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征战诗讲义

合集下载

《边塞征战诗》ppt课件

《边塞征战诗》ppt课件

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
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
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
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
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5
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 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
呼唤、游子的叹息
塞下11曲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此句点明了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百 尺楼;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 时令: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 季节& 时间:黄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于役在外的亲人& 戍卒:久不归;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
天地悠悠;孤独一人;思念之情正随着青海 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这是一幅悲 凉而又伤感的画面&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 —唐军兵力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 伤亡惨重&
对比;将领受恩轻敌;士卒竭力奋战&愤
慨诗歌转折的关键&上一层写将领;下一
8
边塞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参考“633”P267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 有 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 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有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
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 少妇城南欲断北空回首&
摐金伐鼓下榆关; 大漠穷秋塞草腓; 边庭飘飖那可度;

高中语文《边塞征战诗》课件

高中语文《边塞征战诗》课件
解析:B “作者感情单一,直抒胸臆”错。还有作者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 忧。
2.请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问题需要细读全诗,抓住“复杂”这一关键词的答题指向性:全诗不止一种情 感;结合内容分析概括。
答案:感情:①对前方将士的赞扬,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②针砭了荒淫无度, 无视士兵死活和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③对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的同情;④ 对像李广那样名将、良将的渴望。
真题对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解析:上阕回忆自己少年时的经历是为“喜”,但时移事改,往日功名一成土,是为 “忧”;下阕老年返乡是为“喜”,但故乡惨淡,词人心神不安,是为“忧”。
答案:①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 ②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③下片 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④下片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 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边塞征战诗鉴赏课件

边塞征战诗鉴赏课件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 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的 。
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 《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 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 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 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游 侠儿”作正反对比。)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 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 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 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 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雁入 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 天的景物特征。)
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 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 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语文选修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语文选修第6课《边塞战争诗四首》课件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 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
4.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 异彩纷呈的不同的艺术 风格。
• 鉴赏边塞诗一般方法:
找意象 (特 点)
析手法
(直抒胸臆、借 景抒情……)
悟情感 (主 旨)
边塞诗鉴赏四:常用的表现手法及 表达效果
1.直抒胸臆
诗歌赏析
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边城所见景象:边塞寒苦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 暗淡无光。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暗示讽刺: 玄宗偏听偏信。)
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的忧心边事的心情。(触景生情)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郁闷心情。
阔壮丽的景色,因而富有浪漫的奇情异彩,
他还善于将见闻和经历分成一组组画面,
加以深入细致地描绘,他的边塞诗想象丰富, 气势磅礴,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最高成就。
李益 塞下曲
作者简介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他早年从军,曾至朔方、幽州、口 坊、口宁等地 ,自编从军诗50首。 他的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 伤,主要书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 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
• 5.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 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岑参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光?
• 水热如煮沸的开水,热得连鸟也不敢从上

原创精品课件 边塞征战诗精品

原创精品课件 边塞征战诗精品

(2)边塞征战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①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和民风民俗。如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花喻 冬雪,将春景之冬景,描写出了塞 外雪景的繁荣壮丽。
②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冲锋 杀敌、报效祖国的英雄豪情。如王 昌龄《从军行(其四)》 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 终不还”、杨炯《从军行》中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等诗 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 情。
因此,在我们做这类诗歌鉴赏题时, 首先要仔细审视作者,对于我们所 熟悉的从平时积累的与诗人相关的 背景知识中回忆提取,来帮助理解 诗歌。而对于不熟悉的诗人,就应 充分重视作品朝代和题下注释,仔 细分析,力求做到“知人论诗”。
(3)审意象 边塞诗常常会借“大漠”、“长河”、 “落日”等意象描绘边塞景象的雄奇 壮美,借“金鼓”,“旌旗”、“烽 烟”等意象展现边塞战事的壮怀激烈, 借“大雪”、“秋月”、“寒风”、 “黄草”等意象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 愁苦。抓住典型意象,以之作为切入 点,无疑等于找到了解读边塞征战诗 的一把钥匙。
(4)“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 愁。”如何现士卒思亲之情?
当戍卒走上高台,坐下,寒风瑟瑟, 本就让人愁思不已,他更用羌笛吹 起了“伤离别”的乐府古曲《关山 月》。笛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 如亲人在呼唤,似征人在叹息。笛 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 故乡,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 戍边庭的亲人。但是战争远未停止, 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无可奈 何的等待。
边塞征战诗以其高亢豪迈的基调和 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了 时代的精神风貌,使入耳目一新。 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李颀、王维等,其中以岑 参、高适最为著名,故又称“岑高 诗派”。高适的《燕歌行》、岑参 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 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 等,都是唐代边塞征战诗中的杰作

边塞诗鉴赏边塞征战边塞战争诗课堂PPT

边塞诗鉴赏边塞征战边塞战争诗课堂PPT
之涣、王翰等。主张:
1.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2.讴歌边塞将士从军边塞、杀敌报国、保卫边陲 的意志和战斗精神;(奋勇杀敌、忠勇敢战、) 3.抒发将士渴望建功立业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 4.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 5.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对 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不满、无奈、愤慨。
把立功塞外也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而塞外
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
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
了写诗的灵感。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
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1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
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 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qí)、崔颢(hào)、王
11
四、边塞诗常见意境特点
残破荒凉,沧桑 悲怆, 肃杀凄凉、苍凉
塞上风光二
塞上风光一
雄浑寥廓,雄奇壮丽,
寂寥落寞、奇丽、奇
寒、辽阔、壮阔、广
阔、辽阔、壮阔
12
五、边塞的内容与情感
(一)戍边将士生活作战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 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
主旋律:爱国主义。
22
Hale Waihona Puke 六、边塞诗常见的语言风格豪迈旷达,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 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雄浑苍凉,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 傍交河” 。
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3边塞征战诗

3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鉴赏【复习要点】1、了解边塞征战诗的主要特点。

2、掌握边塞征战诗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

【知识梳理】一、概念: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主张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

边塞诗由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初唐——愤激与沉郁;盛唐——雄浑与自豪;中唐——苍凉与幽怨;晚唐——萧飒与悲苦。

宋代——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与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是范仲淹。

二、思想内容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及久居边关的乡愁;描写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描写奇丽壮阔的边塞风光及民族风情、民族交往;讽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怨而不怒、悲而能壮,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同时思想感情复杂而又矛盾,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穷兵黩武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三、艺术特色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征人怨》《关山月》《从军行》等。

2.常见意象:用品及乐器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笳、琵琶、羌笛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等;景物有:大漠、关山、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3.景物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5.语言风格:雄壮豪迈,崇高壮美,委婉清丽,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三、艺术特色分析边塞征战诗所用的特定词语或意向的作用;分析鉴赏边塞征战诗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区辨并鉴赏边塞征战诗运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等。

边塞军旅诗歌讲义

边塞军旅诗歌讲义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 时间意象:秋天、黄昏 • 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 长城、 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辕门 • 事物意象: 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 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 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 • 人物意象: 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 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 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 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 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 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 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2、借事言志 [李益·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5、虚实结合: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象,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6、用典: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班超)何须生入关。 (唐)李益《塞下曲》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杜甫· 兵车行]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 犬与鸡。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 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 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 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讽刺并劝谏拓土 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边塞征战诗讲解

边塞征战诗讲解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边塞征战诗一、边塞征战诗的内涵及标志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杜甫等也都写过边塞诗。

这类诗的主要标志: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诗中意象多反映边地风貌与军旅生活。

(1)自然景观类: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漠北、玉门关、黄河、沙碛、阴山、楼兰、蓟北、西山。

(3)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胡笳、琵琶、战马、戈矛剑戟、斧钺弓箭。

(4)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

(5)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

二、边塞征战诗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1.保家卫国、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的丰功伟绩;或讴歌功业理想、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这类思想情感主要表现在初唐时期。

2.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豪迈从征,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勇气与大无畏的精神;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

3.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火山热海等,这些边塞风景,常常充满一种昂扬雄壮的情感基调。

4.征人思乡的情愁: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寂寥心情,等等。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极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等等。

《边塞战争诗》课件解析

《边塞战争诗》课件解析

本诗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 奇异风光。诗人用浪漫 主义的手法,将热海的 种种神奇之处作了活灵 活现的描绘,令人有身 临其境之感。诗人想象 奇特,用笔夸张,收到 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诗标题意思是写一首热海风光的诗歌送给友 人崔侍御。诗中既写了个人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感受, 也借以赞美友人的为官品行。
边塞诗主题之三:描写边塞自然 风光,借以歌颂边塞,赞美军人。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 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 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A.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 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 明。
B.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1)早春黄鹂刚刚啼叫,毛毛细雨, 小草刚发芽
(2)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 易老”、“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 光阴和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 光的感慨!
联想想象 :想象犹如天马行空, 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 象征: 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 比喻: 化平淡为神奇,深奥为浅显,抽象为具体, 使诗歌所描绘
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 夸张: 提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二句 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表达”热海“之”热“。
技法探究:用典
诗歌中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些问题和个人愿 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此诗成功地运用四个典故,并将典故的内 涵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收到 了语言简练、形象丰富的艺术效果。真实 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该诗 借用古代安边塞将士誓死保卫边疆,不惜 战死疆场。体现了作者欲杀敌立功和安定 边疆的心愿。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课件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课件
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仍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 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但是不管何时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并序》)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二首》)
(此时关内应该是暮春时节,可是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漫天,冷酷严寒。)
表达效果: 突出和强调。 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照,突出边塞环境 的艰苦。
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XXX雄浑豪放、大方悲凉,境域阔大、雄奇壮美
阅读鉴赏边塞诗方法
第一要根据诗歌标题等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 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参军报国、建功立业、 思乡念亲、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最后,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照、 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能类术语。
答案:(1)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2)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 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期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表达效果: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照,扩大诗歌意境,使作品 形象更饱满,情感表达更充分。
虚实结合中虚景包括: ①现实已逝之景。(回忆过去) ②假想未来之景。(想象未来) ③神仙鬼怪或梦境。(假想虚无)
4.用典:
表现手法|效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边塞战争诗(课件)

边塞战争诗(课件)

边塞诗高考考什么?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 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 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 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 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 【高考示例】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江苏 •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 征人怨 唐 柳中庸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 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 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 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 【参考答案】 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 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 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 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高考示例】 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 江苏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②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 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边塞诗高考考什么?
2015新课标全国1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 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 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第8讲 边塞征战诗

第8讲 边塞征战诗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 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 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 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 中流。
回忆历史上的那年,正是三国的周瑜 和东晋的谢玄,年轻力壮谱写春秋。小 乔刚刚出嫁,紫罗香囊犹未焚解,不朽 的功业已经建立,的确从容优游,赤壁 的巉岩上落日映照,肥水处的桥边一派 衰草,悠远缥缈地唤起人们的烦愁。我 一定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而去,效祖逖击 楫发誓在渡江的中流。
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 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 花丛里。
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 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
我一点也不觉得蜀道难行,因 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 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 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 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 密集、重叠之态。③“斗”和“攒”两字都是以动写静, 使景物特点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显出诗人 心思与技巧的独到。
2.常见意象: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 等。 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3.常见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注] ①1161 年冬虞允文督健康诸君“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 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②写,同“泻”。③剩喜:甚喜。 燃犀处:指采石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

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思乡之情。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

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

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7、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一、高考链接1、(2015年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请用散文化语言转述诗歌:(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用散文化语言转述诗歌:(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答:(1)边塞(2)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3、(2010年高考·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请用散文化语言转述诗歌:(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

“别路”的意思是戎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的“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戎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彩旗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戎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4、(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请用散文化语言转述诗歌:(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6、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5、(200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请用散文化语言转述诗歌:要说明理由。

答:(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2006年高考·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请用散文化语言转述诗歌:(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

7、(200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请用散文化语言转述诗歌:(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答:(1)D(2)C(3)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8、(2005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 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请用散文化语言转述诗歌:(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 为什么 ?⑴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绪,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⑵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

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

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

”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域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

既然是“换新声”,总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吧?而“总是关山旧别情”以一言蔽之,“旧别情”而已。

征戍者谁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

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

《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

”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

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

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

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

“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

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

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

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

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

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结句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