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

合集下载

形容孤独一人的诗句

形容孤独一人的诗句

形容孤独一人的诗句《独坐敬亭山》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衍生注释:1.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2. “尽”:没有了。

3.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二、赏析:这首诗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群鸟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一片孤云独自飘走,越发显得天空空阔。

诗人通过描写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极其清幽寂静的氛围。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把敬亭山当作自己的知己,只有山不会抛弃自己,不会离开自己。

诗人用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在孤独之中又透露出一种自我安慰,一种在大自然中找到寄托的感觉。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有描写山水、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等多种类型。

四、运用片段:我失恋的时候,一个人跑到公园里。

周围的人都欢声笑语的,我却感觉自己像李白笔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那朵孤云。

大家都有自己的热闹,而我只有自己。

我静静地坐在长椅上,看着眼前的景色,突然觉得那座假山就像敬亭山一样,只有它默默陪着我,不会嫌弃我的孤单落寞。

哎,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李白当时那种孤独的心境啊。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衍生注释:1. “绝”:绝迹。

2. “径”:小路。

3.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翁。

二、赏析: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人用一种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一个极度寒冷、寂静的世界。

所有的山上看不到一只飞鸟,所有的小路上看不到一个行人的踪迹。

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这样一个空旷寒冷的世界里,有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独自在江面上垂钓。

这个老翁就像诗人自己,在孤独中坚守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被外界的寒冷和寂静所干扰,表现出一种遗世独立的高洁品质。

三、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

《独坐敬亭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独坐敬亭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独坐敬亭山》原文及翻译赏析《独坐敬亭山》原文及翻译赏析《独坐敬亭山》原文及翻译赏析1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简介《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翻译/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注释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赏析/鉴赏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本文解析了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境和内涵。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篇1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气势磅礴,深受后人喜爱。

在他的众多诗作中,有一首名为《独坐敬亭山》的诗,其中包含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著名的诗句。

这句诗句表现了李白在独坐敬亭山时的心境和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众鸟高飞尽”这句话,表现的是敬亭山周围的景象。

在这句话中,李白用“众鸟”来形容鸟儿的数量众多,用“高飞尽”来形容鸟儿在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

这句话展现了自然的壮观和生命的自由,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美好。

“孤云独去闲”这句话,则表现的是云的孤独和悠闲。

在这句话中,李白用“孤云”来形容云的孤独和寂寞,用“独去闲”来形容云的自由和悠闲。

这句话表现了自然的宁静和美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静谧和深邃。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句话,则表现的是李白对敬亭山的喜爱和感慨。

在这句话中,李白用“相看两不厌”来形容自己对敬亭山的喜爱和感慨,用“只有敬亭山”来形容敬亭山的独特和美丽。

这句话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伟大,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篇2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上,仰望天空中高飞的群鸟和独自飘荡的孤云,感受到了一种孤独而宁静的心情。

他觉得自己和敬亭山相互凝视,彼此之间没有厌倦,只有相互敬重。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敬亭山在李白的眼中不仅仅是一座山,更是一个值得敬仰的对象,它象征着独立、坚韧和永恒。

《独坐敬亭山》译文李白《独坐敬亭山》鉴赏答案

《独坐敬亭山》译文李白《独坐敬亭山》鉴赏答案

《独坐敬亭山》译文李白《独坐敬亭山》鉴赏答案《独坐敬亭山》是由李白所创作,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只有一作:惟 / 唯)《独坐敬亭山》译文及注释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注释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独坐敬亭山》赏析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内容如下:
1.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 解析。

-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意思是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这里描写了一种寂静、空旷的景象,以“众鸟”“孤云”的动态,衬托出环境的清幽。

-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一种相知相惜的情感,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在这里却从大自然中找到了慰藉。

二、名人名言。

- 含义: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它强调了志向对于人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性。

只要有坚定的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2.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 含义: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诸葛亮认为一个人的志向应该远大,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小利益或小目标,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宏大的抱负,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 含义:在穷困处境中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不能放弃高远的志向。

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不被困难所打倒,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李白《独坐敬亭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独坐敬亭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独坐敬亭山》古诗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孤云:陶渊明《咏贫士》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4)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5)厌:满足。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载)秋游宣州时,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赏析: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独处静心诗句

独处静心诗句

独处静心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独处静心的诗句:
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意思: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出处: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诗人,他归隐田园,这句诗表达了他
在独处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意思: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出处: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在独处时,欣赏自然景色的悠然自在。

3.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
宗元《江雪》
意思: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
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出处:柳宗元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他在这首诗中描述了在
寂静的环境中,独自垂钓的老翁,表达了一种宁静、超脱的心境。

4.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如今四处漂泊的自己像什么呢?不过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
罢了。

出处: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在漂泊
中独处的孤独和寂寞。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独处时的静心和悠然自得的心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者个人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和宁静的追求。

《独坐敬亭山》翻译及赏析

《独坐敬亭山》翻译及赏析

《独坐敬亭山》翻译及赏析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前言】《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注释】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翻译】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赏析】《独坐敬亭山》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作品原文:独坐敬亭山⑴众鸟高飞尽⑵,孤云独去闲⑶。

相看两不厌⑷,只有敬亭山。

词句注释: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白话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创作背景: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

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

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

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

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

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

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

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

陶渊明孤云的诗

陶渊明孤云的诗

陶渊明孤云的诗《孤云》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衍生注释:1. “众鸟高飞尽”:众多的鸟儿都高飞远去,直至消失不见。

这里的“尽”表示完全消失的状态。

2. “孤云独去闲”:一片孤独的云彩飘然而去,显得很悠闲自在。

“孤云”突出云的孤独,“独去闲”描绘出云的状态。

3. “相看两不厌”:互相看着,彼此都不觉得厌烦。

“厌”是厌烦的意思。

4. “只有敬亭山”: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出一种孤寂清幽的意境。

诗的前两句,众鸟飞尽,孤云独去,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寂静。

诗人通过描写鸟儿飞走、孤云飘离,暗示身边的热闹和陪伴都消失了,烘托出一种孤独感。

而后两句,诗人与敬亭山相看不厌,将山拟人化,仿佛山是诗人的知己。

在这空旷的世界里,只有山能与诗人相伴,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宁静的向往。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语言优美。

他一生渴望入仕一展抱负,但仕途坎坷,游历各地,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四、运用片段:在那个宁静的午后,我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周围的人渐渐散去。

就像李白诗中的“众鸟高飞尽”,热闹渐渐远离我。

此时,天上只有一朵孤云缓缓飘过,就如同我此刻的心境,“孤云独去闲”。

我静静地看着远处的小山丘,仿佛我和那山丘就像李白与敬亭山一样,“相看两不厌”,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在这一片宁静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慰藉。

哎呀,你说这李白是不是也有过我这样的感受呢?感觉他就像是在诉说我的心声。

《孤云》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一、衍生注释:1. “孤云将野鹤”:孤云伴着野鹤。

“将”在这里是伴随的意思。

2. “岂向人间住”:怎么会在人间居住呢?这是一种反问,表示孤云与野鹤不会留恋人间。

3. “莫买沃洲山”:不要去买沃洲山。

沃洲山是当时的名山。

孤云独去闲的上一句诗句是什么

孤云独去闲的上一句诗句是什么

孤云独去闲的上一句诗句是什么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原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孤云独去闲,闲自漫步,不求名利。

不为红尘所累,更不为名利所惑,只愿安闲自在,清贫自守。

诗人李白的诗总是那样,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平平展展无奇不落俗套的句子,却又真实可触,让人感慨。

不知道你读过多少遍了,每句话都有一个美好之处,却总是没有那么好。

“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作”这就是一种人生态度吧,我也不例外!既然喜欢那就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吧。

人生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流逝中,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落和悲伤。

在人生中收获也同样得到很多快乐和愁绪以及回忆里沉淀下来的东西。

我觉得还是要自己能够拥有的幸福和快乐!有些人就如同我一样,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这不太好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因为他们生活在黑暗中,每天活得都很压抑。

所以每次看电视都会想到白居易与自己在一起生活的场景。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孤独寂寞又好时光里最想要说的话是什么! 孤云独去闲来无事吟风弄月好(唐)白居易不知道你是否读过《江南春》这首诗呢’——孤云独去闲是一种精神状态使人感到孤独寂寞的词而出自于《木兰诗》中李白也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句所以才会经常让我们想起自己生活中那个孤寂的年代。

但是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看过这首诗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首诗人写在了哪吧!”孤独无依”那是我们现在经常能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了,也是很多人心中最想要表达的诗句。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首诗里面包含过一、白诗江城初熟杨柳春,小径斜阳杨柳绿。

独坐敬亭山体会诗人孤独心情的诗句

独坐敬亭山体会诗人孤独心情的诗句

独坐敬亭山体会诗人孤独心情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表达的是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表达的是虽然鸟儿都飞走了,云儿都飘走了,但是作者找到了一个忠实的朋友,那个朋友就是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词作者简介,重点词语与译文: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注释: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⑵尽:没有了。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译文: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及原文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及原文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及原文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孤云独去闲。

此诗句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下一句及原文
1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朝代】唐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3赏析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
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众鸟飞高尽 孤云独去闲 修辞手法

众鸟飞高尽 孤云独去闲 修辞手法

众鸟飞高尽孤云独去闲修辞手法
这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它是通过修辞手法来描绘出一种孤独和自由的意境。

1.修辞手法:比喻。

诗句中的"众鸟飞高尽"和"孤云独去闲"都是通过比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众鸟飞高尽比喻了其他鸟儿都飞走了,而孤云独去闲比喻了自己孤独地离开。

2.描述:通过众鸟飞高尽和孤云独去闲的描写,诗句传达出一种孤独和自由的氛围。

众鸟飞高尽,意味着其他鸟儿都离开了,只有自己独自一人留在这里。

孤云独去闲,则暗示着自己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地行走。

整个诗句给人一种静谧和自由的感觉,也表达了作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心境。

3.研究:这句诗句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式都很巧妙。

通过比喻手法,作者将自己与众鸟和孤云进行了类比,传达出一种孤独而自由的情感。

同时,通过选择诗句中的"飞高尽"和"独去闲"这样的词语,增强了描写的效果和感觉。

这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式的运用,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句诗句通过比喻手法和描写方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它既表达了孤独的感觉,也展示了自由的态度。

这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方式的运用,使诗句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李白经典诗词独坐敬亭山赏析

李白经典诗词独坐敬亭山赏析

李白经典诗词独坐敬亭山赏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独坐敬亭山》作者:李白【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的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3尽:没有了。

4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5厌:满足。

《独坐敬亭山》的意思: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的写作背景: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的时间已有整整十年了。

长期飘泊的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独坐敬亭山》的鉴赏: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独坐敬亭山》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

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

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

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赏析】
《独坐敬亭山》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
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
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

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

“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
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

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

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
渐渐飘走。

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

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

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

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

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c/1301htm。

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
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

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

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

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

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