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辩证法教案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第一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世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牙,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20世纪以来在总结概括现代自然科学新成就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与发展。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本章结合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阐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的演替,重点是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与自然哲学思想渊源、基本观点及其重大意义。

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二、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万物的本原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3(“自然”的涵义三、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1(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历史渊源第二节“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1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六个方面: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只有当力作用于运动物体之上时,真正的运动才能发生或者有所改变。

”机械论者据此认为所有的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提出了外因论。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15.];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doc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doc

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摘要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关键词:唯物主义;机械;自然观在16世纪兴起,并在17、18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占居支配地位。

在这个时期,从神学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进行着分门别类的研究,力学以及为它服务的数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17世纪上半期,R.笛卡尔根据力学的成就,建立了一个机械的宇宙演化模型,并对物理现象和生物现象作了机械的解释。

17世纪下半期,I.牛顿在J.开普勒和G.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超出其他自然科学部门研究水平的严密力学体系,不仅能正确描述地上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且能算出天体的轨道,并确定地预言其运动。

于是,古典力学就变成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典范,同时也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那些试图以自然原因解释自然现象的哲学家们往往用力学规律去说明自然,认为物体的基本属性只是广延,色、声、香、味等感觉性质不过是一些主观的幻影。

在他们看来,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推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条件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是与唯物主义哲学联系在一起的。

它要坚持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坚持科学真理, 就必须摆脱宗教神学的侄桔,它要坚持从观察和实验获得感性资料,就必然要从经院哲学的思维方法中解放出来。

因此,从哥白尼到牛顿,从波义耳到林耐,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唯物主义者,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必然带有形而上学的、机械论的特征。

首先,这是由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从十六一十八世纪末,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只有经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了。

而力学首先获得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多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工业的时代尚未到来, 当时生产中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力学问题,科学观察及实验所能解决的也多是力学问题。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科学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科学基础

一种单纯用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

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从哲学史看,机械唯物主义有几个显著的特征:1、世界的存在就是机械运动。

任何的存在物,包括人、动物和其它,其规律就是机械规律。

换言之,用十八世纪杰出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拉美特利的说法“人是机械”“动物是机械”。

2、人的个性的不同,是由其身体决定的。

3、独立的心理实体是不存在的,心灵只是机械运动在人的身体上的一种现象或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机械唯物主义的主要论断是:了解物质前一刻的运动状态,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把整个宇宙的每一个粒子的运动状态确定以后,就可以推出下一刻的运动状态,其中一个著名的假设就是拉普拉斯假定:如果有一个智能生物能确定从最大天体到最轻原子的运动的现时状态,就能按照力学规律推算出整个宇宙的过去状态和未来状态。

后人把他所假定的智能生物称为拉普拉斯妖。

按照这种假定,宇宙中全部未来的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全部过去的事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或偶然性消失了。

自然辩证法概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

(2)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恩 克服了培根经验论和形而上学的缺陷, 克服了笛卡儿唯理论中唯心主义的倾向, 把他们的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地结合起 来。批判了康德的先验论和黑格尔的理 念论的唯心主义观点,并对他们的思维 能动性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第一次把 社会实践放到认识论的首要地位,从而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科 学方法论。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 内容和性质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
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 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 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人 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 践活动,以及作为上述对象研究中介的科学 技术。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重视科学对社会生活的意
义。 自然科学的新进展要求对之作出符合辩证法的 解释。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完整体系中的一环。


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那个时代的全部自然科学进行哲学概 括。 证明辩证法的普遍规律不仅表现在人类生活(社会思维)中, 也表现在自然界中,从而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奠定自然科学 基础。
第一节 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 观
一、朴素自然观的科学背景
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主要内容包括: 农业技术 技术: 纺织技术 建筑技术 天文学:托勒密 数 学:欧几里德 力 学:阿基米德 地心说 几何学 静力学
科学:
二、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万物的本原
古代自然观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 都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本原:希腊文原意是“开始”的意思,即构成世界 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万物起始于它, 又都复归于它。 本原概念的提出,是古希腊人对纷呈杂多的现 象世界进行整体性、统摄性把握的开端,它不 仅说明了自然万物的初始状态,而且通过探求 这个统率万物的隐藏的内在实质,追溯其生灭 过程,揭示自然界固有的整体联系。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个人整理版)绪论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2.人类只有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从自然界那里取得他们所需要的生活资料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哥白尼牛顿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从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自然辩证法贯穿的基本观点第一.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第三.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发展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第四.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有所不同二、自然辩证法与科技哲学科技哲学的体系:形式科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区别:1、看待自然观方面2.看待科学技术方面3.看待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方面三、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社会1、哲学方面2、社会学、历史学方向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研究方向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一)创立时期1、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2、批评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3、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发展时期1、科学社会学2.科学学3.技术文化学二、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的新发展1.自然观方面(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波普尔证伪主义的科学哲学(1)反归纳主义(2)经验证伪原则(3)划界标准:重言式命题、列尽各种可能性的逻辑命题、数学命题、形而上学命题、宗教神话、伪科学(4)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理论先于观察,有保留地赞同康德“理性给自然界立法的观点”、科学开始于问题、理论是大胆的猜测(5)知识增长的理论可证伪度:第一,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可证伪度就愈高;第二,理论表述的内容愈精确,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科学发展的四段式:1、科学开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新问即P1→TT→EE→P2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理论范式:(1)从心理上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信念,(2)从理论和方法上说它是科学共同体所共有的“模型”或“框架”,总体说,就是某一科学家集团在某一专业或学科所共同具有的信念,这种信念规定了他们的共同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从而形成为该学科的一种共同传统,并为该学科的发展规定了共同的方向。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读书报告在这本书中,恩格斯主要介绍了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和各学科中的自然辩证法。

在介绍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时,恩格斯通过大量的自然科学发展的事实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而曲折的过程。

他认为人类认识自然大体上可以分为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阶段。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在希腊哲学家看来,世界在本质上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是某种发展起来的东西、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

”在希腊人那里,自然界被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

以古希腊哲学家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一方面在哲学上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他们的天才预见逐渐得到发展和证实。

如“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的“天才的直觉的东西”已经成为“严格科学的以经验为依据的研究的结果”。

正如恩格斯在文中说到“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这是从十五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恩格斯形容这一时代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的时代,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了,自由思想愈来愈根深蒂固,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

这个时代“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

这一伟大的时代,不仅为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作了准备,而且为我们现今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作为研究生,在以后的发展中,应该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广泛涉猎,博览群书。

各个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广泛涉猎各个学科的知识能过开阔我们的科学视野、加深科学理解深度,有助于培养专而杂、杂而专的科研人才。

自然辨证法 第1章 自然观创立3、4

自然辨证法 第1章 自然观创立3、4

牛 顿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把物 体的运动规律归结为三条基本 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建立了 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把地球上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 规律概括在一个严密的理论中, 形成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发展 中的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
(2)其他学说也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去
霍布斯:所谓生命无非是肢体的一种运 霍布斯:所谓生命无非是肢体的一种运 动,由其中的某些部分发动,犹如钟表 中的发条和齿轮。心脏是发条、神经是 游丝、关节是齿轮。 伏尔泰: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论证了宇 伏尔泰: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论证了宇 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人和动物比较无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人和动物比较无 非是“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 非是“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
地球绕太阳公转
地球绕地轴自转
哥白尼的“日心说” 哥白尼的“日心说”把被教会推崇的托勒密 地心说颠倒了1000多年的日地关系颠倒过来。 地心说颠倒了1000多年的日地关系颠倒过来。 “日心说” 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阐述“日 日心说” 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阐述“ 心说” 心说”的《天体运行论》,在刚公开出版时 天体运行论》 就被教皇宣布为“邪说” 就被教皇宣布为“邪说”,并被列为禁书。 他在给教皇写信时说: “对数学一窍不通的 无聊的空谈家会摘引圣经的章句加以曲解来 对我的著作进行非难和攻击。对这种意见, 我决不予以理睬,我鄙视他们” 我决不予以理睬,我鄙视他们”。
牛顿(1642 – 1727)
伟大的英国数学家 , 物理学家, 天文 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他在数学上的卓越 贡献是创立了微积分. 1665年他提出正 流数 ( (微分) 术 , 次年又提出反流数(积分)术, 并于1671 ) ( ) , 年完成《流数术与无穷级数》一书 (1736年出版). 他 还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广义算术》等 .

第一讲古代与近代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与近代自然观

4、述评
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 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 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 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 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 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 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86页)
二、16世纪、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1、古代自然科学状况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3、中国古代自然观 4、述评
3、中国古代自然观
• 孔子的自然观:孔子自然哲学观特别注重 “天人合一”。《论语· 阳货》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孔子关于天人关系的独特观点是他的“三 畏说”。《论语· 季氏》云:“君子有三畏:畏 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他把“畏天命” 放在了最前面,其实就是要求人们敬畏自然 的意思。
• 《易传· 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就 是指没有天地的好生之德,人类无法立足于 自然界。《礼记· 中庸》也说:“万物并育而不 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孔子在这里已经 把人与自然的发展变化看成相互的和谐运 动和平衡发展的过程了,这与现代生态伦理 学的基本主张十分接近。
4、述评
首先,古希腊自然科学状况决定了当时 的自然观是朴素的:①直观性。②猜测性。 ③神秘性。④思辨性(如芝诺“飞矢不 动”“阿喀琉斯追不上龟”)。⑤整体性(如 Aristotle四因说)。
思考题
• 试析近代机械自然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 并指出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的自 然观相比,它具有哪些优缺点。
1、古代自然科学状况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3、述评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从三个方面对自然进行思考:首先, 本体:从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 西米尼到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等, 试图对具体个别事物来描述万物的本原。 既有经验的具体,又有抽象的思辨。

《自然辩证法概论》全套教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全套教案

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自然界并不是从来如此、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有其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2)人类对自然界发展过程的认识本身,也有一个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3)“自然界往往要等候辩证法很久”,而所谓的自然辩证法不过是自然界的这个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在人类认识上的反映,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东西。

(4)“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辩证法都不可避免的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什么是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

“……我们的宇宙起源→基本粒子起源→化学元素起源→天体起源→地球起源→地球圈层分化→有机物起源→生命物质起源→生物圈→-社会圈-人类的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什么是自然界?[1]自然界是指自身表现为具有不断生长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

(一与多的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存在与非存在的同一)[2]自然界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

[3]自然界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什么是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总图景的把握。

浓缩为观点(抽象思维);展开为画面(形象思维)。

一、自然观的分类1、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分类的思想方法: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上述分类。

自然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

文化的基本要素:观念/行为模式。

自然观并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简单地、被动地临摹的结果,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条件下,自己的认识观念框架去主动地同化和重新建构自然界图景的结果。

(1)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是人类社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之后,早期对自然力量的恐怖和对社会中享有主权(司法与决策权)的集团的恐怖在观念上的反映。

(2)哲学的自然观:自公元6世纪以来,思想家们一直在寻求一套统一的观念范畴,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评价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Dialectics of natur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2. 课程性质:3. 学时/学分:32/24. 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解,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使研究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科研工作。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5.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6. 考核方式:开卷结合课程论文写作。

7.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1]《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统编教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8。

(二)教学参考资料:[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学派,以形而上学的方式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拉美特利、笛卡尔、高尔吉亚、霍尔巴赫、拉普拉斯等。

主要观点包括:
1. 自然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广延性。

2. 自然界中只存在机械因果关系,没有其他类型的因果关系。

3. 机械力是唯一的因果力,自然界中一切变化都由机械力所决定。

4. 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分解为更小的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没有质的区别。

5. 宇宙可以被看作一个巨大的机器,各个天体之间的作用可以通过机械力来解释。

6. 人类思维和意识也可以被解释为机械过程。

7. 人类社会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被解释为机械过程。

这种自然观在当时被广泛接受,对于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自然现象的复杂性增加,这种自然观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第一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本章要点●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本历史线索800B.C —— A.D.500 —— A.D.1500(1543)—(古希腊罗马时期) (中世纪)— A.D.1800(1755/1796) ——1900(1895)(近代科学前期) (近代科学后期)——Now(现代科学时期)●什么是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总图景的把握。

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自然观的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发辩证法的自(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3)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创立→现代科技革命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一、古代科学的萌芽及其自然哲学形式1、唯物论倾向的实体主义——万物的本原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定形是本原阿那克希米尼认为气是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本原恩培多克勒认为水、气、火、土四元素或四根是本原,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种子是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本原后来希腊晚期的伊壁鸠鲁和罗马的卢克莱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2、朴素辩证法——演化论与目的论●演化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米利都学派——一元论:无限之循环论恩培多克勒——二元论:“爱”与“恨”—四元素进化论●目的论——唯心论倾向的形式主义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的理念论与分有论3、自然的涵义——亚里士多德的综合●自然是指生长着的事物的生成——发生●自然是指生长着的事物所从出的内在的东西——本质(本原)●自然是指天然物体原初的运动之根源——运动●M e t a-p h y s i c s物理学之后——《形而上学》4、古代自然观的基本特点与历史地位(1)从感觉的直观出发,从整体上思辩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从某种或某几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在某种特殊的结构中来寻求自然界的统一,并以此来勾画自然界的总画面。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

《自然辩证法》教学大纲Dialectics of nature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代码:2. 课程性质:3. 学时/学分:32/24. 课程目标:《自然辩证法》是理、工、农、部分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准确概括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回答当代科学技术革命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理解,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使研究生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科研工作。

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第一,培养学生对各门科学理论中的哲学思想的认知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第二,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尤其是增强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为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奠定理论基础;第四,加深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文化,包括技术与社会之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灵感思维能力。

5. 教学方式:采用案例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形式。

6. 考核方式:开卷结合课程论文写作。

7.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自然科学基础(高等物理、高等数学、高等生物学等)。

9.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一)教材:[1]《自然辩证法概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自然辩证法专题讲座》(内蒙古自治区硕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统编教材).——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8。

(二)教学参考资料:[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人民出版社,1971[2]钱三强等.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 知识出版社,1980[3]A·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 商务印书馆,1982[4]B·贝弗里奇. 科学研究的艺术. 科学出版社,1984[5]J·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 商务印书馆,1982[6]J·里夫金等.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邓小平. 邓小平论科学技术. 科学出版社,1997[8]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9]曾国屏等. 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第二节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三节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现代化教学要求:了解: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学习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意义,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第一部分(第二讲) 16-17世纪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解读

第一部分(第二讲) 16-17世纪近代机械论自然观: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解读

• 彼特拉克——宣称:“我自己是个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 句话成为人文主义的名言。
• 拉伯雷——<<巨人传>>:描绘了新人应该过的生活方式。基督教的 修道院规定修士要禁欲,贫穷自安,遵守教规,拉伯雷:“男女修士 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人人都可以拥有钱财,自由自在地生活”, “他们的规则只有一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每个人都能得到 自由发展。
自此,天文学、力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 医学等都取得了进步, 但力学相对最为完善。
欧洲近代自然科学革命的特征
1、主角是新型学者——注重推理和实验(观察)的结合;数 学家、科学家、哲学家集中在一起; 2、数学(几何)的核心作用——自然(法则)的语言;
推理:数学化的理性;实验:数学化的经验; 3、探索者的宗教(基督教)动机——了解上帝赋予了自然 (造物)怎样的法则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二者永相辅,终生皆联姻。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积极作用
1、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 性,能够对事物进行深入探讨,自然具有可探索性。 2、以唯物主义的思想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冲破了神创 论的唯心主义。 3、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方法,主张用分析还 原的方法认识自然对象,对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笼统分 析走向分门别类的专门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近代自然科学最辉煌的成就: 经典力学体系建立
1687年,牛顿(1642-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第一次把地面力学(运动三定律:F=0,F= ma,F=F` )和天体力学(万有引力定律--F=Gm1 m2 /r2 )统一起来,建立其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近代自 然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 运动规律。

第二章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章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在光学上,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以 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一种是以惠更斯为 代表的波动说。这两种学说各执已见地争 论了一百多年。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之所以比别人取得的成就更大,用
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
的缘故。他思想敏锐、知识渊博,具有高
超的数学素养,善于在前人和同代人工作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提出 了日心说,宣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独立出 来。 恩格斯:“日心说”是向宗教的“挑战 书”,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3.同宗教神学的斗争
维萨里出版了解剖学著作《人体构造》, 纠正了古代盖仑学说中的错误. 维萨里强调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指出 男人身上的肋骨与女人一样多。1563年, 在去耶路撒冷朝拜赎罪的归途中重病而死, 年仅五十岁。
五、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科学方法 包括两部分,一是要坚决扫除偏见,“使 理论学得到解放和刷新”,二是采用实验 归纳法,在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主要靠观 察和实验,在整理经验材料,发展知识的 方法上,主要靠归纳。 但培根片面强调归纳法而忽视演绎法。 这种片面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十七、 十八世纪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第二章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近代科学诞生。 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近代科学和文化比起古代的水平要高深 得多,却产生了这种本质上不正确的自然 观,其实践根源和认识根源:第一,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受制于当时的生 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第二,这种自然观的 形成,受到自然科学分门别类、孤立静止 的研究方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与培根同时代的笛卡创立了以数学为基础, 以演绎为核心的科学与结论,在科学界和 哲学界都有很大影响。但是,他片面强调 演绎法,低估了归纳法,从一个极端走到 另一个极端。这种片面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思维方法的反映。
第二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这个时代自然科学 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结晶。作 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一方面,它克服 了古代自然观所存在的缺陷,具有较坚实 的自然科学基础,在对自然界细节的认识 上高于古代;但另一方面,它对自然界整 体的看法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念,是低于 古代的。
四、近代前期的生物学和化学
波义耳把化学从“炼金术”影响下解放 出来。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为化学确立了 独立的目标,用自己的观点解释了物质的 组成和化学变化,给元素下了一个朴素的 定义。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引起的化学革命
五、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古代科学主要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而 近代科学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
第二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近代科学和文化比起古代的水平要高深
得多,却产生了这种本质上不正确的自然 观,其实践根源和认识根源:第一,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受制于当时的生 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第二,这种自然观的 形成,受到自然科学分门别类、孤立静止 的研究方法的影响。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在光学上,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以 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一种是以惠更斯为 代表的波动说。这两种学说各执已见地争 论了一百多年。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之所以比别人取得的成就更大,用 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 的缘故。他思想敏锐、知识渊博,具有高 超的数学素养,善于在前人和同代人工作 的基础上,看出别人没有看出的事物之间 的联系。
第二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当时人们往往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 把一切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力。认为自然界 是一架大机器,人也是机器。
从观察发展到实验,是科学认识方法和 手段上的一大飞跃。
以科学实验为认识基础的自然知识就获 得了新的科学形态,即实验科学。实验科 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基本形态。
五、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是伽利略。
可以说,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近代科 学
近代创立和发展的实验方法,经英国唯 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总结,产生了近代前 期的实验科学方法论。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文艺复兴运动
中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提倡人性,批判神性;提倡人权,鄙视神权;
歌颂世俗,蔑视天堂;崇尚理性,摈弃神启;鼓 吹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
主张人要从神中解放出来,肯定“人”是现世 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 ▪ 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探险,为天文学、
第二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1、机器的自然图景 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认为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并将 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 上的历史发展。这种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其实践 根源和认识根源是同近代前期(16-18世纪)科学发展状 况直接相关的。
第二章 16、17世纪自然科学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5世纪末16世纪初,近代科学诞生。
形成了以牛顿力学为中心的科学体系——机械 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三、近代前期的数学成就 四、近代前期的生物学和化学 五、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 开普勒 :天体力学
▪ 伽利略 :静力学
动力学
《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 对话与数学证明》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这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他总 结了天体力学和地面上力学的成就,为经 典力学规定了一套基本概念,提出了运动 之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使经典力学 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牛顿的工作标 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是人类对自然界认 识的一次综合。
3作《人体构造》, 纠正了古代盖仑学说中的错误.
维萨里强调解剖学是医学的基础,指出 男人身上的肋骨与女人一样多。1563年, 在去耶路撒冷朝拜赎罪的归途中重病而死, 年仅五十岁。
二、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 从1543年到18世纪,自然科学最光辉的是 牛顿所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它实现了以 力学为中心的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
三、近代前期的数学成就
16-18世纪是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 由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转折时期。
笛卡尔和弗尔玛创立解析几何学 牛顿、莱布尼兹建立微积分学 耐普尔发明对数
四、近代前期的生物学和化学
▪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瑞典生物学家林耐等 人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分类体系。他 的系统是人为分类系统的最高成就。
五、以实验分析和归纳为主的科学方法
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科学方法 包括两部分,一是要坚决扫除偏见,“使 理论学得到解放和刷新”,二是采用实验 归纳法,在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主要靠观 察和实验,在整理经验材料,发展知识的 方法上,主要靠归纳。
但培根片面强调归纳法而忽视演绎法。 这种片面的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对十七、 十八世纪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气象学、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材料,直接 推动着许多学科的建立。 ▪ 印刷机和印刷工厂的出现,为科学文化的 普及与科学成果的传播、交流,创造了方 便条件。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3.同宗教神学的斗争
1543年,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提出 了日心说,宣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独立出 来。 恩格斯:“日心说”是向宗教的“挑战 书”,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