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
足部调研报告
足部调研报告足部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足部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之一,具有支撑身体、行走、跑步等功能。
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足部问题逐渐增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足部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人们对足部健康的关注程度;2.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足部问题;3.了解人们对于足部问题的预防和治疗的态度。
三、调研方式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0份。
四、调研结果1.对足部健康的关注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关注足部健康,其中45%的受访者非常关注,49%的受访者比较关注,只有6%的受访者表示不太关注。
2.常见的足部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足部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 足痛:占比38%;(2) 脚部皮肤问题(如鸡眼、足癣等):占比25%;(3) 足部肌肉疲劳:占比20%;(4) 指甲问题(如甲沟炎、松动等):占比12%;(5) 足部畸形:占比5%。
3.对于足部问题的态度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于足部问题有积极的态度:(1) 预防措施:78%的受访者表示会注意足部的保养,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选择合适的鞋子、定期进行足部按摩等;(2) 寻求治疗:87%的受访者表示在出现足部问题时会及时寻求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治疗;(3) 自我治疗:部分受访者(13%)表示通过自我方法进行足部问题的治疗,如热敷、冷敷等。
五、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人们对于足部健康有较高的关注度,意识到足部问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2.常见的足部问题主要为足痛、脚部皮肤问题、足部肌肉疲劳等;3.大部分受访者对于足部问题有积极的态度,会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寻求治疗。
六、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足部健康宣传,提高公众对足部健康的重视程度;2.鼓励人们养成良好的足部保养习惯,选择合适的鞋子、合理安排走路、运动等;3.加强专业医疗人员的培训,提供更好的足部问题诊疗服务。
糖尿病足的足底压力分布与病程变化
糖尿病足的足底压力分布与病程变化糖尿病足是指由于长期不良血糖控制所导致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而引起的下肢病变。
该病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足底压力分布与病程变化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足底压力分布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的原因,使得其足底感觉丧失或减退,导致对足底的压力感知减弱,进而影响足底压力分布。
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患者的足底压力主要分布在足跟区域和足趾区域,而正常人的足底压力分布较为均匀。
1. 足跟区域压力分布:糖尿病足患者足跟区域的压力较高,主要原因是步态异常,包括足跟着地时间延长、足弓下陷等。
这些步态异常使得足跟区域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形成足底溃疡。
2. 足趾区域压力分布:糖尿病足患者的足趾区域压力也较高,尤其是拇趾和小趾。
这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足趾的屈曲畸形,进而增加足趾的压力。
足趾部位的高压力容易导致皮肤磨损和溃疡的形成。
二、病程变化糖尿病足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与病程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病程阶段压力分布也会发生变化。
1. 神经病变阶段:在糖尿病初期出现神经病变时,足底的压力分布主要集中在足跟和足趾区域,但压力分布相对均匀,未出现局部高压力区域。
2. 神经病变进展阶段:随着糖尿病的进展,神经病变逐渐加重,足底的压力分布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足跟和足趾区域的压力增加,特别是局部高压力区域的形成,增加了足底溃疡的风险。
3. 血管病变阶段:当糖尿病足伴随着血管病变时,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足底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的出现。
这时,足底的压力分布可能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出现更多的高压力区域。
糖尿病足的病程变化使得足底压力分布不均匀,局部高压力区域的出现增加了足底溃疡的风险。
因此,准确了解糖尿病足的病程变化及足底压力分布对于早期预防和干预糖尿病足具有重要意义。
三、预防与治疗针对糖尿病足患者足底压力分布与病程变化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措施。
1. 足底保护:对于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保持足底清洁,保护皮肤完整性十分重要。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黄本涛
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黄本涛发布时间:2023-05-17T02:05:26.173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5期作者:黄本涛[导读] 糖尿病化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膜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宁陵民族医院河南省476700摘要:糖尿病化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膜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危及集体鞭组织或祀器官对膜岛素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异常综合化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而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足底压力异常是DFU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足底压力变化可提示糖尿病足的发生,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足的前期阶段,其发生足底压力异常更容易导致足溃疡的发生。本文就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足底压力异常的可干预危险因素展开综述,以期为改善患者足底压力异常、延缓或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溃疡;护理1引言截肢是糖尿病足患者面临重要后果,《糖尿病足的预防指南》指出,下肢部分或全部截肢通常发生在足部溃瘍基础之上,在所有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85%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糖尿病足发生溃疡、感染、坏痘是截肢重要原因,一旦截肢,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也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因此,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尽早防治早期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十分重要。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改变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与多因素相关。
足底压力增高会导致足局部毛细血管闭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和分解破坏,进而产生炎症、感染、溃疡,从而形成糖尿病足。
对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感觉神经病变后引起患者自我保护感觉下降,容易出现足部损伤;运动神经病变后患者足部肌肉出现萎缩,足底软组织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导致足部畸形和步态异常;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皮肤干燥、萎缩、变薄,出现胼胝和皮肤皲裂,进而致使足底压力升高。
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析
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析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析摘要】研究正常中国成年人足底压力分布。
[方法]使用F-scan 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收集100例志愿者站立、行走、慢跑、上、下楼梯的足底压力分布数据,分析5种生理状态的足底压力分布,以及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步速等因素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结果]正常中国成年人5种生理状态的足底压力分布各有特点,静、动态差别显著;四种动态方式中,以水平行走的步态最为稳定,步速加快和上、下楼导致步态不稳;性别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无显著性意义,步速的影响则有显著性意义,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足底压力分布呈弱相关。
[结论]中国正常人的足底压力分布具有独特性,本实验得出的数据可对临床足底压力分析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正常中国人F-scan足底压力影响因素Abstract [Objective]T o research the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normal Chinese adult [Method]The F-scan plantar pressure analysis system was used to collect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data of 100 volunteers who stand, walk, jog, go upstairs and downstairs The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data of 5 kinds of physiological states, as well as influence of sex, height, body weight, body mass index and speed was analyzed [Result]There’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between 5 kinds of states of the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hinese normal adults There’s signi fi 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tatic and dynamic In four dynamic motions, the gait of walk was stalest, and it became unstable if speed up and go upstairs or downstairs As for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re was non-significance of sex But the speed had the significance The height, the body weight, the BMI had weak correlation with the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Conclusion]The plantar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normal Chinese adults has the distinctive quality The data obtained by this experiment, may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plantar pressure analysis Key words:normal;Chinese;F-scan;plantar pressure;influential factor 发达国家对正常人足底压力的分析起步早,国际著名的足底压力分析仪均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各自的数据库。
正常青年人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正常青年人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张庆来;孟站领【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7(011)005【摘要】目的:观察正常青年人自然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特征,探索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规律.方法:于2006-09/10在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山东理工大学2005级82名19~22岁的正常大学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所有受试者测试期间足踝关节活动正常,测试时均脱鞋袜,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一步法测量两脚各3次动态足底压力,计算足底各个区域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和冲量.结果:82名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平均峰力值:第1趾、第1,2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右足大于左足[右足:(111.47±24.10),(123.34±30.64),(161.03±40.68),(212.02±43.81),(183.29±4 1.82)N;左足:(96.82±21.48),(71.02±27.05),(123.45±38.51),(194.44±42.90),(163.93±45.3 9)N;P<0.01],面第5跖骨、足弓两个区域左足大于右足[右足:(45.88±24.07),(69.95±23.44)N;左足:(80.19±27.61),(115.34±26.70)N;P<0.01].平均峰力值足跟最大,第2~5趾和第5跖骨较小,且左右双足的分布规律一致.②接触面积:第1,2,3,4跖骨、足跟内外侧区域右足大于左足(P<0.01),而第1趾、第5跖骨、足弓区域右足小于左足(P<0.01).行走过程中足底接触面积最大的部位在足中部的足弓处,其次是大拇趾(第1趾)和足跟部,且左右双足的接触面积变化一致.③冲量:第1趾、第2~5趾、第1,2跖骨区域内右足大于左足[右足:(25.96±432),(6.26±2.13),(35.54±5.89),(53.54±10.15)N·s;左足:(20.65±622),(4.36±1.91),(19.27±6.54),(39.81±8.61)N·s;P<0.05,0.01],而第5跖骨、足弓两区域左足大于右足[右足:(12.52±4.23),(14.89±5.94)N·s;左足:(23.71±7.41),(26.76±6.87)N·s;P<0.01].行走过程中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内侧,第2~5趾、足弓以及第5跖骨处冲量较小,左右足分布规律基小一致.结论:正常青年人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左右双足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则基本一致.【总页数】4页(P889-892)【作者】张庆来;孟站领【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省淄博市,255049;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省淄博市,255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青年人正常行走左右足底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 [J], 汤澄清2.生长发育突增期青少年左右足底压力分布的对比分析 [J], 张攀;马楚虹;王超;龚成秋3.老年人与青年人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比较 [J], 李立;陈玉娟;翟凤鸣;崔巴特尔4.正常足非肥胖学龄儿童足底压力分布特征测试与分析 [J], 李立; 陈玉娟; 贾富池; 胡雯雯; 杨惠玲; 张义飞; 冯蕾; 李敏5.正常足与高弓足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 [J], 刘晓飞;苏思维;杜森;姜雯君;宋洪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正常成人足底压力参数值范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中国正常成人足底压力参数值范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的探讨
本文将探讨中国正常成人足底压力参数值的范围和分布特点,以及影响这些参数的因素。
通过对大量成年人的足底压力测量,我们发现中国成人足底压力范围为1.0-4.0 kg/cm,平均值为2.0 kg/cm。
男性的足底压力高于女性,而年龄对足底压力的影响不显著。
此外,身高、体重、BMI和足长等因素也对足底压力有一定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肥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足底压力增加,进而引发足底疼痛和其他足部问题。
因此,通过了解足底压力的正常范围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和治疗足底问题,如选择合适的鞋子、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
- 1 -。
基于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迹踏痕定量化检验研究
基于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迹踏痕定量化检验研究余梦娜1李成兵21.湖北警官学院2.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摘要:基于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足迹踏痕进行基础量化研究。
将不同年龄人群分为青年组、壮年组及中年组三 组,分别收集其左、右足落足过程中足跟与地面接触面积占全足的比例(踏痕面积比)以及足迹踏痕角度的数据,进行各组组内以及组间数据分析,以期发现踏痕随年龄变化的相关规律。
结果显示,在利用踏痕分析年龄时,不能 依据足跟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占整个足迹面积的百分比的特征进行分析;依据踏痕角度,可判断留痕人年龄的大致范 围,若在80° ~ 95°之间贝ij属于青年人群,若在80°以下则属于壮、中年人群。
关键词:踏痕踏痕面积比踏痕角度年龄分析引言足迹分析能够在侦查破案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足迹 分析得出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人身信息,可以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侦查方向。
然而,当前侦查工作中足迹分析的作用还未 能得到真正体现,除了基于鞋样本数据库的鞋种分析应用比 较普遍以外,其他方面诸如年龄分縛应用麵并不乐观。
这是由于目前碰分析的方法多属于经验型方法,对于对足 迹特征认识不足的基层技术人员来说,基于这些方法分析得 到的结果可靠性差。
为了使足迹分析所用特征定量化,更易 于掌握运用,本文试图以落足步态特征的主体特征踏痕为突 破点,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系统对足迹落足步态特征与年 龄的相关性进行量化研究,为足迹年龄分析的定量化研翔是 供新居与方法。
实验部分(-)实验器材本次研究所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析系统是由比利时 RSscan公司研发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足底压力动态分布 测量系统。
该系统是目前世界上采样率最高、易于使用且测 试结果可靠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它可以在不影响受试者正 常步态的情况下,检测、显示和记录下脚底应力,并且可以 通过2D或3D的彩色动态图实时显示。
运动生物力学在足部的研究与应用
运动生物力学在足部的研究与应用
一、足部结构的生物力学分析
足部是人类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撑体重、传递力量和运动的重要任务。
因此,对足部结构的生物力学分析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足部的生物力学分析主要包括足部的形态学分析和力学分析两
个方面。
其中,形态学分析主要研究足部的形状、大小、结构等特征,而力学分析则主要研究足部的力学特性,如足底的压力分布、足部的稳定性等。
通过生物力学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足部的结构和功能,为足部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
二、足部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
足部运动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足部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主要包括足部运动的力学分析和运动控制两个方面。
足部运动的力学分析主要研究足部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如足底的压力分布、足部的运动轨迹等。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足部运动的力学机制,为提高足部运动的效率和预防足部损伤提供依据。
足部运动的运动控制主要研究足部运动的神经控制和肌肉控制
两个方面。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足部运动的控制机制,为提高足部运动的技能和预防足部损伤提供依据。
三、足部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及预防
足部损伤是运动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如踝关节扭伤、足底筋膜炎等。
因此,研究足部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及预防也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足底压力检测
足底压力检测从医学和人体力学的角度:足底压力是指足底所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可分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两种,它们分别表示人在静态站立和动态行走及跑、跳时足底所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
足部疾病大多与足底正常压力改变有关,两者通常互相影响。
因此了解正常人足底压力的分布,不仅对于诊断和评价足疾病是一种有效工具,而且在恢复病足足底压力正常分布或接近于正常分布,恢复足的功能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体足底压力分布可直接反映人站立或跑跳时足底各部所受压力值的大小,还可间接反映脚的结构、功能及膝、髋、脊柱乃至整个身体姿势控制等情况。
测试和分析足底压力可以获取人体在各体态下正常和异常的足底所受压力信息,一般来说站立和步行是人类常见的运动,而站立和步行时足底与支撑面之间的压力分布反映了下肢乃至全身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信息,但直接的还是反映足的情况。
测量分析足底压力分布有助于临床医疗诊断、疗效评估、人工关节设计、假肢设计和体育训练等。
另外足底压力测定可以方便地指导各类功能鞋及运动鞋的设计。
目前将其应用于畸形足、各类型足疾病及糖尿病足溃疡的早期预测、诊断并指导其治疗;骨科和矫形外科对关节疾患程度和手术后疗效的量化评定;康复医学中指导患者术后的行走训练和设计智能化假肢等领域。
因此全面了解足底压力变化对正常足生物力学及功能的了解、临床医学诊断、疾病程度测定、术后疗效评价、康复研究及各类型矫形鞋、运动鞋的设计均有重要意义。
Memstec便携式足底压力检测仪,成为鞋企设计健康鞋的命脉之门1、不正常的压力分布可引起足部疼痛和足底筋膜炎。
-- 足底压力分布的平均值-- 定义三种足部类型(扁平足、正常足、高足弓)-- 峰值点-- 前脚掌/后脚掌压力比步态分析不正确的步态会引起身体姿势不平衡和慢性疼痛。
-- 回放步态行程的步骤-- 对压力变动的中心进行分析-- 分析步态时间和角度2、(Memstec便携式足底压力检测仪快速量测获取的中文报表)足部矫形的核心是均衡足底压力与阻止生物力学的代偿发生,透过静态足底压力的分析可以获知足部压力的异常分布以及相对于足部结构的异常排列,Memstec便携式足底压力分析仪可以对足部压力进行单独10分区分布数据采集,快速获知前足、中足、后足的受力状况,进而获悉前足后足内外翻的状况,中足足弓的塌陷程度,过度旋前或旋后的足部代偿机制。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一个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足病,其危害主要表现在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感染和截肢等。
足底压力参数是评估糖尿病足病危险的重要参数之一。
目前虽然有很多文献对糖尿病足底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糖尿病足底压力参数的研究比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的测定和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将结合现有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改善措施,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对象:糖尿病患者30名,年龄60岁以下,均为不同病程的II型糖尿病患者。
2、实验设计:综合运用临床检查、问卷调查、测量仪器等方法,采集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参数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为研究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3、研究方法:(1)临床检查:对受试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检查,包括感觉、脉搏、运动、皮肤、足底骨骼情况等方面的检查;(2)问卷调查:对糖尿病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3)测量仪器:使用足底压力测量仪进行足底压力参数测量;(4)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研究预期的结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可进一步了解糖尿病足底压力参数的分布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对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足底压力参数的差异,可以探讨糖尿病患者足底感觉功能的变化,对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病提供重要参考。
健康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参数特征
健康大学生足底压力分布参数特征作者:张庆来宋绍兴董杰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淄博 255049;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目的探讨健康大学生自然行走过程中峰力值(Max Force)、达峰力值时间(Time to Max Force)、冲量(Impulse)、负荷率(Load rate)等参数特征,为临床诊断、疗效评估、矫形处方和体育锻炼等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Footscan USB 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82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
结果足跟内侧(Heel Medial)平均峰力值(MF)最大,其次是第2,3跖骨,足底平均峰力值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Toe2-5)和第5跖骨(Meta5),且男、女分布规律一致。
足底各区域达峰力值时间按照行走过程中足底接触地面顺序呈依次递增趋势,即达峰力值时间足跟<足弓<跖骨<脚趾。
行走过程中足跟的负荷率最大,尤其是足跟外侧(Heel Lateral),男、女都表现出左足足跟负荷率大于右足足跟负荷率的现象。
行走过程中足底冲量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3跖骨和足跟内侧,冲量较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第2~5趾、足弓以及第5跖骨。
结论普通健康大学生足底压力特征与其他学者研究正常人或非糖尿病人的足底压力特征基本一致;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男女左右双足的足底参数分布规律基本一致。
【关键词】足压力统计学分布对比研究学生Parameter Features of Foot Pressure in Healthy University Students/ZHANG Qing lai*, SONG Shao xing, DONG Jie. *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hando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Zibo(255049),Shandong Province,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eak value of foot plantar pressure and the time to max force and impulse and load rate during the natural walk about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effects diorthosis therapy and sports activities. Methods A total of 82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barefoot and normal gait was analyzed by the Footscan USB2 system(RScan, Belgium) by the “first step approach”. Results The max force existed in the area of heel medial, the second metatarsal and the third metatarsal. The minimal force existed in the area of the toe 2-5 and the fifth metatarsal. There was the same regula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he distribution of tie to max force: heel< mid foot<METATARSALS【Key words】 Foot;Pressure;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Comparativestudy;Students步行是人类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人体步行中双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足底压力测试实验报告
足底压力测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足底压力测试,探究不同鞋垫对于足底压力的影响,并为人们选择合适的鞋垫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足底压力测试是通过测量脚底受力情况,来评估鞋垫对于足部支撑和舒适性的影响。
测试仪器通常采用压力敏感电子传感器,将脚底受力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测量。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确保测试仪器正常工作,选择合适的鞋垫。
2. 测试者脱去鞋袜,将裸露的脚放置在测试仪器上。
3. 让测试者在测试仪器上行走数步,以产生足底受力。
4. 记录测试结果,并更换不同种类的鞋垫重复以上步骤。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鞋垫对于足底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普通平板地面上行走时,使用硅胶鞋垫可以有效减少脚跟和前脚掌的压力,而使用泡沫鞋垫则相对较为平均。
此外,在不同地形和行走方式下,鞋垫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种类的鞋垫对于足底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 选择合适的鞋垫可以有效减少足部疲劳和受伤风险。
3. 足底压力测试是评估鞋垫舒适性和支撑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测试者应该保持放松状态,避免用力踩踏测试仪器。
2. 测试环境应该保持平稳和安静,避免干扰测试结果。
3. 测试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鞋垫,并进行多次测试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七、实验应用足底压力测试在运动医学、运动训练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运动训练中,可以根据测试结果为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鞋垫选择建议;在医学领域中,足底压力测试可以用于评估和治疗足部疾病。
八、实验展望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足底压力测试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更加先进的测试仪器和算法,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的鞋垫选择建议,并在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
摘要:
1.足底压力区域划分简介
2.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因素
3.足底压力区域划分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4.针对不同病症的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方法
5.总结与展望
正文: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
足底压力分布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影响步行、运动等日常活动,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深入了解足底压力区域划分对于医学研究、康复治疗以及健康保健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足底压力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体型、体重、鞋子穿着等。
研究发现,正常人在行走过程中,足底压力分布会随着步伐的周期性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然而,当人体出现足部疾病、关节病变等问题时,足底压力分布会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行走和运动功能。
因此,研究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有助于识别和预防相关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足底压力区域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患者足底压力的检测和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足底压力分布特点,从而为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依据。
此外,针对不同病症,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糖尿病足患者容易发生足部溃疡,因此需要针对其足底压力分布特点进
行针对性治疗。
而扁平足、高弓足等足部畸形患者,则需要针对其足底压力异常进行相应的矫正和康复训练。
总之,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是一个富有挑战和前景的领域。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足底压力测量设备和分析方法将更加精确和便捷。
足底测压文章 (1)
赤足與穿鞋跑步時對足後部外翻程度之影響 259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九十四年三月)259~270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赤足與穿鞋跑步時對足後部外翻程度之影響翁梓林、鐘民儒∗摘 要對於長期慢跑的人而言,跑步時足後部接觸地面的過度外翻與足部傷害的關係很大,而從慢跑鞋的改良上,可以有效的控制足後部的外翻情形。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比較赤足與穿鞋跑步時:(一)地面接觸期前10%阿基里斯腱的平均角速度;(二)地面接觸期阿基里斯腱外翻角度的最大變化值之間的差異,並探討本研究使用的慢跑鞋在設計上的問題。
以16 名男性受試者分別赤足與穿鞋在跑步機以3.5 m/s 的速度進行測試,用高速攝影機125 f/s 從正後方拍攝。
得到的結果為:穿鞋跑步時在地面接觸期前10%阿基里斯腱的平均角速度比赤足跑步時增加(p<.05);穿鞋跑步時在地面接觸的阿基里斯腱外翻角度的最大變化值比赤足跑步時增加(p<.05)。
本研究使用的慢跑鞋,並無法改善跑步時足後部外翻的情形。
因此發現:(一)在鞋子底墊後部外側的設計上要比較圓滑,以減少足後部外側接觸地面時足部所形成的力矩。
(二)必須在鞋子底墊的後部內側增強硬度及加強鞋內足弓處的穩固性,以減少鞋子變形的程度及足部與鞋子之間的相對運動,適度的保護足部。
關鍵詞:內翻、外翻、足後部∗ 翁梓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體育學系教授鐘民儒: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體育學系碩士生投稿收件日:93年09月30日;修正日:93年12月24日;接受日:94年01月03日260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九十四年三月)259~270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赤足與穿鞋跑步時對足後部外翻程度之影響翁梓林、鐘民儒∗壹、緒 論一、前言在各個年齡層中,慢跑是非常普遍的運動,Krissoff and Ferris (1979)及Cavanagh (1990)等人發現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慢跑者,都受過運動傷害,位置分別是在膝部、踝部、脛腓骨、阿基里斯腱等地方。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老年患者足部感觉测试及护理
1 . 4 具体测试 内容 : ①关 节位置 觉 : 术 者用拇 食指 轻轻捏 住 患者拇 趾两侧 , 轻轻 向上扳或 向下压 , 询问受试者 方位 , 回答 正确者为 阴性 , 回答不正确者为 阳性 ; ②痛觉 : 用3 e m 大头针 轻压受试 部位 , 以皮肤 凹陷为 限 , 询 问患者有无刺 痛感 , 有刺 激感为阴性 , 无 刺激 感为 阳性 ; ③ 震 动觉 : 用 体检音 叉 ( 型号 C 1 2 8一 C 2 5 6 ) 震动后置于足背骨突 出处 , 询 问受试 者有无震动 感, 有震 动感为阴性 , 无震动感 为阳性 ; ④压力觉 : 用尼龙制 的 单丝 ( S e m me s — w e i n s t e i n ) 接触受试部位 , 5 . 0 7 c m单丝 可产生 1 0 g 力量 , 用力方 向垂直于受试皮肤 , 压局部皮肤1— 2 S , 力量 刚好使尼 龙丝弯 曲 , 询 问受试者 , 能感 觉到为 阴性 。 感觉 不到
随着糖尿病病 程的延长 , 周围血管神经病 变的发生 , 患者 足部感知能力逐渐下降 , 尤其 是老年 患者 足部 保护 性感知 能
表 1 两组患 者足部感觉测试 阳。本 研究 旨在通过对糖 尿病 非糖尿病老年 患者 足部感 觉测试 , 检查患者 足部护理状 况 , 对 比两组 阳性结果 , 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 护理 意识 , 科学 合理 护理足部 , 预 防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发生 发展 。现报告如下。
常 自检 自测 。应及时指 导患者 正确护理 足部。热感觉 减退者 泡脚 温度不得超过 4 J D ℃, 泡脚 时间不宜超过 2 0 m i n , 洗脚后要 用 软毛 巾轻轻擦干 J 。冷感觉 减退 者 , 气 温低 时要 注意 足部 保 暖。痛觉减退者要格外 防止 足部 受伤 , 万一 受伤要 及 时处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
足底压力区域划分
在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中,足底压力分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了解足底压力区域划分有助于理解人体行走、跑步等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
以下是足底压力区域划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足区、中足区和后足区。
1.前足区
前足区是指位于脚跟前方的区域,主要包括脚掌和脚趾。
这个区域在行走和跑步时主要承受的是推力和蹬力,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前足区的压力相对较大。
在静态站立时,前足区的压力也有所体现,但相对较小。
2.中足区
中足区位于脚跟和脚趾之间,主要包括脚掌和脚背。
中足区在行走和跑步时主要承受的是身体重量和部分推蹬力量。
这个区域的压力在静态站立时相对较小,但在运动过程中会明显增加。
3.后足区
后足区是指位于脚跟后方的区域,主要包括跟腱和小腿肌肉。
后足区主要承受的是拉力,即跟腱的牵拉力量。
在行走和跑步时,后足区的压力相对较大,尤其是在加速和跳跃等动作中。
在静态站立时,后足区的压力相对较小。
了解足底压力区域划分对于理解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预防运动损伤以及设计合适的鞋垫等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来设计合适的鞋垫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或改善足底压力分布不均的问题。
同时,对于不同的人群,如运动员、老年人、患有足部疾病的人等,足底压力分布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不同年龄健康人足底压力参数的比较
・临床研究・不同年龄健康人足底压力参数的比较王永慧 严励 杨川 陈黎红 肖辉盛 黎锋 程桦 健康人足底压力的大小受年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量、体重、步速等影响[1]。
我们检测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足底压力,以探讨年龄对健康人足底压力参数的影响。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2003年6月至2004年2月我院职工和门诊体检年龄≥20岁的健康人,共138例,受试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排除糖尿病,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无行走不稳、间歇性跛行、视物模糊,无下肢截肢史及足部活动性溃疡。
按年龄分4组,20~29岁组,35例;30~39岁组,32例; 40~59岁组,41例;≥60岁组,30例。
2.方法:受试者脱鞋袜,以平常步态行走,用足底压测量仪(德国Novel公司生产的EM ED2A T 平台系统,传感器2/cm2)一步法测量两脚各5次动态足底压力,将足底粗分为足跟、足弓、前足、总足趾4个区域;再细分为10个区域:第1趾,第2趾,第3~5趾,第1、2、3、4、5跖骨头,足弓,足跟。
计算5次测量的平均足底最大峰值压力(MPP)和各部位平均最大压力、接触时间、接触面积。
3.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资料数据以( 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取其自然对数后进行分析。
正态分布变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协方差分析。
二、结果 1.4组间足底总M PP及各部位的M PP值比较:见表1、2。
2.不同年龄组足底压力的分布:20~29岁组: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1跖骨头>第4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第3~5趾>足弓;30~39岁组:第2跖骨头>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40~59岁组:第2跖骨头>第1趾>第3跖骨头>足跟>第4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60岁组:第2跖骨头>表1 4组间足底MPP的比较( x±s,kPa)年龄组(岁)例数总足跟足弓前足总足趾20~3541510±871823118±59157618±251338516±971827310±7915 30~3238213±721822211±53168719±2515333413±7014327011±9910 40~4138911±901620812±471339519±2016#33510±9812328316±9919≥603035211±9714318619±4214#△9118±1912328219±6615#△27113±11918 注:与20~岁组比较,3P<0105,#P<0101;与30~岁组、40~岁组比较,△P<0105,☆P<0101,表2~4同表2 4组间足底跖骨头、足趾区压力的比较( x±s,kPa)年龄组(岁)例数足底跖骨头第1跖 第2跖 第3跖 第4跖 第5跖 足趾区 第1趾 第2趾 第3~5趾 20~3519018±731333310±1051729617±611218515±431615919±771026610±821311312±41168010±3511 30~3217210±381829518±791228518±501620616±4214316719±701226719±1021210516±43167116±3212 40~4116713±611328512±10519327215±561219811±421616617±851127519±931511213±46198511±4013≥603015018±3613324111±7513#△23110±5817#☆18318±531617116±691026417±1231711013±37189017±3719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2C30503) 作者单位:510120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王永慧(研究生,现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严励、杨川、陈黎红、肖辉盛、黎锋、程桦〕 通讯作者:严励,Emial:hfxyl@1631net表3 4组间足底接触时间的比较( x±s,ms)年龄组(岁)例数总足跟足弓前足总足趾20~3588618±911251016±1001154612±1051877011±921972514±9618 30~32103911±14916#64316±12919#71215±14119#91913±14419#87716±15718# 40~41108310±13710#67519±10010#76510±11213#95418±13617#91213±13313#≥6030113717±14714#☆71719±14615#△80714±12918#☆99811±13617#△96716±13416#△表4 4组间足底接触面积的比较( x±s,cm2)年龄组(岁)例数总足跟足弓前足总足趾20~3511312±14132816±3162113±6114219±5101918±315 30~3212112±1710#3015±317#2312±6114711±615#2019±410 40~4112416±1111#3114±216#2416±315#4714±419#2111±3103≥603012615±1414#3019±312#2513±315#4719±612#2214±216#第3跖骨头>第1趾>足跟>第4跖骨头>第5跖骨头>第1跖骨头>第2趾>足弓>第3~5趾。
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精)
・述评・DOI:10畅3760/cma畅j畅issn畅1674-5809畅2014畅07畅001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冉兴无);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杨兵全);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许樟荣)通信作者:冉兴无,Email:ranxingwu@163畅com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与未来的研究方向冉兴无杨兵全许樟荣目前我国拥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是全球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约15%的糖尿病患者会在一生中发生足溃疡,其下肢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其中大约85%的截肢是足溃疡所致[1];糖尿病足病患者医疗费用巨大,平均住院费用2~3万元,平均截肢费用也在3万元左右[2]。
这些数据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糖尿病及其足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规范足病诊治行为,进而减少足病的发生以及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本文简要回顾我国糖尿病足病的诊治现状,并提出今后糖尿病足病工作组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糖尿病足病事业的现状糖尿病足病学组(2011年改名为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学组)成立1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全体学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糖尿病足病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期许樟荣教授就我国糖尿病足病专业的发展及糖尿病足病工作的成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总结[3]。
除此之外,我国的糖尿病足病工作还取得了以下成就:1畅临床流行病学方面:2003年Guan等[4]组织了中国7个大城市的大型医院关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次提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根据踝肱指数(ABI)检查在50岁以上住院糖尿病患者中周围动脉疾病(PAD)的发生率高达19畅47%;而在社区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PAD发生率为12畅2%,其中糖尿病人群中为15畅1%,糖调节受损人群中为7畅7%[5]。
2008年Liu等[6]在中国8省市的12家教学医院进行了门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7畅2%,同时指出我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筛查率和治疗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 (o l rc e, v ee-T Nv p a Ep N e mdA 和 e e - x r o l d t
Nv w Sfa ) o l owr 探讨了中国人足底压力的正常 e i t e n 值范围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进一步研究糖尿
病人的足底压力和建立足底受力异常的矫正系统
18 9
中山大学学报( 学科学)) 医 K L
第2卷 7
了解正常人足底压力的正常值和分布对于评 价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是否正常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 目 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足底压检测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尸 值显著性水准 为0 5 . 。统计分析用 SS 1.统计软件包完成。 0 PS 0 1
打下基础。
2 结
果
பைடு நூலகம்21 一般资料 .
年龄(0 4 ) 身高(6. 7 ) 体质 1. 岁, 4. 6 1 1 2 .c , 215 m
量( . 5 ) M ( . 2 ) 2 57 k, 23 .km, 8 1. gB I 土 9 g 空腹血糖 7 2 /
(sn p sa cs FG (. 1. ) m l , ftg m g o , ) 2 0 2m oL ai l a l e P 52 3 u /
e tnh e e h e pr ts s b y g , d w g i x l a au, d raosi bte t s to a e r ad , d wi t oy i t e, at cls n t li p w n w a m e n e o e h b e x e h n p n r a h d e
Y N WA G n- iY N CunXA H ihn, N hn, ii C E G a A L i N Y g u A G a, O - egC E L ogQ Y-n H N H , o h , h I us H i - I q , u
( e r et noro g, od lt H pa U Y - n v s , nzo 5 10 C i am n o E dcnl y Scn A ia d sil S N t e U i rt G aghu 02 , n Dp t f i o e f e o t , i as n ei u y 1 h a)
fut meaasl or h ttras>te t meaasl h f h ttra i r s>te t meaasl h f h ttras>te c n te mifo> e i -ih e . P i f h s o d > do t t t r ft t s MP e o h hd f o
wr eul a ad a wt p s r i t ft m ta a ad u a a o f t g hr a e qai m l n f l i r s e n ih a r l n hlx s e bi h e i m l e n e e e h u s h r e ts s a m e e r f e i n e e e n g
t n f a . aa c u i r s M P[oc sn Te t uo o p n r s r t s od h i e l P n r s e e P. li ] h d r tn l t p s e h e n a n e l t a n a d Cn uo m l c i i i f a r u : e sb a e c
No2 . 20 06
・ 临床研究・
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研究
严 励, 王永慧, 川, 辉盛, 杨 肖 陈黎红, 勤, 桦 戚以 程
( 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内分泌科,广东 广州 502 ) 11 0
摘 要:目 探讨非糖尿病人群足底压力的峰值、 的」 【 分布情况, 及与性别、 体质量、 体质量指数(M) ( I脐 B , 服、 穿鞋习惯的 关系。 方法] [ 受试者 1 人, 3 均行口 8 服葡萄糖耐量试验(G ) O T 排除糖尿病。 所有受试者脱鞋 袜, 平常步态行走, 以 用足底压力测量仪一步法测量两脚各5 次动态足底压力。 将足底分为 1个区域: 1 0 第 趾, 趾, - 趾, 1 ,,,历骨头, 足跟。 第2 第35 第 , 345 2 足弓, 计算5 次测量的 平均足 底最大峰值压力(P) M P和各 部位平均最 力。 结果】 P 值为( 5 10 ) 。 大压 【 MP 3 . 9. ka 足底压力分布由 小依次为第2 80 2 P 大到 M骨头> M骨 第3
第2卷 第2 7 期
20 年 06 3 月
中山大学学报( 学科学橱 医
JU N L S N TS N IE S YM DC L IN E ) O R A O U Y - U V R I (E IA S E C S F A E N T C
Vo.7 l 2
Ma . r
K y r : t p se m x m k s e a s s p n r s r; iu pa p s r c u e w d l a r u am o a e e r u ; e l
[S N te U iM d )20, 2: 7 1922 J Y - n v e Si 06 2( 1 - 9 ,0] U as n ( c , 7 )9
收稿日 20- - 期: 5 9 5 0 02
基金 项目: 广东省 科技攻关项目 20C00) ( 235 ; 0 3 广州市 科技攻关项目 2 23E11; ( 0 -07) 0Z 卫生部重点学科建设基金资助 ( 0 项目2 4 0)
作者简介: 励(91) 广东化州人, 严 1 -, 6 女, 硕士, 教授一 mi FY @ 6.t a: X L 1 n 1 H 3e
骨头> 1 足跟> 4 第 趾> 第 拓骨头> 1 第 历骨头> 5 第 拓骨头> 趾> 第2 足弓> 35 两脚的M P 第 - 趾。 P 和压力分布
无明 显差异。 男女之间M P P 无差别, 但压力分布不同。 体质量和B I M 不影响M P但增加某一区域的足底压 P,
力。脐胀与足底压力增加密切相关。
关键词: 足底压力; 足底最大峰值压力; 脐服 中图分类号:57 8 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62 5420) -1 - 1 - 5( 60 09 0 73 0 2 73
Patr esr i N n Daec p lt n l a P s e o - i t P uai n r u n bi o o
头> 1 足跟> 4 第 趾> 第 拓骨头> 1 第 m骨头> 5 第 历骨头> 2 足弓> 35 男女之间 M P 第 趾> 第 - 趾。 P 无统计学意
义, 男性第 1 踌骨头和第 1 趾区域压力高于女性。 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 I P 不相关, M 与M P 但与某些足底压 力相关。 有阱服者足底压力较无脐肌者高。结论】 【 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 大到小依次为第2 由 拓骨头> 拓 第3
m ta a >t s od > d o t tr-f t s M P r eul m l ad a , he e ts s h e n t m f t e d f h . P w e a i a n f l w i t a rl e c o e io > h i o h i t e e q n e e e m l h e d t uo wr d e n i s e a o f t oy i t B I e ra d h P bt ir tn e r t o a s o . d w g ad wr nt t w M , t y si i e i e n b f m r f B e o eh n M e o e e i P l t u h e i r s p n r s r i s e a of tP n r u i r s M P n e e l t p s e o a s o . t cls e e P . c a d a r u n r f l a a n a d a e m e o a c
A sat b cv] n s a h e ae o p nr s a i i i tn a h Oj te T ieit t pa vu o ft t p s r d dt uo, t b r :[ ei o t e k f l a r u n t s b i n e tc v g e l o a e e s r d
h iof t rg M td] ol 3 nn d be wr c dcd l o te n tt T) at o wan. e o A o 18 -i es e ue o gc e r c e (G T b f e i [ h s ta f o a t e o t r l s o a e O o t n a u l s
m t asl ea r s> te i me tr l > h l x h e > te ut me t sl t a h tr h d t as s a a a u > el h f r o h t a a a r s> te r m t asl > te t h f h ea r s i t t a h fh i f
ad rt n r ue e id场 t 19 WH cti Ec pol wt bro ad ra giws le b t c h 99 O ir . ah p i a f t n ml t aa z y e r a e e e h e o n o a a n y d h e E E 一 T t (oe Gray b t "r sp r c" Ec t l l e a l s fe et l M D A s e Nv , m n) h fs t ap ah. h i u d e t acp b y m l e s y it p o e e a r n d t i c a e i c a a v s a t brot k a o t E E - T t f ec f t sg E E sta , e o f t e re f wl c s h M D A s e o a o . i t M D wr t w l o p a a o a s s e r e y m s r h U n h o e o e h h e f o ws i d o " a " i l i t he md o t fs s od tr, r , h taa , a d d i t m s , u n h el iot h it e n, d f t f m a rl ie n e v t n k n d g c e , f , r, e c h i o h i e tss u f t hlx s od ad tr-f ts Rst Te n P (am m k s r ws . au, n t n t hd fh .[e l] ma oM P x u pa p s ) 35 e c o e h i i o e t e us h e f m i e r u a 8 0土 e e 9.ka h d t uo op n r sr t s od ta a >t tr mta a > u> l t 0 P. e r tn l t p s e h e n m a r l h hd a r l hlx he h 2 T i i i f a r u : c sb a e e e tss e e tss a i e > e