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北京课.doc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苏科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苏科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65cc08c910ef12d2bf9e754.png)
2、将表示出来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 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解出其中的解;
3、然后代入上面经过变形后的方程,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最后得到方程组的解。
上述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消元法。
三、评估与小节: 1、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点评; 2、回顾本节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代入消元法,注意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26-8y+3y=16 -5y=-10 y=2
将y=2代入③, 得 x=5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x
y
4 1
议一议:
上面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步骤有哪 些?(讨论,归纳)
基本思路 “一元”。)
主要步骤:
“消元”(把“二元”变为
1、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外一个未知数 的表达式表示出来;
x 3
y
1
x 5
(B)
y
2
x 4
(C)
y
1
x 7
(D)
y
2
3、如何解这个方程组?
例2 解方程组
2x+3y=16
①
x+4y=13
②
解:由②,得 x=13-4y
③
将③代入①,得 2(13-4y)+3y=16
将其中一个方程恒等变形 后,要将表达出来的未知 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去! !!
注:1、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思路和格式;
2、最后把求出的解代入原方程组,可以知道解得对不对。
及时反馈:
y 2x(1) 1、解方程组 x y 12(2)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d965dff7ec4afe04a1dfb4.png)
苏华世七年级数学教学体系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图形的平移7.4认识三角形第八章幂的运算8.1同底数幂的乘法8.2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8.3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单项式乘单项式9.2单项式乘多项式9.3多项式乘多项式9.4乘法公式9.5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9.6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二元一次方程组10.1二元一次方程10.2二元一次方程组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5.1相交线[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延长线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有一条公共边与OA ,AOD AOC ∠∠; BOD AOC ∠∠与有公共的顶点O ,而且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 位置关系数量关系教师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三.初步应用练习:下列说法对不对(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4401=∠的度数。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82b05be5f0e7cd1842536e6.png)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三线八角:两条直线AB、CD与直线EF相交,交点分别为E、F,如图,则称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直线EF为截线.两条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可得8个角,即所谓“三线八角”.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二条直线的同侧,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同位角.2、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二条直线的内侧,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内错角.3、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直线的内侧,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三、直线平行的条件(判定):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记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四、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五、图形的平移: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六、认识三角形1、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三线:(1)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3)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2、若AD=BD=21AB (即D 是AB 的中点)时,则CD 是△ABC 的中线. 七、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第8章 幂的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数)2..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mn n m a a =)((m,n 都是正数)⎩⎨⎧-=-).(),()(,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3.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 (a ≠0,m 、n 都是正数,且m>n).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0(10≠=a a .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 次幂(p 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 的次幂的倒数,即p p a a 1=-( a ≠0,p 是正整数),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1. 整式的乘法(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苏科版本数学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教材梳理
![苏科版本数学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教材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30b29eb84ae45c3a358c1d.png)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材梳理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线( a,b )被第三条( c)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把这类地点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
如图:∠ 1 与∠ 8,∠ 2 与∠ 7,∠ 3 与∠ 6,∠4 与∠ 5 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 a,b )被第三条( c)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双侧,且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拥有这样地点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如图:∠ 1 与∠ 6,∠ 2 与∠5 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 a,b )被第三条( c)直线所截,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拥有这样地点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内角。
如图:∠ 1 与∠ 5,∠ 2 与∠6 均为同位角。
2、平行的判断(1)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 , 两直线平行。
( 4)平行于同向来线的两直线平行。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 , 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
( 3)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
图形的平移1、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挪动必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简称平移。
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结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 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 。
注意:(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不过地点发生变化;(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向来线上)(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结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认识三角形1、由三条不在同向来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挨次相接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bab76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1.png)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9页 0067页 0069页 0084页 0110页 0145页 0164页 0197页 0216页 0254页 0285页 0365页 0391页 0405页 0430页 0454页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4 认识三角形 第8章 幂的运算 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第9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9.2 单项式乘多项式 9.4 乘法公式 第10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4 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11.2 不等式的解集 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2.1 定义与命题 12.3 互逆命题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b92b0951e79b896902265a.png)
第7章 平面图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 整课件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 整课件
7.3 图形的平移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52页 0076页 0118页 0148页 0184页 0214页 0249页 0273页 0295页 0330页 0360页 0395页 0431页 0454页 0481页 0504页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4 认识三角形 第8章 幂的运算 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第9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9.2 单项式乘多项式 9.4 乘法公式 第10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4 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11.2 不等式的解集 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2.1 定义与命题 12.3 互逆命题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12章全册配套ppt课件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12章全册配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6b0dbe482fb4daa58d4bcb.png)
自我检测
1、如图8.1-9,∠C=31°,当∠ABE= 就能使BE//CD?
度时,
1题
2题
2、如图8.1-8,∠1=150°,∠2=150°, AB//CD吗?
3、如图,已知AD∥BC,∠A=∠C,试说明 AB∥DC.
A DE
解:∵AD//BC(已知)
∴∠A=∠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议一议
D M A
C
C′
D′
B
M′
B′
A′
1.上图中的四边形A′B′C′D′是怎样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到的?
2.线段AA′、BB′、CC′、DD′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取线段AD的中点M,画出点M平移后对应的点M′,连接MM′. 线段MM′与线段AA′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A
BM
N
1.上图中的线段MN是怎样由线段AB 平移得到的?
分别为C、C′;
(2)分别度量点A、A′到直线b的距 离,你发现了什么?
定义: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 么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 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 间的距离.
练一练 书P18练一练 第1、2题
练一练 书P18习题 7.3 第2题
练一练
如图,两个边长是5的正方形拼合
2.线段AM与线段BN有什么关系呢?
图形平移的基本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 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 并且相等.
将三角尺ABC沿直尺的一边b平移:
a
A
A′
B
C
B′ C′
b
(1)三角尺的顶点A、B移动所形成的两条直线a 、b是否平行?为什么?
苏科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
![苏科版(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88061283c4bb4cf7ecd14d.png)
BC边的对角是∠A 5、对角:
C
对边:∠C的对边是BA
64
在△ABC中
A
c
B
b
C
a
∠BCE ∠ACD 三角形外角的定义:三角形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 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请画出△ABC的所有外角.
A
6.外角
1
B
2
C
D
E 66
1
5
.
4
所有外角
.
3
6
.
2
例: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G C
【课堂反馈】 3.楼梯的高度3米,水平宽度8 米,现要在楼梯的表面铺地毯,地毯每米16元, 求购买地毯至少需花多少钱?
3m
8m
【课堂反馈】 4.如图,将△ABC沿着从A到 D的方向平移后得到△DEF,若AB=4cm, BE=3cm,CE=1cm. (1)指出平移的距离是多少? D A (2)求线段BF的长.
A C E F
G
1340
460
460
B D E
B
C
1340
F
M
460
H
460
GA
D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13
复习回顾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1、同位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14
交流合作,探索发现 猜一猜∠1和∠2相等吗?
苏科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 全套PPT课件
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面内两直线有何位置关系?
c
a b a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汇总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5aa2d3aaeaad1f347933f48.png)
交流展示:
1、平移图中的图案,可以得到下图中 的哪一个图案?
(3)
(4)
(1) (2)
练一练 如图,四边形EFGH是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 到的,已知AD=5,∠B=70°,则 ( ) A.FG=5, ∠G=70° B.EH=5, ∠F=70° C. EF=5, ∠F=70° D. EF=5,∠E=70°
在下图的方格纸上,将线段AB向左平移 4格,得到线段A′B′,再将线段A′B′ 向上平移3格,得到线段A〃B〃 .
B′ B
A′ A
做一做
在下图的方格纸上,将线段AB向左平移 4格,得到线段A′B′,再将线段A′B′ 向上平移3格,得到线段A〃B〃 .
B″
A″
B′ B
A′ A
交流展示: 议一议
D M A
(1) 3cm、4cm、5cm (2) 6cm、3cm、9cm (3) 3cm、9cm、5cm
解题技巧:
只要比较两较短线段之和与最长 线段的大小即可。
比比看谁的反应快!
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条线段的长度,用它 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3㎝,4㎝,5㎝ √ (2)3㎝,12㎝,8㎝ × (3)9㎝,6㎝,15㎝ × (4)6㎝,6㎝,6㎝ √
C
C′
D′
B
M′
B′
A′
1.上图中的四边形A′B′C′D′是怎 样由四边形ABCD平移得到的?
交流展示:
2.线段AA′、BB′、CC′、DD′之间 有怎样的关系?
3.取线段AD的中点M,画出点M平移后对 应的点M′,连接MM′.线段MM′与线段AA′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展示:
【苏科版】2021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共438张)
![【苏科版】2021年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共438张)](https://img.taocdn.com/s3/m/c2b15ca6f7ec4afe05a1df65.png)
精选各省级优秀课原创获奖课件
如果您现在暂时不需要,记得收藏此网页! 因为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为零!
错过我,就意味着永远失去~
一次下载,终生使用
请仔细核对教材版本与目录哦!
回顾 & 思考 ☞
如图:在“三线八角”中,你能找出哪些具
思考: 当∠2=_∠_E__F_C_时,DE∥BC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B
F C 当∠A=_∠_F_E_C__时,AB∥EF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观察右图并填空: (1)∠1 与 ∠4 是同位角; (2) ∠5 与 ∠3 是同旁内角; (3) ∠1 与 ∠2 是内错角;
同 旁 内 角像什么呢 找一找: 如图
U ?它太像字母 了!C
3
E 1
猜想 怎样称呼
“∠2 与 ∠5 ” ?
“∠7 与 ∠4 ” ? A 7
75 42
86
D B
5
F
2
∠ 与7 ∠ 是2内错角;
“内〞的涵义?两条被截线之间∠; 4与 ∠ 是5 内错角; “同旁〞的涵义:截线的同旁 ∠2 与 ∠5 是 同旁角内;
内错角相等 对顶角相等
a
同位角相等
b
两直线平行
证明: ∵ ∠2 = ∠1, (对顶角相等 )
∠2 = ∠3, (
)
∴ ∠3 = ∠1; ( 等量代换) ∴ 直线 a∥b.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E
A
B
C 12
D
F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直线平行.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bd451edd36a32d73758147.png)
②它们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并且分别在原点的两侧。
③它们只有符号不同。
你还能举出有这样特征的几对数吗?
二、自主探索
像这样符号不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规定,0的相反数还是0
例1:求3,-4.5,0的相反数。
解:
例2:6与__________是互为相反数,_________是4.6的相反数,___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
相反数等于-2.6的数有_____________个,它是______________。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______________个,它是______________
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一个“-”号。
Hale Waihona Puke 如5的相反数是-5;而-5的相反数是-(-5)=5。
相反数的相反数是本身。
例3:
(1)+2.3的相反数是_________,|+2.3|=_________
(2)-10.5的相反数是_________,|-10.5|=_________
(3)0的相反数是_________,|0|=_________
2.初步培养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以现实世界 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
【教学重点】
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难点】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
【教学准备】
一、直尺 三角板 温度计
二、预习导学
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 3m和7.5m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苏科版数学七(下)教材分析
![苏科版数学七(下)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491d36866fb84ae45c8d5b.png)
6、课本P129第13题符合题意的答案很多,题目应指明是“画出符合题意的一个三角形”还是“画出符合题意的所有的三角形”,建议增加条件“只画出符合题意的一个三角形”即可。
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
【教材特点】
本章将介绍数据收集的方式,使学生知道统计调查一般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介绍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图等概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表示;让学生体会对频数进行分段统计可以从总体上认识数据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感知我们生活中许多数据的分布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
至于等可能情况下的概率分析计算,苏科版安排在八(下)最后一章进行教学。
【教学建议】
1、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对事件发生概率的感受和探索,通过现实世界中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丰富对概率背景的认识,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对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引导学生亲自从事“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过程,以获得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要注重让学生亲临原始的随机环境,亲自试验和收集随机数据,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参与试验过程。
苏科版教材在七(上)第五章安排了立体图形的学习,在第六章以一张平面地图作为引子,开始认识线、角,并初步认识了平行和垂直。在七(下)第七章,首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与性质,然后是平移、三角形以及多边形这些内容。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de2b48abb4cf7ec4bfed025.png)
0002页 0029页 0067页 0069页 0084页 0110页 0145页 0164页 0197页 0216页 0254页 0285页 0365页 0391页 0405页 0430页 0454页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4 认识三角形 第8章 幂的运算 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第9章 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9.2 单项式乘多项式 9.4 乘法公式 第10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4 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11.2 不等式的解集 11.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2.1 定义与命题 12.3 互逆命题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配套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数学(下)(北京课改版)期末检测题附答案详解(本检测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若不等式组12xx mì<?ïïíï>ïî,有解,则m的取值范围是()A.m<2B.m≥2C.m<1D.1≤m<22.(2014•南充中考)不等式组()112,2331xx xìïï+?ïíïï-<+ïî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3.若方程组2313,3530.9a ba bì-ïïíï+ïî==的解是8.3,1.2,abìïïíïïî==则方程组()()()()223113,325130.9x yx yì+--ïïíï++-ïî==的解是()A.6.3,2.2xyìïïíïïî==B..3,.2xyìïïíïïî=8=1C.10.3,2.2xyìïïíïïî==D.10.3,0.2xyìïïíïïî==4.下列语句:①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③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④若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⑤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6条直线;⑥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其中错误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5.某中学课外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制作了一个电动智能玩具,玩具中的四个动物小鱼、小羊、燕子和熊猫分别在1、2、3、4号位置上(如图),玩具的程序是:让四个动物按图中所示的规律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位置;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换位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位置;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按这种规律,一直交换下去,那么第2 008次交换位置后,熊猫所在位置的号码是()A.1号B.2号C.3号D.4号6.如图,直线a和直线b被直线c所截,给出下列条件:第5题图①∠1=∠2;②∠3=∠6;③∠4+∠7=180°;④∠5+∠8=180°. 其中能判断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若243x x -+与223x x +-的公因式为x -c ,则c 的值为( ) A.-3B.-1C.1D.38.若3210x x x +++=,则2726126271x x x x x x ---++++++++L L 的值是( ) A.1B.0C.-1D.29.某校初一年级有六个班,一次测试后,分别求得各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平均数,它们不完全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B.将六个平均成绩之和除以6,就得到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C.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中位数就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D.这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不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 10.下列事件中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 A.为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B.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一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D.了解我省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情况 11.(2014·成都中考)近年来,我国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进一步普及环保成绩(分) 60 70 80 90 100 人 数 4 8 12 11 5 A.70分,80分 B.80分,80分 C.90分,80分 D.80分,90分12.某中学就到校的方式问题对初三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作了表格和扇形统计图,请你根据表格信息回答:初三学生乘公交车的人数为( ) 到校方式 步行 骑车 乘公交车 其他方式 人数 60A.60B.78C.132D.9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3.已知不等式组321,0x x a ì+?ïïíï-<ïî①②无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4.已知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写出它的逆命题:_______,该逆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15.如图,AB ∥CD ,∠1=64°,FG 平分∠EFD ,则∠EGF =______.16.如果把多项式28x x m -+分解因式得(x -10)(x +n ),那么m =______,n =______.17.为积极响应我区“创卫创模”工作精神,甲、乙两苗圃基地去年年底种植了同一品种的花卉,计划今年全部供应我区,这样两基地所供花卉就能占我区所需花卉的45.由于受今年年初持续低温和霜冻影响,甲第6题图第12题图第15题图基地仅有12的花卉能供应,乙基地仅有13的花卉能供应,现两基地能供应的花卉仅占了我区所需花卉的310,则甲基地的计划量与乙基地的计划量的比为________.18.小亮调查本班同学的身高后,将数据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小组数据包含最小值,但不包含最大值.比如,第二小组数据x 满足:145≤x <150,其他小组的数据类似).设班上学生身高的平均数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9.某班53名学生右眼视力(裸视)的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视力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2 1.5 人数112524668117则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中位数是_______.20.如图是光明中学七年级(6)班同学参加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情况统计图,从这个图中可知参加_______小组的人数最多;若这个班共有50人,则参加“科技”小组的同学有_________人;从图中可知,同学们对________学科的知识兴趣有待加强.三、解答题(共60分)21.(12分)计算:(1)3221x x +-()();(2)283x y x y --()();(3)234m n m n --()(); (4)22123x x --()();(5)223a -(); (6)2323261x x x x -+-+-()()().22. (6分)已知多项式322323251a x x y y x y +-+-++()()中不含x 3项,计算3212412a a a -+-()的值.23. (8分)某公司决定从厂家购进甲、乙两种不同型号的显示器共50台,购进显示器的总金额不超过77 000元,已知甲、乙型号的显示器价格分别为1 000元/台、2 000元/台. (1)求该公司至少购买甲型显示器多少台?(2)若要求甲型显示器的台数不超过乙型显示器的台数,问有哪些购买方案?24. (6分)小红和小丽对问题“若方程组111222,a x b y c a x b y c ì+ïïíï+ïî==的解是3, 4,x y ì=ïïíï=-ïî求方程组111222325, 325a x b y c a x b y c ì+ïïíï+ïî==的解”提出各自的想法.小红说:“这个题目好象条件不够,不能求解”;小丽说:“能不能把第二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两边都除以5,通过整体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参考她们的讨论,你认为这个题目应该怎样求解呢? 25.(6分)如果43222x x mx mx -+--能分解成两个整数系数的二次因式的积,试求m 的值,并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6.(6分)已知:如图,∠1+∠2=180°,∠3=100°,OK 平分∠DOH ,求∠KOH 的度数.27. (8分)小明家2014年的四个季度的用电量如下:季度名称 用电量(单位:度)第一季度 250 第二季度 150 第三季度 400 第四季度200 其中各种电器用电量如下表:各种电器 用电量(单位:度)空调 250 冰箱 400 照明 100 彩电 150 其他100小明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下面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三幅统计图回答:(1)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 (2)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冰箱用电量超过总用电量的41? 第26题图第27题图(3)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空调的用电量?(1)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这四个月份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 (2)两市气温谁高?两市气温哪个月最高?哪个月最低? (3)两市哪个月至哪个月下降得最快? (4)两市气温变化各有什么特点?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1.A 解析:原不等式组可化为(1)1, x x m ì>ïïíï>ïî和(2)2,,x x m ì£ïïíï>ïî要使不等式组有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m <2.故选A . 2.D 解析:解不等式()1122x +?得:x ≤3.解不等式331x x -<+得:x >-2.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3.故选D .3.A 解析:由题意得:28.3,1 1.2,x y ì+ïïíï-ïî==解得 6.3,2.2,x y ìïïíïïî==故选A . 4.C 解析:①一条直线有无数条垂线,故①错误; ②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故②正确;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故③错误;④若两个角的一对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对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④错误; ⑤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可画4或6条直线,故⑤错误;⑥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平分线组成的图形是直角,故⑥正确. 所以错误的有4个.故选C .5.D 解析:∵ 熊猫的位置是2, 1,3,4四个一循环,2 008÷4=502, ∴ 熊猫的位置在4号.6.D 解析:①∵ ∠1=∠2,∴ a ∥b ,本选项正确; ②∵ ∠3=∠6,∴ a ∥b ,本选项正确;③∵ ∠4+∠7=180°,∠4=∠6,∴ ∠6+∠7=180°,∴ a ∥b ,本选项正确; ④∵ ∠5+∠7=180°,∠5+∠8=180°,∴ ∠7=∠8,∴ a ∥b ,本选项正确, 则其中能判断a ∥b 的是①②③④.故选D.7.C 解析:∵ 243(1)(3)x x x x -+=--,223(1)(3)x x x x +-=-+,∴ 公因式为x -c =x -1,故c =1.故选C .8.C 解析:由3210x x x +++=,得2110x x x +++=()(), ∴(x +1)(x 2+1)=0,而x 2+1≠0,∴ x +1=0,解得x =-1,∴ 2726126271x x x x x x ---++++++++L L =-1+1-1+1-…+1-1=-1,故选C .9.A 解析:A.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一定在这六个平均成绩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正确;B.可能会出现各班的人数不等,所以6个班的总平均成绩就不能简单的表示为6个班的平均成绩相加再除以6,故错误;C.中位数和平均数是不同的概念,故错误;D.六个平均成绩的众数也可能是全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故错误;故选A .10.A 解析:B 全市初三学生人数太多,不宜用普查方式,可以采用抽查;C 调查具有破坏性,只能采用抽查;D 人数众多,采用抽查;只有A 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11.B 解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该班学生成绩是80分的最多,有12人,所以该班学生成绩的众数是80分.该班学生共有40人,把该班学生成绩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第20、21个数据都是80分,所以该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0分.12.C 解析:由扇形统计图可知步行占的百分比为20%,又步行的人数为60,故总人数为60÷20%=300(人),故乘公交车的人数为300×(1-33%-20%-3%)=300×44%=132,故选C.13.a ≤-1 解析:由①得x ≥-1;由②得x <a .根据“大大小小找不到”可得a ≤-1.故答案为a ≤-1. 1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假解析: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它的逆命题的结论和题设,所以它的逆命题的题设是: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因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所以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15.32° 解析:∵ AB ∥CD ,∠1=64°,∴ ∠EFD =∠1=64°. ∵ FG 平分∠EFD ,∴ ∠GFD =12∠EFD =12×64°=32°. ∵ AB ∥CD ,∴ ∠EGF =∠GFD =32°.16.-20 2 解析:根据题意得:228101010x x m x x n x n x n -+=-+=+--()()(),∴ n -10=-8,-10n =m ,解得m =-20,n =2.17.1︰3 解析:设甲基地的计划量为x ,乙基地的计划量为y ,我区所需花卉为m ,由题意得:4,5113 2310x y m x y m ìïï+ïïíïï+ïïî==,解得:3,5 1 ,5y m x m ìïïïïíïïïïî==则x ︰y =1︰3. 18.154.5≤x <159.5 解析:依题意有:x ≥(140×3+145×6+150×9+155×16+160×9+165×5+ 170×2)÷(3+6+9+16+9+5+2)=154.5,x <(145×3+150×6+155×9+160×16+165×9+170×5+175×2)÷(3+6+9+16+9+5+2)=159.5, 因此x 的取值范围是154.5≤x <159.5.19.0.8 解析: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27个数据是0.8,故中位数是0.8.20.音乐鉴赏;10;史地 解析:观察统计图可知,参加音乐鉴赏小组的人数占到54%,所以从这个图中可知参加音乐鉴赏小组的人数最多;“科技”小组人数为50×20%=10(人);从图中可知,参加史地小组的人数只占总数的2%,同学们对史地学科的知识兴趣有待加强.21.解:(1)原式232322262x x x xx x =?+?=+-;(2)原式2222388321424x xx yy xy yx xy y =????-+;(3)原式222324346114m m m n m n n n m mn n =????-+; (4)原式22322223234623x x x x x x x =??-+=--+();(5)原式222222334129a a a a =-鬃+=-+();(6)原式22234666362x x x x x =---+=-+().22.解:多项式32232323251221a x x y y x y a x x y +-+-++=---()()()中不含x 3项, 得到a -2=0,即a =2, 则原式321111244432222a a a =-+-=-+-=. 23.解:(1)设该公司购进甲型显示器x 台,则购进乙型显示器(50-x )台,由题意,得1 000x +2 000(50-x )≤77 000,解得:x ≥23. ∴ 该公司至少购进甲型显示器23台. (2)依题意可列不等式:x ≤50-x , 解得:x ≤25.∴ 23≤x ≤25. ∵ x 为整数,∴ x =23,24,25. ∴ 购买方案有:①甲型显示器23台,乙型显示器27台; ②甲型显示器24台,乙型显示器26台; ③甲型显示器25台,乙型显示器25台.24.解:将方程组111222325, 325a x b y c a x b y c ì+ïïíï+ïî==两边同时除以5,原方程组化为11122232,55 32,55a x b y c a x b y c ì骣骣ï鼢珑ï+鼢ï鼢珑桫桫ïïíï骣骣ï鼢珑+ï鼢鼢珑ï桫桫ïî== 方程组111222,a x b y c a x b y c ì+ïïíï+ïî==的解是3, 4,x y ì=ïïíï=-ïî∴ 33,5 24,5x y ìïï=ïïíïï=-ïïî解得5, 10.x y ì=ïïíï=-ïî 25.解:(1)设原式分解为22(1)(2)x ax x bx +-++,其中a ,b 为整数,去括号,得:432()(2)2x a b x x a b x ++++--.将它与原式的各项系数进行对比,得:a +b =-1,m =1,2a -b =-2m , 解得:a =-1,b =0,m =1.此时,原式22(2)(1)x x x =+--. (2)设原式分解为22(2)(1)x cx x dx +-++,其中c ,d 为整数,去括号,得:432()(2)2x c d x x c d x ++-+--,将它与原式的各项系数进行对比,得: c +d =-1,m =-1,c -2d =-2m , 解得:c =0,d =-1,m =-1,此时,原式22(2)(1)x x x =--+.26.解:∵ ∠1+∠2=180°,∴ AB ∥CD , ∴ ∠3=∠GOD .∵ ∠3=100°,∴ ∠3=∠GOD =100°, ∴ ∠DOH =180°-∠GOD =180°-100°=80°. ∵ OK 平分∠DOH , ∴ ∠KOH =12∠DOH =12×80°=40°. 27.解:(1)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各个季度用电量变化情况; (2)冰箱用电量超过总用电量的41,就是要知道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所以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 (3)空调的用电量就是要知道项目的数据,所以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28.解:(1)绘制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2)两市南京的气温较高.8月的气温最高,10月的气温最低; (3)两市9月至10月气温下降得最快;(4)哈尔滨的气温温差比较大,而南京气温温差较小(答案不唯一).初中数学试卷桑水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