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浪漫的意味-湖湘纸扎艺术特质

合集下载

民俗纸扎的审美意味初探

民俗纸扎的审美意味初探

色 彩 是 纸 扎 工 艺 的一 个 亮 点 。和 其 他 民 间工 艺一 样 ,纸 扎 是 通 过点 线 面形 色等 多种 元 素体 现 出来 的 。 纸 扎 品 的 绘 制 过 程 经 常 涉 及 勾 线 。线 条 有 多种 形 式 。最 常 品 的色 彩具 有 浓郁 而 强烈 的 乡土 地 域气 息 ,这 与 民风 民俗 有着 密 见 的 不外 乎直 线 、 曲线 。 直 线 有 阳 刚 之 气 ,可 组 成 方 形 、 长 方 切 的关 系 。传 统纸 扎 工艺 的选 色 、着 色 非常 注 重色 彩 的纯 度 、 明 形 、三 角形 、梯 形 、多边 形 、 立方 体 、长 方 体等 多种 形 体 ,棱 角 度 。红 、黄 、蓝 、绿 、紫 都 可运 用 ,但 很 少用 灰色 、复合 色 , 即 分 明 ,有 生 硬 、粗 放 之美 ; 曲线则 带 阴柔 之 美 ,能 组成 圆形 、椭 使使 用 , 也仅 是少 量 的 点缀 、衬 托 之用 。鲜 艳 、醒 目的色 彩 富有 圆形 、球 体 、 圆柱 体 及其 它 复 杂 的 曲线形 体 , 富柔顺 、温 和 、细 视 觉冲 击 力 、感染 力 。喜 庆 节 目多 用鲜 艳 的色 彩 。大 红 、朱 红 、 腻 之 意 。 阳刚 与 阴柔 是相 对 而谈 的 。 同一 条直 线 或 曲线 , 绘制 者 粉 红 、紫 红、 橙红 、金 黄 , 到处 都 是喜 气 的颜 色 。如 果色 彩 过于
而 善 本身 就 是一 种美 德 ,就 是一 种美 。

和 家 人 平 安 顺 意 、 诸 事 吉 祥 。 可 以 看 出 正 是人 们 发 自内心 的淳 朴 、真 诚 的情 感流 露 方使 得 纸扎 有 了生 命力 、感染 力 ,而 且 与 民
间 百姓越 是接 近 ,生 命力 就越 强 ,善 与美 的感 觉就越 为 凸显 。 阳 刚与 阴柔 的艺 术处 理 阳刚 与 阴柔 是 纸 扎工 艺 的 一个 显著 特 点 。纸 扎 的阳 刚 与 阴柔 三 、浓郁 与强烈 的色 彩感 觉

神秘浪漫的意味-湖湘纸扎艺术特质

神秘浪漫的意味-湖湘纸扎艺术特质

神秘浪漫的意味:湖湘纸扎艺术特质湖湘大地是一块孕育和成就艺术的神秘厚土。

湖南地貌山峦起伏,川流蜿蜒,又有江南多瘴疠的神秘。

这样多变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出湖湘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基因――神秘浪漫情思。

为了获得神灵的恩赐与庇佑,湘人产生了对神灵的信仰和寄托,他们用诡谲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制作了大量虔诚奉祀神灵的纸扎祭器。

纸扎既有充当祭品的实用性,还兼具自身造型、结构、色彩、表象的艺术审美功能,为祭祀活动增添神秘、朴拙、生动的色彩,也给为平实的日常生活赋予了通往神灵对话可能性的想象力。

湖湘纸扎艺术融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于一体,以纸为材料,以扎制、折叠、剪刻等综合工艺为构成手段,其造型或写实、或抽象,其功能都在于驱鬼避邪,传载祈福佑吉之情,是民间民俗中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纸扎的实用功能是作为巫术的工具,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秘浪漫意味。

这种神秘性含混、模糊、若隐若现又模棱两可,留给我们一些百思不解的谜团,贮藏着大量古老的“信息密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

这忽明忽暗的神秘浪漫意味正是湖湘纸扎独具魅力之所在。

一、创作思维的神秘浪漫在湖湘大地,“靠山吃山”“傍水吃水”,非常依赖大自然的农耕文化时期,自然界强大的神秘力量和未知性,令人们产生了深刻的敬畏之情。

而人不能直接与意象的神灵交流,必须寄托于特定的仪式和形象方式达成心愿。

于是作为形而上的精神意蕴,通过形而下的具象为载体定格在了各种纸扎物上了。

纸扎的创作动机因而从起源就带有思维的神秘浪漫性。

如溆浦县目连戏纸扎人物《城隍与土地》就为其中一例。

城隍为古代神话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道教称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

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

在目连戏神事活动中,城隍地位显著,派遣五路五猖捉拿众鬼之首寒林的命令便是由他发出。

目连戏城隍一副文官打扮,其扮相颇似宋代公正廉明的包拯。

包拯以为民除害、不畏权贵的“包青天”享誉于民间,是民众心目中值得信任的权威象征。

中国传统纸扎艺术

中国传统纸扎艺术

中国传统纸扎艺术中国传统纸扎艺术,作为中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形式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纸扎艺术既是一门手工技艺,也是一种民间艺术表达形式,通过精雕细琢的手工艺,将平面纸张转化为立体的形象,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神灵和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表达。

一、纸扎艺术的起源与历史发展纸扎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纸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人们开始使用纸张来传播信息和艺术作品。

纸扎艺术最早是作为祭祀用品而出现的,人们用纸张制作各种具体形象的物品来供奉神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扎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艺术创造力的手工艺,广泛应用于庆典、婚庆、葬礼等各种场合。

二、纸扎艺术的制作工艺纸扎艺术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制作者需要选用合适的纸张材料,通常选择纸质柔韧、韧性强的手工纸,以便能够更好地展现纸扎作品的细节。

其次,制作者需要有娴熟的剪、折、扎等技巧,能够将平面纸张转化为立体的形象。

最后,纸扎作品需要进行上色和装饰,以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和美感。

三、纸扎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纸扎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建筑等具体物品的形象。

纸扎艺术通过精细的剪纸和折纸技艺,将纸张完美地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纸扎作品表达对于自然界、传统文化和人们生活的无限思索和表达。

四、纸扎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纸扎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纸扎艺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纸扎艺术通过精美的形象和细腻的工艺,传递了中国人对于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最后,纸扎艺术还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五、纸扎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纸扎艺术,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纸扎艺术的保护立法和相关政策制定,为纸扎艺术的传承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纸扎工艺的独特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纸扎工艺的独特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纸扎工艺的独特力量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纸扎工艺的独特力量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纸扎工艺作为一项独特的手工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力量和魅力。

纸扎工艺源远流长,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技艺传承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纸扎工艺的独特力量。

一、历史渊源纸扎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汉代。

在那个时代,纸扎工艺主要用于祭奠活动和道教仪式,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庆祝等场合。

自古至今,纸扎工艺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二、技艺传承纸扎工艺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技艺的传承至关重要。

这门技艺的传承多以师徒传承的方式进行。

师傅们将自己的经验、技巧传授给学徒,通过反复实践和学习,使学徒们能够掌握纸扎工艺的核心技术和创作方法。

同时,这种传承方式也保证了纸扎工艺的传统性和纯正性,使得这项技艺能够代代相传。

三、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纸扎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纸扎工艺通过技术的改进和艺术的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领域。

如今,纸扎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艺术展览、婚庆用品、舞台布景、商业宣传等各个领域,成为彰显中国文化魅力和创意才华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独特力量的表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纸扎工艺之所以具有独特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的形式和创意:纸扎工艺不仅能够还原各种物品的外观特征,更可以通过创意和想象力,将平凡的纸张化为美丽而独特的艺术品。

纸扎工艺大胆运用纸张的韧性和可塑性,以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意识,创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使观者叹为观止。

2. 深厚的文化底蕴:纸扎工艺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个纸扎作品都传递着中国文化的智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3.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纸扎工艺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和创新的技术手段,使其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民间纸扎艺术

民间纸扎艺术

民间纸扎艺术民间纸扎艺术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

明清时遍及城乡,每逢节日或喜庆之际,民间艺人则充分施展其技艺,扎制成高意诙谐的“老鼠攀葡萄灯”,喜得贵子的“麒麟灯”,望子健康的“鸭(压)子灯”,祝贺新婚的“鸳鸯灯”,祈求丰收的“金鱼灯”,以及名种花草、鸟兽等。

这些色泽艳丽、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均取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

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部位,糊彩纸以装饰。

为喜庆欢快的活动频添几份色彩,同时也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纸扎源流纸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彩糊等。

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扎作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

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

这里所涉及的纸人纸马主要是指与民间丧葬及祭祀活动相关的纸扎,简称为“纸扎”。

迄今发现最早的纸扎实物,是197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古墓群中发掘的纸棺。

棺体骨架用细木杆扎成,从前至后,有五道弧顶支撑作支架,再糊上废纸,外表为深红色。

此棺长2.3米,前高0.87米,宽0.68米,后高0.5米,宽0.46米。

纸棺糊制的废纸,大多是唐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年~755年)的庭西、西州一些驿馆的马料收支帐单纸。

根据考古现场遗迹分析,安葬死者时,先将死者放在一片糊有废纸的苇席上,然后再罩扎制纸棺。

根据墓主人随葬品买地券上的记载,年代为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这具特殊的纸扎棺材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纸扎称谓及主要用途不尽相同。

北宋称为“装銮作”“打纸作”“冥器作”“纸铺”等。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的前几天,市井街坊里开始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缎带、五彩衣服等,这些都是扎好架子糊上纸制成的。

小说写作素材纸扎详解

小说写作素材纸扎详解

纸扎详解民间纸扎,渊源于古代民间宗教祀祭活动,以后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一种装饰艺术。

明清时遍及城乡,每逢节日或喜庆之际,民间艺人则充分施展其技艺,扎制成高意诙谐的“老鼠攀葡萄灯”,喜得贵子的“麒麟灯”,望子健康的“鸭(压)子灯”,祝贺新婚的“鸳鸯灯”,祈求丰收的“金鱼灯”,以及名种花草、鸟兽等。

这些色泽艳丽、造型拙朴、寓意明快的各类纸扎品,均取竹、木、线、纸为主要材料。

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部位,糊彩纸以装饰。

为喜庆欢快的活动频添几份色彩,同时也为哀丧、祀祭场面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扎纸,亦称扎彩。

从事这项工作的匠人一般称为“纸扎匠”,是扎灯、扎旱马等物的行业,主要大宗是为丧俗扎制各种焚烧祭祀用的纸人、纸马、纸幡之类,虽然属于迷信活动,但其扎制技艺却是民间艺术的一门独特行业。

扎纸工艺是先以竹篾或芦苇,绑扎出物件的骨架,然后以白纸裱糊,最后加彩绘完成。

用于殡葬仪式中的扎纸作品有纸幡、纸人、纸马、纸屋、纸箱等类,有的还发展到门神、狮虎、仙鹤、十二美女(歌舞妓)、人子花(四老、四少、四盆花)、二起楼(有楼阁的房子)、聚宝盆、金银山、马车等。

现在有的纸扎匠为了赚钱,又扎出轿车、彩电、电冰箱之类,为迷信活动服务,实不足取。

纸扎是武平县民间历史悠久的工艺美术,亦是该县丰富多彩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纸扎的材料为竹、木、土纸、毛边纸、各种色纸、浆糊、各种人物的小泥头像、绸缎碎布、丝织带及捻纸等等。

纸扎工具很简单,即大小剪刀、裁纸刀和破竹刀、小泥头像造型分为生、旦、丑、净。

在粤省潮州有专门制造泥头像者,可向该地购进。

中型大型的头像则用木头雕成人头模型,再用多层土纸粘贴而成,经晒干剥出面形,再在面部涂上白粉,用毛笔涂上面部色调,然后画上耳目口鼻等器官及各种人物脸谱。

新春佳节期间,按旧习俗,中老年人,携男带女,走亲访友,饮酒酬酢为乐。

青少年则组织狮灯队、龙灯队、船灯队,在本村、邻村,或到县城各机关团体拜年演出。

龙灯有九节龙与十五节龙,分龙头、龙腰、龙尾三部分。

湘西凤凰纸扎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湘西凤凰纸扎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非遗传承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湘西凤凰纸扎艺术及其文化内涵分析李平平(湖南文理学院 艺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凤凰纸扎中大量用到木棍、竹子等材料作为基础骨架,采用纸帛糊裱于骨架表面,再配以彩绘就成了湘西凤凰纸扎。

湘西民间的《凤凰县志》中就记载了凤凰县的纸马人物,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且作为一项民间工艺在清末民国初期一度繁荣,由此也丰富了凤凰纸扎的种类。

一、湘西凤凰纸扎的制作工艺流程与艺术特色湘西凤凰纸扎的艺术种类表现相当丰富,它最初主要被应用于祭祀和巫术活动中,现如今引入了大量游艺内容,成为用途相当广泛的活动道具。

一般来说,湘西凤凰纸扎多被应用于祭拜神灵、游艺、观赏纪念等活动中,且不同摘要:湘西人民勤劳朴实,他们用自己聪明智慧的头脑在这片神奇的湘西土地上创造了名目繁多、瑰丽多姿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湘西凤凰纸扎艺术独树一帜,它是湘西最为经典、优秀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精湛的技艺,特别依赖湘西地域文化活态背景生存发展。

本文从湘西地区4个不同的应用领域入手,深度分析和探讨湘西凤凰纸扎艺术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湘西凤凰纸扎艺术;文化内涵;丧俗;巫俗;岁时节庆;庙会182活动中也存在不同种类的纸扎,分类特别清晰明确。

湘西凤凰纸扎的制作工艺主要包含四大流程,分别为扎骨、裱纸、彩绘与组装,这些流程为湘西凤凰纸扎的发展添姿增色。

首先,凤凰纸扎造型具有多样性,它的种类繁多、造型万千,比较常见的品种就有三十多种,其中丧俗型、祭祀型、游艺型纸扎最多。

在现代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湘西凤凰纸扎的传统纸扎造型也有所创新和突破,例如传统纸扎狮子在狮子头的规格、尺寸方面就发生了诸多变化,形态丰富多样、不可胜数[1]。

湘西凤凰纸扎在纹饰象征性方面表现突出,其中包含了水纹、火纹、云纹、雷纹、如意纹、福寿纹等上百种纹饰,它们代表了湘西人民的无限智慧,在艺术化表现手法上追求创新突破,而所传递的理想观念都是求吉纳祥、禳凶辟邪,主客观层面上都反映出湘西人民对于幸福、吉祥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传统纸扎纸上花开的奇妙世界

中国传统纸扎纸上花开的奇妙世界

中国传统纸扎纸上花开的奇妙世界中国传统纸扎纸艺术源远流长,是一门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通过将纸张剪裁和折叠,艺人们创造出了独特的纸扎纸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展现了纸扎纸独特的美学魅力。

在纸扎纸上,花朵绽放,构建出一个奇妙的世界。

纸扎纸是一种精细的手工艺品,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首先,艺人要选择适合的纸张。

传统上,纸扎纸所用的纸张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手工纸。

然后,艺人会根据设计的图案,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

这些形状可以是花朵、动物、人物等各种元素。

艺人们巧妙地运用剪刀和精细的手工技巧,将纸张折叠、缠绕、切割、黏合,最终形成纸扎纸作品。

纸扎纸作品以其独特的立体感和丰富多样的形式而著名。

在纸扎纸上,各种花朵绽放,各种生命形态得以展现。

艺人们通过纸张的巧妙处理,使纸扎纸作品栩栩如生,仿佛活动在纸上的世界。

这种三维的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用来布置场景、装饰物品,增加了生活的美感。

纸扎纸的发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

在民间艺术传承的过程中,纸扎纸逐渐成为一门独特的手工艺术,并被广泛应用于宗教、庆典等场合。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会佩戴纸扎纸制成的花冠,以示喜庆和纯洁。

在寺庙中,纸扎纸作为宗教仪式中的重要元素,被视为对神灵的致敬和祈福。

同时,纸扎纸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人们通过纸扎纸作品,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除了花卉图案,纸扎纸作品还可以表现传统人物、传统故事等元素,进一步丰富了纸扎纸艺术的内涵。

近年来,纸扎纸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和研究。

艺人们通过创新的理念和技巧,使纸扎纸艺术更加多元化。

例如,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和造型,而是引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创造出与时俱进的纸扎纸作品。

这种创新不仅促进了纸扎纸的发展,也为纸扎纸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

纸扎纸上花开,绽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纸扎艺术概况及其保护

纸扎艺术概况及其保护

纸扎艺术概况及其保护一、原生态下的浙江纸扎艺术概述纸扎是我国民间普遍存在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共同体。

民间美术自身就具有"原生态";的本质,保持和显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来自平民大众和乡土基层。

原生态纸扎不同于现代的新式纸扎,现代的新式纸扎主要通过印刷品的组装完成;而原生态纸扎是通过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传统纯正手工工艺制作,充分地体现民间艺术淳朴的气息和原创性的艺术特征。

"浙江";是钱塘江的古称,意为曲折的江水。

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对外开放省份,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浙江文化属于典型的"中国东南文化区";,是构成吴越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民间艺术的区域特征与其地理性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域沉淀出各自独特的文化模式,浙江地域的民间艺术也自然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

纸扎,又被称作扎纸、扎作、糊纸、扎纸库、彩糊等。

广义的纸扎包括扎作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等;狭义的纸扎指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烧的纸品。

人们对神灵的敬仰、对祖先的祭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心灵的慰藉,通过祭祀活动体现出来。

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祭祀纸扎成为民间美术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实物祭祀演变而来,曾经是社会发展和文明的显现。

在祭祀丧俗活动中,原生态纸扎既有充当祭品的实用性还兼具自身造型、结构、色彩、表象的艺术审美功能,为祭祀活动增添神秘、朴拙、生动的民俗文化的色彩。

本文所涉及的纸扎艺术主要是指与民间祭祀活动及丧葬相关的内容。

二、原生态纸扎艺术与民俗活动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近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形式。

很多民间艺术根植于各种民俗活动之中,民俗活动为民间艺术提供了发生、发展的土壤;民间艺术也为各种民俗活动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湘西凤凰纸扎艺术的视觉要素研究

湘西凤凰纸扎艺术的视觉要素研究

凤 凰 纸 扎 艺 术 最 初 用 于 湘 西 古代 民 间 的 宗 教祭 祀 和 丧 俗 活 明黄等 明度 极 高 的暖色 基 渊 为主要 色 彩 构成 ,再 调入 适 量的 冷性
动 中。人 们取 竹篾 、木 棍 或者 竹块 制成 骨 架 ,然 后 以纸 帛裱 糊 于 色 彩搭 配 使用 ;而 祭 祀 与丧俗 活 动 中的纸 扎 强调 庄严 、严 肃 甚 至
用 。随着 人们 审美 要 求 的提 高和道 德 规 范的 需要 , 凤凰 纸扎 作 为 整 色彩 的明度 、面 积 的大 小和 纯度 的把 握 ,使得 纸 扎的 色彩 丰 富
节 庆庙 会 活动 中的主 要道 具逐 渐 被湘 西地 区广‘ 泛 使用 。风凰 纸 扎 多彩 ,变 幻无 穷 ,各种 色 彩极 尽 其用 , 呈现 出色 彩 纷呈 的色 彩特 造 型 多样 , 色彩 鲜艳 ,它 作 为湘 西地 区 祭祀 仪式 、丧俗 活动 与 节 征 。
格和 尺 寸的 造 型形态 ,由此 可 窥知 ,风 凰纸 扎 的造 型形 态 多样 ,
可谓数 不 胜数 。
二 、纹饰 吉祥
风凰 纸扎 源 远流 长,它 深植 根 于湘 两地 区 的文 化土 壤 之 中 ,
它作 为湘 西 民俗 活动 中 的祭 祀和 游 艺活 动道 具 ,集 宗教 、祭 祀 、
民俗 丁 一体 ,足 湘 民俗活 动 中不 可或 缺 的重 要部 分 。凤凰 纸 扎 艺术 造 型奇特 ,色 彩绚 丽 ,寓 意丰 富 ,材质 优 良,体现 了湘 两地
风凰  ̄ t E 4 L 装饰 纹 样 的种类 十分 丰富 ,主 要包 括 云纹 、雷纹 、
帛裱糊于骨 架之上 ,最后施加 以彩绘 ,由此制作 而成 的手 工纸扎 艺术 姿加 彩 ,在 突 显湘 西 民俗节 日气氛 中发 挥 着重 要 的作用 。为 了达

物质文化视阈下的湖南纸扎

物质文化视阈下的湖南纸扎
利用纸扎技艺独特的造型和质感,可以丰富建筑 外观和内部装饰,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文化 内涵。
纸扎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将纸扎技艺融入服装设计,可以创造出独特 的服装风格和艺术效果,展现出传统与现代元素 的完美结合。
纸扎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在海报、宣传册、包装等平面设计领域,可以利 用纸扎技艺制作出具有立体感和质感的作品,提 高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价值。
到了现代,湖南纸扎技艺已经成 为了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湖南纸扎的地域特色
湖南纸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造 型、色彩、材质等方面都与其他地区 的纸扎有着显著的区别。
湖南纸扎的造型多采用吉祥图案和寓 意,如龙、凤、狮子、麒麟等瑞兽, 寓意着祥瑞和祝福。
湖南纸扎以当地的竹子、纸张、绸缎 等为主要材料,采用剪纸、绘画、雕 塑等多种技艺手法进行制作。
湖南纸扎在现代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的价值
湖南纸扎作为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的意义
通过将湖南纸扎技艺引入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一 传统技艺,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纸扎 技艺人才。
在中国,纸扎最早出现在汉代,随着道教和佛教的兴起 而逐渐发展。
纸扎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 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湖南纸扎的发展历程
湖南纸扎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 明朝时期,当时湖南地区的民间 信仰和祭祀活动盛行,促进了纸
扎技艺的发展。
在清朝时期,湖南纸扎技艺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普及,逐渐形 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纸扎风格。

关于纸扎的故事

关于纸扎的故事

关于纸扎的故事纸扎,一种源于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间风俗。

从古至今,纸扎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从纸扎的起源、用途、制作工艺、传统节日应用、海外传播以及现代创新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纸扎的起源与发展纸扎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汉代。

起初,纸扎只是作为一种实用工具,用于祭祀祖先、祭奠亡者。

随着历史的推移,纸扎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丰富的品种和多样的制作技艺。

二、纸扎的用途与意义纸扎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祭祀、丧葬、庆典等场合。

除此之外,纸扎还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如寓意五谷丰登的纸扎农具,象征吉祥如意的纸扎灯笼等。

三、纸扎的制作工艺与流派纸扎的制作工艺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剪纸、折纸、纸雕等。

在我国,纸扎艺术形成了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如四川的剪纸、江苏的折纸、福建的纸雕等。

四、纸扎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的应用纸扎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清明节烧纸钱、端午节挂纸龙舟、中元节放河灯等。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对先人的哀思,也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民俗氛围。

五、纸扎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纸扎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在美国的华人社区,纸扎灯笼、剪纸等手工艺品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六、现代纸扎的创新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纸扎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纸扎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如今,纸扎已不再局限于祭祀场合,而是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礼品赠送等多个领域。

总之,纸扎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既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湖南民间艺术之旅感受湖南传统工艺的力

湖南民间艺术之旅感受湖南传统工艺的力

湖南民间艺术之旅感受湖南传统工艺的力湖南民间艺术之旅:感受湖南传统工艺的力量湖南,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间艺术。

在这片土地上,传统工艺承载着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和对于美好的向往。

本文将带您一同踏上湖南民间艺术之旅,亲身感受湖南传统工艺的力量。

一、纸扎工艺:纸纸扎扎,韵味无限湖南的纸扎工艺源远流长,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

通过纸张的剪刻、折叠和拼贴等手法,艺人们创造出了各种生动的形象,形成了独具湖南特色的纸扎艺术。

在湖南的传统节日和婚庆仪式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纸扎艺术的身影,它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二、剪纸艺术:雕刻出生活的美好剪纸是一门常见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而湖南的剪纸艺术又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湖南的剪纸作品以细腻的线条和精巧的纹样而著称,常常以动植物、人物形象等为题材,寓意着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通过剪纸艺术,湖南的艺人们雕刻出了生活的美好,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思想。

三、绣花艺术:针线情缘,点缀人生绣花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湖南的绣花艺术更是独具一格。

湖南绣花以其精细细腻的针法和丰富多样的色彩而著称,常常以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为题材,将传统情怀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湖南的绣花作品不仅点缀了生活的细节,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四、木器雕刻:岁月琢磨,雕刻经典在湖南的木器雕刻传统工艺中,岁月琢磨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木器雕刻艺人们通过精湛的雕刻技术,赋予木头生命,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

无论是樱花树的盛开,还是渔船在湖面上的婉约,湖南木器雕刻都能够将其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赞叹不已。

五、陶瓷艺术:泥土之美,神韵之声湖南的陶瓷艺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陶瓷作为一种常见的民间艺术,传递着人们对于生活和美好的追求。

湖南的陶艺作品常以盆、碗、瓶、罐等为载体,通过独特的造型和细腻的纹饰展现出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泥土之美,神韵之声,让人们更加了解和热爱湖南的传统文化。

传统纸扎工艺纸上花开

传统纸扎工艺纸上花开

传统纸扎工艺纸上花开纸扎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通过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再用胶水粘贴拼接而成,以形成精美的造型和图案。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中,人们常常使用纸扎工艺来装饰场所,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一、纸扎工艺的历史和起源纸扎工艺起源于中国南方,具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最早出现纸扎工艺的地方是四川和湖北一带。

在古代,纸扎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庙会和民间传统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而在传统的庙宇里,纸扎工艺也经常用于供奉神像和守护神。

二、纸扎工艺的技艺和制作过程纸扎工艺的制作过程需要高超的剪纸技艺和精巧的构思。

首先,选取适合的纸张,如红纸、彩纸等,然后根据设计图案和尺寸,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零件。

接着,使用胶水将纸张零件粘贴在一起,形成目标造型。

最后,根据需要,可以对纸扎作品进行上色或装饰。

纸扎工艺最大的特点是表现了对细节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人物造型、动物形象还是建筑结构,都能以极其细致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需要艺人们付出大量的耐心和努力,以精湛的工艺进行雕刻和组合。

三、纸扎工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纸扎工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纸扎工艺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通过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

其次,纸扎工艺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往往以吉祥、祝福为主题,传递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此外,纸扎工艺还承载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象征着人们对于神灵保佑和庇护的信仰。

四、纸扎工艺的现代创新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纸扎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如今,一些艺术家将纸扎工艺与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创作出富有现代风格的作品。

同时,纸扎工艺也适应了旅游市场和民间庆典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纸扎灯笼、纸扎舞狮等对纸扎工艺进行了创新与拓展。

总结:纸扎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智慧。

通过剪纸、粘贴和拼接,艺人们将纸张打造成精美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湘绣之美:细腻工艺的文化传达

湘绣之美:细腻工艺的文化传达

湘绣之美:细腻工艺的文化传达湘绣,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精巧细腻的工艺,传达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它源于中国传统的刺绣技艺,却又独具湖南地域特色,成为岳麓山下的文化瑰宝。

湘绣的工艺之美,体现在它独特的刺绣技法上。

湘绣采用的是刺绣技艺中最为精细的方法——“双面刺绣”。

这种方法不仅要求刺绣师傅在正反两面完成刺绣图案,且要求两面刺绣的线迹精确对齐,线缝均匀紧密,线头丝长短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使绣品的正反两面一模一样,呈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

湘绣的刺绣图案丰富多样,形象逼真。

它取材广泛,既包括了各种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等元素,又包括了人物、山水等传统文化元素。

湘绣展现的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更是湖南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

湘绣图案的设计工艺也非常精细,从线迹的精细刻画,到色彩的搭配协调,都体现出了刺绣工艺的高超技巧。

湘绣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传递着湖南人民的情感理念和审美情趣。

湖南人民历来重视家风和家训,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而湘绣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居装饰品,被视为传承和展示家风家训的重要方式之一。

湘绣作品往往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通过画面所描述的情感场景,让人们感受到了温馨和美好。

湘绣作为一种“富贵之绣”,也经常用于婚嫁之礼,象征着对新人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祝福。

湘绣的美并不仅仅局限于绣品本身,还涵盖了湖南传统文化的精髓。

湖南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传统。

湘绣正是这一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绣作为湖南特色文化的代表,既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湖南本土的民俗文化元素。

湘绣的发展,不仅体现了湖南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为湖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活力。

湘绣之美,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传承。

湖南人民一直致力于湘绣的传承和发展。

湖南省成立了湘绣协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刺绣师傅,并且在国内外举办了多次湘绣展览。

这些举措不仅为湘绣的传统技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将湘绣的美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丧葬礼俗中纸扎的象征意义及其所蕴含的民间信仰

丧葬礼俗中纸扎的象征意义及其所蕴含的民间信仰


窦兆娜 及筷子 、 勺子等 。 日常生活用品是任何死者都必备 的 纸扎 , 因为生者相信生与死 , 与鬼 , 人 阴阳二界 的相 对立 , 阴阳两个世界并不是完全隔离 的, 而是存在着 密切的渗透与交涉。 逝者 同生者一样 , 不论做什么事 首 先要 满 足最基 本 的生 活需 要 。
以大件 为 主 , 葬时 焚烧 于坟墓前 , 入 以保佑 逝者 在 阴
间平安吉祥 。 第二 , 人像 。 人像主要包括一些童男童 女、 侍者、 随从等 , 主要供逝者在阴间使唤 , 伺候逝者 在 阴间的 日常起居 。 第三 , 日常生活用品。 日常生活 用 品纸扎包括饮食器皿锅碗瓢盆 以及板凳 、 椅子等 等, 是每个丧家必定的纸扎 。 第四, 交通纸扎 。 古时的
交 通 纸 扎 。 通纸 扎 主 要 有 马 和轿 , 、 是 每 交 马 轿 个 纸扎 铺必 扎 的物 品 。 般 而言 , 性 死亡 倒 头时用 一 男 马 , 女 性用 轿 , 而 马有 金 色 和 白色 之 分 , 要 根 据死 这 者 家属 的要求 来 定 。 些 马之 所 以扎 成金 色 的 , 因 有 是
礼俗 中各 种纸 扎用 品 已脱 离 了单纯 的手 工艺 品这 一 物质 形式 , 是深深 的 打上 了象征 符号 的 印记 , 品 而 物 的真正价 值在 于 隐含 于 物质层 面 之外 的象征 内涵 。
讲主要有六种。 第一 , 神像 。 神像是仿照某些神 的形 态, 譬如观音菩萨、 财神、 门神等扎制而成 的, 看 一般
等。 建筑 纸扎 主要 用来 满足 逝者在 阴间的居 住需求 ,
使其居有定所 。 第六 , 金银财宝纸扎。 主要有金山、 银 山、 聚宝盆、 摇钱树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一些现代化 用品 , 如电视机 、 电冰箱 、 洗衣机甚至别 墅、 汽车 , 融 人到纸扎中来 , 为传统纸扎增添了新的内容 , 每种纸

中国传统纸扎艺术纸上的艺术与创意之美

中国传统纸扎艺术纸上的艺术与创意之美

中国传统纸扎艺术纸上的艺术与创意之美纸扎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瑰宝之一,通过将纸张剪裁、折叠、粘贴等工艺处理,创作出形象逼真、生动活泼的立体造型。

这项技艺源远流长,凝结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同时也展现了艺术家的创意和技巧。

纸扎艺术不仅展示了纸质材料的可塑性,更是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纸扎艺术的魅力,从艺术与创意的角度展现纸扎艺术之美。

纸扎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民间,最早的纸扎艺术形式是冥钞的制作,用于祭祀祖先或敬献给阴间的神灵。

随着时代的演进,纸扎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们通过精巧的手工技艺,将纸张折叠成各种造型,如人物、动物、花卉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些作品不仅形象逼真,而且充满了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纸扎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造型技巧和审美能力。

首先,艺术家需要对纸张的特性和可塑性有深入的了解,选用合适的纸张质地来进行创作。

其次,艺术家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将平面的纸张变换成立体的造型。

他们通过精确的量度、巧妙的剪裁和巧手的折叠,将纸张塑造成平衡和谐的形象。

最后,艺术家要注重细节的处理,通过细腻的装饰和色彩的运用,使作品更加鲜活生动。

这些创作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得纸扎艺术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纸扎艺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更是艺术家们创意的表达工具。

通过纸扎艺术,艺术家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作品中,传递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纸扎艺术作品通常富有象征意义,如龙代表着力量和尊贵,蝶象征着自由和变幻,燕子寓意着幸福和喜悦等。

这些寓意通过纸扎艺术形象的呈现,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艺术家们也不断创新,将纸扎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舞蹈、音乐、戏剧等,创作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展示出纸扎艺术的无限创意和魅力。

纸扎艺术虽然有着古老的传统,但它在当代艺术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湖南临澧蔡氏纸扎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色初探

湖南临澧蔡氏纸扎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色初探

带,纸扎 艺人 众 多,以蔡氏纸扎最 富盛名 。蔡 氏纸扎在 制作 工艺、 的专注 。纸 扎 这 门老 手 艺 已经 不 再单 纯 地是 她谋 生 的手 段 ,更像 题材 、艺术特 色方面个性鲜明 ,富含 临澧独特的地域 文化 于其 中,艺 是 她相 濡 以沫 的亲 人 , 已经 融入 了她 的 生命 ,让 她 不能 忘怀 ,一
头 、花灯 等都 已经 发展 成 为 了独立 的工 艺 品类 。

展现 出 了老人 扎实 而高 超 的写 实技 艺。
蔡 氏纸 扎 的具 体扎 制步 骤有 打 骨 架 、裱糊 、 穿衣 、 彩绘 等 , 蔡 氏纸 扎的 发展 历程 与其 它 地方 的纸 扎 工 艺略 有差 别 。其 以竹 、 木为 骨架 ,用线 绳 来 临 澧 一 带 土 生 土 长 的 纸 扎 匠 确 有 几 人 ,多 分 布 在 临 澧 一 带 不 同的 乡镇 、村庄 里 。他 们 的手 艺 多是 从祖 辈传 承 下来 的, 也有 捆 绑 ,然后 再糊 贴 不 同 图案 、形状 的彩纸 进 行装 饰 ,她 的手 艺融 极个 别 人是 看 着别 人 扎纸 活 儿后 ,拜师 学来 的。不 论手 艺 的好 与 剪 纸 、 绘 画 、 草 编 、雕 塑 、裱 糊 等 多种 技 艺 于 一 体 ,制 作 出来
大 众 文 艺
・ 民族 民 间文 化 研 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路春娇
( 石 家庄铁 道 大 学建 筑与 艺术 学院
0 5 0 0 4 3 )
摘 要 :湖 南 临 澧 历 史 文 化 悠 久 , 纸 扎 工 艺 自古 延 续 至 今 。 临 澧 屋 中 ,看着 自己的这 些作 品 ,如 同是 看着 自己的孩 子一 般 ,那样

湘西苗族扎染的艺术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湘西苗族扎染的艺术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湘西苗族扎染的艺术特点及其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湘西苗族扎染的历史背景、工艺制作、艺术特点以及发展现状。

旨在深入挖掘湘西扎染的独特艺术魅力,为扎染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做出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湘西苗族扎染艺术特点传统扎染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门防染技术,发源于民间的手工技术,其历史悠久,并且注入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苗族的地域背景和文化社会环境造就了湘西扎染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苗族历史背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

境内有汉、土家、苗、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人口283万,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占41.5%、苗族占33.1%。

辖吉首市和花垣、保靖、永顺、龙山、泸溪、凤凰、古丈7个县,总面积15461平方千米,州府吉首为武陵山区(湘、鄂、渝、黔边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湖南省有155万苗族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中在花垣、凤凰、吉首、保靖、古丈、泸溪居住的苗族达100万。

旧时,苗族多居住在偏僻山区,往往在半山腰和高城上自立村寨,形成立体分布。

近现代才迁往城市,长期以来他们与湘西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

聚族而居的湘西苗族自称"果雄";,为"九黎";"三苗";后裔。

湘西苗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几千年来,苗族人诚诚恳恳,用双手不断记录着苗族的文化变迁。

扎染作为苗族日常用品的表现织物,记录着苗族人勤劳、淳朴、善良的历史诗篇。

苗族扎染艺术历史悠久,其起源现已无从考证,目前也尚无定论。

不过据推测,这种印染工艺当在夹缬之前,因为早期扎染防染工艺较为简便,仅用针、线做工具即可。

二、苗族扎染的工艺制作扎染,是指通过对染前织物进行缝、绑扎、绞结等防染处理,使染色后的织物因部分未上色而出现花纹的染色工艺。

苗族扎染制作有九道工序,主要包括刷、扎、浆、脱、染、漂、晾、拆、碾等。

中国纸扎走红海外:面对死亡中国人有多浪漫?殉葬丧俗彩绘

中国纸扎走红海外:面对死亡中国人有多浪漫?殉葬丧俗彩绘

中国纸扎走红海外:面对死亡中国人有多浪漫?殉葬丧俗彩绘出品|网易新闻导语:又到清明时节,提到纸扎你会想到什么?是各色造型的房子纸人,还是自带阴森气氛的符号?如果只是这些,那你就太小看纸扎这门艺术了。

提到纸扎,多数中国人都会觉得不太吉利,尽管是祭祀先人的重要物品,但日常生活中人们总对它讳莫如深。

然而正是这有些“晦气”的纸扎,背后却藏着流传千年的技艺和中国人面对死亡时的独特“浪漫”,不仅承载了亲友间的祭与念,也成为了走出国门征服外国人的艺术品。

同时,纸扎作为一项非遗手艺,大显身手的领域远不止丧俗,许多喜庆节日里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中国纸扎走进法国博物馆纸扎源起于丧俗,在中国传统习俗里,古人大多相信灵魂不灭,并相信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也要衣食住行。

于是人们便用竹条和纸扎制一些现实的替代品,用燃烧的方式给逝去的亲友送去“生活物资”。

不过对于烧掉这件事,外国人却不太理解:这么精致的工艺品为什么要烧成灰?不如拿来做展品吧。

没错,中国纸扎就曾走进法国博物馆,并被评选为“当季巴黎十大必看展览之一”。

这场展览名为“极乐天堂”,举办在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附近的一家美术馆Musée du Quai Branly(法国四大国家博物馆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一米多高的冥宅,造型和色彩都极具中国特色。

中式火锅、西式糕点、家具日用......每件纸扎作品不论大小都从头精致到脚。

除了传统款式,这场展览上还展出了许多“现代化产品”,比如:相机、汽车、飞机,以及供祖先们时尚一下的shopping展区。

有看展的外国人感叹,“就算人已经去世,还会为他准备这么漂亮的东西。

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想法真是太浪漫了。

”纸扎:我不吓人,甚至还救过人用精巧的纸制品寄托对亲友的牵挂与爱,这样来看的确不乏浪漫,而在历史上,纸扎更重要的意义是取代活人殉葬,留下了更多生命。

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有过活人殉葬制度,于中国而言,商朝就经常有殉葬。

直到秦汉以后,活人殉葬才逐渐式微,往往代之以木俑、陶俑陪葬,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秘浪漫的意味:湖湘纸扎艺术特质湖湘大地是一块孕育和成就艺术的神秘厚土。

湖南地貌山峦起伏,川流蜿蜒,又有江南多瘴疠的神秘。

这样多变的地理气候环境,孕育出湖湘文化中一种独特的基因――神秘浪漫情思。

为了获得神灵的恩赐与庇佑,湘人产生了对神灵的信仰和寄托,他们用诡谲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制作了大量虔诚奉祀神灵的纸扎祭器。

纸扎既有充当祭品的实用性,还兼具自身造型、结构、色彩、表象的艺术审美功能,为祭祀活动增添神秘、朴拙、生动的色彩,也给为平实的日常生活赋予了通往神灵对话可能性的想象力。

中国论文网/5/view-7060537.htm湖湘纸扎艺术融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于一体,以纸为材料,以扎制、折叠、剪刻等综合工艺为构成手段,其造型或写实、或抽象,其功能都在于驱鬼避邪,传载祈福佑吉之情,是民间民俗中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纸扎的实用功能是作为巫术的工具,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神秘浪漫意味。

这种神秘性含混、模糊、若隐若现又模棱两可,留给我们一些百思不解的谜团,贮藏着大量古老的“信息密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基因。

这忽明忽暗的神秘浪漫意味正是湖湘纸扎独具魅力之所在。

一、创作思维的神秘浪漫在湖湘大地,“靠山吃山”“傍水吃水”,非常依赖大自然的农耕文化时期,自然界强大的神秘力量和未知性,令人们产生了深刻的敬畏之情。

而人不能直接与意象的神灵交流,必须寄托于特定的仪式和形象方式达成心愿。

于是作为形而上的精神意蕴,通过形而下的具象为载体定格在了各种纸扎物上了。

纸扎的创作动机因而从起源就带有思维的神秘浪漫性。

如溆浦县目连戏纸扎人物《城隍与土地》就为其中一例。

城隍为古代神话守护城池的神,后为道教所信奉,道教称城隍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

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以保谷丰民足。

在目连戏神事活动中,城隍地位显著,派遣五路五猖捉拿众鬼之首寒林的命令便是由他发出。

目连戏城隍一副文官打扮,其扮相颇似宋代公正廉明的包拯。

包拯以为民除害、不畏权贵的“包青天”享誉于民间,是民众心目中值得信任的权威象征。

土地神则源于远古人民的土地崇拜。

以“土地”为民众祭祀之神,以求年丰岁熟。

纸扎土地,拄持扇,一副地方长老的仪态,具有族中长辈的威严和亲和感。

每一件纸扎物都具有超自然的神的属性,甚至可以认为纸扎物就是神。

人们相信人的愿望能够以纸扎形象为桥梁上达神灵,神的旨意也可以传到人间。

人们把精神世界的种种愿望都非常浪漫地寄托这祭祀用的纸扎上,在供奉与焚化仪式的参与中,人们获得心理安慰。

二、形象塑造的神秘浪漫性湖湘纸扎形象塑造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民间雕塑、绘画等多方面的内容,从个体上看是自由和随意的,以严谨的写实造型手法融合写意表现,传达出一种真实与幻觉并存的神秘气息。

其主要造型类型如下:1.半人半兽复合型其造型特点是通过半人半兽的融合传达某种神性。

奇异人物造型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非现实性角色,有一股民间原始气息,诡异、怪诞、恐怖。

纸扎妖孽“瘟神”。

瘟神又称五瘟使者,是中国古代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也比喻作恶多端、面目可憎的人或邪恶势力。

目连戏中,往往由天官升帐,召四值功曹,请灵官下界,最后通过“开光”等仪式,将瘟神驱除,此瘟神在目连戏纸扎中为最巨,赤发、长舌,生有六臂,面目狰狞可怖,身躯伟岸怪异。

纸扎的“鬼王”,是驱邪扶正的神,集神鬼于一身,其威力无比。

“快马”系目连戏中的通风报信之神。

在四值功曹之下听从派遣。

着一身差役总装扮,一副任劳任怨的神情。

溆浦辰河目连戏的演出中,常见的“大头罗汉”“牛头马面”“人头蛇身”“金刚”“小鬼”“猴子”“龙王”等不同形象的半人半兽复合造型纸扎面具,均以想象浪漫的神性面孔唤起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神秘感。

2. 英雄神将夸张型这类人物形象以《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传奇英雄为雏形。

在纸扎艺人的创作中,这些故事在大胆夸张的想象中具有了新的艺术表现力。

如“关公”,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是“忠、义、信、智、仁、勇”美德的化身。

“关公”历来为民间祭祀的对象,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奉为“关圣帝君”,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除了“关公”,“福禄寿三星”“许仙”“哪咤”这类受人们喜爱的角色造型均面目和善,头饰服饰华丽夸张,尽显祥和富贵之气,令观者心安。

3. 鱼禽走兽人格型此类型造型是在保留动物的形象特征同时将动物人格化表现,模拟人的表情或夸张人的面容特征。

如湘西凤凰城内聂胡子的纸扎狮头:浑圆蓝脑袋,宽阔脑门,扇形长睫毛一开一合,金灿灿的眼珠,红如意鼻,鲜红阔大的嘴巴,一对可活动的寿桃耳摇曳生姿,憨态可掬。

益阳的纸扎蚌壳则被赋予了女性的柔美,在纸扎蚌壳一张一合间,蚌壳内的表演者娇态可人。

灯彩鱼造型运用外形特征简约而夸张的造型手法,一嘴大张,一嘴紧翕,动静对比,色彩以一红一蓝,相映成趣。

灯彩虾,造型趋于写实,惟妙惟肖地摹拟了虾举螯伸足,触须高扬的神态,显得生动活动。

虾子起舞时,虾头一仰,尾巴一翘,腰身拱起长长的触须忽地腾空直上划破九天。

4.祭祀冥器写实型丧葬供奉纸扎的习俗由来已久。

长沙至今还有这种丧葬习俗,人们在逝者棺木顶端扎一纸白鹤,祭帐上书写“乘鹤仙游”祭祀文字,以祈祷亡灵随飞鸟同往天国。

祭祀冥器纸扎种类很多。

纸人、纸屋、纸鸟、神像、生活用具,等等。

纸人常见的有金童和玉女,祭词中有“金童前引路,玉女送西方”之语。

纸屋是在丧葬仪式中点火焚烧悼念亡灵的祭祀品。

还扎有金银山、金银桥、摇钱树、聚宝盆及一些生活用具,如箱、厨、柜、茶具、餐具等。

现代民间还扎制自行车、汽车、拖拉机、飞机、大船、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用品。

对亡灵的哀思定格在纸扎制品上,是消除悲伤情绪的一种自我安慰形式。

老百姓的情感表达方式不是抽象的,多用具体的物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希望死去的亲人能够享受生前未曾享受的美好生活,祭祀冥器其意图体现在“用”上,各种纸扎冥器做得都如真物一般,非常写实。

三、表现手法的神秘浪漫性湖湘纸扎的作者虽然是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匠人,但是才思敏捷的他们在表达自我的艺术观念时,用色彩和纹饰把所要表达的浪漫神思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玄妙的想象空间里,所有本无关联的因素都化为了重新建构的材质,具有强烈而现代的神秘浪漫特性。

1. 神秘的色彩传达着浪漫的情怀纸扎色彩常表现为饱满、艳丽、清新,多施以纯度较高的原色。

红、黄、蓝、绿、赭、黑、白和金是纸扎常用色彩,采用彩绘方式,追求单纯的色彩基调,再辅以其他色彩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出一种纯正厚重而又不失绚烂丰富的神秘色彩效果。

民间艺人出色地利用红色所具有的稳定性和金、黑、赭等色彩所具有的调和性,注重色彩的冷暖搭配。

这种风格是基于一种象征性和观念性的色彩意识。

纸扎中红色是最喜庆、最具情感的颜色,富有象征寓意,如日子红火,人丁兴旺等。

“红红绿绿、搭配吉利”也是艺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属于主观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体现出人们的审美趣味,同时也是人们平安吉祥的心理需求。

可以说,纸扎艺人不仅赋予色彩以情感,还赋予色彩以人性的意义。

凤凰纸扎艺人聂方俊说,纸扎色彩搭配要鲜艳夺目,也就是说要“丽”。

纸扎作品上色要用大红、大绿、大黑、大白,加上简练的金线对比运用,加强视觉冲击力,给人鲜亮明艳的感觉。

艳丽夺目色彩传达着热爱生活、火辣辣的情感,令人兴奋难抑。

从色彩的感情上来说吧,红色表示血性、英武;绿色表示生命、宁静;黑色表示正直、专一;白色表示俊美、纯洁。

把这些基本色调赋予感情,有机地组合在纸所造型的表面,黑色相间,红绿相映,单纯中显丰富,对比中显和谐。

他扎的龙造型圆润,色彩明快艳丽,轻快欢愉之感跃然于上。

色彩的缤纷表达给人带来视觉上的迷幻,让人以崇高和神秘的心理暗示来彰显宗教的魔力。

麻阳何凤钧创作的纸龙,以黄色为主。

古代传说中,先帝禹的出世与黄龙有关。

因而黄色往往象征着高贵和权威。

黄色龙的形象深蕴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有旷远的宗教色彩。

聂氏还有其他纸扎作品,如灯彩蟹,用色则大胆夸张,黑、白金、红色相间,节奏很强。

对比强烈,十分醒目。

纸扎罗汉花篮,花团紧凑密集,花色艳丽,祥和之气扑面。

纸扎鱼,为金红色大鲤鱼。

民间传说中,鲤鱼可跳龙门,是吉祥之物。

鲤鱼的造型,头、尾微翘,胸、腹部下沉,有一跃而起之势,用色热烈明快,透露出昂然向上的浪漫情怀。

这种蕴含情意的色彩,体现出“意之所游”的境界,并具有梦幻般的浪漫主义神秘色彩,富有强烈的装饰效果,2.神秘纹饰浓缩着浪漫的生命气息纸扎纹饰不仅具有装饰功能,还有精神性的巫术意义。

人们对于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对于肆虐妄为的疫病天灾也无法抵御,巫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全部寄托,其中浓缩了人类浓厚的生命意识。

纸扎上的纹饰是一种在巫术观念下具有高度象征性的符号,具有神秘、抽象、象征、装饰之美。

他们甚至将动物、植物、几何符号等进行散点透视后绘制、剪贴在作品中。

以凤凰纸扎工艺“狮子头”为例,狮子的两腮都贴有金灿灿的云蝠,把它和狮子的双眼一起看,那是“福(蝠)寿(桃)双全”。

狮子的鼻都“扎”和“画”成“如意”图案,就是“万事如意”。

头部后端的一轮红日刚刚出山,四周霞光万道,象征越走越光明。

口上天平即阳(男),下口页即阴(女),牙齿(娃子)意指外孙,口即一家,象征“团圆”…… 纹饰充分体现着艺人的奇思妙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精神意蕴、文化信息、审美价值。

湖湘纸扎艺术以浪漫神秘的构思、造型和工艺带着老百姓的祈福愿望和审美心理,承载湘人着对幸福的追求、对神灵的崇拜、对亡灵的哀思以及对生命的感悟留存于世,是现代人了解湖湘文化的向导,是值得挖掘研究的文化宝藏。

(作者单位:湖南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