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调研考试文科综合(A卷)历史(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0年3月山西省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4.春秋时期,司马子鱼公开抨击宋襄公用人作为祭品的行为,他说:“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对此,孔子也说:“始作俑(象征人殉)者,其无后乎?”这反映了
A.民本精神的产生
B.唯物思想的发展
C.宗法制度的衰落
D.奴隶制度的崩溃
25.下表为《史记》和《汉书》中- -些文章对当时社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A.大地主势力日益强大
B.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C.土地私有权更加巩固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26.997年,北宋政府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以后路的数目有所增加),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等“监司”机构。并规定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员兼任,且“三年一替”。北宋政府采取这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C.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D.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27.明中叶时,匠户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顺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价(京班匠价即班匠银),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复征收班匠银(国家对手工业匠户征收的代役金)。康熙以后,陆续将班匠银摊入田赋,以至最后废除了匠籍。这一系列变化
A.推动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体现了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C.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D.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
28. 19世纪4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白银外流1000万元左右。到19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发生了变化,整个50年代白银净流人达1.5亿元左右,扭转了白银的流向。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进口关税税率的降低
B.对外经济联系的加强
C.鸦片走私活动的减少
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9. 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在《礼运注》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他认为大同世界应“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义思想盛行
B.维新思潮开始出现
C.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D.君主立宪思想成熟
30.下表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A.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
B.陕甘宁边区疫情日益严重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31.某一时期,我国广告业开始新的洗牌:报纸广告版面减少,一些城市的商业电台被取消,广播广告日益萎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体制发生变化
B.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国共内战规模扩大:
D.新兴经济影响深远
32.古代雅典,指挥军事的将军有10名。在战场上,如果不只一名将军在场.往往由几名将军轮流指挥全军,每人1天。雅典其他各类权力机构,也都由多名公民主持。这些做法
A.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B.保证了军事行动的统-
C.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D.提高了政府运作的效率
33.中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喜欢用黄金装饰画面,其日的是为绘制的神圣人物创作一种神圣的氛围。14世纪,画家们开始改用建筑或者自然风景图案的衬底,这样就创作出更多令人信服的空间,人物看上去似乎真实地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这一改变
A.受到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追求
C.推动了思想解放潮流的进展
D.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34.美国经济史专家哈罗德●H.福克纳曾不无自豪地说:“(20世纪初)美国农业一次收成.就可以把比利时王国的一切连同国王一起买到手,两次收成可以买进意大利……五次收成,就能把俄罗斯帝国从沙皇手中买进来。”这主要说明
A.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产业革命推动美国农业产值的攀升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升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
D.美国确立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
35.如图为苏联时期的--幅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据此可知,当时
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B.美国完全控制法国
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
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20 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与资本主义少数财阀垄断的民主不同,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就连莫斯科的夜生活也受到知识界的关注和赞誉。当时中国知识界在大力地介绍、评论苏联时,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划经济。20 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
——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材料二由于特殊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借鉴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并对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调整。1956年,他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认为:“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关于资金的积累模式,他提出:“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1959年,毛泽东提出:“对企业的管理,采取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不断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摘编自鲁碧华《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原因,并概括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13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地位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指出“历史的创造者不是地理区域,而是人,是主宰和发现这些地理区域的人。”美国史学家威廉●克罗农则称:“人类并非创造历史的唯一演员,其他生物、大自然发展进程等都与人一样具有创造历史的能力。如果在撰写历史时忽略了这些能力,写出来的肯定是令人遗憾的不完整的历史。”
——摘编自梅雪芹《从“人”的角度看环境史家与年鉴学派的异同》运用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评价其中一个或两个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已的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5. [历史:选修1:重大历史改革与回眸](15分)
材料致仕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但仍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清代官员通常以七十为致仕年龄,官员年届七十或在此之前一般都要奏请致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清代官员的致任年龄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官员虽年龄致仕,但屡请致仕而不许或明令不准致仕,故常有“老而不休”的现象。官员自愿致仕称为“告休”“乞休”“乞骸骨”等,官员被朝廷强制致仕则称为“勒休”。无论哪种致仕方式,都应得到皇帝的允许,获皇帝批准后才能离任。官员致仕后基本都能享受一半以上的俸禄,保证了晚年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使许多年过七十和体弱多病的官员及时退出官场。同时,清代也把致仕作为淘汰平庸官员的一种措施,如有的官员被参奏,情况属实,皇帝就勒令其致仕。清代致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久仕不退,二是已退复仕。其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晚清吏治更加腐败,卖官鬻爵成风,官场风气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