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与技术考试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步入信息时代的两大技术杠杆及其文化内涵;

人类学习方式及其历史演变;

信息素养。

(一)步入信息时代的两大技术杠杆及其文化内涵:

1.人类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有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多媒体,Internet。

2.多媒体计算机的两个显著特点:(1)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迅速拓展

(2)使计算机更加人性化,变的简单易学,便于普及

3.多媒体,Internet这两个最重要的技术杠杆的文化内涵是:多媒体,Internet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二)人类学习方式及其历史演变:

1 什么是学习方式

狭义的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哲学、人类学层面),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习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在广义的学习活动中,人的认识能力和实

能力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发展自身的人类学习能力同改

外部世界的人类生产能力(生产力)共同构成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源泉。

3.学习方式:生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因此需要用生产方式这个范畴来揭示不同时代生产内容与形式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的规律;学习同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而学习方式正是揭示了不同时代学习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人类学习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们可以从人类学习方式的演变中的三个里程碑进行理解。

4.. 人类学习方式的三个进程碑

人类学习方式演变发展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文字的出现

人类学习方式演变发展中的第二个里程碑----印刷术。

人类学习方式演变发展中的第三个里程碑----信息技术。

5. 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重要,也更困难

我们比较一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的差异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看出,大学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评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学生的素养、教师的素养、师生关系等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显然,只有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更深刻地洞查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也才能从根本上变革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

(三)信息素养

定义: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综合定义:信息素养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并将这些能力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能力。

信息素养的三个层次和五个方面:

第一层次

1)高效获取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选择信息的能力;

2)有序化地归纳、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第二层次

4)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能力;

第三层次

5)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2.中国传统文化对学习概念的理解;

古典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主要异同;

皮亚杰的认知学派对格式塔学派的继承与发展;

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的关于学习的理解;

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的基本观点;

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两个里程碑;

教育学视野中的学习本质。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学习概念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习”包含“学”与“习”两个环节,“学”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而“习”则是指人的实践活动。而且强调知行统一。

“学”:古代表达获取知识,提高认识的涵义时多用“学”字或“知”字,主要指各种直接与间接经验的获得,有时还兼有思的涵义。

“习”:表达熟悉和掌握技能、修炼德行等带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时则用“习”字,“习”指巩固知识、技能,含有温习、实习、练习之意,有时兼有行的意思。

(二)古典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主要异同:

区别:

1.古典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要研究应答性条件反射行为(应答行为),这种行为受到先行刺激的控制。基本观点是刺激------反应。

2.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斯金纳。主要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操作行为),这种受到的是行为结果的控制。基本观点:刺激----反应-----强化。

应答行为就是:不随意行为,有机体是被动的对环境作出反应。换句话就是指某种特

定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符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行为是随意的或有目的的行为,有机体主动的作用于环境。换句话来说,操作行为指个体作用于外部环境以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它是个体自发的行为,不是外在刺激引发出来的。(操作条件作用)

联系与区别。

1.古典行为主义者华生与巴甫洛夫。

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是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区别

2.新行为主义与桑代克。

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不采用刺激替代的原理建立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从动物的多种反应中选取预期反应,每当该反应出现即给予奖赏,从而加强其以后出现的机会。

(三)皮亚杰的认知学派对格式塔学派(结构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皮亚杰认知学派的学习的定义: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其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将这种动作协调结构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图式)。这种内化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同化是主体在活动中对环境进行选择、改变,并把它们纳入主体原有图式中,从量上丰富和发展原有图式;顺应是当原有图式容纳或同化不了客体或主体动作经验时,在主体自我调节之下改变原有动作结构产生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在同化和顺应交替进行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图式得到了建构和发展,从而使主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断打破原有的平衡,达到新的平衡。

(四)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的关于学习的理解:

维果茨基社会建构主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结构与机能,这种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二而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这种高级心理机能最初形成于人的外部活动中,并在活动中逐渐内化,成为人的内部各种复杂心理过程和结构。

(五)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的基本观点;

认识学派布鲁纳提出的学科结构论和发现法是一个代表。

学科结构论观点:系统教学,改革学校课程结构(解决有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一生中起迁移作用的学科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发现法观点:智力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认知结构的发展。发现不限于创新,而包括有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取知识的一切方法,科学研究的精神和过程。

(六)当代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两个里程碑:

一是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把教育扩展到人的一生,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成为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教育和社会发展统一规划,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建立现代大教育观。

二是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德洛尔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面对急速发展的未来社会,必须围绕4种学习能力重新设计未来教育目标,即:学会求知(learn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共处(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 to be),也称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