动。
2.通过在研究中体验计划的制定过程,感受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新的一年,同学们有何新的打算吗?今天,我们就来交流这个话题。
二.活动过程1.想一想:上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你一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也还会有不足。
上学期你取得了哪些成绩,才存在那些不足?2.说一说:在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自己在新学期的打算。
研究性学习教案(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5篇)讨论性学习教案(5篇)讨论性学习教案范文第1篇在“二期课改”中的一项改革是在学校开设讨论性学习课程,意在让同学进行主动性学习,从而把握猎取学问的方法和途径,并体验胜利的喜悦。
随着讨论性课程的开展,我们师生都积累了肯定的阅历,从而渐渐地把讨论性学习引入我们的学科教学之中。
随着英特将来教育培训在中国快速绽开,英特将来教育的教育理念普遍地被广阔老师所接受,而这种理念又恰恰符合讨论性学习的思路,在此我便运用了这种教育模式来组织同学学习高二地理下册的自然灾难及防治这节内容。
【教材状况】:高二地理下册的第六章其次节“自然灾难及防治”这节内容,首先介绍自然灾难的含义和分类、自然灾难的特征、世界自然灾难的分布,然后介绍我国主要的自然灾难及其防治以及我国自然灾难区划。
依据教材的特点,其中我国有多种主要灾难,而课本上的介绍比较条理化,而且在课本中灾难的直观性不强,不能满意同学求知的欲望,但在网上有关自然灾难的信息资源比较多,所以“我国的自然灾难及其防治”这部分学问特别适合同学在网上进行查寻学习,而且对不同的自然灾难类型可以分组进行学习,然后进行沟通。
【同学状况】:由于英特将来教育模式要求老师先设计有关学习方案,完成一个学习方案包,然后同学依据学习方案的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选内容的讨论性学习,在网上查找资料,制作相关的网页或幻灯片并进行沟通和评价。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这一帮助工具,因此我选择了我校的电脑教学试验班——高二(9)班的同学实施教学。
该班同学属于我校扩招生,学习基础较薄弱,与其他平行班在各门学科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但学校为该班配备了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并加强电脑教学,意在协作在其他学科中大胆地进行计算机帮助教学试验。
全班30位同学,计算机操作运用力量较强,其中几位同学还在区级以上的电脑作品设计与制作中获奖,他们在高一班级时也开过类似的讨论性学习汇报课,在课件制作方面我对他们布满信念,但在内容的选择和组合以及汇报时的表达方面我比较担忧。
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例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例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全部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员掌控教学整体思路,便于学员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202X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202X例文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形成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从里程表中获取与行车路程有关的信息。
教学难点: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教学进程:一、复习导入【探究展现】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二、达标训练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现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现完成。
教师在巡查中发觉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现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中意吗?你觉得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现完成。
教师在巡查中发觉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现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小学一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教案202X例文2教学内容:8、7、6加几教材分析:20之内的进位加法是20之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运算的基础,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运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十”都已经有了比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用“凑十”进行运算。
教学评析:一、情境入课,初探8加几算法师:星期天上午,小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一共要买几张门票呢?生: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1:数出来的。
生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生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又来了5个,可以用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行运算呢?能用小圆片摆摆,说说吗?学生操作师:谁先来?生:从5个里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高二研究性学习教学教案(3)
连城一中研究性学习教学教案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所谓的可行性原则是指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一般可从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工具以及物质条件等方面考虑。
1969年1月,美国的比尔·盖茨和他最要好的朋友保罗都一块迷上了电脑程式设计。
但当时大多数老师对新奇的电脑知之甚少,他们二人在求教无门时,只有四处收集各种电脑操作手册和说明书进行解惑。
他们对选题作了充分的论证之后,于1972年成立了交通数据公司,也就是后来的微软公司,当时仅360美元的资本。
他们不断开发新产品,其中W INDOWS一口气夺得最佳技术产品、最佳使用界面和最佳软件三项大奖。
1986年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这使得年仅30岁的比尔荣登世界首富之列。
对中学生的选题,可行性原则既要求学生量力而行,力争从自身的爱好、兴趣、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避免好高骛远;又要求学生考虑课题实施的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可行性原则强调了研究问题的主客观条件,若不具备现实条件,问题的研究就有可能达不到既定的目标。
选题是思考和行动有机结合的过程,它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懂得一定的选题程序,而且要掌握一些选题技巧。
因此,选题时除了按常规的方法选题外,还要善于抓住偶然出现的线索来确定研究课题。
这些线索可能是自身长期思考而突然产生灵感,从而发现十分新颖的研究课题;也可能是接受别人或文献的启发而造成顿悟的产生,引发出新的研究课题。
所以我们要及时抓住线索,捕获灵感,不断发现新的研究课题。
【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25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研究性学习教案(一):课题:有烧不着的纸吗课时:1课时授课人: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是用来比喻真相不容易掩盖。
而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纸是一种很容易燃烧的东西,一旦遇上火,就会很快化为灰烬。
有一种防火纸,性能很奇特,你把它放在火上烤,也不会燃烧,只是慢慢焦化。
还有一种耐火纸板,把它盖在熊熊燃烧着的火炉上,用手去摸纸面,不会烫手,如果在它上面搁一壶水,烧半天水也不开。
这种既能耐火,又能隔热,还能够阻燃的纸,叫耐火或隔热纸板。
探究:这种纸和纸板与普通纸有什么不同呢?师生探究,分析:通纸是用木材或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这些天然纤维都是有机物,很容易燃烧。
而耐火纸是用石棉或玻璃纤维等无机物制成的,玻璃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会燃烧。
隔热纸板是用硅酸铝和氧化锆纤维制造的,这些纤维熔点很高,火也烧不着它。
它们的导热系数都比较小,仿佛和热没有缘分似的。
一般说来,用100%玻璃纤维制成的纸,能耐500~700℃高温;用硅酸铝纤维做的纸能耐1200~1300℃高温,而氧化锆纤维则可耐高达2500℃的高温!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把这种耐火纸用到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作为多层隔热系统中隔绝热源和防止起燃的材料。
另外,用磷酸盐或有机卤素化合物作阻燃剂,把普通的纸和纸板在阻燃剂溶液中浸渍,然后烘干,也能起到防火的作用。
如用聚磷酸芳酯防火剂处理的纸,当它燃烧时,磷酸盐遇到火即构成一层玻璃体,纸就烧不起来,只会在燃烧中生成焦化无机物。
人们用溴化物来处理耐火纸,燃烧时,会产生一种阻止燃烧的气体,它使纤维和氧不能接触,纸也就燃烧不起来了。
这种经过防火处理的纸,用于房屋糊墙,电气工业,能起到隔热和防火的作用。
普通的书写纸,经过防火处理,用来印刷需要保存的文件,万一失火,只要文件不与火焰接触,即使装文件的铁壳箱置于高温中,也不致立即焚毁,这种文件防火纸,是应特殊需要而生产的。
研究性学习教案设计4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2009-04-22 08:18:51| 分类:7人生规划研究学| 标签:教案类|字号大中小订阅研究性学习教案2研究性学习教案《寻访白泉镇民间传统文化研究》活动方案一、主体活动提出的背景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时代,都有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文化又是一种地域现象,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特征,而且相互交融和渗透。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而也产生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作为一种积淀型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
我们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与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
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
“寻访白泉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设计思路当今社会,学习内容极其丰富,而且舟山历史悠久,岛内山海景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海岛”文化,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社区风俗民情是绝好的课程资源。
就地取材,把握特色,让学生走进火热的社区,感悟精彩的生活。
能力培养:现代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信息渠道比较广,在本次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广开思路,运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主动获取资料。
例如:除上网浏览、下载民间文化的资料,更多的是让学生走进街头巷尾与民间艺人们交流,并把采集到的鲜活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反馈,充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地综合运用。
文化熏陶:民间文化是一部充满学识和情趣的瑰丽宝典,让学生领略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保护民间文化的意识,继承广大的、优秀的民间文化,并进一步把白泉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弘扬民族精神。
情感教育:让现代的学生体会“劳动最光荣”,学习民间艺人们开拓、创业的伟大精神,以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一衣、一食来得不易,懂得爱惜、珍惜。
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
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适用于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选取的教材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反应速度"一章节。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3.利用科学方法设计并实施简单实验,观察化学反应速度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并出示几个示例,使学生对化学反应速度有初步的了解。
2.学习与探究(3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3)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学生小组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测量化学反应速度的变化。
学生先提出实验假设,然后制定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3.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实验小组依照之前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4.实验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小组围绕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并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和知识框架。
(3)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相关解释和补充。
5.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提供与化学反应速度相关的其他实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自主拓展,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或实验工作,提高独立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六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模板五篇
六年级语文研究性学习教案模板五篇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
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那么教案就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六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案1《离别的礼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线索和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3.学习彼得从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课前准备:借助“自读引导”,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当别人赠送你有意义的礼物时,你会作永恒的纪念;当友人作别时,赠送的礼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
但也有一种特殊的礼物,往往会引起人的伤心。
今天我们来学习弗·达尔写的一篇小说,题目是《离别的礼物》,看看这其中的礼物属于哪一种。
二、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一)生字词:(展示投影片,要求学生注音、释义)1、悭吝( )2、喋喋不休()3、尴尬( )( )4、戛然而止()(二)根据小说的三要素,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题)1、小说中写了几个人?(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2、根据故事情节,课文应分为几个部分?(1)1-8节:写离别的前夜,彼得和爷爷在一起;(2)9-21节:写彼得的爸爸和那个女人回来,彼得巧妙地教训了那个女人。
3、构成全文故事情节的线索是什么?(一条毛毯)三、新授: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学生指出课文的具体内容)彼得:敬老、懂事、聪明(5、15、16、18节)人物爷爷:宽厚、慈爱(2、4、8、17节)爸爸:孝顺、软弱(12、21节)那个女人:悭吝、刻薄(12、21节)2、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求举例、说明)语言、心理、神态、肖像、动作3、归纳全文的主题:本文围绕彼得的为什么要送走爷爷的问题,通过不同人物对一条毛毯的态度,展开了善良与邪恶的冲突,提出了一个敬老的社会问题,对不敬老人的行为作了无情的谴责。
四、质疑:若学生在质疑中没有涉及下列问题,则老师补充提出:1.第1节中写月色很好,为什么彼得和爷爷无心欣赏月色?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动交待了什么信息?3.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用意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样的态度?五、积累感悟:重点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对长辈的态度,谈谈如何尊敬长辈?六、课堂训练(附课堂练习)七、总结(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八、布置作业:完成书后的作业题。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7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篇一研究性学习是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了更好的贯彻研究性学习,在这一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本学年计划如下:一、课程设置目的: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两类: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
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主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
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质疑和创新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课程实施基本要求: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
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要面向全体学生。
所有学生都要参与,自选其中一个课题。
课题设置尽可能涉及各个学科。
3、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精选9篇】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精选9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等词的意思。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教学准备:课前叫同学准备种子和发了牙的种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叫你们回家调查一下,看看种子是如何发芽,开花,结果的,现在谁能把自己查到的,问到的和大家分享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需要在春天,暖和的天气,……)师:同学们说真好,那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有一粒种子是如何长大的。
(师板书:一粒种子)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放课文录音,请同学认真听,听到了什么。
学生起来汇报:挺一挺,口渴,蚯蚓,……2、请同学找一找这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段号。
3、请生边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4、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同学自己拼,同学拼,小组一起拼)5、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文中一共出现了几个挺一挺,而且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并用动作表示意思。
三、课文学习1、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温度)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⑤小结。
2、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为什么又挺一挺身子,那是因为()(舒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水)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3、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七年级上册科学《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观察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来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研究性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运用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注重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形成完整的探究报告。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小组的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要求学生分工合作,记录探究过程,分析结果,撰写小组探究报告。
3.阅读一本与科学探究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激发自己的探究兴趣。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4.结合课堂练习,自主设计一道科学探究题目,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实践价值。学生需列出详细的探究步骤,包括所需材料、方法、预期结果等。
5.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次家庭科学实验,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探究,培养孩子在家中也能发现科学的习惯。实验结束后,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教案教学(优秀5篇)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一《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它通过拟人的手法,形象化的语言,巧妙地运用四个“挺—挺”,自然地把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点出来了。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
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请小朋友在半个月之前,把蚕豆种子播种在自己的小花盆里,并把种种子的花盆放在能晒到太阳的地方,又定时的给浇水,请学生每天去观察。
当我上《一粒种子》的这一天,请小朋友带来种蚕豆的花盆,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一大早学生就议论纷纷:我总没有给它浇水,我的蚕豆没有长出来;看他的豆芽叶片真绿,你是怎么种的?哎呀!她的蚕豆芽钻出来了,可是现在叶瓣一顶点儿都没有;又听见有人在说,我给豆浇的水太多了,淹死了……听了学生的交流,我搬出了在不同时间播种的蚕豆,请学生观察每盆豆。
并思考为什么有的学生使蚕豆发芽而有的却不行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学习课文。
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再读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有四处写种子“把身子挺一挺”。
学生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之后,再次要求学生去学习课文,就表现出一种主动性了。
根据儿童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又在课堂上就采用了形象生动的贴图,课文写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觉得很暖和,醒过来了。
我就贴种子微微睁开眼的图片,请小朋友找出句子读一读,你认为句子中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学生讨论后觉得“睡”和“醒”用得好,也讲出从暖和一词看出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这时就指导学生用活泼、轻快的语气朗读,感受春天的暖和。
而第二自然段写种子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
再请学生讨论种子在泥土里发芽需要的水分,是从哪里来呢?这时就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去寻找符合情理的答案。
讨论之后明白如(冰雪融化、春雨绵绵、人工浇水┄┄)等使种子觉得舒服,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又指导学生读出舒服的感觉。
从中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接着请四人小组朗读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
再讨论:课文这个自然段写了谁与谁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同桌的讨论,理解了“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
”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最后贴出长出小叶,钻出地面的图片,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富有儿童情趣。
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它听见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在唱歌。
教学时,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
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的场面。
正因为种子觉得外面很热闹,就又一次地挺一挺钻出地面。
在教学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对话的方法,让小朋友做种子、蚯蚓,使学生从旁观的阅读者转换为课文中的“人物”,体验种子的情感。
采用这些方法,使学生进入童话境界,情趣盎然。
在逐层理解的基础上,又回到整体,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在这个阶段,我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初步掌握了阅读科学童话的方法。
在课文初步了解之后,我再请小朋友讲一讲,你的种子为什么能发芽?而你的种子又为什么不发芽?小朋友很快找到了原因:我的蚕豆缺少水分;我的蚕豆给我用塑料袋包住了,是缺少空气了;种子发芽要三个条件,要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新鲜的空气,才会长出绿芽。
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要重视实践活动,由于好多学生种豆没有成功,课后我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再一次种豆,记载它的发芽过程。
因为实践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二背景:《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
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深为儿童喜爱,学生自读课文不会有多大的困难。
但如何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天真的童趣,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中种子的“情感”,体会种子对春天的向往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演示:一粒种子发芽动作(无声)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导入课题:一粒种子二、自主学习,读中识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之前给自己说说应该做到什么?[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2、抽读课文,纠正读音,随课文媒体出示“生字宝宝”认读。
3、认读“生字宝宝”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方法4、全班交流识记生字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你会带领大家学习哪个生字?三、再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四、读读演演,感悟内化师:现在我们还要当一回配音演员,给无声动画配音。
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员,可不容易,先要反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
你愿意读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块内容,根据学习需要分成3块1-2节、3-7节、8-9节顺序不固定,根据学生选择可任意调换。
)1、指名读1、2两节,师生共同评议――自由练读――齐读。
2、多媒体出示3-7节(蚯蚓和种子的对话)。
师:要读好这段对话可不容易,我们先来过这一关。
出示:①括号里该填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填?a、种子地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b、蚯蚓地说:“那是春风。
春风招呼我们到外面去。
”c、种子地问:“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②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读读看――评议――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③师小结:是呀,同一段对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觉。
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3、媒体出示:8-9节课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图。
①指名读这两段。
②看图,想像,重点感受“热闹”。
春风怎样只听唱歌的?(大家轻声呼一呼)泉水怎样唱歌的?(试着唱一唱)小鸟怎样唱歌的?(叫一叫)小朋友会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③表演“合唱”,理解“热闹”。
④外面既然这么热闹,泥土里的种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试读――抽小组读――齐读。
⑤再看图。
种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终于钻出了地面。
它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光明世界?看图说说。
⑥指名读最后一段――评议――齐读。
五、演读课文,享受美文多媒体放无声动画,要求二人一组分工合作,给无声动画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1、二人一组自由练习。
2、抽学生来配音演读――师生评议。
(学生一个个涨红了小脸,兴奋不已。
)3、全班表演读读课文。
六、给画添话,创造想像1、种子从睡在泥土里到发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话吧!请你在每幅图下写几句。
2、交流欣赏。
分析:“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
教师要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活泼、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情境,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言学习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反思:1、营造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
密乐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大在呼吸。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
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
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如让学生填写种子和蚯蚓对话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去填,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标准“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最好诠释。
2、唤发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间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
如在对于热闹一词的理解时,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表演的基础上理解“热闹”,同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想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在情景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
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演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文中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并享受着自己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学会善于倾听“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倾心”,要求听别人说话时要用心、细心。
这其实是一种文明礼貌,表示对别人的尊重。
小学生一般注意力都不够集中,课堂中较容易活泼好动,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有责任要经常提醒,提醒同学们注意听清别人的话语。
同时,还要善于树立榜样,表扬鼓励那些乐意听别人说话的学生,让其余学生都能向他学,逐渐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
总之,听,是一种本领,需要我们老师从小对学生加以训练和培养。
下面是我在教学《一粒种子》一课时课堂上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师:小朋友,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前后同学可以讨论一下)(教室里沸沸扬扬的,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
)师:谁想说一说?生1: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小溪流在流着,太阳放射出金光。
师:说得不错,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一些呢?(小溪流在怎样地流着,太阳放射出怎样的金光?)(这位同学一时语塞,答不上来。
)师:没关系,哪位小朋友听清楚了她的发言,能帮帮他的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能先前只顾着讨论,根本没听清楚同伴的发言,就在这时,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作为老师的我在失望之余欣喜不已,心想:在他发言后,我一定要好好表扬他一番,在班中树立一个善于倾听的好榜样。
)生2:种子钻出地面以后,看到小溪流在潺潺地流着,太阳放射出千万道金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不但听清楚了同伴的话,而且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了,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处处都有这样的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
研究课教案《一粒种子》篇三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