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病毒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种技术基于病毒的基因信息,可以对病毒进行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检测和鉴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诊断中的应用。
一、病毒的基因组定位和扩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已知的基因序列作为模板来扩增出目标序列。
对于病毒,一般需要先对它的基因组进行定位,找出其中的关键基因和区域。
这些区域可能会在不同的病毒中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病毒选择适当的定位位点。
目前比较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这种方法可以选择性地扩增出某一段特定的DNA序列。
在病毒检测中,PCR方法可以通过选择病毒的关键基因或者一些特征序列来扩增出病毒的DNA。
通常情况下,PCR方法需要先将样本中的病毒RNA转录成相应的cDNA,再进行PCR反应。
除了PCR方法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扩增方法,比如引物介导的异构扩增(LAMP)、转录介导扩增(TMA)等。
这些方法都要根据不同病毒的特征和样品类型进行选择。
二、病毒的诊断和鉴定通过上述的扩增方法,就可以得到病毒的DNA序列,但这并不足以进行病毒的诊断和鉴定。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确定其是否来自于目标病毒。
病毒的诊断和鉴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方法,即通过对扩增产物的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确定其是否与已知的病毒序列相似,进而确认病毒类型和亚型。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一些在线的数据库和软件,比如BLAST、CLUSTAL等,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
另一种方法则是功能方法,即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所编码的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来确定目标病毒的存在。
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这种方法利用抗体对特定的病毒蛋白进行检测。
也有一些新的方法正在研究,比如利用质谱的方法检测病毒蛋白的组成和结构。
三、病毒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病毒的诊断和鉴定,还可以用于病毒的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病毒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的病毒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对病毒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期,随着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病毒学研究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病毒是一种小型的微生物,无法在自然界中复制和生存,必须依靠寄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生存。
因此,病毒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病毒和寄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病毒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复制方式、致病机理和预防、治疗等方面。
其中,病毒结构的研究可以揭示病毒感染细胞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病毒生命周期的研究可以揭示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各个环节,从而为阻止病毒复制提供策略。
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可以解析病毒感染后对细胞代谢和功能的影响,为防治病毒疾病提供基础。
感染病毒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可以探索病毒病的治疗原理,为病毒疾病控制提供方法。
在病毒学的研究中,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研究探讨了细胞是如何感染、反应和排除病毒的,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研究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中发现可用于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病毒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和扩散。
因此,在研究病毒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时,需要对细胞的生物学过程有较深入的了解。
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分裂、信号转导及分泌、膜转运、微小管和微丝等细胞器和结构。
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是病毒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在此过程中,病毒通过其特定的蛋白质和基因与宿主细胞发生相互作用。
病毒的生长、转录和复制通常受到宿主细胞DNA或RNA的调控。
通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为发展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依据。
疫苗的核心就是利用病毒的特性进行抗体的产生,从而保护免疫受体免于病毒感染。
目前,许多预防性疫苗使用的是合成肽或蛋白模拟病毒抗原,而不是完整的病毒。
许多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过程而不伤害宿主细胞,是通过针对病毒复制过程的特定靶点进行治疗。
分子生物学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乘着全球疫情肆虐的风口,病毒学成为了公众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病毒既是潜在的杀手,也是神奇的生命体,一直以来备受科学家们关注。
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基因水平、蛋白质水平到细胞水平都有广泛应用,并在病毒研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角色。
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生命体,它无法自主完成必要的代谢活动,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复制机理比较独特,它在寄宿细胞内分解自己的基因组,并利用细胞机制复制自己,再将复制后的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
正是因为病毒自身的特殊性质,传统的细菌学、真菌学等方法在病毒研究中并不适用,必须依靠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病毒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病毒基因组测序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测序方法的成本不断下降,测序速度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因此,病毒学家们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深度测序,探究病毒的基因组成、结构和演化规律。
通过对病毒基因组的比对和序列分析,可以加深对病毒特性和病原性的了解。
此外,病毒基因组测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疫苗设计和新药研发中。
2. 病毒蛋白质的表达和纯化病毒蛋白质是进行病毒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在大肠杆菌等生物工程菌中表达并大量纯化出病毒蛋白质。
这是进行病毒抗原性研究、疫苗研发和抑制剂筛选等方面的基础。
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病毒感染的诊断和监测。
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存在病毒核酸,从而快速进行病毒感染的诊断和监测。
PCR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病毒的变异、病毒群体的遗传分析等方面。
4. RNA干扰技术RNA干扰是一种基于RNA分子的调控策略,可用于阻断基因的转录或翻译,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生长。
RNA干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治疗和基因治疗中,目前已经有许多RNA干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所得病毒信息量较少,不 提供病毒基因型或耐药性 方面的信息。
常用的技术:PCR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及 基因测序技术
-5-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球约有3.5亿乙肝病毒携 带者,我国约50%~70%的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 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超过1.3亿,肝癌发病率也 在增加。
- 26 -
HBcAg抗原性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 但无中和作用,如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 抗HBc-IgM则表示HBV在肝内处于复制状态。 不同亚型的HBcAg长度不等,一般在183~214 个氨基酸。 HBcAg相对保守,不同亚型HBcAg的变异率< 6%。
- 27 -
HBeAg蛋白由前-C基因开始编码(包括前C和C 基因),由2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于血中,可作为H BV复制及具有强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抗 -HBe 能 与 受 染 的 肝 细 胞 表 面 HBeAg 结 合 , 通 过补体介导破坏受染的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抗-HBe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 28 -
前-C区是一个极易发生突变的区域。前-C基因 突变后,造成HBeAg的分泌水平下降或完全终 止,形成HBeAg阴性的前C区突变株,使受感 染的细胞不能被抗-HBe及相应的细胞免疫所识 别而清除,从而使变异株在抗-HBe阳性的情况 仍大量增殖。因此临床上将慢性乙型病毒感染 分为HBeAg 阳性和HBeAg阴性两类患者。对H BeAg阴性抗-HBe阳性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中 病毒DNA。
朊病毒分子生物学
一、朊病毒(virino)的发现
1982 年,美国的Pruisner 博士和他的同 事分离纯化出一种高度感染性的特殊糖蛋 白,称为抗蛋白酶蛋白( PrP) , 经实验认为羊 痒病的感染因子可能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 白质,并取名为朊病毒蛋白。
二、朊病毒的来源
朊病毒一直存在于世界,是正常基因在 129位编码缬氨酸或甲硫氨酸位置发生突 变。
• Prion的结构模型,左PrPc,右PrPSc
朊病毒的核磁共振图谱
四、人和动物朊病毒病
人阮病毒病:
1:克雅氏综合症(CJD)
克雅氏病是罕见的早老性痴呆病,其潜伏期可长达十年, 发病后期人的大脑被毁损,最后昏迷死亡。在欧洲、美洲、 大洋洲等各地的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
2:库鲁病(Ku—rmm)
2、结晶假说
该假说认为PrP蛋白在有PrPSc分子的情 况下形成结晶时,晶格中的PrPc分子有α螺 旋构象转变成PrPSc的β折叠构象.由此可见 PrP蛋白的构象转变并无核酸活动的参与。
3、构型诱变假说
PrPSc可诱导正常的PrPc转变成PrPSc,这一转 变完全是翻译后过程,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 变异。正常的PrPc主要由4个α螺旋环组成,其氨 基端有15个氨基酸是PrPSc 的结合区域;当有 PrPSc 与之接触后,PrPc就会发生构象改变,α 螺旋减少,β折叠增多 ,继而转变成PrPSc。改 变前后在蛋白质特异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1、逆中心法则假说
Prion发现之前,我们认为所有的病原体都 是通过核酸进行复制的。
Protein hypothesis阐述,蛋白质结构也可 以不依赖核算进行复制,这一假设完全颠 覆了中心法则中遵循的核酸是复制信息的 中心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
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细菌和病毒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而它们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本文将对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一些介绍,以期让读者深入了解这些微生物。
一、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 细菌细胞壁细菌通常具有一个由多层薄而柔软的多糖组成的细胞壁,这层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多样性极大,如革兰氏染色法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两类。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肽聚糖(“肽聚糖”)和横菌醇酸(“脂肪醇酸”)组成,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则由内层薄而柔软的小分子物质和外层较粘和硬的脂多糖组成。
2. 细菌的基因组和染色体细菌在细胞内通常只有一条环状染色体,作为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其中包含了所有细菌细胞的基因信息。
在不利的条件下,细菌通过裂解自己并释放出裂解产物,来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 细菌的等渗调节细菌能够调节自己的水分浓度,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水分浓度较高时,细菌会积极地摄入水分,以防止细胞膨胀和甚至破裂;而当水分浓度较低时,细菌则会通过分泌特殊的蛋白质和其他细胞物质来调节其内部水分浓度,以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
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 病毒的结构和组成病毒一般由遗传物质和外壳两部分组成。
其中,遗传物质可以是RNA或DNA,而外壳则常常具有多种蛋白质组成。
病毒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外壳来传递自己的遗传信息,并通过特异的环境条件来调控自己的复制和生产过程。
2. 病毒复制和传染病毒复制和传染的过程较为复杂,一般可以分为吸附、渗透、释放和复制等不同的步骤。
在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中,病毒通过特异的蛋白质和生物学信号来侵入宿主细胞,并使用宿主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系统来进行自我复制。
而这个过程可能会造成宿主细胞的损害和死亡,导致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引起的不同疾病。
3. 病毒的取代效应由于病毒有着高速的变异和选择,所以在繁殖过程中可能会使得宿主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病毒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
病毒的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它可以感染人体细胞并导致疾病。
病毒的结构与其他微生物有很大不同,它不具备细胞结构,无法自行繁殖和生长,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完成其生命周期。
病毒研究的分子生物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的结构和工作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病毒的结构病毒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遗传物质、蛋白质衣壳和部分病毒还有宿主细胞膜的包装。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病毒基因组或RNA(核糖核酸)。
病毒的基因组是具有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的遗传物质,它存储病毒的遗传信息。
病毒基因组的大小和形状都不同,它可以是单链或双链DNA或RNA,也可以是环状或线性形态。
蛋白质衣壳也是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多种不同的蛋白质组成,与遗传物质包裹在一起。
这些蛋白质衣壳具有传染性,可以保护病毒在宿主体内存活,并让病毒侵入宿主细胞。
一些病毒还有宿主细胞膜的包装,它会影响宿主细胞对病毒的感染和内禀免疫回应。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这些研究不只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病毒的生命周期,更可以提高我们对病毒的防范和治疗能力。
病毒基因组和RNA的研究是病毒分子生物学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病毒遗传特征的信息。
这些信息被用于开发治疗和疫苗,使得我们更好地和病毒斗争。
相比之下,病毒的蛋白质组成更容易分离和检测。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来推导出病毒的作用机制,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设计更好的药物和疫苗。
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于病毒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的进入、生长和繁殖,因此研究病毒的感染过程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交互,并为研究新的治疗手段和疫苗提供基础。
结论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病毒的结构和其在人类细胞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包括病毒基因组、蛋白质组成和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这些都为我们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和疫苗提供了信息。
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其应用
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病毒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病毒是一种极小的生物体,无法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但它们却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掌握病毒的构造和机制,科学家们开展了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一、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病毒的基本构造和遗传信息是病毒分子生物学的两个重要方面。
病毒由外壳蛋白、核酸和一些特殊的辅助结构组成。
外壳蛋白是病毒的宿主识别器,通过特定的结合作用识别并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从而进入宿主细胞内部。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具有编码各种蛋白质的特定序列。
病毒包含的信息量很少,但仍然足以让它们完整地繁殖、污染和破坏宿主细胞。
二、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克隆、定位、表达和分析等技术。
克隆技术是将病毒核酸或表达某种重要蛋白质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载体DNA中,并将其引入细胞中进行表达,从而用于进一步分析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定位技术可以通过特殊的染色用荧光探针标记病毒基因或蛋白质定位在细胞的特定位置。
表达技术是指将病毒基因或蛋白质转化到细胞中,并进行大量表达,以便用于一系列实验。
通过这些技术,科学家们能够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进而提高对病毒的认识。
三、病毒分子生物学的应用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用于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研究科学家可以分析病毒的遗传信息,找到相关的编码基因,并将这些基因片段移植到不同的宿主系统中,进而制备出合成的抗原并用于疫苗研发和治疗药物的开发。
其次,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病毒诊断、控制和预防中。
例如,病毒核酸定量PCR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病毒,并确定诊断。
还有,研究人员可以开发药物和疫苗去控制病毒,进行预防和控制。
最后,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具有推动作用。
研究并了解病毒构造和遗传机制可以为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提供更多的前景和创新。
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
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应用病毒是一种非常小的病原体,能够感染各种生物,包括人类。
病毒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病毒基因组、病毒蛋白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病毒复制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科学。
病毒分子生物学是病毒学和生物学的交叉领域。
它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了解病毒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结构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近年来,随着病毒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大量的病毒基因组序列。
这些序列资料为病毒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病毒的基因组包括DNA或RNA,是病毒在生命周期中的核心。
通过研究病毒基因组,研究人员可以确定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如它的传播途径、它对宿主的影响、它的尺寸等。
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也是研究病毒生物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病毒复制的关键。
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可帮助科学家了解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病毒的生命周期。
病毒必须进入宿主细胞才能复制、转录、翻译和汇编。
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病毒逃逸免疫系统和感染致病性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病毒复制生命周期是研究者研究病毒生物学的重要方面。
病毒复制生命周期包括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基因组复制、病毒基因表达、病毒汇聚和释放等过程。
病毒复制周期研究的核心是确定病毒如何操纵宿主细胞器官、代谢通路和蛋白机械学来完成病毒复制过程。
除了为理解病毒生物学提供基本信息之外,病毒分子生物学也是病毒学和医学的研究工具。
利用基于病毒基因组的技术,科学家可以开发出新的疫苗、抗病毒药物以及检测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疫苗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病毒疫苗是由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或蛋白质制造而成。
病毒基因组序列可以作为制造疫苗的模板,可使机体产生针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从而预防病毒感染。
例如,由于基于病毒基因组序列和病毒蛋白质制造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多种流感病毒感染。
这种技术为制造病毒疫苗提供了新的方式。
利用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研究人员可以开发出抗病毒药物。
病毒和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病毒和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一、病毒和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其生命周期取决于它所感染的宿主细胞。
它们具有一种简单而高度适应性的生命周期,可以将其DNA或RNA注入宿主细胞,并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为自己进行繁殖。
人们认为病毒可以感染和病毒造成疾病的细胞类型之间的巨大差异。
因此,要理解病毒和疾病之间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需要深入研究病毒的基因组、宿主细胞和宿主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病毒的基因组病毒通常具有较小的基因组,因此它们通常必须从宿主细胞中获取所需的资源。
病毒的基因组可以是单链或双链RNA,也可以是单链或双链DNA,具有很高的变异率。
病毒可以通过替换、插入和删除核酸分子来适应和繁殖,在病毒的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毒的基因组可以编码所需的复制酶和蛋白质来繁殖它们的RNA或DNA。
这种繁殖过程通常十分复杂,但是基于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技术目前可以揭示许多感染机理。
三、宿主和病毒交互作用人体成千上万的细胞中的很多都具有不同的、独特的分子机制。
这有助于病毒选择和感染宿主细胞的类型。
在病毒入侵的过程中,它可以借助一些细胞的分子来刺激感染。
例如,病毒可以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合作或间接激活细胞内分子来入侵,具体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人体的肺细胞比淋巴细胞更容易被冠状病毒感染。
这种特异性具有巨大的生物学意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病毒能够引起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numoc)四、病毒感染和疾病大多数病毒感染只会导致短暂的不适,然而也有一些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疾病的持续和严重的症状,这取决于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毒是否激活和利用宿主代谢和免疫系统。
许多病毒会激活细胞的免疫功能,这通常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
五、结论病毒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许多不同的生物学机制,其中包括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选择和病毒的基因组。
病毒与宿主细胞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病毒是否引起疾病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毒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其大小只有细菌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小。
不同于细菌和真菌等自主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病毒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生存。
这种非常独特的特性,决定了病毒在其生理、生态和流行病学特征中都具有相应的特殊性。
本文将着重探讨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1. 病毒的组成结构病毒的组成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部分:核酸和外壳。
核酸是病毒遗传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是DNA或RNA,大小在数千到数百万个核苷酸之间不等。
外壳由外膜和壳蛋白构成,可保护病毒的核酸不受环境影响,并在宿主细胞上特异性结合到受体蛋白上,进而释放出核酸,完成病毒寄生的生命周期。
2. 病毒的复制过程病毒的复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环节:感染和复制。
病毒依靠其外壳上的结构蛋白和其他因素,特异性地结合到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上,然后进入细胞内,释放出核酸。
核酸会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生成新的病毒核酸和外壳蛋白,再经过自组装等机制,形成新的病毒颗粒,最终释放出来,再重复感染新细胞,完成病毒生命周期。
3. 病毒的基因组组成病毒的基因组组成既简单又复杂。
一方面,其基因组体积相对较小,且没有细胞具有的许多生物合成、代谢等功能基因。
另一方面,病毒基因组具有相当的遗传信息、高度致病性和易突变性,这使其能够在病毒和宿主之间的共进化过程中适应和演化,不断产生新的病原体种类和变种。
4. 病毒的变异与进化机制病毒的变异主要源于其高度易突变的基因组,以及在复制过程中的随机失误和复合错误等原因。
由于病毒的短生命周期和大量繁殖,使得其遗传多样性远高于其他生物,这也为病毒变异和进化开辟了更多的途径。
一些病毒的变异可以导致其致病性和传播能力的改变,从而对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威胁。
5. 病毒的检测方法病毒的检测手段因其非常微小和非细胞性质而与其他微生物不同。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逆转录-PCR等。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它依赖于宿主细胞来复制自身。
在感染机体后,病毒会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同时也会通过影响宿主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来掌控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以便它们可以更好地复制自己。
本文将会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角度来探讨病毒感染的机制。
一、免疫学机制1、病毒入侵机体后的免疫反应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免疫反应。
当病毒进入宿主体内后,它们会被抵御系统检测到并攻击。
如果检测到病毒,抵御系统会立即释放化学信使,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病毒。
这些化学信息会促使免疫细胞从血液、脾脏和淋巴组织中进入病毒感染的组织和器官,直接消灭病毒和受感染的细胞。
2、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的细节病毒入侵机体后,抵御系统会释放一种蛋白质,它被称为干扰素。
干扰素会促进免疫系统的其他部分,例如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来攻击和清除病毒。
另外,包括抗体和T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也会加入到免疫反应中来。
抗体会寻找并结合病毒,然后将其标记为目标,从而使白细胞进一步攻击病毒。
T细胞则会直接攻击受感染的细胞。
3、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带来的影响免疫反应对于病毒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人体捍卫自身免受病毒感染的威胁。
然而,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病毒感染的中毒性损伤。
例如,在在严重的流感流行区域,免疫反应可能导致原本健康的人也被卷入到致命的免疫反应中。
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人员最近对于病毒感染后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
这些研究揭示了病毒入侵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病毒如何控制宿主细胞的基因表达。
1、病毒入侵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当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它们会释放自身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
这会导致细胞检测到异物核酸的存在,并启动一系列的信号通路来对抗病毒。
病毒编码的蛋白质也会在感染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例如,它们可能干扰宿主细胞的代谢或细胞周期,并抑制宿主免疫反应的发挥。
2、病毒如何掌控宿主基因表达病毒入侵细胞后,它们会干扰宿主细胞的基因转录和翻译。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毒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尤为重要,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为直观、快速、准确且可靠的实验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 PCR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速度快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成为病毒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PCR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酶作用,使低浓度的DNA 模板得以扩增形成大量的目标DNA片段。
通过引入与目标DNA 序列互补的引物以及病毒寡核苷酸探针,可从样品中扩增出病毒核酸序列,以检测病毒的存在和数量。
例如,在新冠疫情初期,PCR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检测中,为防止病毒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CRISPR-Cas9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病毒研究领域。
CRISPR-Cas9技术通过人工合成的RNA与Cas9蛋白相结合,可以精准识别病毒特异性的DNA序列并进行切割,从而抑制或破坏病毒的基因功能。
此外,CRISPR-Cas9还可以通过操纵宿主机细胞相关基因,从而控制病毒的复制、传播和致病能力。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地阻断了艾滋病毒在T细胞中的复制,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手段。
3. 网络分析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网络分析是一种将复杂系统抽象为节点和边的工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病毒生物学特性,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方向。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分析发现了艾滋病毒和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人类复杂疾病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研究艾滋病毒对宿主机造成的影响提供了启示。
4. 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探究病毒复制机制、毒性及感染机理等生物学特性。
例如,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地复制了许多病毒,如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为进一步研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重要工具。
《朊病毒分子生物学》课件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等神经影像 学手段观察脑部病变,辅助早期诊断 。
蛋白质检测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脑脊液或血 液中朊病毒相关蛋白,实现早期诊断 。
04
朊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现有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 节剂来抑制朊病毒复制和 减轻症状。
干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移植来替换受 损的细胞,促进组织修复 和再生。
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推动病毒进化与生态学研究
02
朊病毒作为一种独特的病毒,其进化与生态学研究有助于深入
了解病毒的演化历程和生态平衡。
促进生物安全和生物防御研究
03
朊病毒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安全威胁,其研究有助于提高生物
安全和生物防御能力。
朊病毒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朊病毒的研究涉及到复杂的分子机制和生物 学过程,需要克服多种技术难题和科学难题 。同时,由于朊病毒疾病的潜伏期长、症状 不典型,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02
朊病毒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朊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朊病毒基因组由小的异常折叠的蛋白 质组成,称为PrPsc,与正常的PrPc 蛋白质相似但结构不同。
PrPsc基因组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复制 并聚集,导致神经元死亡和海绵状病 变。
朊病毒的蛋白质结构
朊病毒的蛋白质结构由多个重复的α-螺旋结构域组成,这些 结构域在空间上形成卷曲螺旋结构。
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朊 病毒研究将迎来更多的机遇。例如,基于朊 病毒复制机制的药物筛选、基于朊病毒结构 的药物设计和疫苗开发等,将为防治朊病毒 相关疾病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随着对朊 病毒认识的深入,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
8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6、DNA病毒一般比RNA病毒大,生活周期较复杂
10
RNA病毒基因组特点
1. RNA病毒基因组:多为ssRNA,少数dsRNA 2. 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都在同一条链上 3. 许多哺乳动物retro-V为双倍体(+) RNA,它可与宿
主基因重组,干扰宿主基因表达调控 4. 变异率很高 5. 复制和转录常独立于宿主细胞核 6. 均需经逆转录完成基因组复制,错误率高
毒基因表达有关
27
HBV基因组编码产物
病毒颗粒装配,基因组复制,基因表达调控
➢ S基因区→ 外膜蛋白(HBsAg等) ➢ C基因区 → e抗原(HBeAg)
pre-C → 前-C蛋白 C区→ C蛋白(HBcAg)
➢ P基因区→ HBV多聚酶蛋白 ➢ X基因区→ X蛋白(HSxAg)
28
36
HBV耐药性分析
➢ 抗HBV药物: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阿德
福韦adefovir等) 服拉米夫定0.5-1年,20%患者产生耐药,服2年,38%耐
药,服4年,66%耐药…
➢ HBV发生耐药突变后肝功能恶化的比例显著增高 ➢ 耐药原因:HBV变异较高
病毒复制须经过RNA中间体的逆转录过程,DNAP具逆转 录酶性质,缺乏严格的校正功能
病毒复制水平下降,病毒蛋白合成减少,血清中 标志物滴度下降 ➢ 功能复杂,能直接或间接损害宿主细胞,导致肝 细胞凋亡、死亡、癌变
34
HBV的分子生物学检验
➢ 病毒核酸的检测 ➢ 病毒的耐药性分析 ➢ 病毒的基因分型
35
HBV核酸检测
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 ➢ 普通PCR:特异性引物(保守区) ➢ 荧光定量PCR:灵敏度高,量化 ➢ 支链DNA:灵敏度较低,检测范围较窄 ➢ 核酸杂交:特异性高,灵敏度较低 ➢ 基因芯片:多位点(保守区)
分子生物学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随着传染病的不断爆发和流行,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了医学界的焦点。
其中,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介绍在抗病毒治疗中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在介绍分子生物学在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之前,有必要先了解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病毒感染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病毒附着于宿主细胞表面,并通过受体结合进入细胞;2. 病毒内部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核,利用细胞机制复制自身;3. 病毒复制完成后,通过细胞膜融合或细胞渗透途径释放病毒颗粒,感染其他细胞。
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中,受体与病毒颗粒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
多种类型的病毒均需要受体才能附着于宿主细胞表面,并侵入宿主细胞。
二、从分子角度探究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通过干扰病毒的分子机制,来控制和治疗病毒感染。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分子的角度,介绍在抗病毒治疗中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特异性抗病毒蛋白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针对病毒进行特异性蛋白设计。
这些特异性蛋白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如RNA干扰技术、RNA调控技术等。
例如,利用RNA干扰技术,将comK 基因转化到小鼠身体内,可以明显地提高小鼠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
2.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制备抗病毒药物分子生物学技术还可以在药物开发中发挥作用。
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制备出高效的抗病毒药物。
以HIV患者为例,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而成的。
这些药物可以针对HIV病毒的不同步骤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3. 利用分子诊断技术及时检测病毒感染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利用病毒病原体的分子特征来进行检测和诊断,以便及时治疗和控制病毒传播。
例如,PCR技术及其扩增方法可以检测和追踪呼吸道病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传染病毒的感染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和治疗。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病毒是一类具有微小尺寸和简单结构的生物颗粒,它们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机制来进行复制和传播。
在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分子生物学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了分子克隆、PCR扩增、序列分析等技术手段。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方法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一、基因克隆与表达基因克隆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病毒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克隆,可以将感兴趣的基因从病毒基因组中克隆出来,并进行进一步研究。
例如,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质粒和目标DNA,并通过黏合酶将两者连接起来,就可以获得含有感兴趣基因的重组质粒。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功能鉴定、蛋白表达等方面的实验。
此外,在病毒研究中,还可以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病毒抗原表位展示到噬菌体表面,从而快速筛选和鉴定特异性抗原。
具体操作是将目标基因克隆到噬菌体载体中,并使其与噬菌体蛋白进行融合。
通过分析噬菌体颗粒上的展示抗原,可以得到关于病毒的重要信息,如结构、功能等。
二、PCR扩增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高效、敏感且特异性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病毒研究中。
通过PCR扩增技术,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检测和鉴定病毒DNA或RNA的存在。
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检测中,利用PCR扩增技术可以对患者样本中的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和检测,从而及早发现感染者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PCR还可用于分析病毒基因组序列,确定其含有关键突变或变异位点。
这对我们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传染力以及对人群的影响至关重要。
PCR技术还能应用于构建病毒感染模型、检测病毒载量以及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三、序列分析技术序列分析是当前病毒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更快速地获取大量病毒基因组和蛋白质序列信息,并进行详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腺病毒
1953年,Rowe等人从外科手术摘除的儿童腺体中分离到一种致病因子, 可以使培养的细胞发生慢性进行性病变,称之为腺体退化因子,后来证明这 种致病因子是病毒,1956年,Enders等建议命名为腺病毒。
腺病毒分布十分广泛, 从各种胎生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类动物中都已
分离到。 腺病毒能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感染。腺病 毒感染细胞后可关闭宿主细胞某些基因的表达,大量合成病毒蛋白质,致使 细胞的功能失常。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腺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近 距离传播,在相对密闭,通风不畅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播。
病毒分子生物学
目 录
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D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一、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1.1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
不同类型的病毒,其基因组有很大差异。在核酸类型上,有DNA病毒(如 腺病毒),有RNA病毒(如HIV病毒),但对每一种病毒来说,它只能含有一种 核酸。 从核酸结构上看,有的是单链核酸,有的是双链核酸,有的是线状,有 的是环状。 相对于能独立生活的微生物来说,病毒的基因组非常简单。完整的病毒 颗粒包括外壳蛋白和内部的基因组DNA或RNA。外壳蛋白(或被膜)的功能
1.5 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与病毒载体
基因工程疫苗是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病原微生物的一段基因序列, 将表达产物(多数是无毒性、无感染能力,但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用作疫苗, 例如正在使用的大多数乙型肝炎疫苗就是基因工程疫苗。 常见的基因工程疫苗包括亚基疫苗和肽疫苗两类。以流感疫苗为例,其 途径就是把病毒的免疫原蛋白(HA抗原、NA抗原)的mRNA提取出来,再制备 cDNA,克隆到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该抗原。 由于基因工程疫苗具有安全性好、产量高、成本低,以及良好的免疫原
日常预防措施
小视频 H7N9预防片
结构。
腺病毒的侵染过程
纤毛
非整合
受体
感染宿主细胞
(细胞中的)溶酶体
复制
转录
翻译
腺病毒
病毒蛋白
2、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 DNA 病毒,属于嗜肝 DNA 病毒科 (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根据目前所 知,HBV就只对人和猩猩有易感性,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完整的乙肝 病毒成颗粒状,也会被称为丹娜颗粒(Dane)。1965年由丹娜发现,直径为 42纳米,颗粒分为外壳和核心两部分。 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小时、煮沸10 分钟或高 压蒸气均可灭活HBV。含氯制剂、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等也 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是识别和侵袭特定的宿主细胞并保护病毒基因组不受核酸酶的破坏。
1.2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表达调控
病毒不能独立地复制,必需进入宿主细胞中借助细胞内的一些酶类和细胞 器才能使病毒得以复制。 病毒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正链RNA病毒的基因组除了作为模板复制出子代RNA之外,还有mRNA的
作用。作为翻译的模板,一般先翻译出单一的大分子肽链,然后再由蛋白酶降
乙型肝炎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的六大症状
1、乙肝的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力不支,疲劳,没精神。 2、乙肝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恶心,腹胀,上 腹部不适等症状。 3、乙肝的黄疸(dǎn)症状。 4、乙肝的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 5、乙肝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的症状。 6、乙肝的肝外表现,主要表现为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出现肝病面容, 还会出现蜘蛛痣或肝掌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 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偏 瘫、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 斑疹、丘疹和浸润性肿块。
HIV病毒的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 2、血液传播 3、性接触传播
小视频 普及HIV知识
2、H7N9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 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 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 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3、H5、H7、H9可以传染给 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3为人犬共患,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 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 H7N9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 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1、HIV病毒
艾滋病是一种导致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其病原体,感染者终生携带病毒,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 手段。
HIV病毒的结构
HIV颗粒呈球形,直径约110 nm, HIV颗粒可分为包膜、衣壳和病毒核心 三部分。核心内部是两个长度为9.2kb的单股正链RNA,核心外侧为脂质双层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NO
小视频
三、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RNA 病毒是病毒的一种,属于一级。它们的遗传物质是由核糖核酸组 成通常核酸是单链的,也有双链的。 单链的RNA病毒根据他们的翻译意义可分为正译、负译和双向翻译的 RNA病毒,正译的RNA病毒与mRNA相似,可以直接被宿主细胞翻译成蛋 白质;负译RNA病毒则需要借助RNA酶的作用,以自身为模板编译出与原 病毒相反义的RNA,之后再以此RNA来翻译成蛋白质。
解为不同功能的结构蛋白等。 负链RNA病毒的基因组无mRNA的功能,必须由复制出的互补RNA(cRNA)
来发挥mRNA的作用。
1.3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存活,因此,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 关系。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细胞器、能量和酶等进行自身的复制,并通过宿 主细胞的蛋白表达系统来表达自身所需的蛋白质,这些过程都将会对宿主细 胞的形态和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病毒对宿主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以 及病毒对宿主细胞功能的影响两个方面。
组成的外膜,膜上有穿膜蛋白gp41和外膜蛋白gpl20。
HIV病毒的生活周期
HIV的生活周期包括以下阶段:①吸附,②侵入和脱壳,③反转录,④整 合,⑤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⑥装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⑦释放,⑧成熟。
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腋 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 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
乙型肝炎病毒的结构图
完整的HBV颗粒,直径42 nm,由包膜和核心组成。包膜是HBV最外边 的部分,由表面抗原、糖蛋白和细胞脂质构成。核心部分由核心蛋白 (HBcAg)构成的二十面体核衣壳包裹环状双股 DNA、DNA聚合酶(DNAP) 构成,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表面抗原
不同大小的 表面蛋白
核心抗原
性,它必将成为传统疫苗的有效替代疫苗。
二、D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DNA病毒:是生物病毒的一种,属于一级。 繁殖:是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物。它不可单独进行繁殖,必须在活细
胞内才可。
繁殖方式:复制。 繁殖过程:吸附(病毒粒子借衣壳上的受体与宿主细胞“粘附”在一 起,否则,病毒粒子将不能侵入宿主细胞)。注入遗传物质,接着就是利 用寄主细胞的营养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翻译,然后就是装配,最 后就释放。 DNA病毒很少,目前知道的有腺病毒,乙肝病毒,T2噬菌体,天花 病毒,花椰菜花叶病毒等。
认.例如在艾滋病病人中引发的Kaposi‘s肉瘤。 总之,大约15%的恶性肿瘤与病毒有关,因此研究肿瘤的病毒病因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Kaposi's肉瘤肉瘤(KS)又称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 肉瘤,临床特点:以皮肤特发性,多发性,色素性肉瘤, 在四肢多发的大小不同的结节。可分为四型:慢性或经 典型;非洲地方型;医源性免疫抑制型;艾滋病相关型。 目前认为新型人类疱疹病毒( HHV-8)可能是所有亚型 的诱导因素。
H7N9的侵染过程 H7N9的结构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 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 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 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 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 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 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1.4 病毒与肿瘤发生
人类和动物肿瘤的形成除了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外,某些DNA和RNA 病毒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发恶性肿瘤。 有些病毒直接作用于细胞的基因组,使细胞增殖,最终导致肿瘤形成; 有些病毒则通过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导细胞恶性转变,形成肿瘤。
有些病毒常伴随一些特定肿瘤的发生,但它们与肿瘤的关系还未得到确
腺病毒的毒粒结构
腺病毒是一种没有包膜的直径为 70~90nm的颗粒,由252个壳粒呈二十 面体排列构成。每个壳粒的直径为7~9nm。衣壳里是线状双链DNA分子,约 含4.7kb,两端各有长约 100bp的反向重复序列。由于每条 DNA链的5'端同相 对分子质量为55X103 Da的蛋白质分子共价结合,可以出现双链 DNA的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