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ppt课件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趋势: ①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 ②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 ②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
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 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 ,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需干既是社 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便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答案】A
4.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
设牌长、甲长、保长,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
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此举
()
A.提高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盗窃滋事的可能
C.确保了监督管理的公正 D.导致了统治危机的加深
2.基层社会治理
【知识拓展】保甲制削弱了乡里社会的自治色彩,乡里制度真正地由乡 官制转变为了职役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社会救济
2.优抚政策
学习任务二:探究古代中国基层治理的趋势
探究点一 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和原因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 。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 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 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 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 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 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 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课件(PPT31张)

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课件(PPT31张)

(二)关注乡村民生的现实针对性 1.民生问题是我国无法回避的现实矛盾 民生问题离不开 衣食住行,以及与社会经济相关的权益保障问题。在多数 农民衣食无忧的背景下,我们现在面临的民生问题,比改 革开放前一个时期的民生问题更深刻,更全面,更复杂。 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更需要政治智慧,更需要合理有 效的过渡政治措施。 2.民生问题有拉美现象可供借鉴 拉美现象是指拉丁美洲 国家在上个世纪发展很快,但是由于只注重增长,不重视 分配,只注重效率,不注重公平,结果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城乡发展失衡,国内社会矛盾、社会伦理不断爆发,社会 冲突越来越激烈,从而造成了社会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 物质危机。说明一个国家在发展当中不注意均衡发展,不 进入和谐社会状态,那么很有可能构成对未来发展的破坏。 与此类似的还有印度城市的边缘人问题。
1.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创新 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 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 全保障的行为、机制与制度的总称。 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 (1)社会保险;(2)社会福利;(3) 社会救助;(4)社会优抚。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安全阀) (1)稳定功能;(2)调解功能;(3) 补偿功能;(4)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功能。

目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二、历史性跨越:社会发展新阶段与乡村治理的基本理念 三、关注民生的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四、壮大民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五、开发民智的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乡村社会治理政策创新
(2)资金投向 ①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 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②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③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 加强农村饮水、能源、乡村道路交 通和农业信息等农民最急需的生活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和人 居环境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 PPT课件

基层社会治理 PPT课件
(4)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辖区 内居民因居住于此而产生社会交往,形成 相互依存、互助互惠的内在的互动关系。
3.社区的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 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 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 体。
3.农村社区治理
在农村社区范围内,政府机构、各 类非政府组织和农民自治组织之间 协调合作,共同管理农村社区公共 事务,发展农村社区公共事业,促 进农村发展的过程。农村社区治理 具有区域性和复杂性这两大显著特 征。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政治型社区治理模式、混合型社区治理模式、 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
3.新加坡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
以国家为主体推动社区发展的社区管理模式, 行政管理力量贯彻于社区管理全过程,通过整 合社会资源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
(三)存在问题:
1.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缺陷; 2.国家行政管理的过多干预; 3.农村社区自治管理的异化; 4.农村社区管理资金的匮乏; 5.农村社区管理人力资源的缺失; 6.农村社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4)理顺政企关系。 2.政治建设:理顺党政关系;服务型政府自身建设;政事与政
社关系; 3.社会建设 (1)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
卫生事业;住房保障体系;(2)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 (3)培养社会工作与管理人才;(4)重视边缘与特殊群体,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以农村社区为例
内容: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治理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实现农村社区优化治理

基层社会治理ppt课件

基层社会治理ppt课件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 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 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5
(二)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中心村或城镇、 集镇为中心与周围的村(即自然村) 共同组成,直接或间接与农业生产 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聚集在一定 地域,并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社 会生活共同体。
13
(三)治理路径
1.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股份制管理; 2.农村社区物业的自助服务式管理; 3.农村社区文化的“乡土化”重构; 4.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创新; 5.农村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构建; 6.村民自治团体的软性管理。
14
(四)系统化治理:
1.经济建设: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 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 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
2.特征:(1)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辖
区内居民是社区主体; (2)地域性的社
会实体,有一定地理边界;
(3)利益相关共同体,辖区内居民间拥有 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需求,面临共同的 问题,因而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心理 认同和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4)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辖区 内居民因居住于此而产生社会交往,形成 相互依存、互助互惠的内在的互动关系。
4
3.社区的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 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 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 体。
6
(三)农村社区治理
1.治理的涵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 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 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 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 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十章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十章社会治理

●村民自治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 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小组。村民 会议是村治的最高权力机构。
(一) 村 委 会
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 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活动 的常设机构,行使着管理村级事务的权力。
第二节 村民自治
二、村民自治的组织结构
(二) 村民会 议与村 民代表 会议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一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二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三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推进第三节居民自治一居民自治的形成和发展二居民委员会与居民代表会议三居民自治模式四居民自治的问题分析第二节村民自治一村民自治的产生和发展二村民自治的组织结构三村民自治的内容四村民自治的梗阻第四节第三部门与社会治理一第三部门的概念与分类二第三部门的必要性三中国第三部门与社会治理第一节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一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一治理理论1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第三节 居民自治
二、居民委员会与居民代表会议
(一)居 民委员会 的组织和 任务
(二)居 民会议的 组成及与 居委会的 关系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根 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 会。居民委员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产生。
●居民委员会负责社区的自治任务并协助政府 完成部分行政工作。
第一节 社会治理的理论分析
三、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推进
2.社会治理的实践发展
●1.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首次明确提出“社会管 理”的概念;
●2.2002年社会管理作为政府的四大职能之一,正式获得与经 济发展并驾齐驱的地位;
●3.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 主体的多样化逐渐受到重视,法治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日益 明确;

创新社会治理PPT课件

创新社会治理PPT课件
第15页/共42页
三、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 2、时空压缩效应带来的挑战
第16页/共42页
三、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 3、利益主体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 三中全会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 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突破 利益固化的藩篱”。
第17页/共42页
三、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 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 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
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 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 法终结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 1、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
第10页/共42页
三、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 1、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
人口结构
流动性强
第11页/共42页
三、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 1、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
阶层结构
分化明显பைடு நூலகம்
第12页/共42页
三、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 1、社会结构转型带来的挑战
社会心理结构
• “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和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 理体制”--十八大报告
第2页/共42页
一、社会治理的提出背景

2013年11月9日-
12日召开的十八届三
中全会上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
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中第13部分,
分九个段落,1004个
字,首次提出“创新
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 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 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 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 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 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 罪活动。

第六单元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课件

第六单元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课件
③ 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 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 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 退。
主题2:基层治理
1、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发展历程
时期 古希腊 中世纪 近现代
基层组织名称 村社 庄园、教会、城市 社区
2、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
①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 渐扩大(实质); ②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 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③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 展; ④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主题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朝代 战国 秦国 秦朝
汉朝
隋唐
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户籍制度演变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为户籍相伍
户籍实行分类登记,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 籍、商贾的
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人籍 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 府定 期进行人口调查
(4)控制职业,固定身份;
(5)维护等级特权。
பைடு நூலகம் 主题2:基层治理
1、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
时期 秦汉 唐朝 北宋 明朝 清朝
基层组织名称 什伍组织 邻保制度 保甲制度 十家牌法 保甲制度
2、评价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
① 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地方秩序, 推动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
② 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 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 村地方自治。
主题3:社会保障制度
主题3:社会保障制度
1、近代西方社会保障的特点:
公民的社会权利;由立法与制度保障;福利种类多;覆盖面广,低 收入阶层受惠多。
2、评价西方福利国家

蓝绿简约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如何搭建教育宣传PPT课件

蓝绿简约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如何搭建教育宣传PPT课件

01
疏解引导,矛盾少产生
化解矛盾重在预防矛盾
化解矛盾首在“攻心”,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情况,有针对 性地加强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最大限度消解社 会戾气,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01
凡事出新,必有策应。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化解矛盾有了新招数新办法,社会环境就 会展现新面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会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
内部矛盾不仅表现为物质利益的经济纷争,还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
方面,涉及经济社会多似平凡的小事被网络发酵放大,极易引发大
范围的情绪对立和社会撕裂。这些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需要适应时代发
展要求和人民更好期待,努力加以解决。
01
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 规律,从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完善正确处理新形 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为从源 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02
创新体制机制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带 来了广泛的人口大流动,基层社会治理 的对象、任务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基层社 会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8亿,其中流动人口2.36亿,占 到全国总人口的近两成。面对这种新形势新特点,必须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不断 加大创新力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健全社会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为城乡社区居民更好提供精准 化、精细化服务。
02
社会治理新格局
02
社区作为城乡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社区是疫情防控第一线,是外 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前沿阵地。如果说医院救治是与病毒面对 面的激烈厮杀,那么社区防控就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坚韧鏖战。

基层社会治理课件

基层社会治理课件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 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 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特征:(1)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辖
区内居民是社区主体; (2)地域性的社
会实体,有一定地理边界;
(3)利益相关共同体,辖区内居民间拥有 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需求,面临共同的 问题,因而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心理 认同和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当前农村社区治理路径
(一)治理理念 1.公共理性; 2.以人为本; 3.善治; 4.强政府,强社会。 (二)治理内容 1.体制转换:(1)党政关系; (2)乡镇区治; (3)管理与服务性机构互动; (4)权力重配;(5)监督制度;
(三)治理路径
1.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的股份制管理; 2.农村社区物业的自助服务式管理; 3.农村社区文化的“乡土化”重构; 4.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的创新; 5.农村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构建; 6.村民自治团体的软性管理。
1.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缺陷; 2.国家行政管理的过多干预; 3.农村社区自治管理的异化; 4.农村社区管理资金的匮乏; 5.农村社区管理人力资源的缺失; 6.农村社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四)治理环境
1.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2.农村社会流动的增强; 3.农村社会利益冲突的激化; 4.农村社会维护机制的转变; 5.农村社会乡土文化的阻碍。
(三)农村社区治理
1.治理的涵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 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 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 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 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 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ppt课件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ppt课件
19
二、为什么加强和创新 社会治理
20
一、观察当前中国基层社会形势的三 个着眼点
21
1、人口突破13亿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最新统计,我国人 口内地已经达到了13.4亿人。最新统计数据,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 13多亿的人口规模会产 生什么样的效应呢?
22
3、城市化率突破50%
30
1、资源配置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 20世纪80年代,改革从社会基层开始,财富增 长扩散。这是我们改革的普惠期。20世纪90年 代之后,财富向少数人手中集聚,向少部分地 区集聚,这是利益调整期。基层群众成为改革 代价的承担者。导到贫富差距加大。 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连续多年成为群众最关心 的热点焦点之一。
42
呼格吉勒图
疑罪从无
43

、 呼格吉勒图案承办官员冯志明现任呼 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呼格被枪决 后,包括冯志明在内的诸多警官都因 为“迅速破获大案”而获得从二等功 到通报嘉奖的表扬。
44

5、社会矛盾从个体性向群体性转变
45
减,大量矛盾相互交织。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 化” 进程显著加快; 政府发展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 与群众不愿拆、不想拆、拆得慢相 交织。
5
6
7
• 以前,我们更多地谈的是社会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我们更加强调 社会治理。
• 二者的区别
8
一、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政府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 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基层社会治理ppt课件

基层社会治理ppt课件

(3)培养社会工作与管理人才;(4)重视边缘与特殊群体, 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 人服务体系.
4.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适应;中国化;
5.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15
3.社区的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区的人群的社 会生活事务。
(2)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和单位提供社会 化服务。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护社区内质弱势群 体。
(4)教育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和 文化修养。
(5)安全稳定功能: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 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1.涵义:“社”是指相互有联系、有某 些共同特征的人群;“区”是指一定的 地域范围。
社区就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滕尼斯 德国,1887)
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 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 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3
2.特征:(1)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辖
区内居民是社区主体; (2)地域性的社
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中心村戒城镇集镇为中心与周围的村即自然村共同组成直接戒间接与农业生产活劢为主要内容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地域并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以农村社区为例
1
内容: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治理 二、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三、如何实现农村社区优化治理
2
一、什么是农村社区 (一)社区(community):
会实体,有一定地理边界;
(3)利益相关共同体,辖区内居民间拥有 共同利益,具有共同的需求,面临共同的 问题,因而会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心理 认同和价值取向,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4)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体,辖区 内居民因居住于此而产生社会交往,形成 相互依存、互助互惠的内在的互动关系。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二、基层治理的纽二带、—管—理中与国治古理代:的历基代层基组层织组织与社会治理
绘制鱼鳞图册(土地登记册),整顿地籍。
黄册:保证徭役的征发
鱼鳞图册:保证田赋征发
一、基层治理的基石---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1.演变历程: 清朝:沿袭明制---松弛削弱---永停编审
(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户2)清籍前制期度,与赋赋役实税行制固度定彻丁底银割、摊裂丁,入户亩籍后不,再户籍具的有作财用政大上为的削弱意。义。
局限性:
— —《汉书·食货志》
经济:①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
材料三:②明加朝深严了格传规统定小路农引经制济度社,会允许的农闭民塞在性百和里封之闭内性自,由严通重行地,影但响超 了出社百会里经范济围的必进须一检步验发路引展。清承袭明制,严密的保甲制不仅使百姓噤若
寒政蝉治,:也从充根分本加上强讲了,邻里是之统间治的者互维相护监统督治,的遏重制要了工人具口的流动。 思想:将农民束缚—在—土威地阳上阳上《,中易国形古成代保户守籍的制社度会束缚心下理的人口流动》
一、基层治理的基石---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概念解释 思考:为什么历代政府高度重视户籍的编制与管理?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 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 于周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户籍制度是统治阶 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 手段,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上和人身上控制的重要途径。
一、基层治理的基石---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综合所学探究:户籍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如何? 影响这种变化趋势的经济政治因素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PT课件

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扶政策 ——社会治理的保障






安 济 院
“狗彘[zhì]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 ,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 济百姓)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黄籍” “白籍”
“土断”
“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户籍分为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与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按职业定户籍,如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诸色户计”,一旦 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以职业定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以里甲制为基础,制造户籍册, 称“黄册” 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特点:①汉承秦制
②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
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③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
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④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影响:①它的实行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
赋税制度正式形成; 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提供稳定的兵源 ③强化了对人民的控制;
七、元朝: 诸色户计、户籍世袭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 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民族 蒙古人 色目人
汉人 南人
户别
军户、站户、猎户、蒙古户
军户、畏吾儿户、答失蛮户、也里可温
医户、匠户、酒户、丝绵户、姜户、阴阳户、礼乐户、僧 户、道户、盐户、军户、站户、猎户、儒户、河西户、契 丹户、舶商户、淘金户、女真户……等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秦汉
理百姓的是乡、亭、里之类的组织。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以 及地乡方里教制化度、狱讼、治安等事,都什是伍组由百织乡家(里为五里官家,员为互直伍相,接监十督承家)担为办什理,
唐 的……乡官实际以啬[sè]夫为主……啬夫承担乡一级的一切政务,
北宋 管理行政、司法、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是乡里百姓最直接的统
(1)特点:
(2)作用:
①是基层的行政管理制度;
①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②体制相对完整; ③随人口的增减而变更; ②有利于封建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④承担国家的赋役及维护地方秩序等社会职 ③维护了地方统治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
能。
④对后世基层组织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朝代 基层组织(行政区划、户籍管理) 社会治理(维护社会治安)
单元引言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 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 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
基层治理
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
材料2:王登人五千征土方
——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
西: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及三年大比,以
万民之数诏司寇。
——《周礼·秋官·司民》
一、基层治理的基石——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
阅读教材P98-99页,自主梳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二、基层治理的纽带——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
基层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基层治理是否有
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与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教学课件与导学案

明清时期,慈
善组织开始兴 起
导入新课
四、知识梳理与探究
唐朝的户籍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 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 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 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 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 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 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史记·萧相国世家》
一、基层治理的基石
材料16 孟子谈仁政时,强调要优先
救济鳏寡孤独。他说:老而无妻曰鳏,
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
告者。在文任王何发一政个施社仁会,,必总先会斯有四一者些。 不幸的民众—,—他《们孟不子能·经梁济惠独王立下,》 需要政府的救济。从国家的立场上 问来题说4,:照结顾合和所救学济,贫谈穷一卑谈微:之为人什,么 说抑对制下豪层强贫世苦家无无依穷的的人欲民望进,行是救首济先是 “要仁做政到”的之,始至?少在法律层面上将各 种民户当“编户齐民”一同对待, 以保证他们的生存权。这也是儒家 仁政思想的体现。
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历史价值,形成对当今 中国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二、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4
浙江·明末赋税与户口 江苏·明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视
2023 【乙卷】明代加强对民间的控制 2022
广东·宋代保甲制度
河北·元朝户籍
山东·(清)程元通控告棚民案(社会治理)
隋(唐5)受经既济重水视平官限方制储,备未,形也成大社力会提保倡障民制间度。
积储(义仓、社仓)
宗族 慈善组织
辅助 (宋朝兴起)
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在衣食、住 行、婚娶、蒙养、丧葬等方面资助族中贫困者。

社会治理创新ppt课件

社会治理创新ppt课件
• 从合作机制看
——社区呈现原子化、碎片化格局 ——缺乏自主参与的制度化载体和纽带 ——现有合作过度依赖行政整合,进而转化为基层行政负担
• 从资源配置看
——居民权利意识觉醒,但重回应缺引导,公民教育缺位 ——呼吁居民家园意识,但社区公共性建构缺乏利益连接 ——期待共担社会责任,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37
12
中国的治理词源
含义:通过合理管治形成有条理、乃至自发的秩 序 • 《孟子》:“天下之生久矣, 一治, 一乱”; • 《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经典案例:大禹治水的“疏”与“堵”
背景:权力集中、利益多样、规律自在
13
特征:
• 主体的多层性:从国家到个人分级,国家事 务优先
资源环境、商务成本、社会人口等“硬约束”越来 越多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要求着力增强城市软 实力
必须重视统筹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建设和体 制改革
社会治理创新已经是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内在构成组 成部分
34
上海:必须面对的“流动人口问题”
•眼下,中国大城市华灯璀璨、高楼林立,可是,城市化一味求 大求洋求快,“城市病”越来越严重,房价高、就业难、看病 贵以及教育、养老、生活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突出,面临 “城市化陷阱”。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全国城镇人口比例达49.6%,但如果 以户籍为标准,起码有1亿多生活在城里的人没有真正城市化, 而是“被城市化”了。许多进城打工者实现了职业转换、地域 转移,却未能实现身份的转变。 •一些农民多年在城里打工,举家进城却扎不下根,城市内形成 了城乡二元结构,即户籍市民与无户籍农民工。
20
“湖滨晴雨工作室 ”
推进政府服务创新,引 导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 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10
第一章
正文
国家惠民政策
1.2 人力资源
“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国家基本标准
服务项目 高中阶段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 农村学生、城镇家庭经济 免费 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 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及城 国家助学金 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普通高中国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助学金 学前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 学前教育资助 和残疾儿童 具体资助方式和标准由地 方确定 地方政府负责, 中央财政适当 补助 免学费 资助每生每年不低于1500 元,资助两年 中央与地方财 政按比例分担 中央与地方财 政按比例分担 服务对象 保障标准 支出责任
7
第一部分
国家惠民政策 1 2 3
基本公共教育 劳动就业服务
社会保险
基本社会服务 基本医疗卫生 人口和计划生育 基本住房保障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节能减排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 体系“十二五”规 划
4 5
6 7 8 9
8
第一章
正文
国家惠民政策
1.2 人力资源 1.1 基本公共教育
普惠性学前教育 重 点 任 务
4
第一部分
国家惠民政策
党的十六大
第四部分 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八)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就业是民生之本。扩 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 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 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 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 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依法加强劳动用工管理,保障劳 动者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 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 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 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发展残疾人事业。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 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6
第一部分
国家惠民政策
党的十大
LOGO
9 9
第一章
国家惠民政策 1.2 正文 普惠性学前教育

人力资源 1.1 基本公共教育
相 关 政 策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年11月21日) 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2011年9月5日)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同上)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同上)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同上)
为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提供资助。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 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减免租金、以 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 服务
高中阶段教育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 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 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
高中阶段教育
关于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 2010年9月9日 ) 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2012年 10月22日 )
普通高校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助政策体系的意见(2007年5月13日)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2013年2月28日) 10
国家惠民政策及矿区社会治理统计指标解读
LOGO
1
第一部分
国 家 惠 民 政 策
第二部分
矿区社会治理统计指标体系
2
第一部分
国 家 惠 民 政 策
第二部分
矿区社会治理统计指标体系
3
第一部分
国家惠民政策 第五部分 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五大
(八)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 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 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精神生活,美 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特别要改善居住、卫生、 交通和通信条件,扩大服务性消费。逐步增加公共设 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实行 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国家从多方面采 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 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5
第一部分
国家惠民政策
党的十七大
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 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 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 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平均资助每生每年1500元, 中央与地方财 地方结合实际在1000— 政按比例分担 3000元范围内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