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

合集下载

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4章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第3节群落的结构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下列实例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答案]D2.与种群相比,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解析]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不仅有群落的丰富度,还有群落中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

[答案]A3.如图表示不同群落中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以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B.乙图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C.丙图的三个种群一定形成一条食物链[解析]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竞争、竞争和捕食关系。

草原上狮子和猎豹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故甲图不能表示草原上狮子和猎豹之间的关系,A项错误;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道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故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是互利共生关系,B项错误;丙图的三个种群可能是三个动物种群,而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C项错误;甲、乙两图都表示生物种间的竞争关系,D项正确。

[答案]D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5.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群落的结构》达标训练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群落的结构》达标训练

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1.有关下列各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个体形成种群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种群形成生物群落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解析: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可能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也可影响群落中的动植物分布,从而影响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使生物群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

答案:D2.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

(图乙表示甲图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这两个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日趋减少C.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b种群将被淘汰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解析:两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主要原因是两者有共同的食物,但共同的食物所占各自食物的比例都不大,所以两者间的竞争并不很强,但竞争的结果会使两个种群中具有共同食物的个体减少。

答案:C3.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生物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解析: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就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如森林植物明显地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和地被层;池塘中的植物明显地分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其实,草原上的植物、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同样也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因此,分层现象是普遍的。

答案:A4.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解析:地球上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所有表现出来的现象都是对环境的适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习题

♦•随堂自测*♦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种群的丰富度D .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解析:选C。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这些物种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种间关系联系起来的。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很多,除丰富度外,还有空间结构等。

2. (2012吉林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 .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 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 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解析:选C。

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无关。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3.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年龄组成②种间关系③种群密度④垂直结构⑤水平结构⑥物种多样性⑦优势种⑧物种丰富度⑨性别比例⑩出生率和死亡率A .①②④⑤⑥⑧B . ②③④⑤⑦⑧C.②④⑤⑥⑦⑧ D .④⑤⑥⑦⑧⑨解析:选C。

群落层次上研究的内容有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分布范围和边界等。

其中的①③⑨O io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

4 .下图为四种生物种间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时同0 时时。

时同0 时时① ② ③ ④A. ③④①② B .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解析:选C。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如图③;大小两种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如图②;狐与兔之间属于捕食关系,如图①;细菌与噬菌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如图④。

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 .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 •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选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B.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A【解析】丰富度是指该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数,而捕食关系,不能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为0,因此没有改变落叶松的丰富度,A项错误;据图可知,幼虫密度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B 项正确;由于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的数量先于松针长度变化,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D项正确。

2.如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都在夜间活动,但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对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错误;蝙蝠夜间觅食,既可以避免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捕食,C、D正确。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种群密度能够真实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C.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种群和群落的丰富度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答案】 D【解析】种群中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习(教师版)+Word版含答案

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练)1.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避湿的习性采集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A错误;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小动物的采集和空气流通,C正确;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B、D正确。

2.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答案】A【解析】图a中3个物种共用的资源很少,则种间竞争不激烈,而种内在某资源状态下利用量最大,则种类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共用资源较多,则种间竞争激烈,所以A正确;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所以B错误;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哪个物种被排除,因不知竞争的强弱,则无法判断,图b中因三物种间竞争强弱不能判断,所以C错误;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无法判断,所以D错误。

3.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C.光照、温度 D.光照、食物【答案】D【解析】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第3节群落的结构知识点一群落及物种、种群、群落的比较1.群落,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含了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命成分,即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没有分解者的生物集合不能称之为群落,如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群落以种群为单位,是各个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群落中,不论其大小均生活着许多种群,这些种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依靠这种关系使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彼此适应的有机整体。

,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提醒】判断是否是一个群落,要把握三个要素:“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和“全部种群”,包括了该区域内所有的动物种群、植物种群和微生物种群。

2.物种、种群与群落的区别与联系,物种种群群落概念内涵在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和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个体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概念外延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种群组成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等,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特征判断物种的标准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影响种群密度首要特征是物种的丰富度,具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会发生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

一个物种可形成许多小种群,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3.个体、种群、群落间的形成关系及区别,个体―→具有⎩⎪⎨⎪⎧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种内关系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种间关系群落―→具有⎩⎪⎨⎪⎧群落的构成群落的演替知识点二 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群落的结构》每课一练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群落的结构》每课一练

《群落的结构》每课一练一、基础知识题1.森林群落的林冠层和草木层属于主要的自养层,各层次上合土壤里的动物及细菌、真菌属于异养层,这说明群落内部有一定的。

2.雅鲁藏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是。

3.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去群落的是()A.亚马孙河谷中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4.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群落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5.与调节雪兔的种群大小关系最小的是()A.与雪兔为食的猞猁的数量B.雪兔能随季节变换毛色C.栖息地青草的生长情况D.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6.下列中间关系,两种生物均受益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B.水葫与浮萍T噬菌体与大肠杆菌C.2D.螳螂与黄雀7.防治松毛虫常用的方法有招引喜鹊和释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和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和互利共生B.捕食和寄生C.捕食和互利共生D.寄生和捕食二、强化知识题1.白蚁的消化道内生活着多鞭毛虫,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消化道内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被饿死。

而多鞭毛虫离开了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与多鞭毛虫的关系属于。

2.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同一池塘内所有的鱼是否是一个群落?为什么?3.在一块草原上,有八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六户养的是绵羊,有两户养的是山羊,这八群羊是( )。

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4.最可能用于预测鸟类多样性的植被特征是( )。

A.面积大小B.分层结构C.是否落叶D.阔叶与针叶5.下面是某栎林中鸟类调查资料,调查数据表示各种鸟类分布的相对密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3节 群落的结构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第3节 群落的结构习题

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B.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C.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种群的丰富度D.任何一个群落中的物种,都不可能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解析:选C。

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是不同的。

这些物种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而是通过种间关系联系起来的。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很多,除丰富度外,还有空间结构等。

2.(2012·吉林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鲤鱼B.甲池塘中的鲫鱼种群数目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中鲫鱼丰富度高于乙池塘C.一片森林中的物种数目多于一片草原,则该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该草原D.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是定值解析:选C。

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与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无关。

不同群落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3.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①年龄组成②种间关系③种群密度④垂直结构⑤水平结构⑥物种多样性⑦优势种⑧物种丰富度10出生率和死亡率⑨性别比例○A.①②④⑤⑥⑧ B.②③④⑤⑦⑧C.②④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⑧⑨解析:选C。

群落层次上研究的内容有群落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分布范围和边界等。

其中的①③⑨○10是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

4.下图为四种生物种间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解析:选C。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如图③;大小两种草履虫为竞争关系,如图②;狐与兔之间属于捕食关系,如图①;细菌与噬菌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如图④。

5.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选C。

高中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3练习:第4章_第3节_群落的结构_(有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3练习:第4章_第3节_群落的结构_(有答案)

第3节 群落的结构目标导航 1.通过对池塘群落的分析,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结合资料分析和生活实例,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3.通过探究实验,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阅读P 71)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二、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阅读P 72-73) 1.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海拔高度越高,群落丰富度越低。

2.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 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阅读P 74-75)1.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 图:垂直结构,B 图:水平结构。

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正误:(1)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2)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5)群落强调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中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6)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7)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群落的结构习题和答案-生物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习题和答案-生物高二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人教版

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测试题知识点1:种间关系1.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2.大.小鲈鱼高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3.白蚁肠道内生活着鞭毛虫,帮助消化纤维素,如果杀死鞭毛虫,白蚁就会缺乏营养而死亡。

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 )A.共栖 B.互利共生 C.寄生 D.竞争4.在一个种群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互助 B.竞争 C.变异 D.适应5.“种豆南山下,草盛苗木稀”,这里草与豆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捕食6.如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7.青霉在生长期间能分泌青霉素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青霉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寄生知识点2:群落概念、结构及影响因素8.下面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个水库中所有的草鱼B.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C.蛇岛上大大小小的所有腹蛇D.岛上生活的各种蛇、鸟和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9.海洋中的植物与高山上的植物均有分层分布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与光照 B.光照与温度C.光照与湿度 D.温度与湿度10.植物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11.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A.光照强度较弱 B.蒸腾作用低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12.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13.在一片森林里,群落是指该区域内()A.所有的树木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所有的生物与无机环境D.所有的生物1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15.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种群的密度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二、填空题16、对某一群落中甲、乙两个动物种群的数量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4.3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3作业:4.3 群落的结构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群落的结构(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是不会改变的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C[群落的物种组成即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自然资源如光能的利用能力,B正确;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发生改变,C错误;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D正确。

]2.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

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

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 m×50 m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C[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宜选用20 m×20 m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错误。

]题组二群落的种间关系3.下图表示狼袭击麝牛群时的成功率与麝牛群大小间的关系,下列叙述能正确说明图中所表示的含义的是()A.狼与麝牛间构成捕食和竞争关系B.狼与麝牛间构成互利共生关系C.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D.麝牛的种内斗争随种群增大而减弱C[麝牛是狼捕食的对象,所以两者是捕食关系,A、B两项错误。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麝牛群数量的增加,狼捕获麝牛的成功率会降低,说明种内互助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C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同步练习(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3《群落的结构》同步练习(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 4 章第 3 节一、选择题1.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解析:B、D 选项描述的同种生物,是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则是群落具有的特征;C 选项中描述的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A2.下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D.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解析: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由图示可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如果环境严重受污染,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答案: C3.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生物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解析: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A 错误;灯罩可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 错误;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C 错误;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可将收集到的小动物及时固定,防止腐烂,D 正确。

答案:D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右图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四个营养关系图中,与其所表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相符合的是( )解析:题图中,甲、乙之间为捕食关系(乙捕食甲)。

4 个选项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A 表示互利共生关系;B 表示寄生关系;C 中甲、乙之间为竞争关系,而丙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D 表示捕食关系。

答案:D5.下图示某孤岛上存在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B.种群②个体的体积大C.孤岛上将只剩下种群②D.种群②的数量随种群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解析:把柱状图的顶点连起来,做成曲线,一般来说,数量先减少的是被捕食者,所以种群①是被捕食者,种群②会随着种群①数量的减少而减少,因为食物减少。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结构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节群落的结构1.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捕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C.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 B解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 正确;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活,B错误;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C正确;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为镶嵌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2.如图表示从南极经过赤道到北极,在纬度梯度上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小B.该现象表明某个地区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C.随纬度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小D.如果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很可能升高答案 C解析由图可知,从极地向热带推移,物种丰富度变大,A错误;由图示可知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B错误;如果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会降低,D错误。

3.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该种鱼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 D解析该种鱼的幼体滤食浮游动物,故与浮游动物具有捕食关系,该种鱼的幼体和浮游动物都滤食浮游藻类,故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关系,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这种鱼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可能会发生改变,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年份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狼种群数量10 12 20 25 18 18
驼鹿种群数量90 115 145 105 95 98 A.
B •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 .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3.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

下列存在共生关系
的是()
A.亲鸟与其雏鸟
B .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 •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右图
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
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5.关于
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 )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6•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T草原T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温度
B .阳光
C .水分
D .矿物质
7.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 .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 .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T制订计划T实施计划T分析实验结果T得出结论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能力提升】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
种群(a, b)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 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理增长,始终受到 a种群的制约
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行了
对比研究。

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

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扭潮蟹奘厚蟹类沙抿类酣类
物种1沐
a奴物种个体
总数
物种

■Hh物种

物种

ip-5181H212110胡
(土壤)动物丰富度进
(50 cm X 50 cm X 30 cm)
A.米草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群落
B •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 .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1•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

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 们胃内所占
比例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他 鱼种a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b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b 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鱼种多出
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a 多出没在池底,鱼种 b 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 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 .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12•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
a 和图
b 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
同,下面是对图a 中3个物种与图b 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 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
C.如果资源有限,图 a 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 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
D •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同 13•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同种面粉中。

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 (以两种拟谷盗数量
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
环境条件
甲拟谷盗 乙拟谷盗
湿热 100 0 干执 1
八、、 10 90 湿温
86
14
B •图a 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
b 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J d + d 讣
物种物种勒

b 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1)比柱形图。

(2)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 ___________ 。

3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
________ 因素起重要作用。

14.在某栋林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下表:
(1)现象。

(2)某栋林中,上层、中层、下层的植物种类不同,这种分布的差异主要与哪种非生物因
子有关?_______ 。

(3)栋林中动物的分布取决于植物的分布,这是因为植物能为动物的生存提供
__________ ,而且动物的这种分布有利于减轻物种之间的____________ 。

【个性拓展】
15•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_____________ ,身体_________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
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 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 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吸7
囁由鹉A
11. A 12.A 13. ⑴如图所示
100
so
60 40 20 O
(2)竞争 (3)温度和湿度 14. (1)垂直结
构 分层 ⑵光照(3)食物和栖息场所
竞争
15.
(1)较强 微小 (2)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
境,利于跳虫存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 捕食
3.D
4.D
5.A
6.C
7.C
8.B 答案
9.C 10.D
阳障干静酣出T 粗餐划干热号境糸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